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4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50讲近现代的革命领袖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202302372196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50讲近现代的革命领袖1.(2019届河北邯郸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开始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但实际上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1818~1883)就已经致力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他指出,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推动了人类历史由狭隘性的地域性历史发展为开放的世界历史,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产生,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世界历史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直接推动者。马克思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本性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在一国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发展的惊人生产力和财富增长的狭小基础形成矛盾,资本输出国外,不是因为它在国内绝对过剩,而是因为在国外利润率更高。所以,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生命线。由资本对外扩张推动的全球化使世界市场不断拓展,兼具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属性,既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体现了国际剥削关系,又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世界经济呈现出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因此,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是难以避免的。——摘编自富丽明《经济全球化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比较》等(1)根据材料,概括马克思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推动了人类历史由狭隘性的地域性历史发展为开放的世界历史,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得出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根据材料“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世界历史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直接推动者”得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根据材料“兼具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属性”得出资本主义推动的全球化兼具侵略性和建设性双重性质;根据材料“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世界经济呈现出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得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根据材料“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是难以避免的”得出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危机和灾难的全球化。第(2)问,根据材料“马克思(1818~1883)就已经致力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并结合所学得出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历史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深入研究;根据材料“由资本对外扩张推动的全球化使世界市场不断拓展”并结合所学得出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三大理论成果提供了思想基础。答案:(1)主张: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出现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资本主义推动的全球化兼具侵略性和建设性双重性质;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危机和灾难的全球化。(2)背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历史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深入研究;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欧洲三大理论成果提供了思想基础。\n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甘地作为亚洲觉醒的先驱,创立了一条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特道路。材料一 1930年3月12日,甘地及其弟子向240英里之外的海滨丹迪村落进发,以“显示其独特风格”的食盐长征,开始了国民不服从运动。接着,抵制洋布与禁酒的运动、抵制法庭和公立学校、放弃公职的不合作浪潮,迅速在全国开展起来,斗争进入白热化,全印风起云涌的反抗震惊了英国。到1934年10月,国大党宣告停止国民不服从运动。——摘编自林太《印度通史》材料二 如果说甘地的思想体系是独特的,那么,他的经济思想就是这个独特体系中最为独特的部分。他揭露了资本主义城市的罪恶及大机器生产对工人的危害。甘地以恢复手工纺织为中心所组成的经济模式,既有空想社会主义成分,又有向后看的倾向。他根据自己独特的理论,在南非和印度倡导了独特的反帝斗争形式。在二十多年中,此起彼伏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和工农群众的暴力斗争组成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强大合力。——摘编自彭树智《甘地思想的整体性和独特性》(1)据材料一,说明甘地“独特风格”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不服从运动”取得的政治成果。(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地经济思想的独特之处。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甘地领导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显著特点。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主要表现,从材料一“食盐长征,开始了国民不服从运动”等得出组织“食盐进军”动员民众;采取不合作、不服从的斗争策略。第二小问成果,据所学可得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迫使英国当局改变殖民策略。第(2)问,第一小问独特之处,从材料二“他揭露了资本主义城市的罪恶及大机器生产对工人的危害。甘地以恢复手工纺织为中心所组成的经济模式,既有空想社会主义成分”和“恢复手工纺织为中心所组成的经济模式”得出批判西方工业文明;具有空想社会主义成分;恢复手工纺织运动振兴印度。第二小问显著特点,从材料甘地领导群众斗争并坚持不懈、采用独特的方式得出空前的群众性;长期的连续性;独特的斗争性。答案:(1)主要表现:组织“食盐进军”动员民众;采取不合作、不服从的斗争策略。成果: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迫使英国当局改变殖民策略。(2)独特之处:批判西方工业文明;具有空想社会主义成分;恢复手工纺织运动振兴印度。显著特点:空前的群众性;长期的连续性;独特的斗争性。