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真题备选题库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DOC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6

2/26

剩余2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1.(2014.安徽高考)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  )A.Q4、Q1、Q3、Q2B.Q3、Q4、Q2、Q1C.Q3、Q1、Q2、Q4D.Q2、Q3、Q1、Q4解析:选C 海面的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其分布规律大致随纬度的增高而递减,由此可知Q1为辐射收支差额曲线;海面的热量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因副热带海区气温高、降水较少,海水的蒸发耗热量最多,故曲线大致呈马鞍形,由此可以确定Q2为蒸发耗热量曲线;世界大洋海面多年平均热量的收支是平衡的,但不同海区存在差别,低纬度海区热量盈余,高纬度海区热量亏损,故Q3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曲线;剩下的Q4则为海-气热传导差额曲线。故C项正确。(2014.天津高考)读图,回答下题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2.在图2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A.台北B.上海C.首尔D.北京解析:选D 解答本题,需要在两幅等压线图中分别作出各城市的风向(首先作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即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然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半球向右偏,即可获得风向)。由图可知,北京的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2014.山东高考)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下题。\n3.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解析:选B 根据图中等压面P2在38°N高空向上凸,可以推断出38°N高空为高压,其近地面为低压,在水平方向上大气由甲地向38°N方向运动,再结合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可判断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西南风。(2014.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4~5题。4.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雪量B.温度C.光照D.地形5.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A.农田B.林地C.城区D.乡村解析:4.B5.C第4题,该区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其东西部均为平原地形;冬季降雪量东西部地区相差不大;纬度相同,光照条件也相差不大;图示西部地区距海较远,受海洋影响较小,气温低于东部地区,故积雪量大、积雪深度大。第5题,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说明该地温度高于周围地区,最可能是城区。(2013浙江高考)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下题。\n6.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①            B.②C.③D.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气温的垂直分布及空气运动,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雾霾天气一般在静风或无风、大气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图①中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此种情况下空气对流运动显著,雾霾最容易扩散。(2013北京高考)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7.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解析:选B 本题以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及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臭氧层破坏会导致大气吸收紫外线能力减弱,①会减少;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减弱,②会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反射等削弱太阳辐射能力增加,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会减少;出现雾霾天气,会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④在夜间会增加。(2013.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下图,完成8~10题。8.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nA.偏东风B.偏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解析:选B 本题考查风向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过甲地作垂直于等压线的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其箭头应指向气压较低的方向;又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故甲地的风向为偏南风。9.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A.14日14时B.14日19时C.15日4时D.15日11时解析:选B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及比例尺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甲地的暴雨受图中低压系统影响而形成,根据比例尺可知,该低压系统在甲地西侧约100km处。结合图中天气系统东移的速度可知,12~13小时后该天气系统会控制甲地,导致甲地开始降暴雨,即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14日19时。10.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A.华北平原,3、4月份B.四川盆地,1、2月份C.黄土高原,10、11月份D.东南丘陵,4、5月份解析:选D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气压形势,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冬季时,亚欧大陆被高压控制,故在我国越往西北气压越高,而图中越往西北气压越低;春、秋季的北方地区也受高压控制,气压形势也不可能如图中所示;而东南丘陵自4、5月份开始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图中所示的气压形势。(2013天津高考)读下图,回答下题。11.下列曲线图,正确反映上图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  )(2011全国高考)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12~14。\n12.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解析:垂直方向上,温差越大,大气对流运动越强烈,大气越稳定。图中甲、乙、丙三地由地面距离高空2500m高空范围内,垂直温差最小的是丙地,故丙地大气最稳定。答案:D13.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图中信息显示,8时甲地附近地面和高空温差最大,故冷气团到达甲地附近上空。正午时,甲地上空被冷气团占据,气温下降;从8时开始,一直到午后,由于乙地气流不断对流上升,在高空形成厚厚的对流雨云,加上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正午前后到达乙地上空,乙地上冷下热,使对流更加旺盛,加上水汽充足,乙地可能会形成对流雨,因此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B正确;乙地为低压,甲、丙两地为高压,因此丙地刮起东南风,甲地出现西北风,答案C、D都不正确。答案:B14.该区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解析:本题考查地形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从图中可知,该区域海拔在500米左右,地表起伏较大且有湖泊分布,因此可能为东南丘陵,D正确。答案:D(2011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15~17题。\n15.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解析:本题考查了风向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等值线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的递变规律可知,①点右侧的气压值高于左侧,故①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左侧,再根据海陆轮廓可知,该地位于北极点附近,因此①处的空气会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①处吹西北风。答案:C16.与①地相比,②地(  )A.气温年较差较小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C.昼长年变化较小D.