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高考语文三轮专题突破训练 古诗文阅读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二模块:古诗文阅读专题十四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测试时间:90分钟)1.下列各句对“兴”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稽其成败兴坏之纪(高兴)B.抑王兴甲兵,危士臣……(发动)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产生)D.每览此人兴戚之由(发生)E.兴尽悲来(兴致)2.下列各句中“请”字用法相同的是①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②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③可以一战,战则请从④王好战,请以战喻⑤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⑥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请其矢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③⑥3.下面加点字,解释为动词“说话”或“说”的意思的一项是①王笑而不言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③讽《诗》、《书》百家之言④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⑤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⑥广故数言欲亡⑦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A.①②③④B.②⑤⑥C.①④⑥D.①②④⑥4.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丈夫:指女子的配偶B.沛公奉厄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指男女成婚的事C.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形容不慌不忙,镇定沉着D.云鬓半偏新睡觉,衣冠不整下堂来睡觉:入睡后醒来5.下列句申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辞:言辞,文辞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方:才B.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殆:危险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非:除了,除……以外C.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度:制度,法度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负:辜负,对不起D.孤与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发:发出,送出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盖:大概,表示揣测、估量-15-\n6.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祖父:指父亲的父亲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发表文告B.多谢后世人多谢:大大地表示感谢璧有暇,请指示王指示:指,指点;示,给……看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无,不,不用;论,说亦雁荡之具体而微者具体:形容细节方面很明确D.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卑,卑微,地位低下;鄙,鄙俗,见识浅陋岂果知道欤?或传闻之过实耶?知道:知,懂得;道,道理7.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到乡:乡村。B.如有营,予佐尔贾贾:通“价”,钱。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生下来。D.“离骚”者,犹离忧也离:离开。8.下列的“望”意义完全相同的是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②并汾乔木,望秋先陨③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④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⑤夜雪初霁,荠麦弥望⑥敢因此为怨望⑦不意君之望臣深矣⑧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⑨埯褊心不能无少望⑩先达德隆望尊⑾自幼有公辅之望⑿王谢萧陈,南朝名门望族A.①②⑿B.⑤⑩⑾C.⑥⑦⑨D.③④⑧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借助)于物也。(《劝学》)②胡公按(巡察)部,令所部勿供张。(《海瑞传》)③寻蒙国恩,除(任命)臣洗马。(《陈情表》)④保(保护)民而王,莫之能御。(《齐桓晋文之事》)⑤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岳阳楼记》)⑥失期,当(应该)斩。《陈涉世家》)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②③⑤D.②④⑤⑥10.为下列句子中“顾”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②环顾国内,贼氛方炽③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④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⑤激昂大义,蹈死不顾⑥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⑧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15-\n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⑦|②③④|⑤|⑥⑧C.①⑧|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11.分别选出下列各组中对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1)伐() ①坎坎伐檀兮(砍伐)②十年春,齐师伐我(讨伐、进攻)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战争)④一令每出,平伐其功(自夸、夸耀) (2)疾()①君有疾在腠理(病)②君疾贫富不均(憎恨、厌恶)③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憎根)④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⑤问民之疾苦(痛苦)⑥声非加疾也(大)(3)举()①吾力足以举千钧(举起)②略举所见十条(举出、提出)③约以连兵大举(发动)④全在天津阅兵之举(举动) ⑤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抬起)⑥举孝廉不行(推举、推荐)⑦戍卒叫,函谷举(攻下、占领)(4)微()①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隐蔽、藏匿)②桓公微服而行于民间(不显露的)③童微伺其睡(躲、藏)④微风鼓浪(细小、轻微)⑤刍荛之微,先民询之(地位低下、卑贱)⑥其文约,其辞微(含蓄、深奥)⑦微斯人,吾谁与归(无、没有)12.