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十二19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化含解析岳麓版202303272101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单元质检十二 19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古希腊,“智慧”一词原意为“实践的技艺”,后随着历史的演变,词义逐渐丰富为“熟谙日常事务、能做出健全的判断、聪明、具有实践的智慧”。“智慧”词义的丰富反映出古希腊( )A.注重劳动实践B.理性占据主导C.强调人的价值D.民主政治发达2.(2020湖南长郡中学适应性考试)民主制时期的雅典人认为“所有的事物都要被怀疑、被验证,思想没有界限”。怀疑精神成为日益风行的时尚。谁都能在城邦生活根本的正义秩序问题上有发言权,但却不比别人更有见地。这种“时尚”的形成( )A.反映出雅典人对自由的渴望B.折射出雅典人理智的不成熟C.体现了智者学派的影响力度D.说明城邦公民参政热情高涨3.(2020山东潍坊一模)“产婆术”是苏格拉底创立的一种寻求普遍知识的方法,他通过交谈,在问答中不断揭示对方自相矛盾之处,引发人的主动思考,使人逐步寻求正确答案。这体现了他( )A.用理性去认识和解释世界B.从人自身寻找意义和价值C.破除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D.追求知识与巧言善辩的能力4.(2020河南洛阳二模)文艺复兴前夕,意大利的市民阶层重视自由,因为没有自由就不能携带商品走南闯北;敢于冒险,因为害怕漂洋过海,商品就缺乏广阔的市场;主张宗教宽容,因为不敢和异教徒接触,就会失去可观利润;重视理性,因为没有理性就会破产。这说明意大利( )A.经济的发展催生人文主义B.理性主义成为主流思想C.宗教改革摆脱教会的束缚D.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5.(2020重庆二模)14、15世纪之交,佛罗伦萨某修女逃离修道院还俗结婚,因遭教会谴责而向人文主义大师萨琉特蒂求助,大师严厉指责修女“堕落和乱伦”,要她遵从上帝旨意,回归修道院,去“享受灵魂的快乐和幸福”。这表明,该时期人文主义( )A.带有传统“神本”观烙印B.借助古典文化反封建神学C.主张人们追求现世的幸福D.打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桎梏6.(2020北京西城区一模)文艺复兴时期,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以托斯卡方言进行写作。很多作家在作品中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写作语言也从拉丁文转向本民族语言。由此可以看出( )A.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B.近代民族国家意识正在形成C.其目标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D.这些作品属于浪漫主义风格\n7.(2020山东菏泽一模)北半球的气候自14世纪开始转寒,在1470—1520年形成一个“冰河期”……然后就是黑死病(鼠疫)……人们曾想过无数的宗教活动,希望通过忏悔和祈祷来避免瘟疫的继续蔓延,但这都无济于事。这可以用来佐证( )A.西欧国家民众的信仰危机开始出现B.文艺复兴兴起得益于天主教会的日趋衰落C.宗教改革是欧洲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D.启蒙运动发生的主要催化剂是瘟疫8.(2020山东济南二模)宗教改革后产生了很多新教派别,它们都不承认罗马教廷,但是基督教仍然存在,对上帝的信仰仍然存在,不同的是自由思考已经形成。这主要是指( )A.新教完全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B.人的价值和作用开始得到承认C.允许信徒对《圣经》有不同解读D.信仰自由得到新教教派的尊重9.(2020安徽合肥三模)从爱丁堡到那不勒斯,从巴黎到柏林,从波士顿到费城,“自由”是这个时代的纲领,它让人倍感欣喜:光荣的独立前景和大展宏图的无限机会向所有人敞开了。“这个时代”( )A.充满浪漫主义情怀B.资产阶级统治完全确立C.理性成为精神内核D.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10.(2020湖南长郡中学适应性考试)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谈道:“要是在英格兰只有一种宗教,怕的是可能要闹专制;要是在那里有两种宗教,它们自己相互之间可能要互相扼杀;但是那里有了三十多种宗教,而它们却都能和平地与幸福地生活着。”这一思想体现了( )A.民主性和多元性B.国际性和融合性C.法治性和竞争性D.科学性和时效性11.(2020江西九校第二次联合考试)卢梭认为,“就民主制这个名词的严格意义而言,真正的民主制从来就不曾有过,而且永远也不会有。多数人去统治而少数人被统治,那是违反自然的秩序的”。“如果有一种神明的人民,他们便可以用民主制来治理,但那样一种十全十美的政府是不适于人类的”。卢梭这样认为的原因是( )A.民主制不利于社会进步B.民主制下将无法创造出更加十全十美的政府C.民主制存在着许多弊端D.民主无法避免强制,无法保证少数人的利益12.(2020河北保定期末)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认为自然是“元素”的组合。所谓“元素”就是“异质物质”,也称“分子”。它们的数目是无限的,性质是各不相同的。他强调“各元素应该有本质上的区别”,若元素的本质是相同的,那么完全同质的物质就不能组成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组合。由此可以得出狄德罗( )A.用质的区别解释自然界的多样性B.符合当时学术界的普遍认知C.揭示了自然界演变的基本规律D.找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层推动因素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n13.(2020四川广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1751年,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主持编撰了《百科全书》。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等。