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化指导】(新课标全国版)2023高考语文总复习 课时作业8 文言文阅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优化指导】(新课标全国版)2013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时作业8文言文阅读建议用时100分钟满分114分实际用时得分一、(2012西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注],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选自《魏书》,有删节)[注]黄中内润: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担笈负书,千里就业   就业:求学B.则亩益三斗益:增加C.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宠:受宠D.为首为讳乎首:头领解析:首:主动坦白。答案:D17\n2.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能说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3分)(  )①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②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③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④竟为世祖所疏 ⑤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⑥宜渐致之,不可仓卒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②④D.③④⑥解析:①非有远见,只是很合世祖的心意;②为世祖所做的事,并非高允远见;③④为预测翟黑子之结果,说明其有远见;⑤为高祖的做法;⑥为有远见。答案:D3.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B.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但他犯了受贿之罪,被高祖发觉。高允认为如果翟黑子按实际情况回答,承认错误,一定会免于责罚,说明高允是个忠诚明智之人。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因他向皇上隐瞒罪过,被皇上杀了。D.郭善明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劝谏。解析:“被皇上杀了”错,原文为“竟为世祖所疏”。答案:C4.翻译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1)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高允)很小就成为孤儿,有些早熟,有非凡的气度,清河人崔玄伯见到他后极为惊异。(2)从前太祖如果建造宫室,不是趁着农闲时候,是不建造的。参考译文:高允,字伯恭,渤海郡人。高允很小就成为孤儿,早熟,有非凡的气度,清河人崔玄伯见到他后极为惊异,赞叹道:“高允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神情文雅俊朗,如镜子闪光一般,将来必定是一代人杰,只可惜我见不到了。”十几岁时,为祖父奔丧,回到家乡,把家产交给两个兄弟管理,而自己作了和尚,法名法净。不久就还俗了。他生性喜欢文史典籍,身背书籍,远到千里之外拜师求学,学有所成,精通儒家经典和天文历法占卜等,特别喜欢《春秋公羊》。17\n魏世祖召高允谈论刑法和政务,高允的话很合世祖的心意。于是世祖问:“国家众多事务中,哪一件是首先应该做的?”这时国家常占据良田而且京城中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很多,高允于是说:“我从小出身微贱,知道的只是种田,请允许我讲一讲农事。古人说,方圆一里地有田地三顷七十亩,方圆百里就有田三万七千顷。如果辛勤耕地一亩就多收三斗,不辛勤每亩就少收三斗。方圆百里一减一增,粮食就有二百二十万斛之数,况且这么广大的天下呢?如果官府和百姓都有储备,即使遇上荒年又有什么可担忧呢?”世祖认为他说得好,于是就解除了田禁,把良田都拿出来分给百姓。辽东公翟黑子受世祖宠信,奉命出使并州,接受了下级一千匹布的贿赂,不久这件事被人发觉了。黑子向高允请教应付的办法,说:“皇上问我,我是坦白自首呢,还是隐瞒?”