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专用2022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第二节小说技法提分点18分析标题明作用结合主题探意蕴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技法提分点18 分析标题明作用,结合主题探意蕴六法三步挖掘小说标题意蕴读文支招围绕线索读文这篇小说围绕“美味”展开,“美味”就是全文的线索。围绕这一线索理清脉络,明确中心。1.理清脉络开端:期待“美味”①至④段,写一向顽皮的“他”六岁时在村东头的沟里捉到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母亲一改往日的态度激动地要为全家煮鱼汤。发展:享用“美味”⑤至⑩段,写全家人在有说有笑的欢快气氛中煮鱼汤,鲁莽而急促地喝鱼汤。高潮:深悟“美味”至段,写喝鱼汤时,由于父亲说“三子该上学了”而使得从未进过学校大门的两个哥哥无心再喝鱼汤,同时也引起了母亲对未来的忧虑。结局:揭秘“美味”段,写他煮猪食时在柴火中发现了那条鱼……原来,“美味”的鱼汤中并没有鱼!结尾出人意料!2.明确中心本文题目为“一种美味”,从鱼汤的“美味”写到家庭气氛的改变这种精神层面的“美味”,从两个哥哥懂得了生活的“美味”写到“他”品悟出人生成长的“美味”,真实地传达出一种直面苦难生活以及战胜苦难珍惜人生的思想感悟。13\n典题文本(2022·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一种美味巩高峰①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②【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深层含义(2)③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④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⑤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得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⑥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⑦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⑧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美味,让他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张皇。张皇什么呢?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村头那条沟里去?不过这种张皇让他有点儿熟悉,在沟里捉到鱼时他也这么心慌来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条沟里竟然会有鱼。⑨来不及细细回味了,豆腐一下锅,屋子里顿时鲜香扑鼻。他是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新鲜的让人稍稍发晕。在鱼汤从锅里到上桌之间,他拼命地翕动鼻翼,贪婪地往肺里装这些味道。他相信装得越多,回味的时间就越长。⑩至于那锅鱼汤具体是什么滋味,他倒完全不记得哪怕一点儿细节。13\n【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家人习惯的默不作声完全没了踪影,父亲开口谈天气了,两个哥哥则说了今年可能的收成。而母亲,只是嘴含笑意,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深层含义(1)最后,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父亲说,三子该上学了。他就叫三子。如今回想起来,对鱼汤食不知味的原因应该就是这句话。两个哥哥没进过一天学校的大门。现在到了他三子,父亲说他该上学了。该,就是要,快要的意思。他忘了两个哥哥投过来的眼神的内容,他忘了鱼汤是什么味道,他忘了那个晚上的一切细节。美味?美味是什么味呢?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忸怩地走进学校的大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但是,他——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先后离开桌子回屋睡觉,可是鱼汤每个人起码还可以盛两碗。他们没解释为什么,也不用解释,地里的活要起早贪黑,否则这种鱼加豆腐的美味只能还是好多年享受一次。