较早进入新的一天解析:本题考查了不同地区的气温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昼夜长短以及日期变化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的理解能力,由图可知,②地的纬度比①地高,因此②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比①地小、昼长年变化比①地大;②地位于日界线之西,因此比①地较早进入新的一天。答案:D17.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A.1月B.2月C.7月D.8月解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海陆气压差异及晨昏线的位置判断季节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知,此时同纬度地区陆地的气压明显高于海洋,结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可以判断,此时同纬度地区海洋的温度高,为北半球的冬季,可能为1月或2月。再根据该日晨昏线与70˚N纬线相切可知,该日太阳直射点离南回归线较近,故图示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接近冬至日的1月。答案:A(2010全国卷Ⅰ)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8~20题。\n18.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4℃B.12℃C.16℃D.18℃解析:本题考查地理计算,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像信息的提取能力与地理计算的能力。图中最高气温在21℃~23℃之间,最低气温在5℃~7℃之间,故温差应该在14℃~18℃之间。答案:C19.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多云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最高气温低于晴天,A错误;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而不是正午,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变化最剧烈处在9日8~13时,D错误;从题中信息可以判断8日为多云,9日为晴天,晴天时白天气温变化更剧烈,故B正确。答案:B20.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8日15时左右B.8日22时左右C.9日15时左右D.9日18时左右解析:本题考查热岛效应,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像信息的提取能力。从图中可知,备选项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出现在8日22时左右,故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时刻为8日22时左右。答案:B(2010山东高考)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21~22题。21.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n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解析:本题考查气温的垂直分布,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从垂直方向看,气温应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1000m,温度降低6℃,从图中可以看出5时、20时气温为越向下越低,出现了逆温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气温上高下低,空气层较稳定,而12时、15时,气温上低下高,空气对流旺盛;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从图中可知,垂直方向的温差应是下大上小,故本题选A。答案:A22.当地该日(  )A.日落时间为17时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当地5时日出,则日落时间应为19时;此地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此日昼长于夜,故B正确;此日太阳直射北半球,而该地正午日影最长应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那天(冬至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正午时太阳总在正南方向。答案:B第二讲 气压带、风带(2014.福建高考)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1.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  )A.①B.②\nC.③D.④2.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A.气温分布B.降水分布C.地势起伏D.洋流分布解析:1.B2.D第1题,从图上可以看出,①点位于60°N附近,1月和7月都吹西风;②点位于15°N附近,7月吹东风,风速为5m/s,1月吹西风,风速约为10m/s;③点位于赤道附近,赤道是无风带,风速为0;④点位于45°N附近,1月和7月都吹西风。因此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②。第2题,洋流受盛行风的影响,北半球低纬度盛行东北信风,洋流由东向西流动;中纬度盛行西风,洋流由西向东流动,这与图中低纬度吹东风、中纬度吹西风的分布规律相似。(2014.安徽高考)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2)。图2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图1、图2,完成下题。3.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图10a)的影响,图10b所示地区(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解析:选.A图中所示地区位于东亚季风区内,而东亚季风区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并且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这也可以从沙山临湖一侧垄槽延伸的方向得以证明。故A项正确。(2014.上海高考)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读图,回答下题。4.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B.东南信风带C.西风带D.东北信风带\n解析:选A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位于低纬度,降水多是受低压带的控制,故选A。西风带在中纬度;信风带控制干燥。(2014.海南高考)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5~6题。5.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B.纬度较低C.距海较远D.植被较好6.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处在盛行西风背风坡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解析:5.B 6.B 第5题,由图可知甲地处低纬度,全年气温均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小,B正确。第6题,5~8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正确。(2010.浙江高考)下图为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完成7~8题。7.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  )A.风带南移B.受印度洋影响明显C.信风强盛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的影响因子,意在考查考生调动与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地纬度都在北纬30°~40°之间,冬季受盛行西风带南移影响,降水以冬雨为主,故选A。答案:A8.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10℃,影响喀布尔冬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地势C.洋流D.人类活动解析:\n本题考查气温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耶路撒冷在地中海沿岸,海拔低,冬季气温较高。而喀布尔地处山区,海拔高,冬季气温较低,故选B。答案:B(2010江苏高考)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9~10题。9.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解析:本题考查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意在考查考生对大气环流这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解题时要注意冰岛位于极圈附近,该地附近有副极地低气压带;同时,冰岛位于欧洲的西北部,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必然受到西风的影响。答案:B10.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解析:本题考查了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自然界物质循环运动的理解能力。火山活动喷发的火山灰首先进入地球的大气圈,然后它们会作为凝结核随着降水进入水圈,溶于水中被植物吸收,从而进入生物圈,最后经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进入岩石圈。答案:A11.(2010.上海高考)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n(1)图中沿120°E经线自南向北,气候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热带沙漠气候。