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备战2023】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F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F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F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5.(1)A2 (2)F1 (3)N6[2015·安徽卷]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图9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图9(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3)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35.(1)(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2)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3)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图知识的掌握。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①地形地势,河流从高处流向低处;②海陆状况,河流由陆地流向海洋(外流河);③干支流夹角判断,一般而言,干支流之间的夹角<90°,为锐角;④河流宽度,河流上游河道窄,河流下游河道宽;⑤沉积颗粒物大小,河流上游沉积颗粒物较大,河流下游沉积颗粒物较小;⑥还可以从河流流量变化、横剖面、工业布局等方面判断。本题可以从干支流的夹角确定干流。第(2)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湿地形成条件的掌握。湿地形成、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而地貌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地表水的状况。从地貌条件来看,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表有多条径流汇集,地下有隔水层或冻土,不利于地表水下渗,使地表常年处于过湿状态形成湿地;从气候条件来看,降水较为丰沛地区易形成湿地,但降水少、有大量冰雪融水、气温较低且蒸发微弱的地区,因原有水分便于保存,也易形成湿地。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措施的掌握。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应从法律、管理、宣传教育等角度分析。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管理,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保护地表植被,保护天鹅栖息地;等等。1.F1、F2、M2 2.K2[2015·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n)。据此,回答1~2题。1.太白山(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由于材料中明确指出“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故太白山的北麓应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到“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可知山的中腰部位的水热状况比较好,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多,故B项错误;稀树草原分布于干旱季节较长的热带地区,而树木大稀大矮处应为高山灌木,故D项错误。当地植被随海拔变化形成垂直地带变化,故在山中腰处形成针叶林带,因此选C项。2.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由于狼基本处于当地食物链的顶端,过度猎狼有可能会导致当地的植食动物增加,植被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过度猎狼会使狼的数量减少,还会使狼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以上属于破坏了物种之间的公平,即破坏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故本题选①④,即选D项。8.F1 9.F1、L4[2015·天津卷]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8~9题。8.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8.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湖泊面积减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艾比湖是咸水湖,湖水减少,湖泊的自净能力减弱。湖水减少,湖水的含盐量增加,湖中鱼类密度减小,湖水蒸发总量减小。9.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B.退耕还草,保护水源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9.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防止湖泊萎缩的措施。退耕还草、保护水源,能够增加区域的降水量,增加入湖水量,避免出现湖泊萎缩现象。修建水库、调节径流,注入湖泊的水量将有所减少,会加剧湖泊萎缩。水产养殖会使湖水水质变差。种植芦苇可以改善水质,但不能起到防止湖泊萎缩的作用。\n1.K1 2.F1[2015·浙江卷]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古代越瓷贸易船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图1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完成1~2题。图11.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可(  )①缩短路程 ②增加运量 ③减少货物破损 ④增强贸易灵活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出陆路运输距离更近,海运距离较远;与陆路运输相比,海运运量较大,同时海运避免了陆路运输的颠簸,可以减少瓷器的破损;与海运相比,陆路运输方便、灵活,贸易灵活性更强。2.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船上的人可能会在(  )A.甲处夜观北极星定向B.乙处借船右后方来风作动力C.丙处见到河水的暴涨D.丁处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2.B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方向判读、季风环流、河流的补给类型及气候判读等知识。甲处位于赤道附近,赤道附近北极星仰角较低,且易受地平线附近物体的遮挡,北极星不容易被发现;航行过程中主要借助风力和洋流,此时向西航行,北印度洋应盛行东北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乙处东北风主要来自船的右后方;此时应为北半球冬季,丙处河流为枯水期,不会见到河水暴涨;丁处位于索马里半岛附近海域,索马里半岛沿岸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因此从丁处不会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15.M1 16.F1 17.L5[2015·海南卷]图5示意某湖泊位置。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垦。据此完成15~17题。\n图515.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湖泊(  )A.湖面少风浪B.北部湖水较南部浅C.冬季不结冰D.湖水多被用于灌溉15.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及湖泊的水文特征。结合经纬度及湖泊形状可以判断该湖泊为里海。图中信息无法判断湖泊风浪的大小,A项错误;图中湖泊南部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故湖水较深,湖泊北部地区等高线稀疏,且有河流注入,泥沙沉积,故湖水较浅,B项正确;湖泊北部地区纬度较高,含盐度较低,冬季结冰,C项错误;该湖泊为咸水湖,湖水不能用于农业灌溉,D项错误。