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专项突破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练习含解析20230238242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1.地位上的先进性:全面繁荣,长期领先于世界;2.内容上的实用性:实用性很强,对事物的发展规律探讨不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学科体系;3.研究方法上的经验型: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具有较强的经验性,缺少观察实验和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4.应用上的封闭性: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的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缺乏进一步促进科技发展的动力。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1.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2.政治:国家统一,中央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重视和支持科技发展;3.内外交流:民族融合和对外开放促进了民族间、地区间的文化交流;4.人才: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进步培养了大量人才;古代人民在与自然界长期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古代科学家们不懈的探索精神和个人努力。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差异1.中国的传统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传统科学严格讲是经验科学、描述科学。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2.中国传统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传统科技善于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然而缺少揭示现象背后本质的机制;近代科技善于分析,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3.中国传统科技重实用,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传统科技大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实用性强,但缺乏理论概括和分析。近代科技大都重视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索,主要采取观察和实验方法。4.中国传统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魏晋书法成为艺术的条件1.字型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是书法艺术形成的前提条件;2.魏晋时期士人群体形成是把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内在动力;3.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提供了基本条件。时代特征与书风的形成\n1.唐代国家统一,繁荣强盛,开拓奔放,书法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的草书狂放洒脱;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注重法度规范,雍容遒劲;2.宋代重文轻武,商品经济繁盛,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书法追求个性与韵味,忽略法度与规范,尚意轻法;3.明朝商品经济繁盛,市民文化发展,书法艺术进一步世俗化、平民化;明清小说的艺术特点1.艺术结构:借鉴并发展了古代史传编纂体制的传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结构。2.语言风格:把文言、白话等传统书面语言和社会上流行的生活语言熔为一炉,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3.表现方法:具有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特点。在强调写实的同时,也不讳言艺术虚构,甚至以虚构作为小说创作的准则。4.形象塑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1.春秋《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内容丰富,或间以杂言,现实感强。2.战国楚辞的句式非常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3.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4.唐诗流派、诗人众多,既有浪漫主义的“诗仙”李白,又有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5.宋词具有节奏美,符合各阶层的需要,文学接近平民,休闲娱乐功能强的特点。6.元曲的语言通俗、幽默,句式灵活,是综合性舞台艺术。7.明清小说反映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侧重于对社会风俗与人情世态的描绘。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时期时代特征文艺成就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诗经》教化德行,屈原创作《离骚》抒发情怀秦汉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词藻描绘恢弘时代隋唐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最终形成唐诗繁荣宋元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发展明清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n1.意大利在14世纪初书籍价格极高,用一所房子加一块土地才能购置一本文法书,甚至教皇尼古拉五世未发迹时曾因购书而身负重债。至17世纪,囊中羞涩之士购买心仪书籍已非难事,而佛罗伦萨购书上百册的家庭已超过13.6%。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背景是(  )A.