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毛泽东看来,要实现农业的近代化(或现代化),主要任务就是改变农业的分散性和个体性特征,实现农业的社会化大生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n,将地主的土地收归农民所有,这仅仅是第一步,还是没有改变农业一家一户分散的个体生产的性质,生产力还是受到束缚。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开始广泛地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并且在互助组的基础上开始成批地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事实证明,初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产量,一般皆超过同样土地的单干户和一般互助组的水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还很薄弱,可是工业化的发展客观上又要求农业社会化要有相应的发展。随着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农业合作化的步伐加快,向着更广、更高的阶段发展。——摘编自成以明《略论毛泽东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及实践》材料二 孟什维克恶毒地诅咒我们的余粮收集制,他们说苏维埃政权除了实行余粮收集制,给人民带来贫困和破坏,没有给人民任何东西,还说在局部和平恢复以后,在国内战争结束以后要很快地恢复我国的工业是不可能的。但是要知道,即使是在最富有的国家里,恢复工业也需要好几年时间。余粮收集制在当时是非实行不可的,但现在必须把粮食政策改变一下,即把余粮收集制改为粮食税。这无疑将使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使农民能够更准确、更确切、更有把握地盘算一下,他们可以把他们自由支配的全部余粮拿去交换,哪怕是交换当地的手工业品。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苏维埃政权采取这种经济政策是必要的。——摘自《列宁选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设想及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农业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影响。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毛泽东与列宁实施的农业政策中得到的启示。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将地主的土地收归农民所有”“农业合作化的步伐加快”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和所学据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的作用和意义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余粮收集制在当时是非实行不可的,但现在必须把粮食政策改变一下,即把余粮收集制改为粮食税”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及巩固苏维埃政权角度回答;第三小问从农业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要从国情出发等角度思考回答。答案:(1)设想: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意义:土改运动使农民获得了土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将土地私有制变为土地公有制。使农业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为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2)变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影响:实行粮食税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加强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启示:农业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要从国情出发;要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注意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建立后,董必武作为政务院副总理负责新中国的立法工作。他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法的学说,结合我国法制建\n设的具体实际,提出许多独创性的见解。他认为,法制和国家是紧相连属的,没有法制就不能成为一个现代国家。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后,必须迅速创立人民民主的法制,以巩固政权和保障经济建设。在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主要的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时候,不能再经常搞群众运动,必须进一步健全法制。他针对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法制工作中的问题明确地指出,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特别要抓紧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的制定工作。要加强法制宣传,培养人民的法律意识。党员干部带头遵守法制。凡自命特殊、置国法于不顾而犯了法的人,不管他地位多高,功劳多大,一律要追究法律责任。——据《董必武传》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必武的主要法制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董必武对新中国法制建设的贡献。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法制思想,据材料“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后,必须迅速创立人民民主的法制,以巩固政权和保障经济建设”得出健全人民民主法制;据材料“他针对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法制工作中的问题明确地指出,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得出遵循依法治国的原则;第二小问时代背景,可以从旧中国法治基础薄弱;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人民民主法制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为建立新时代的民主法制提供了重要条件等角度回答。第(2)问,据材料“新中国建立后,董必武作为政务院副总理负责新中国的立法工作”得出主持立法,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据材料“在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主要的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时候,不能再经常搞群众运动,必须进一步健全法制”得出进一步提出了法制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据材料“党员干部带头遵守法制。凡自命特殊、置国法于不顾而犯了法的人,不管他地位多高,功劳多大,一律要追究法律责任”得出明确了共产党员在新中国法制建设中的职责。答案:(1)法制思想:健全人民民主法制;遵循依法治国的原则。时代背景:旧中国法治基础薄弱;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人民民主法制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为建立新时代的民主法制提供了重要条件。(2)贡献:主持立法,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法制体系;进一步提出了法制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共产党员在新中国法制建设中的职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7:24:56 页数:4
价格:¥3 大小:137.5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