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训练课后限时集训7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人民版202304061189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课后限时集训(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2021·广东名校联盟联考)1950年9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旧上海由殖民者强行占地建造供其赌博享乐的跑马厅改建为人民公园、人民大道和人民广场。这表明人民政府(  )A.开启大城市规划改造的新局面B.构建与新政权一致的意识形态C.践行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理念D.清除西方殖民主义的历史痕迹B [题干材料“人民公园、人民大道和人民广场”强调的是人民主权,是为了构建与新政权一致的意识形态,故选B项;1950年并没有开始对大城市的规划改造,排除A项;践行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理念是在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排除C项;清除西方殖民主义的历史痕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材料中人民政府的做法主要是加强对人民意识的认知,不是为了清除西方殖民主义的历史痕迹,排除D项。]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产生于抗战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其中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寓意是(  )A.我国正遭遇西方列强的大规模侵略B.长期战争导致我国经济处于崩溃状态C.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经济极为困难D.前进的道路上危险重重,要居安思危D [1949年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其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是要中华民族不要忘记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民族屈辱,居安思危,故选D项;1949年,我国已经没有大规模西方列强的侵略了,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指民族到灭亡之际,经济处于崩溃状态,并非“最危险的时候”的本意,排除B项;同上,祖国未完全统一、经济极为困难也不是“最危险的时候”的本意,排除C项。]3.据统计,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经政协全体会议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或批准的法律、法令达50件之多。这表明(  )A.人民政协成为唯一的立法机关B.人民政协代行着人大职权C.中央人民政府决议需政协批准D.新中国立法程序日趋完善B [\n由材料“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法律、法令由政协全体会议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或批准,可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权,故选B项;“经政协全体会议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或批准的法律、法令”说明人民政协并非唯一的立法机关,排除A项;材料中的法律、法令是由政协和中央人民政府制定或批准的,不是政府决议,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法律审批的机关,而非制定法律的程序,排除D项。]4.新中国《共同纲领》的制定曾三次起草和命名,第一次是在1948年10月提出,叫《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案)》。1949年8月,中国共产党提出第二次草案初稿,题目为《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第三次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这反映出(  )A.新中国政党制度趋于成熟B.中国革命性质已发生变化C.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精神D.人民政权建立并得到巩固C [由材料“第三次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可知,《共同纲领》名称的变化体现出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精神,故选C项;新中国政党制度的成熟是在1956年,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革命的性质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排除B项;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D项。]5.(2020·保定摸底)1953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五三—一九五四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将全体共产党党员干部分别编入高级、中级、初级学习组,业余学习马列主义政治理论,并对学习内容、时间、方法、要求等作了具体规定,非党员干部自愿参加。1954年,中共中央又制定了党员干部离职到党校轮训的计划。这些做法旨在(  )A.加强党内意识形态建设B.注重加强党群关系建设C.开展群众思想政治教育D.确立马列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A [根据材料中加强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可知,国家重视党内意识形态建设,故选A项;材料中只提到对于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要求,没有涉及群众关系,排除B项;材料中提到的是党员,没有提到群众,排除C项;中共一大以马列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6.下图是1953年的宣传画《建政权,选好人》。这一作品反映了(  )\n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B.农民获得了平等选举权C.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推进D.基层民主政治日益完善C [图中人们在投票选举人民代表,行使选举权,说明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推进,故选C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于1954年,排除A项;宣传画反映的农民积极参与选举,而不是民主权利的平等,排除B项;改革开放后基层民主政治日益完善,排除D项。]7.(2020·吕梁一模)中共中央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起草工作后提出宪法草案初稿,1954年3月交宪法起草委员会讨论通过,然后组织全国各大城市各方面代表人物8000多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讨论修改而成宪法草案,于1954年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又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约有1.5亿人参加讨论……最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该宪法出台的过程说明了(  )A.宪法修订程序是极其复杂的B.宪法制定的严肃性和群众性C.宪法的出台经过了充分讨论D.宪法是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B [材料数据说明1954年宪法从起草到通过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充分发扬了民主,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参与,这说明宪法制定是非常严肃的,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宪法的制定,而不是修订,排除A项;C项只体现出群众性,排除;材料说明宪法代表广大人民的意愿,而不是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排除D项。]8.1954年,毛泽东在谈到宪法时说:“我们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这主要是因为该宪法(  )A.坚持了新民主主义原则B.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原则C.创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D.体现了社会转型的过渡性\nD [结合1953—1956年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史实可知,毛泽东对宪法的评价“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实际上是指宪法体现了这一时期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发展特点,故选D项;1954年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新民主主义原则是1949年的《共同纲领》体现的,排除A项;1954宪法具有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但与材料“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不符,故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原则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项;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不是1954年宪法的特点,排除C项。]9.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这部宪法的颁布(  )A.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政制架构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C.规范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实践D.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C [根据材料“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可知,该宪法是规范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实践,故选C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政制架构,排除A项;1982年拨乱反正的工作已基本完成,材料主要陈述的是1982年宪法对法律体系的作用,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D项。]