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标通用)2022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三部分 考前静悟篇 倒数第7天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倒数第7天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考点一 农业生产基础再现1.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1)自然因素①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昼夜温差大等。②地形:(位于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古老的高原)土层深厚,易于耕作。③土壤:肥沃(黑土、紫色土、水稻土等)。④水源:充足,灌溉便利(有丰富的地下水、河湖水、冰雪融水等)。(2)社会经济条件①市场条件:国内外市场规模、远近、城市人口数量、生活水平高低、消费习惯。②交通条件:海运及内河航运条件(对外贸易)、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国内市场)、航空运输条件(花卉、高档果品等)。③农业技术:机械化水平、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农业科技水平。④国家政策:政策、价格、补贴、资金、技术。⑤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专业技术。2.判断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判断农业地域类型,关键是要建立一种从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如下表:判断依据判断结论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水稻自给小农经营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牛、羊面向市场大牧场大牧场放牧业小麦、玉米面向市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谷物农业谷物、牲畜面向市场机械化水平较高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较高混合农业9\n单一热带经济作物面向国际市场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生产设施齐全市场园艺业技法提升1.农业主导区位因素判断的四种方法(1)看类型:如城郊农业、观光农业、乳畜业等是面向市场的农业生产,主导因素为市场。(2)看特性:不同的作物适宜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长,如茶树适宜在红壤地区生长,主导因素为土壤。(3)看特色:如绿洲农业主导因素为水源,河谷农业主导因素为热量,立体农业主导因素为地形等。(4)看区域:如海南地区地处热带,热量是其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主导区位因素。2.农业类型区位分析的答题思路(1)地价的高低: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应选择单位面积产值较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乳牛、蔬菜等。(2)单位面积产值大小:从单位面积产值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棉粮等。(3)需水量多少: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分布在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4)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鲜花、蔬菜需要保鲜,应分布在靠近城市及交通便捷的地方。(5)占用土地的多少:占地多的农业类型,宜布局在离城镇较远的区域,占地少的农业类型宜布局在离城镇较近的区域。(6)环境要求:奶牛场、养鸡场等不宜靠近飞机场,噪声影响其产量。考前押题(2022·杭州十四中期中)下表示意“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读表回答1~2题。农作物生长期平均气温(℃)≥10℃积温(℃)降水量(mm)日照时数(小时)①18~30>3500>600>800②20~30>3500350~1000>2000③15~18>1600200~500>800④20~30>8000>1500>20009\n1.四种农作物中,适宜在鄱阳湖平原种植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成都平原不适宜种植农作物②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条件不足B.水分条件不足C.水热配合不好D.光照条件不足答案 1.A 2.D解析 第1题,读表格,根据表中≥10℃积温值判断,③地积温大于1600℃,属于中温带地区,④地大于8000℃,属于热带地区。鄱阳湖属于亚热带气候区,积温大于3500℃,所以①②正确,A对。第2题,表格中作物②要求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地形封闭,云雾天气多,日照时数少,光照不足,D对。成都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水分充足,雨热同期,所以A、B、C错。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业资料。读图,回答3~4题。3.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商品谷物农业B.三地的商品率都很高C.③为混合农业D.②为季风水田农业4.根据图中信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市场适应性差B.③生产规模小C.②科技水平低D.①②机械化水平高9\n答案 3.D 4.C解析 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①地种植业比重约45%、畜牧业比重约55%,商品率高约90%,应该是混合农业;②地种植业比重约85%、畜牧业比重约15%,商品率低约20%,应该是季风水田农业;③地种植业比重约10%、畜牧业比重约90%,商品率高约85%,应该是大牧场放牧业。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推断:①、③两地商品率高,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决定种植或者养殖的类型和规模,市场适应性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②地为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地区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季风区,具有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的特点。考点二 工业生产基础再现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2.掌握工业指向类型和主导区位因素工业指向类型主导因素工业生产特点典型实例原料指向型工业原料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市场指向型工业市场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等动力指向型工业动力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炼铝厂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廉价劳动力需要投入大量廉价劳动力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厂技术技术要求高9\n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技法提升1.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1)根据要素比重:投入要素比重最大者为主导因素。(2)根据运输环节:原料可运性差(如易变质、易燃、易爆、易碎)为原料导向型;产品可运性差的应属于市场导向型。(3)根据区位优势:大庆石化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南京石化工业属于市场导向型。2.某地发展工业条件的答题思路(1)自然条件:能源资源丰富(煤炭、油气、水能等);矿产资源丰富(铁矿、有色金属等);水资源丰富(临河流、湖泊)。(2)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市场广阔;(靠近铁路、河流、沿海、高速公路、航空港等)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丰富廉价,有高等院校——有先进的技术)劳动力。(3)特殊区位:工业基础(老工业基地),农业基础(靠近商品粮、棉基地,乳畜业发达等)。3.“三废”污染工业布局原则(1)污染大气:布局在居民区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或垂直风向的郊外或最小风频上风地带。(2)污染水源: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城市河流上游。