父亲愣了愣,恢复了以往不苟言笑的表情。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过父亲别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糊糊的夜空,一直出神。【可是羊要进圈,牛要喂草,猪还要吃食。都这么愣着不能解决一点儿问题。他起身去做,也只有他还有心情做。】深层含义(2)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已经是最后一件事了。把火点着,添第二把柴火的时候,他就抓着了一个黏黏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的火光里一看,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本文有删改)对点解题1.“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答:                                                                    解题指导(1)表层含义,“美味”的表层含义是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很少能吃到的鱼。(2)表达技巧,“美味”是借代手法,指鱼;又是比喻手法,把幸福美好比喻成“美味”。(3)深层含义,从人物角度概括。在享用“美味”13\n的过程中,大家充满了期待。父亲的话多了,并“保持着笑意”;母亲也不再埋怨“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饭桌上,“一家人习惯的默不作声完全没了踪影”。因为享用“美味”而更为和谐的家庭关系以及对美味的憧憬也成为一种“美味”。“他”由最初的“游手好闲”、天天挨打,到最后大家都各怀心事时起身做活,通过“美味”他成长了,这种成长就是人生的一种“美味”。答案 ①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鱼汤”,或仅仅是对“鱼汤”的渴望,便成了满足口腹之欲的一种“美味”。②围绕“鱼汤”的烹制,是一家人快乐、亲情和希望的酝酿,这种处于生活重负下的情感“美味”弥足珍贵。③在此过程中,“他”由天真懵懂到初通人事,是自我的一次重要发现与成长,更是能够滋养一生的特殊“美味”。2.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陌生的光:                             (2)陌生的气息:                            解析 (1)从关键词入手,“陌生”,指与往常不同,往常他没有地位、经常挨打;从上下语境入手,从后文“受宠若惊”可见母亲眼中流露的是赞赏、惊奇之类的目光,甚至带有“儿子终于能帮上点忙”的欣慰。据此概括母亲的心情。(2)从关键词入手,“陌生”,指与往常气氛不同。从上下语境入手,一是从后文第段“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家人习惯的默不作声完全没了踪影”可看出,平日家庭气氛沉闷苦涩;二是第⑥段,母亲“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第⑦段,他则坐在桌前看着,等待美味降临,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想象。答案 (1)①与平时的不满和责备不同。②表达了母亲的惊奇、赞赏与欣慰。(2)①与平时家庭气氛苦涩沉闷不同。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想象。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答:                                                                    解析 画线句有人物描写,有景物描写。从关键词和表现手法入手,人物描写时运用动作和神态细节的描写,以“示意”“卸”等关键词表现出母亲对父亲因失言而触动两个大儿子心事的嗔怪、不安等;“出神”的神态描写,出现两次,强调母亲忧虑又无奈的心理。景物描写时,“黑糊糊的夜空”,烘托人物忧伤的心情,渲染一种沉重的气氛,同时它又不是纯粹的景物描写,象征母亲此时的心境。13\n答案 ①“示意”“卸”等神态细节描写,包含对照意味,细致刻画出母亲嗔怪、不安、沉重等微妙的心理变化。②“出神”两次出现,强调了母亲沉浸在茫然、忧心和无奈的心理状态中。③“黑糊糊的夜空”,是实景的描写,也是母亲心境的形象写照——为未来生活负担加重而忧虑,因儿子不能均享读书机会而愧疚。4.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                                                                    解析 点明结尾的逆转为“欧·亨利式”的结尾,然后分析它的作用,从作品风格、情节、主题等角度入手分析作用。