10.截至2006年底,我国设立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603所,在校的法律专业本科生接近30万人。有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达333所,有法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29所,有13所法学教育机构设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我国(  )A.民主法制建设水平不断提高B.民主法制建设速度空前加快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D.重视高素质法制人才的培养A [由材料“在校的法律专业本科生接近30万人……设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可知,我国法学专业人数多、法学研究机构多,结合法制建设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可知,这一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水平迅速提高,故选A项;民主法制建设速度加快是现象而非本质,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法律体系的建设状况,排除C项;重视高素质法制人才的培养是材料中的现象而非本质,排除D项。]11.(2020·乐山调研)《新民周刊》记载,在邓小平和陈云等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截至1983年4月底全国已揭露并立案审查的各类经济犯罪案件共计192000多件,所涉及的党员中被开除党籍的8500多人,经济反腐败活动取得重大胜利。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A.改革开放已进入深化期B.法制体系有待健全\nC.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完善D.依法治国全面推进B [材料反映出全国立案审查的各类经济犯罪案件和被开除党籍的人员众多,这说明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需要加强,法制体系有待健全,故选B项;1992年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化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C项;依法治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全面推进,排除D项。]12.(2020·晋城一模)下表反映的是一位中国法学专家的建言。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该专家主张(  )(1)新时代社会矛盾发生变化,农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需求,要求强化村庄内部管理和监督(2)建设法治国家要求强化法律权威和推行依法行政,以制约行政对村民治理的不当影响A.制定村民自治法规B.深化基层民主C.确立依法治国方略D.提升官员素养B [由材料“农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需求,要求强化村庄内部管理和监督”“以制约行政对村民治理的不当影响”可知是新时期我国基层民主建设中的村民自治,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法学专家主张深化基层民主,而非制定自治法规,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主政治建设而非依法治国,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基层民主政治而非官员素养,排除D项。]13.(2021·仙桃检测)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先后通过了七部法律。其中有三部组织法和一部选举法,这些法律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组织和职能,对全国和地方人大的选举程序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说明我国(  )A.政治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B.依法治国的理念已付诸实践C.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展开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B [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制定并实施了组织法和选举法,结合材料时间1979年可知,我国在这一时期将依法治国的理念付诸实践,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979年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尚未进一步展开,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4.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讲话中指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该讲话(  )A.丰富了“一国两制”内涵B.重申了和平统一的方针\nC.强调了武力统一的必要性D.消除了台独势力的干扰B [材料“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表明重申了和平统一的方针,故选B项;讲话没有丰富“一国两制”的内涵,排除A项;“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强调武力统一的必要性,排除C项;讲话不能消除台独势力的干扰,排除D项。]15.从“十三五”规划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央政府为香港做规划谋发展,并留足了参与共建的空间。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逐渐成型,“一国之利”和“两制之便”在这里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优势。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  )A.有利于香港同祖国共同发展、永不分离B.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发展的主导作用C.赋予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新的内涵D.拓展了香港在国际社会上的活动空间A [根据材料“中央政府为香港……优势”可知,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发展的谋划,有利于香港同祖国共同发展、永不分离,故选A项;由于实行“一国两制”,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发展并不起主导作用,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香港在“一国两制”制度下获得新的发展,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内涵并没有因此发生变化,排除C项;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是中央政府赋予的,更多的是体现了香港和祖国的关系,D项表述不完整,排除。]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3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49-2008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简表时间法律194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或者批准的法律共23件,包括政务院及所属各机构组织通则、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选举法等1954-1958年1954年,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此后,通过的法律共60件,包括全国人大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兵役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1959-1978年1966年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停止工作。除1975年、1978年,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别通过了新中国第二、三部宪法外,全国人大共通过法律6件,包括商标管理条例等1979-1992年除3件宪法修改和1982年宪法外,共通过法律126件,\n包括选举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1993-2003年除宪法修改2件外,共通过法律153件,包括立法法、行政复议法、公司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拍卖法、票据法等2003-2008年除宪法修改1件外,共通过法律72件,包括劳动合同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企业破产法、物权法、行政许可法、监督法等——摘编自陈斯喜《新中国立法60年回顾与展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某一时段或若干时段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12分)[解析] 材料表明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发展的,如《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作用,对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起了指导作用;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法律保障;改革开放后,形成了以1982年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为新时期的建设保驾护航。[答案] 示例一:看法:我国宪法的制定与修改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说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通过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工作起了指导作用。1954年,为了从政治上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用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国体与政体,也指明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制定了1982年宪法,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人大又对宪法进行了多次修改,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使之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示例二:看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说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国家立法工作全面展开。