16.在该湖泊①②③④四湖区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湖区是(  )A.①B.②C.③D.④16.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湖泊的水文特征差异。图中湖泊北部地区有伏尔加河等陆地淡水注入,湖水含盐度较低,最适宜淡水鱼生长,而中部和南部地区湖水含盐度较高,不适合淡水鱼生长。17.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流域年降水量减少B.流域年蒸发量增大C.入湖河水量减少D.出湖河水量增大17.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湖泊周围地区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流域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且年际变化较小,故A、B项错误;20世纪30—50年代,由于人类大量引用入湖的河水进行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使湖泊水位下降加剧,C项正确;图中湖泊为内流湖,没有流出的河流,故D项错误。[2015·福建漳浦三中调研]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图K131,回答1~3题。\n图K1311.下列有关图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分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大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C.差异性特征D.不稳定性特征3.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土壤盐渍化 ③洪涝灾害加剧④渔业产量下降 ⑤三角洲面积扩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④1.C 2.A 3.D [解析]第1题,修建水库一方面使库区土壤水分增多,为植被生长提供更多水分,植被覆盖率增加,进一步导致蒸腾作用加强,使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另一方面会使水面增大,导致库区蒸发量增大,水库周围降水增多。第2题,该图反映了水文条件(修建水库)的变化影响到了土壤、植被、气候(或者降水)等地理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3题,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可以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同时,大坝修建之后,大坝下游径流趋缓,大坝下游河流挟带的泥沙减少,三角洲面积有减小的趋势;同时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河口附近饵料减少、水文条件改变,渔业产量下降。[2015·浙江衢州五校期中联考]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引起一系列的变化。读图K132,回答4~5题。图K1324.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  )A.植被破坏B.气候变化C.人口数量增多D.围湖造田5.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综合性特征B.整体性特征C.区域性特征D.差异性特征4.A 5.B [解析]第4题,根据甲引起的各种问题,可以推断甲是植被破坏;气候变化也可能会引起河流径流量变率减小;人口增加,与河流径流量变率增大、土壤肥力下降无因果关系;围湖造田,与土壤肥力下降无关。第5题,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即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可能会引发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n[2015·湖南浏阳、醴陵、攸县三校联考]图K133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6~7题。图K1336.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图中起关键作用的箭头是(  )A.①B.②C.③D.④7.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原因的箭头是(  )A.⑤B.⑥C.⑦D.⑧6.A 7.B [解析]第6题,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的不同,表现在其汛期长短、流量大小、有无结冰期等很多方面,而这些多是由气候决定的。第7题,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主要跟当地水文条件有关。[2015·山西忻州一中月考]大约在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的抬升,现在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结合图K134,回答8~9题。图K1348.图中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9.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8.B 9.C [解析]第8题,根据图示信息及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可知,青藏高原地势高,导致气温低,进而形成冻土和冰川,故①对应气温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故其太阳辐射强,故②对应空气稀薄,③\n对应太阳辐射强。第9题,青藏高原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应较薄;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2015·河南顶级名校入学定位考试]红树林是一种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一般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读非洲红树林分布图(图L3),回答9~10题。图L39.红树林在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光照C.距海远近D.洋流10.下列不属于红树林的生态效益的是(  )A.固岸护堤B.调蓄洪水C.防风消浪D.净化海水9.D 10.B [解析]第9题,南回归线附近的非洲大陆西岸地区有本格拉寒流,寒流起到降温降湿的作用,不适合红树林的生长。第10题,红树林是一种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植被密度较大,高度较高,可以防风消浪、净化海水;它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可以固岸护堤,不可能调蓄洪水。F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3.F2 24.M1[2015·安徽卷]图4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完成23~24题。图423.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  )A.荒漠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3.A [解析]本\n题主要考查区域的定位和对世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的掌握。根据图示中海陆轮廓特点,结合图中文字“地中海”的信息,很容易得出为“荒漠带”,所以A项正确。24.图示地区有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该通道便捷地连接了(  )A.北美东岸与西欧B.东亚与南亚C.北美东岸与西岸D.西欧与南亚24.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定位和对世界地理的了解。该通道为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的通道,所以联系了西欧和南亚,因此D项正确。1.F1、F2、M2 2.K2[2015·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据此,回答1~2题。1.