下列句子加点词与例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B.尝有所荐,其人来谢C.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D.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赵,代王谢,愿守代边13.阅读下面三组句子,注意其中加点的字,读后填空,每个括号里只填一个字母。(甲)A.逝将去汝,适彼乐土B.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D.适大病,不能行(乙)A.秦伯说,与郑人盟B.鲰生说我曰C.及说备使抚表众D.说尽心中无限事在甲组中()和()中的“适”意义相同。-15-\n在乙组中()和()中的“说”意义相同。14.下列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兵旱相乘,天下大屈;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B.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暮霭沈沈楚天阔;张良出,要项伯C.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植其杖而芸;徐公来,孰视之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倔起阡陌之中;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15.下列加点的词全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斟酌损益,尽进忠言,则攸之、依允之任也B.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审谛之,短小,黑赤色C.奉使往来,无留北者孰与君少长D.怀怒末发,休祲降于天先帝创业末半,而中道崩殂16.下列加点词不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昼夜勤作息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缘溪行,忘路之远近C.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D.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17.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子布、元表各顾妻子若能以吴越之地与中国抗衡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汝既为水军都督,可以便宜从事 D.饰以楼观亭谢,与江山相发挥臣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秋天漠漠向昏黑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颜色憔悴,形容枯搞。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及长,专长性理。B.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C.笃志研究。D.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20.下列句中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璧有暇,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B.子布、元表各顾妻子。(《赤壁之战》)-15-\nA.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2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君安与项伯有故此物故非西产②何可胜道也哉闻道白,以为莫已若也A.两个“故”相同,两个“道”不同B.两个“故”相同,两个“道”也相同C.两个“故”不同,两个“道”相同D.两个“故”不同,两个“道”也不同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孔子师郯子、苌弘……此唯师心自用耳B.孔夫子不耻下问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C.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而江浙之梅皆病D.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是故狂夫之言23.从下列各题中,选出加点词与其他用法不同的一句,把序号填入表中。(1)①子路从而后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③左右欲刃相如④夫山居而谷汲者⑤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⑥去今墓而葬焉⑦禽兽之皮足衣也⑧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2)①箕踞以骂曰②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③反接,布囊其口④日削月割,以趋于亡⑤人皆得以隶使之⑥备南走,肃径迎之⑦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⑧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3)①大行不顾细谨②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③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④翩翩两骑来是谁⑤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⑥盖其又深,则所至又加少矣⑦虽大风浪不能鸣也⑧急湍甚箭,猛浪若奔(4)①小学而大遗②将军身被坚执锐③卒不忍独善其身④瑜等率轻锐断其后⑤兵不血刃,遐迩来服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⑦亦以明死生之大(5)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②山多此物也③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④素善留候张良-15-\n⑤府佐快其所为⑥复前行,欲穷其林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⑧欲居之以为利,高其值(6)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②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③外连横而斗诸侯④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⑤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⑦会盟而谋弱秦⑧固国不以山溪之险(7)①孔子师郯子……②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③且庸人尚羞之④而耻学于师⑤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⑥为能急人之困(8)①帅欲斩陈,众将请之②君子死何己③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④六王毕,四海一⑴⑵⑶ ⑷⑸⑹⑺⑻ 24.