活字印刷术的传播     B.人文精神的普及C.资本主义萌芽推动D.近代教育的发展【答案】A【解析】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传到欧洲,17世纪时,欧洲家庭藏书比14世纪时大大增加,说明活字印刷术的传播降低了书籍的成本,故A项正确。2.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君药”分量最多且起主要疗效,“臣药”次之,“佐药”又次之,“使药”再次之。唐代某太医令为皇帝病状之需,配药时没有拘泥这一原则,擅自加了三味药,被判绞刑。据此可以推知(  )A.理学观念主导古代司法B.专制体制影响医学发展C.中医临床固守辨证施治D.传统科技遵循自然和谐【答案】B【解析】理学形成于宋代,与材料时间“唐代”不符,故A项错误;“君臣佐使”配药组方的基本原则暗合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太医依病状加了三味药,实为一种创造性尝试,但被判绞刑,可见君主专制体制阻碍了医学实践与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该太医令“配药时没有拘泥这一原则”,表明他并未固守辨证施治,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传统科技遵循自然和谐,故D项错误。3.1900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新疆楼兰发掘出252年、265年、310年等魏晋纸本文书,大多为麻纸。1933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泊汉烽隧遗址首次发现一片麻纸,同时出土者有公元前49年的木简。由此推知(  )A.西汉时纸已传到西域                            B.造纸技术最早发明于新疆C.汉代造纸业十分发达                            D.魏晋时新疆普遍使用麻纸【答案】A【解析】根据“新疆罗布泊汉烽隧遗址首次发现一片麻纸”和“公元前49年”可判断西汉时期纸已传到西域,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仅仅反映了纸的传播情况而不是造纸技术的发明地,故B项错误;据材料“同时出土者有公元前49年的木简”说明西汉是纸和竹简并用的年代,造纸并不是十分发达,故C项错误;材料“新疆楼兰发掘出252年、265年、310年等魏晋纸本文书,大多为麻纸”并未说明整个新疆的纸使用情况因此不能说明普遍使用麻纸,故D项错误。\n4.宋书版刻风格多样,浙本多用欧体,蜀本多用颜体,江西刻本则欧、柳兼具。清末民初,西泠印社仿刻宋版字体、拼版印刷,是为“仿宋体”的由来。据此可知(  )A.宋代活字印刷得到广泛应用                B.宋代书法崇尚唐楷法度C.宋体是书法和雕版技术的产物            D.仿宋体具有多种字体字形【答案】C【解析】“宋书版刻”说明使用雕版,故A项错误;宋代书法“尚意”,故B项错误;使用雕版且用“欧体、颜体或者兼用”,故C项正确;仿宋体即是一种字体,故D项错误。5.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A.文艺功能的政治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C.艺术的世俗化趋势D.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答案】B【解析】古希腊以观剧来提高公民参政的素质,文艺功能的政治化只符合古希腊,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古希腊戏剧繁荣以及宋代戏剧世俗化而走向成熟的共同原因,故B项正确;C项只符合中国宋代,故C项错误;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与戏剧的繁荣无关,故D项错误。6.明清时期,取材于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史传记的公案小说兴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清代的《三侠五义》。这折射出(  )A.政府重视楷模示范效应B.民众对理想社会的诉求C.民众借助清官伸张正义D.官民价值观念的趋同化【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小说兴起,属于民间文学,与政府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小说的内容“取材于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史传记的公案小说”,可以看出表达了民间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故B项正确;小说带有虚构演义成分,只是表达了民间的一种理想诉求,而非现实中借助清官伸张正义,故C项错误;清官循史传记的公案小说,带有加工创作的印记,并非体现官民价值观念趋同,故D项错误。7.文学折射时代。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诗经》收录了宗庙祭祀的歌词,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B.《离骚》抒发了作者优国忧民之情,具有现实主义风格C.汉赋和唐诗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在思想文化上的体现D.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均为满足市民阶层文化生活而作【答案】C\n【解析】结合所学《诗经》是现实主义诗歌总集,故A项错误;《离骚》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故B项错误;汉赋和唐诗是汉唐大一统、国家经济繁荣在思想情感上的体现,故C项正确;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D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故D项错误。8.甲骨文的“法”字,由去、水、鹿三部分构成,“法”字最早来源于母鹿产仔季节动物迁徙的启发,由此可以推断“法”字最早的本质内涵是(  )A.参天察地天命所归的正义思想            B.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办事准则C.关注人类生命共同体的生存之道        D.古先民长期野外活动的生命感悟【答案】B【解析】“法”字最早来源于母鹿产仔季节动物迁徙的启发,没有提及“正义”思想,故A项错误;到一定季节母鹿产仔要进行迁徙,这是“法自然”的结果,现代意义上的“法”意指标准,规范,人们必须按照“法”来行事,即体现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办事准则,故B项正确;到一定季节母鹿产仔要进行迁徙,这是动物的生存之道,但不是关注人类共同体,故C项错误;“长期野外活动的生命感悟”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9.