新课标广西202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能力升级练专题突破练10工业文明的转型__现代前期的世界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专题突破练10 工业文明的转型——现代前期的世界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列宁的话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震惊,因为没有人会预料到这一点。相反,人们曾希望列宁的归来会说服中央俄罗斯局遵守秩序,特别是对临时政府持不调和立场的莫洛托夫同志。这充分说明( )A.俄国民主革命的道路面临选择B.两个政权局面结束C.苏维埃内部意见存在严重分歧D.革命起义一触即发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与材料中“曾希望列宁的归来会说服中央俄罗斯局遵守秩序,特别是对临时政府持不调和立场的莫洛托夫同志”相符,故A项正确;1917年7月,彼得格勒50万工人和士兵举行示威游行,临时政府出动军队血腥镇压,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与材料中“列宁的归来”不符,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后,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与材料中“列宁的归来”不符,故D项错误。2.1919年3月,苏俄政府颁布了《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该规定( )A.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B.有助于保障前线的物资供应C.激发了工农的生产积极性D.易引起工农内部之间的猜疑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的公有化主要体现在所有制方面,而题目仅涉及分配问题,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19年”可知,此时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是保证军事上的胜利,故B项正确;此项措施不利于激发工农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3.苏俄曾经允许农民和小商人自由买卖,只有国民经济的主要控制力如银行、工厂、对外贸易和交通保持在国家手里。这些政策的实施( )A.维护农民利益以巩固农村革命政权B.利用商品价值规律以恢复发展经济C.集中一切力量支持红军在前线作战D.形成了计划经济和新型工业的发展模式答案:B解析:6\n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材料反映的政策是允许商品买卖,允许自由贸易;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以最终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维护农民利益以巩固农村政权,故A项错误;据材料“允许农民和小商人自由买卖,只有国民经济的主要控制力如银行、工厂、对外贸易和交通保持在国家手里”可知,这些政策利用商品价值规律以恢复发展经济,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故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实施时,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不是计划经济,它肯定了商品价值规律,故D项错误。4.所有制、经济管理等方面全面推行社会主义化,在苏俄内战结束后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为此,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总结了经验教训,苏俄政府迅速调整政策(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B.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允许资本主义的存在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御法西斯德国的侵略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之一,故A项错误;材料“在苏俄内战结束后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反映了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背景,B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正确;C项推行集体农庄制度是斯大林时期的农业政策,由国家计划主导,否定商品经济的作用,故错误;D项与斯大林模式有关,故错误。5.(2022福建厦门一模)年份劳动日平均实物工资(公斤)劳动日货币工资分类比重(%)出售农产品的货币收入占农民全部收入比重(%)谷类土豆4卢布以下4卢布以上不支付工资19402.01.284.92.812.33.919421.00.3714.124.358.81944//64.35.929.864.5上表是苏联集体农庄农民收入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苏联( )A.农民生活质量有效改善B.集体农庄中个人经济有所发展C.产业结构得到积极调整D.工业快速发展依赖廉价劳动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发展。由图表中数据可知,从1940年到1944年,劳动日获得的工资比重下降,而出售农产品的货币收入占农民全部收入的比重从3.9%提高到64.5%,说明农民对集体农庄的义务减少,而个人经济有所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提供了工资构成,无法判断工资的实际购买力,也就无法得出农民生活质量的状况,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与产业结构、廉价劳动力无关,排除C、D两项。6.1950年,苏联联共(布)中央批判了乌克兰一些地区试行的包产到组和包产到户的做法,并提出在全国合并小集体农庄的任务。联共(布)中央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6\nA.打压乌克兰的农业经济B.巩固苏联集体农庄制度C.维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鼓励发展苏联家庭副业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材料仅体现了联共(布)中央批判乌克兰一些地区的农业做法,并不是打压乌克兰的农业经济,故A项错误;由材料“批判了乌克兰一些地区试行的包产到组和包产到户的做法,并提出在全国合并小集体农庄的任务”可得出中央政府对集体农庄制度的维护,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20世纪20年代初已被新经济政策取代,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7.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1931年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它客观反映了( )A.美国寻求商品销售市场的迫切希望B.美苏两国政治联系密切C.斯大林模式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D.美国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根据“1929—1930年”“1931年”等年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正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再根据“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为寻求商品销售市场,与苏联发展贸易关系,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美苏两国的贸易联系,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材料反映了美国企业接受苏联订单并向苏联出口机器设备,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受到了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故C项错误;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这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8.胡佛大坝于1931年由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动用5000人兴建,1935年由罗斯福总统主持了竣工仪式。建成之时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结构和发电设施,建成之后形成的人工湖,已成为美国人度假圣地。这反映出( )A.罗斯福政府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B.胡佛政府没有应对危机C.