作品风格、情节方面,因前文的伏笔比较隐晦,故结尾就有某些超现实的色彩,或叫魔幻色彩;主题方面,引发人思考“美味”的多重意蕴。答案 ①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在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上,与“欧·亨利式”的结尾有暗合相通之处。②因前文设置的伏笔若有若无(“掀锅盖”“不记得细节”“忘了味道”等),让结尾呈现出某种魔幻色彩。③结尾情节安排表明“鱼未入汤”,诡异之处有深意,引发读者对美味意蕴作深度的思考与探究。④结尾提示了“美味”的含义有表里两层,与标题“一种美味”构成呼应。(2022·浙江宁波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小人物大春秋马 德前些年,单位还烧锅炉。有一次,几个人出去吃饭,我说,咱们把烧锅炉的王师傅一块喊上吧。同去的人有些瞠目,我去喊王师傅,王师傅也有些吃惊。彼时,他正把一铁锹煤送到炉膛里,铁锹停在半空,也表达着黑色的惊愕。王师傅以为我在逗他,但分明不像,因为我们并不熟识。他说,都有谁啊,我说大部分都是老师们。他说,那我带一瓶酒吧,我点点头。他带去一瓶二锅头。酒桌上,他显得很不适,低着眉,不说一句话,一只手不断搓着另一只手的手背。我们的话题,他不好插上嘴,只是在敬酒敬到他那里的时候,才象征性地应答几句。倒是带的那瓶酒,他喝了一半,别人给他倒其他酒,他不要,也不多解释,只是说,我喝二锅头就好了。回去的时候,没见他醉,但脸红得紧。在一个背风处,他一把扯住我,说,马老师,谢谢你。还想说句什么,忽然咽下去了。王师傅比我小不了几岁,但好像没上几年学。我打水的时候,常见他的宿舍里放块画板,他常画啊画的,便觉他是个有故事的人。后来再出去,我还是叫上他。王师傅总是不好意思,但我执意邀请,他拗不过,便带着酒一起去,去了之后,还是不说话,还是一个人把一瓶酒喝个差不多。13\n有一次,我洗车,他跑过来帮忙。他说,马老师,我来吧。我说不用。他说,你看这又是泥又是水的,脏。我没让他从我的手里夺去水管。他蹲在一边,陪我说了一会儿话就走开了。他说话的时候,不自然地又用一只手搓另一只手的手背。秋天的天空高远,他蹲在树底下的样子,小而悲怆。他好像在单位待了两三年就走了。据说,他走是因为另外的人“顶”了他。他走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我跟他的接触,就是喝过几次酒,吃过几次饭,没有长聊过,也没有深聊过。印象中,回来的路上,拉住我不松开,来来回回说一句话。他说,马老师,你跟别人不一样。我也不知道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同。去农村赶大集的时候,我常去一个钉鞋的摊位那里,一坐就是半天。是老相识,却不知道彼此的名字。他钉鞋,哧啦哧啦地把一根线,从鞋的这一面纳过另一面,我就顺着他的哧啦声看半天。“哗”一群人来,带来了鞋;“哗”一群人走,带走了鞋。我就坐在那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跟他闲谈。他跟我聊家庭孩子,讲寡居的老娘曾经遭过的苦,到动情处,一个大男人,呜呜咽咽地朝我哭。他给我唱老调。他说,你是外地人,不懂这种地方戏,保定老调唱得最好的是王贯英。他说他年轻的时候,曾经跟着一个小戏班唱过几年戏。他还说,老调中最有名的是《潘杨讼》和《忠烈千秋》。“万岁爷金殿上传下口旨,他要我寇准断潘洪……”他经常咿咿呀呀哼唱这个段子,唱到动情处,他便给我讲他在戏班的时候,曾经跟一个女戏子好过。我是有特殊待遇的。每次去,他都会从木箱子里抽出块垫子来给我,说,凳子脏也凉,你垫个垫儿,会好一点。我便一屁股坐下来。我知道,这种心安理得是来自于彼此的亲近。人与人之间,说许多热络的话,未必以心相交。有时候,一句话不说,面对面坐半天,就是知己。只要隔着一段时间不去,他远远地见我去,第一句就是:这一阵子,你又忙啦。然后,是呵呵地笑。笑的时候,还要用手努力提着面颊的肉。他有一次跟集上的一个摊主打架。原因是老娘买东西的时候,顺手多拿了一点,摊主不干,推搡了老娘。他气呼呼地找过去理论,话没到三句,厮打起来。结果是,他挂了彩,头上裹着块纱布好几个月。问他情况,他就实话实说。末了,来一句:我可以受欺负,老娘不能。我后来调动工作,很少去赶那个大集了。重新回到老地方的时候,是个冬天,集上依然熙来攘往的,只是钉鞋摊那里,空落落的,已经没了他。我在那儿蹲了好一会儿,怅然了许久,脑海中翻腾着他的生活可能发生的种种。返回的路上,在一排整齐的门脸前面,有个人远远地朝我喊:哈哈,马老师,又看到你了,我改行了,修电动自行车了。回身,是他。脸上的笑容好像要奔涌出来,依然一边笑,一边用手提着面颊的肉。他挥挥手中的扳子,指了指屋内。屋内是乱糟糟的各种配件,靠里是一张床。床上的被子,也乱糟糟的,中间坐着的老人,是他的母亲。那么冷的天,屋子里却十分暖和。