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鸭202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六部分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训练16_2神经调节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专题训练16-2 神经调节一、选择题1.当动作电位刚通过神经纤维,细胞膜又恢复为静息电位时,发生的离子移动主要是( )A.K+经主动转运出膜外B.Na+经主动转运出膜外C.K+经被动转运入膜内D.Na+经被动转运入膜内答案B解析当动作电位刚通过神经纤维,细胞膜又恢复为静息电位时,发生的离子移动主要是Na+经主动转运运出膜外。2.(2022宁波期末)下列关于膝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K+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B.血液中Na+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增强C.动作电位沿传出神经元传入屈肌后使之舒张从而完成膝反射D.动作电位沿传出神经元传入伸肌后使之收缩从而完成膝反射答案C解析血液中K+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使膝跳反射减弱,A项正确;血液中Na+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会导致动作电位增强,使膝跳反射增强,B项正确;动作电位沿传出神经元传入屈肌后使之收缩从而完成膝反射,C项错误;动作电位沿传出神经元传入伸肌后使之收缩从而完成膝反射,D项正确。3.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受刺激时,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a→b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答案D解析受刺激时,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项正确;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所以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a→b,B项正确;兴奋传导到a处时,a处呈负电位,b处呈正电位,电位差为正值,传导到b处时,电位差开始转变为负值,图乙中的t36\n时刻,兴奋传导至b处,C项正确;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Na+外流造成的,D项错误。4.下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答案C解析K+的大量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BC段Na+大量内流,此时膜外的Na+比膜外浓度高,因此运输方式属于易化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B项错误;CD段为静息电位的恢复,此阶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项正确;动作电位大小与有效刺激的强度无关,D项错误。 5.(2022台州期末)下列关于神经冲动的传导和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生神经冲动的物质基础仅与神经细胞膜内外的Na+、K+浓度不同有关B.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化学递质就会释放出来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接受传入神经元释放递质的刺激也能产生神经冲动D.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传递到效应器,其膜电位的峰值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产生神经冲动的物质基础主要与神经细胞膜内外的Na+、K+浓度不同有关,A项错误;兴奋的产生需要适宜的刺激,当神经元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化学递质才会释放出来,B项错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接受传入神经元释放递质的刺激,也能产生神经冲动,但是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时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不能产生兴奋,C项正确;因为不同种类细胞中动作电位的峰值不尽相同,所以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传递到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其膜电位的峰值会发生改变,D项错误。6.6\n果蝇的某种突变体因动作电位异常而易发生惊厥。右图表示两种果蝇的动作电位,据图分析,突变体果蝇的神经细胞膜异常的是( )A.Na+道和去极化过程B.K+通道和复极化过程C.Na+通道和复极化过程D.K+通道和反极化过程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通过实线可以看出动作电位的产生没有问题,也就是说Na+内流的通道没有问题;但在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中,即复极化过程中,突变体则不正常,说明K+通道和恢复静息电位过程出现异常。7.(2022宁波模拟)科学家发现,甘丙肽(一种神经递质)会影响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甘丙肽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lRl受体结合,促进K+外流,从而抑制其产生动作电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反B.甘丙肽可以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C.甘丙肽在传递神经冲动时由突触前膜扩散并移动到突触后膜与受体结合D.甘丙肽除了能与GalRl受体结合,也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答案B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局部电流在膜内和膜外均由正电位向负电位传递,据此可推测: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A项错误;甘丙肽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lRl受体结合,促进K+外流,从而抑制其产生动作电位,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是K+外流,可见,甘丙肽可以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B项正确;甘丙肽是一种神经递质,在传递神经冲动时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与受体结合,C项错误;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因此甘丙肽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D项错误。8.如图表示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增大刺激强度,测得的动作电位峰值也增大B.没有刺激时,图中电流计可测得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C.在刺激1引起腓肠肌收缩过程中,b处均能测得一个负电位D.刺激腓肠肌时电流计指针没有发生偏转的可能原因是刺激强度太小答案C解析细胞外液中Na+6\n的浓度越高,测得动作电位的峰值越大,A项错误;没有刺激时,图中电流计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B项错误;在刺激1引起腓肠肌收缩过程中,a、b两点均能检测到电位变化,C项正确;刺激腓肠肌时电流计指针没有发生偏转由于兴奋的传递只能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腓肠肌膜属于突触后膜,D项错误。9.(2022绍兴模拟)图甲为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动物细胞膜结构和对不同物质的转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通过a方式进入①,然后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Na+以d方式进入细胞C.