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非选择题专项练五含解析202302392264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非选择题专项练(五)(35分钟 52分)1.(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元朝时,棉花在中国农村广为普及。到1433年,中国的臣民可以用棉花抵税,中国出现“棉花革命”。当时,江南一带纺织业非常发达,北方农民运输原棉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农民用这些运来的以及自产的原棉生产棉纺织品,其中一些还会被卖回北方。这类跨地区贸易非常繁荣,棉布生意甚至达到帝国商业额的四分之一。到17世纪,中国的男女老幼几乎都穿着棉布衣服。商人有很大的生产控制权,他们购买原棉,外包给农妇纺织,在市镇作坊轧染,随后贩卖到全中国。18世纪初,英国兴起的棉产品制造业看起来成功希望渺茫,因为本地连原料都没有,而且人工成本高。他们想要繁荣的话,不仅需要来自亚洲的技术和非洲的市场,还需要从另一大片大陆获得原料,设法取得这些原料的过程,意味着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整合的制造行业。1780年,英国工厂中纺纱机器的生产速度大增,1781年,英国消耗510万磅原棉,到1800年,达到5600万磅。英国工匠生产棉纱的革命性方法迅速传播开来,这肯定有赖于英国贸易商与无与伦比的价格,大量贩卖纱线和成品棉布,也依赖于国家建立一个能让制造业发展的框架的能力,没有相应的法律、官僚、基础设施和军事渗透,工业化几乎是不可能的。——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棉花革命”的特点。(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通过棉纺织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整合的制造行业”的原因及其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13分)【解析】\n第(1)题根据材料“江南一带纺织业非常发达,北方农民运输原棉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可得出这时期棉纺织业成为农村主要副业;根据材料“北方农民运输原棉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农民用这些运来的以及自产的原棉生产棉纺织品,其中一些还会被卖回北方”可得出这时期棉纺织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根据材料“棉布生意甚至达到帝国商业额的四分之一”结合所学可得出政府和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根据材料“这类跨地区贸易非常繁荣”可得出这时期跨区域贸易繁荣;结合所学可得出,明清时期,我国纺织行业出现了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第(2)题原因,根据材料“1780年,英国工厂中纺纱机器的生产速度大增”可得出18世纪中后期开展的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整合的制造行业”;根据材料“亚洲的技术和非洲的市场,还需要从另一大片大陆获得原料”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加强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跨洲之间的技术、市场、原料与生产的有效整合推动英国棉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材料“英国贸易商与无与伦比的价格”可得出价格优势建立的市场竞争力;根据材料“依赖于国家建立一个能让制造业发展的框架的能力”可得出国家力量体系的全力支持。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在棉纺织业领域中“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整合的制造行业”过程中,对中国进行侵略,给中国带来物美价廉的机织棉纱、棉布,冲击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地;同时促进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等积极和消极方面分析回答。答案:(1)特点:棉纺织业成为农村主要副业;棉纺织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政府和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跨区域贸易繁荣;商业资本集聚(包买商组织生产和经营,形成产业分工);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2分)(2)原因: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具有强大生产力;跨洲之间的技术、市场、原料与生产的有效整合;价格优势建立的市场竞争力;国家力量体系的全力支持。(6分)影响:给中国带来物美价廉的机织棉纱、棉布,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地;农村出现纺织分离,耕织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7分)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政治制度的设计和发展是一个关系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根本性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这样,政治制度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活力。“照搬照抄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吸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好是坏、是优是劣,没有千篇一律的标准。不能有意无意地以西方的评判标准来评判本国的政治制度。……符合西方标准就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攻击,那后果不堪设想!最后要么就是跟人家后面亦步亦趋,要么就是只有挨骂的份。——黄小钫《坚定中国政治制度自信》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n由材料信息“照搬照抄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吸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即可得出观点:政治制度设计要符合本国国情和实际,然后结合所学正反各举一例即可。也可以“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好是坏、是优是劣,没有千篇一律的标准。不能有意无意地以西方的评判标准来评判本国的政治制度。……符合西方标准就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攻击,那后果不堪设想”得出观点:不能以西方的评判标准作为政治制度评价的唯一标准,然后举正反各一例来说明即可,最终落脚在制度自信上即可。答案:示例一:政治制度设计要符合本国国情和实际。