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平民喜爱通俗画。这表明宋代(  )A.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B.富民已经跻身于士大夫的阶层C.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                        D.社会发展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答案】D【解析】市场成熟含义广,而材料中“书画创作”只是一个方面,故A项错误;仅仅是在追逐文人画方面,材料中“士大夫和富民”恰恰说明不是同一阶层,故B项错误;材料中“士大夫”对“通俗画”不感兴趣,没有表明其影响力巨大,故C项错误;材料中“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及不同阶层各有所爱,表明精神生活丰富,故D项正确。10.包公戏是戏剧舞台上的艺术典型。京剧形成后,包公戏出现了复杂面貌,既有铡驸马时的铁面无私、主持正义的清官形象,也有用打龙袍代替打皇帝维护君主尊严的卫道者形象。这充分说明(  )A.清代的包公戏更尊重历史事实            B.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C.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            D.京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答案】D\n【解析】戏剧是一种艺术作品,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元曲,开始走向成熟在元曲之前,故B项错误;题干中“也有用打龙袍代替打皇帝维护君主尊严的卫道者形象”,推知反映的是维护君权,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包公戏反映了民众的清官情结和君权的卫道者,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社会现实,故D项正确。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可知唐代推崇阳刚与力量的社会风尚,故选C项;材料仅涉及拔河渊源于荆楚民间,无法得出江南文化成为主流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拔河活动不是战争,排除B项;材料“荆楚民间”说明不是以宫廷生活为主,排除D项。2.(2019·海南高考·5)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学的发展创新,认为“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他所描述的这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现象发生于(  )A.南北朝B.唐朝C.北宋D.元朝【答案】D【解析】据材料“曲者,词之变”和“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结合所学宋词可以演唱可知是由宋词演变而来的元曲,故选D项;南北朝时“词”还没有产生,排除A项;唐朝时的文学主要是诗而不是词,排除B项;北宋时期的主要文学是词,排除C项。3.(2019.4·浙江高考·5)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历经三千多年演化与进步,形成的主要字体是(  )①甲骨文②行书③小篆④金文⑤隶书⑥草书⑦楷书A.②⑤⑦B.②③⑤⑥⑦C.①②③⑤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答案】B【解析】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到近代考古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故①\n错误;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行书大家,如:王羲之、苏轼等,故②正确;小篆字体优美,笔画复杂,形式奇古,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尤其应用于印章刻制,故③正确;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应用的年代,从西周早期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故④错误,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长竖短,,东汉时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重要的影响,有“汉隶唐楷”之称,故⑤正确;草书形成于汉代,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唐代发展为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故⑥正确;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涌现出许多楷书大家,如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故⑦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4.(2018.4·浙江高考·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娥冤》;王祯《农书》②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气学”③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井渠”④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天工开物》A.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答案】C【解析】①成就都出现在元代;②成就都出现在宋朝;③成就都出现在汉朝;④成就都出现在明朝。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①④,选择C项符合题意。5.(2018.4·浙江高考·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娥冤》;王祯《农书》②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气学”③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井渠”④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天工开物》B.