高允说:“你是皇上身边的宠臣,回答皇上问话应该忠实,如果能表明自己的忠诚,治罪之事肯定不用担忧。”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都说主动讲实话,治罪是很严重的,应该隐瞒这些事。黑子认为崔览等人和自己亲近,反而对高允怨怒,说:“按你说法,是诱骗我去死,还不如不直说呢!”于是和高允断绝了关系。黑子因为不诚实回答皇上而终被世祖疏远了,后来获罪被杀。给事中郭善明,性情擅于投机取巧,想表现自己的才能就怂恿高宗大造宫室。高允劝谏说:“从前太祖如果建造宫室,不趁着农闲时,是不建造的。现在建国已久,宫室已经齐备,永安前殿完全可以用来使各国朝见,西温室完全可以使皇上用来安居,紫楼上登高远望,完全可见远近之风景奇观的壮丽殿堂,应该慢慢来完成它,不可一时实现。计算一下,砍伐木材,运土石及各种杂工要二万人,又有人充当工匠,老人孩子送饭,总计要四万人,半年才能完成。古人有句话:一个男人不种田就有人因为他而受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有人因她而受寒。何况几万人呢?那荒废损耗的数量已经很多了。从古人的道理来推断,有今人的事实来证明,都一定会是这种结果。希望君主圣明,再三思量。”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二、(2011大纲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17\n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节选自《明史·熊鼎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长:执掌。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结:聚合。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延:招聘。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辅佐。解析:延:邀请,召请。答案:C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3分)(  )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 ②复以细故烦御史 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 ④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 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解析:①是熊鼎推辞做官以及这么做的原因;②表现熊鼎认为朝廷应当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③④⑤⑥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觉察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解析:迁走的是方氏占据当地后担任官将的人,对明朝而言,这些人算不上官将,原文用的是“伪”,所以“凶恶残暴的官将”表述不对。答案:C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5分)17\n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熊鼎到任,奏请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个部门安定清平。(2)皇上派遣使者慰劳,赐给裘皮衣服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宣召熊鼎。参考译文: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时在乡试中举,执掌龙溪书院。江西发生寇乱,熊鼎集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多次胁迫他投降,他不理睬。邓愈镇守江西,多次召请他来相见,惊奇于他的才华,便向皇上推荐他。太祖要授给他官职,他以母亲年老需要赡养为由推辞了,于是留在邓愈的将军府中,辅佐邓愈谋划军事。母亲死后守孝期满,皇帝召他到京城,授官德清县丞。后来松江平民钱鹤皋反叛,邻近地区的人大为惊骇,熊鼎镇抚他们,使这个地区恢复了平静。(熊鼎)升任起居注时,奉诏搜求可以引以为戒的旧事例,将其写在新宫殿的墙壁上。舍人耿忠出使广信回来,将郡县官员违法的情况上奏皇帝,皇帝要派遣御史去查访。而当时已经颁布了大赦令,丞相李善长两次进谏暂时不派御史,皇帝不听,熊鼎偕同给事中尹正进言说:“朝廷广布信用于四方,又因小事派出御史,这样做会失去信用,而且亵渎天威。”