该书用科学成果对抗宗教神学谬误;用民主思想反对专制统治,宣扬了理性主义、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围绕百科全书的出版和发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狄德罗顶住教会、政府几次三番的迫害,终于在1772年全书出齐。该书问世后共出了七版,其中第一版就轻松售出了4000册。《百科全书》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总主编《世界近代史》材料二 1773年,清乾隆帝下诏开设四库馆,以纪昀等人为总编纂官,开始编纂《四库全书》,声称集古今著作,“以彰千古同文之盛”。次年,又下征书令,要将“有抵触本朝之语”的书“尽行销毁”,最终被销毁的书籍多达三千余种,几与四库现书相当。1782年编纂初成后,先期抄写四部,藏于北京、沈阳等地,仅供皇室阅览。随后又抄写三部,分藏于江南,允许文人入阁阅览。《四库全书》按照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成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摘编自常建华《清史十二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编纂中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形成原因。(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它们在中法两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0分)\n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时间中国思想家意大利思想家4世纪范缜的著作《神灭论》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则,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体)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古罗马的奥古斯丁认为,一切美源自天主。美是分等级的,最高的、绝对的美是上帝。其次是道德美,形体美是低级的、相对的美13世纪朱熹认为:“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朱子语类》载,“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托马斯·阿奎纳认为,自然的道德生活可以使人得到尘世的幸福,但这种幸福是暂时的、虚幻的,只有神性的德性生活,才能使人换得永恒的、真正的幸福16世纪王阳明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马基雅维利认为,共和国不会像独裁君主那样限制人民的创造性和参与精神,因此共和国比君主国更能长治久安,更善于调动公民精神投入战争上表是自古代到16世纪中国和意大利思想家的思想对比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单元质检十二 19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化1.C 材料中“智慧”词义的丰富反映了人不仅有“实践的技艺”,还具有思考、判断的能力,强调了人的价值,故选C项;据材料“‘智慧’一词原意为‘实践的技艺’”可知,注重劳动实践是其原意并非词义丰富后的体现,排除A项;“能做出健全的判断”体现了理性思考,但并不能说明理性占据主导,且古希腊时期理性并未占据主导,排除B项;“智慧”词义的丰富反映的是对人的认识的提高,无法反映民主政治是否发达,排除D项。2.C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而材料中雅典人的怀疑精神成为一种时尚,谁都能在城邦生活问题上有发言权,却不一定有见地,由此可见,雅典人的这种“时尚”正是受到智者学派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雅典人对自由的渴望,排除A项;由材料信息可知,当时的雅典人把目光聚集于人的生活,对所有事物持怀疑精神,这反映了雅典人理智的成熟,排除B项;材料中“谁都能在城邦生活根本的正义秩序问题上有发言权”反映的是享有公民权的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利,并不是公民参政热情高涨,排除D项。3.A 依据材料“通过交谈,在问答中不断揭示对方自相矛盾之处,引发人的主动思考,使人逐步寻求正确答案:”可以看出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主张通过交谈,让人主动思考,去寻求正确答案:,体现了他用理性去认识和解释世界,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让人通过思考去认识世界,不是强调从人自身寻找意义和价值,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神学迷信,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追求知识与巧言善辩的能力,故D项错误。\n4.A 材料“因为没有自由就不能携带商品走南闯北;敢于冒险,因为害怕漂洋过海,商品就缺乏广阔的市场;主张宗教宽容,因为不敢和异教徒接触,就会失去可观利润;重视理性,因为没有理性就会破产”强调文艺复兴兴起的经济原因,故选A项;文艺复兴前夕,理性主义还没有出现,排除B项;宗教改革发生于文艺复兴之后,排除C项;材料中“市民阶层重视自由,因为没有自由就不能携带商品走南闯北”等经济现象的出现并不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排除D项。5.A 材料中修女追求个人幸福,却遭到了人文主义大师的指责,并且大师“要她遵从上帝旨意,回归修道院”,可知仍然重视神而非重视人,故选A项;材料中的人文主义大师仍然倡导神学,排除B项;据材料“要她遵从上帝旨意,回归修道院,去‘享受灵魂的快乐和幸福’”可知在修女追求现世幸福时遭到了指责,排除C项;这一时期人文主义仍然受到神学的影响和阻碍,排除D项。