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东海二中2022届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五电化学问题研究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6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专题五电化学问题研究1.下列装置中,电流计G中有电流通过的是()2.有人设计出利用CH4和O2的反应,用铂电极在KOH溶液中构成原电池。电池的总反应类似于CH4在O2中燃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在标准状况下,每消耗5.6LCH4可以向外电路提供2mole-②通过甲烷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32-+7H2O③通过甲烷的电极为电池的正极,通过氧气的电极为负极④电池放电后,溶液pH不断升高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电镀时,应把镀件置于电解槽的阴极,电镀液应含有镀层金属的阳离子B.中国第1艘液化天然气船“大鹏昊”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可以防止船体被腐蚀C.电解水的过程中,阴极区附近的溶液的pH会降低D.将钢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可以起到保护钢铁的作用4.把一小块镁铝合金放入6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可以形成微型电池,则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A.MgMg2++2e-B.2Al+8OH-2+4H2O+6e-C.4OH-2H2O+O2↑+4e-D.2H2O+2e-2OH-+H2↑5.原电池中,正极是()A.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B.电子流出的电极C.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D.与负极相比较,金属性较活泼的一极6.下列组合构成原电池装置,同时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A、B、C应是下列各组中的哪一组()A.A是锌,B是铜,C为稀H2SO4B.A是铜,B是锌,C为稀H2SO4C.A是铁,B是银,C为AgNO3溶液D.A是Ag,B是铁,C为AgNO3溶液7.有A、B、C、D四种金属,当A、B组成原电池时,电子流动方向AB;当A、D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B与C构成原电池时,电极反应式为C2++2e-=C,B-2e-=B2+,则A、B、C、D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A>B>C>DB.A>B>D>C\nC.D>A>B>CD.D>C>A>B8.如图是铅蓄电池充、放电时的工作示意图,已知放电时电池反应为:PbO2+Pb+4H++2S=2PbSO4+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K与N相接时,能量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K与N相接时,H+向负极区迁移C.K与M相接时,阳极附近的pH逐渐增大D.K与M连接时,所用电源的a极为负极9.如图所示Cu-Zn原电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锌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氢离子在负极得电子C.铜为负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D.电子从铜极经导线流向锌极10.下列各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B.镀锌铁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C.红热的铁丝与冷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D.浓硝酸比稀硝酸更能氧化金属铜11.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电池中,正极就是阳极,负极就是阴极B.原电池工作时,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D.电流从负极沿外电路流向正极12.如图装置(Ⅰ)为一种可充电电池的示意图,其中的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通过,该电池放电时的化学方程式为:=\n3KI。装置(Ⅱ)为电解示意图,当闭合开关K时,电极X附近溶液先变红。则闭合K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右到左通过离子交换膜B.电极A上发生的反应为:=C.电极X上发生的反应为:=↑D.当有0.1mol通过离子交换膜,X电极上产生1.12L气体(标准状况)13.铁是用途最广的金属材料之一。为探究铁的化学性质,某同学将盛有铁屑的试管塞上蓬松的棉花,然后倒置在水中(如右图所示)。数天后,他观察到的现象是()。A.铁屑不生锈,试管内液面上升B.铁屑不生锈,试管内液面高度不变C.铁屑生锈,试管内液面上升D.铁屑生锈,试管内液面高度不变14.将镁条、铝条平行插入盛有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用导线和电流表连接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此电池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g比Al活泼,Mg失去电子被氧化成Mg2+B.