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市百所名校2023年高考生物模拟题分类汇编 第三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新人教版必修2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全国各地市百所名校2015年高考生物模拟题分类汇编第三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新人教版必修21.(2015·温州高三质检)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如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解析:选D由于“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所以以该植株为父本,理论上测交后代应该全部表现为白色性状。后代中出现部分红色性状,可能是图示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但这种可能性很小;也有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B基因转移到染色单体1或2上,这种情况最为常见。2.(2015·舟山质检)如图为细胞内染色体状态示意图,这种染色体状态表示已发生()A.染色体易位B.基因重组C.染色体倒位D.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交叉互换与易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区别,前者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后者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据图可看出,此现象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即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3.(2015·嘉兴高三质检)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B2是由其等位基因B1突变而来的,如不考虑染色体畸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突变可能是碱基对替换或碱基对插入造成的B.基因B1和B2编码的蛋白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C.基因B1和B2指导蛋白质合成时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D.基因B1和B2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或同一个配子中解析:选D新基因的产生依靠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缺失、增加和替换;B1和B2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其转录的mRNA碱基序列不同,但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其翻译合成蛋白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生物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使用同一套密码子,这也是证明生物共同起源的有力证据;B1和B2为等位基因,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而可以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但是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的遗传物质减半,不考虑染色体畸变的情况下,配子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不可能含有两个等位基因,故B1和B2基因不可以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4.(2015·皖南八校联考)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不含同源染色体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C.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85\n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解析:选D 染色体组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判断是否为单倍体,不是看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的数目,而是看发育起点是受精卵还是配子,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不管细胞内有几个染色体组均为单倍体;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有多种,如低温处理、秋水仙素处理等。5.(2015·温州高三质检)如图表示某植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下列各项中可以表示该植物基因型的是( )A.ABCd B.Aaaa C.AaBbCcDd D.AaaBbb解析:选B 图中相同的染色体各有4条,该植物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则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上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应有4个,故B正确。6.(2015·杭州模拟)果蝇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一个脱氧核苷酸发生了缺失,会导致( )A.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减少B.碱基配对方式发生改变C.染色体上所有基因结构都发生改变D.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不一定会发生改变解析:选D DNA分子中一个脱氧核苷酸缺失会导致该核苷酸所在的基因发生结构的改变,而对其他基因没有影响,故不会导致基因数量的减少;碱基配对方式是不变的,不会随碱基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由于缺失的脱氧核苷酸可能位于不具遗传效应的部位,或者不表达部位,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不一定发生改变。7.(2015·湖北八校联考)野生型链孢霉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而用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向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某种维生素后,经过X射线照射的链孢霉又能生长了。由此说明( )A.这种维生素是基本培养基的一种成分B.自然状态下野生型链孢霉不会发生基因突变C.野生型链孢霉发生了定向的基因突变D.可能是基因突变导致链孢霉不能合成该维生素解析:选D 链孢霉在用X射线照射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照射后不能生长,但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维生素后又能生长,说明用X射线照射使链孢霉发生了基因突变,不能合成该维生素。8.(2015·丽水模拟)下列为大肠杆菌某基因的碱基序列的变化,对其所控制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影响最大的是(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ATG GGC CTG CTG A……GAG TTC TAA— 1 4 7 10 13 100 103 106A.第6位的C被替换为TB.第9位与第10位之间插入1个TC.第100、101、102位缺失后,又在相同位置增添三个TD.第103、104、105、106位被替换为1个T解析:选B 第6位的C被替换为T,只改变一个氨基酸;第9位与第10位之间插入1个T,后面的氨基酸顺序都可能改变;C、D项所述突变受影响氨基酸的数量都比B项少。9.(2015·舟山模拟)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不同 ③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4条染色体 ④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一定是配子85\n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解析:选B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3条染色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也可能是单倍体的体细胞。10.(2015·郑州模拟)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②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③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④基因型是aaaBBBcc的植株一定是单倍体⑤基因型是Abcd的生物体一般是单倍体A.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解析:选B 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单倍体,细胞中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般为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故②③④不正确。11.(2015·宁波模拟)如图为一个二倍体生物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基因重组最可能发生在( )A.AB段 B.CD段 C.FG段 D.HI段解析:选C 由题图可知,CD段细胞内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加倍,为有丝分裂后期,A~F为有丝分裂过程;GH段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FG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HI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即FG段。12.(2015·石家庄高三质检)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用物理撞击的方法使F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到同一个次级精(卵)母细胞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说明它们属于同种生物B.F1为四倍体,具有的染色体数目为N=10,n=10C.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则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D.用物理撞击的方法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二倍体解析:选C 甲和乙有性杂交产生的F1是不育的,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F1含有2个染色体组,共10条染色体,其中5条来自甲,5条来自乙;F1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利用物理撞击的方法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四倍体。13.作物育种技术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关于作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育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属于诱变育种B.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常采用单倍体育种C.培育无籽西瓜过程中可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幼苗D.把两个小麦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常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85\n解析:选C 培育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常采用的方法是杂交育种;培养B选项所述水稻品种常采用的方法是基因工程育种;把两个小麦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常采用的方法是杂交育种。14.如图曲线表示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人类的遗传病中,患者的体细胞中可能不含致病基因B.在单基因遗传病中,体细胞中含有某致病基因后,个体就会发病C.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D.因为大多数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致死的,发病率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解析:选B 在单基因遗传病中,如果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则个体表现型正常,不会发病。多基因遗传病由于受环境条件影响,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15.(2015·浙江名校联考)用生长素处理获得无籽番茄和用多倍体育种获得无籽西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无籽番茄的培育原理是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B.用无籽番茄果实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仍结无籽果实C.三倍体西瓜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其无籽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D.无籽番茄属于单倍体植物解析:选A 无籽番茄无籽的原因是人为阻止传粉,利用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无籽番茄属正常的二倍体植物,其无籽性状不能遗传,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三倍体无籽西瓜由于没有种子不能进行有性生殖,但其无籽性状可以通过无性生殖的方式遗传下去。16.(2015·浙江十校联考)下列有关培育转基因动物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整个培育过程的设计和施工都是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的B.培育转基因动物所需的目的基因都是从供体细胞中直接分离得到的C.转基因动物的培育成功,表明科学家可打破物种界限,定向改造生物性状D.转基因动物与原动物相比,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而使其基因型发生了改变解析:选C 转基因动物培育的转基因过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操作;目的基因可以从自然界中已有的物种中分离出来,也可以用化学方法合成;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17.(2015·台州高三期末)如图表示某种农作物品种①和②培育出⑥的几种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Ⅲ培育形成④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过程Ⅵ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④的幼苗,并需要植物组织培养C.由品种①直接形成⑤的过程须经过基因突变D.由品种①和②培育能稳定遗传的品种⑥的最快途径是Ⅰ→Ⅴ解析:选C 经过Ⅲ培育形成④的过程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畸变;过程Ⅵ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④的幼苗,处理的幼苗在自然状态下就可以长成纯合植株,85\n不需要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培育成能稳定遗传的品种⑥通过常规的杂交育种需要很多年,通过单倍体育种只需两年,大大缩短了育种年限。18.(2015·浙江金华十校联考)现有甲、乙两种植株(均为二倍体纯种),其中甲种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株,但乙种植株很适宜在盐碱地种植。要利用甲、乙两种植株的各自优势,培育出高产、耐盐的植株,有多种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下列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中不可行的是(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获得满足要求的四倍体杂种目的植株B.将乙种植株耐盐基因导入到甲种植株的受精卵中,可培育出目的植株C.两种植株杂交后,得到的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可较快获得纯种的目的植株D.诱导两种植株的花粉融合并培育成幼苗,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可培育出目的植株解析:选C 由于并不清楚两种植株的亲缘关系及控制产量和耐盐程度的基因,所以不一定能实现杂交。19.正常的家系中可能生出先天愚型患儿。生出先天愚型患儿的比例在20岁的母亲中约占1/2000,30岁的母亲中约占1/1000,40岁的母亲中约占1/100,在45岁以上的母亲中则高达1/50。下列预防先天愚型的措施中,效果不好的是( )A.遗传咨询B.产前诊断C.适龄生育D.胎儿染色体筛查解析:选A 先天愚型是由于父亲或母亲在产生生殖细胞时,细胞减数分裂异常造成的。因此,通过进行遗传咨询预防此病的发生,效果并不好。2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解析:选D 生物的种间竞争可能会导致劣势一方被淘汰,故也是环境对生物进行选择的过程;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重要依据;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影响与当地有竞争关系的物种,使某些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故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21.(2015·金华高三联考)图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障碍。A地区的某些个体由于某些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障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障碍,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D.甲、丙两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解析:选B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甲、乙两个种群的个体为不同物种,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且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障碍,两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相同;甲、丙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但两个种群的部分基因库组成可能相同。22.(2015·菏泽85\n联考)如图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DNA相似度),DNA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下列相关论述合理的是( )A.四个物种都由共同的祖先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B.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D.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同解析:选C 四个物种起源相同,是由共同的祖先通过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的,A错误;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向不同方向发展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B错误;黑猩猩和人类的DNA相差100%-99.01%=0.99%,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C正确;大猩猩和人类的DNA相差1.1%,大猩猩和非洲猴的DNA相差2.24%,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不同,D错误。23.(2015·舟山质检)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自交产生F2,试问:(1)取F2中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 )(2)取F2中的雌雄果蝇自交,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 )(3)将F2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 )(4)将F2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交,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 )A.5∶1B.8∶1C.5∶3D.3∶1解析:本题涉及不同范围的果蝇中,自交或自由交配产生后代遗传概率的计算。设等位基因为A、a,依题意,灰身对黑身是显性。(1)解法一 果蝇属雌雄异体生物,自由交配必然是在雌、雄个体之间,而F2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均有三种可能:1/4AA、1/2Aa、1/4aa;但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中能产生aa的组合方式如下:①1/2Aa×1/2Aa,②1/4aa×1/4aa,③1/2Aa×1/4aa,④1/4aa×1/2Aa,通过计算各组合后代中黑身(aa)个体的概率,即得到aa=1/4。解法二 在自由交配的群体中,可采用先求出a基因频率,再求aa的基因型频率来计算。在F2群体中,a基因频率为1/2,则后代中黑身个体的概率aa=1/2×1/2=1/4,故灰身与黑身之比为3∶1,答案选D。(2)解法一 由于群体个体之间不是自由交配,故不能使用基因频率的方法来计算。F2中雌雄果蝇自交方式有三种,即①1/4AA×AA,②1/2Aa×Aa,③1/4aa×aa,通过计算组合②③后代中黑身个体的概率,即得到aa=1/2×1/4+1/4×1=3/8。解法二 在果蝇自交这个群体中,纯合子(AA+aa)+杂合子(Aa)=1,而F2中Aa=1/2,F2自交后代中Aa=1/4,故aa=(1-杂合子)/2=3/8,答案选C。(3)解法一 F2灰身果蝇的基因型为1/3AA,2/3Aa,自由交配有4种方式,①1/3AA×1/3AA,②2/3Aa×2/3Aa,③1/3AA×2/3Aa,④2/3Aa×1/3AA,但只有2/3Aa与2/3Aa杂交时才能产生aa,故aa=1/9。解法二 F2灰身果蝇中a基因频率=1/3,其后代aa=1/3×1/3=1/9,答案选B。(4)F2的灰身果蝇自交方式有两种,即1/3AA×AA,2/3Aa×Aa,则aa=2/3×1/4=1/6,答案选A。答案:(1)D (2)C (3)B (4)A85\n24.据调查,某校学生中关于某种性状的各种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在该群体中B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6%、8%B.8%、92%C.78%、92%D.92%、8%解析:选D 假设被调查的总人数为100个,由于B和b这对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故基因总数为150个,而B和b基因的个数分别为42.32×2+7.36+46=138,7.36+0.32×2+4=12,故B的基因频率为138/150×100%=92%,b的基因频率为12/150×100%=8%。25.(2015·济南模拟)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该基因编码金属β内酰胺酶。下列哪项不是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A.