加点词与“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的“远”“丰”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②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③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④良药苦口利于病⑤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⑥不如因善遇之⑦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⑧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A.①②⑥⑦B.①④⑤⑧C.②③④⑧D.②④⑥⑦25.下列加点的活用词类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老妇必唾其面B.今王鼓乐于此C.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乎D.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1]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15-\n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2],廉如伯夷[3],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4]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5]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君以自覆为可乎?则齐不益于营丘[6],足下不逾楚境,不窥于边城之外。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皆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选自《战国策》卷二十九《燕一》)【注释】[1]不信人:不诚实的人。[2]尾生:传说尾生很讲信义,曾与一女子约会桥下,洪水来了也不离去,终于被淹死。[3]伯夷:姓墨胎,名允,字公信,狐竹君的长子。周武王灭殷,伯夷义不食周粟,与其弟叔齐饿死于首阳山。[4]扬:原作“杨”,据黄丕烈《札记》改。[5]自覆:自取灭亡。[6]营丘:在今山东临淄境内。26、选出与“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一句中“信”的含义不相同的一句A.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B.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C.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D.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27、“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中的“乘”选择准确的意义A、登,升B、驾,坐,骑C、凭借,趁着D、连接E、利用F、顺应,顺着G、冒着,顶着H、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I、“四”的代称28、选出与“武安君从齐来”中的“从”意义相同的一项①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②旦日,客从外来③择其善者而从之④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⑤公子从其计,请如姬⑥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⑦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⑧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⑨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⑩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15-\nA、①④B、②⑥⑧C、③⑦⑨D、⑤⑩29、与“臣,东周之鄙人也”中“鄙”的意义相同的一句A、蜀之鄙,有二僧B、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乱世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30、请选出“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中“使”的意义不同的一项A.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B.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D.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31、请选出下列各句中的“是”与“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中的“是”意义相同的项A.觉今是而昨非B.是己而非人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无乃尔是过与E.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F.定国是之诏既下G.惟利是图H.然是说也,人常疑之32、请选出与“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中的“行”意义相同的一项A.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B.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C.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33、选出与“廉如伯夷,不取素餐”中的“素”意义相同的一句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B.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C.彼君子兮,不素餐兮D.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34、选出与“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句中的“辞”意义不同的一句A.