(2分)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和实际,只有符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才具有生命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充分尊重本国君主制传统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最终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实现了英国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辛亥革命后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政府。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在中国由于不符合国情,革命成果最终被袁世凯窃取。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根据中国国情与实际,构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此,设计一国制度必须充分尊重国情和实际,在此基础上吸收他国经验,融入本国制度建构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一国政治制度的茁壮成长与发展。(10分)示例二:不能以西方的评判标准作为政治制度评价的唯一标准。(2分)对一国政治制度的评价不能以西方的标准为唯一标准,应该以该制度是否符合国情,是否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改善人民福祉为评判标准。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学习美国式的三权分立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的建立并没有给中国社会带来真正的独立、民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反而带来民国时期政治斗争和军阀割据混战;1927年国民党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基本采用西方的政治模式,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也没有实现中国社会的独立、民主和现代化。蒋介石政府倒行逆施,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不但没能赢得人民支持反而被人民最终推翻。虽然南京临时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采用西方的政治模式,从历史影响的角度来看,其最终是失败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虽然不符合西方民主政治的标准,但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却极大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极大地改善民生福祉,实现了中国的繁荣、民主、富强,赢得了人民的广泛认同和衷心拥护,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成功的、进步的。总之,我们不能以西方标准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我们要有制度自信,为丰富和发展政治制度的评价标准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10分)3.(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n材料 苏俄和平共处思想的提出与苏俄国力变化、国际政治环境息息相关,1920年初,最终形成了较完整的和平共处外交战略思想。1918年以来,苏俄(联)与资本主义国家所形成的事实上共存局面,使列宁认识到尽管苏俄(联)与帝国主义形同水火,但却不得不利用已经造成的“均势”状态维持苏俄(联)这一革命阵地。列宁认为,苏俄(联)“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利用经济手段同样可以实现革命目的,截至1925年,苏联企业中有91份租让合同生效,企业获得外资计3200万卢布。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整个30年代,苏联政府在国际舞台上先是倡导“集体安全”,又对德、日等国实行绥靖政策,以退让求生存,经过多年实践,逐步发展成为指导苏联外交战略的纲领性思想。——摘编自刘宇《苏俄时期外交战略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联)和平外交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其内涵。(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俄(联)和平外交思想的历史影响。(6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原因”,由“苏俄和平共处思想的提出与苏俄国力变化、国际政治环境息息相关”可知三年国内战争削弱了苏俄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体系等的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短暂和平局面的出现);20世纪初期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力量的提升。第二问“内涵”,由“列宁认识到尽管苏俄(联)与帝国主义形同水火,但却不得不利用已经造成的‘均势’状态”“苏俄(联)‘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利用经济手段同样可以实现革命目的”可知与帝国主义实现政治共存,与西方国家实现经贸合作。第(2)题的“影响”,由“列宁认识到尽管苏俄(联)与帝国主义形同水火,但却不得不利用已经造成的‘均势’状态”“苏俄(联)‘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利用经济手段同样可以实现革命目的”可知维护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缓和了苏俄(联)与西方势力的矛盾,维护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短暂的世界和平局面;推动了苏俄经济的发展与变革;由“逐步发展成为指导苏联外交战略的纲领性思想”可知奠定了苏联外交战略思想的基础。答案:(1)原因:三年国内战争削弱了苏俄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体系等的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短暂和平局面的出现);20世纪初期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力量的提升。(6分)内涵:与帝国主义实现政治共存,与西方国家实现经贸合作。(3分)(2)影响:维护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缓和了苏俄(联)与西方势力的矛盾,维护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短暂的世界和平局面;推动了苏俄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奠定了苏联外交战略思想的基础。(6分,答出三点即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