抗生素滥用导致的定向突变B.抗生素滥用对耐药基因进行定向选择C.金属β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D.基因突变解析:选A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抗生素滥用对耐药基因进行定向选择,且耐药基因所表达的酶能使多种抗生素失活;超级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染色体,产生此菌的原因只能是基因突变。26.某种群中有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其中AA、Aa所占比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第36个月时,基因a在种群中的频率为( )A.0.2 B.0.3 C.0.4 D.0.6解析:选D 由图示可知第36个月时,AA的基因型频率为0.2,Aa的基因型频率为0.4,推知aa的基因型频率为0.4,即a=aa+1/2Aa=0.4+1/2×0.4=0.6。27.(2015·金华联考)八倍体小黑麦(8N=56)是我国科学家利用普通小麦(6N=42)和黑麦(2N=14)杂交获得杂种幼苗后,经秋水仙素处理培育而成的高产小麦新品种,据此可推断出( )A.小黑麦是普通小麦与黑麦共同进化的产物B.小黑麦的产生没有改变生物基因库的数量和基因频率C.小黑麦是新物种,其单倍体不可育D.普通小麦与黑麦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解析:选C 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和发展的,小黑麦是通过多倍体育种方法获得的,并不是共同进化的产物;小黑麦是一个新的物种,它的出现增加了种群基因库的数量。28.(2015·绍兴模拟)在某一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得某种性状的基因型为DD、Dd、dd的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10%、85%、5%,但是由于某种环境的变化,基因型为dd的个体被逐渐淘汰。在这个种群中,D、d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55.3%,44.7%B.52.5%,47.5%C.47.5%,52.5%D.55%,45%解析:选A 题干中只是说dd的个体被淘汰,没有说DD、Dd个体数量变化,因此,85\n种群中DD、Dd的个体所占比例变为10/95、85/95。29.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解析:选B 长舌蝠与其他蝙蝠都以花蜜为食,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其长舌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从而可以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A项正确;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长筒花不能完成传粉受精的过程,故不能繁衍后代,B项错误;长舌蝠和长筒花之间相互适应,共同进化,D项正确。30.(2015·湖北八校联考)由于地震而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障碍,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解析:选C 每个岛上都有多个鸟类种群,即每个岛上都有多个鸟类种群基因库,并非只有一个种群基因库。31.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20条染色体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D.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解析:选A 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A项正确。大豆植株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其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为40条,B项错误。杂合子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应该逐代增大,C项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项错误。32.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85\n家蝇种群来源敏感性纯合子(%)抗性杂合子(%)抗性纯合子(%)甲地区78202乙地区64324丙地区8415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C.比较三个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解析:选D 根据题干信息,该基因突变导致氨基酸发生了替换,但数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该基因突变是碱基对替换的结果,A项错误;甲地区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2%+1/2×20%=12%,B项错误;比较三个地区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高,但不能得出该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高,C项错误,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项正确。33.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或显性基因不利时,对应的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就会上升,但其上升的幅度不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为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B.自然选择作用于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C.该种群将因基因频率的改变而进化为新的物种D.生物体内有害的显性基因一般少于隐性基因解析:选C 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其仅对隐性纯合子起作用,对杂合子不起作用,但当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其对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均起作用,则甲、乙分别为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和对隐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生物体内有害的显性基因一般少于隐性基因;生物对环境是否适应是一种性状表现,自然选择作用于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34(2015·南京模拟)某二倍体植物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基因M、m与基因R、r在2号染色体上,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1)基因M、R编码各自蛋白质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所示,起始密码子均为AUG。若基因M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C突变为A,其对应的密码子将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正常情况下,基因R在细胞中最多有________个,其转录时的模板位于________(选填“a”或“b”)链中。(2)用基因型为MMHH和mmhh的植株为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F2中自85\n交性状不分离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用隐性亲本与F2中宽叶高茎植株测交,后代中宽叶高茎与窄叶矮茎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____。(3)基因型为Hh的植株减数分裂时,出现了一部分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Hh型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失一条4号染色体的高茎植株减数分裂时,偶然出现一个HH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现有一宽叶红花突变体,推测其体细胞内与该表现型相对应的基因组成为图甲、乙、丙中的一种,其他同源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正常。现只有各种缺失一条染色体的植株可供选择,请设计一步杂交实验,确定该突变体的基因组成是哪一种。(注:各型配子活力相同;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幼胚死亡)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观察、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结果预测:Ⅰ.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Ⅱ.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Ⅲ.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解析:(1)由起始密码子(在mRNA上)为AUG可知,基因M和基因R转录的模板分别为b链和a链;对M基因来说,箭头处碱基C突变为A,对应的mRNA上则发生G→U的变化,所以对应的密码子由GUC变为UUC;正常情况下,二倍体植株基因成对出现,所以基因型为RR的植株在DNA复制后R基因最多,有4个。(2)F1为双杂合子,这两对等位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F2中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的是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MMhh、MMHH、mmHH、mmhh,且每种纯合子均占F2的1/16,故F2中四种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6)×4=1/4;F2中宽叶高茎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MMHH∶MmHH∶MMHh∶MmHh=1∶2∶2∶4,将其分别与mmhh测交,后代宽叶高茎∶窄叶矮茎=4∶1。(3)基因型为Hh的植株减数分裂时,出现了一部分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Hh型细胞,可能的原因有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最可能的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形成了基因型为Hh的次级性母细胞;正常情况下,配子中应只含一个H基因,在只有一条4号染色体的情况下,出现一个HH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4)检测植株的基因组成最简便的方法为自交,但是题干要求为杂交,故应选用测交方法来进行检测。选择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白花植株进行测交,其结果如下:F1中宽叶红花∶宽叶白花=1∶1F1中宽叶红花∶宽叶白花=2∶185\nF1中宽叶红花∶窄叶白花=2∶1本题也可采取用该突变体与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红花植株杂交,分析同上。答案:(1)GUC UUC 4 a (2)1/4 4∶1 (3)(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交叉互换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未分离(4)答案一:实验步骤:①用该突变体与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白花植株杂交结果预测:Ⅰ.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1Ⅱ.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1Ⅲ.宽叶红花与窄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1答案二:实验步骤:①用该突变体与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红花植株杂交结果预测:Ⅰ.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3∶1Ⅱ.后代全部为宽叶红花植株Ⅲ.宽叶红花与窄叶红花植株的比例为2∶132.(2015·杭州模拟)某科研小组对野生纯合小鼠进行X射线处理,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小鼠。对该鼠研究发现,突变性状是由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突变产生的。该小组想知道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设计了如下杂交实验方案,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将下列方案补充完整。(注:除要求外,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相应基因用D、d表示。)(1)杂交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观察统计:观察并将子代雌雄小鼠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数量填入表格中。野生型突变型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雄性小鼠A雌性小鼠B(3)结果分析与结论:①如果A=1,B=0,说明突变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如果A=0,B=1,说明突变基因为__________,且位于________________;③如果A=0,B=________,说明突变基因为隐性,且位于X染色体上;④如果A=B=1/2,说明突变基因为__________,且位于________________。(4)拓展分析:如果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突变性状为________,该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解析:让该突变型雄鼠与多只野生型雌鼠交配,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子代中雄性全为突变型小鼠,雌性全为野生型小鼠;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子代中雄性全为野生型小鼠,雌性全为突变型小鼠;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子代中雄性全为野生型小鼠,雌性也全为野生型小鼠;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子代雌雄性都有突变型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如果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突变后性状发生改变,说明突变性状为显性性状,该个体的基因型为XDYd或XdYD。答案:(1)让突变型雄鼠与多只野生型雌鼠交配 (3)①Y染色体上 ②显性 X染色体上 ③0 ④显性 常染色体上 (4)显性性状 XDYd或XdYD35(2015·浙江六校联考)玫瑰精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精油,被称为“精油之后”,能调整女性内分泌、滋养子宫及缓解痛经和更年期不适等。85\n(1)玫瑰在生长期容易受到蓟马害虫的危害,研究人员预通过基因工程将抗虫基因导入玫瑰体细胞中,从而培育出抗虫玫瑰。抗虫基因可从某种微生物中提取,若目的基因序列未知,则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获得目的基因。(2)为了使玫瑰能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科研人员不断通过多种育种方式来改良本地玫瑰。已知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处理,请分析回答:EE×ee―→F1―→甲×乙―→丙玫瑰丙玫瑰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3)已知玫瑰为二倍体,某株玫瑰出现了可遗传的新性状,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鉴定新性状出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组加倍?解析:(1)在获取目的基因的过程中,若目的基因序列未知,则可通过建立基因文库并从中筛选的方法获得目的基因。(2)由题可知,甲的基因型为Ee,通过减数分裂产生E和e两种配子,比例为1∶1;乙的基因型为EEee,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EE∶Ee∶ee=1∶4∶1,因此丙玫瑰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EEE∶EEe∶Eee∶eee=1∶5∶5∶1。(3)要判断新性状的出现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组加倍,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同源染色体的数目。答案:(1)建立基因文库并从中筛选 (2)EEE∶EEe∶Eee∶eee=1∶5∶5∶1 (3)取玫瑰根尖分生区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同源染色体的数目。若观察到同源染色体加倍,则是染色体组加倍所致,若观察到同源染色体未加倍,则为基因突变所致。(预期结果及结论不作要求)36如图表示小麦的三个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Ⅰ、Ⅱ表示染色体,D为矮秆基因,T为抗白粉病基因,R为抗矮黄病基因,均为显性,d为高秆基因。乙品系是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品系,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1)普通小麦为六倍体,染色体数是42条,若每个染色体组包含的染色体数相同,则小麦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______条染色体。(2)乙品系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丙品系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3)抗白粉病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翻译阶段,________沿着________移动,氨基酸相继地加到延伸中的肽链上。(4)甲和丙杂交得到F1,若减数分裂中甲Ⅰ与丙Ⅰ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将随机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F1产生的配子中DdR占________(用分数表示)。(5)甲和乙杂交,得到的F1中矮秆抗白粉病植株再与丙杂交,后代基因型有________种(只考虑图中的有关基因)。(6)若把甲和乙杂交得到的F1基因型设为DdTt,请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F1经单倍体育种得到矮秆抗白粉病纯合子的过程。解析:(1)每个染色体组包含的染色体数相同,85\n则普通小麦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42/6=7条染色体。(2)乙品系为基因工程产物,其变异类型为DNA分子重组即基因重组;丙品系染色体黑色部分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应属于染色体畸变。(3)翻译过程中,核糖体不断地移动以读取mRNA上的密码子,由tRNA运载相应的氨基酸合成所需的蛋白质。(4)甲和丙杂交得到F1的基因型为DdRⅡⅡ,共产生2个基因型为DdR的配子,因此F1产生的配子中DdR占1/4。(5)甲和乙杂交,得到的F1中矮秆抗白粉病植株的基因型为DdTⅡ,产生的配子有4种,而丙产生的配子只有一种类型,二者杂交获得的子代的基因型为4种。(6)基因型为DdTt的F1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后获得单倍体幼苗,其基因型有四种情况即DT、Dt、dt、dT,欲获得矮秆抗白粉病纯合子(DDTT),需对单倍体幼苗进行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获得符合题意的品种。答案:(1)7 (2)基因重组 染色体畸变(或染色体结构变异) (3)核糖体 mRNA (4)1/4 (5)4 (6)如图37(2015·闵行高三质检)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________。(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________的基本单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自然选择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突变、________和_______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突变、选择、隔离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生物进化的实质为基因频率的改变,而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均能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答案:(1)基因库 多样性 (2)生物进化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或突变、基因重组) (3)选择 隔离38蜢属于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蝗科,危害禾本科植物,多分散在田边、草丛中活动。生活在绿草丛中的蚱蜢多为绿色,生活在干草丛中的蚱蜢多为黄褐色。为证实两种体色的蚱蜢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1)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①选择绿草丛区A和________区B。②收集蚱蜢,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绿色蚱蜢和黄褐色蚱蜢若干。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一段时间后捕捉蚱蜢,记录、统计结果。85\n(3)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根据表内数据绘制A、B两区域不同体色蚱蜢回收率的柱形图。区域项目黄褐色蚱蜢绿色蚱蜢绿草丛区A释放数400500回收数52150干草丛区B释放数500600回收数6030(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析与评论:①由于季节的变化,使绿草丛区变为干草丛区,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已知蚱蜢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探究蚱蜢的绿色与黄褐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绿色蚱蜢与黄褐色蚱蜢杂交。F1中绿色蚱蜢与黄褐色蚱蜢的数量比为1∶1。请利用F1的蚱蜢,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实验完成探究。a.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结果与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实验研究两种体色的蚱蜢因环境不同其数量比例不同。(2)实验应该选择绿草丛区与干草丛区进行对比,收集绿色蚱蜢和黄褐色蚱蜢标记并释放到相应的所选区域。(3)根据表格所给数据,绘制柱形图即可,注意要有图例说明。(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在绿草丛区绿色蚱蜢数量较多,在干草丛区黄褐色蚱蜢数量较多。(5)①绿草丛区、干草丛区的草颜色不同,生活在其中的蚱蜢体色与周围环境一致的不易被捕食,存活数量较多。②选取多对绿色蚱蜢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观察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若发生性状分离,则绿色为显性性状;若不发生性状分离,则绿色为隐性性状;也可选多对黄褐色蚱蜢雌雄个体进行交配。答案:(1)在绿草丛区,绿色蚱蜢数量占优势;在干草丛区,黄褐色蚱蜢数量占优势 (2)①干草丛 ③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蚱蜢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中 (3)如图(4)在绿草丛区,绿色蚱蜢数量占优势;在干草丛区,黄褐色蚱蜢数量占优势 (5)①绿草丛区和干草丛区的草颜色不同,使生活在其中的不同体色的蚱蜢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 ②a.