皇帝沉默了好久,终于没有派御史前去。洪武元年,新设浙江按察司,任命熊鼎为佥事,分管台、温。台、温自从被方氏私下占据以后,伪官悍将有两百人,非常残暴凶恶。熊鼎将他们全部迁到长江和淮河之间,百姓才安定下来。平阳知州梅镒因犯贪赃罪,不停地辩解,几百个平民都申诉知州无罪。熊鼎正要听从,有一个小吏禀告道:“如果释放了知州,(朝廷)问起我们来怎么办?”熊鼎叹气说:“法律是用来诛杀罪人的,我怎敢因为怕被责罚,而诛杀无辜之人呢!”熊鼎释放了梅镒,将情况上奏皇帝,皇帝回复照此执行。宁海平民陈德仲肢解了黎异,黎异的妻子多次投诉都不能申冤。熊鼎就逮捕了陈德仲,审讯得知实情,立刻就治了他的罪。这年秋天,山东刚刚平定,皇帝设置了按察司,又任命熊鼎为佥事。熊鼎到任,奏请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个部门安定清平。熊鼎要考查官吏的好坏,于是就命令郡县各备两份日历,每天记下所处理的诉讼钱粮诸事,一份留在郡县,一份上报御史台,互相更换,按日历查考,下面的官吏没有敢隐瞒的。八年,西部的朵儿只班率领部落来归附,(朝廷)调熊鼎为岐宁卫经历。(熊鼎)到了那里,发觉敌寇是假投降,他悄悄地将情况详加述说(报告皇帝)。皇上派遣使者慰劳,赐给裘皮衣服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宣召熊鼎。熊鼎动身后,敌寇果然反叛,他们胁迫熊鼎返回北方。熊鼎对他们申明大义,斥骂他们,于是他与赵成及知事杜寅都被杀了。三、(2010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欧阳修17\n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_‘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二十以归吾       归:出嫁。B.其平居语言容止容止:形貌。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著:彰显。D.庶几以慰其魂庶几:希望。解析:容止:神态举止。答案:B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3分)(  )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 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④闻其贤者也则悦 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解析:②表现谢氏的勤俭持家治家有方,十分贤惠;④表现谢氏有远见,明事理;⑥表现谢氏对文章看得很重。答案: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17\nB.谢氏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解析:“西兵未解”“盗贼暴起于江淮”指西部边境战争威胁未能解除、江淮地区盗贼作战,并非指“西兵进攻江淮地区”。答案:C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翻译时两处倒装当为重点。(2)“以”为“因为”,“其”为第一人称代词“我”。(3)“所交”“是人”及反问句式须落实。答案:(1)用出嫁时的衣裳(给她)穿上入棺(装殓了她),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或许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3)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参考译文:庆历四年的秋天,我的朋友宛陵梅圣俞先生从吴兴来看我,拿出他悼念亡妻的诗作,并悲伤地说:“我的妻子谢氏去世了。”请我写一篇墓志铭来安葬她。我当时没有空闲时间写作。在一年中,他写来了七八封书信,书信中没有不提到给谢氏写墓志铭的,并且说:“我妻子是太子从前的宾客谢涛的女儿、希深的妹妹。希深父子当时都是举世闻名的人,家世荣耀。谢氏生于一个富盛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总共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她死的那天晚上,用出嫁时的衣裳(给她)穿上入棺(装殓了她),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可是谢氏(生前)却安适自在,治理家庭,有她自己的办法。