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标通用)2022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2-8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学案8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纲原文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考向分析 本专题是高考重点考查内容之一。从考查内容看,主要包括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带的分布及成因、特殊区域非地带性表现及成因。从考查方式看,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而且近年综合题有增多趋势。在复习过程中,应重点把握:(1)以区域地理图表为载体,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区域生态问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地理环境变化的过程以及对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的理解。(2)以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景观图、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考查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向一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协调一致性”(2022·新课标全国文综Ⅰ)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22年为基数,2022~2022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1~3题。年份20222022202220222022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草本植物11.471.551.52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1.211.291.421.58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15\n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答案 1.A 2.D 3.D解析 第1题,分析表中数据不难发现,与2022年相比,2022~2022年灌木植物、草本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量虽然略有下降,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大幅度上升,可见实验期间生物量是提高的,①正确,②错误;与2022年相比,2022~2022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虽然不变,但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在持续增加,因此植株密度在增加,③正确;实验期间,植被类型及其分布不变,④错误。故选A。第2题,对比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期间,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逐年下降,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逐年上升。故选D。第3题,实验期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不变、地上生物量增加较少、地下生物量在下降,说明灌木植物有萎缩的趋势;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在增加,说明草本植物有繁茂的趋势。故选D。考向二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互制约性”(2022·重庆文综)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下图,完成4~6题。15\n4.上图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A.年降水量少B.夏季降水多C.冬季降水少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5.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A.流速减小B.流速加大C.水位涨落D.水位稳定6.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水生植物增加B.水体富营养化C.鱼的种类增加D.水面面积扩大答案 4.B 5.C 6.D解析 第4题,年降水量少,不利于滑坡的发生,由图可知,该地年降水量较多,A项错误;图中显示该地5~9月降水多,即夏季降水多,B项正确;而12月至次年2月降水较少,即冬季降水少,不利于滑坡的产生,D项错误;降水季节分配不均,D项错误;第5题,一般情况下,水库蓄水后,随着水库水位的上升或下降,坡面易松动,导致滑坡发生概率增加,C项正确;水库蓄水后,导致水体流速减小,B项错误;水体流速减小会使滑坡概率减小,A项错误;水位稳定,不易诱发滑坡,D项错误。第6题,渔业天然捕捞量与水生植物量无必然联系,A项错误;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鱼类死亡,渔业受损,B项错误;三峡水库蓄水后,水库面积增大,鱼类生存空间扩大,所以鱼的产量增加,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但该地的水生环境与鱼的种类无关,C项错误,D项正确。1.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会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如下图)15\n(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下图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衡的例子。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自然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题组1 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完成1~2题。1.漫画揭示的地理环境(  )A.降水稀少B.地下水丰富15\nC.地形平坦D.土壤肥沃2.图中景观在我国最典型的地区是(  )A.西藏地区B.华南地区C.西北地区D.东北地区答案 1.A 2.C解析 第1题,结合漫画信息,植物根系发达,是为了尽量多的吸取地下水分,说明该区域环境干旱,降水稀少。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知,图示景观在我国西北地区最为典型。自然植被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阅读“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回答3~4题。3.与我国目前自然植被分布比较,2050年出现的变化有(  )A.热带季雨林面积缩小B.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下移C.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D.植被地带性分异规律消失4.自然植被分布随时间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B.差异性C.区域性D.开放性答案 3.C 4.A解析 第3题,通过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知,我国热带季雨林面积扩大;说明我们气候变暖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上移;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但植被地带性分异规律不会消失。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由于气候变暖导致我国自然带发生变化,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题组2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实践应用5.