选择F1的多对雌雄绿色蚱蜢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体色 b.若后代出现黄褐色蚱蜢,则绿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部是绿色蚱蜢,则绿色为隐性性状39.(2015宁波调研)1917年,摩尔根发现了一只缺刻翅雌果蝇,让它与正常翅雄果蝇交配,后代中雄果蝇均为缺刻翅,雌果蝇均为正常翅。同年,布里奇斯发现了另一只缺刻翅红眼雌果蝇,且该果蝇细胞学检查发现染色体异常(如图所示),研究表明这种染色体异常纯合(雄性果蝇有一条异常的染色体,即视为纯合体)会导致果蝇死亡。深入研究发现,因缺刻翅基因不能正确编码Notch受体而影响翅的发育。请回答:85\n(1)摩尔根杂交实验表明,缺刻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2)亲本中,缺刻翅雌果蝇和正常翅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3)已知果蝇红眼(基因B)对白眼(基因b)为显性,和控制翅形的基因都位于图中染色体的Ⅱ区。从图中看出,布里奇斯发现的缺刻翅红眼雌果蝇可能是图中________染色体发生________所致,该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4)布里奇斯用该缺刻翅红眼雌蝇与正常翅白眼雄蝇杂交,用遗传图解方式表示杂交得到子代的过程。解析:(1)杂交实验表明子代雌雄果蝇性状分离不同,所以缺刻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由于亲代雄果蝇为正常翅,子代雌果蝇均为正常翅,所以正常翅为显性,亲本中缺刻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正常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3)果蝇眼色基因和控制翅形的基因都位于图中染色体的Ⅱ区,所以A(a)基因与B(b)基因连锁。如图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异常情况,其中乙染色体发生缺失,造成其上基因也缺失,故缺刻翅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aBX。用该缺刻翅红眼雌蝇与正常翅白眼雄蝇杂交,即XaBX和XAbY杂交,注意子代XY型雄果蝇死亡。答案:(1)X (2)XaXa和XAY (3)乙 缺失 XaBX(4)遗传图解如下:缺刻翅红眼雄蝇 × 正常翅白眼雌蝇 P XaBX XAbY ↓ F1 XAbXaB XAbX XaBY XY 死亡 1 ∶ 1 ∶ 140(2015·温州高三质检)Ⅰ.有三个通过不同途径得到的纯种白花矮牵牛品系,将它们相互杂交,得到如下结果,请回答(答题时可自设基因):杂交亲本后代表现型1品系1×品系2全部白花2品系1×品系3全部红花3品系2×品系3全部白花4F1红花×品系11/4红花,3/4白花5F1红花×品系21/8红花,7/8白花6F1红花×品系31/2红花,1/2白花(1)仅结合杂交1、2、3可推知,花色性状至少由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再联系杂交4、5、6可推知,花色性状应该由________对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2)由杂交2可知,红花为________性性状。(3)根据上面分析,结合杂交实验,这三个纯种品系的基因型分别为:品系1________,品系2________,85\n品系3________。杂交1、杂交3的后代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基因可用A、a,B、b……来表示)Ⅱ.某种高秆植物经理化因素处理,在其后代中发现个别矮秆植株,如何设计实验鉴定与矮秆性状出现的相关问题(只需写出实验步骤):(1)是基因突变,还是环境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是基因突变,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Ⅰ.判断性状由一对还是多对基因控制一般根据亲代与子代的表现型采用假设法一一验证。如本题验证方法如下:(1)假设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杂交2中,品系1和品系3都是纯合白花,而子代是红花,假设不成立。(2)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品系1和品系3的子代红花基因型应为双杂合子(如AaBb),推测可知品系1和品系3应为单显纯合子(如AAbb、aaBB)。如果推测成立,杂交4、6的子代分离比应该相同,与事实不符,说明至少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Ⅱ.验证基因突变实验设计的思路:(1)验证生物变异是基因突变还是环境影响:可以把矮秆植株与原始亲本种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观察比较两者的表现型是否相同,若相同则说明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2)验证基因突变的显隐性:可让矮秆植株和原始亲本杂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说明为显性突变,若没有出现性状分离,则说明为隐性突变。答案:Ⅰ.(1)23(2)显(3)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Ⅱ.(1)将矮秆植株与原始亲本一起种植,保持土壤和栽培条件尽量一致,观察比较两者的表现性状(2)第一年将矮秆植株和原始亲本杂交得F1,第二年种植F1种子,观察其表现性状2014年各地市模拟训练1.(2014.江苏模拟)右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Ⅱ5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根本来源是基因重组B.Ⅱ2和Ⅱ4的基因型不完全相同C.Ⅱ2与一正常男性结婚,所生男孩患病概率为1/2D.Ⅱ1与一正常男性结婚,所生女孩都是纯合子【答案】C2.(2014.广州模拟)某对夫妇的1对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图所示,A、b、D分别为甲、乙、丙三种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则他们的孩子( )A.同时患三种病的概率是1/2B.同时患甲、丙两病的概率是3/8C.患一种病的概率是1/2D.不患病的概率为1/4解析:由题意可知,父亲产生ABD和aBd两种精子,母亲产生Abd和abd两种卵细胞,后代的基因型为1/4AABbDd(同时患甲病和丙病)、1/4AaBbDd(同时患甲病和丙病)、1/4AaBbdd(只患甲病)和1/4aaBbdd(不患病)。85\n【答案】D3.(2014.华南师大附中模拟)下图为人类X染色体上的某遗传病系谱图。若第Ⅱ-2个体与一正常男性结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Ⅱ-2的后代中男孩得病的概率是1/4○正常女性□正常男性■●遗传病患者B.Ⅱ-2的后代中女孩都正常C.Ⅱ-2的后代中男孩都会携带此致病基因D.图中女性皆会携带该致病基因【答案】B4.(2014.山东模拟)为获得优良性状的纯合体,将基因型为Aa的小麦逐代自交,且逐代淘汰aa,有关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a产生的两种精子(或卵细胞)的比例为1∶1B.Aa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C.若通过单倍体育种方式可得到100%的纯合体D.育种过程中没发生突变,该物种没有发生了进化解析:Aa的精子(或卵细胞)的类型为A:a=1∶1。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若通过单倍体育种方式可得到的个体全是纯合体。育种过程中虽然没发生突变,但是有选择,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该物种已经发生了进化,所以D正确。【答案】D5.(2014.天津模拟)玉米株色紫色对绿色是显性,分别由基因PL和pl控制。玉米株色遗传时出现了变异(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子一代株色因染色体变异有紫色和绿色B.该变异不能传递到子二代C.该变异是由隐性基因突变成显性基因引起D.该变异无法用显微镜观察鉴定解析:85\n本题综合考察染色体变异和遗传定律,意在考查考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亲本紫株发生了染色体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该变异可以用显微镜观察鉴定,C、D项错误。图中子一代中含有缺失染色体的个体由于没有显性基因,表现型为绿株,该变异可以遗传给子二代,A项正确,B项错误。【答案】A6.(2014.重庆模拟)研究发现,癌变前的衰老肝细胞能被由肿瘤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清除。利用这一成果可以对癌变前衰老细胞进行抗原特异性免疫监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癌变前衰老肝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免疫B.癌变以后的肝细胞容易向其他组织转移C.在免疫系统被抑制的患者肝脏中,衰老肝细胞不会积累D.衰老肝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解析:衰老细胞是被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吞噬,或细胞自身启动程序性死亡机制,溶酶体释放各种水解酶,进而消化自身细胞。所以在免疫系统被抑制的患者肝脏中,衰老肝细胞会不断积累。【答案】C。7.(2014.重庆模拟)下图表示一定时间内某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分析该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Q点时环境发生了变化,此时如果发生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P点时A和a的基因频率相等C.该种群中基因型Aa的频率会越来越高D.自然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解析:从图示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可知,在Q点时环境条件可能发生改变,使得A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基因频率渐渐降低,Aa的基因型频率也会随之降低。如果Q点时环境发生了变化,此时如果发生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因为在Q点之前该环境已经有生物的存在。【答案】C8.(2014.武汉模拟)85\n图1表示动物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图中①、②、③表示有关细胞),图2表示此过程中某阶段的细胞。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细胞Ⅱ中含一个染色体组B.图1中的细胞Ⅱ、Ⅲ中均不含同源染色体C.正常情况下,细胞Ⅳ可能的基因型有四种D.图2对应于图1中的②,细胞Ⅳ的基因型为B解析:图1中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卵原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正常情况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的细胞中含一个染色体组,A正确;图2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且细胞均等分裂,应为极体,对应于图1中的②,A、a属于同源染色体,应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而图2中A、a进入同一细胞中,可能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没有分离,所以,图1中的细胞Ⅲ中含同源染色体,细胞Ⅳ的基因型只能为B,故B错误,D正确;图中卵原细胞中含两对等位基因,正常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的可能种类有四种,C正确。【答案】B9.(2014.重庆模拟)关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A.多倍体育种过程都要使用秋水仙素B.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定向培育优良品种C.用于大田生产的优良品种都是纯合子D杂交育种与单倍体育种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答案】B10.(2014.汉口模拟)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量增加C.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非同源染色体上,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着丝粒不能分裂而形成多倍体【答案】C11.某一小岛上的野兔原种种群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部分个体分别迁移到了两个其他的小岛上。如图表示野兔原种进化的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85\nA.新物种1与新物种2可能是同一物种B.由野兔原种形成新物种显示了物种形成的一种方式,即经过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C.图中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仅表示自然选择过程D.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解析:新物种1与新物种2可能是同一物种,也可能不是同一物种;图中显示了经过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的方式;种群产生不同性状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有利性状个体保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表示若干次突变和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答案】C12.(2014.临沂模拟)泉州湾浴阳江河口红树林每年八九月间发生由小卷蛾引起的局部病虫灾害,导致红树林中的桐花树大面积枝叶泛黄枯死。下面叙述错误的是()A.桐花树大面积枯死,将提高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B.保护食虫鸟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用黑光灯诱捕小卷蛾成虫,可用于调查小卷蛾种群密度D.喷施农药杀死小卷蛾,将定向改变小卷蛾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答案】A13.(2014.福州模拟)下列有关变异与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长期的地理隔离通常会形成生殖隔离,因此生殖隔离一定是地理隔离的结果B.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含三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水稻C.精原细胞有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现象,不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现象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答案】D14.“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这个老问题,最近又引起了新讨论。下列关于这个问题的相关解释,不合理的是()A.85\n一般动物吃不到较高处的树叶,但脖子较长的长颈鹿却能吃到,因此有生存优势,能留下更多的后代B.在求偶季节,雄长颈鹿会挥动长脖子互相撞头进行决斗,脖子越长,就越容易获胜,取得更多的交配机会C.长颈鹿生活在土壤贫瘠的非洲内地,因此它不得不尽力伸长脖子去吃树叶,这导致它脖子变得较长D.长颈鹿种群中脖子普遍很长,其根本原因是与长脖子相关的基因频率的提高【答案】C15.(2014.杭州模拟)许多动物在不同生活季节数量有很大差异: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最多,到了冬季,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种种原因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又由残存的少量个体繁殖增多.因此形成一个如瓶颈样的模式(如图所示,●为抗药性个体),其中瓶颈部分即为动物数量减少的时期.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该种群生物进化的方向B.在图中所示的三年间,该生物种群进化形成了新物种C.在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其抗药性基因的频率增加,是因为有抗药性基因的害虫繁殖能力增强了D.在自然越冬无杀虫剂作用时,害虫中敏感性基因频率反而升高,说明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的变化【答案】D16.(2014.山东模拟)某海岛上生知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其翅的长度与个体数的关系如图甲所示(横坐标为个体数,纵坐标为翅长度)。该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可能性最大的是图乙中的()85\n解析:由于大风对昆虫的翅的长度进行选择,翅极不发达和翅极发达的个体适应大风的天气,翅特别发达的昆虫可以飞回来,而无翅或翅极不发达的昆虫在大风来临时躲在无风的地点,所以B选项正确【答案】B17.(2014.武汉模拟)普通果蝇的第3号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按猩红眼—桃色眼—三角翅脉的顺序排列(St—P—DI);同时,这三个基因在另一种果蝇中的顺序是St—DI—P,我们把这种染色体结构变异方式称为倒位。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倒位和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一样,属于基因重组B.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完全不能发生联会C.自然情况下,这两种果蝇之间不能产生可育子代D.由于倒位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发生倒位的果蝇性状不变解析: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倒位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大部分相应部位还存在同源区段,依然可能发生联会;两个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产生后代或后代不可育;染色体结构变异会改变生物的性状。【答案】C18.(2014.马鞍山模拟)以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以物理撞击的方法使F1在第一次减数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到同一个次级细胞中,第二次减数分裂正常,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说明它们属于同种生物B.F1为四倍体,具有的染色体数目为N=10、n=10C.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则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D.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二倍体解析:甲和乙有性杂交产生的F1是不育的,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F1含有2个染色体组,共10条染色体,其中5条来自甲,5条来自乙;F1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利用物理撞击的方法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四倍体。【答案】C19.(2014.陕西模拟)研究发现,将同种果蝇分别在淀粉培养基和麦芽糖培养基上培养多代,果蝇仍倾向与在同类培养基上生活的个体交配。对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两类培养基为果蝇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环境B.这种交配偏好可视为一种选择作用C.长期选择性交配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产生差异85\nD.出现了选择性交配说明果蝇间已产生了生殖隔离解析:在培养过程中,不同培养基上的果蝇分别适应不同的环境,进行不同的自然选择,种群的基因频率分别发生定向改变。交配时,仍倾向同类培养基上生活的个体,但也可与其它果蝇交配,未产生生殖隔离。如若发生生殖隔离,则不能交配。【答案】D20.(2014.合肥模拟)下图所示为四个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B.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携带者C.甲、丙、丁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系谱图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是正常女儿的几率是1/4解析:白化病为隐性遗传病不能用丁图表示;家系乙中若为伞性遗传则患病男孩的父亲不是该病基因携带者;红绿色盲遗传为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不能用甲、丙、丁图示表示;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是正常女儿的几率是1/4X1/2=1/8.【答案】C21.(2014.广州模拟)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解析: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色盲基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生殖细胞中既有性染色体也有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能表达;次级精母细胞中不一定含Y染色体。【答案】B22.(2014.济南模拟)果蝇翅膀后端边缘的缺刻性状是X染色体的一段缺失所导致的变异,属于伴X显性遗传,缺刻翅红眼雌蝇(没有白眼基因)与正常翅白眼雄蝇杂交,F1出现了缺刻翅白眼雌果蝇且雌雄比为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85\nA.亲本缺失片段恰好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基因所在的位置B.F1缺刻翅白眼雌蝇的X染色体一条片段缺失,另一条带有白眼基因C.缺刻翅雄蝇不能存活,F1雄蝇的成活率比雌蝇少一半D.X染色体发生的片段缺失无法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解析:缺刻翅红眼雌蝇(没有白眼基因)与正常翅白眼雄蝇杂交,F1出现了缺刻翅白眼雌果蝇且雌雄比为2:1,说明亲本缺失片段恰好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基因所在的位置,F1缺刻翅白眼雌蝇的X染色体一条片段缺失,另一条带有白眼基因,从“雌雄比为2:1”看出,缺刻翅雄蝇不能存活,F1雄蝇的成活率比雌蝇少一半,X染色体发生的片段缺失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答案】D23.(2014.山东模拟)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h)控制的遗传病。下图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患者,Ⅲ-2和Ⅲ-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非血友病的儿子(Ⅳ-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Ⅳ-2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Ⅲ-2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Y没有分开B.此家族中,Ⅲ-3的基因型是XHXh,Ⅳ-1的基因型是XHXH或XHXhC.若Ⅲ-2和Ⅲ-3再生育,Ⅳ-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2D.若Ⅳ-1和正常男子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4解析:Ⅳ-2不患病,其性染色体异常原因不是Ⅲ-2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Y没有分开;由于III-2患病,则Ⅳ-1的基因型不可能是XHXH;若Ⅲ-2和Ⅲ-3再生育,Ⅳ-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8;Ⅳ-1基因型为XHXh和正常男子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2X1/2=1/4。