家里的饮食器皿,虽然不是很多,但(饭菜)一定做得精美有味;我们的衣服不论新的旧的,都一定清洗得干干净净,缝补得整整齐齐;所居住的房舍虽然简陋卑微,但都一定把庭院洒水清扫得干净整洁;她的日常起居一言一17\n行,都很和悦从容。我一世贫穷由来已久,外出时有幸能与贤士大夫共游而感到快乐,回家就能见到我妻子的淡静怡然而忘掉烦忧,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或许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我经常与士大夫谈话,谢氏多从屏风悄悄听我们谈话,过后,她对某人的才能高低能作出评价,对于世事的得与失,都评说得有条有理。我在吴兴做官,有时从外面喝醉了回来,她一定会问:‘今日和谁饮酒这么快乐呢?’听说是与贤能的人饮酒,她就高兴;如果不是,她就感叹道:‘你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这一年,南方大旱,她仰头看见飞蝗而感叹说:‘如今西夏的战争威胁还没有解除,天下苍生赋重困难,盗贼又在江淮地区强势出来作乱,而且天又大旱、飞蝗灾害又是这样严重。我作为妇人,死了还能得到夫君安葬我,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她之所以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是因为她像这样见识高明而且懂得道理多才如此。哎!她生前受我贫困所累,而死后也没有得到厚葬,只有文字可以表彰她的不朽。而且她的平生尤其懂得文章是最珍贵的;死后能得到这样的墓志铭,希望来安慰她的灵魂,而且排解我的悲痛。这就是我多次请求你费力为她写墓志铭的原因。”像这种情况,我能忍心不写吗?四、(2012丹东四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祖父经,为郡县狱吏,案法平允,务存宽恕。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脩府,拜郎中。永初四年,羌胡反乱,残破并、凉,大将军邓骘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赡,欲弃凉州,并力北边。公卿议者咸同。诩闻之,乃说李脩曰:“窃闻公卿定策当弃凉州,求之愚心,未见其便。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此不可之甚者也。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其土人所以推锋执锐,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若弃其境域,徙其人庶,安土重迁,必生异志。如使豪雄相聚,席卷而东,虽贲、育①为卒,太公为将,犹恐不足当御。弃之非计。”脩曰:“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几败国事。然则计当安出?”诩曰:“今凉土扰动,人情不安,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诚宜令四府九卿②,各辟彼州数人,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③,外以劝厉,答其功勤,内以拘致,防其邪计。”脩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于是辟凉州豪桀为掾属,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之。后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及到官,设令三科以募求壮士,自掾史以下各举所知,其攻劫者为上,伤人偷盗者次之,带丧服而不事家业为下。收得百余人,诩为飨会,悉贳其罪,使入贼中,诱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遂杀贼数百人。又潜遣贫人能缝者,佣作贼衣,以采④缝其裾为帜,有出市里者,吏辄禽之。贼由是骇散,咸称神明。后羌寇武都,诩迁武都太守。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羌闻之,乃分抄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17\n。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诩曰:“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诩好刺举,无所回容,数以此忤权戚,遂九见谴考,三遭刑罚,而刚正之性,终老不屈。永和初,迁尚书令,以公事去官。朝廷思其忠,复征之,会卒。临终,谓其子恭曰:“吾事君直道,行己无愧,所悔者为朝歌长时杀贼数百人,其中何能不有冤者。