乙酰胆碱经②的转运在③处以e方式释放D.③处的膜面积比④处的膜面积大答案D解析葡萄糖通过a方式进入细胞,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成丙酮酸和还原氢,然后丙酮酸和还原氢进入①中氧化分解,A项错误;当兴奋传导到③时,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B项错误;乙酰胆碱经②的转运在③处以胞吐方式释放,C项错误;③处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而增加膜面积,所以③处的膜面积比④处的膜面积大,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0.科学研究表明:细胞外液中K+浓度会影响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大小,而细胞外液中Na+浓度几乎不影响;但细胞外液中Na+浓度会影响受刺激神经膜电位的变化幅度和速率。请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证明。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预测结果。材料和用具:测量电位变化的测量仪器、刺激器、生理状态一致的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若干、正常海水、低K+海水、高K+海水、低Na+海水、高Na+海水等(注:不同海水的渗透压相等但K+或Na+浓度不同)(1)实验思路: 。 (2)预测实验结果①在不同K+浓度的海水中,按静息电位绝对值由大到小排序,顺序是 。 ②在坐标图中画出不同Na+浓度海水中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假设在正常海水中:静息电位是-70mV,变化的最大幅度是105mV,从开始去极化到复极化完成大约需1.5ms)。6\n(3)分析预测结果①在不同K+浓度的海水中,静息电位如此排序,这是因为在不同K+浓度的海水中, 不同,造成静息电位不同。 ②在不同Na+浓度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呈现图中所示结果,是因为在不同Na+浓度的海水中 不同,造成电位变化的幅度和速率不同。 答案(1)①将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分成5组,分别放到正常海水、低K+海水、高K+海水、低Na+海水、高Na+海水中;②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记录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③分别给予这5组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相同的适宜刺激,再测量、记录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2)①低K+海水>正常海水>高K+海水②a为正常海水、b为低Na+海水、c为高Na+海水[要求:三条曲线起点(-70mV)基本相同](3)①K+外流的量 ②Na+内流的量和速率解析(1)①将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分成5组,分别放到正常海水、低K+海水、高K+海水、低Na+海水、高Na+海水中;②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记录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③分别给予这5组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相同的适宜刺激,再测量、记录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2)(3)①静息电位主要是由钾离子外流造成的,钾离子外流是通过离子通道的易化扩散,与膜外钾离子浓度有关,膜外钾离子浓度越高,外流钾离子就越少,静息电位就越低,反之就越高。②动作电位主要是由钠离子内流造成的,在不同Na+浓度的海水中产生动作电位时,单位时间内内流到膜内的钠离子数量不同,造成动作电位的峰值不同,速率也不同。11.(2022浙江模拟)某种毒素作用于神经肌肉接点使肌肉不能正常收缩,为研究该毒素的具体作用机理,某科研小组提出以下实验方案。材料与用具: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适宜浓度的某毒素、生理盐水、电刺激装置等。实验原理:某种毒素可能通过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或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位点的结合,使突触的信号传递被阻断,引起肌肉松弛;也可能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与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的活性,引起肌肉痉挛。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和用具及实验原理,完善实验思路,并设计表格。(1)实验思路:6\n①将若干浸泡于生理盐水中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分组如下: 。 ②用电刺激直接刺激各组的坐骨神经,并用相应仪器测定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浓度是否发生变化,同时观察肌肉收缩情况。③对所得实验现象进行记录与分析。(说明:实验中的刺激强度足够;实验条件适宜,实验过程中标本保持正常活性)(2)设计表格,并将实验的预测结果与结论填入表中。(3)分析与讨论:筒箭毒碱是临床上常见的肌肉松弛剂,坐骨神经腓肠肌在滴加筒箭毒碱后,刺激坐骨神经,而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正常,直接刺激肌肉,使肌肉正常收缩。试分析其作用机理可能是筒箭毒碱 ,阻断了神经-肌肉接点的信号传导。 答案(1)甲组:等量的生理盐水处理;乙组:适宜浓度的该毒素处理(2)如表所示:研究某毒素的作用机理的预测结果及结论记录表组别预测的结果结 论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浓度是否变化肌肉收缩情况甲组是肌肉正常收缩受刺激后前膜释放乙酰胆碱,肌膜上产生动作电位,引起肌肉收缩乙组无肌肉松弛该毒素能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是肌肉松弛该毒素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的结合位点结合是肌肉痉挛该毒素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阻止了乙酰胆碱的及时分解(3)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以至于乙酰胆碱不能再与受体结合解析(1)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毒素的具体作用机理,所以自变量是毒素的有无,所以设计两组实验:甲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处理保持细胞的活性;乙组用适宜浓度的该毒素处理研究毒素作用的原理。(2)甲组作为对照组,神经递质正常发挥作用,肌肉正常收缩。乙组用毒素处理,根据实验原理,毒素可能的作用方式可能是三种:可能通过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或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位点的结合,使突触的信号传递被阻断,引起肌肉松弛;也可能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与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的活性,引起肌肉痉挛。所以分为三种情况列表统计实验结果,表格见答案。(3)坐骨神经腓肠肌在滴加筒箭毒碱后,刺激坐骨神经,而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正常,直接刺激肌肉,使肌肉正常收缩,所以筒箭毒碱没有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也没有影响肌肉的功能,但是可以使肌肉松弛,可能是阻碍了神经递质的作用,所以筒箭毒碱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以至于乙酰胆碱不能再与受体结合阻断了神经-肌肉接点的信号传导。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