我想,他人生的成功,大约就是兑现自己此前的诺言,他要让母亲活得温暖如春。(有删改)13\n1.从与“我”交往的角度,分别用两个词语概括王师傅和钉鞋师傅的形象特点。答:                                                                    解析 本题是概括形象特点,可从刻画手法、分析环境入手分别概括。写王师傅时,主要运用动作、神态描写,如“他显得很不适,低着眉,不说一句话,一只手不断搓着另一只手的手背”,表现他的自卑、沉默寡言;写钉鞋师傅时,运用行为、细节等描写,如说到动情处会哭,唱到动情处会讲自己的故事,打架的事也“实话实说”,看到“我”远远地就打招呼,“脸上的笑容好像要奔涌出来”,都表现出他的乐观;“每次去,他都会从木箱子里抽出块垫子来给我”,表现他细心。答案 ①王师傅:自卑,沉默寡言。②钉鞋师傅:细心,乐观。2.文中写钉鞋师傅“给我唱老调”,给“我”讲他的个人私事,有何用意?答:                                                                    解析 主要考虑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从钉鞋师傅的角度,结合下文“这种心安理得是来自于彼此的亲近”来赏析,这表现出钉鞋师傅对“我”的信任、亲近,也表现出他的性格开朗、乐观。从“我”的角度,侧面表现出“我”对他的理解尊重。答案 ①交代了钉鞋师傅的兴趣爱好及其对“我”的信任与亲近。②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其开朗、乐观的性格特点。③“我”认真聆听他的故事,从侧面反映了“我”对他的理解和尊重。3.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的部分。答:                                                                    解析 从表现手法、上下语境、结构作用等角度赏析句子。表现手法上先说人物描写手法。“脸上的笑容好像要奔涌出来”,运用了神态描写;“提着”“挥挥”“指了指”,都是动作描写:都表现他的激动和兴奋。再说其他表现手法,结合关键词“乱糟糟”来理解。“乱”与“笑”对比,突出他乐观,不畏生活艰难的坚韧;“冷”与“暖”对比,突出他孝顺、有责任感。答案 ①运用神态、动作描写,刻画了“他”意外见到“我”时的激动、兴奋之情。②运用了对比手法,他“热情”的笑容与“乱糟糟”的生活环境形成了对比,突出了“他”的乐观与韧性;屋外的“冷”与屋内的“暖”形成了对比,突出了“他”的孝顺与有担当的性格特征。★4.你如何理解“小人物大春秋”这个题目?请作简要探究。答:                                                                    13\n解析 先答表层含义,“小人物”是指人物身份地位,经历遭遇,“大春秋”是指人物命运不平凡。表现手法上,运用对比与以小见大手法,突出“大春秋”。因此深层含义可从人物本身说,“大春秋”是指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有追求;可从主题角度说,作者以小人物折射人生百态,突出尊重小人物的主题。答案 ①文章刻画的“王师傅”与“钉鞋师傅”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生活不稳定、遭人轻视的“小人物”。②虽然他们都是“小人物”,但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无论是“王师傅”的“画啊画的”,还是“钉鞋师傅”的让母亲“活得温暖如春”,对他们个人来说,这些梦想都是他们幸福与快乐的源泉,人物虽小,却满怀大梦想。③虽说是“小人物”,但他们都有着自己丰富、坎坷的人生经历,折射着社会人生百态。④题目既交代了文章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唤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同情、理解和尊重。一、(2022·浙江嘉兴4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寻找目击证人陈凤群“警察同志,我被打劫了!”女人一进门,便抛过来一句话。女人瑟瑟地坐到我的面前,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盛满遭劫的惊觫。“我挣脱时被剐了一刀!”女人撸起衣袖,给我看她手臂上的刀伤。伤口有一指多长,红红的划痕血迹斑斑。处理好伤口,女人断断续续讲述了遭劫的过程。女人是附近梅园工业园区一家制衣厂工人,这晚临时加班,九点钟下班行至福惠路时被一个蒙面歹徒洗劫了。从警校毕业来到这个五里岗警区工作三个月了,这是我接到的第一单报案,心里有些兴奋有些紧张。三个月来天天在警区猫着,都快把我憋疯了。