自此二十余年,家门不增一口,斯获罪于天也。”(节选自《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注]①贲、育:贲,孟贲;育,夏育。二人都是秦武王时的壮士。②四府:四大官府。九卿:九类官员。③冗官:无固定职事的散官。④采:通“彩线”。1.下列各句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辟太尉李脩府       辟:征召B.微子之言,几败国事微:如果没有C.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卒:突然D.诩为飨会,悉贳其罪贳:惩治解析:贳:赦免。答案:D2.下列各句能具体表现出虞诩的“将才”的一组是(3分)(  )①案法平允,务存宽恕 ②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 ③于是辟凉州豪桀为掾属,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之 ④乃伏兵以待之,遂杀贼数百人 ⑤又潜遣贫人能缝者,佣作贼衣,以采缝其裾为帜 ⑥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A.①③⑤B.②④⑥C.④⑤⑥D.③⑤⑥解析:①是虞诩的爷爷,②是虞诩孝顺祖母,③是大家采纳他的意见后的结果,间接的。答案:C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将军邓骘因为怕耗费军饷想要放弃凉州,虞诩知道后,劝他不要这样做。因为放弃凉州后三辅将要成为边塞,一则皇室园陵也将暴露在外了,二则尚有守城之勇的凉州百姓被弃置不用,将使局势发生动荡。B.虞诩到朝歌县做长官,能够因势利导,招募游手好闲之人做壮士,并派遣会缝纫的贫民为反贼作标有记号的衣裳,反贼出入市里的时候便捕捉。反贼害怕,认为有神灵相助。C.羌人入侵,虞诩以武都太守的身份率兵抵挡,因敌众我寡,于是审时度势,采用增灶法成功地抑制住了敌人的追兵。D.虞诩一生刚正不屈,忠心于国,所以在朝歌任上杀掉数百名叛贼,也是忠于职守的行为,问心无愧。17\n解析:A项,不是劝大将军邓骘,而是劝李脩。B项,不是招募贼人,而是偷抢之徒和穿丧服不做事的人。D项,“问心无愧”错。虞诩临终之时也对此表示后悔。答案:C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土人所以推锋执锐,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羌闻之,乃分抄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凉州人民手执兵器、毫无反顾之心的缘故,是由于他们归属于汉朝。(2)羌军听说了以后,便分头到邻县劫掠。虞诩趁羌军兵力分散的机会,日夜兼程,前进了一百多里。参考译文: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祖父虞经,担任郡县狱吏,判案执法公允,必定要体现出宽恕。虞诩十二岁的时候,能读通《尚书》。小小年纪就成了孤儿,孝敬奉养奶奶。后来祖母去世了,服丧期满,被征召到太尉李脩府中,任命为郎中。永初四年,羌人胡人发动叛乱,侵扰破坏并州、凉州,大将军邓骘因为军队作战正费钱粮,做事情不能保证供给,打算放弃凉州,集中力量对付北方的边患。参加议事的公卿都表示赞同。虞诩听说了这件事,于是劝谏李脩说:“我听说公卿决策想要放弃凉州,以我看来,这样做不见得妥当。凉州被弃以后,便以三辅为边塞;以三辅为边塞,则皇家陵园便失去屏障而暴露在外。这是极不可行的。俗话说:‘函谷关以西出将,函谷关以东出相。’考察当地惯于从军作战和雄壮勇武的民风,确实超过其他州郡。如今羌人、胡人之所以不敢深入占据三辅,进而在我汉朝心腹之地作乱,是因为凉州在他们的背后。凉州人民手执兵器,毫无反顾之心的缘故,是由于他们归属于汉朝。如果抛弃凉州不管,迁徙那里的人民,人民安于故土而不愿轻易迁居他乡,必然产生叛变的意图。如果使得豪杰聚会,席卷向东,即使是用古代勇士孟贲和夏育当士兵,用姜太公做大将,仍然恐怕不能抵挡。放弃凉州不是好的计谋。”李脩说:“我没有考虑到这些。如果没有你这番话,几乎要坏了国家大事。既然如此,那么想保凉州,须用什么计策?”虞诩说:“如今凉州骚动,人心不安,我担忧突然有异乎寻常的事变。实在应该命令朝中的公卿,各自征召该州人士,那些州县官员的子弟,都授以散官,表面上看是来奖励,回报他们父兄的功勋劳绩,而实质上是来把他们做为人质,防止官员叛变。”李脩赞赏他的意见,再次召集太傅、太尉、司徒、司空等四府进行商议,众人一致同意虞诩的意见。于是征召凉州地区有势力和有影响的人士到四府担任属官,并授予当地州县官员的子弟为郎,来安抚地方官员。17\n后来朝歌县叛匪宁季等几千人造反,杀掉县官,聚众作乱多年,当地官府无法镇压。于是任命虞诩担任朝歌县官。