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二轮专题
>
【优化指导】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DOC
【优化指导】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DOC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4
2
/14
剩余1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单元过关检测1.(山东省泰安市2011届高三一模,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1854年爆发的克里木战争中,俄军找不到一张克里木的军用地图,士兵素质极差。军队缺少军需,而奸商贪官却倒卖军用物资。结果伤亡30万人后战败,接受苛刻的《巴黎和约》。材料二 “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本人深信迟早我们会解决这种状况。我想,诸位同我的意见是一致的,那就是从上面解决要比由下边来解决好得多。”——亚历山大二世材料三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1853年美国以武力叩关,日本幕府被迫开国。日本的中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1)俄国与日本改革的原因有何不同?结果有何相同之处?(2)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有何联系?(3)俄国l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在变法的形式上有何相同之处。2.(北京东城区2011届高三期末统考,35)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治维新大事年表时间事件1871年①日本成立文部省,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并重金聘请欧美教授在大学任教1872年②日本颁布《固定银行条例》,正式移植欧美股份公司制度1873年③日本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14\n1881年④内务省发布《劝农局处务条例》,提出“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1883年⑤首相伊藤博文主持修建了豪华的“鹿鸣馆”,馆内有18个西洋式活动厅室,成为推广欧式生活的场所1889年⑥日本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了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文化的因素。(1)表格中属于“文明开化”政策的是________(写出序号),并依据材料一简要归纳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解析:第(1)问考查的是对日本明治维新思想文化领域的措施及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从文化思想角度加以归类即序号:①⑤。从学习领域广,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与教育概括其向西方学习的特点。第(2)问“改革措施”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从经济上、政治上等方面加以概括。答案:(1)序号:①⑤;特点:学习领域广,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与教育。(2)经济:国家创办国营模范工厂,大力扶植私人企业。政治:天皇依据宪法总揽大权,确立了近代天皇制的政治体制。3.(湖南2011届高三高考仿真,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近代关于日本的漫画材料二 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长期扮演着一个急需全中国人认清其本质的角色。依中国人不同的需要,日本以不同的面目出现:要么是一种丧心病狂、打中国主意的、凶险变态的生物,要么就是一个齐备了一切优点、专门让中国人汗颜并发奋图强的榜样。就像同一个人,在书店里一边是批判此人罪恶的书,另一边却是各种成功学书籍的主角,日本就是这么奇怪的存在。14\n——黄章晋《体温日本》(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艺术”特色从18世纪过渡到20世纪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采取的“发奋图强”活动的历史背景。4.(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质检,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吾人今日之开化非真正之开化,为防止十年后之弊病,惟在于兴办真正之学校……”木户孝允在充分比较了欧美等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实际状况,提出政策建议:在追赶西方列强的过程中,日本应当仿效和学习法国学制为宜。材料二 明治六年(1873)日本共有小学12580所(其中公立8000余所,私立4500余所),适龄儿童就学率达到46%。到了1907年,日本人就已经能使几乎所有的孩子上学。同一年实行了小学六年男女混合制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初等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完成。”材料三 明治天皇名义发布了《教育大旨》,用至高无上的“诏敕”明确规定学校的教育“要专事阐明仁义忠孝”,从政治上束缚学生的思想,着力培植带有忠君爱国头脑的、懂得近代知识技能的工具。材料四 和洋(大和与西洋)文明冲突深入到中层甚至深层。欧化主义风潮中,“全盘西化”论铺天盖地,对日本文化是全面否定;反之,出现复古思潮,兴起国粹保存运动,大肆猛烈地攻击欧化。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学制改革和《教育敕语》无不体现出和洋文明冲突、融合所凝聚的二重性。——以上材料均摘自《日本文明史》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有关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发展的原因。根据材料二说明日本教育发展的成效。(2)依据材料三指出日本近代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材料四与相关知识说明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14\n解析:第(1)问原因结合材料一中“为防止十年后之弊病”“结合日本的实际状况”获得认识。成效根据材料“实行了小学六年男女混合制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初等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完成。”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日本教育在培养忠君的思想。原因从材料四可以看出是全盘西化与复古思潮的尖锐冲突,另外还要从明治改革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的角度来思考。答案:(1)原因:对学校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选择适合日本国情的学制进行改革。成效:20世纪初实现了完全免费的小学义务教育,建立了初等教育体系。(2)问题: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却用忠君爱国的思想教育维护明治统治,培养顺民。原因: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全盘西化与复古思潮的尖锐冲突,明治政府选择学习西方学制的同时,在精神层面依然采用能够维护自身统治的传统思想。5.(山西省大同市2011届高三一模,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对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笫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沙皇俄国“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所釆取的变革措施和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点?