录完口供后,我跟女人要了联系电话,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就急匆匆赶到案发地点勘察现场。这是一个城乡接合部地段。女人上个月才来到梅园工业园区打工,在洛城租了房子,每天往返园区和出租屋之间。女人说福惠路偏僻,晚上过了九点就很少人走动了。园区晚上极少加班,没想这次临时加班就出事了。我来回巡视着路面,脑海跳动着女人说的这些话,试图发现什么遗漏。几个来回后,我失望了。这条一百来米长的路在路灯下一览无遗,根本找不到女人说的挣扎中被歹徒扯断的白色珍珠项链。我很懊恼,望着一览无遗的路面,我的心渐渐收紧了。警区是“治安模范警区”,何况这是我接的第一个案子,得拿出成绩让大伙瞧瞧啊!只有寻找目击证人了。女人说那晚只她一人,但园区门前驻扎着流动商贩,不少员工下班后喜欢往小摊跑,说不定就有目击者。次日一早,我来到梅园工业园区,跟各厂区厂长沟通案情。13\n听了我的汇报,厂长们神色凝重,说马上召开员工大会,寻找目击证人。很快,信息反馈回来了。整个园区两千多名员工,竟然没有一名员工注意到那晚有人打劫!工业园区没有目击者,我把目标转向福惠路一带的住户。苍茫夜色,说不定哪扇窗有双眼睛无意间就瞥见了打劫。四十五户走下来,已经十二点了,夜沉沉。我的心情也沉得如这黑黢黢的夜空,别提有多气馁了。女人遭劫的时间正是万家灯火时,然而这四十五户人家都说不知道,没看见。从住宅区寻找目击证人没指望了,我唯有在这个被打劫的女人身上寻找线索了。第二天,我翻出女人的口供,反反复复地听,希望能捕捉到被我疏忽的哪个细枝末节。可是听得我耳朵都快起茧了,也没发现蛛丝马迹。我找来女人的手机号码打过去,女人关机了。我一个电话拨到女人就职的制衣厂,被告知女人没来上班。一个问号在心里扩大,我坐不住了,决定上女人出租屋一趟。房东听了我的来历后告诉我女人半小时前就退租了,说女人到洛城公墓去了。女人对我的到来很平静,燃尽最后一张冥钱后,女人开口了:“里面的人是我丈夫。五年前,丈夫来到梅园工业园区打工。一天晚上,丈夫到福惠路散步遇上了打劫,一个蒙面歹徒劫持了两名女工。丈夫和歹徒搏斗,歹徒捅了丈夫一刀。等到工友们赶来时,丈夫已经不行了。每年的清明我都要不远万里赶来给丈夫上一炷香。第一年,坟前摆了很多花。我知道是丈夫生前帮助过的工友和那两名女工来过。第二年,坟前的鲜花零零星星的。我想是那两名女工献祭的吧。第三年,坟前没有花。我想大家都很忙吧,抽不出时间。第四年,坟前没有花。第五年,坟前没有花。长眠异乡,一年到头,丈夫该多么孤单啊!我来到梅园工业园区打工,问了许多员工,竟然没有人知道五年前发生的打劫的事,于是我导演了这场打劫,希望唤起一些人的记忆,可是情形让我失望了。”看着女人美丽的大眼睛泪光莹动,我说:“你走吧,回去好好生活!”“你知道我被打劫那天是什么日子吗?是感——恩——节——”1.小说中两次写到了女人的眼睛,请分析这两次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第一次:                               第二次:                               解析 抓关键词“惊觫”“泪光莹动”。结合上下语境,理解女人心情,第一次是遭劫后的反应,第二次是丈夫善举被遗忘的反应。答案 第一次:通过写眼睛表现女人遭劫后的恐惧,突出了眼神中的渴求。第二次:通过写女人“泪光莹动”的眼睛,表现她对现在的人们正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失望。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答:                                 13\n                                   解析 赏析表现手法,一是人物描写手法,“走下来”“气馁”是动作、心理描写,写“我”的失望和沉重的心理;二是修辞手法,“我的心情也沉得如这黑黢黢的夜空”是比喻手法,突出心情沉重;三是表现手法,“万家灯火”与“夜沉沉”对比,突出事件有不合情理之处,结构上引出下文。答案 ①运用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强调了我找不到目击证人时沉重无奈的心理状态;②运用比喻手法,把“我的心情”比作“黑黢黢的夜空”,突出了我当时四处奔波后气馁的心情;③“夜沉沉”的实景描写与之前女人遭劫时“万家灯火”的环境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事件的不可思议,自然引出下文事件的真相。★3.小说标题“寻找目击证人”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答:                                                                    解析 第一步,表层含义,找到女人被劫的目击证人;第二步,深层含义,结合文末“问了许多员工,竟然没有人知道五年前发生的打劫的事”“希望唤起一些人的记忆”以及日期“感恩节”可知,女人希望找到丈夫见义勇为的证人,更希望唤起能证明善行的人们心中的正义、社会责任感。