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答案】C【解析】①成就都出现在元代;②成就都出现在宋朝;③成就都出现在汉朝;④成就都出现在明朝。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①④,选择C项符合题意。6.(2018.4·浙江高考·4)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  )\n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答案】D【解析】篆书小篆创始于秦代,故A项错误;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故B项错误;楷书形成于汉末,故C项错误;晋代开始盛行,行书它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故D项正确。7.(2018.4·浙江高考·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娥冤》;王祯《农书》②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气学”③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井渠”④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天工开物》A.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答案】C【解析】①成就都出现在元代;②成就都出现在宋朝;③成就都出现在汉朝;④成就都出现在明朝。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①④,选择C项符合题意。8.(2018·海南高考·1)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  )A.隶书B.金文C.小篆D.草书【答案】B【解析】隶书作为小篆的辅助字体而得名,解决篆书书写不方便的问题,与书写材质无关,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得名缘于书写材质,故B项正确;小篆就是官书,是秦朝官方文书通用字体,与书写材质无关,故C项错误;草书得名体现出其书写奔放跃动的特点,与书写材质无关,故D项错误。9.(2017·北京高考·1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B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C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D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答案】C\n【解析】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仅仅说明明代在医学方面的成就,不能说明科技水平全面提高,故A项错误;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仅仅代表个人,不能代表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故B项错误;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说明戏剧借助电影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播,故C项正确;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只是有利于缓解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不是已经解决,故D项错误。10.(2017·江苏高考·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答案】C【解析】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主张,不是中国画的特点,故A项错误;诗画合一是指诗与画的结合,与材料的内容“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不符,故B项错误;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表明注重有画面来传情达意,是情与景的结合,故C项正确;知行合一是心学大师王阳明的主张,不是中国画的特点,故D项错误。11.(2016·上海高考·9)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答案】A【解析】材料中给出的时间13—14世纪处于中国宋元时期。13世纪,火药武器随蒙古国西征传入阿拉伯地区,后又传入欧洲,故A项正确;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出现在汉朝,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出现在隋唐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出现在明清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12.(2016·海南高考·2)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n【答案】B【解析】秦朝规定官方的文字为小篆,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民间却开始流行书写简单的隶书,与“国家推行”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汉字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经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书同文”,规定小篆为全国通用,故B项正确;一般来说,楷书是魏晋时期民间书写的过程中逐渐成熟并受世人推崇,与“国家强力推行”不符,故C项错误;行书是在魏晋时期衍生出的一种艺术形式,与“国家强力推行”不符,故D项错误。13.(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C【解析】社会对艺术的批判并不由皇帝好恶决定,而是由社会决定的,故A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虽不可超越,但直到唐太宗时期才正式确立了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说明艺术成就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极高,而且他的书风刚健有力并折中南北,适应了太宗时期统一帝国的需要,并且王羲之的书法受道教影响极大,也适应了唐代三教并行的政策,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未体现“朝代更替”的作用,故D项错误。