6.B 材料“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体现了维护国家统一的主张,“写作语言也……转向本民族语言”说明这些作品具有民族性,因此材料反映出近代民族国家意识正在形成,故选B项;人文主义指的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据所学文艺复兴的知识可知,此时的文艺作品并未体现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排除C项;浪漫主义风格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7.C 欧洲气候变冷和黑死病的肆虐使人们对基督教信仰体系产生怀疑,封建教会加紧兜售赎罪券引发宗教改革,即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受到封建教会的阻碍、瘟疫的传播等多种因素引发宗教改革,故选C项;“开始”说法错误,排除A项;文艺复兴兴起得益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启蒙运动,排除D项。8.C 宗教改革后产生的新教派别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故选C项;新教承认基督教仍然存在,新教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没有完全摆脱教会的控制,排除A项;早在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等就已经开始承认人的价值和作用,排除B项;新教教派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但不是主张信仰自由,排除D项。9.C 题干主要述及“自由”思想波及范围之广——“从爱丁堡到那不勒斯,从巴黎到柏林,从波士顿到费城”以及其影响之广——“它让人倍感欣喜:光荣的独立前景和大展宏图的无限机会向所有人敞开了”,据此可知,“这个时代”指的是启蒙运动时期,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就是理性,故选C项;浪漫主义主张憧憬美好的未来,而题干中的“自由”却是现实存在的主流思想,排除A项;资产阶级统治确立是在20世纪初,这与启蒙运动的时间不一致,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这与启蒙运动的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10.A 根据材料“要是在英格兰只有一种宗教,怕的是可能要闹专制”“但是那里有了三十多种宗教,而它们却都能和平地与幸福地生活着”可知,伏尔泰主张的思想体现了民主性和多元性,故选A项;题干只提到英格兰这一地区,不能体现国际性,也没有反映各种宗教之间相互交流与融合,排除B项;题干既没有反映如何运用法治来管理宗教,也没有体现宗教之间的相互竞争,排除C项;伏尔泰的这一思想并没有体现宗教的客观发展规律,也无法得出宗教在不同的时间具有很大的性质差异,排除D项。11.D 根据材料可知,卢梭认为民主政治仍然存在不足,在民主制中,基本的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是对少数人利益的强暴,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卢梭认为民主制中存在对少数人利益的强暴的不足,且卢梭是主张建立民主政治的,排除A项;\n根据材料“但那样一种十全十美的政府是不适于人类的”可知,卢梭不认可在人类社会中实行十全十美的政府,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卢梭认为民主制中存在对少数人利益的强暴不足,但“民主制存在着许多弊端”的表述并不具体,排除C项。12.A 根据材料“若元素的本质是相同的,那么完全同质的物质就不能组成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组合”可见狄德罗用质的区别解释自然界的多样性,故选A项;狄德罗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社会学术界体现神学思想,排除B项;达尔文解释自然界演变的基本规律,排除C项;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排除D项。13.参考答案:(1)差异:主导力量不同,《百科全书》由民间学者主导,《四库全书》由政府主导;目的不同,《百科全书》宣传启蒙思想,《四库全书》则服务于专制统治;参与者不同.《百科全书》由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等参与,《四库全书》则是官僚阶层;内容选择不同,《百科全书》融入科学与民主的新成果,《四库全书》则是对传统文化典籍的整理与总结。原因:经济上,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中国仍处于小农经济统治之下;政治上,法国虽处于封建专制下,但资产阶级力量强大,而清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思想上,法国启蒙运动高涨,思想解放,而清朝大兴文字狱,思想专制。(2)作用:《百科全书》传播了科学与民主的思想;推动启蒙运动的发展;冲击了封建统治,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四库全书》保存了文化典籍,对于文化传承有积极作用;但其毁书禁书行为又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思想解放;该书为统治服务,其社会影响有限。14.参考答案:示例论题:古代中国和意大利的社会思想有不同的发展方向。阐述:中国传统儒学没有关于鬼或者神的信仰,所以古代中国是一个没有主体宗教信仰的社会。由于中国社会长期盛行自然经济,儒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强调加强个人的修身养性,从先秦的孔子、孟子到宋明时期的朱熹、王阳明,都强调加强个人修养,这成为统治阶级控制社会大众的思想工具。意大利长期盛行有神论,是一个有主体宗教信仰的社会,社会主流思想发展的重要方向是逐渐打破宗教的束缚。在古罗马时期强调宗教美是最高的、绝对的,反映当时宗教统治人民思想,到了中世纪有所进步,承认社会大众对幸福的追求,但仍然用宗教观点束缚这种追求。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发展起来,要求打破宗教束缚追求个人幸福。16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意大利出现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意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