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标通用)2022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安徽乡土地理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安徽乡土地理一、安徽地理特征(一)自然特征1.位置和范围(1)位置:安徽位于中国东南部,居华东腹地,东连江苏,浙江、南邻江西,西靠河南、湖北,北接山东,跨长江下游、淮河中下游,是沿海与内陆腹地的过渡带。大约在北纬29°41′~34°23′,东经114°54′~119°37′之间。从海陆位置来看,属于一个内陆省,但距海不远。(2)范围:安徽省东西宽约450km,南北长约570km,总面积13.96万km2,包括合肥、芜湖、蚌埠、淮南、马鞍山、铜陵、安庆、淮北、黄山、滁州、阜阳、宿州、六安、宣城、池州、亳州16个地级市所辖区域,省会合肥市。(2022年8月撤消巢湖市)2.气候:四季分明,终年温和湿润,并有明显的南北过渡特征。以淮河为界,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中,淮河以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黄山山脉以北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黄山山脉以南为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有梅雨和伏旱等特殊天气,气象灾害主要为干旱、暴雨洪涝等。3.地形:省内地形南北迥异,呈现多样性,全省分为三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以及皖南山区。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平原一部分;长江两岸地势低平,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4.河流:主要有淮河和长江(皖江),注意境内江河的水文特征。12\n5.植被、土壤:因气候的变化更替而自然更替。淮河以北:落叶阔叶林——棕壤;淮河以南、黄山山脉以北: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黄山山脉以南:常绿阔叶林——黄、红壤。6.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两淮)、铜(铜陵)、铁矿(马鞍山)。(二)社会经济特征1.人口(1)人口数量:全省常住人口为5950.1万人。(安徽省2022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人口增长: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安徽省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口数量迅速增长。从1972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出生率得到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近几年,人口出生率已降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下。但由于安徽省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仍然很大。可见,安徽省人口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人口迅猛增长,造成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949年安徽省人均耕地为0.18公顷,1996年减少到0.07公顷。(3)人口密度:426人/km2。(4)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不均衡,淮北平原和长江沿岸平原人口密集,大别山区(皖西山地)和皖南山区人口相对稀疏。2.农业:安徽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粮食作物的构成兼备中国南方和北方粮食作物的特点,既有旱地作物,又有水田作物。12\n水稻和小麦是最重要的两大粮食作物。小麦主要分布在淮北平原,轮种的杂粮为薯类、大豆、玉米、高粱等。水稻主要分布在沿江平原和巢湖流域,以双季稻为主(也有一季中稻),与稻谷换茬的主要为油菜和绿肥。皖中丘陵则为水旱作物分布的过渡地区,北部以旱地作物为主,南部水田作物比重较大。(2)经济作物以棉花、麻类、茶叶、油菜、花生、芝麻、烟草等为主,皖北平原为全省棉田面积最广、年产量最多的地区。油菜种植遍及淮河以南各地,尤以巢湖周围和沿江、江南较为集中。茶园主要集中在皖南山区和皖西山区。畅销国内外市场的“祁红”、“屯绿”、“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均为皖南山区名茶,而“舒绿”、“六安瓜片”等则为皖西山区名茶。3.工业: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煤炭、冶金、化工和建材基地之一。4.交通:陇海铁路线和长江水道,分别横贯安徽北部和南部;津浦、京九两条铁路干线南北纵贯全省。以省城合肥为中心的高速公路基本上连接了省内的较大城市,并且与周边的大都市如上海、南京、武汉、杭州等实现了对接,加强了省域间的联系。5.旅游:安徽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黄山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景区。九华山现为国家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皖南西递、宏村是“世界文化遗产”等等。二、区域发展1.皖江城市带。2022年1月,国务院批复安徽省唯一的一个国家级战略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1)范围: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八个地级市,以及巢湖市(县级)、六安市的金安区与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2)意义: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和新模式、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也必将为安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3)产业特色:皖江城市带加工产品的50%以上为长三角配套,汽车、家电等产业所需零部件70%左右来自长三角。(4)皖江城市带具有的区位优势:①紧邻长三角,承东启西,区位优势明显。12\n②沿江通海,交通条件优越,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③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相对较低。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一批高校和国家级科研院所密集于此,科技力量雄厚。