去来兮辞B.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公辞焉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于是辞相印不拜35、选出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中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A.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B.公等遇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C.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D.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36、选出与“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中的“道”意义不同的一句A.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B.此五者,知胜之道也C.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D.臣之所好者,道也37、选出与“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中的“去”含义相同的一项A.逝将去女,适彼乐土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C.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D.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15-\n38、选出与“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句中的“固”意义相同的两项A.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B.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C.予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D.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E.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F.斯固百世之遇也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王进,幽州良乡人也。为人勇悍,走及奔马。少聚徒为盗,乡里患之,符彦超遣人以赂招置麾下。彦超镇安远军,军中有变,遣进驰奏京师,明宗怪其来速,嘉其足力,以隶宁卫指挥。汉高祖为侍卫亲军指挥使,以进为军校。高祖镇河东,因以之从,每有急,遣进驰至京师,往返不过五六日,由是愈亲爱之,累迁奉国军都指挥使。从周太祖起魏,迁虎捷右厢都指挥使。历汝、郑二州防御使、彰德军节度使。显德元年秋,以疾卒,赠太师。呜呼!予述旧史,至于王进之事,未尝不废书而叹曰:甚哉,五代之君,皆武人崛起,其所与俱勇夫悍卒,各裂土地封侯王,何异豺狼之牧斯人也!虽其附托遭遇,出于一时之幸,然犹必皆横身阵敌,非有百夫之勇,则必一日之力。至如进者,徒以疾足善走而秉旄节,何其甚欤!岂非名器之用,随世而轻重者欤?世治则君子居之而重,世乱则小人易得而轻欤?抑因缘侥幸,未始不有,而尤多于乱世,既其极也,遂至于是欤?岂其又有甚于是者欤?当此之时,为国长者不过十余年,短者三四年至一二年。天下之人,视其上易君代国,如更戍长无异,盖其轻如此,况其下者乎!如进等者,岂足道哉!《易》否泰消长,君子小人常相上下,视在上者如进等,则其在下者可知矣。予书进事,所以哀斯人之乱,而见当时贤人君子之在下者,可胜道哉!可胜道哉!(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39、选出与“为人勇悍,走及奔马”中的“走”意思相同的一项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B.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C.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40、选出与“少聚徒为盗,乡里患之”中的“少”意思不相同的一项A.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B.衡少善属文C.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41、选出与“少聚徒为盗,乡里患之”中的“患”意思不相同的一项A.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B.欲无予,即患秦兵之来C.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D.此数者,用兵之患也-15-\n42、选出与“遣进驰至京师,往返不过五六日”中的“过”意思相同的一项A.道旁过着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B.雷霆乍惊,宫车过也C.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D.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43、选出与“由是愈亲爱之”中的“爱”意思相同的一项A.大王爱女牧羊于野B.故以其爱不若燕后C.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44、选出与“累迁奉国军都指挥使”中的“迁”意思不相同的一项A.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B.顷襄王怒而迁之C.迁我京师,则汝朝夕侍母D.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45、选出与“徒以疾足善走而秉旄节”中的“疾”意思不相同的一项A.显德元年秋,以疾卒,赠太师B.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C.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46、选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①显德元年秋,以疾卒,赠太师②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③初,鲁肃闻刘表卒A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②戍卒叫,函谷举③其所与俱勇夫悍卒B①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②庶刘侥幸保卒余年③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C①持五十金,涕泣某于禁卒,卒感焉②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③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D①予述旧史,至于王进之事,未尝不废书而叹②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③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47、选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A①予书进事,所以哀斯人之乱②即书诗四句③乃丹书帛曰:“陈胜王”-15-\nB①本之《书》以求气质②《书》曰:“满招损,谦得益。”