答案 标题的多重意蕴:①“我”为女人被劫一案寻找目击证人;②女人寻找丈夫当年见义勇为时的见证人;③人们在共同寻找失去的正义、良知与社会责任感。4.这篇小说是全国微型小说大奖赛获奖作品,试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其获奖的原因。答:                                                                    解析 从情节结构方面,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结尾,道出实情,出人意料。从叙述方法方面,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述,真实可信。答案 ①设计悬念,引人入胜。从女人报案,到“我”一步步破案,一路波折迭生,抽丝剥茧,最后才交代原来是一个假案;②结尾情节“突转”,出人意料而在情理之中。在“我”破案一筹莫展,转了一圈又把线索回到女人身上时,女人说出“案底”。毕竟这样的事在生活中少之又少,可谓“出人意料”,但女人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她内心的诉求,合乎逻辑,又可谓“情理之中”(答出欧·亨利式结尾也可);③第一人称叙述,真实可信。小说以一位刚从警校毕业的“我”接手案件,见证了事情的全过程,这样,更显真实可信。二、(2022·湖州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生命的原色曹德权这里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种生存环境:海拔5346米,空气稀薄,终年积雪。最厉害的隆冬,气温在零下4013\n度左右,一夜狂风,雪封门窗,很难再有什么生命存在。就在这样一个地方,有一个哨所。这里必须有一个哨所,因为背后是我们的国家。我上山后仅两天,班长就告诉我了,在这里的274公里长的雪山边境线上,只有我们这个哨所。班长说我们要在这雪窝里守住我们的西部后院。当然这里很苦,苦得无法在书上找到恰当的形容词。几年前,军委一位高级首长听说了我们哨所的情况后,老将军竟双眼发潮,说:“那个哨位上的全体战士,只要在那里钉住一年,都应评功啊!”班长时常向我们八个兵讲这个故事,我们每次都很认真地听这个故事,总觉得我们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班长是个陕西兵,在这个哨所蹲了快三年了,这里的雪风将班长的脸皮刮成了山羊板,才二十二岁的人看上去有三十六七岁了,我们八个兵都替他担心,班长退伍后,怎么找老婆呀!班长就点着我们的头嬉笑着说:“你们犯糊涂了不是?我看上去成了壮年大汉,还不知道专找个离了婚的三十来岁的姐子呀?大姐疼小幺弟,我今后的日子还能不幸福?!”我就想班长挺傻的,退伍回去后脸上肯定要换皮,等换了皮光生了再找女孩嘛!在哨所门前,不知是哪一年的兵砌了四个小石坑,在坑里栽了四棵小树,小树有大拇指般粗,人肩那么高。小树好像永远都长不大,但它是活着的,叶片是绿色的,我们数了,最多的一棵有64片绿叶,最少的一棵有32片绿叶。在雪山上,除了战友之间的友情外,我们对两样东西感情最深,第一是界碑中国的那一半,第二便是这四棵小树。为了防止多种雪地症,上级给我们发了维生素片。我们每个兵都要省下一些,拿去养树,班长说,只要有半个月不给它供应维生素片,它就没有命了!我们每个兵呵护小树如呵护亲儿子一般,它是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我盼望它能长大,能为哨所阻挡住狂风暴雪,为哨所增添一点生命的朝气。可它长不大,一直没有长大的迹象。我到哨所仅四个多月后,大风雪提前来了。每天早上,我们多了一项工作,那就是清除封住门窗的积雪,把包裹小树的积雪小心地用手慢慢抹开,生怕几时不小心弄落了一片叶片。终于有一天,我发现那四棵小树开始枯萎,叶片也脱落了不少。我扭头冲进哨所,惊抓抓地叫道:“班长,不好了!小树要死了!”班长和五个老兵脸上没有太多的惊惶之色,倒是同我一起上山的另外两个新兵,一听说小树死了,脸上都露出十分难过的神色。班长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拍了许久才说:“这四棵小树不能挺过隆冬的风雪,每年都要死,死了我们再栽。现在你们明白了吧,我们哨所建立四十多年了,小树为什么永远长不大!”我明白了,但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从没听班长和老兵们说过我们哨所门前的小树每年都要死一次,死了后第二年又栽的事呢?这个问题第二年春天我才弄明白。班长和另外两个老兵退伍了。班长临下山时带着我们又在哨所门前栽上了四棵小树。班长看着小树双眼红了,对我们说:“新战友上山来了后,你们都不要说小树会死的事。哨所门前有小树,就有希望啊!”