太白山(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由于材料中明确指出“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故太白山的北麓应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到“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可知山的中腰部位的水热状况比较好,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多,故B项错误;稀树草原分布于干旱季节较长的热带地区,而树木大稀大矮处应为高山灌木,故D项错误。当地植被随海拔变化形成垂直地带变化,故在山中腰处形成针叶林带,因此选C项。2.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由于狼基本处于当地食物链的顶端,过度猎狼有可能会导致当地的植食动物增加,植被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过度猎狼会使狼的数量减少,还会使狼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以上属于破坏了物种之间的公平,即破坏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故本题选①④,即选D项。3.F2[2015·广东卷]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3.A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文献表述的地球形状和地球运动导致的太阳辐射分布不均,正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热量基础。B项是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带性分异;C项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D项是因水源差异引起的非地带性分异。\n9.F2 10.F2[2015·山东卷]图4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9~10题。图49.该山地可能是(  )A.秦岭B.南岭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9.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定位。由图可知,该山地北坡自然带多为草原带、荒漠带,因此降水较少;同时结合该山地海拔可知,其最有可能为昆仑山。10.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B.水分C.海拔D.热量10.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随着海拔的变化,降水产生差异,因此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发生变化。F2[2015·天津卷]读图3,回答第5题。图3 澳大利亚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5.结合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  )A.水系的分布特征B.地形的东西差异C.热带荒漠的分布D.矿产的分布特点5.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澳大利亚地理要素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回归线附近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较少,炎热干燥,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地表景观表现为热带荒漠,因此热带荒漠的分布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水系的分布特征、地形的东西差异、矿产的分布特点没有体现出地带性分布规律。\n3.C4 4.F2[2015·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图2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3~4题。图23.图3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图3A.甲—①,乙—②B.甲—②,乙—④C.甲—③,乙—①D.甲—④,乙—③3.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的景观为沙漠中的绿洲,乙地的景观为高原山地。由于甲、乙两地都位于30°N附近,故可判断甲地为热带沙漠气候,与图④对应;乙地为高原山地气候,夏季气候温和,与图③对应。4.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距海远近C.洋流性质D.海拔高度4.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乙地海拔较高,形成了特殊的高原山地气候。7.F2 8.H2[2015·江苏卷]图4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7~8题。图47.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n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7.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自然带分布的掌握情况。从客家人南迁的路线可以看出,其开始时经过温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落叶阔叶林,之后经过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常绿阔叶林,最后到达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热带雨林。8.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A.安全防御B.节约耕地C.防雨保温D.就地取材8.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从古代客家人的迁移路线可以看出其迁移主要是战争因素导致的,据此推知客家人看重的主要是土楼的安全防御功能。15.F2 16.F2[2015·江苏卷]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图8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图815.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气温较高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15.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林线分布的因素。甲地与其他地区相比,因受非地带性因素(地形)及西南季风影响,其水热条件较其他地区的好,林线高于其他地区的。16.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16.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森林分布的因素。乙地地处东北纬度较高地区,气温较低,河谷和平原湿地分布较广,所以森林只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地区。[2015·辽宁东北育才中学模拟]图K141为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以及山地由山麓向山顶自然带的地域分异示意图(大致位于45°N)。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n图K1411.阔叶林带在大陆西岸的分布纬度与在大陆东岸的分布纬度相比,在大陆西岸的分布纬度较____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A.高 地形B.高 洋流C.低 地形D.低 洋流2.甲处深居内陆,没有形成荒漠景观,却形成了草原景观,主要原因是(  )A.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B.夏季多对流雨C.夏季有高山冰雪融水D.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1.B 2.C [解析]第1题,据图例可知,图中阔叶林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在亚欧大陆西岸,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下发育的植被,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其分布的纬度偏高;在亚欧大陆东岸它是温带季风气候下发育的植被,受千岛寒流的影响,其分布的纬度偏低。