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海导航】(新课标)202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3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文化部确定了宋刻《三国志》《春秋经传集解》等4478部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及甘肃拉卜楞寺、浙江瑞安玉海楼等62家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这是推动我国古籍保护深入开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国家重视保护古籍,这是因为(  )①古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古籍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③古籍是中国特有的、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④保护古籍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A.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④ 2.从这两幅艺术化的中国汉字成语,我们能够领略到汉字的独特魅力。通过图片可以看出(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载体B.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C.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D.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 3.18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威廉·查布斯说:“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中园林艺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C.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贡献最大D.中国园林艺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4.《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成功首播后,在全社会迅速掀起了一股手写汉字的热潮。央视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基于汉字(  )①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③具有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④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5.“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信步三百米甬道,阅历五千年沧桑。圣贤典籍,浩如烟海;四大发明,寰球共享。”这段文字说明(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②史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四大发明是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特征的具体体现④中华文化始终走在世界前列8\n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6.徽语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汉语方言,轻柔舒缓、抑扬顿挫。由于徽州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即使在徽州当地,发音也是千差万别,但这似乎并未成为梗阻外出多年的徽商见面时用浓浓家乡话交流的亲切感。这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②各地方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③地域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④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归属感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7.关于史书典籍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史书典籍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③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只有史书典籍是有说服力的④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除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  )A.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源泉B.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C.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D.比其他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9.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中华文化,必将使海峡两岸同胞的心贴得更近、手拉得更紧,与海内外中华儿女一道,共同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这一论断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连接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②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中华文化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④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10.苗族女子的头饰反映出浓郁的民族习俗和古老的文化传统,是图腾文化和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土族妇女斜襟上衣的袖子是用五色彩布缝制而成的,远看如同两道美丽的彩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不同民族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②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③各民族的文化精粹是本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④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本民族,而且属于全世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二、非选择题11.材料一 “好客文化”是齐文化、鲁文化共有的文化基因,是山东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通过融汇各种思想,去芜存菁而形成的具有山东特色的地方文化,已经沉淀为鲜明的“山东性格”。材料二 山海兼备的齐鲁文化相异于“四塞之地”的秦文化、地居中原的三晋文化,不同于南方的楚文化,与在干燥西部发展起来的游牧文化更是大相径庭。(1)材料一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8\n(2)结合材料二,说明齐鲁文化与各地特色文化之间是什么关系?导致它们之间巨大差异的因素是什么?12.“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周易大传》的“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都是主张思想文化的多元开放。这种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一方面,使儒学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各家各派的思想,成为一种绵延不绝的思想体系。另一方面,这种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之形成了兼收并蓄的传统,并生生不息。例如,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中医药在历史上也是吸收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和来自海外的医药知识,逐渐将其纳入中医药的理论体系中来,最终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1)“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2)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对推动文化发展有什么意义?8\n第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单项选择题 1.“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右任在《望故乡》这首诗中对祖国大陆的魂牵梦绕体现了(  )A.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B.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C.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D.各民族文化共同形成并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2.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其文化角度的重要原因是(  )A.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B.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新时期爱国主义的要求D.日益增强的精神生活需要 3.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全国各界群众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港澳台同胞的钱,辽宁、河北的粮,企业的饮用水,周边省市的救援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再次被中国人的行动印证。这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  )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自强不息D.勤劳勇敢 4.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下列说法中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有(  )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②业广唯勤,天道酬勤③不畏强御,勇者不惧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5.右边漫画《留学归国》反映了无数海外学子学成归国,报效国家。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爱国主义D.勤劳勇敢 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清代著名政治家和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爱国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警句。这些名言警句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这一文化现象体现了(  )①中华传统文化中积淀着爱国主义精神②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③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④吃苦耐劳、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深圳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在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深圳人民新时期开创新事业的重要精神动力。这表明(  )8\n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B.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C.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丰富与发展D.深圳精神作为一种硬实力,成为深圳人民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8.