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专用2022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技法提分点13整体把握找要点分析概括细提炼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技法提分点 13 整体把握找要点,分析概括细提炼三步骤归纳内容要点读文支招第一步 概览全文,确定文体。从文章题目来看,这是柳宗元给严秀才的一封回信,属书信文体。第二步 细读全文,理清层次。①写自己拒绝做严秀才老师的原因之一——不愿承担老师之名。②写自己拒绝做严秀才老师的原因之二——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③写自己拒绝做严秀才老师的原因之三——可以互相学习。第三步 把握对象,勾画要点。1.重要的文言实词需要落实。2.重要的文化常识需要落实。典题文本(2022·江苏)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①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我】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老师在内在】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适当】以益【充实】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②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最高境界】,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幸亏】非其11\n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③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开辟】大路将疾驰也。攻【加固】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屡次】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用】其余易【交换】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对点解题4.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答:                                                                        解析 第一步,认真审读题干,抓住问题的关键词,明确提问方向,避免答非所问。第二步,明确提问方向之后,就要扣住文本,找准解决这一问题的文本范围。扣住文本去锁定答题区间,要找准,不要遗漏。“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可从文中筛选出“仆之所避者名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亦可交以为师矣”等语句并概括得到。第三步,在确定答案的要点时,可依据所赋分值大致猜测有几个要点。一般采取选摘原文词句和句意(层意)提取来作答两种方法。本题既然要求“简要概括”,答案应避免直接引用原文。答案 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互相学习。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且求中以益己    益:充实B.吾子无以韩责我责:指责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攻:加固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爱:吝啬解析 “责”字解释为“指责”不合情理,应由“责成”意引申为“要求”,要求柳向韩愈学习。答案 B2.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解析 B项中的“其”是副词,表祈使语气;其他选项中的“其”均为指示代词。