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14\n解析:第(1)问考查的是对沙皇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措施及影响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归纳措施。影响从对工业文明促进的角度加以概括。第(2)问考查的是对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的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及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共同点和从中能得到启示的理解。答案:(1)措施: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二一九”法令。影响: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2)经济:国家扶植和发展国营企业、私人企业。政治: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加强天皇制。共同特点:都采取改革的方式。启示:与时俱进的改革推动着现代化进程。6.(2011年高考江苏卷,24A)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寺屋典郎《日本经济史》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解析:第(1)问,要求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回答时注意分析概括材料。第(2)问根据所学回答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原因。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的变化主要指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根据材料概括来回答即可。第(3)问就日本大地震后政府的活动,谈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可根据理解来回答。答案:(1)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14\n(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3)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7.(2011年1月扬州市调研,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陈冰《作坊里的日本》材料二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真正“要义”。——《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心灵紧闭”而保留的民族传统是什么?这一时期日本“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了什么而超越了别国?据此指出日本“眼观八方”的特点。(2)材料二康有为认为“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你认为当时中国与日本所处的国际环境最大不同是什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是什么?解析:第(1)问从日本明治维新对传统的保留入手,回忆日本保留的天皇制度和武士道精神概括其民族传统,从日本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回答超越别国之处,从日本学习西方的特点——立足国情,有选择的学习等方面回答“特点”。第(2)问从两国变法的时间入手,联系19世纪中期和19世纪末的国际环境角度回答不同点,从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角度回答其“要义”。答案:(1)传统:天皇制度(专制主义)、武士道精神。消化: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建立新军队。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特点:学习西方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借鉴。(2)不同: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西方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时期,西方处于帝国主义阶段,正加紧侵略中国,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为险恶。要义: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向西方学习,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14\n8.(山东省淄博市2011届高三一模,33)风俗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维系传统的滞后性,移风易俗往往具有开风气之先,为改革开路的特殊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孝文帝改革拓跋鲜卑同姓相婚的旧俗……迁都洛阳后,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材料二 改革伊始,(明治天皇)发布《断发脱刀令》,果敢废除了日本人剃眉染齿的千年旧俗,把西式礼服确定为官员的正式礼服,鼓励官员穿西装。西风东渐后,明治率先垂范,从衣食住行入手,通过一系列社会改革在日本建立起适应世界潮流和日本国情的文明体系。——中华网《光绪皇帝向左 明治天皇往右》(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孝文帝为“移风易俗”采取的主要措施。(2)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写出这两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改革拓跋鲜卑同姓相婚的旧俗”、“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可以概括出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提倡与汉族通婚;改鲜卑姓为汉姓。其余结合课本就能轻松答出。第(2)问注意考虑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所处的时代的。谈认识时注意从两次改革中分辨。孝文帝改革重在学习其他族的先进文化,明治维新主要是学习外来文明。说说其好处,谈谈其应该要注意的问题即可。答案:(1)措施: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提倡与汉族通婚;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着汉服;学说汉话;改行汉制。(2)作用:孝文帝改革:促进北魏社会发展,加速了民族融合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做出贡献;明治维新:有利于日本近代化。认识:移风易俗,接受先进文化,对于促进本民族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学习外来文明要结合本国实际,不应全盘照搬,同时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等。9.(湖南省常德市2011届高三质检,29)纵观人类文明史,在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往往会出现一些影响深远的改革。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14\n材料三请回答:(1)材料一的图片反映了这次改革中的什么措施?实施这一措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3)材料三所反映的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起到了怎样的社会作用?(4)通过对诸多改革的学习,我们发现很多改革往往都会涉及土地问题,试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问中的措施根据图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提示回答,根本原因结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原理,根据春秋时期的生产工具的变革引起生产力的提高,这一思路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中授田现象回答实行的土地制度,根据该种分配方法对当时的积极影响回答其影响。