哦,我明白了,这是生命的原色,而对于哨所前的生命,竟赋予了怎样一种生命内涵啊!13\n第二年,我担任了哨所的第二十一任班长。在以后我服役期满时,我做的事竟与历任班长一样,带着兵们栽树,栽完后我竟掉了泪,对围在我身边的兵们说道:“新战友上山来了后,你们都不要说小树会死的事。哨所门前有小树,就有希望啊!”5.请分析文中第一段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答:                                                                        解析 本段是直接描写。找特点,如“空气稀薄,终年积雪。最厉害的隆冬,气温在零下40度左右,一夜狂风,雪封门窗”都突出了环境的恶劣。析作用,情节方面,开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尤其文中提到“很难再有什么生命存在”,自然为下文小树每年都会死去作铺垫;主题方面,用自然环境的恶劣反衬哨所士兵们的精神面貌。答案 第一段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为下文描写尽管士兵们用心呵护,可是哨所门前的小树每年仍会死去的情节作铺垫;同时,用环境的恶劣来反衬哨所的士兵们坚强乐观的形象。6.请赏析文中的画线句。答:                                                                        解析 画线的句子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运用了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作用是表现班长的乐观形象。结合文中关键词句“点着”“嬉笑”“还能不幸福”依次分析。答案 画线句运用动作描写,班长“点着我们的头”写出了班长与其他士兵的融洽关系。同时运用神态描写“嬉笑”,还有语言描写,用班长戏谑自嘲的口吻,表现了班长的乐观,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7.文章结尾“我”服役期满告别哨所时重复了班长退伍时说的话,请联系全文分析这样安排的用意。答:                                                                        解析 本题考查对结尾作用的赏析。从情节结构方面,“我”的话照应前文,反映出“我”也认可班长的话,认可留有希望的重要;从人物形象方面,给新兵希望,侧面说明在恶劣环境下人很难坚持,这恰恰表现出老兵守卫哨所的坚强和奉献;从主题方面,仅有班长的话也能表现忠于职守、坚强乐观的主题,“我”重复班长的话,深化、提升了主题,使坚守哨所的精神更具有普遍意义。答案 ①呼应上文班长的话,表示“我”对班长之前做法的理解和认同,“我”也认为在恶劣的环境下依然要充满生命的希望;②凸显人物形象,通过“我”和班长的话,可以更好地表现“我”、班长以及所有哨所士兵们甘于奉献、乐观坚强的军人形象;③升华了主题,这寓示着哨所士兵们勇于担当、忠于职守的精神代代相传。13\n★8.有人建议把题目改成“哨所门前的小树”,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好?为什么?答: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标题意蕴的能力。先明确标题意蕴。第一步,表层含义,“生命的原色”指小树的绿色。第二步,表达技巧,“生命的原色”有象征意义,不仅指小树,还指人,象征坚守哨所的士兵;从表达效果来说,诗化语言,有意境;第三步,深层含义,明确“本色”是指特点、精神,更突出哨兵坚强、忠诚的本色。再结合问题作答。如认为“哨所门前的小树”更好,则可以从标题本身(具体物象)、情节作用(线索)、主题展现等角度来阐述。答案 (示例一)我认为“生命的原色”更好,因为“生命的原色”象征着士兵们的军人本色,本文的主题就是表现士兵们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忠于职守、乐观坚强的军人本色。同时,以“生命的原色”为题,更加委婉有意境。而以“哨所门前的小树”为题显得过于直白,不能表现作品深刻的意蕴。(示例二)我认为“哨所门前的小树”更好,因为哨所门前的小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叙述了士兵们精心呵护小树、死后重栽、隐瞒小树每年会死的真相等内容;通过哨所门前的小树来表现士兵们乐观坚强、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军人形象;以意象为题,显得形象生动。1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3:14:40 页数:13
价格:¥3 大小:330.8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