⑤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综合配套能力。拥有马钢、铜陵有色冶金、奇瑞汽车、安庆石化、海螺水泥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现代农业、物流服务业、金融等产业综合配套能力不断进步,已经初步形成冶金、汽车及零部件、建材、家电、化工等产业集群。⑥长江水深港岸线漫长,有300公里未开发,具备发展重化工业的环境资源。⑦矿产资源(铁、铜等)丰富。⑧农业基础好。⑨市场广阔。(5)发展方向:未来示范区将重点围绕新型化工、装备制造、冶金及金属材料深加工和高新技术等产业,高起点承接沿海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着力培育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壮大一批规模和水平居全国前列的产业集群,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和世界品牌。三、前瞻预测1.安徽乡土地理知识的考查,作为一个特定的区域,必须放在我国整体的区域发展背景下,来体现其独特性、内涵性和差异性,同时更要注意安徽与其他区域之间的联系性,如安徽如何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承接什么产业等等。2.即使考查安徽的某个局部的或微观的区域特点和发展问题,信息和材料一定是基于全省学生共有的认知水平背景,或者信息材料的给予必定翔实完备,目的是避免由于不同地域的差异而带来的不公平。四、备考策略详细复习安徽省地理,要熟悉地图,准确把握本省和其它地区的空间联系。复习的方法和思路可以以某一个地理要素为中心,与其他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和影响,由点—线—面展开;亦可以按“区域特征—区域问题—区域发展”展开复习等等。积极关注与安徽有关的国内热点大事,结合地理学科的知识分析现象,迁移运用,强化能力。一、选择题近年来,合肥市赴桐城旅游的人数增长较快,读图完成1~3题。12\n1.桐城市位于(  )①亚洲东部地区②中国西部地区③安徽省东南部地区④安庆市北部地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与合肥市相比,桐城市(  )A.纬度较高B.夏季白天时间较长C.距广州较远D.冬季夜晚时间较短3.桐城市吸引合肥游客的原因有(  )①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旅游资源丰富②主要地形为山地,自然风光秀丽③临近合肥,交通便利④工业不发达,环境污染轻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②答案1.C 2.D 3.C客流强度用来反映城市间联系的密切程度。下图为安徽省内各市每日发往合肥的客流强度及客流比例图。读图,完成4~5题。12\n4.客流强度与城市规模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下列城市中规模最大的最可能是(  )A.六安市B.黄山市C.马鞍山市D.宣城市5.据图中信息,可判断(  )A.黄山市发往合肥的客流强度和发往合肥的客流量占该城市出发客流总量比例均较小B.皖北地区人口数量少,经济发展水平高C.六安市距离合肥市较远,两城市间联系的密切程度高D.合肥市位于皖中地区答案4.C 5.D [第4题,四个备选项中,马鞍山市的客流强度最高,依据客流强度与城市规模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可知,马鞍山市城市规模最大。第5题,图中信息显示,皖中三个城市客流强度不是最高,则说明这几个城市规模不是最大;但发往合肥的客流量占该城市出发客流总量比例是三个地区城市中最高的,说明这几个城市距离合肥较近,则合肥市位于皖中地区。]蚌埠市现代花卉科技产业园,集花卉研发、生产、展示、市场交易、物流配送、休闲观光、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是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现代花卉产业与休闲旅游观光区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花卉产业园。读图,回答6~7题。6.蚌埠现代花卉科技产业园的主要区位优势有(  )A.蚌埠工矿业发达,现代花卉市场广阔B.海陆交通枢纽,对外交通便捷12\nC.地处南北方气候过渡地带,适合南北方间物种驯化和推广D.他省外来务工人数多,劳动力丰富7.蚌埠现代花卉科技产业园对当地的影响主要有(  )A.促进产业升级和农业结构调整B.减轻交通枢纽巨大的交通压力C.缓解用地紧张,增加就业机会D.人均耕地减少,环境承载力下降答案6.C 7.A [第6题,蚌埠是全国重要的陆地交通枢纽中心,利于产业园产品走向广阔的国内市场,但位于内陆,海运不便;安徽经济相对欠发达,他省外来务工人数并不多;蚌埠位于淮河流域,地处中国南北过渡带,利于南北方间物种改良和推广。第7题,现代花卉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利于地方农业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园的发展,占据土地、增加地方运输量,所以会增加地方用地紧张和交通压力;产业园的发展一定会吸纳地方一定的劳动力,即增加就业机会。]《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年~2022年安徽省平均气温变化。完成8~9题。8.1962年~2022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CD.波动上升9.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答案12\n8.D 9.C [第8题,读图可知,从1962年~2022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有的年份高,有的年份低,且高低交错分布,但总趋势是上升的,符合波动上升的说法,故选D项。如果是年平均气温逐年上升,则气温不会出现下一年低于上一年的现象,因此B项错误。A项的降幅、升幅大小比较和C项的升高约多少摄氏度都不属于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范畴,故均可排除。第9题,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使得该省各地积温增加,农作物生长期延长,故A项错;由于气温波动上升,有的年份气温偏低,会造成严重的低温冻害,故B项错。通俗地讲,极端天气事件指的是一种在特定地区和时间(一年内)的罕见事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的出现频率发生变化,呈现出增多增强的趋势。安徽省近些年来发生的特大雪灾、洪灾和旱灾等极端灾害天气增多,说明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安徽省气温波动上升现象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随着年平均气温波动上升,导致蒸发量增大,天然湿地面积会缩小,故D项错误。]下图为“安徽省皖南地区某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该图所示地区盛产的农产品是(  )A.