等到上任以后,虞诩制定了三个等级的命令来招募勇士,命掾史以下官员各自就所了解的情况进行保举:行凶抢劫的,属上等;斗殴伤人、盗窃财物的,属中等;穿着丧服不从事生产的,属下等。共收罗了一百多人,虞诩设宴招待他们,将他们的罪行统统赦免,让他们混入叛匪之中,诱使叛匪进行抢劫,于是官府设下伏兵等待叛贼,杀死叛匪几百人。虞诩还秘密派遣能缝纫的贫民,受雇为叛匪制作衣服,这些人用彩线缝制衣服,作为记号,(叛匪穿上以后,)有出入市街闾里的,官府就捉住他们。叛匪因此惊骇四散,都说有神灵在保护官府,朝歌于是安定了。后来羌人侵扰武都,调任虞诩充任武都太守。羌人于是率领数千羌军,要在陈仓、崤谷拦截虞诩。虞诩立即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宣称已上书请求援兵,等援兵到后,再动身出发。羌军听说了以后,便分头到邻县劫掠。虞诩趁羌军兵力分散的机会,日夜兼程,前进了一百多里。他让官兵每人各作两个灶,以后每日增加一倍,羌军不敢逼近。(后来)虞诩说:“敌军兵多,我军兵少。走慢了就容易被追上,走快了敌军便不能测知我军的底细。敌军见我军的灶数日益增多,必定认为武都郡已派兵前来接应。我军人数既多,行动又快,敌军必然不敢来追。”……虞诩愿意检举揭发,没有因害怕而改变,多次因为这个而得罪权贵皇戚,也就屡遭谴责,几遭刑罚,可是刚正的性格,到老也不屈服。永和年初,升迁为尚书令,因为公事而丢官。朝廷考虑他的忠心,再次征召他复职,碰巧虞诩辞世。临终的时候,对他的儿子虞恭说:“我耿直侍奉君主,所作所为问心无愧,感到后悔的是在朝歌任职之时杀掉数百叛贼,那些人当中怎能没有冤死的呢。从那以后二十多年,家中没添加过一口人,这正是得罪了上天哪。”五、(2012陕西西工大附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十余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注]。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17\n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新唐书·虞世南传》卷一百一十五《列传》第二十七)[注]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的并称。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帝高荔行       高:推崇B.而赡博不及也赡:丰富C.故议者方晋二陆方:正直D.与秦王俊交辟之辟:征召解析:方:比,比拟。答案:C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虞世南忠直诚恳的一组是(3分)(  )①世南躬贫约,一不改 ②世南抱持号诉请代 ③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 ④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 ⑤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 ⑥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⑤D.③④⑥解析:①是说虞世南安于贫困,有节操的;②是说虞世南对待兄长的深厚情谊的;⑤是说皇帝听从虞世南劝谏的。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世南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他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有时甚至几十天也不梳洗。B.虞世南和哥哥世基一起在隋朝任职。虞世南在文章清劲上不如世基,但他学问渊博,也不像哥哥那样善于用花言巧语来博得皇帝的喜爱。C.面对陇右一带山崩,江淮一带闹水灾的情况,虞世南劝太宗借鉴汉文帝时陇右地震,采取郡国不来朝贡,给民众以恩惠的办法来稳定局面。D.在皇上作宫体诗叫虞世南依韵唱和这件事上,虞世南认为皇上作的诗诗体不雅正,担心自己唱和的诗一旦传于世,会引起不好的影响。17\n解析:“此诗一传”,指皇帝写的宫体诗一旦传开,不是“自己唱和的诗”。答案:D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虞世南多次上表请求退休,皇帝不接受他的请求,并升任他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坚决推辞,又改任秘书监。(2)皇上认为他说的对,于是派遣使者赈济灾民,辨明而从宽处理讼案,大多予以赦免。参考译文:虞世南,是越州余姚人。