答案:地中海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2)解释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南回归线横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西澳大利亚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3)澳大利亚西北部一月和七月分别盛行西北风、东南风。从海陆热力差异、行星风系两个方面说明该地区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向对该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影响。一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月: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比较湿润。七月:澳大利亚大陆冬季比海洋降温快,形成高压中心;处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从内陆吹来的东南风相对干燥。(4)悉尼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从悉尼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的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现:悉尼冬夏气温温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原因: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第三讲 天气系统的判读(2014.山东高考)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下题。1.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B.反气旋\nC.冷锋D.暖锋解析:选C 乙地位于高纬度地区,其气团为冷气团,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天气系统是冷锋。(2014.江苏高考)下图是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题。2.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解析:选C 由图可知M地附近为冷锋锋前,冷锋过境会出现大风、降温和阴雨等天气现象,据此判断C正确。(2014.海南高考)北半球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读图,回答3~4题。3.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  )A.准静止锋B.冷锋C.反气旋D.暖锋4.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昆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  )A.阴雨连绵B.风和日丽C.晴雨无常D.暖锋解析:3.A4.B第3题,题干中提到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应该形成准静止锋。第4题, 锋面雨的位置一般在锋面附近的冷气团一侧,而昆明在暖气团控制下,故天气晴朗,选B。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据此回答下题。5.发射时,发射场及其周围地区最可能处于(  )A.冷锋过境时B.暖锋过境时C.低压控制下D.高压控制下\n解析:选D 12月份,西昌正值冬季,发射场及其周围地区可能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处于高压控制下。(2013北京高考)图1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图2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读图回答6~7题。(双选)图16.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C.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解析:选AC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图可知,甲地位于冷锋后,会出现阴雨天气;丙地受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乙地位于暖锋的锋后,而暖锋的降水多在锋前;丁地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7.图2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  )图2A.①-甲B.①-丙C.②-乙D.②-丁解析:选AD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及分布,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可知,①为全年温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为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甲地位于欧洲西部,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丁地位于欧洲南部,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2013北京高考\n)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8~9题。8.图a中(  )A.①比②风速大B.①比③云量少C.②比③气压低D.②比④气温高解析:选B 本题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背景,考查气压与天气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②等压线更加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②比①风速大;①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云量少,③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云量多;从图中等压线数值可知②气压值高于1015百帕,而③低于1005百帕,②气压更高;②位于冷锋锋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④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9.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A.上午B.下午C.傍晚D.夜间解析:选A 本题以④地24小时风向变化图为背景,考查锋面经过时间的判定,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④地24小时风向变化图可知,在10时至12时④地风向、风速变化较大,根据锋前后的风向、风速差异较大可知,此时段锋经过该地。(2012江苏高考)下图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高压脊控制B.锋面活动C.反气旋过境D.热带气旋影响\n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雨区呈西南—东北方向狭长分布,且雨区南、北两侧的风向不同,由此可以判断此次降水是由冷暖气团交汇形成的锋面所导致的。答案:B11.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A.江汉平原B.四川盆地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强度最大的区域位于珠江流域,以大雨和暴雨为主,因而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答案:C(2012.全国高考)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12~13题。12.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解析:利用图中比例尺可以计算出目前的甲地距图中低压西侧约160千米,该天气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故24小时后,甲地位于高低压系统之间,根据水平气流的受力状况可以判断B项正确。答案:B13.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B.连绵阴雨天气C.强对流降雨天气D.沙尘暴天气解析:30~48小时之间,低压中心将经过甲地,因此会有强对流降雨天气出现。答案:C(2011.安徽高考)14.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下图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n(1)图示时间银川气温________(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2)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3)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温高低及其成因、天气系统及其引起的自然灾害和具体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应用地理信息的能力。第(1)题,从其纬度高低、地形、天气状况等角度分析即可。第(2)题,从气压高低、冷暖气团运动等方面分析即可。第(3)题,从四川盆地边缘的地形入手,结合该天气系统带来的降水可以判断出引发的地质灾害为滑坡、泥石流;就自救方法而言,一方面从宿营地的选择入手,另一方面从逃生路线的选择入手。答案:(1)低 与成都相比,银川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湿度较小,云量较小,大气逆辐射弱,接近冷气团的源地;成都北侧的山脉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且成都热岛效应较强。(2)偏北风。 冷锋。 成都北为高压中心,南为低压中心;冷气团主动向南移动,与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过境时可能形成暴雨。(判断为低压,言之有理,酌情给分)(3)滑坡、泥石流。 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第四讲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2014.