11\n答案 B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译文:                                                                        (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译文:                                                                        解析 (1)中“若乃名者”是难点,从文中反复出现的“名”与“实”及相对关系可推断出“名”意为“名称”,所以此句应理解为“至于老师的名称”,另外,此句中的“为薄世笑骂”为被动句式,翻译时也要注意到;(2)“知道”是个古今异义词,“诸”是个兼词。答案 (1)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2)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参考译文】尊敬的严秀才:我收到了你的来信,说要拜我为师,还批评我写的《师友箴》和《答韦中立书》两篇文章,想改变我不为人师的心志,准备委屈自己做我的弟子。举凡我所写的那两篇文章,那最终主旨没有不同。我避开的是老师的名称,担忧的是老师的内在,老师的内在一天也不能忘记。我聊且作歌来规劝自己,做事遵循自己内心来充实自己,小心翼翼地不敢闲散,还不敢自以为有可以在他人面前为师的资质。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内在的实力不足以为师,外来的笑骂不能够承受,众人即使真诚地逼迫我为师,我对你怎么办呢?说内在的重要性,我的两篇文章中都是,希望你详细地阅读它们,我的认识和看法都在其中。你所说的仲尼的说法,难道容易吗?仲尼是可以学习但是不能跟着做的。为学到了极高的境界,这就是又一个仲尼;没有到达极高的境界却要像仲尼那样去为师,就如同宋襄公酷爱称霸因而使得国家败亡,最终中箭死去。仲尼哪里是那么容易做的呢?马融、郑玄,这两个人仅仅是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老师。当今世间有不少这样的老师,我幸而不是那样的人。你想成为那样的人,那就高兴地寄希望于你了。如果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来做老师的话,本来就是我们所做的。我的才能与胆量比不上韩退之,所以不愿意为人师。人的认识是有相同有不同的,你不要用韩愈要求我。如果说我拒绝了千百个人,实际上又不是这样的。我所拒绝的是老师弟子的名头,不敢接受那师生的礼仪。如果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有人来请教我的,我难道曾经怒目闭口过吗?11\n你的文章非常流畅旷远,那气势有如开了一条大道将要快马加鞭。加固车子,喂肥骏马,加长鞭子,协调好六根缰绳,顺着中正之道前行直通大都,除了这个哪里还要拜师呢?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希望你常来,我可以整天与你谈说,不敢疲倦,不敢吝啬,不敢放肆。假如去除师生的名称,保全师生的实际,用有余的交换不足的,也可以交换着做对方的老师了。这样的话,没有世俗的师生之累又对自己有益处,从古到今没有喜好道理却回避这个的。柳宗元回复。(2022·江苏南通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汤海秋转姚 莹海秋汤氏名鹏,湖南益阳人,道光三年进士。初为礼部主事,年甫二十,负气自喜。为文章震烁奇特,诸公异其才,选入军机章京。补户部主事,转贵州司员外,擢山东道监察御史。君在军机,得见天下奏章,又历户曹,习吏事,慨然有肩荷一世之志。每致书大吏,多所议论。及为御史,再旬而章三上。有宗室尚书叱辱满司官,其人讦之,上置尚书吏议。君以为司官朝吏,过失当付有司,不可奴隶辱之;此臣作威福之渐也,吏议轻,不足以儆,援嘉庆中故事争之。上以为不胜言官任,罢回户部员外。而君方草奏,大有论建。未及上而改官,君见其言不用,乃大著书,欲有所暴白于天下,为《浮邱子》九十一篇。篇数千言,通论治道学术;《明林》十六卷,指陈前代得失;《七经补疏》,明经义;《止信笔初稿》,杂记见闻事实。诸作皆出示人,惟《止信笔初稿》人多未见。或问之,曰:“此石室之藏也。”英夷事起,沿海诸省大扰。上再命将无功,卒议抚通市。君愤甚,已黜,不得进言,犹条上三十事于尚书转奏焉。大臣用事者曰:“书生之见耳!”上虽召见君,而无所询,报闻而已。君是时已更为本部四川司郎中,京察亦竟不得上考。君感慨郁抑,诗多悲愤沉痛之作。二十四年七月卒。年四十四。君少为文,有奇气。初成进士,所为制艺,人争传其稿,市肆售之几遍。君曰:“是不足言文也。”取汉魏六朝迄唐人诗歌追拟之,必求其似,务备其体,已梓者三十馀卷。又好为文,尝谓其友人曰:“汉以后作者,或专工文辞,而义理、时务不足;或精义理、明时务,而辞陋弱;兼之者惟唐陆宣公、宋朱子耳。