14.(2016·上海高考·3)周公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人的册典主要指的是(  )【答案】C【解析】“册”和“典”是用于记录文献资料的书籍。青铜鼎主要是用来祭祀的,故A项错误;殷人也不会将重大事件记录在石碑上,故B项错误;殷人以占卜的方式决定国家重大事件,然后记录到兽骨或甲骨上,因此殷人的册典主要指的是甲骨文,故C项正确;陶器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故D项错误。\n一、选择题1.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答案】D【解析】敦煌莫高窟是唐代佛教兴盛的表现,与材料中“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相符,故D项正确。2.《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的前半部分意在强调古人对农业的重视,后半部分突出儒家经典《诗》《书》中的重农思想,因此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内容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3.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都有官方印记B.没有理性思维C.长期领先世界D.强调实用价值【答案】D【解析】据材料“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可以看出其强调实用价值,故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古代科技有官方印记,故A项错误;没有理性思维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故C项错误。4.徐光启《农政全书》系统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徐光启(  )A.弘扬了著书立说的光荣传统          B.吸收了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C.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结构          D.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答案】D\n【解析】据材料“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可知徐光启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的总结,符合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要素,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弘扬了著书立说的光荣传统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徐光启《农政全书》吸收了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总结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结构棉花栽培经验,没有涉及其他作物,故C项错误;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5.宋人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丹青、吟咏,妙处相资。”吴龙翰的《野趣有声画序》中提到:“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清代方薰也说:“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材料中三人均强调(  )A.绘画艺术的深远意境B.诗歌的抒情性C.诗、画具有互补作用D.诗歌增强了绘画的审美空间【答案】C【解析】题意为“绘画无法表达的可以借助诗歌,诗歌无法表达的借助于绘画”,强调的是绘画和诗歌的相互作用,单强调一方面的作用不全面,故A、B、D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强调双方互相作用的只有C项,故C项正确。6.中国古代戏剧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所谓的“洞房花烛”模式、“金榜题名”模式和“衣锦还乡”模式,体现了一种“大团圆”主义。此种戏剧模式(  )A.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反映了人民对理想社会的追求C.冲破了宋明理学对思想的束缚D.说明科举制度得到了很大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并未体现反君主专制的一面,故A项错误;材料中“洞房花烛”“金榜题名”“衣锦还乡”,表达了民间对完满人生的一种期许、向往,故B项正确;宋明理学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与材料并不矛盾,尤其程朱理学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与“金榜题名”存在一定的契合点,故C项错误;材料所述的三种模式中,“洞房花烛”与科举制无关,不能体现其发展,故D项错误。7.宋代词人柳永经常出入秦楼楚馆,与乐伎、乐工往还,无心于仕途,自称“白衣卿相”,虽然他后来考取了进士并做了屯田员外郎,还是轻视功名,沉溺市井,可以说是把全部身心投入适应市井需要的词的创作。柳永这种类型的文人的出现,说明(  )A.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B.政府不限制词人的创作C.宋代词人多沉溺于市井生活\nD.唐诗宋词并称古典文学高峰【答案】A【解析】结合史实可知词的出现体现了文化的平民化,柳永的经历印证了这一变化,故A项正确;B项不能体现题意主旨,C项表述与事实不符,D项与题干无必然联系,均排除。8.明末清初,意大利教士利玛窦来华,西学东渐萌发。他将西方天主教与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结合,指出:仁者爱天主,故因为天主爱己爱人,知为天主则知人人可爱,何特爱善者乎。爱人之善,缘在天主之善,非在人之善。利玛窦在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  )A.爱人以爱天主为前提B.行善是爱天主爱人的具体表现C.爱天主就是教人爱人D.儒教与天主教信仰具有一致性【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天主爱己爱人,爱天主就是教人爱人,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仁者爱天主,故因为天主爱己爱人”可知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爱人,不是行善,故B项错误;儒教是东方思想,没有信仰上帝,而天主教信仰上帝,故D项错误。