【答案】D24.(2014.武汉模拟)85\n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是一种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杂合子也会出现患病症状,但症状会轻于此病的纯合子。下图示该病的遗传图谱,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Ⅱ4和Ⅱ5的遗传信息传递规律有差异B.此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异常C.Ⅱ5和Ⅱ6生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4D.若Ⅱ5同时为红绿色盲携带者,Ⅱ6色觉正常,则他们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为1/4解析:从图示看出,Ⅱ4和Ⅱ5的遗传信息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Ⅱ5和Ⅱ6生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2X1/2=1/4;若Ⅱ5同时为红绿色盲携带者,Ⅱ6色觉正常,则他们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为1/8.【答案】C25.(2014.湖北模拟)(多选)已知小麦中高秆对矮秆(抗倒状)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以纯合高秆抗病小麦和纯合矮秆不抗病小麦为亲本,培育抗病抗倒状小麦,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单倍体育种利用了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及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等原理B.杂交育种过程需要不断筛选、自交,直到矮秆抗病个体的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C.利用射线、亚硝酸盐等处理矮秆不抗病小麦种子可实现人工诱变,但成功率低D.育种中筛选过程实质上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种群中抗病基因频率的定向提高解析:培育抗病抗倒状小麦可通过单倍体育种,利用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及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等原理进行,也可通过杂交育种过程需要不断筛选、自交,直到矮秆抗病个体的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获得,也可利用射线、亚硝酸盐等处理矮秆不抗病小麦种子可实现人工诱变,但成功率低,育种中筛选过程是人为因素,不是自然选择。【答案】ABC26.(2014.杭州模拟)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的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85\nA.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B.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C.②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D.③→⑥过程与⑦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解析:从图示看出,①→②为杂交育种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③过程为单倍速体育种,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②过程发生基因重组,不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③→⑥过程与⑦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都是单倍速体育种。【答案】.C27.(2014.安徽模拟)在同一区域中生长着两种杜鹃花,在人工条件下,它们之间都可以杂交成功。但在自然状态下不能杂交,因为一种杜鹃花在6月初产生花粉,另一种在6月下旬产生花粉,这种现象属于()A.优胜劣汰B.过度繁殖C.生殖隔离D.性状分离解析:从题意可知,两种杜鹃花在自然状态下一种杜鹃花在6月初产生花粉,另一种在6月下旬产生花粉,因此不能杂交,应属于生殖隔离。【答案】C28.(2014.北京模拟)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俗称屎壳郎)提高了“生活品味”,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C.头部和后冀结构发生变化的蜣螂类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该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解析:从题意看出,该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与普通蜣螂相比,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其头部和后冀结构发生变化的蜣螂类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只是外表发生的变化,不能说明与普通蜣螂之间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答案】D29.(2014.天津模拟)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的是()85\nA.施用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B.生物体所发生的变异都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解析:施用农药后通过其选择作用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只有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基因频率的改变可引起生物进化不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答案】A30.(2014.黄山模拟)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和重组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只有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从而导致生殖隔离的出现,才标志生物在进化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就能产生生殖隔离D.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原因之一解析: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在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原因之一是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答案】D31.(2014.矿山模拟)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物种的迁徒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B.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过程D.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方向解析:研究物种的迁徒规律,要研究种群的迁徙行为;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过程;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答案】C32.(2014.五台山模拟)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85\n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解析: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过程,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不能说明物种在进化;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基因的频率大于取决于自然选择;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小于女性群体。【答案】B33.(2014.长白山模拟)许多动物在不同生活季节数量有很大差异: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最多,到了冬季,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种种原因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又由残存的少量个体繁殖增多.因此形成一个如瓶颈样的模式(如图所示,●为抗药性个体),其中瓶颈部分即为动物数量减少的时期.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该种群生物进化的方向B.在图中所示的三年间,该生物种群进化形成了新物种C.在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其抗药性基因的频率增加,是因为有抗药性基因的害虫繁殖能力增强了D.在自然越冬无杀虫剂作用时,害虫中敏感性基因频率反而升高,说明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的变化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殖隔离的产生标志新物种的形成;在使用杀虫剂时,不含抗药基因的个体被淘汰,含有抗药基因的个体得以保存并繁殖后代。在自然选择中,适应环境的变异即有利变异。【答案】D34.(2014.湖南模拟)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基因碱基序列改变出现的新性状一定能遗传给后代B.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肯定会表现出新的性状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不一定会导致基因种类、数目的变化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的移接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解析:85\n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即发生了基因突变,若此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一般是不会遗传给后代;基因重组不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只可能产生新的基因组合,但新的基因组合也不一定就表现出新的性状,如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杂交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的重组,但没有表现出新的性状;染色体片段缺失过程中如缺失的部分对应DNA片段上没有基因存在,则不会导致基因种类、数目的变化;非同源染色片段的移接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能发生。【答案】C35.(2014.华南师大附中模拟)下列关于育种与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引起染色体变异,它突破了自然生殖隔离的限制B.高产、抗逆性强的水稻可通过诱变育种获得C.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二倍体西瓜雌蕊柱头培育无子西瓜新品种D.转基因技术实质上是DNA的重组,可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答案】C36.(2014.成都模拟)某电池厂旁的河流淤泥中的蠕虫对镉有抵抗力。清除出河底大部分含镉的沉积物后,经过几代繁衍,研究人员发现蠕虫重新对镉变得脆弱敏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清除镉后的环境对相应抗性基因的选择作用减弱B.蠕虫重新对镉变得脆弱敏感说明出现了蠕虫新物种C.清除镉后蠕虫种群发生了退化D.蠕虫对镉有抵抗力是镉定向诱导的结果【答案】A37.(2014.山东模拟)如果一个种群中存在着某一对等位基因,其基因频率分别是50%,一段时间后,基因频率变为5%和95%。据此进行以下的判断,错误的是A.该种群很可能能进行有性生殖B.该种群发生了进化C.该种群所处环境可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D.该种群中有95%的个体表现出了更加适应环境的性状85\n【答案】D38.(2014.湖北模拟)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答案】D39.(2014.安徽模拟)右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__染色体上,乙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_遗传病(2)Ⅱ2的基因型为____,Ⅲ3的基因型为___。(3)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4)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解析】(1)根据Ⅱ1、Ⅱ2和Ⅲ2,可判断甲病为隐性遗传病,结合Ⅰ1—Ⅱ2,可判断甲病的致病基因不是位于性染色体上,综上甲病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从题干: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而表现型正常,可直接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再Ⅲ3、Ⅲ4—Ⅳ2或Ⅳ3,可判断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已知Ⅲ4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可推知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①据Ⅲ2患甲病,可推知Ⅱ2的基因型为Aa,据Ⅳ2或Ⅳ3患乙病,则Ⅲ2的基因型为XBXb,可推知Ⅱ2的基因型为XBXb,因此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85\n。②据Ⅲ2患甲病,可推知Ⅱ1、Ⅱ2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可推知Ⅲ3的基因型为AA或Aa,据Ⅳ2或Ⅳ3患乙病,则Ⅲ2的基因型为XBXb,因此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3)从患甲病角度分析,Ⅲ3的基因型为1/3AA、2/3Aa,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Ⅲ4的基因型为Aa,可推知后代患甲病的几率为1/4×2/3=1/6。从患乙病角度分析,Ⅲ3的基因型为XBXb,Ⅲ4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Ⅲ4的基因型为XBY,可推知后代患甲病男孩的几率为1/4,因此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1/6×1/4=1/24。(4)从患乙病角度分析,Ⅲ3的基因型为XBXb,Ⅲ4的基因型为XBY,可推知Ⅳ1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XBY,可推知后代患乙病男孩的几率为1/4×1/2=1/8。【答案】(1)常X隐性(2)AaXBXbAAXBXb或AaXBXb(3)1/24(4)1/840.(2014.北京模拟)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属于________,乙病属于________。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E.伴Y染色体遗传病(2)Ⅱ-5为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Ⅱ-6的基因型为________,Ⅲ-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________。(3)假如Ⅲ-10和Ⅲ-13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____,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不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4)若Ⅲ11是21三体综合征患者,则其可能是由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的卵细胞和________的精子受精发育而来,这种可遗传的变异属于染色体________的变异。(5)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率与母亲年龄的关系如下图所示,预防该遗传病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85\n①适龄生育 ②基因诊断 ③染色体分析 ④B超检查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解析】由Ⅱ3、Ⅱ4患病,Ⅲ9正常,可确定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Ⅱ7患病,Ⅱ8正常,而Ⅲ12正常,Ⅲ13患病可确定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Ⅰ1、Ⅰ2、Ⅱ5、Ⅱ6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aaXBXb(或aaXBXB)、aaXBY。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Ⅱ3基因型为AaXBY,所以Ⅲ10为2/3Aa(或1/3AA),3/4XBXB(或1/4XBXb),Ⅲ13基因型为aaXbY,Ⅲ10与Ⅲ13个体婚配,有2/3Aa×aa→(2/3×1/2)aa,正常概率为1/3,故后代中患甲病概率为1-1/3=2/3。对乙病来说,1/4XBXb×XbY→(1/4×1/4)XbXb、(1/4×1/4)XbY,后代中患乙病的概率为1/16+1/16=1/8,不患乙病概率为7/8,两病均不患的为1/3×7/8=7/24。21三体综合征,即21号染色体为三条,若精子不正常,则精子染色体为23+X(或23+Y),卵细胞染色体为22+X;若卵细胞不正常,则精子染色体为22+X(或22+Y),卵细胞染色体为23+X。在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时,要对胎儿进行染色体分析。从题中所给图示分析,当母亲年龄大于30岁后,随着母亲年龄的增大,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率迅速增大,所以预防此遗传病要适龄生育。【答案】(1)A D (2)1/2 aaXBY Ⅱ-8 (3)2/3 1/8 7/24 (4)22+X(或23+X) 23+Y(或22+Y) 数目 (5)A41.(2014.北京模拟)根据图一至图三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回答相关问题。85\n(1)上图中表示脱氧核苷酸长链的字母是,能够发生A与T相互配对的是图。(2)图三过程不可能发生在中。A.神经元B.肝细胞C.心肌细胞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3)完成图一和图二生理过程需要的同一种酶是。(4)若图三合成的产物中有n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其合成的mRNA的碱基数远大于3n原因之一是。(5)图一至图三中没有发生的过程是,中心法则完整表达式是。【解析】(1)从图示看出,图一为DNA的复制,能发生A与T的配对,P链T链A链B链表示脱氧核苷酸长链;(2)图三为翻译过程,而成熟红细胞不仅无细胞核,而且也无线粒体、核蛋白体等细胞器,不能进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3)图一为DNA的复制,图二为转录,两个过程中都要用到解旋酶。(4)由于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因此图三合成的产物中如果n个氨基酸组成,则指导其合成的mRNA的碱基数应远大于3n。(5)从图示看出,图一至图三中没有发生的过程是逆转录和RNA复制。【答案】(1)P链T链A链B链(答案不全不给分)图一(2)D(3)解旋酶(4)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5)逆转录和RNA复制85\n42.(2014.河北模拟)右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__染色体上,乙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2)Ⅱ2的基因型为____,Ⅲ3的基因型为___。(3)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4)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解析】(1)根据Ⅱ1、Ⅱ2和Ⅲ2,可判断甲病为隐性遗传病,结合Ⅰ1—Ⅱ2,可判断甲病的致病基因不是位于性染色体上,综上甲病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从题干: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而表现型正常,可直接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再Ⅲ3、Ⅲ4—Ⅳ2或Ⅳ3,可判断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已知Ⅲ4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可推知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①据Ⅲ2患甲病,可推知Ⅱ2的基因型为Aa,据Ⅳ2或Ⅳ3患乙病,则Ⅲ2的基因型为XBXb,可推知Ⅱ2的基因型为XBXb,因此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②据Ⅲ2患甲病,可推知Ⅱ1、Ⅱ2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可推知Ⅲ3的基因型为AA或Aa,据Ⅳ2或Ⅳ3患乙病,则Ⅲ2的基因型为XBXb,因此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3)从患甲病角度分析,Ⅲ3的基因型为1/3AA、2/3Aa,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Ⅲ4的基因型为Aa,可推知后代患甲病的几率为1/4×2/3=1/6。从患乙病角度分析,Ⅲ3的基因型为XBXb,Ⅲ4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Ⅲ4的基因型为XBY,可推知后代患甲病男孩的几率为1/4,因此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1/6×1/4=1/24。(4)从患乙病角度分析,Ⅲ3的基因型为XBXb,Ⅲ4的基因型为XBY,可推知Ⅳ1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XBY,可推知后代患乙病男孩的几率为1/4×1/2=1/8。【答案】(1)常X(2)AaXBXbAAXBXb或AaXBXb(3)1/24(4)1/885\n43.(2014.天津模拟)人类的性染色体为X和Y,两者所含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存在同源区段(Ⅰ区)和非同源区段(Ⅱ区,X特有的区段为Ⅱ1区、Y特有的区段为Ⅱ2区),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对由该对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突变而引起的疾病进行调查,如下表格中记录了5个独生子女家庭的患病情况,但所患疾病类型忘记记录。回答以下问题:一号家庭二号家庭三号家庭四号家庭五号家庭父亲母亲儿子父亲母亲女儿父亲母亲女儿父亲母亲儿子父亲母亲女儿患病情况正常正常患病患病患病正常正常正常患病患病正常患病患病正常患病疾病类型(1)与正常基因相比,突变基因的碱基对数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伴性遗传相比,常染色体遗传病子女患病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显性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Ⅱ1区,则________号家庭符合该遗传病的遗传规律;如果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的Ⅱ2区,则________号家庭符合该遗传病的遗传规律。(4)如二号家庭的遗传病受A、a这对基因控制,三号家庭的遗传病受B、b这对基因控制,则二号家庭的父亲和三号家庭的母亲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如二号家庭再生一个儿子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三号家庭再生一个患病女儿的概率为__________。