吾欲奄有古人,而以二公为归。”其持论如此。姚莹曰:以宗室尚书之亲贵,举朝所屏息者,而君倡言弹之,亦见骨鲠之风矣。君又与宜黄黄树斋、歙徐廉峰及亨甫以诗相驰逐。犹忆君探余狱中,及出狱后,与诸君置酒相贺,又同治亨甫之丧,依依送余出都门时也。俯仰二十年间,升沉存殁若此,悲夫!(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人讦之          讦:揭发B.吏议轻,不足以儆儆:敬重C.取汉魏六朝迄唐人诗歌追拟之拟:模仿D.已梓者三十余卷梓:刊刻11\n解析 B项,警戒,警告。答案 B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光,皇帝的年号。古代除了用皇帝的年号纪年外,也有用干支等纪年的。B.户部,朝廷掌管户口、财赋的官署,与“礼、吏、兵、刑、工”合称“六部”。C.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朝廷殿试而录取的人。D.朱子,文中指朱柏庐。他所著的《朱子家训》对后世影响深远。解析 文中“朱子”应是朱熹,《朱子家训》为朱柏庐所著。答案 D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在军机,得见天下奏章,又历户曹,习吏事,慨然有肩荷一世之志。译文:                                                                        (2)未及上而改官,君见其言不用,乃大著书,欲有所暴白于天下,为《浮邱子》九十一篇。译文:                                                                        答案 (1)汤海秋在军机处(任职),能够看到全国各地(呈送)的奏章,又曾在户曹任职,熟悉官场事务,情绪激昂,有担负当世(重任)的志向。(2)(汤海秋)没有来得及上奏,就改任了官职,他看到自己的主张不能被采纳,于是发愤著书,想把自己的主张在天下显露、陈述出来,写了《浮邱子》九十一篇。4.根据第二段,简要概括汤海秋在为官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答:                                                                        解析 明确答题区域在第二段,然后从这一段中筛选相关信息,主要是汤海秋在为官方面的言行事迹,“此臣作威福之渐也,吏议轻,不足以儆,援嘉庆中故事争之”“数千言,通论治道学术”“《明林》十六卷,指陈前代得失;《七经补疏》,明经义”“君愤甚,已黜,不得进言,犹条上三十事于尚书转奏焉”,最后将这些筛选好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分点概括即可。答案 严明执法;敢于谏言;善于总结得失;心忧天下。【参考译文】海秋姓汤名鹏,是湖南益阳人,道光三年进士。开始任礼部主事,年龄刚二十,意气风发充满自信。写成的文章不同寻常震动文坛,大家认为他是特别优秀的人才,选拔进入军机章京。补任户部主事,后调任贵州司员外,提拔为山东道监察御史。汤海秋在军机处(任职),能够看到11\n全国各地(呈送)的奏章,又曾在户曹任职,熟悉官场事务,情绪激昂,有担负当世(重任)的志向。每每写信给大官,都有很多的议论。等到担任御史,每二十天就上奏章三次。有一宗室尚书斥责侮辱满司官,这个人就揭发了他,皇上把尚书做法交给官员们议论。汤海秋认为司官是朝廷官员,有过失应当交给有司处置,不可像奴隶一样被侮辱;这位大臣沾染了作威作福的毛病了,交给官员议论太轻了,不足以警戒他,并援引嘉庆年间的成例争论这件事。皇上却认为他不能胜任言官的职责,罢免他让他回任户部员外。而汤海秋正在起草奏章,有很多建议。(汤海秋)没有来得及上奏,就改任了官职,他看到自己的主张不能被采纳,于是发愤著书,想把自己的主张在天下显露、陈述出来,写了《浮邱子》九十一篇。每篇有数千言,贯通论述治国大政方针;《明林》十六卷,指明和陈述前代得失;《七经补疏》,阐明义理;《止信笔初稿》,杂记所见闻的事实。多部作品都出示给人看,唯有《止信笔初稿》人们未尝看到。有人问起这件事,汤海秋曰:“这部书是石室中的珍藏品。”英国入侵的事件发生后,沿海各省受到严重的侵扰。皇上再命令大将迎战无功而返,最后商议安抚通商。汤海秋很愤怒,但已被罢黜,不能向皇上进言,还是备文向上陈述三十件事给尚书,请他转奏皇上。当权执政的大臣说:“书生的见解罢了!”皇上虽然召见汤海秋,却没有征询他的看法,仅表示所奏之事已知罢了。汤海秋此时已经改任本部四川司郎中,京官考核也竟然得不到上等。汤海秋感慨抑郁,诗歌中多有悲愤沉痛的作品。二十四年七月卒,年四十四岁。汤海秋年轻的时候写文章,有不平凡的气势。