铝条表面虽有氧化膜,但可不必处理C.该电池的内外电路中,电流均是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nD.Al是电池负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析出15.关于如右图所示装置中的叙述正确的是()A.这是电解NaOH溶液的装置B.电子由Fe流向PtC.Pt为正极,其电极反应为:2H++2e-=H2↑D.Fe为负极,其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16.甲醇(CH3OH)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汽车电源,下图为电池示意图。在电池的一极通入甲醇,另一极通入氧气,工作时H+由负极移向正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外电路通过0.6mol电子时,理论上消耗甲醇3.2gB.通甲醇一端为负极C.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D.负极反应为:CH3OH+H2O+6e-=CO2↑+6H+17.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A.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H2↑+Cl2↑B.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O2+2H2O+4e-=4OH-C.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2e-=Fe2+D.碳酸钠溶液呈碱性:CO32-+2H2O=H2CO3+2OH-18.2022年12月16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发出《关于电动摩托车相关标准实施事项的通知》。通知要求,《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等4项国家标准中,涉及电动轻便摩托车内容暂缓实施。这似乎给电动车行业一线生机,电动车电源最常用的是由法国的普朗泰于1860年发明的铅蓄电池,其工作原理为PbO2+2H2SO4+Pb2PbSO4+2H2O。下列关于铅蓄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B.在充电时,铅蓄电池的负极与充电器电源的负极相连C.在放电时,外电路中电流流向为:正极→外电路→负极D.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为:PbSO4+2e-===Pb+SO\n19.(6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铁圈和银圈的相接处吊着一根绝缘的细丝,使之平衡。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1)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指悬吊的金属圈)。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B.保持平衡状态不变C.铁圈向下倾斜D.银圈向下倾斜(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20.(1)(19分)①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证明铁的金属性比铜强,他设计了如下几种方案,其中合理的是(填序号)A.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有铜析出;B.铁、铜与氯气反应分别生成FeCl3、CuCl2;C.铜片置于FeCl3溶液中,铜片逐渐溶解(2FeCl3+Cu=2FeCl2+CuCl2)D.铁片、铜片分别置于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铁片上有气泡产生,而铜片无气泡E.常温下,分别将铁片和铜片置于浓硝酸中,铁片不溶解,而铜片溶解②请你另设计一个能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实验。要求:a.此方案的原理不同于上述任一合理方案;b.在方框内绘出实验装置图并注明所需的药品;c.写出实验过程中的主要实验现象并用相关化学用语解释现象(2)学完原电池的相关知识后,甲组同学认为构成原电池必须有三个条件:①活动性不同的两极;②电解质溶液;③闭合回路。乙组同学对条件①提出异议,认为相同的两极也可以构成原电池,以下为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简图以及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实验报告,然后将实验报告补充完整并填在相应的横线上。装置中盐桥的作用之一是使整个装置构成闭合回路。\n浓差电池与温差电池一、【实验目的】1、电池中两杯溶液及电极均相同,两杯溶液的浓度不同,可否形成原电池2、电池中两杯溶液及电极均相同,两杯溶液的温度不同,可否形成原电池3、电池中两杯溶液及电极均相同,研究两杯溶液的对电池电压和电流的影响4、电池中两杯溶液及电极均相同,研究两杯溶液的对电池电压和电流的影响二、【仪器与药品】略。三、【实验方法与步骤】Ⅰ、实验方法:略。Ⅱ、研究的步骤㈠实验A:浓差电池电解液均为硫酸铜,电极均为铜片:1、甲烧杯中固定装入浓度0.8mol/L的硫酸铜溶液。2、乙烧杯中分別装入浓度0.8mol/L、0.4mol/L、0.2mol/L、0.1mol/L、0.05mol/L、0.025mol/L的硫酸铜溶液。3、使用铜片当电极。测量这六种组合电池的稳定电压及电流,将结果记录于表1。