(只考虑每个家庭的基因控制情况)85\n【解析】(1)基因突变指的是DNA上某一位点的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故突变基因的碱基对数可能增加(由碱基对增添所致)、减少(由碱基对缺失所致)或不变(由碱基对替换所致)。(2)伴性遗传子女的患病情况往往出现性别差异,而常染色体遗传病一般不出现性别差异。(3)显性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Ⅱ1区,该遗传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遗传特点是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病,所以五号家庭符合;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的Ⅱ2区,该遗传病为伴Y遗传,遗传特点是家庭中只有男性患病,且父亲患病儿子一定患病,四号家庭符合。(4)二号家庭,父母亲均患病,女儿正常,可推导出该病为显性基因控制且位于Ⅰ区,父亲和母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aYA和XAXa,再生一个儿子患病的概率为100%,而三号家庭父母亲正常,女儿患病,可推导出该病为隐性基因控制且位于Ⅰ区,父亲和母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bYB和XBXb,再生一个患病女儿的概率为1/4。【答案】(1)增加、减少或不变 (2)儿子和女儿患病概率相同(或子女患病没有性别差异) (3)五 四 (4)XaYA、XBXb 100% 1/444.(2014.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构成人血红蛋白的一个珠蛋白分子包括两条α链(各有141个氨基酸)和两条β链(各有146个氨基酸)。α链由位于第16号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如果出现有关基因缺失而使α链全部或者部分不能合成,则会导致患α地中海贫血,该遗传病在我国南方各省发病率较高。(1)一个珠蛋白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CO-NH-”结构。(2)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珠蛋白α链合成的两对基因中,每对基因之间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两对基因之间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在患α地中海贫血的个体中,由于基因缺失的数目不同,表现型也不尽相同(见下表):缺失基因数目血红蛋白含量(mg/dL)贫血程度寿命110~15轻度正常27~10中度比正常人短3小于7重度无法活到成年①不考虑其他基因,轻度贫血患者产生的生殖细胞有________种,中度贫血女患者一个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能产生________种卵细胞。②一对夫妇,育有一名重度贫血患儿,有一方的血红蛋白含量为7~10mg/dL,则另一方贫血程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一对夫妇均为轻度贫血,则他们所生子女寿命正常的概率为________。④某中度贫血女子与一轻度贫血男子婚后生下一名血红蛋白含量小于7mg/dL的贫血患儿,则下图中(黑点代表基因)可反映出该女子相关基因情况的是________,该夫妇生一名正常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5\n【解析】(1)“-CO-NH-”结构指的是肽键,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41+146)×2-4=570(个)。(2)控制α链的两对基因均位于第16号染色体上,所以同对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不同对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①轻度贫血患者能产生缺失一个基因和不缺失基因的两种生殖细胞。无论是何种情况,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②重度贫血患儿缺失3个基因,其父母的精子和卵细胞一个缺失一个基因,一个缺失两个基因,又因重度贫血者无法活到成年,所以能产生缺失两个基因的生殖细胞的只能是中度贫血者,能产生缺失一个基因的生殖细胞的可能是中度贫血者也可能是轻度贫血者。③轻度贫血者产生缺失一个基因和不缺失基因的两种生殖细胞,缺失一个基因的生殖细胞占1/2,所以缺失两个基因的受精卵占1/4,缺失一个基因的受精卵占1/2,不缺失相应基因的受精卵占1/4,再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寿命正常的个体占3/4。④某中度贫血女子与一轻度贫血男子婚后生下一名重度贫血患儿(血红蛋白含量小于7mg/dL),说明该女子缺失的两个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丙图符合,产生不缺失基因的卵细胞的概率为1/2,轻度贫血男子产生不缺失基因且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概率为1/4,故该夫妇生一名正常男孩概率为1/2×1/4=1/8。【答案】(1)570 (2)遵循 不遵循(3)①2 1 ②中度贫血或轻度贫血 ③3/4 ④丙 1/845.(2014.广州模拟)下图表示果蝇的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性别、育性等。人工进行X射线辐射处理会产生多种基因突变类型(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的是显性突变,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的是隐性突变)。请回答下列问题:(1)白眼雌果蝇(XbXbY)与红眼雄果蝇(Xb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2)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bXb)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B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则F2中红眼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用分数表示),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用分数表示)。85\n(3)若-只雌果蝇经X射线辐射,使得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让其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得F1,再从F1取出野生型、突变型的个体进行杂交得F2。表现型如下表:由此可知该基因突变类型是_______且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答案】46.(2014.天津模拟)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刚毛和截毛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D、d控制。某科研小组用一对灰身刚毛果蝇进行了多次杂交实验,F1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1)果蝇控制刚毛和截毛的等位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2)上表实验结果存茌与理论分析不吻合的情况,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的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成活。(3)若上述(2)题中的假设成立,则F1代成活的果蝇共有____________种基因型,在这个种群中,黑身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让F1代灰身截毛雄果蝇与黑身刚毛雌果蝇自由交配,则F2代雌果蝇共有种表现型。(4)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研究发现,眼色基因可能会因染色体片段缺失而丢失(记为Xc);若果蝇两条性染色体上都无眼色基因,则其无法存活。在一次用纯合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杂交的实验中,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欲用一次杂交实验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案的主要思路。实验现象与结论:①若子代果蝇出现红眼雄果蝇,则是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的:85\n②若子代果蝇,则是基因突变导致的:③若子代果蝇,则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答案】47.(2014.菏泽模拟)科研人员以大白猪和梅山猪为实验对象,对FUT1和FITI两种基因开展研究,结果如下: (注表中未显示出的碱基序列在两品种中是相同的)(1)相对于大白猪,梅山猪中的FUTI基因和FITI基因分别发生了碱基对的_(替换/增添/缺失);另外,测定梅山猪FITI基因合成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发现多出了组氨酸和丝氨酸,根据上表信息可推知,决定两氨基酸的密码子应分别为_(已查知,组氨酸的密码子有:CAU,CAC)。(2)研究表明,FUT1基因与猪抗水肿、腹泻病(肠毒素大肠杆菌F18侵染所致)有关;FITI基因能影响脂肪代谢,从而决定背膘厚度(即皮下脂肪厚度)性状。若大白猪中的FUTl基因和FITI基因分别记为A和B;梅山猪中的FUT1基因和FITI基因分别记为和,则不同基因型个体的表现型如下表:①据表可知,基因A与A'B与B'中,属于显性基因的分别是。若综合考虑FUT1和FITI基因的影响,基因型为的个体为抗病、背膘薄的优良猪品种。②现以大白猪、梅山猪为亲本进行杂交育种,则85\n代可获得上述优良品种,比例为【答案】(1)替换、增添CAC、UCC(2)①A`和BAAB`B`②F2(或子二)1/1648.(2014.福州模拟)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其生化机制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A的表达过程包括。据图判断,报春花的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定律。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2)若基因型AaBb×AaBb的亲本个体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在下图圆圈中画出亲本体细胞的基因型示意图。(3)将一个报春花细胞的DNA用15N标记,放入含14N的4种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连续分裂4次后,含15N的DNA细胞占总细胞数的。(4)科学工作者欲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报春花品种,宜采用的育种方法是。(5)若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报春花的原生质体和水仙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报春花—水仙”杂种植株。此技术涉及的原理是。【答案】(1)转录和翻译(基因分离和)基因自由组合AAbb或Aabb(2)白色:黄色=13:385\n(3)1/8(12.5%)(4)诱变育种(5)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49.(2014.重庆模拟)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甲病和乙病两类遗传病进行调查。以下是他们研究过程中得到的一些材料。材料一 调查中发现甲病在患有该病的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世代相传;乙病的发病率较低,往往是隔代相传。材料二 统计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见下表)表现型人数性别有甲病无乙病无甲病有乙病有甲病有乙病无甲病无乙病男性27915064465女性2811624701材料三 绘制甲病和乙病在某一家族中的系谱图(见下图)。(甲、乙病分别由核基因A和a、B和b控制)。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1)根据材料一和二可以推断,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染色体上,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染色体上,主要理由是。从来源看,导致甲、乙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2)分析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可以得出:①Ⅰ-3的基因型为,Ⅱ-6的基因型为。②Ⅲ-10为纯合子的概率为。85\n③Ⅳ-11患甲病的概率为_,只患乙病的概率为_。因此,Ⅲ-9和Ⅲ-10若生育性后代,其患病的可能性会更低些。(3)若该地区的某对表兄妹(都表现正常)婚配,后代中患遗传病的概率将,其原因是。(4)禁止近亲结婚是控制人类遗传疾病的重要措施,除此以外,你还会提出怎样的建议来有效预防遗传疾病的发生?。【解析】本题以资料分析的方式综合考查了学生对遗传病产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控制遗传病的基因的位置判断和遗传定律的应用及数据分析和计算能力。(1)根据材料Ⅰ甲病往往是世代相传,乙病往往是隔代相传可以推知甲病为显性遗传病,乙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材料Ⅱ甲病在男性和女性中发病率相同,而乙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所以甲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乙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从根本来源上分析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2)①3号为患乙病但不患甲病男性,所以基因型为aaXbY,6号为正常女性,所以基因型有aaXBXB或aaXBXb两种可能;②因7、8号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所以10号基因型有XBXB和XBXb两种可能,各占;③9、10号与甲病有关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所以Ⅳ-11患甲病的概率为,9、10号与乙病有关的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和XBXb,所以患乙病的概率为×=,所以只患乙病的概率为×=。因9、10号所生孩子患乙病的都是男性,所以生女儿患病的可能性会低些。(3)近亲结婚由于表兄妹之间携带同种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增大,所以后代患病概率增加。(4)预防遗传病的常用措施有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答案】(1)常 X 甲病男女患者人数基本相同,乙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基因突变(2)①aaXbY aaXBXB或aaXBXb(不全不对) ②③ 女(3)增加 表兄妹之间一部分基因相同(携带同种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4)遗传咨询,产前诊断50.(2014.江苏模拟)神经性耳聋、腓骨肌萎缩症是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B、b和D、d基因控制。下图为某家族相关的遗传系谱图,其中已死亡个体无法知道其性状,经检测Ⅳ-7不携带致病基因。据图分析回答:85\n(1)神经性耳聋的遗传方式为,第Ⅳ代出现多个神经性耳聋患者的主要原是。(2)Ⅴ-1与Ⅴ-2分别带有神经性耳聋基因的概率是,。(3)腓骨肌萎缩症属于性性状,为了确定腓骨肌萎缩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科研人员对Ⅲ-1~Ⅲ-5号个体含相关基因的DNA片断扩增后用某种限制酶处理,并进行电泳分析,得到如下结果:根据电泳结果,你可以作出的判断是。(4)根据以上分析,Ⅲ-1的基因型为。若Ⅴ-1与Ⅴ-2婚配,他们后代中男孩不患病的概率是。【解析】从Ⅲ-1、Ⅲ-2和Ⅳ-2的情况可知,神经性耳聋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Ⅲ-1、Ⅲ-2都带有神经性耳聋的基因,他们的婚配是近亲婚配,后代出现隐性纯合体的可能性达到1/4,远远超过随机婚配时神经性耳聋的发病率。根据Ⅳ-6、Ⅳ-7和Ⅴ-2的情况可以判断,腓骨肌萎缩症基因是显性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腓骨肌萎缩症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用限制酶切割后电泳,如果是在常染色体上,Ⅲ-4的情况应该和Ⅲ-2、Ⅲ-5情况相同,所以该基因一定是位于X染色体上。综合上述分析,Ⅲ-1的基因型为BbXdY。Ⅴ-1的基因型为Y,Ⅴ-2的基因型为BbXDXd或BbXDXd,可能性各占1/2。Ⅴ-1和Ⅴ-2婚配后所生男孩不患病的概率为1/2×1/2+1/2×3/4×1/2=7/16。85\n【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Ⅲ-1、Ⅲ-2属于近亲婚配,均带有神经性耳聋基因(同一种隐性致病基因),后代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概率大(2)11/2(3)显腓骨肌萎缩症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4)BbXdY7/1651.(2014.天津模拟)下图甲是无籽西瓜育种的流程图,但无籽西瓜在栽培过程中会出现空心果,科研人员发现这种现象与P基因有关(以P+表示正常果基因,p-表示空心果基因)。他们利用生物技术对此基因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图乙。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甲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或时,可诱导四倍体的产生,处理后形成的四倍体植株体细胞染色体组数可能有。(2)图甲中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依据的原理是;依据图甲所示过程培育二倍体西瓜制种过程很烦琐,因此可以采取植物细胞工程中技术进行培育。(3)根据图乙分析,正常果基因成为空心果基因的根本原因是;已知限制酶X识别序列为CCGG,若用限制酶X完全切割图乙中空心果的p-基因部分区域,那么空心果的基因则被切成长度为对碱基和对碱基的两种片断。(4)若从某三倍体无籽西瓜正常果中分离出其中所含的各种P基因有关区域,经限制酶X完全切割后,共出现170、220、290和460对碱基的四种片段,那么该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基因型是。【解析】85\n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和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理解能力。(1)培育无籽西瓜时,秋水仙素可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或萌发的种子;处理后形成的四倍体植株,被秋水仙素处理的部分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而没有被秋水仙素处理的部分(如根部)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还会出现8个染色体组的细胞。(2)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植物组织培养可以保持亲本的性状。(3)根据图乙分析,空心果基因有一对碱基对被改变,属于基因突变;空心果p-基因只存在一个限制酶x识别序列,因此基因被切成两个片段,(290+170)和220。(4)若出现170、220、290和460对碱基的四种片段,则该三倍体无籽西瓜存在p+和p-两种基因,基因型可能为p+p+p-或p+p-p-。【答案】(1)萌发的种子2、4、8(注:根部细胞染色体组数可以为2)(2)染色体数目变异植物组织培养(3)碱基对的替换(基因突变)460220(4)p+p+p-、p+p-p-52.(2014.湖北模拟)图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图1、2、3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1)上述地雀之间的关系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类型是,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2)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了地雀C。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起到选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实质上是由于不同种群内的发生改变。若图2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表所示。甲基因型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总数个体数2022420123982100乙基因型AATTAaTTaaTT个体数19616836400(3)甲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___。(4)种群甲的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_____。(5)已知表中乙种群每个个体有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几率都是10-5,则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__________。85\n【解析】(1)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且产生的后代可育,这表明地雀A与地雀B属于同一个物种,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表明地雀C与地雀A、B产生了生殖隔离,它们并非同一物种,因此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类型是地雀A和B,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地雀A、B与C。(2)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了地雀C,在这一变化中起到选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海洋环境的变化。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实质是不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3)种群的基因库指的是某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4)种群甲中基因A的频率=(20×2+22+20×2+12+2×9+8)/200=0.7。(5)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答案】(1)地雀A和B地雀A、B与C(2)海洋环境的变化基因频率(3)基因库(4)0.7(5)8053.(2014.广东模拟)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1)从系谱图上可以看出,第Ⅰ代将色盲基因传递给Ⅲ-10个体的途径是__________(用数字和“→”表示),这种传递特点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2)如果色觉正常基因为B,红绿色盲基因为b,正常肤色基因为A,白化病基因为a,Ⅱ-4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Ⅲ-7个体完全不携带这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__。(3)红绿色盲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而白化病基因则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4)假设Ⅰ-1个体不携带色盲基因,如果Ⅲ-8个体与Ⅲ-10个体婚配,后代两病都患的概率是__________。【解析】(1)Ⅲ-10个体的色盲基因来源是:Ⅰ―2→Ⅱ―5→Ⅲ―10,这种现象叫交叉遗传。(2)由于Ⅲ-8个体是白化病患者,故一定有一个白化基因是来自Ⅱ-4个体的,因此,Ⅱ-4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Ⅱ-3个体基因型是AaXB85\nY,按分离定律,Aa×Aa→1/3AA、2/3Aa,又从图中可知Ⅲ-7不是色盲男子,由此可以判断Ⅲ-7个体完全不携带这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3)由遗传系谱图可推断出色盲病属于伴X染色体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4)Ⅲ-8个体1/2aaXBXb,Ⅲ-10个体的基因型为2/3AaXbY,因此后代两病皆患的概率是1/12。【答案】(1)Ⅰ2→Ⅱ5→Ⅲ10交叉遗传(2)AaXBXb1/3(3)X常(4)1/1254.(2014.攀枝花模拟)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含56条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1)研究家蚕的基因组,应研究 条染色体上的基因。