天津高考)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北京西山地形剖面示意图1.在图1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板栗属于喜光、喜暖的落叶阔叶树种,是北京西山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木。2.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大面积栽种板栗的是(  )A.甲B.乙C.丙D.丁\n解析:1.A2.A第1题,从材料中“北京西山”可知该图所示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其降水受我国夏季风影响大。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东南坡,该坡是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最多。而乙丙丁三地位于山地背风坡,且位置逐渐偏向西北,故降水逐渐减少。第2题,板栗喜光、喜暖,乙丁两地均位于山地阴坡的山腰,光照和热量条件均不好,丙地位于山顶附近,热量条件差,故三地均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板栗。(2014.上海高考)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读图,回答下题。3.根据温度资料,可以推测三个测站的海拔高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A.甲站-乙站-丙站B.甲站-丙站-乙站C.乙站-甲站-丙站D.乙站-丙站-甲站解析:选B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纬度相当的三站,根据气温曲线的高低值判断,甲站平均温度最低,故海拔最高;乙站均温最高,故海拔最低;故选B。(2014.浙江高考)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力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下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读图,完成4~5题。4.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温度要求是≥20℃,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  )A.①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nB.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C.①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D.②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5.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解析:4.B5.D第4题,该作物喜温(温度要求是≥20℃)好湿,图中显示①地月均温均低于20℃,只有7、8两月水分盈亏量为正值,因此,对该作物来说,①是温度和水分条件都不适宜;②地5~9月月均温高于20℃,但全年各月水分盈亏量均为负值,因此,对该作物来说,②是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综合上述分析,选项B说法正确。第5题,①地位于北纬30°附近,应该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其最高气温不超过20℃,最低气温在0℃以下,说明其地势较高,为高原和高山气候;②地位于北纬40˚附近,为温带气候,结合其全年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可判断②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2014.上海高考)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读图,回答下题。6.三个气象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B.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C.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D.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解析:选D 根据气温曲线,7月份气温最低,故在南半球;低温期少雨,高温期多雨,且最低温度在15℃以上,故排除地中海气候,选D。(2013.全国卷Ⅱ)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下图,完成7~9题。7.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台风B.海陆分布\nC.地形D.大气环流解析:选C 本题考查影响温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为台湾岛;该岛的中东部地区有高大的台湾山脉,因此其中东部地区的年均温较低,这说明该地区年均温的分布主要受地形的影响。8.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解析:选A 本题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及各地降水量的差异,意在考查考生结合具体情况分析问题的能力。图中③地位于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最丰富;①②④地受西北季风影响,但②④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量高于①地。9.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解析:选B 本题考查森林树种的分布,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图可知,④地位于热带,而樟树是亚热带的优势树种;①地位于亚热带的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③地位于高山地区,水热条件相对较差,满足不了樟树的生长,故位于山麓地带的②地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2013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以平均气温24℃、相对湿度70%、平均风速2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读图回答10~12题。10.图中d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  )A.aB.bC.cD.e解析:选C 本题考查区域环境差异等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图示省区为安徽省,d为一般区,结合河流及等高线可知,相邻的e为不舒适区,b为舒适区,c为最舒适区;a由于纬度位置和地形的影响,温度条件和风速条件不够理想,可能是最不舒适区。11.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风带C.地形D.河流\n解析:选C 本题考查区域环境特点等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图中甲地为山地丘陵,与纬度位置大体相当的b区分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12.仅考虑气候舒适度状况,游客前往该省休闲旅游最佳的月份是(  )A.3、4B.5、6C.7、8D.9、10解析:选B 本题考查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该省为安徽省,淮河贯穿其中,3、4月份该省北方地区温度偏低,7、8月份该省南方地区温度偏高,9、10月份气候比较干燥,不适宜旅游;5、6月份该省的温度、湿度条件均较好,适合旅游。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013新课标全国Ⅰ文综,22分)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解析:本题考查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区域天气特征和空气质量,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题,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主要从地形方面分析。攀枝花北部有海拔较高的山地,对冬季冷空气有阻挡作用,且攀枝花位于河流谷地,气流下沉增温。第(2)题,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主要从气温、降水、风力等方面分析。第(3)题,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两个关键词,一是“百里钢城”,二是“地形”。钢铁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交通等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使空气质量变差;该地区地形比较封闭,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答案:(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3)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盛行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n(2012四川文综,8分)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西岸纬度0°~4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4-15题14.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  )A.①曲线B.②曲线C.③曲线D.④曲线解析:北美大陆地处9°N以北地区,因此在0°~9°N之间不可能出现降水,可排除A、B选项;北美大陆的西岸,南段受东北信风及暖流的影响,降水量大,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降水量少,再往北30°N~40°N地区由于受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交替控制,降水量有所上升,所以C选项正确。