刚中进士的时候,所写的八股文,人们争着传阅他的文稿,市场小店都卖了好几遍。汤海秋说:“这东西算不上言辞有文采。”选取汉魏六朝到唐朝诗人诗歌追随模仿,模仿一定追求与它们相像,务必完备它的体例,已刊刻了三十余卷。又喜好写古文,曾经对他的朋友说:“汉以后作者,有的专工文辞,然而阐述道理、关注时事不足;有的精于阐述道理、关注时事,而文辞粗陋孱弱;两方面都做得好的只有唐代陆宣公、宋代朱子罢了。我想全部拥有古人的长处,就以这两位先生为榜样(归宿)。”他坚持的主张就是这样。姚莹说:因为是帝王近亲或亲信的宗室尚书,全朝堂的人都屏息不语,而汤海秋首先提出弹劾他,也可见他的刚直之气了。汤海秋又与宜黄黄树斋、歙州徐廉峰及亨甫用诗歌追随促进。我还记得先生到监狱中探望我,等到我出狱后,汤海秋先生与各位先生安排酒席祝贺我,我们又一起办理亨甫的丧事,先生又依依不舍送我离开京都城门的时候啊。短短二十年间,进退生死如此,真悲怆啊!一、(2022·江苏盐城、南京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许子良传宋 濂许子良,字肖说,东阳人,姿禀卓荦,幼诵书,一览通大义。及壮,驰骋经史,精文辞,尤长于科目之学,生徒欣欣从之,旬月间,辄知为文肯綮。嘉定丙子,以诗赋魁11\n江东漕司,试礼部不利。嘉熙戊戌,始登进士第,年已五十馀矣。调余姚簿,未上。用宰相乔行简荐,监镇江西酒库。前此赢羡率自入,子良不纳一札以上归公家,官吏相顾骇叹。淮东转运司辟主管帐司。濒江有芦场三十里所,民资其利,守边吏议清野,欲悉削去,子良谏之止。迁知晋陵县,版籍纷乱,官赋多放失。诸司督逋急如雷电,吏窜匿殆尽,前令以不良去。子良为稽逃亡,考隠漏,催科定繇,条绪粲然。俄监安溪酒库,改宣教郎、知都昌县。库藏赤立,子良节缩浮冗,两年之间,供输遂有馀。豪右设诡名以欺租赋,莫敢何问。子良列其主名揭于市,复从而一之。豪右慙愤,阴图中子良,无隙可乗而止。未几,有旨俾阅滞狱八十余,子良为翻案,一一谳之。虽累岁不引决者,一旦曲直皆白。复转朝散郎,改知台州。弊蠧相仍,负上供钱三百余万。子良节缩如都昌,凡典例所宜得者亦谢去。居半载,郡计裕如。子良听讼,据案与两造相尔汝,以察其情。情既得,即决遣之,吏袖手旁睨具文书而已。同僚与吏无所容其私,皆忌之。吏白每岁以钱折米二万斛,子良又不许。而禁卒有不便者,于是嗾其殴狱吏以撼之,且相与出危言。子良知堕其计,即委印出关去。事上,降两官。贾似道开阃荆湖,辟主管机宜文字,且为辨其非辜,叙朝散郎。事有难处,他人不能置笔者,经子良议定,人无异辞。景定庚申三月,卒于沔川,年七十五。(选自《宋濂全集》,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诗赋魁江东漕司  魁:居首位B.前此赢羡率自入羡:多余的C.子良为稽逃亡稽:核查D.且为辨其非辜辜:辜负解析 “辜”应为“无辜的、无罪的”。答案 D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子良天资聪颖,精通经史,富有才华。他教授学生亦很得法,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领悟到文章的关键。B.许昌豪门大族捏造假名来逃避租税,以前无人敢过问,而许子良上任以后厉行整治,将主使者的姓名公之于众并上报朝廷。C.在台州时,许子良的同僚和下属因无法营私,都很忌恨他,然后设计陷害子良,子良只好弃官印逃离。D.撰写文书时他人感到不好下笔的地方,一经与许子良商定,他人也就没有异议了,充分显示了许子良的才能与威望。解析 许子良在识破并毁掉同僚和下属的诡计后,自己辞职离开了,并没有“逃离”之意。11\n答案 C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司督逋急如雷电,吏窜匿殆尽,前令以不良去。译文:                                                                        (2)虽累岁不引决者,一旦曲直皆白。译文:                                                                        解析 (1)“督逋急如雷电”:催缴拖欠的赋税像雷鸣电闪一般急迫;“窜匿殆尽”:几乎都逃窜或藏匿起来了;“去”:离开,被罢免。(2)“虽”:即使;“累岁”:很多年;“不引决者”:没有决断清楚的;“曲直”:是非对错。答案 (1)各主管部门催缴拖欠的赋税像雷鸣电闪一般急迫,差吏几乎都逃窜藏匿起来了,前任县令因为做得不好而被罢免。(2)即使是很多年没有决断清楚的案件,(到了他手里)很快是非曲直都会弄明白。★4.文中哪些事例可以看出许子良克己奉公的品质?请简要概括。