(2)在正常情况下,雌蚕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W染色体的数量可能是 条。(3)甲品种家蚕的W染色体上有来自10号染色体的片段,且其10号染色体又缺失了B基因所在的片段,上述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蚕受精卵同时具有A、B基因时为黑色,否则为白色。雄蚕有很多优点,请选用上述品种,设计一个简明实验方案(一句话概括即可),实现只通过选择蚕卵色就能孵化出雄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红脸人”喝一点酒就脸红;“白脸人”喝很多酒,脸色却没有多少改变;研究发现:红脸人贪杯易患食道癌,白脸人暴饮易患肝癌。还有一种人被笑称为“酒篓子”,可喝很多酒而不醉,但易出汗。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下:(1)“红脸人”体内只有ADH,饮酒后血液中________含量较高,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2)由上述材料推知,酒量大小与性别无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5\n“白脸人”实质上两种酶都缺少,其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Bb个体的ALDH活性比bb个体的低100多倍,效果与BB个体几乎相同)。(4)若B对b基因为完全显性,“红脸人”各种基因型出现的比例相等,“白脸人”各种基因型出现的比例也相等,则“红脸人”与“白脸人”婚配产生的后代中aabb个体的比例是________。85\n55.(2014.广东模拟)图1为某家族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这两种遗传病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及X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图2表示5号个体生殖腺中某个细胞的连续分裂示意图。请回答:(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12号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于第I代的号个体。(2)9号个体的基因型是。14号个体是纯合体的概率是(用分数表示)。(3)图2中细胞c1的名称是。正常情况下,细胞d1和d4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否相同?。(4)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通过图2的(填图中数字)过程实现的。若细胞e1和e2的基因组成并不完全相同,其原因可能是发生了。85\n56.(2014.山东师大附中高三模拟)小麦品种是纯合体,生产上用种子繁殖。控制小麦高杆的基因A和控制小麦矮杆的基因a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小麦抗病的基因B和控制小麦感病的基因b是一对等位基因,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1)若要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选育矮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所选择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定表现型为矮杆抗病小麦是否为理想类型的最适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设计了培育小麦矮杆抗病新品种的另一种育种方法,过程如右图所示。其中的③表示_________________技术,乙植株中矮杆抗病个体占__________________。(3)为探究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某同学首先采用适当的方法使小麦根尖细胞染色体的DNA全部被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标记,然后转移到不含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培养基培养,观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的标记情况。①对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进行观察时,最佳选择是有丝分裂_____________期的细胞。②85\n转移培养基培养后,细胞第一次有丝分裂的标记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_________条染色单体被标记,细胞第二次有丝分裂的标记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被标记。57.(2014.北京东城区示范校高三模拟)下图为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1)植株A的体细胞内最多时有个染色体组,过程③中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2)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的形成。85\n(3)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填编号)过程。(4)利用幼苗2培育出植株B的育种过程的最大优点是,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5)植株C属于单倍体是因为,其培育成功说明花药细胞具有。【解析】58.(2014.江苏南京建邺高级中学模拟)现有两株纯种六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含有42条染色体),一株普通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株普通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所示的Ⅰ、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85\n(1)方法Ⅰ的主要育种原理是;方法Ⅱ的育种名称是。(2)(二)过程中,D和d的分离发生在,此时细胞中有对同源染色体。(3)(三)过程常用的方法为,此过程一个细胞中最多可含有个染色体组。(4)(四)过程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如将方法Ⅰ中获得的③⑤植株杂交,再让所得到的后代自交,则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5)(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体占;如果按(六)过程自交1次,则⑥中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85\n59.(2014.河南洛阳高三模拟)如图所示,科研小组用60Co照射棉花种子,分别获得棕色(纤维颜色)和低酚(棉酚含量)两个新性状的品种。已知棉花的纤维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棉酚含量由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回答下列问题:85\n(1)两个新性状中,棕色是__________,低酚是__________性状。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_________;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________。(2)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为尽快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诱变Ⅰ代中棕色、高酚植株自交,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区域中得到纯合棕色、高酚植株;再将该纯合体与图中表现型为_________的植株杂交后,取其子代花粉进行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即可获得纯合的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60.(2014.吉林长春实验中学模拟)图示为5种不同的育种方法,据图回答下列问题:85\n(1)图中A至D方向所示的途径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2)为了得到稳定遗传的抗倒伏、抗锈病的优良品种,根据提供的材料:a.小麦的高秆(显性)抗锈病(显性)纯种b.小麦的矮秆(隐性)不抗锈病(隐性)纯种要尽快得到所需品种,选择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途径最合适。(3)B过程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C过程常用药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G过程需要的基本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方法3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方法4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方法2育种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要观察F过程是否成功,可进行装片检测)。首先用__________________浸泡待观察组织0.5~1h,其目的是固定细胞形态,用95%酒精冲洗后制作装片。为使染色更简便、更稳定,通常选用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染色。【解析】试题分析:(1)在杂交育种过程,一般从F2开始选种,原因是F2代出现性状分离。(2)单倍体育种85\n61.(2014.河北正定中学高三模拟)罗汉果甜苷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它分布在罗汉果的果肉、果皮中,种子中不含这种物质,而且有种子的罗汉果口感很差。为了培育无子罗汉果,科研人员先利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罗汉果,诱导其染色体加倍,得到下表所示结果。请分析回答:(1)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选取芽尖生长点作为处理的对象,理由是。(2)上述研究中,自变量是,因变量是。研究表明,诱导罗汉果染色体加倍最适处理方法是。(3)鉴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确认罗汉果染色体数加倍最直接的证据。首先取变异植株幼嫩的茎尖,再经固定、解离、、和制片后,制得鉴定植株芽尖的临时装片。最后选择处于的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统计。(4)获得了理想的变异株后,要培育无子罗汉果,还需要继续进行的操作是。【解析】85\n62.(2014.广东肇庆高二模拟)某时期,珠三角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两年,在稻田里喷洒DDT农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下图为在此时期内稻化螟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定向或不定向)的,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_____实现的(3)一般认为,C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A到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85\n63.(2014.四川南充高三模拟)请分析回答有关玉米遗传变异的有关问题:(1)玉米非甜味(D)对甜味(d)为显性,非糯性(G)对糯性(g)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系的纯种玉米,其基因型如下表所示:①若要利用玉米非糯性与糯性这一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可作为亲本的组合有____________②现有纯种非甜非糯玉米与甜味糯性玉米杂交得F1,F1与某品种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非甜非糯:甜味非糯=3:1,那么该品种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若再从其杂交后代选出甜味非糯自交,后代中的甜味糯性玉米占_________。(2)甜玉米比普通玉米蔗糖含量高,主要由基因d控制。基因e对d起增强效应,从而形成超甜玉米。研究发现,d位于9号染色体上,e对d增强效应的具体表现是:ee使蔗糖含量提高100%(非常甜),Ee提高25%(比较甜),EE则无效。最初研究者为验证d和e基因独立遗传,设计了如下的实验:用杂合子普通玉米(DdEe)与超甜玉米(ddee)杂交,取所结的子粒,测定蔗糖的含量,若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则d和e基因独立遗传。但实际结果是,子代的表现型仅有普通和非常甜两种,且数量大致相等。对此结果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85\n________________。(3)如果玉米第6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部分交换,通常对生物的遗传有无影响?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玉米种子都是杂交种。现有长果穗(H)白粒(f)和短果穗(h)黄粒(F)两个玉米杂合子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长果穗黄粒(HhFf)玉米杂交种的目的,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快速育种方案。其中的处理方法A和B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方案所依据的育种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两个)。85\n64.(2014.广东广州南洋英文学校模拟)下图表示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品种,据图回答问题:(1)用①和②培育⑤所采用的育种方法称为,由①和②培育⑤所依据的原理是。(2)用③培育出④的常用方法Ⅲ是,由④培育出⑤的过程中常用化学药剂处理④的幼苗,方法Ⅲ和Ⅴ合称为育种,其优点是。(3)由③培育出⑥的常用方法为,形成的⑥叫。65.(2014.辽宁营口第三高级中学模拟)下图为农业上两种不同育种途径,请回答:85\n(1)→和 所示的途径依次表示______育种和______育种。其中的后者最为理想,其原理是,其优越性在于______。(2)图中A和B处理的手段依次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3)从F1和F4连续多代自交的目的是提高_____________的含量;从F2开始逐步进行人工选择是为了淘汰_____________。这种选择必须从F2开始而不能从F1开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2符合要求的个体中纯合体的比例为。85\n66.(2014.安微无为开城中学模拟)某科学小组对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故前后的某种雌雄异株植物(性染色体为XY型)进行研究,发现了一性状与野生植株有明显差异的突变雄株。经检测,该突变植株的突变性状由某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相关基因用A、a表示)。在事故前,这种突变类型的植株并不存在。请回答:(1)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原因是 。(2)A与a的本质区别是 。若要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位置,基本思路是:选择 与 杂交,然后观察记录子代中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个体数量(数量足够多),并计算Q和P值(如下表)野生性状突变性状突变性状/(野生性状+突变性状)雄株M1N1Q雌株M2N2P(3)结果预测与结论①若Q和P值分别为1、0,则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②若Q和P值分别为0、1,则突变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且为 性。③若Q和P值分别为0、0,则突变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且为 性。④若Q和P值分别为0.5、0.5,则突变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且为 性。85\n67.(2014.广东执信中学高三模拟)喷瓜的性别类型由aD、a+、ad三种基因决定,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aD、a+、ad三种基因的关系如图9所示,由图可知基因突变具有 的特点,这三种基因在结构上的本质区别在于。(2)喷瓜的性别类型与基因型关系如下表所示:性别类型基因型雄性植株aDa+、aDad两性植株(雌雄同株)a+a+、a+ad雌性植株adad请回答:①由表中的信息可知喷瓜是倍体植物;且只要存在基因,个体就表现为雄性植株。②自然界没有雄性纯合植株的原因是。③某雄性植株与雌性植株杂交,后代中雄性植株:两性植株=1:1,则亲代雄性植株的基因型为 。④请设计一个操作最简便的实验,以确定某两性植株的基因型,并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85\n68.(2014.黑龙江哈三中高三模拟)吉林玉米带被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但其栽培的玉米品种抗旱、抗倒伏能力差。假设A、b代表玉米的抗旱、抗倒伏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右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1)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称之为,其原理为。(2)方法④还能够从其他物种获取目的基因转入玉米,该方法的优点是,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3)⑦过程除采用图示射线方法外,还可采用其他手段,如:。85\n(4)⑥过程在实验室最常用试剂的作用机理是。请用遗传图解表示经过⑤⑥育种的过程:69.(2014.黑龙江哈三中高三模拟)加那利群岛一年生的某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aa(开白花)。某一年某种原因外来许多基因型为AA和Aa(开紫花)的种子。几年后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1)该地所有的上述植物群体构成了一个,其中全部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2)AA和Aa种子到来几年后,该群体的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和,该群体的基因频率改变是________的结果。(3)下图中能比较准确地表示A和a基因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比例变化情况的是。(4)假如环境改变前的群体,和环境改变后到来的群体之间花期不同,不能正常受粉,说明这两个群体属于(相同/不同)的物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85\n70.(2014.河南省实验中学模拟)刺毛鼠(2n=16)背上有硬棘毛,体浅灰色或沙色,佟教授在一封闭饲养的刺毛鼠中,偶然发现一只无刺雄鼠(浅灰色),全身无棘毛,并终身保留无刺状态。张教授为了研究无刺小鼠的遗传特性,让这只无刺雄鼠与雌性刺毛鼠交配,结果F1全是刺毛鼠;再让F1刺毛鼠雌雄交配,生产出8只无刺小鼠和25只刺毛鼠,其中无刺小鼠全为雄性。(1)佟教授初步判断:①该雄鼠无刺的原因是种群中基因突变造成的,而不是营养不良或其他环境因素造成的。②控制无刺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写出佟教授作出上述两项判断的理由:判断①的理由 。判断②的理由 。(2)若该浅灰色无刺雄鼠基因型为BbXaY(基因独立遗传),为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可用来与该鼠进行交配的个体基因型分别为 。85\n(3)若该浅灰色无刺雄鼠的某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BbbXa的精子,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 、Y、Y,这四个精子中染色体数目依次为 ,这些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会引起后代发生变异,这种变异属于 。71.(2014.陕西西安中学模拟)已知玉米的长果穗为显性,由A与a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黄粒对白粒为显性,由B与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个品种(AABB)和乙(aabb),需要培养出AAbb品种。请根据材分析回答85\n(1)由甲,乙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方式称为。F2中应该选择性状的个体,并通过来逐代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个体。这种淘汰过程能定向改变种群的使该种群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过程④常采用方法,④⑤的育种方法称为其最大的优点是。(3)培养AAbb过程中,乙所结种子中,胚乳细胞的基因型为,F3的长果穗黄粒玉米中纯合子占。甲与乙杂交得到F1后要快速培养AaBB品种的方式是。2013年各地市模拟训练85\n1.(2013·舟山高三调研)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C.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D.一般情况下,水稻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解析:选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一般情况下,水稻花药内形成花粉的过程为减数分裂过程,会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故不会出现基因重组。2.(2013·衢州模拟)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②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发生性状分离③人的干扰素基因导入羊的受精卵,与其染色体整合后导致基因重组④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根本原材料A.零项B.一项C.两项D.三项解析:选A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相同片段的交换后不会发生变异;Aa个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并没有发生基因重组;人干扰素基因导入羊受精卵,与羊的染色体整合后导致染色体结构改变,属于染色体畸变;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故不能为生物变异提供根本原材料,只有基因突变才可以产生新基因,为生物变异提供根本原材料。3.(2013温州高三质检)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就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加、缺失和重组B.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生物变异C.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等位基因D.基因突变的结果有三种:有利、有害、中性解析:选D基因突变不包括DNA分子中碱基对的重组;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变异;基因突变一般是产生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但也可能是产生了致死的基因等。4.如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A.①处插入碱基对G-C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C.③处缺失碱基对A-T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解析:选B根据图中1168位的甘氨酸的密码子是GGG,可知WNK4基因是以其DNA分子下方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为模板转录形成mRNA的,那么1169位的赖氨酸的密码子应是AAG,因此取代赖氨酸的谷氨酸的密码子最可能是GAG,由此可推知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②处碱基对A-T被替换为G-C。5.(2013·杭州高三质检)如图是某个二倍体(AABb)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85\n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A.