㈡实验B:温差电池电解液均为硫酸铜,电极均为铜片:(步骤略,结果记录于表2)四、【实验结果】实验A:浓差电池:表1甲杯硫酸铜浓度mol/L0.80.80.80.80.80.8乙杯硫酸铜浓度mol/L0.80.40.20.10.050.025两杯溶液浓度差值00.40.60.70.750.775电压mV0612162226电流mA00.020.040.060.070.08实验B:温差电池:表2甲杯硫酸铜温度℃191919191919乙杯硫酸铜温度℃192939495969两杯溶液温差℃01020304050电压mV06.112202734\n电流mA00.0250.0470.070.150.18五、【讨论】1、浓差电池:若硫酸铜浓差电池放电较长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甲杯高浓度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而乙杯颜色变深,而电压也逐渐下降,同时可观察到甲杯中铜片表面有铜析出。这说明:甲杯中的电极反应式为乙杯中的电极反应式为电池放电一段较长时间后电压下降的原因:2、温差电池(略)六、【结论】由上述【实验结果】可得结论:实验A:实验B:(略)甲、乙两小组同学给你什么启示:21.(14分)已知粗铜中含有少量的锌、铁、银、金等金属和少量矿物杂质(杂质与酸不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硫酸铜溶液为电解液,用电解的方法实现了粗铜的提纯,并对阳极泥和电解液中金属进行回收和含量测定。步骤一:电解精制:电解时,粗铜应与电源的▲_极相连,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电解过程中,硫酸铜的浓度会▲(选填:变大、不变、变小)。步骤二:电解完成后,该小组同学按以下流程对电解液进行处理:(1)阳极泥的综合利用:稀硝酸处理阳极泥得到硝酸银稀溶液,请你写出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残渣含有极少量的黄金。为了回收金,他们查阅了有关资料(见下表):序号反应化学平衡常数1Au+6HNO3(浓)Au(NO3)3+3NO2↑+3H2O<<12Au3++4Cl-=AuCl4->>1从资料中可知,金很难与硝酸反应,但却可溶于王水(浓硝酸与盐酸按体积比1∶3的混合物),请你从化学平衡移动的角度简要解释金能够溶于王水的原因▲。(2)滤液含量的测定:以下是该小组探究滤液的一个实验流程:\n则100mL滤液中Cu2+的浓度为▲mol·L-1,Fe2+的浓度为▲mol·L-122.(14分)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描述中正确的是__①为使稀硫酸和锌制取氢气的速率加快,可向稀硫酸中加入用铜丝网包裹的锌粒②用托盘天平称取10.4g食盐时,将食盐放在右盘中的纸片上称量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洗涤后未进行干燥④以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浓度的盐酸滴定NaOH溶液,待溶液变成浅红色时即停止滴定⑤测定溶液的pH时,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试纸中部,待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Ⅱ.2011年3月12日,日本因大地震导致福岛核泄漏,主要泄漏物为碘131和绝137。在被辐射地区,每天服用一片碘片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抢购加碘食盐现象。为此卫生部有关专家指出多吃碘盐起不到预防放射性碘辐射的作用,且我国碘盐丰富,不必抢购。碘片和碘盐相关信息:碘片:主要成分是碘化钾,每片含100毫克的碘,防核辐射每天服一片。碘盐:加碘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碘酸钾,每公斤食用盐中碘含量为20—30毫克。KIO3可用电解法制得:以石墨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在一定温度和电流下电解KI溶液,总反应方程式为:KI+3H2O====KIO3+3H2↑。Na2S2O3可与I2反应:I2+2S2O32-(无色)→2I—+S4O62-(无色)。回答下列问题:(1)碘化钾、碘酸钾中的碘是碘127,则碘127和碘131的原子结构中不相同的是;以每公斤食用盐中碘含量为20毫克计,人每天吃____公斤盐才相当于服用一片碘片。说明靠吃碘盐来预防放射性碘(填“有”、“无”)作用。(2)电解法制KIO3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阴极附近pH值(填“增大”、“减小”、“不变”)。(3)为防止不法商贩乘机销售假冒加碘食盐,有关部门加强了检测。下面是对某超市出售的加碘精制盐的检测过程:①取该食盐样品100.0g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振荡使固体完全溶解,然后加入用盐酸酸化的淀粉-KI溶液,结果溶液呈蓝色,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②用0.010mol·L—1的Na2S2O3溶液滴定,当用去Na2S2O3溶液12.00mL时蓝色刚好褪去,该加碘食盐中KIO3的含量为mg/kg。由此可判定该食盐为(填“合格”或“不合格”)产品。23.A、B、C、D、E、F六种元素,其中A、B、C、D、E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Ⅰ.原子半径:A<C<B<E<D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A=DC=EA+B=CⅢ.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B=C=2AⅣ.B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最低负价=2请回答:(1)甲为由A、B两种元素组成的常见气体,写出其电子式;(2)写出某黑色含F的磁性氧化物与E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装置1经过一段时间向插入碳棒的玻璃筒内滴入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碳棒附近的溶液变红,该电极反应为。