第(3)问根据明朝时期土地政策回答。第(4)问根据以上材料的概括回答,可以紧扣主题,言之有理答之有据的回答。答案:(1)措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逐步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2)制度:均田制。影响: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的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3)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促进了农业的发展。(4)因为土地问题事关经济的发展、事关政治的稳定、事关社会的进步等。10.(南昌三中2011届高三10月月考,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梭伦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商鞅14\n材料三 (康有为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戊戌变法》材料四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梦蕉亭杂记》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两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4)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第(1)问应在分析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归纳出发点: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第(2)问是对材料信息的提炼,较易归纳。第(3)问是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第(4)问一是要从两者改革手段的运用上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二是从中得出改革的认识:改革要循序渐进等。答案:(1)出发点: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维护奴隶制统治;振兴雅典城邦。(2)商鞅:阐述法家理论;列举历朝兴亡史实。康有为:以西方、日本变法取得成功为例证。(3)性质: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的改革运动;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作用: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封建制的确立。(4)梭伦:中庸,缓和矛盾,取得广泛的支持;康有为:过于激进,激化矛盾。启示:注意改革的策略(渐进性、不急于求成等,意思相近即可)。11.(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现代人》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克里木战争暴露了农奴制俄罗斯的腐败和衰落。俄罗斯好像从睡梦中醒来……人人都感觉有一根神经破裂了,回到旧时代的道路已经封锁。这是……由几个世纪所造成的历史时机之一,而且这些时机像山中的雪崩,像赤道附近的骤雨一样不可避免……人人都觉醒了,人人都开始思索,人人都充满着批判精神。”——《俄国史》14\n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1)材料一中的“历史时机之一”指什么?为了避免“雪崩”和“骤雨”,俄罗斯人在思索的基础上,采取了怎样的改革措施?(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解析:本题考查了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第(1)问分析材料一,“历史时机之一”指俄国农奴制度激化了国内的各种矛盾。采取的改革措施指1861年俄国进行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回答第(2)问需注意“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的前提要求,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方面加以概括。答案:(1)指农奴制度激化了国内的各种矛盾。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了农奴制。(或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2)经济:国家大力扶植和发展国营企业、私人企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加强天皇制。12.(山东省潍坊市2011届高三一模,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穆罕默德·阿里材料二 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康有为(1)材料一、二的相同主张是什么?简要说明当时这一主张产生的国际因素。(2)穆罕默德·阿里和康有为是怎样实践自己主张的?结果如何?解析:第(1)问分析材料一、二,可以理解到都主张学习西方。这一主张产生的国际因素是工业革命。第(2)问根据所学,穆罕默德·阿里和康有为实践自己主张的活动有:穆罕默德·阿里领导了埃及的近代化改革,在他统治期间,埃及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但社会矛盾尖锐,最终失败。康有为积极宣传并领导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进步。答案:(1)主张:学习西方。因素:工业革命的冲击。(2)穆罕默德阿里领导了埃及的近代化改革,在他统治期间,埃及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但社会矛盾尖锐,最终失败。康有为积极宣传并领导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进步。13.(湖南省怀化市2011届高三二模,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n材料一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但中国人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做出反应,并相应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钱乘旦《再论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材料三 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为增强民族力量采取了哪些举措?(2)材料二中所指的社会思潮是什么?依据上述材料,指出19世纪后半期的中、日两国改革的相似背景及其改革结果不同的原因。解析:第(1)问特点从材料中可得出,举措即明治维新的内容。第(2)问关键是要抓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分析背景和不同结果的原因应该国际和国内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特点:有选择的向西方各国学习。举措: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建立新军队,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相似背景任答对两点即可)(2)思潮:洋务派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或“中体西用”思想,或洋务思潮)相似背景: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民族危机严重。结果不同的原因:领导力量实力对比不同;民众对改革支持的态度不同;文化传统对变革的态度不同。(任答2点即可)14.(新疆乌鲁木齐2011届高三诊断,29)改革是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1861年《解放农奴宣言》材料二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请回答:14\n(1)材料一中,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为什么?