甲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C.丙细胞表明该动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D.甲、乙、丙所产生的变异均可遗传给后代解析:选D据题意分析,甲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上基因A与a不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乙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染色体上基因A与a不同,没有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的特征,只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丙细胞也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B与b所在的染色体颜色不一致,则染色体上基因B与b不同是交叉互换造成的;甲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产生的变异一般不遗传给后代。6.关于如图所示细胞中所含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一条染色体B.②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两条染色体C.③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D.④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四条染色体解析:选D ①图细胞中形态、大小相同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应分别位于不同的染色体组中,每个染色体组中含一条染色体,该生物若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则为二倍体,若由未受精的配子发育形成的则为单倍体。根据染色体组的定义可知,②图细胞中应含有三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两条染色体,该生物若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则为三倍体,若由未受精的配子发育形成的则为单倍体。同样可知③图细胞中应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该生物可能是二倍体,也可能是单倍体。④图细胞中四条染色体大小形态各不相同,应为一个染色体组,该细胞若是体细胞,则该生物为单倍体,该细胞若是生殖细胞,则该生物为二倍体。7.(2013·宁波模拟)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生物的表现型B.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一般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C.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二倍体D.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发生改变都属于染色体畸变解析:选B 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故生物基因出现突变,其性状也不一定改变;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同源四倍体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个体含两个染色体组,是单倍体而不是二倍体;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异。8.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85\n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 )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B.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解析:选A 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如果两对(或更多对)非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就不会表现出自由组合。从题目可知,发生突变的植株不能进行基因的自由组合,原因最可能是发生染色体易位,使原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9.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的重新组合C.基因分离D.染色体数目变异解析:选A 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基因;基因分离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产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的基础,不能产生新基因;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是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但不能产生新基因。10.将纯种的某二倍体植物品种甲(AA)与近缘纯种乙(EE)杂交后,经多代选育出如图所示的新品种丙(图中的同源染色体黑色部分是来自品种乙的染色体片段,品种甲没有此片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杂交选育过程中一定发生过染色体结构上的变异B.杂交选育过程中一定发生过DNA上碱基对的替换C.丙品种的产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丙品种自交后代中有1/2个体能稳定遗传解析:选B 据丙中染色体上基因的种类可知,在杂交育种过程中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之一,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图示丙品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EE∶AaEE∶aaEE=1∶2∶1,其中AAEE和aaEE为纯合子,能稳定遗传。11.如图是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判定每个细胞发生的变异类型( )A.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突变 ③基因突变B.①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②基因突变 ③基因重组85\nC.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突变 ③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D.①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②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③基因重组解析:选A 由题干图中获得的信息有:①和②均为有丝分裂,且A和a为同一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图,A和a所在染色体原为姐妹染色单体,并未发生交叉互换。故造成①②和③中A和a不同的原因都是基因突变。12.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如图列出的几种改变情况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解析:选D 由图可知,在染色体结构变异中,A项是缺失,B项是倒位,C项是缺失,而D项是基因发生了改变,属于基因突变。13.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分裂时,两对联会的染色体(注:图中姐妹染色单体画成一条染色体,黑点表示着丝粒)之间出现异常的“十字型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据此所作推断中,正确的是( )A.此种异常源于基因重组B.该生物产生的异常配子很可能有HAa或hBb型C.此细胞可能正在进行有丝分裂D.此种变异可能会导致生物体不育,从而不能遗传给后代解析:选B 大小、形态相同的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在减Ⅰ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同源染色体不能联会,但如果发生了某些变异也可能会发生题图所示的情形,其变异类型可能如图所示:即:非同源染色体的某些区段发生“易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一种),而不是基因重组;随着易位后的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该生物产生的异常配子很可能有HAa或hBb型;此细胞正在联会,说明是减数分裂;这种变异的结果可能有很多,也可能会导致生物体育性下降,但育性下降不代表不能遗传给后代,该变异还可能通过无性生殖遗传给后代。14.现有小麦种质资源包括:①高产、感病;②低产、抗病;③高产、晚熟等品种。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3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下述育种方法不可行的是( )A.利用①、③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aB.对品种③进行诱变处理筛选获得bC.a、b和c的培育均可采用诱变育种方法D.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③中获得c解析:选A 欲获得高产、抗病品种,应利用①和②进行品种间杂交筛选,A项错误;欲获得高产、早熟品种,则应对③进行诱变育种,B项正确;诱变育种可以产生新基因,因此a、b、c都可以通过诱变育种获得,C项正确;基因工程可定向改变生物性状,85\n要获得高产、抗旱品种,可通过基因工程导入外源抗旱基因实现,D项正确。15.如图所示,科研小组用60Co照射棉花种子,诱变当代获得棕色(纤维颜色)新性状,诱变1代获得低酚(棉酚含量)新性状。已知棉花的纤维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棉酚含量由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1)两个新性状中,棕色是________性状,低酚是________性状。(2)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3)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为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诱变1代中棕色、高酚植株自交,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从________________的区域中得到纯合棕色、高酚植株。请你利用该纯合子作为一个亲本,再从诱变1代中选择另一个亲本,设计一方案,尽快选育出抗虫高产(棕色、低酚)的纯合棉花新品种(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解析:(1)由诱变当代自交,诱变1代发生性状分离可确定棕色为显性性状,低酚是隐性性状。(2)由诱变当代棕色、高酚自交结果,颜色发生性状分离,高酚稳定遗传,可确定棕色高酚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同理可确定白色高酚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3)诱变1代中棕色高酚植株有纯合的AABB和杂合的AaBB,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为纯合子AABB。要培育棕色低酚的纯合植株AAbb,需用AABB植株与诱变1代的白色低酚aabb植株杂交,因要求尽快选育,则需用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单倍体育种方法育种。答案:(1)显性 隐性 (2)AaBB aaBb (3)不发生性状分离(或全为棕色棉,或没有出现白色棉) 遗传图解如下:1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85\n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选D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对于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一个家族可以仅一个人出现疾病。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可能是由环境引起,比如某一地区缺碘导致家族几代人都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对于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表现型正常。染色体畸变引起的遗传病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但仍患病。17.进行基因检测可以确定胎儿的基因型。有一对夫妇,其中一人为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的患者,另一人表现型正常,妻子怀孕后,想知道所怀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①丈夫为患者,胎儿是男性时,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②当妻子为患者时,表现型正常的胎儿的性别应该是男性③丈夫为患者,胎儿是男性时,不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④当妻子为患者时,表现型正常胎儿的性别应当为女性A.① B.②③C.①② D.①④解析:选D 当妻子为患者时,两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因此表现型正常的胎儿性别应该是女性;丈夫为患者时,基因型为XbY,此情况下妻子的表现型正常,其基因型为XBXb或XBXB,因此后代有患病的可能性,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18.(2013·衢州模拟)有关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B.生产上通常采用多倍体育种的方法来获得无籽番茄C.诱变育种可以快速获得具有新基因的纯合子D.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解析:选D 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生产上主要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来获得无籽番茄;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即使得到具有新基因的个体,其基因纯合的可能性也很低,所以诱变育种不能快速获得具有新基因的纯合子。19.将某种植物的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对③的处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由③到④的育种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B.通过⑤⑥植株杂交得到的⑧植株属于新物种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D.由⑦到⑨的过程中会发生突变和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解析:选D 由⑦到⑨的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来实现的,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20.下列关于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往往从F1自交后代中可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品种85\nB.用辐射的方法进行诱变育种,诱变后的植株一定比诱变前的植株具备更多优良性状C.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所育的新品种自交后代中约有1/4为纯合子D.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多倍体育种,所育的新品种和原品种杂交一定能产生可育后代解析:选A 诱变育种的生物学原理为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和不定向的特点,诱变后的植株不一定比诱变前的植株具备更多优良性状。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产生的新品种全为纯合子,其自交后代也全为纯合子。二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后成为四倍体植株,四倍体植株和原二倍体植株杂交得到的三倍体植株是高度不育的。21.(2013·绍兴调研)如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优良矮秆抗病小麦(ddEE)品种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B.②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③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增殖D.④过程中要用到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解析:选C 图中③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其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2.(2013·金华十校期末)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家族遗传现象的疾病B.在出生时就表现出的疾病C.均由致病基因控制的疾病D.近亲结婚时发病率均增加的疾病解析:选A 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使发育成的个体患的疾病称为遗传病,具有家族遗传现象;有些遗传病不一定在出生时就表现出来;有些遗传病是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近亲结婚会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23.通过对胎儿或新生儿的体细胞组织切片观察难以发现的遗传病是( )A.红绿色盲 B.21三体综合征C.镰刀形细胞贫血症D.性腺发育不良解析:选A 红绿色盲是基因突变导致,利用组织切片观察难以发现;21三体综合征是由于常染色体畸变引起的遗传病,即第21号染色体的三体现象;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可以镜检红细胞呈镰刀状;性腺发育不良也叫特纳氏综合征,XO型,即缺少一条X染色体,属于性染色体遗传病,可以镜检识别。24.(2013·湖南十二校联考)如图为先天性愚型的遗传图解,据图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患者2体内的额外染色体一定来自父亲B.若发病原因是减数分裂异常,则患者2的父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发生了差错85\nC.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患者1体内的额外染色体一定来自其母亲D.若发病原因为有丝分裂异常,则额外的染色体是由胚胎发育早期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不分离所致解析:选C 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患者1体内的额外染色体可能来自其母亲,也可能来自其父亲。25.(2013·嘉兴质检)优质彩棉是通过多次杂交获得的品种,其自交后代常出现色彩、纤维长短等性状遗传不稳定的问题。请分析回答:(1)欲解决彩棉性状遗传不稳定的问题,理论上可直接培养________,通过________育种方式,快速获得纯合子。但此技术在彩棉育种中尚未成功。(2)为获得能稳定遗传的优质彩棉品种,研究人员以白色棉品种57-4作母本,棕色彩棉作父本杂交,授粉后存在着精子与卵细胞不融合但母本仍可产生种子的现象。这样的种子萌发后,会出现少量的父本单倍体植株、母本单倍体植株及由父本和母本单倍体细胞组成的嵌合体植株。①欲获得纯合子彩棉,应选择________植株,用秋水仙素处理植株的________,使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②如图是研究人员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时的实验处理和结果,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效果最好的实验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欲鉴定枝条中染色体数目是否加倍,可以通过直接测量________________,并与单倍体枝条进行比较作出判断。(3)欲检测染色体数目已加倍的植株是否为纯合子,在实践中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依据后代是否出现________作出判断。解析:(1)利用单倍体育种可迅速获得纯合子,其具体做法是先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花粉培育为单倍体植株,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符合要求的纯合子。(2)①父本为棕色彩棉,欲获得纯合子彩棉应选择父本单倍体植株,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或芽,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②分析题图可知,用0.05%的秋水仙素诱导12小时,染色体加倍百分比为22.0%,实验效果最好;③可根据多倍体植株的特点,直接测量茎的粗细、叶面积的大小并与单倍体枝条进行比较。(3)自交是鉴定纯合子的最简便的方法,可通过观察自交后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来作出判断。答案:(1)彩棉花粉(花药) 单倍体 (2)①父本单倍体 芽(茎的生长点) ②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效果的影响 0.05%秋水仙素,处理12小时 ③茎的粗细、叶面积的大小(营养器官的大小) (3)(连续)自交 性状分离26.对比人和大猩猩的骨骼可以说明( )A.统一的细胞模式将动物、植物、真菌和众多的原生生物联系在一起B.同种个体之间能相互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C.在生物体层次上,人和大猩猩存在着某种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模式D.人类与大猩猩的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完全相同85\n解析:选C 对比人和大猩猩的骨骼可知,人身体上的每一块骨骼,大猩猩身体上都有,只是大小比例有所不同。这说明人类与大猩猩在生物体这一层次上,存在着特有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A选项说明了所有真核生物之间在细胞这一层次上存在着统一性;B选项从物种的角度说明了物种的特征之一。27.如图所示为人和有关动物器官的比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生物在分类学上都属于________动物,其中人、蝙蝠和海豚均属于________类。(2)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鸟的翅膀和蝙蝠的翼手,它们的外形和功能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却有相似的________,在胚胎阶段都是由相同的________发育而来的。(3)以上事实说明,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着________。答案:(1)脊椎 哺乳 (2)不同 结构模式 组织(3)统一性28.(2013·杭州名校模拟)如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X、Y、Z分别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以及隔离B.小岛上蜥蜴原种全部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地理障碍一旦形成,原来同属一个物种的蜥蜴很快就进化为不同的物种D.小岛上蜥蜴新种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称为蜥蜴新种的基因库解析:选C 蜥蜴产生不同性状,原因可能是突变或基因重组,不同的性状中有利的被保存,而不利的被淘汰,属于自然选择的结果,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是隔离;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即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由于地理障碍,不同环境内的生物进化方向可能有差异,但进化是个漫长的过程;一个种群内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的总和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该小岛上全部的蜥蜴新物种即为一个种群。