(3)固体废弃物污染:远离居民区和农田。考前押题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回答1~4题。1.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温和湿润B.河网密集C.矿产资源丰富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2.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A.市场机制比较成熟B.特色经济形成规模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D.第一产业发展迅速9\n3.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  )A.利用西部的大量富余劳动力B.提供西部所需的大量建设资金C.向西部提供人才、技术支持D.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4.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有(  )①临近原料地 ②靠近市场 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 ④临近机场和高速公路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③④答案 1.C 2.A 3.D 4.C解析 第1题,影响城市形成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质条件、地形、气候、水源、矿产资源等,长江三角洲地区临江面海位置优越,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稳定,河网密集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但矿产资源贫乏。第2题,本题关键词就是“根本原因”,题肢设计也必然是以此为信息链。如果是原因的话B、C都可以考虑,但设问的规定性限定在根本原因上,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历史早、与国际接轨早,市场机制比较成熟,故答案A正确。第3题,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角度划分,我国长江三角洲等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发展速度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发展速度慢,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大。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可以实现区域间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实现区域间缩小经济差距协调发展,故答案D正确。第4题,集成电路生产厂是电子类工业,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科学技术,即有高素质的知识人才;电子产品往往体积小、质量轻、价格贵,首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方式,应当临近机场和高速公路布局,故答案C正确。考点三 交通运输基础再现1.影响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某地交通建设的自然因素可从地质、地形、气候等方面来分析。①地质条件: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区,多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交通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应尽量避开。②地形条件:平原地区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少,工程造价较低,选线时要注意少占好地,处理好交通建设与农田水利设施、与城镇发展的关系。9\n③气候条件:湿润地区应注意排水、干旱地区应注意防风固沙、高寒地区应注意克服冻土和缺氧带来的不利影响、航空港应选择能见度比较好的地区。(2)社会经济因素:①合理布局交通网;②缓解交通运输压力;③加快资源开发;④促进沿线经济发展;⑤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⑥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巩固国防;⑦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等。(3)科学技术因素: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2.优选法确定货运方式技法提升常见交通运输考查类型的答题思路(1)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意义:一般从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战略意义三个角度考虑。但要结合线路有所侧重。(2)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作用:一般从合理布局交通网,加速区域开发,使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加强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的联系,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保证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安全,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进行文化和科技交流等方面进行分析。(3)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一般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分析。其不利方面往往是从环境因素考虑;有利方面则从经济和社会角度分析。(4)交通运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自然障碍,这点要从沿线经过的自然环境考虑,一般从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方面分析。(5)交通运输线路的评价:一般从交通的区位因素是否合理来分析评价。考前押题正在建设的成渝城际客运专线(成都—重庆)是一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初期有两套方案,如下图。读图,回答1~2题。9\n1.成渝高铁建设中需要克服的最主要困难是(  )A.地质地貌复杂B.河网密布C.高寒缺氧D.气候湿热2.南线为在建项目,南线与北线相比较,优势是(  )A.搬迁量小B.促进沿线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C.线路更短,投资量更小D.连接的居民点多,运输量更大答案 1.A 2.D解析 第1题,成渝高铁位于成都到重庆之间,是客运专线。高铁速度快,不能像一般铁路那样顺河谷蜿蜒曲折,而是以高桥长隧截弯取直。该段线路建设过程中需要开凿的隧道、架设的桥梁较多。穿越的地形区属于板块挤压突出地带,地质条件复杂,A对。河网密布是江南水乡的景观,B错。位于盆地中,海拔较低,C错。气候湿热不是建设中的最主要困难,D错。第2题,读图,从图中所示内容看,南线比北线的优势是连接的居民点更多,运量更大,D对。看不出搬迁量大小,A错。高铁是客运,不改变沿线产业结构,B错。线路比北线长,C错。2022年12月28日,渝利铁路开通,连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铁路大动脉沪汉蓉高速铁路全线贯通,武汉“米”字型高铁网基本形成。图2是以武汉为中心的高铁交通等时线分布示意图(单位:小时)。读图,完成3~4题。9\n3.汉宜铁路没有选择沿江修建,主要是因为该河段(  )A.河道弯曲,线路太长B.地形复杂,路基不牢C.多小城镇,运输量小D.人口稠密,搬迁量大4.目前,以武汉为中心构建了“2~8小时”高铁交通圈。这将助推武汉(  )①改善市内交通 ②加强区域合作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优化产业结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3.A 4.D解析 第3题,据图可以看出汉宜铁路没有选择沿江修建,主要是因为该河段非常曲折,线路太长,施工难度和造价过高;该河段的等高线比较稀疏,说明地形平缓,B错;交通线应尽量通过较多居民点与人口稠密的地区,以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故CD不是汉宜铁路没有选择沿江修建的理由。第4题,高铁交通圈的构建只能加强区际联系与合作,有利于实现产业转移,实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不能改善市内交通,也不能起到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故本题选D。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2:32:25 页数:9
价格:¥3 大小:442.36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