1982年宪法的颁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供了根本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刑事、民事、诉讼程序和国家机构等方面的一系列基本法律,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92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法律件数大为增加。一方面我国加强了经济立法,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针对立法、行政、司法等制定了相关法律,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而保障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17.(2020·吉林九校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编纂民法典之议,\n始于19世纪末。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指出,列强攫取我国领事裁判权,借口是“我刑律太重而法规不同”,建议仿照西法,制定民法。1902年,光绪皇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民法》。新中国成立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两次起草民法典,均因政治运动而中断。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刚开始,社会生活尚处在变动之中,我国采取了“宜粗不宜细”“改批发为零售”立法方针。进入21世纪,我国民法典的起草进程加快。(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编纂民法典的直接动因及历史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推动我国制定民法典的社会经济条件。(5分)[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中的“列强攫取我国领事裁判权”分析得出;第二小问,可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回答。第(2)问,可联系所学知识从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等方面回答。[答案] (1)直接动因:废除列强在我国的领事裁判权。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西方思想文化传播。(2)条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并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18.(2020·惠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世纪以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族国家模式已经成为整个西欧乃至整个近现代世界典型和主要的国家形式。19世纪中叶以后,清王朝试图将传统的“天下中国”概念调整为近代民族国家,但并不成功,部分边疆民族出现游离之态。20世纪后,革命派从推翻清朝“满族”统治出发,结合传统的华夷观和西方的民族建国理论,提出“十八省汉族建国理论”;而立宪派认识到革命派建国理论的缺陷,遂提出“建立多民族的近代民族国家”理论。——摘编自冯建勇《近现代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之历程》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观念,制定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慎重稳步地推动民族区域自治、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平定叛乱,巩固新疆、西藏边防,为增进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奠定了坚实基础。——摘编自郭溪土《新中国头十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资产阶级构建民族国家理论的背景。(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民族政策的影响。(9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18世纪以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族国家模式已经成为整个西欧乃至整个近现代世界典型和主要的国家形式”可知,西方民族国家模式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根据材料一“\n清王朝试图将传统的‘天下中国’概念调整为近代民族国家,但并不成功”可知,清王朝构建民族国家的失败;根据材料一“结合传统的华夷观和西方的民族建国理论”可知,传统华夷观的影响;根据材料“20世纪后,革命派从……出发……提出……”并结合所学三民主义的内容可知,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一“遂提出‘建立多民族的近代民族国家’理论”并结合所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可知,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影响。第(2)问,根据材料二“制定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慎重稳步地推动……”可知,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发展;根据材料二“在少数民族地区慎重稳步地推动民族区域自治、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可知,有利于少数民族当家做主,巩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材料二“平定叛乱,巩固新疆、西藏边防”可知,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根据材料二“为增进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奠定了坚实基础”可知,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答案] (1)西方民族国家模式的影响;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清王朝构建民族国家的失败;传统华夷观的影响;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影响。(2)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当家做主,巩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19.(2020·山东高三专题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产生的新词统计(部分)时间新词分类词汇举例所占比重新词总数1949年至1965年政治类人代会、人民政府、人民公社、大跃进等36%3265条经济类公私合营、粮票、统购统销、包工制等22%文教广播站、夜校、工读生、扫盲、百花齐放等17%科技核电站、半导体、原子弹、人造雨、日光灯等5%其他志愿兵、喀秋莎、布拉吉等20%1966年至1976年政治类革委会、红卫兵、红小兵、黑五类、走资派等71%812条经济类暴发户、大寨县、小三线等5%文教样板戏、工农兵大学生、五七干校、赤脚医生等9%科技陈氏定理、返回式卫星等4%其他11%\n铁人式、亚乒联、洲际导弹、边防、苏修等1977年至1990年政治类党建、换届、特区、村委会、一国两制等15%4226条经济类搞活、创汇、热销、外企、个体户、开发区等26%文教电视小品、自费生、主持人、笑星、职改等23%科技超导体、超导热、存储器、对撞机等16%其他夺冠、武警、白领、打的、托福等20%——摘编自郭旭卿《时代变迁对汉语的影响》语言词汇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反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新生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某一个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阐述。(要求:自拟题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解析] 第一步,确定角度。由材料可知,角度共有政治类、经济类、文教、科技、其他五种,我们先自选一种拟定标题。如政治类,我们可以将标题拟定为从新生词汇的变化看新中国政治建设历程。第二步,确定观点。如政治类,对比1949年至1965年、1966年至1976年、1977年至1990年三个时间段的新词,我们可以明显地得出结论,从人民当家作主的确立到民主法治的破坏再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恢复发展,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经历了曲折过程。第三步,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观点相关的史实。第四步,思考所列举史实与观点的联系或者影响。[答案] 示例:角度:从新生词汇的变化看新中国政治建设历程。从材料三个阶段政治性新词的变化可以看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到“文化大革命”民主法制遭到破坏再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恢复发展,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经历了曲折过程。阐述:①1949年至196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代会”“人民政府”等新词是这一时期政治状况的体现。②1966年至1976年,“左”倾错误思想的泛滥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爆发,社会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革委会”“红卫兵”“走资派”等新词是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体现。③1977年至1990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社会民主法制逐渐恢复和发展。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1982年修改了宪法,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另外,在“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指导下,\n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党建”“换届”“一国两制”等新词是这一时代特征的体现。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2:29:29 页数:11
价格:¥3 大小:491.0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