③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C①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②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③余因得遍观群书D48、选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①非有百夫之勇,则必一日之力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③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A①岂非名器之用,随世而轻重者欤②是不为也,非不能也③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B①是己而非人,俗之通病②以为非我莫能为也③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C①是非不乱,则国家治②穷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③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D49、选出与“至如进者,徒以疾足善走而秉旄节,何其甚欤”中的“如”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①视其上易君代国,如更戍长无异②入溆浦余儃佪兮③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⑤如进等者,岂足道哉⑥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⑦公屡促之,必如约⑧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⑨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⑩如有地动,尊则振龙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如其克谐,天下可定矣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15-\n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A、①②③⑤B、①⑤⑨C、④⑤⑥⑦D、⑤⑧⑨⑩50、选出与“徒以疾足善走而秉旄节”中的“疾”意思相同的一项A.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B.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51、选出与“世治则君子居之而重”中的“治”意思不相同的一项A.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B.故治国无法则乱C.明于治乱,娴于辞令D.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52、选出与“世乱则小人易得而轻欤”中的“得”意思全不相同的一组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③岂得之难而失之意欤④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⑤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⑦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⑧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⑨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⑩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天下财产何得不蹶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吾得兄事之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日食饮得无衰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得无教我猎虫所也A、①⑦⑧⑨B、②⑩C、③D、④⑤⑥53、选出与“当此之时,为国长者不过十馀年,短者三四年至一二年”中的“当”意思不相同的一项A、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B、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C、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D、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54、选出与“为国长者不过十余年”中的“国”意思不相同的一项A.视其上易君代国B.故治国无法则乱C.既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D.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典型错例反馈-15-\n题号错误归因金手指专题十四1.A(“兴坏”应为“兴盛和衰败”)2.B。①③④⑤请让(或允许)我,②请示,⑥领取。3.C。②话,③言语,⑤一句话,⑦字。4.D(A大夫:指成年男子,B婚姻:指儿女亲家,C从容:指言辞举止得体)5.B(A辞:托辞、借口,C度:限度,D发:派遣,盖:因为,由于,连词,表原因)6.D(A祖父:祖,祖父;父,父亲。宣言:宣,发出;言,话语。B多谢:多,多多地;谢,告诫,劝告。C具体:具,具备;体,形体)7.B。A项“乡”通“向”;C项“生”通“性”;D项“离”:遭遇。8.C。⑥⑦⑨怨恨,①远看,②临近,③指望,④盼望,⑤视野,⑧阴历的十五日,⑩名望,显赫,有名望。9.C(保,使……安;当,判罪。)10.C。①⑧表转折,②③看,④⑤照顾,⑥探望、拜访,⑦难道。11.⑴③⑵③⑶⑤⑷③(1)组中③功劳。(2)组中③嫉妒。(3)组中⑤全部⑷组中③偷偷,悄悄。12.A(A遣歉,谢罪B感谢C告诉D推辞)13.甲选A、C,动词,去往;B女子出嫁;D适逢。乙选B、C,劝说;A通“悦”D诉说。14.D(A屈一缺,颁一斑,不一否B信一伸,沈一沉,要一邀C而一尔,芸一耘,孰一熟D涂一途,倔一崛)15.D(A出入:偏义复词,进入,“出”是衬字;损益:不是偏义复词,减损、增加。B饥穰:偏义复词,荒年,“穰”是衬字;审谛:不是偏义复词,仔细观察。C往来:是偏义复词,去,离开,“来”是衬字;少长:不是偏义复词,年少与年长。D休祲:不是偏义复词,休,好的征兆,侵,凶兆;崩殂:不是偏义复词,都是指帝王去世)16.D(A异同:不同,“同”是衬字;作息:义在“作”,劳作,“息”是衬字。B国家:义在“国”,“家”是衬字;远近:义在“远”,“近”是衬字。C死生:义在“死”,“生”是衬字;父兄:“父”是衬字。D中间:不是偏义复词,中间夹杂)17.B(A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配偶中的女方!中国:古又是指中原之地,今义是指国家。C儿女:古义是指青年男女,今义是指儿子和女儿、子女;便宜:古义是指根据情况,自行决定适当的措施或办法。