单质F发生(填电化学腐蚀类型)(3)向A、B、C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盐稀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已知该盐溶液常温下呈酸性,则0.1mol/L该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4)上述元素中的五种元素可形成一种常见复盐,经检测该复盐中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2:1:2。则该复盐的化学式为。为检验该复盐中的某种有色离子存在,请写出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现象。参考答案1.D【解析】此题考查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两电极,电解质溶液,闭合回路;A没有形成闭合回路;B中乙醇为非电解质溶液,无法导电;C中两极材料相同,则不能形成电势差,故无法形成电子的定向移动;D能构成原电池:锌做负极,铜做正极;2.A【解析】\n试题分析:该电池的反应式为CH4+2O2+2KOH=K2CO3+3H2O,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8,所以在在标准状况下,每消耗5.6LCH4可以向外电路提供的电子数为5.6/22.4×8=2mol,所以①正确,通过甲烷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32-+7H2O,故②也正确,该电池中,甲烷被氧化,为负极,所以③错误,由于反应消耗了KOH,所以pH不断下降,故④也错误,答案选A。考点:原电池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综合性,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该题有一定的难点。3.C【解析】电解水过程中阳极,氢氧根放电生成氧气,阴极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氢离子和氢氧根均来源与水的电离。故阴极去,氢离子放电后,剩下氢氧根,pH增大。4.B【解析】Mg跟NaOH(aq)不反应,Al跟NaOH(aq)易反应,强碱溶液中Al比Mg活泼,金属铝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5.C【解析】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较负极不活泼6.D【解析】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说明A是正极,B是负极。原电池中活泼的金属作负极,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符合条件的是选项D,答案选D7.C【解析】根据:“当A、B组成原电池时,电子流动方向AB”可知金属性A>B;根据“当A、D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可知金属性D>A;根据“B与C构成原电池时,电极反应式为C2++2e-=C,B-2e-=B2+”可知金属性B>C,综合可知金属性顺序为D>A>B>C。8.D【解析】K与N相接时,该装置是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K与N相接时,该装置是原电池,溶液中氢离子向正极移动,故B错误;K与M相接时,该装置是电解池,阳极上反应为:PbSO4+2H2O-2e-=PbO2+S+4H+,所以pH逐渐减小,故C错误。9.A【解析】活泼金属做负极,故Zn为负极,发生Zn-2e-=Zn2+;氧化反应,铜做正极,发生2H++2e-=H2↑,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故答案为A。10.B【解析】试题分析:属于原电池反应,说明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A、铝直接通过化学反应被氧化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不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该反应不是电极反应,故A错误;B、Zn、Fe与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Zn失电子从而Fe受到保护,所以该反应是电极反应,故B正确;C、铁与水直接反应生成了氧化物,不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该反应不是电极反应,故C错误;D、浓HNO3比稀HNO3\n的氧化能力强,故更能氧化金属铜,不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该反应不是电极反应,故D错误。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11.D【解析】试题分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可知选项D正确,ABC都是错误的,答案选D。考点:考查原电池的有关判断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的熟悉了解程度,旨在巩固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难度不大,记住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灵活运用即可。