读图,回答相关问题。15\n(1)描述图示区域太阳辐射量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2)从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黄土高原兴建水土保持林对黄河三角洲的影响。答案 (1)特点:年太阳总辐射量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增,大部分地区在35亿至60亿焦耳/平方米·年之间。原因:自东南向西北受夏季风影响渐弱,降水渐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逐渐减弱。(2)黄土高原兴建水土保持林,植被覆盖率增加,流水侵蚀作用减弱,黄河含沙量减少;黄河河口流水堆积作用减弱,加之风浪和潮汐侵蚀作用较大,三角洲推进速度减缓,海岸线可能后退。解析 第(1)题,受夏季风影响,该区域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云量减少,大气透明度增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太阳辐射量逐渐增多。第(2)题,黄土高原兴建水土保持林后,植被保持水土能力增强,黄河含沙量降低,黄河三角洲泥沙堆积作用减弱;加上海洋对沿海侵蚀作用,最终可能使海岸线后退。规律技巧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考查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向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2022·大纲全国文综)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15\n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答案 A解析 根据经纬度信息判断,K岛位于马来群岛,岛上植被属于热带雨林。2.(2022·浙江文综)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A.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不断上升答案 B解析 图中显示了我国西北和中亚局部地区的城市、铁路、河湖等的分布及地形大势。咸海地处中亚腹地,属于荒漠带;乌鲁木齐纬度较高,地势也较高,南北有高山,海拔达到雪线高度,B正确;锡尔河属于内流河,中下游支流少,由于蒸发和沿途灌溉引水,下游水量减少;根据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基本规律,纬度越高,同一种植被分布的海拔越低。(2022·山东文综)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3~4题。15\n3.图中②为(  )A.草原B.荒漠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4.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答案 3.A 4.D解析 第3题我国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我国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年降水量超过400毫米,生长森林植被;大兴安岭至贺兰山的②处,年降水量在200毫米~400毫米之间,植被类型为草原;贺兰山以西地区,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山地迎风坡除外),地表景观以荒漠草原和荒漠为主,A项正确。第4题图形显示,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是南宽北窄,主要因为由南向北,夏季风势力减弱,影响时间缩短,影响的东西宽度缩小,年降水量逐渐减少,故能生长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缩小,D项正确。考向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022·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图中所示山地(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15\n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6.该山地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D.昆仑山脉答案 5.C 6.A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认真读图,明确山地垂直带谱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第5题,图中信息显示该山地是东西走向,南坡带谱复杂,大部分自然带在南坡的分布海拔低于北坡,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该山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南坡是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C项正确,A、B项错误。南北坡基带差异大是北坡基带海拔高导致的,D项错误。第6题,天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的南坡基带都不可能是雨林季雨林带。考向三 非地带性现象7.(2022·海南地理)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题。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答案 D解析 北京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海拔升高,气温降低,为白桦林发育提供了条件。15\n一、水平地带性规律的判断试题中一般不涉及山体、海拔等,一般体现的是陆地水平空间自然带的分布。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思路(1)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2)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3)看主导因素:热量。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思路(1)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2)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3)看主导因素:水分。二、非地带性的判断思路1.非地带性的判断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应依据该自然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先按地带性规律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2.非地带性成因分析首先,清楚影响自然带形成的因素有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水分等。其次,分析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最后,分析非地带性自然带的形成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第一步,理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海拔变化→水热变化→自然带垂直更替、水平延伸。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更替规律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第二步,明确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影响因素。主要影响因素:山地的纬度、山体海拔、山体的相对高度。分析时应逐层比较。第三步,利用山地自然带分布特点分析其他地理要素。1.判断南北半球:同一山体南坡同类自然带分布海拔高于北坡,则该山位于北半球,反之位于南半球。2.判断坡向:同一山体南坡同类自然带分布海拔高于北坡,则南坡为阳坡,反之,北坡为阳坡。15\n3.判断山体所在的热量带:根据山麓自然带可判断该山所在地区的热量带。4.判断纬度的高低:不同山体,山体海拔相同,带谱数量越多,纬度越低;不同山体,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山体所在地纬度越高。