今义是指价格比较低。D发挥:古义是指衬托,显现,今义是指表现出内在的能力;感激:古是指感动奋发,今义是指受到别人帮助而怀有好感)18.A(A项古义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为招待来客的主人。意思相近。B项古义为秋季的天空,今义为秋季。C项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带的包裹、箱子、网篮等。D项古义为形体和容貌,今义为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19.D(流涕:流泪)20.D(指示:指给……看。妻子:妻子儿女。中国:中原地区。)21.D(①前者为旧交,后者为木来。②前者为述说,讲述,后者为道理)22.A(A师:意动,以……为师。B耻:前者释为“以……为耻”,意动;后者释为羞耻。C病:前者释为缺点、毛病;后者释为生病、病态。D是:前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后者释为这,“是故”是因此,因为这的意思。)-15-\n23.(1)④(2)③(3)⑦⑷③⑸⑤⑹⑤(7)②(8)④(1)组中,④为名词作状语,其余是名词活用为动词。(2)组中③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其余是名词作状语。(3)组中⑦是使动用法(“使之鸣”),其余是动词活用为名词。(4)组中,③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其余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5)组中⑤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余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6)组中⑤是形容词的一般动用,其余是使动用法。(7)组中②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照),其余是意动用法(把……当作……)。(8)组中④是活用为动词,其余是所谓的为动用法,①即“为之请”,②即“为知己死”,③即“为之泣”。24.B。“远罪丰家”"中的“远”“丰”为使动用法。②毒之:意动用法,以之为毒(苦)。③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⑥善:好,没有活用。⑦小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小,变弱。25.C(C项为动词活用为名词,继承人。其余三项为名词活用为动词。)26、C(题干及ABD三项中的“信”都做“诚实、守信”意义讲,而C项中的“信”作“的确、实在”讲,另如《兰亭集序》中的“信可乐也”。)27、H28、B(B项中的几句与例句中的“从”都当“由,自”讲,A项中的几句中的“从”都当“跟从、跟随”讲,C项中的几句中的“从”都当“向谁学习”讲,D项中的几句中的“从”都当“听从、顺从”讲。)29、B(题干与B项中的“鄙”与其后的“人”合成一个词语,表谦称。A中的词当“边远的村邑、边疆地区”讲,CD中的词语均是“鄙陋、鄙俗、鄙琐”的意义。)30、A(题干与BCD三相中的“使”均作“出使”讲,A项中的“使”为名词,出使的人。)31、CDH(此二句中的“是”均做指示代词“这、这个”讲,其余各剧种的“是”的意义分别为A为“正确”,B为“认为正确”,E系词,表判断,F大事,G宾语提前的标志。)32、B(与例句中的“行”均作“节操、品德”讲,另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中“臣修身洁行数十年”,《屈原列传》中“其行廉,故死而不容”。AC中的“行”都作“行走”讲。D中的“行”作“运行”讲。)33、C(与例句中的“素”都作“空,白白地”讲,AB中的“素”都作“平素,向来”讲,D中的“素”是“白色的绸绢”。)34、A(A中的“辞”是一种文体名称,BCD中的“辞”都与例句中的“辞”含义相同,作“不接受,推辞,辞去”讲。)35、A(A与例句中的“期”均作“约会,约定”讲。BC中的“期”都是名词,约定或限定的时间,期限。D中的“期”是“要求,期望“的意思。)36、D(D中的“道”是“规律,法则”的意思,例句与ABC三项中的“道”是“途径,方法,措施,策略”的意思。)37、D(D句与例句中的“去”均作“放弃、舍弃”讲。A句中的“去”是“离开,离去”的意思。B句中的“去”作“距,距离”讲。C句中的“去”作“除掉,去掉”讲)38、AE(例句AE中的“固”均作“本来,原来”讲。BF中的“固”是“确实,的确”的意思。C中的“固”当“当然,自然”讲。D中的“固”是“究竟,到底”的意思。)39、D(例句与D项中的“走”均当“跑”讲,AB两句中的“走”是“逃跑”的意思,C句中是“奔向,趋向”的意思。)40、D(例句与ABC三项中的“少”均作“年幼,年轻”讲,D项中的“少”是“小,小的”的意思。)41、D(例句与ABC三句中的“患”均作“忧虑,担心,害怕”讲,D句中的“患”是“禁忌,忌讳”的意思。)42、C(例句与C句中的“过”都是“超过,胜过”的意思。AB中的“过”时“走过,经过”的意思。D句中的“过”是“过去,过了”的意思。)43、B(例句与B句中的“爱”均作“亲爱,友爱”讲。A句中的“爱”是“亲爱的,心爱的”的意思。C句中的“爱”是“爱护,爱戴”的意思。D句中的“爱”是“怜惜,爱惜”的意思,另如《指南录后序》“国事至此,吾不得爱身”。)44、B(B句中的“迁”是“放逐“的意思,[迁客]贬官降职外调远方的人。ACD中的“迁”都指一般的官职调动,其中,D句中的“左迁”合在一起才是“贬官”的意思。)45、A(A中的“疾”当“病,生病”讲。BCD中的“疾”都是“快,迅速,敏捷”的意思。)46、D(A组句子中的加点字均当“死”讲,B组句子中的加点字均当“步兵,士卒”讲,C组句子中的加点字均当“完成,终结”讲,D组句子①中的加点字当“差役,隶卒”讲,句子②③-15-\n中的加点字均当“终于,最终”讲)47、D(A组中加点的字均当“文字”讲,B组中加点的字均当“写,记”讲,C组中加点的字均指“《尚书》”,D组中①句加点的字当“书信”讲,②中加点的字当“文书,公文”讲,③中加点的字当“书籍”讲。)48、C(A组中加点的字均当“无,没有”讲,B组中加点的字均当“不,不是”讲,D组中加点的字均指“不对,不正确”讲,C组中①句加点的字当“以……为不对”讲,②③中加点的字都当“除非”讲。)49、B(B组句子中的“如”均作“像,如同”讲。A组中②③句中的“如”是“往,到……去”的意思。C组中④⑥句中的“如”是“及,比的上”的意思,⑦句中的“如”是“按照,遵循”的意思,句中的“如”是“顺,符合”的意思。D组中⑧⑩句中的“如”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50、D(A句中的“徒”是“步行”的意思。BC句中的“徒”是“同一类人,党徒”的意思。D句中的“徒”是“只,仅仅”的意思,与例句中的“徒”意义相同。)51、B(例句与ACD三项中的“治”均作“安定,太平”讲,B项中的“治”是动词,“治理”的意思。)52、D(各个句子中的“得”的意思分别为:①②③与例句相同,“得到”,④得意,满足,⑤领会,理解,⑥心得,收获,⑦⑧实现,达到,⑨对,恰当,合适,⑩能,能够,可以,表示条件能允许,应当,应该,得,到,表示补充说明结果,通“德”,感激,德,[得无]该不会,怎能不,岂不是。)53、A(A句中的“当”是“对着,面对”的意思。例句与BCD相中的“当”均当“在,在……时候(地方)”讲。)54、D(例句与ABC三项中的“国”均作“国家”讲,D项中的“国”是“古代侯王的封地,诸侯国”的意思。) -1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2:13:41 页数:15
价格:¥3 大小:147.5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