12.D【解析】当闭合开关K时,电极X附近溶液先变红,石墨X电极是阴极,氢离子放电,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从而产生OH-,电极A是负极,B是正极,选项C不正确。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从左到右通过离子交换膜,A不正确;负极失去电子,根据总的反应式可知,负极X是S22-失去电子,B不正确;根据电子的都是守恒可知,通过0.1mol电子时,X电极生成氢气是0.5mol,所以答案选D。13.C【解析】14.B【解析】本题是新情境下原电池的相关试题,解题的关键仍然是要明确原电池工作时所对应的自发氧化还原反应,在碱性条件下,金属镁不能发生反应,而单质Al则能与NaOH反应生成NaAlO2和H2,则Al为还原剂,作原电池负极。A项,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Al失电子,为负极,错。B项,铝条表面的氧化膜为Al2O3,Al2O3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不必处理,对。C项,在内电路中电流是阴、阳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错。D项,电池工作时铝元素的反应为Al→AlO2-,所以无沉淀产生,错15.B【解析】试题分析:铁的金属性强于Pt的,所以铁是负极,Pt是正极。又因为溶液显碱性,所以属于铁的吸氧腐蚀,因此选项B正确,其余都是错误的,答案选B。考点:考查原电池的有关判断点评:在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时,一般主要是依据金属性的强弱,即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据此可以判断。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还需要依据电解质溶液。16.D【解析】试题分析:甲醇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因此甲醇在负极通入,电极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正极通入氧气,电极反应式为3O2+12H++12e-=6H2O,所以总反应式为2CH3OH+3O2=2CO2+4H2O。A、外电路通过0.6mol电子时,理论上消耗甲醇的物质的量是0.1mol,其质量=0.1mol×32g/mol=3.2g,A正确;B、燃料电池中,通甲醇一极为负极,故B正确;C、燃料电池正极上是氧气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在酸性电解质下,正极电极反应式为:3O2+12H++12e-=6H2O,故C正确;C、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甲醇一极流向正极氧气一极,所以负极电极反应式为为CH3OH+H2O-6e-=CO2↑+6H+,D不正确,答案选D。\n考点:考查甲醇燃料电池的有关判断17.B【解析】试题分析:电解饱和食盐水,参与的是H2O,生成碱,故A错误;碱性氢氧燃料电池正极O2得电子生成OH-,B正确;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铁做负极,C错误;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是由于二元弱酸根CO32-发生了两步水解,D错误;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18.D【解析】试题分析:放电时,负极失去电子,根据反应方程式可以判断出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故A和C对。充电时,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PbSO4+2H2O-2e===PbO2+4H++SO42-故B对D错。考点:考察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及有关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掌握书写电极方程式时,可以用总的反应式减去已知的一极反应式,电流的方向是由正极流向负极。19.(1)D(2)加入CuSO4(aq)后,形成FeAg原电池。Fe溶解,铁圈减轻,Cu2+在Ag圈上得电子析出,银圈增重【解析】形成FeAg原电池。Fe极质量减轻:Fe-2e-Fe2+,Ag极质量增重:Cu2++2e-Cu。故银圈向下倾斜。20.(1)①AD(2分)②稀硫酸图(2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现象:铜片表面有气泡;(1分)解释:2H++2e-=H2↑(2分)现象:铁片逐渐溶解;(1分)解释:Fe-2e-=Fe2+ (2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2)(共9分)一、1、浓度差;2、温度差(或1、温度差2、浓度差)(各1分)(没“差”字,不得分)五、Cu2++2e-=CuCu-2e-=Cu2+(各2分)两杯溶液浓度差变小(1分)六、实验A结论:两杯溶液及电极均相同,两杯溶液浓度差越大,浓差电池的电流、电压越大;(1分)两杯溶液及电极均相同,两杯溶液浓度不同,即可形成浓差电池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启示: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其他合理答案亦可)(1分)【解析】21.步骤一:正;Cu2++2e-=Cu;变小步骤二:(1)3Ag+4H++NO3-=3Ag++NO↑+2H2O;\n王水中的Cl-与Au3+反应,降低了Au3+的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u不断溶解(2)0.5;0.1【解析】22.Ⅰ.①③⑤(2分)Ⅱ.