二十一世纪,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激荡。同时,西方一些势力扩大文化霸权,强势推销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渗透,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A.是展示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的需要B.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C.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D.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9.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精神,是学习雷锋活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动创造。广大青年志愿者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这场生动的道德实践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青年英模。这表明(  )①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②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丰富和发展③志愿者是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践行者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劳模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加强劳模精神教育,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下面对民族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①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②它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③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④民族精神是稳定的,没有变化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非选择题11.某校高二(5)班学生以“弘扬民族精神我在行动”为主题召开一次班会,班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气氛热烈,效果良好。班会结束后,老师布置了以下两个巩固班会成果的思考题。请你思考并写出你思考的结果。(1)请你谈谈新时期在中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2)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做一个民族精神的弘扬者?8\n12.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劳动模范始终是我国工人阶级中一个闪光的群体,享有崇高声誉,备受人民尊敬。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习近平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劳模精神,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1)劳模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基本内涵?(2)结合材料,请简述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的重要性。8\n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1.D ①正确表达了古籍的重要性,④是保护古籍的意义,该题问的是国家重视保护古籍的原因,故不符题意。②③表述错误,应排除。2.C A和B均不准确,因为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D与题意不符;C正确切题。3.B “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说明了中华文化中的园林艺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并没有强调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故A项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4.A 央视之所以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由汉字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①③正确切题。②观点混淆汉字与文字的地位,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文字,不是汉字;④观点混淆了汉字与科学技术的作用,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5.A 中华文化经历了五千年沧桑,体现了①;四大发明,寰球共享,表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这是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特征的具体体现,故①③正确切题。②观点错误,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④与事实不符。6.A 外出多年的徽商见面时用浓浓家乡话交流体现了①;徽语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汉语方言,轻柔舒缓、抑扬顿挫体现了②。③④在材料中未体现。7.D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因此,①错误。汉字在传承中华文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故③不正确。选D。8.C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顽强生命力,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故C符合题意。9.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力量,①④正确切题。②③体现的是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与题意不符。10.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区域特色。材料强调我国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征,没有表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故排除④,应选A。11.(1)①齐鲁文化是山东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②齐鲁文化具有鲜明的“山东性格”,表明了中华文化鲜明的地域性,反映了它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③齐鲁文化是通过融汇各种思想、去芜存菁而形成的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点。(2)①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②差异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12.(1)“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体现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①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儒学能成为一种绵延不绝的思想体系,中医药能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均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②发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我们尊重世界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遵循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③发扬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创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第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1.C 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等精神,而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选C。材料没有体现我国民族文化的区域性特征,A项不选。B、D两项说法明显与题意不符。故选C。2.A B不符合文化角度的要求;C、D不是原因。结合教材,应选A。3.A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体现了互帮互助的精神,故答案选A。4.B 勤劳勇敢指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视为重要的优良品格。①②③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④属于中华民族精神中自强不息的体现。8\n5.C 海外学子学成归国,报效国家,这是热爱祖国的表现,C项符合题意,应入选。A、B、D三项干肢不符,应舍去。6.C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体现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①③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②④干肢不符,应舍去。7.C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要经过社会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A项错误。B项中的“同步”说法也错误。深圳精神是一种软实力,D项也错误。8.D 西方一些势力扩大文化霸权,强势推销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目的是改变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因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9.D 志愿者精神和雷锋精神,是新中国成立后及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有利于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及新时期民族精神的风貌,并不涉及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故①不为材料所体现。10.A 本题主要考查对民族精神的把握和理解。我国的民族精神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而丰富和完善,因此①②入选。③错误,中华民族精神不等同于革命精神。④错误,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11.(1)①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②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给中学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③有利于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使中学生实现全面发展。(2)①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立足生活实践传播民族精神。②做民族精神的弘扬者,结合时代需求不断丰富民族精神内涵。③做民族精神的建设者,传承民族精神,立足实践发展民族精神。12.(1)一代又一代先进模范人物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体现的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2)①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弘扬劳模精神,体现了人民的共同的精神追求。③劳模精神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弘扬劳模精神,将有利于引导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去。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7:46:50 页数:8
价格:¥3 大小:186.5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