大坝的竣工标志着罗斯福新政的开始D.两任总统都关注民生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A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材料“胡佛大坝……由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动用5000人兴建”不符,故错误;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开始实施新政,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胡佛大坝……由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动用5000人兴建……由罗斯福总统主持了竣工仪式”,表明两任总统都关注民生问题,故D项正确。9.(2022山西太原三模)下表是1913—1938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的变化(单位:%)。时间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6\n1913—19290.72.71929—1938-1.22.0表中数据变化表明( )A.自由主义政策已经失灵B.法西斯主义肆虐全球C.世界市场体系遭到破坏 D.凯恩斯主义收效甚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从图表数据看,1913—1938年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在工业生产仍然增长的背景下,从正值变为负值,说明世界贸易倒退,世界市场体系遭到破坏,故C项正确;材料数据是世界经济发展,而自由主义政策是国内经济政策,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数据反映了经济危机,无法反映法西斯主义的肆虐,故B项错误;当时凯恩斯主义尚未在资本主义国家广泛采用,由材料数据无法判断,故D项错误。10.(2022广东深圳一模)1935年5月27日被罗斯福等人称为“黑色星期一”,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上演帽子戏法,一连将罗斯福的三部新政立法斩落马下。到了年底,报纸将“最高法院下达判决,怒怼新政”选为1935年的年度新闻。这反映了( )A.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受到挑战 B.最高法院的权力高于总统C.新政危害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D.罗斯福新政之路艰难曲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发展。材料强调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否决罗斯福的新政立法,说明罗斯福新政之路艰难曲折,故D项正确;材料中最高法院与总统的矛盾正是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原则的体现,也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体现,故A、B、C三项错误。11.爱因斯坦曾言:“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剩不下。”爱因斯坦的理论( )A.建立的信息网络大大缩小了时空距离B.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C.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D.主要论证时间和空间可以单独变化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对论。与材料有关的爱因斯坦的理论是相对论,这与信息网络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的是普朗克的量子论,故B项错误;爱因斯坦的理论改变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故C项正确;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空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并未提及时间和空间可以单独变化,故D项错误。12.“画家以……超时空的形象组合,打破了空间界限,蕴含了愤懑的抗议,成就了史诗的悲壮;在支离破碎的黑白灰色块中,散发着无尽的阴郁、恐惧,折射出画家对人类苦难的悲凉。”该画家所属的流派是( )6\nA.现代主义B.印象画派C.现实主义D.古典主义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主义美术。现代主义美术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与材料相符,故A项正确;印象画派强调人对外界物体的光和影的感觉和印象,绘画技巧上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据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现实主义美术注重表现社会现实,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材料信息体现不出现实主义绘画的特点,故C项错误;古典主义绘画偏重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5分,共4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20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列宁强调要通过租让制发展苏俄经济改善工人生活,同时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摘编自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世界通史》材料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苏联在短短十几年里,成功地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走完了西方几乎花二百年才走完的路程。……1929—1933年,苏联大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高薪聘请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工,派遣2000多人出国考察、学习和留学。——摘编自《苏联兴亡史》(1)依据材料一,归纳“租让制”的含义,并结合材料一归纳苏俄这一举措的目的。(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的开展提供的有利条件。(8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前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9分)参考答案:(1)含义:租让或租赁国家无力经营的企业。目的:改善工人生活;学习外国技术。(2)条件: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了设备、技术、资金和人才保证;证明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可行性,有利于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强化。(3)启示: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断改革完善;需要借鉴别国的成功经验;大力引进别国的先进技术;必须处理好民生问题,让经济建设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14.阅读图片,完成下列要求。6\n比较上面两幅图片(两本书的封面)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写作意图的不同,并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进行评析。(15分)参考答案:不同:图1揭示了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性;图2肯定了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的作用。评析:示例一:同意图1观点。新政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经济的所有制结构;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允许工人与资本家谈判、以工代赈和社会保障制度等,都是从资产阶级根本利益出发,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没有消除阶级矛盾,广大人民处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示例二:同意图2观点。新政的实施,使美国摆脱了危机困境,经济状况得到改善;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和法西斯势力上台,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改革,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