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国统考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内政外交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20230306128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内政、外交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在论述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时,毛泽东认为,二者应该是按照核子和电子的动力学相互联系起来。核子虽小,却非常重。环绕核子的电子很轻,却是自由的。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据此可知,毛泽东旨在强调(  )A.要求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B.要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C.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解析:毛泽东把中国的民主制度比喻成核子和电子的关系,旨在强调的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故选C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是解决民族问题而非民主问题的,排除A项;毛泽东对民主政治的论述与两岸关系无关,排除B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D项。答案:C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在讨论文字改革时,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模式(  )A.确立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B.体现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C.表明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D.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组织原则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采取汉语拼音方案”体现了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应排除;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是1954年,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组织原则,故D项错误。答案:B3.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依靠多种手段综合调控。既采取发放急赈、以工代赈、安置就业等经济措施,也要让弱势群体学习文化、参加政治活动,如乞丐每天要有8个半小时的学习和讨论时间等。该材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救济的特点是(  )A.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nB.短期救助和长期救助相结合C.具有公平的扶贫理念D.经济救助与政治文化相结合解析:充分就业的说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现实不相符,排除A项;B、C两项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排除;从题干材料“采取发放急赈、以工代赈、安置就业等经济措施,也要让弱势群体学习文化、参加政治活动”可以得出,救济的特点是经济救助与政治文化相结合。答案:D4.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ChinaWatch》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A.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B.体现了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C.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D.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和法制解析:从“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可知是“文化大革命”,其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故A项错误;以理性为核心的启蒙运动与“文化大革命”不符,故B项错误;“文化大革命”破坏了文化教育事业,故C项错误;“文化大革命”破坏法纪、民主,践踏了中国的民主和法制,故D项正确。答案:D\n5.邓小平曾指出,新时期政协对政府实施“监督”权,有其固定含义。政协不应该有类似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监督权,而不是指政协不应该有民主监督的权力。邓小平强调的是政协(  )A.监督权需要制度保障B.非国家权力机关性质C.参政议政权是有限的D.具有类似人大的职能解析:从题干材料“政协不应该有类似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监督权,而不是指政协不应该有民主监督的权力”可知邓小平强调的是政协有民主监督的权力,但不是具有法律监督权的国家权力机构,故B项正确。答案:B6.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C.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D.标志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立解析:1954年宪法适应了我国过渡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1982年宪法适应了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C项;1954年到1982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项;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都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不会因为宪法的修改而改变,排除B项;我国正在向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迈进,排除D项。答案:C7.对于现代中国的某项政治制度,有人说它“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有人担心它会成为一种“政治浪漫主义”,而《人民日报》某记者则认为它有望造就一批“草根”政治家。据此推断,该项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从题干材料信息“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草根’政治家”等,可知该项制度应该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故B正确。答案:B8.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入赛马场。但香\n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这里的变与不变(  )A.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施B.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深刻的影响C.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D.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香港人民的生活习惯没有变,但是在公民参与政治方面有所突破,结合所学可知,香港的变与不变反映了“一国两制”在香港得到很好的实施,故A项正确。答案:A9.1958年8月,蒋介石听到解放军炮打金门的消息后,接连叫了三个“好”,并随即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公开拒绝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国民党从金门、马祖撤军以实现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要求。这表明(  )A.蒋介石借机使台湾问题国际化B.蒋介石为台湾独立找到了理由C.炮战背后暗藏国共达成的共识D.海峡两岸有了强烈的战争意识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炮战背后暗藏着国共达成的共识,故C项正确。答案:C10.1963年周恩来总理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四目”则是具体的操作方案,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由蒋介石安排等。该政策(  )A.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B.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C.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D.宣告了祖国统一方针的确立解析:根据题干“一纲四目”的内容可以看出体现了该政策具有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的特点,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答案:C11.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国共产党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A.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nB.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C.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D.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解析:“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可知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C项正确。答案:C12.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投资快速增长。其原因是(  )年份企业(个)年增长率(%)合同金额(亿美元)年增长率(%)1991173557.313.9054.619926430270.655.43298.719931094570.299.0379.9A.和平统一方针的承诺与实施B.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C.“一个中国”共识的达成D.两岸“一国两制”的认同解析: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促进了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投资快速增长,故选C项;我国最早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1979年,排除A项;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在2008年,排除B项;台湾当局并不认同“一国两制”,排除D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54年,毛泽东做出决策,由中国政府对外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决定从1954年9月3日起,对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实行“惩罚性打击”。1955年1月28日,美国策动新西兰出面,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讨论台湾海峡“停火问题”,目的是想通过联合国要求海峡两岸停火,使台湾问题国际化。台湾当局同意了新西兰的提案中的停火建议,但对美国企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持反对态度。2月14日,蒋介石答中外记者时说,“在四千余年的中国历史上,虽间有卖国贼勾结敌寇叛乱之事,但中华民族不久终归于一统。‘汉贼不两立’,为中国人立身报国的基本立场。”——摘编自《“一个中国”:毛泽东与蒋介石想到了一起》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率台湾各界人士访问团来北京参访。连战表示,两岸各自的法律、体制都实施一个中国原则,台湾固然是中国的一部分,大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一中架构”下的两岸关系,而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九二共识”\n由此产生,这是双方政治互信的基础,必须加以维护。双方应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摘编自《连战访京两岸形成五大共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的海峡两岸关系,并简要说明蒋介石对台湾问题国际化的态度。(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连战的主要观点。解析:(1)材料“惩罚性打击”可以得出当时双方处于对峙状态。根据材料“美国策动新西兰出面……使台湾问题国际化”等可以得出美国介入台湾问题。第二问态度,根据材料可以得出,蒋介石反对将台湾问题国际化。(2)本题需要先结合材料找出连战的观点,然后加以评价,可以从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等和“台独”势力的存在不利于祖国统一等方面加以回答。答案:(1)关系:海峡两岸处于对峙状态。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介入使问题复杂化。态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将台湾问题国际化。(2)评价:连战认为台湾和大陆同属中国,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的观点,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维护了台海地区和平和稳定;连战认为“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仍然是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说明祖国的统一大业任重而道远。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自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主义者在辛亥革命之后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但它的内在缺陷也使得这部宪法最终沦为废纸。而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至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此时的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摘编自张晋藩著:《中国宪法史》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n观念与实践历程》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中所呈现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曲折的历史原因。解析:(1)本问的特点,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近现代中国宪法在制定上受西方和美国以及苏联宪法理论和实践的影响;然后从目标、过程、作用、制宪群体等角度归纳现代宪法制定的特点。(2)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封建的专制主义传统较为深厚,加之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都影响了近代宪法的制定;根据材料二中“‘左’倾错误思想盛行”“肆意侵犯人权”等信息,可知“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人权意识的淡薄。答案:(1)特点:(背景)受西方和苏联宪法理论和实践的影响。(目标)始终以实现国家富强为目标。(过程)宪法的制定和实践受到重视。(过程)宪政的过程充满曲折。(作用)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力量)是不同阶级、集团斗争的结果。(2)(历史因素)缺少妥协精神。(经济因素)缺乏足够社会力量的支持。(社会因素)统治者在社会危机面前缺乏改革的主动,从而一再丧失行宪的良机。(政治因素)“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思想因素)人权意识的淡薄。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7:54:55 页数:7
价格:¥3 大小:97.0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