茶叶、苹果、香蕉B.茶叶、柑橘、稻米C.茶叶、板栗、甜菜D.茶叶、毛竹、油棕11.有关该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合理的措施为(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水平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将化工厂迁移到西南河流下游,丘陵发展立体农业答案12\n10.B 11.D [第10题,安徽皖南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依靠该地地形(山地)、土壤、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可种植茶树、柑橘、水稻、毛竹等作物。而苹果、板栗、甜菜主要生长在温带且甜菜喜温凉。香蕉、油棕为热带作物。故本题选B。第11题,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目前该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做法是将化工厂迁移到西南河流下游,以减轻对居民点的污染;同时要因地制宜,在丘陵山区发展立体农业。本区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也不宜在丘陵山区大力修建水平梯田,发展水稻种植业,部分山区的树木可以砍伐,但要砍伐和培育相结合。故本题选D。]小麦成熟早晚受热量、光照强度、土壤性质、空气湿度、干热风等因素影响。下图是“安徽部分地区小麦收割等日线分布图”。结合材料和示意图,回答12~14题。12.导致安徽小麦收割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纬度C.土壤肥力D.降水13.导致Q地小麦收割较晚的原因可能是(  )A.选择了生长期长、产量高的小麦品种B.土壤肥力低,小麦生长缓慢C.地势低洼,光照不足D.地下水位高,空气湿度大,小麦成熟期长14.导致P地小麦收割较早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A.品种的原因B.受干热风的影响C.地形与土壤D.在成熟期化肥、除草剂的大量使用答案12.B 13.C 14.D二、综合题15.阅读下列我国两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2\n(1)试比较图1、图2所示区域的自然特征。图1图2地形________以平原、丘陵为主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________河流河流少、水量小________矿产资源丰富,以________以主较少(2)与图1所示区域相比,图2所示区域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3)图1中甲地附近多风蚀地貌,该地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提高西瓜产量的途径,分两组进行实验种植,A组直接在田里种植、B组在田里覆盖一层砾石层后种植。实验结果发现B组种植的西瓜单产高于A组。请帮助他们解释其原因。12\n答案15.(1)甲乙地形以盆地、山地为主气候类型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河网密集,水量大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2)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农作物复种指数高;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3)当地气候干旱、多风沙,蒸发旺盛;覆盖砾石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白天增温快,夜晚冷却快,增大了昼夜温差,有利于糖分积累;减少风对土壤的侵蚀。解析 第(1)题,新疆地形明显呈现“三山夹两盆”的特点,故地形是以山地和盆地为主;结合图例可判断新疆的资源以石油和天然气(即能源资源)为主。读图2可以看出:安徽省位于淮河的南北两侧,据此可以推断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安徽河流较多,结合气候特点中的降水较多可以推断河流径流量大。第(2)题,比较农业生产的条件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劳动力、种植经验等方面来分析;安徽纬度较低,属于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地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耕地面积广;河流众多,水源充足;种植粮食悠久,经验丰富。第(3)题,B组在田野覆盖一层砾石层后种植西瓜产量高的原因,要根据当地气候特征,从水、肥和光合作用等方面分析。16.下图为“安徽省某地区域图”。近年来,该地各村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柑橘和茶等果木种植、鸡鸭等家禽养殖以及旅游服务业,当地“大山牌”等名优农产品,大量销往外地,并有越来越多的游人来此观光。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联系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谈谈你对该区域产业发展的构想。12\n(2)列举一种丁村需要重点预防的自然灾害,并指出防治措施。(3)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该地区拟设立一个建制镇。你认为镇驻地应设在图中的哪个居民点比较合适,请阐述理由。答案16.(1)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河流、水库、湖泊等水域面积较广,适宜发展亚热带水果、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等综合农业;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适宜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湖光山色,气候宜人,交通便利,可发展休闲旅游业。(2)洪涝灾害、滑坡和泥石流 ①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强灾害的监测和预报;②制定灾害的应急预案;③加强防灾减灾工程的建设;④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3)丙 ①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②位于河流交汇处,邻近干线公路,水陆交通便利;③位置居中,有利于与周边居民点的联系;④丙村规模较大,基础设施较好。1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2:32:35 页数:12
价格:¥3 大小:1.29 M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