5.判断山体海拔:纬度相同,带谱数量越多,山体海拔越高。题组1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植被类型深受气温、降水影响,读“主要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1.a、b、c表示的植被类型是(  )A.a—阔叶林 b—针叶林 c—草原B.a—针叶林 b—草原 c—阔叶林C.a—阔叶林 b—草原 c—针叶林D.a—草原 b—针叶林 c—阔叶林2.能体现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①热带雨林→c→a ②热带雨林→c→b ③c→b→荒漠④c→a→苔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答案 1.B 2.B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知,a是由苔原向c过渡阶段,而c是由荒漠向b到雨林的过渡阶段,据此判断a、b、c分别为针叶林、草原和阔叶林。第2题,影响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其自然带呈东西向延伸、南北更替,据此判断结论。3.(2022·扬州上学期期中)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和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n(1)图中字母A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其气候特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字母B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这一特征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3)C地区自然带的主要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图代表安第斯山脉西坡植被分布的是________图,乙图中自然带①—⑤—⑥—⑦的变化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 (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2)热带荒漠带 分布于西海岸,南北狭长延伸 地形 洋流 (3)受巴西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位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4)乙 从赤道到两极15\n解析 第(1)题,结合图例知A自然带位于南美30°S~40°S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在该气候条件下发育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2)题,结合B自然带地理位置及其分布特征知该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由于受地形和洋流等因素影响,该自然带在南美西海岸呈狭长的条带状分布。第(3)题,受大气环流、地形和暖流影响,在C处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在该气候条件下发育热带雨林带。第(4)题,结合安第斯山脉西坡山麓气候分布特征知乙图代表安第斯山脉西坡植被分布。乙图中自然带①—⑤—⑥—⑦呈南北更替,主要受热量条件影响,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规律技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题组2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年平均气温0℃以下地区有常年积雪分布,常年积雪下限称为雪线,雪线高度与气温和降水相关。下图是北半球某山地南坡和北坡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变化情况。读图完成4~6题。4.甲坡的雪线高度约为(  )A.3100mB.3300mC.3700mD.3900m5.关于甲坡和乙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坡是南坡,湿度小于乙坡B.甲坡是北坡,湿度小于乙坡C.乙坡是南坡,湿度小于甲坡D.乙坡是北坡,湿度小于甲坡15\n6.该山地气温年较差山顶小于山麓,原因是山顶(  )A.夏季气温上升快B.夏季气温上升慢C.冬季气温下降快D.冬季气温下降慢答案 4.C 5.D 6.B解析 第4题,以气温0℃数值的海拔高度为参照计算雪线高度。第5题,同海拔相比,山麓地带甲坡气温高于乙坡,表明甲坡为南坡,乙坡为北坡,甲坡雪线(0℃数值为参照)高度低于乙坡,表明甲坡湿度大,乙坡湿度小。第6题,有常年积雪的山地,山顶受积雪影响,气温上升较慢,进而使气温年较差偏低。规律技巧 山地雪线的分析程序第一步,掌握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雪线是常年积雪的下线,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有气温、降水、地貌等。第二步,分析全球山地雪线。山地降水越多,雪线越低;气温越高,雪线越高,因此全球山地雪线的分布曲线呈马鞍形,即在副热带山地雪线最高,然后向南北两侧降低。夏季气温高,山地雪线较高;冬季气温低,山地雪线较低。第三步,分析同一山体不同坡向的雪线。山体坡度越大,雪易下滑融化,雪线偏高;阳坡气温偏高,雪线位置高;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分析时要注意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第四步,分析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对雪线的影响。全球变暖,雪线上升;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造成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使雪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题组3 非地带性现象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0°34′E,44°50′N)的大西洋畔,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琵拉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据此回答7~8题。7.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15\nA.盛行西风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B.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C.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D.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作用8.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非地带性规律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答案 7.A 8.C解析 第7题,琵拉大沙丘位于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影响。读图,根据沙丘移动方向,盛行西风会将海岸的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A对。山地阻挡海洋水汽,在迎风坡会有较多降水,不会形成沙漠,B错。根据纬度判断,该地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错。沿岸有暖流经过,D错。第8题,该地景观只是局部小范围内的情况,不属于地带性分异规律,A、B、D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规律,C对。规律技巧 陆地自然带的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布,解题思路如下:1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2:32:31 页数:15
价格:¥3 大小:1.64 M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