答:                                                                        答案 监酒库而不自入;劝止砍削百姓赖以为生的芦场;节缩扭转财政亏空;揭发逃避租税的豪门望族;明察案情;禁止同僚与下属营私。【参考译文】许子良,字肖说,是浙江东阳人,天资卓越,幼年读书,一看就能了解要义。等到壮年,精通经史,精于文章辞令,尤其擅长科举考试科目的学问,考生们欣然跟从他,短时间内,就能领悟写文章的关键。嘉定九年(1216年),凭诗赋居江东漕司第一,参加礼部考试未能取胜。嘉熙二年(1238年),才考中进士,时年已经五十多岁了。调任余姚主簿,未去任职。因为宰相乔行简的推荐,镇守监察江西酒库。此前的盈余大都归于自己,子良分毫不取而(全都)上交公家,官员们彼此相看十分惊叹。淮东转运司征召他为主管帐司。沿江有大约三十里芦场,老百姓赖以为生,守边的官吏商量采取清野措施,想要将芦苇全都砍掉,子良规劝后这件事作罢。迁任晋陵知县,户籍簿册杂乱,国家征收的赋税大多散失。各部门催缴拖欠的赋税像雷鸣电闪一般急迫,差吏几乎都逃窜藏匿起来了,前任县令因为做得不好而被罢免。子良为此核算逃亡的人家,查核隐瞒遗漏的户口,催收租税确定徭役,条例清晰。11\n不久主管安溪酒库,改任宣教郎、任都昌知县。府库空无一物,子良减缩多余的支出,两年之内,赋税就有所节余。豪门大族捏造假名来逃避田租赋税,没有人敢过问此事。子良列出那些主使者的姓名公布在集市上,再有人仿效就同样处理。豪门大族羞愧愤恨,想暗中图谋造谣中伤子良,没有空子可钻才停止。不久,有旨意让他查看积压未予审决的案件八十余件,子良为此查阅案卷,一一判决。即使是很多年没有决断清楚的案件,(到了他手里)很快是非曲直都会弄明白。又转任朝散郎,改任台州知州。弊病祸害连续不断,拖欠上缴的钱三百多万。子良如在都昌时一般节约支出,凡是按照惯例他应该享有的都谢绝。过了半年,郡内的经济丰足有余。子良审案,靠着桌子与原告、被告双方以你我相称亲切交谈,来审查事情的真相。实情了解之后,就审判发落他们,小吏袖手旁观写判决公文罢了。同僚与小吏没有办法满足自己的私心,都忌恨他。小吏禀告每年用钱折合两万斛米,子良又不允许。而恰好有不称心的禁军士兵,(州吏们)就挑唆他们殴打狱吏来震慑子良,并且一起拿话威胁他。子良知道落入他们的圈套,就丢下官印出关去了。事情上报,降了两级。贾似道在荆湖开置府署,征召他主管机宜文字,并且为他辨明无罪,评议等级次第为朝散郎。事有难以决断的地方,其他人不能落笔的,经过与子良商议确定,人们没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景定庚申三月,于沔川去世,享年七十五岁。二、(2022·江苏泰州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亡妹张夫人家传李鸿章呜呼!自吾妹之亡,吾母无与承欢者矣!吾兄弟六人,女弟二人,妹居长。先后宛若①,或不相得致勃磎,吾母常蒿然不怿。妹归,辄侃侃出正言为处曲直,开解而和调之。咸帖帖首敬受,靡有抵牾,吾母乃大欢。初,先侍御公与吾母留京邸,吾与三弟从,伯兄将嫂远宦,独妹留家,四弟、五弟、六弟、小妹以肩随。其浣濯烹纫,暨内事皆身任,无不治办。既归张氏,逾年君舅寝疾,妹在视食饮,随妹夫治药物,得宜与节。舅病亟,妹坐盂于汤,伺温以奉舅,儿终日嗄,不之顾。吾兄弟宦学,家屡空,奔走称贷。妹之舅以妹贤,又伟视吾兄弟,不待求请,辄资给之。吾兄弟婚宦之需,张氏之助居多。逮舅卒家析,妹夫故孝,愿奉母出分,母亦曰:“中男介妇事我谨,必能奉事我。”时粤逆肆扰,妹夫以异军苍头特起,从侍御公、袁忠愍公治贼于淮南北,恒不家居。后从曾文正公于豫章,又别将与吾会师吴中,妹斩斩持门户,于倾侧扰攘中,奉君姑,教诸子,使不废学,家以不落。吴会平,迎吾母养,妹侍行焉。继室未谙姑起居,颇虑不得吾母意,妹左右导迎之,妇姑相得尤欢。故妹之殁也,吾哭之痛。妹生平静穆专一,居恒默默不苟訾笑。吾每谓妹静正有须眉丈夫风概。孰意,年甫四十而遽殁也。呜呼,伤矣!妹以同治丁卯二月六日殁。夫名绍棠,字又堂,偕吾平吴,积功授都督。鸿章曰:“又堂之会师于吴,或惎②妹兵凶战危宜尼③行者。”妹曰:“仲兄在难,义无坐视,且死生,命也。”迨吴会平,又堂总师干焉。有降将隶部曲,新馈重金千,又堂却之。降将不自安,介密亲献之妹,妹亦却之。密亲为固请,厉色以谢,终不受。11\n(选自《李鸿章全集》,有删节)【注】①宛若:妯娌。②惎:jì,猜忌。③尼:阻止。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浣濯烹纫     浣:洗B.儿终日嗄,不之顾顾:看C.辄资给之给:供给D.继室未谙姑起居谙:熟悉解析 B项,顾及。答案 B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及文化常识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初,作者随父母住在京城,哥嫂也在外地,只有妹妹留在家里,各种事务都亲自担当,处置妥当。