9.“从文以载道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的明清传奇文人作家,表现出两种创作倾向:一是张扬言情,一是调和情理。他们文学观念的波动犹如钟摆,时而偏向载道,时而偏向言情,但终归保持着一种超稳定的平衡状态。”这表明明清文学(  )A.具有离经叛道的时代特色            B.以张扬个性为其主要目标C.以传奇作为主要表现形式            D.仍然受到理学的较大影响【答案】D【解析】离经叛道,与材料中“时而偏向载道”不符,故A项错误;张扬个性,与材料中“他们文学观念的波动犹如钟摆”不符,故B项错误;明清小说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而材料中只提到“明清传奇”,但未涉及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理学主导,与材料中“调和情理”“时而偏向载道”相符,故D项正确。10.某学者在论中国画的特质时说:“诚如诗人发现逃避都市的竞争的最好出处是自然,以及哲学家在自然里寻求道德的典范和人生的指引,画家也在悠悠的溪旁沉思,在深山中忘怀了自己,感到这种莫名的精神在这些无言而永恒的事物中,比在纷扰的人生和人们的思维中,表现得更清楚。”该学者认为中国画的特质是(  )A.诗画同源            B.典范指引             C.类型多样            D.崇尚自然\n【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强调诗画同源,故A项错误;典范指引过于片面,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了类型多样,故C项错误;“最好出处是自然……也在悠悠的溪旁……”体现了崇尚自然,故D项正确。11.后人用“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来形容唐代某一书法作品。该作品最有可能的是(  )A.王羲之《丧乱帖》B.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C.张旭《古诗四帖》 D.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答案】B【解析】根据“法度森严”、“结构布置精严”、“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等信息可知该作品的字体为楷书。王羲之的《丧乱帖》用笔挺劲,结体纵长,轻重缓疾极富变化,时行时草,属于行草体,故A项错误;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用笔方整,法度森严,是楷书的范式,故B项正确;张旭的《古诗四帖》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故C项错误;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是行书中的上乘作品,故D项错误。12.(2018·浙江绍兴选考科目适应性试题·27)【加试题】(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载“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此材料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下列哪一剧种的形成(  )A.昆曲 B.京剧 C.杂剧 D.散曲【答案】B【解析】雅部是指昆曲,花部指的是其他戏曲,故A项错误;花雅融合推动了京剧的出现,故B项正确;杂剧盛行于元代,故C项错误;散曲盛行于元代,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n宋朝时期出版的书籍有历史、经典古籍和有关农业及文学的著作等,数量逾五百种,其中部分得以大量印行。本时期中国的雕版印刷拥有极高的水平,而当时欧洲却正处于黑暗时代。十一世纪还出现了活字版印刷术。毕昇发明的胶泥活字在当时应该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事实并非如此。“毕昇去世后”,沈括这么写道,“他的活字技术成为我表亲名下的财产,直到今天仍被珍藏。”由此可知,活字版成为私人的传家之宝,而非全国人民得以享用的资源。材料二公元十四、五世纪时,由商人、贸易家与工匠组成的新都市阶级出现。他们需要阅览帐册、航海书籍以便于转运货物。教会同样需要印制赎罪券、圣经等书册。由谷登堡开启的金属活字印刷蓬勃发展起来。当然这也得益于欧洲的字母系统,中国人从事印刷至少需要八千个活字。随着印刷品的激增,西方图书馆与学校数目也跟着激增,古希腊罗马经典广泛传播。印制插图的技术则对自然科学及地图制作的贡献甚大,地球及其栖息生物的崭新面象遂一一浮现。——均摘自施拉姆《人类传播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毕昇与谷登堡活字印刷技术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毕昇与谷登堡活字印刷技术发明命运不同的原因。(8分)【答案】(1)特点:毕昇:比西方早三四百年;胶泥材质;国内影响有限,没有得到推广;对欧洲影响深远。(3分,一点2分,2点3分)谷登堡:金属材质;蓬勃发展;影响和贡献都较大。(2分,答对1点即可)背景:毕昇:印刷技术的成熟提供技术支持;商品经济的繁荣;宋代重文轻武形成重视文化与书籍的风气;科举考试的推动;宋词等文学繁荣的推动等。(6分,答对3点即可)谷登堡:新都市阶级出现;商业的繁荣;教会传教的需要;文艺复兴的推动;中国活字印刷术的传入。(6分,答对3点即可)(2)原因:中国汉字系统较为复杂;雕版印刷水平高,阻碍了新技术的应用;自然经济的保守性、封闭性;农耕社会对文化的需求相对不足;中国传统观念对先进技术不重视,推广意识不足。(4分,答对2点即可)西方字母系统便于活字制作;谷登堡的活字印刷技术比毕昇更加先进;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商业与文化的发展对印刷的需要更加强烈。(4分,答对2点即可)\n【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毕昇)根据材料一“本时期中国的雕版印刷拥有极高的水平,而当时欧洲却正处于黑暗时代”得出比西方早三四百年;根据材料一“毕昇发明的胶泥活字在当时应该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得出胶泥材质;根据材料一“他的活字技术成为我表亲名下的财产,直到今天仍被珍藏”得出国内影响有限,没有得到推广;结合所学活字印刷术的外传得出对欧洲影响深远;(谷登堡)根据材料二“由谷登堡开启的金属活字印刷蓬勃发展起来”得出金属材质、蓬勃发展;根据材料二“随着印刷品的激增,西方图书馆与学校数目也跟着激增,……印制插图的技术则对自然科学及地图制作的贡献甚大,地球及其栖息生物的崭新面象遂一一浮现”得出影响和贡献都较大;第二小问背景,(毕昇)根据材料一“本时期中国的雕版印刷拥有极高的水平”得出为印刷技术的成熟提供技术支持;根据材料一“宋朝时期出版的书籍有历史、经典古籍和有关农业及文学的著作等”结合所学宋朝的商品经济繁荣得出商品经济的繁荣;结合所学宋朝重文轻武的文化政策的推动得出宋代重文轻武形成重视文化与书籍的风气;结合所学宋朝科举制走向完善得出科举考试的推动;结合所学宋朝主流文学形式的推动得出宋词等文学繁荣的推动等;(谷登堡)根据材料二“由商人、贸易家与工匠组成的新都市阶级出现”得出新都市阶级出现;根据材料二“公元十四、五世纪时,由商人、贸易家与工匠组成的新都市阶级出现”结合所学十四五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得出商业的繁荣;根据材料二“教会同样需要印制赎罪券、圣经等书册。