(2)依据材料二,明治政府在土地制度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有何意义?(3)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改革对两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可以直接概括为农民成为拥有私产和完全自由的人,并可以赎买一份土地。第二问根据所学史实不符合实际。解放后的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存在。第(2)问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可以直接概括为实行按田亩征收地税的新的赋税制度。第二问意义在于从生产方式上改变:承认了土地私有制,有利于农村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3)问考查的是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影响的理解。根据材料一、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从社会性质上归纳:两国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答案:(1)①权益:农民成为拥有私产和完全自由的人,并可以赎买一份土地。②不符合实际。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存在。(2)①实行按田亩征收地税的新的赋税制度。②承认了土地私有制,有利于农村中资本主义的发展。(3)两国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5.(南京市2011届高三调研,24)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图一、图二事件对日本政治、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2)图三中日本政府大型使节团的出访对其改革有何作用?指出图四谈判的最终结果。(3)图四与图一相比,你有什么启示?解析:第(1)问回答近代西方列强入侵对日本政治和经济产生的影响,政治上可以从使日本沦为半殖民地、使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等方面回答。经济上从自然经济解体、国内资本主义产生等方面回答。第(2)问日本派出使团出访促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寻找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等。90年代初的修约谈判废除了与列强的不平等条约;使国家赢得了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第(3)问根据图四获得主权独立完整与图一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比较,可知改革是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要想获得主权独立完整,必须进行改革、民族独立斗争等。答案:(1)政治上:使日本主权丧失成为半殖民地;加剧幕府统治的危机激化阶级矛盾。14\n经济上:进一步瓦解了日本的自然经济,客观上刺激日本资本主义发展。(2)作用:进一步认识日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寻找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结果:废除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3)启示:改革是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国家实力决定其国际地位。16.(江苏省盐城市2011届高三二模,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4)综合以上材料,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解析:第(1)问从农奴制改革背景来思考。第(2)问从政治、思想来说明戊戌变法的意义。第(3)问回答日本政治体制改革以及文化上保留封建色彩的内容。第(4)问回答改革的认识,言之成理即可。14\n17.(山东省泰安市2011届高三一模,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1854年爆发的克里木战争中,俄军找不到一张克里木的军用地图,士兵素质极差。军队缺少军需,而奸商贪官却倒卖军用物资。结果伤亡30万人后战败,接受苛刻的《巴黎和约》。材料二 “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本人深信迟早我们会解决这种状况。我想,诸位同我的意见是一致的,那就是从上面解决要比由下边来解决好得多。”——亚历山大二世材料三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1853年美国以武力叩关,日本幕府被迫开国。日本的中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1)俄国与日本改革的原因有何不同?结果有何相同之处?(2)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有何联系?(3)俄国l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在变法的形式上有何相同之处。解析:第(1)问可结合三则材料的内容归纳出两国改革的原因,由此得出二者原因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中两次改革的结果,找出其相同点。第(2)问结合戊戌变法的背景及特点回答。第(3)问可结合三次改革的相关知识,找出其形式的相同点。答案:(1)不同:俄国改革原因是与英法争夺殖民地战争的失败,暴露农奴制的落后,国内矛盾激化;日本改革的原因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相同:都发展了本国经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都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2)联系:日本改革成功后,开始了军国主义的扩张,造成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积极探索救国之路,推动戊戌变法运动发展。中国维新派学习借鉴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3)相同: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4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优化指导】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7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优化指导】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3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DOC
【优化指导】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DOC
【优化指导】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
【优化指导】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
【优化指导】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DOC
【优化指导】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DOC
【优化指导】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 2-2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2.DOC
【优化指导】2022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
【优化指导】2022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8-25 22:10:09
页数:14
价格:¥3
大小:2.47 M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