答案:C15.M对应的地点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蒸发旺盛B.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C.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D.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解析:M对应地位于热带,降水不是最多,故可确定①曲线表示南美洲西岸,M地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年降水量少。答案:D(2012北京高考)下图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16.该游牧活动(  )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n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解析:从图中的纬度和维多利亚湖可以判断该地游牧路线在经过赤道时主要经过的是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不经过热带雨林;由图中两地的气候资料可以判断游牧路线经过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其植被随降水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因此游牧活动随着雨季而南北移动;根据所给比例尺可以看出多多马到赤道的距离大约为600千米,即其纬度大致在南纬6°,所以该游牧路线到不了南回归线;图示地区位于非洲东海岸,不是飓风多发地区(飓风多出现在北印度洋和西北大西洋)。综上所述可以判断选项B正确。答案:B17.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解析:根据上题解析可以知道该游牧地点随着雨季而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基塔莱9月份降水开始减少,游牧活动应该开始南移,所以到达甲地时最有可能是10月份。答案:D(2012浙江高考)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据此回答18~19题。18.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③增加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太阳能和核能属于清洁能源,不会排放二氧化碳,推广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①正确;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排放二氧化碳较多,而风能、水能等非化石能源排放二氧化碳较少,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②错误;增加森林面积可以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从而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③正确;提高单位GDP能耗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④错误。答案:B19.据下表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  )德班气候资料(测站:29°50′S,31°2′E 海拔5m)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气温(℃)23.524.523.522.019.016.516.517.019.020.021.522.5降雨量(mm)11812811391593626396385121124\n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解析:德班位于南半球,从德班的平均气温来看,最低月均温在15℃以上,属于热带气候;从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来看,德班雨热同期,且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分明显干、湿两季,应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答案:B(2012天津高考)读亚洲部分地区四个季度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14~15题。14.据上图气温分布状况判断,四幅图由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正确排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④→②→①D.③→①→②→④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纬度地区的气温季节变化最明显。读图可知,图②中中纬度地区气温最高,图③中中纬度地区气温最低,因此图②表示第三季度(7、8、9三个月),图③表示第一季度(1、2、3三个月);第四季度(10、11、12三个月)时,中纬度地区受来自北方冷空气的影响,平均气温要低于第二季度(4、5、6三个月),可推知图①为第四季度,图④为第二季度。综上可知,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排序为③→④→②→①,故选C。答案:C15.下列气候统计图中,反映了上图中K城市气候特征的是(  )解析:读图可知,K城市位于印度半岛西南部,地处热带(全年气温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为雨季,降水丰富,冬季为旱季,降水量较少。综上可知,选项D正确。答案:D\n(2011四川高考)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表。读表回答16~18题。表地点纬度气温(℃)降水量(mm)一月七月一月七月全年①23°08′13.328.440.0210.01614.1②39°48′-4.726.02.6196.6682.9③48°58′3.518.454.353.6647.4④54°17′1.813.4225.0117.02399.016.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C.③—大兴安岭西侧D.④—西经130度附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气候类型的判断、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表格中的气温和降水量信息可以判断,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类型依次为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①地位于北半球,而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选项A错误;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而②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选项B错误;大兴安岭西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而③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选项C错误;(54°17′N,130°W)为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选D。答案:D17.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气候成因的分析,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通常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年降水量在700~1000mm,而属于该气候区的④地降水却特别丰沛,可能是位于山地的迎风坡,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而形成丰沛降水。答案:A18.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n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③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的控制,风向无明显的季节变化,选项A错误;②③两地的气候分别为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选项B正确;③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小,不易发生旱灾,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选项C、D错误。答案:B(2010江苏高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19.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①B.②C.③D.④解析:本题考查有关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等基础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大气保温作用是指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能量返还给地面,这分别对应图中的①和③。答案:AC20.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B.旱涝灾害增多C.某些物种灭绝D.土壤肥力下降解析:本题考查了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全球气候的变化,首先使气温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同时,它还会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从而使得降水的时空分布发生了变化,旱涝灾害增多,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答案:AB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2:22:51 页数:26
价格:¥3 大小:2.75 M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