所以受洋流影响,阔叶林带在大陆西岸比在大陆东岸的分布纬度偏高。第2题,图示区域大致位于45°N,属于西风带,甲处虽深居内陆,但是山地海拔高,对西风具有抬升作用,在一定海拔高度降水较多。夏季高山冰雪融水较多,使这里形成了草原景观。[2015·江西南昌调研]图K142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对应的水热条件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图K1423.图中,②—③—荒漠所代表的地域分异不可能出现在(  )A.亚洲B.欧洲C.非洲D.南极洲4.造成地表植被按图中①—②—⑤发生更替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差异B.海陆位置差异C.海拔高度差异D.坡向差异5.撒哈拉沙漠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太阳辐射、下垫面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C.洋流性质、地势起伏D.地表径流、土壤性质3.D 4.A 5.B [解析]\n第3题,南极洲大部分是冰雪覆盖的大陆,受极地高压控制,降水很少,没有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第4题,根据气温和降水情况可知,①②⑤植被类型对应的气候依次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或草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主要是以热量为基础发生变化的,所以造成地表植被按图中①—②—⑤发生更替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差异。第5题,撒哈拉沙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信风带影响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深居内陆、距海洋远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2015·湖北荆门龙泉中学月考]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距离赤道300多千米。据此并结合图K143,回答6~7题。图K1436.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A.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B.热带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C.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D.热带草原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7.乞力马扎罗山的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坡均高于北坡,而雪线高度南坡却低于北坡,其原因主要是(  )A.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B.南坡坡度较缓,积雪较多C.南坡距赤道较远,气候干旱D.南坡是阴坡,气温较低6.B 7.A [解析]第6题,乞力马扎罗山地处非洲赤道附近的南半球,南坡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①是热带雨林带;北坡是背风坡,基带是热带草原带,②的海拔较高,形成常绿阔叶林带;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降低,水分减少,依次出现③落叶阔叶林带、④针叶林带。第7题,乞力马扎罗山地处非洲赤道附近的南半球,南坡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水分条件好,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坡均高于北坡;而雪线分布的高低与降水多少呈负相关,降水多,积雪量大,雪线较低。[2015·菏泽联考]图K144是秦岭东段南坡某山峰垂直带谱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图K144\n8.导致图中Ⅰ和Ⅱ自然带不同的直接因素是(  )A.光照B.水分C.海拔D.热量9.根据图中信息,推断Ⅲ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A.荒漠带B.草原带C.针叶林带D.冰雪带8.B 9.C [解析]第8题,图中Ⅰ和Ⅱ自然带都在温暖地带,两者热量差异不明显,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一个是半干旱性、一个是半湿润性,故导致两自然带不同的直接因素是水分。第9题,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与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海拔升高,相当于纬度增高,故Ⅲ自然带最有可能是生长在较高纬度、蒸腾作用较弱的针叶林带。[2015·重庆一中月考]图K312为沿23°26′S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0~12题。图K31210.与图中⑤地气候形成无关的是(  )A.地形B.东南信风C.暖流D.东北信风11.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⑤地位于②地的正东方向B.该剖面线穿过的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C.④地所在国家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其北部的平原地区D.甲、乙、丙三海域依次为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12.图中剖面线没有穿过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B.印度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D.美洲板块10.D 11B 12.A [解析]第10题,根据“23°26′S”可知,该剖面位于南半球,再根据图中经度可知,⑤地为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其成因是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东北信风位于北半球。第11题,读图可知,②地和⑤地都为东经,则⑤地位于②地的正西方向;该剖面线经过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穿过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④地位于巴西,该国人口集中分布在该国东南沿海地区;甲海域为太平洋,乙海域为大西洋,丙海域为印度洋。第12题,亚欧板块主要位于北半球,该剖面线是沿南回归线所作的,故没有经过亚欧板块。[2015·南昌一中、十中、铁一中三校联考]某学生2014年暑期前往图K343所示区域旅游考察,读图回答13~14题。图K343\n13.图中河流①②③依次是(  )A.怒江、澜沧江、金沙江B.澜沧江、金沙江、怒江C.黄河、金沙江、澜沧江D.金沙江、澜沧江、怒江14.照片中的景观分布在P地河谷的原因,最可能是(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B.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C.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气候干热D.纬度较低,蒸发旺盛,气候干旱13.A 14C [解析]第13题,据图中陆地轮廓可知,该地区位于云南省,结合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及其流向可知河流①②③依次是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第14题,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夏季盛行东南风和西南风。图中P地河谷的东侧有大较呈南北走向的山脉,因而P地位于东南风的背风坡;图中P地河谷的西侧也有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因而P地位于西南风的背风坡;季风越过山脉,海拔降低,气温升高,产生焚风效应,气候干热。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2:05:41 页数:15
价格:¥3 大小:4.63 M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