29.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____________、不发生__________、不发生________、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85\n(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解析:a基因的频率为0.4×1/2+0.3=0.5,A的基因频率为0.5。根据遗传平衡理论aa的基因型频率=0.52=0.25。若该种群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子一代的基因型频率AA=0.3+0.4×1/4=0.4、Aa=0.4×1/2=0.2、aa=0.3+0.4×1/4=0.4。如果子一代同样进行相同基因型之间交配,后代中基因型频率AA=0.4+0.2×1/4=0.45、Aa=0.2×1/2=0.1、aa=0.4+0.2×1/4=0.45。可见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答案:(1)0.5 (2)足够大 基因突变(或突变) 选择 0.25 不会 (3)0.4 0.2 0.4 会30.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a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aa、XaXa、XaY等均为纯合子)。现取一对金鱼杂交,F1金鱼共67只,其中雄金鱼21只,则F1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a的基因频率为( )A.1/8B.1/6C.1/11D.1/14解析:选C F1金鱼共67只,雄金鱼21只,雌雄比例不等,故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a基因纯合时致死,F1雌金鱼基因型为1/2XAXa和1/2XAXA,雄金鱼的基因型为XAY,F1金鱼随机交配,F2为3/8XAXA、3/8XAY、1/8XAXa、1/8XaY(致死),故成活个体3/7XAXA、3/7XAY、1/7XAXa中,a的基因频率为1/11。31.(2013·湖州高三质检)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阐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基因库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保持绝对稳定C.生物进化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选B 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一种综合进化理论。共有几个层面的知识: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每个种群都有它自己的基因库;种群中每个个体所含有的基因,只是种群基因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个体所携带的基因随着个体的死亡而从基因库中消失,随着繁殖把自身的一部分基因传给后代,通过突变使新基因进入基因库,所以基因库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得以保持和发展。32.下表是某种生物迁入新环境后,种群中某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由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年份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基因A的频率0.990.810.640.490.360.250.160.10基因a的频率0.010.190.360.510.640.750.840.90A.由于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该种群发生了进化B.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适应新环境C.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解析:选C 据表可知,A和a基因的频率在发生变化,故该种群在不断进化;a基因的频率逐渐增大,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能适应新环境;假设1970年AA占X,Aa占Y,aa85\n占(1-X-Y),则A基因的频率=X+Y/2=0.1,a基因的频率=1-X-Y+Y/2=0.9,Y值不能确定。33.(2013·温州高三联考)普氏野马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马。据《兰州晨报》报道,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精心挑选出了两个家族的25匹普氏野马,将其放归到保护区中。有人预计,数年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根据以上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将不断增加B.野外的普氏野马有助于增强保护区的恢复力稳定性C.野外的普氏野马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种群中某些基因的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了生殖隔离解析:选C 基因突变是在某些诱变因素的诱发下发生的,不能确定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是否将增加;放归普氏野马,增加了生物的种类,使保护区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在自然选择的情况下,不适应环境的普氏野马被淘汰,导致某些基因的频率发生改变;根据题干信息不能判断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之间是否产生了生殖隔离。34.(2013·金华十校联考)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条件的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D.只要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变化解析:选C 变异是不定向的,故A项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故B项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就是生殖隔离,故C项正确;种群基因频率除与环境条件有关外,与内部因素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也有关,即使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会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35.在自然条件下,某一种群中有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其中AA占24%,Aa占72%,下列有关该种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在某种条件下,A、a的基因频率可以相等B.种群自交后基因型频率不变,但A、a的基因频率改变C.该种群自交一代后,A基因和a基因的频率分别为60%和40%D.在随机交配的情况下,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解析:选B 通过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使A、a的基因频率相等;自交后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改变,A为60%,a为40%;经过自然选择,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控制其性状的相关基因频率增高。36.(2013·金华高三质检)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d表示地理障碍,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障碍85\n解析:选C 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不是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条件,但有些生物没有地理障碍也会形成新的物种,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37.(2013·丽水模拟)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如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回答:(1)R基因的出现是________的结果。(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_______。(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新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2)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是4%和1%,则RR的基因型频率为95%,则R的基因频率为95%+4%÷2=97%。(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1967年中期停用杀虫剂后,RR基因型频率下降,SS基因型频率上升,说明在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低。(4)由(3)分析可知,不再使用杀虫剂,SS基因型幼虫更能适应环境,RR基因型幼虫不适应环境,从而使S基因频率上升,R基因频率下降,这样的持续选择作用导致SS基因型频率最高。答案:(1)基因突变 (2)97% (3)不再使用杀虫剂 低(4)SS 在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条件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38.(2013·金华质检)医学界认为抗生素的滥用是“超级细菌”产生的罪魁祸首,超级细菌因含有一种叫NDM-1的基因,使这种细菌对现有的绝大多数抗生素都“刀枪不入”。下列有关“超级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NDM-1基因的产生是该细菌发生染色体畸变的结果B.滥用抗生素诱导细菌发生基因突变产生NDM-1基因C.细菌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NDM-1基因频率不断增大D.NDM-1基因的产生标志着新的细菌(物种)已经产生解析:选C 选项A,“超级细菌”为原核生物,无染色体,不能发生染色体畸变;选项B,抗生素只是起选择作用,而不是诱导细菌发生当色体基因突变;选项C,由于抗生素的选择作用,耐药基因NDM-1的基因频率不断增大;选项D,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而不是出现新的基因。39.(2013·台州调研)人21号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一段核苷酸序列)可作为遗传标记对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作出快速的基因诊断。现有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儿,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其父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母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据此所作判断正确的是( )A.该患儿致病基因来自父亲B.卵细胞21号染色体不分离而产生了该患儿85\nC.精子21号染色体有2条而产生了该患儿D.该患儿的母亲再生一个21三体综合征婴儿的概率为50%解析:选C 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数目异常病,题干中给出的标记基因,不是致病基因,由于患儿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其父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母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所以其致病原因是父亲产生的精子21号染色体有2条,该患儿母亲再生一个21三体综合征婴儿的概率不能确定。40.M和m、N和n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1号和2号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号染色体上有部分来自其他染色体的片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M和m、N和n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可以通过显微镜来观察这种染色体移接现象C.其他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的现象称为基因重组D.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后可能产生4种配子解析:选C M和m、N和n为等位基因,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染色体移接现象为染色体水平的变化,可通过显微镜来观察;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的现象为染色体结构变异。41.某地发现的一例染色体异常核型即46,XY,t(6;8)为世界首例,该例异常核型属于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染色体平衡易位是造成流产和畸形儿的重要因素,由于没有遗传物质丢失,患者表现及智力均与正常人一样。某女性患者的第1和5号染色体易位,染色体异常核型可表示为46,XX,t(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经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染色体易位B.46,XY,t(6;8)表示某男性患者第6和8号染色体易位C.只有缺失和重复这两类染色体结构变异才能导致基因数量的改变D.染色体易位属于结构变异,是可遗传的解析:选C 染色体易位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但需要染色;根据题干信息推出46,XY,t(6;8)表示某男性患者第6和8号染色体易位;能导致基因数量改变的不只有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和缺失,还有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42.(2013·山西四校联考)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优点在于可以将多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生物体上B.与①②③过程的育种方法相比,①⑤⑥过程的优势是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85\nC.图中A_bb的类型经过③过程,子代中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3∶1D.④过程在完成目的基因和载体的结合时,必须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解析:选D 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属于杂交育种,优点在于可以将多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生物体上;⑤⑥过程的育种方式是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图中A_bb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数量比是1∶2,经过③过程,子代中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3∶1;④过程在完成目的基因和载体的结合时,必须用到的工具酶是DNA连接酶。43.回答下列果蝇眼色的遗传问题。(1)有人从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一只朱砂眼雄蝇,用该果蝇与一只红眼雌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基因用B、b表示):实验一亲本F1F2雌雄雌雄红眼(♀)×朱砂眼(♂)全红眼全红眼红眼∶朱砂眼=1∶1①B、b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朱砂眼对红眼为______性。②让F2红眼雌蝇与朱砂眼雄蝇随机交配。所得F3中,雌蝇有________种基因型,雄蝇中朱砂眼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2)在实验一F3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雌蝇。研究发现,白眼的出现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E、e有关。将该白眼雌蝇与一只野生型红眼雄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实验二亲本F′1F′2雌雄雌、雄均表现为红眼∶朱砂眼∶白眼=4∶3∶1白眼(♀)×红眼(♂)全红眼全朱砂眼实验二中亲本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2杂合雌蝇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这些杂合雌蝇中红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3)果蝇出现白眼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该基因突变前的部分序列(含起始密码信息)如下图所示。(注:起始密码子为AU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或UGA) ↑如图所示的基因片段在转录时,以______________链为模板合成mRNA;若“↑”所指碱基对缺失,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含________个氨基酸。解析:(1)①由实验一可以直接推出朱砂眼对红眼为隐性;子二代中,雌雄个体的表现型不同,可推出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②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F1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F2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和XbY;F2中红眼雌蝇与朱砂眼雄蝇随机交配,可能发生的组合有XBXB和XbY、XBXb和XbY,后代雌蝇的基因型有XBXb和XbXb两种,雄蝇的基因型有XBY和XbY两种,且XBY∶XbY=3∶1。(2)由表中信息可推出,亲本的基因型为eeXbXb和EEXBY,子一代的基因组成为EeXBXb和EeXbY,子二代的基因型(表现型)有EEXBXb(红眼)、EeXBXb(红眼)、eeXBXb(红眼)、EEXbXb(朱砂眼)、EeXbXb(朱砂眼)、eeXbXb(白眼)、EEXBY(红眼)、EeXBY(红眼)、eeXBY(红眼)、EEXbY(朱砂眼)、EeXbY(朱砂眼)、eeXbY(白眼),85\n其比例为1∶2∶1∶1∶2∶1∶1∶2∶1∶1∶2∶1。(3)起始密码子为AUG,结合题中信息可知,基因转录时以乙链为模板合成mRNA;若图示碱基对缺失,转录形成的mRNA上的碱基序列为GCGGCGAUG(起始密码)GGAAUCUCAAUGUGA(终止密码)CACUG。答案:(1)①X 隐 ②2 1/4 (2)eeXbXb 4 2/3 (3)乙 544.某地区生长的野生植物类群中出现了许多变异植株。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植株的可遗传变异类型中,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是________。(2)部分变异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茎秆粗壮,营养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原因是环境因素影响了这些植株有丝分裂中________的形成,导致了________成倍地增加而引起的。(3)某种植物有甲、乙两株突变体,对它们同一基因形成的信使RNA进行检测,发现甲的第二个密码子中第二个碱基C变为U,乙的第二个密码子中第二个碱基前多了一个U,则与正常植株相比________的性状变化大。(4)某植株产生了一种新的抗病基因,要将该基因提取出来,应用________________酶处理它的DNA分子,这种酶的作用部位是________。(5)将上述抗病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体内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将抗病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解析:(1)植物在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2)环境因素(如低温)可影响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形成多倍体。(3)基因中碱基的替换属于点突变,只影响一个密码子的表达;而乙的突变属于移码突变,从突变点以后,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序列都发生了变化,因此乙与正常植株相比,性状变化较大。(4)限制酶可用于切取目的基因,切割的部位是磷酸二酯键。(5)基因工程包括四个步骤,其中最核心的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抗病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常用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答案:(1)基因重组 (2)纺锤体 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3)乙 (4)限制 磷酸二酯键 (5)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农杆菌转化法45.(2013·台州模拟)猫是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当猫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X染色体时,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如图所示。请回答:(1)利用显微镜观察巴氏小体可用________染色。巴氏小体能用来区分正常猫的性别,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性染色体组成为XXX的雌猫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应有________个巴氏小体。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______________过程受阻而不能表达。(3)控制猫毛皮颜色的基因A(橙色)、a(黑色)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为XAY的猫毛皮颜色是________。现观察到一只橙黑相间的雄猫体细胞核中有一个巴氏小体,则该雄猫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该雄猫的亲本基因型为XaXa和XAY,则产生该猫是由于其________(选填“父方”或“母方”)形成了异常的生殖细胞,导致出现这种异常生殖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巴氏小体是X染色体,观察染色体常用碱性染料;雄猫没有巴氏小体,雌猫有巴氏小体。(2)当猫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X染色体时,85\n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因此性染色体组成为XXX的雌猫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应有两个巴氏小体。(3)一只橙黑相间的雄猫体细胞核中有一个巴氏小体,该猫有橙色毛说明有XA基因,有黑色毛说明有Xa基因,而且是雄性,所以该雄猫的基因型为XAXaY。该雄猫的亲本基因型为XaXa和XAY,由此推知该猫Xa基因来自母方,XAY来自父方。形成XAY型精子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A、Y染色体没有分离。答案:(1)碱性染料(改良苯酚品红染液、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 正常雄猫体细胞中没有巴氏小体,正常雌猫体细胞中有巴氏小体 (2)两 转录 (3)橙色 XAXaY 父方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A、Y染色体没有分离8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