由谷登堡开启的金属活字印刷蓬勃发展起来”得出教会传教的需要;结合所学文艺复兴的推动得出文艺复兴的推动;根据材料二“当然这也得益于欧洲的字母系统,中国人从事印刷至少需要八千个活字”结合所学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外传得出中国活字印刷术的传入。(2)(毕昇)根据材料二“当然这也得益于欧洲的字母系统,中国人从事印刷至少需要八千个活字”结合所学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得出中国汉字系统较为复杂;根据材料一“本时期中国的雕版印刷拥有极高的水平,而当时欧洲却正处于黑暗时代”得出雕版印刷水平高,阻碍了新技术的应用;根据材料一“活字技术成为我表亲名下的财产,直到今天仍被珍藏”得出自然经济的保守性、封闭性;结合所学中国的自然经济社会需求相对不足得出农耕社会对文化的需求相对不足;根据材料一“他的活字技术成为我表亲名下的财产,直到今天仍被珍藏”得出中国传统观念对先进技术不重视,推广意识不足;(谷登堡)根据材料二“当然这也得益于欧洲的字母系统,中国人从事印刷至少需要八千个活字”得出西方字母系统便于活字制作;根据材料二“由谷登堡开启的金属活字印刷蓬勃发展起来”得出谷登堡的活字印刷技术比毕昇更加先进;根据材料二“公元十四、五世纪时,由商人、贸易家与工匠组成的新都市阶级出现”结合所学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的推动得出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商业与文化的发展对印刷的需要更加强烈。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蒸汽机=水排+风箱。他想用这一公式说明,没有中国古代技术成就,西方近代革命的心脏——蒸汽机是不可能被发明的。从蒸汽机的关键结构看,“风箱”解决了双作式阀门问题,而“水排”则提供了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之间的转换设备。“风箱”是我国宋代发明,尔后传到西方,18世纪在欧洲普遍应用,而“水排”在1900多年前就在我国出现,《后汉书·杜诗传》中有明确记载。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古代先进的技术已经为蒸汽机发明打下了基础,但最早发明“风箱”和“水排”的中国人却没有制造出蒸汽机。——薛依群《谁让我们与蒸汽机擦肩而过》材料二\n熟练技术工人的缺乏使得蒸汽机的制造和日常维护在人手上显得捉襟见肘,蒸汽机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就很难在全行业得到推广使用。对于那些资本规模较小的工厂主而言,在他们积累足够资本之前只能推迟或者引进很少的蒸汽机。正如钱乘旦教授所说:“每当蒸汽机发生严重故障,瓦特都要亲自去用户那里维修,这样自然会使许多人望而却步,不敢贸然购买蒸汽机,这种局面要等到机工成长起来及机械学成为完整科学,机器工业成为新一代工业部门才能转变,而这就需要整整一代人的时间。”总之,19世纪30年代前的很长时间内,作为新鲜事物的瓦特蒸汽机在传播过程中并没有被所有人接受。卢德运动中的手工劳动者将瓦特蒸汽机等机器视为抢夺自己饭碗的“敌人”予以破坏。——摘编自高宁波《19世纪30年代之前蒸汽机推广使用缓慢原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30年代之前蒸汽机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和西方近代科技的相同影响。(19分)【答案】(1)特点: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逐渐落后;技术零散,未形成逻辑化的、系统的科学体系;未转化为近代科技;为西方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借鉴。(6?分,答出三点即可)(2)问题:熟练技术工人匮乏;机器制造业不成熟,生产进程缓慢;维护和修理困难;资本的投入不足;手工劳动者的抵制。(10分)影响: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对世界科技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都对人类文明有着广泛的影响;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9?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结合所学,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逐渐落后;由材料一“风箱是我国宋代发明,尔后传到西方,18世纪在欧洲普遍应用,而水排在1900多年前就在我国出现”得出技术零散,未形成逻辑化的、系统的科学体系;由材料一“但最早发明风箱和水排的中国人却没有制造出蒸汽机”得出未转化为近代科技;由材料一“没有中国古代技术成就,西方近代革命的心脏——蒸汽机是不可能被发明的”得出为西方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借鉴。(2)第一小问存在问题,由材料二“熟练技术工人的缺乏使得蒸汽机的制造和日常维护在人手上显得捉襟见肘”得出熟练技术工人匮乏;由材料二“蒸汽机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就很难在全行业得到推广使用”得出机器制造业不成熟,生产进程缓慢;由材料二“蒸汽机发生严重故障,瓦特都要亲自去用户那里维修”得出维护和修理困难;由材料二“他们积累足够资本之前只能推迟或者引进很少的蒸汽机”得出资本的投入不足;由材料二“手工劳动者将瓦特蒸汽机等机器视为抢夺自己饭碗的敌人予以破坏”得出手工劳动者的抵制。第二小问影响,由材料一“没有中国古代技术成就,西方近代革命的心脏——蒸汽机是不可能被发明的”,结合蒸汽机对工业生产的巨大推动作用得出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对世界科技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都对人类文明有着广泛的影响;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2:31:23 页数:17
价格:¥3 大小:187.0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