他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他的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前后十多年,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甚至几十天不洗脸梳头。他的文章委婉多彩,他很崇拜仆射徐陵的文章,徐陵也说虞世南的文风颇像自己,因此虞世南得以文章著名。陈朝天嘉年间,他的父亲虞荔逝世,虞世南由于过分悲伤,损害了身体,几乎坚持不住。陈文帝敬重虞荔的品德高尚,又了解到他的两个儿子都很博学,派人到他家里帮忙照顾,召任虞世南为建安王的法曹参军。陈朝灭亡,和哥哥世基在隋朝任职。世基的文章清劲,超过了世南,但丰富广博不如世南,二人在当时都有很高的声望,评论者将他兄弟二人比作晋朝的陆机、陆云兄弟。在隋炀帝杨广作晋王的时候,和秦王杨俊递相征用他们。大业年间,虞世南多次变动官职至秘书郎。隋炀帝虽然喜欢他的才能,但对他刚正的性格很头痛,所以并不怎么重用他,七品官当了十年也得不到升迁。虞世基机敏而善于奉承,隋炀帝很喜欢他,于是日益尊贵显赫,妻妾的穿戴和王公贵族一样,虞世南家里却清贫节俭,但他一点也不改变自己的节操。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后,又将杀虞世基,虞世南抱住虞世基号啕大哭,并请求代兄而死,宇文化及不允许,虞世基被杀,虞世南悲痛过分,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他随宇文化及来到聊城,被窦建德俘获,任他为黄门侍郎。秦王李世民消灭了窦建德,任他为王府参军,转为记室,又升任太子中舍人。秦王李世民即皇帝位,封他为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当时虞世南已年老体衰,多次上表请求退休,皇帝不接受他的请求,并升任他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坚决推辞,又改任秘书监,封爵为永兴县子。虞世南外貌儒雅谨慎,从外表来看,似乎连身上的衣服也不能承受,但内心意志坚强,议论政事坚持正确意见。太宗李世民曾说:“我和虞世南讨论古今之事,即使有一句不合适的话,都会惆怅怨恨得不行,他的态度竟是这样诚恳!”17\n贞观八年,虞世南进封永兴县公。当时陇右一带发生山崩地震,大蛇不断出现,山东和江淮一带大水成灾,太宗为此忧虑,问虞世南该怎么办,虞世南回答说:“汉文帝元年,齐地楚地的二十九座山同日发生山崩,大水从地下涌出,汉文帝下令,各郡国不要来朝贡,给天下人以恩惠,使得远近的人都欢乐融洽,也没有造成灾害。现在蛇出现在山岭沼泽,这正是它生活的地方。还有山东长期下雨,江淮一带闹水灾,恐怕有无罪而被捉拿入狱的冤情存在,应当检查在押囚犯,或许还能符合天意呢。”皇上认为他说的对,于是派遣使者赈济灾民,辨明而从宽处理讼案,大多予以赦免。皇上曾经作了首宫体诗,叫虞世南接续原韵唱和,虞世南说:“圣上作的诗确实好,但诗体不雅正。上面有所好,下面必更有甚者,臣恐怕这诗一传开,天下就会风靡起来。所以不敢奉诏唱和。”皇上说:“我是在试你的。”赏赐给他布帛五十匹。皇上多次外出打猎,世南为此上疏劝谏,都受到赞扬和采纳。皇上曾叫把《列女传》写在屏风上,当时没有作依据的本子,虞世南便默写了一遍,结果没有一个字写错。皇上常称赞他有五绝:一是德行,二是忠直,三是博学,四是文词,五是书法。虞世南开始跟随僧人智永学习书法,穷究其要领,他的墨迹为世人所收藏珍爱。去世时,享年八十一岁,皇帝下诏陪葬昭陵,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六、(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蔡齐,字子思,其先洛阳人也。曾祖绾,为莱州胶水令,因家焉。齐少孤,依外家刘氏。举进士第一。仪状俊伟,举止端重,真宗见之,顾宰相寇准曰:“得人矣。”诏金吾给七驺,传呼以宠之。状元给驺,自齐始也。钱惟演守河阳,请曲赐镇兵钱,章献太后将许之。齐曰:“上新即位,惟演外戚,请偏赏以示私恩,不可许。”遂劾奏惟演。太后大出金帛修景德寺,遣内侍罗崇勋主之,命齐为文记之。崇勋阴使人诱齐曰:“趣为记,当得参知政事矣。”齐久之不上,崇勋谗之,罢为龙图阁学士、知河南府。太后崩,遗诏以杨太妃为皇太后,同裁制军国事。阁门趣百官贺,齐使台吏毋追班,乃入白执政曰:“上春秋富,习知天下情伪,今始亲政事,岂宜使女后相踵称制乎!”有飞语传荆王元俨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者,捕得系狱,连逮甚众。帝怒,使齐按问之。齐曰:“此小人无知,不足治,且无以安荆王。”帝悟,遽释之。蜀大姓王齐雄坐杀人除名。齐雄,太后姻家,未更赦,复官。齐曰:“果如此,法挠矣!”明日,入奏事曰:“齐雄恃势杀人,不死,又亟授以官,是以恩废法也。”帝曰:“降一等与官可乎?”齐曰:“以恩废法,如朝廷何!”帝勉从之,乃抵齐雄罪。契丹祭天于幽州,以兵屯境上。