(1)中子数(1分);5(1分);无(1分)(2)I-+3H2O-6e-=IO3-+6H+(2分);增大(2分)(3)①IO3-+6H++5I-=3I2+3H2O(2分);②42.8(2分);合格(1分)【解析】考查常见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及有关计算。Ⅰ.①可以构成原电池,锌是负极,加快反应速率,正确。托盘天平称取的原则是左物右码,②不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容量瓶不需要干燥,③正确。中和滴定实验中溶液颜色发生变化后,应该在半分钟内不褪色为标准,④不正确。测定溶液的pH时,试纸不能事先润湿,所以⑤正确。Ⅱ.(1)碘127和碘131属于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根据碘原子守恒可知,所用食盐的质量是,因此靠吃碘盐来预防放射性碘是不起作用的。(2)电解池中阳极是失去电子,所以溶液中的碘离子失去电子,被氧化生成碘酸钾,电极反应式为I-+3H2O-6e-=IO3-+6H+。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因此氢离子在阴极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氢离子放电,破坏了阴极周围水的电离平衡,从而使阴极周围溶液的碱性增强。(3)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和碘化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碘,方程式为IO3-+6H++5I-=3I2+3H2O。根据I2+2S2O32-(无色)→2I—+S4O62-(无色)可知碘酸钾和Na2S2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6,所以碘酸钾的质量是=4.28mg,加碘食盐中KIO3的含量为。其中含碘的质量是,所以每公斤食用盐中碘含量为,因此是合格产品。23.(共14分)(1)(1分)(2)Fe3O4+8H+=2Fe3++Fe2++4H2O(2分);O2+2H2O+4e-=4OH-(2分)吸氧腐蚀(1分)(3)NH4NO2+AgNO3=AgNO2↓+NH4NO3;c(NO2->c(NH4+)>c(H+)>c(OH-)(各2分)(4)(NH4)2Fe(SO4)2、取少量该复盐于试管中并加水溶解,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新制氯水,溶液立即变红色,证明有Fe2+(或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其他方案合理均可。)(各2分)【解析】试题分析:A、B、C、D、E、F六种元素,其中A、B、C、D、E为短周期主族元素。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B=C=2A\n可知,A为H元素,B、C为第二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A=D,则D为Na元素。根据B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最低负价=2可知。B为N元素。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A+B=C可知,C为O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E可知,E为S元素。根据题中“某黑色含F的磁性氧化物”可知,F为Fe元素。(1)A为H元素,B为N元素,甲为由A、B两种元素组成的常见气体,应为NH3。氨气是含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2)黑色含F的磁性氧化物是四氧化三铁,其中Fe元素的化合价有+2价和+3价两种。E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其稀溶液与四氧化三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3O4+8H+=2Fe3++Fe2++4H2O;根据装置1的构成可知,该装置是原电池,其中铁是负极,碳棒是正极。由于溶液是食盐水,所以发生的是钢铁的吸氧腐蚀,其中正极是氧气得到电子,其电极反应式是O2+2H2O+4e-=4OH-。(3)A、B、C三种元素组成的盐为NH4NO2或NH4NO3,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应为AgNO2沉淀,因为AgNO3溶于水,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4NO2+AgNO3=AgNO2↓+NH4NO3;NH4NO2为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O2->c(NH4+)>c(H+)>c(OH-)。(4)复盐中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2:1:2,常见为(NH4)2Fe(SO4)2。其中有色离子是亚铁离子,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其检验方法是取少量该复盐于试管中并加水溶解,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新制氯水,溶液立即变红色,证明有Fe2+(或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或者滴加铁氰化钾溶液【K3[Fe(CN)6]】,立即有铁氰化亚铁的蓝色沉淀出现,反应式为:2Fe(CN)63-+Fe2+=Fe3[Fe(CN)6]2↓,证明有Fe2+。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电子式、方程式以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以及离子的检验等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