B.伯:古代兄弟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次之,季最小。C.当时太平天国起义,作者妹夫带兵跟从作者父亲在淮河南北作战,后来又跟从曾国藩到了南昌,后与作者会师吴中。D.先: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如:“先妣”指已去世的祖母,“先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解析 D项,“先妣”指已去世的母亲。答案 D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妹归,辄侃侃出正言为处曲直,开解而和调之。译文:                                                                        (2)奉君姑,教诸子,使不废学,家以不落。译文:                                                                        解析 (1)得分点,“归”:回家省亲;“侃侃”:理直气壮地;“处”:区分;“调”:调和。(2)得分点,“奉”:侍奉;“姑”:婆婆;“诸子”:子侄。答案 (1)妹妹回家省亲,总是理直气壮地直言分辨妯娌们的是非,开解调和她们之间的矛盾。(2)侍奉婆婆,教导子侄,让他们不致荒废学业,家庭因此没有败落。★8.根据第④自然段,概括亡妹为人处世的特点,限30字以内。答:                                                                        11\n解析 第④自然段中有:“妹生平静穆专一”,即“安静严肃做事专心”;“吾每谓妹静正有须眉丈夫风概”,即“有丈夫气概”;“妹曰:‘仲兄在难,义无坐视,且死生,命也。’”即“能识大体”;“有降将隶部曲,新馈重金千,又堂却之。降将不自安,介密亲献之妹,妹亦却之。密亲为固请,厉色以谢,终不受。”即“清贫自守”。答案 安静严肃,丈夫气概,做事专心,能识大体,清贫自守。【参考译文】唉!自从我妹妹亡故之后,我母亲没有侍奉的人了!我共有兄弟六人,妹妹二人,亡妹年长。我家前前后后进门的妯娌,有的相处得不好以致有隔阂,我母亲常常忧虑不安。妹妹回家省亲,总是理直气壮地直言分辨妯娌们的是非,开解调和她们之间的矛盾。妯娌们全都低头接受,没有抵触,于是我母亲十分高兴。起先,我先父(侍御公)和母亲住在京都的邸舍,我和三弟跟从(住在那里),大哥携带嫂嫂在远方做官,只有妹妹留在家里,四弟、五弟、六弟、小妹跟着她过日子。那些洗衣、洗菜、做饭、缝补的事情,以及其他家内的事情,都亲身担当,没有不办理妥当的。嫁到张家以后,第二年,她公公卧病在床,妹妹照管他的饮食,和妹夫一起备办药物,都得当有度。公公病情紧急,妹妹将盂置于开水中,等候温热了侍奉他喝药,孩子整天哭,也顾不上。我兄弟几人上学,家中常常亏欠,只能到处借贷。妹妹的公公因为我妹妹贤能,又看中我兄弟几个,不等我家去求借,就供给我家。我兄弟几人结婚、做官的花费,张家的资助居多。等到妹妹的公公逝世之后,我家兄弟分家,妹夫本来就孝顺,愿意奉养我母亲分担我的压力,母亲也说:“你弟弟弟媳侍奉我小心周到,一定能照顾好我。”当时贼人(太平军)大肆骚扰,妹夫凭另外一支以青巾裹头的军队被朝廷特别起用,跟从侍御公、袁忠愍公在淮河南北讨贼,常常不在家居住。后来又跟从曾文正公到南昌,又配合主力军作战的部队将领与我在吴中会师,妹妹整肃操持家庭,在覆亡纷乱中,侍奉婆婆,教导子侄,让他们不致荒废学业,家庭因此没有败落。吴中平定,我接母亲过来奉养,妹妹侍奉前来。我的继房不熟悉婆婆的起居,很担心不称母亲的心意,妹妹在一旁指导她,于是婆媳相处得十分融洽。所以妹妹去世,我哭得特别伤心。妹妹生平安静严肃做事专心,在家总是默默不语不苟言笑。我常夸妹妹安静正直有大丈夫风范。谁料,刚刚四十岁就辞世了呢。唉,伤心啊!妹妹是在同治丁卯二月六日去世的。丈夫的名字叫绍棠,字又堂,就是和我一起在平吴中的那位将领,后来他累积功劳被封为都督。我曾说:“妹夫当初和我在吴中会师,我本来还猜忌在兵荒马乱中妹妹应该会阻止他前来的。”妹妹说:“大哥正在难中,不能坐视不管,哪怕牺牲自己也应前往救助,况且死生是命啊。”等到吴中平定,妹夫总领军队了。有一支降军,馈赠他千金,妹夫推辞了。降将心里不安,让随从秘密地将钱献给我妹妹,妹妹也推辞了。那位降将又私下亲自坚决请求收下,妹妹表情严厉地推辞,始终没有接受。1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3:23:38 页数:11
价格:¥3 大小:268.5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