辅臣欲调兵备边,与齐迭议帝前,齐画三策,料契丹必不叛盟。寻出知颍州,卒,年五十二,赠兵部尚书,谥曰文忠。颍人见其故吏朱寀会丧,犹号泣思之。齐方重有风采,性谦退,不妄言。有善未尝自伐。丁谓秉政,欲齐附己,齐终不往。少与徐人刘颜善,颜罪废,齐上其书数十万言,得复官。颜卒,又以女妻其子庠。所荐庞籍、杨偕、刘随、段少连,后率为名臣。始,齐无子,以从子延庆为后。既殁,有遗腹子曰延嗣。(节选自《宋史·蔡齐列传》有删节)17\n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趣为记,当得参知政事矣  趣:通“促”,赶快B.使齐按问之按:遗照C.与齐迭议帝前迭:轮番D.蜀大姓王齐雄坐杀人除名坐:因犯……罪或错误解析:按:考察。答案:B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蔡齐刚正廉明,不畏权贵的一组是(3分)(  )①请偏赏以示私恩,不可许 ②此小人无知,不足治,且无以安荆王 ③齐久之不上,崇勋谗之 ④岂宜使女后相踵称制乎 ⑤以恩废法,如朝廷何 ⑥齐画三策,料契丹必不叛盟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③④⑥解析:①③④⑤介绍的是蔡齐刚正廉明,不畏权贵;②⑥介绍的是蔡齐多谋善断。答案: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齐不畏权势,仗义执言。钱惟演驻守河阳,请求朝廷额外给他增加一些钱饷,章献太后拟准奏,蔡齐上表弹劾钱惟演。B.蔡齐正直清明,品质高洁。太后修景德寺,命蔡齐作文记述此事,罗崇勋暗中使人引诱,可是蔡齐却不为名利所动,迟迟不肯为之撰文。C.蔡齐处事公正,据理力争。太后的姻亲齐雄,未经赦免,便恢复官职。蔡齐坚决反对,皇帝欣然听从,最后让齐雄抵罪。D.蔡齐庄重而有风采,性格谦逊退让,从不妄言。有善从不自夸。丁谓执政,想要蔡齐依附自己,蔡齐最终也没能如他所愿。解析:“皇帝欣然听从”错误。答案:C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此小人无知,不足治,且无以安荆王。(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颍人见其故吏朱寀会丧,犹号泣思之。(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n参考译文:蔡齐字子思,其祖先是洛阳人。其曾祖父蔡绾,为莱州胶水县令,因而就在此安家。蔡齐少时便成为孤儿,依附外祖父刘氏家长大。考进士第一。蔡齐生得仪表俊伟,举止端庄,真宗见了,回头对寇准说:“得到合适的人啦。”并下诏金吾仪仗给七马骑从,沿途传呼,以示尊宠。状元给以骑从,自蔡齐而始。钱惟演镇守河阳,奏请特别赏赐镇兵钱,章献太后将要允许。蔡齐说:“皇上刚即位,钱惟演是外戚,奏请偏赏以示私恩,不可许。”于是上奏弹劾钱惟演。太后大出金钱修景德寺,派遣内侍罗崇勋主持,命蔡齐作文记述此事。罗崇勋暗中使人引诱蔡齐说:“赶快作记,就可以得到参知政事了。”蔡齐久久不献上记文,罗崇勋就进谗言,将蔡齐罢为龙图阁学士、出知河南府。太后去世,遗诰以杨太妃为皇太后,同裁制军国大事。百官都到皇宫侧门朝贺,蔡齐却要求下属官吏不要去凑热闹,并入见执政说:“皇上风华正茂,且已习知天下政事,现已亲理政事,难道能实行皇帝和皇后一起执政吗?”有谣言流传说荆王元俨自为天下兵马都元帅的,被捕入狱,且连捕了许多人。皇帝发怒,让蔡齐审讯惩处。蔡齐说:“此不过小人无知,不值得处治,而且处治了又拿什么去安抚荆王。”皇帝醒悟,并立即命将被捕者释放。蜀地大姓王齐雄犯了杀人罪被罢职除名。齐雄,是太后的姻亲,未经赦免,便恢复官职。蔡齐说:“如果这样,那岂不歪曲扰乱了法律!”第二天,入朝奏事时说:“齐雄仗势杀人,不仅不死,又很快授以官职,这是以恩废法。”皇帝说:“降他一等给他小一点的官可以吗?”蔡齐说:“若如此以恩废法,那让朝廷以后怎么办!”皇帝只好勉强听从,让齐雄抵罪。契丹到幽州去祭天,并屯兵于边境。朝中辅臣要调兵备战于边境,辅臣与蔡齐轮番献策建议于帝前,蔡齐献三策,料定契丹不会背叛盟约。不久又出知颍州,后去世,享年五十二,赠兵部尚书,谥文忠。后来颍州的百姓见了蔡齐属下故吏朱寀去参加丧礼,仍然痛哭思念蔡齐。17\n蔡齐庄重而有风采,性格谦逊退让,从不妄言。有善从不自夸。丁谓执政,想要蔡齐依附自己,蔡齐最终也没能如他所愿。少时与徐人刘颜友好,刘颜因罪被罢官,蔡齐为其上书洋洋数十万言,终使刘颜得以复官。刘颜去世,蔡齐又将自己的女儿给他的儿子刘庠做了妻子。蔡齐一生所举荐的庞籍、杨偕、刘随、段少连,后来相继成为一代名臣。开始,蔡齐并没有儿子,就以从子蔡延庆为后。等去世后,有遗腹子名为蔡延。1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2:08:48 页数:17
价格:¥3 大小:156.5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