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重点中学2023年高考语文古诗文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古诗文题【2010北京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咸誉清。疾病疕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取材于柳宗元《宋清传》)注: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②雠:这里指售出、成交。③直:价值,价钱。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善药居:聚积,搜集B.积券如山券:借据,欠条C.未尝诣取直诣:前往D.终不复言复:回答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清优主之A.不害清之为富也市人以其异,皆笑之B.清不以怠遇其人清其有道者欤C.执其道不废求者益众,其应益广D.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n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排成了队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像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天下那些穷困潦倒而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C.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2010北京真题】10.第二大题文言文《宋清传》中说“清之取利远,远故大”,意思是“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的利益较大”。这概括了宋清经商的特点,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概括的领悟。(不少于200字)(10分)【2011北京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示秬秸①张耒北邻卖饼儿,毎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注释: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12.(7分)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②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2012北京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n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10、(7分)①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D.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人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10分)【2010北京抽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13题。水调歌头·平山堂①用东坡韵【南宋】方岳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②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③,遗恨夕阳中。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注:①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②菰菜莼羹: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③河洛:泛指为金兵所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12.(7分)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秋雨一何碧”四句,写雨后秋山在晴空的映衬下更显青翠,词人面对如此美景却愁肠百结,只能借酒浇愁。B.“苹洲外”三句,词人用拟人的手法,描绘出在长满苹草的洲渚之外,远山渐渐消失在苍茫暮色中的景象。C.“人间俯仰陈迹”五句,写欧阳修和苏轼两位仙翁感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英雄业绩在俯仰之间化为陈迹。\nD.在这首词中,词人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景物的变迁中,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兼用典故,意境深远。②在这首词中,词人写了哪几种“愁”?请简要概括。(4分)13.从这首词的结尾两句“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这首词的内容,对这一形象进行评价。(200字左右)(10分)【2010海淀期中】二、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①。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漾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辩哉!”颜渊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熏莸②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③,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注释:①聝(ɡuó):古代战争中割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②熏:香草。莸:臭草。③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当一队而敌之当:率领。B.必也攘地千里攘:夺取C.挺刃交兵兵:兵器D.夫子曰:“辩哉!”辩:通“辨”,区别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其类异也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B.则由无所施其勇吾其还也C.子路抗手而对曰涂有饿莩而不知发D.夫子何选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n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只有我能做这件事,让他们两个人跟随我吧。B.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我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居中调停,分析论说利害关系,阐释战争会给国家带来灾难。C.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文武两方面的事,子路和子贡都已经说过了,我还说什么呢?D.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我希望遇到圣明的君主,辅佐他,施行五教,用礼乐教化人民。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B.孔子赞赏子路之“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C.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D.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表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11.在农山之上,子路、子贡和颜渊各言其志。请从中选择一人之志,作出评价。(200字左右)(10分)【2010海淀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沧浪亭记苏舜钦(宋)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南游,旅于吴中,始僦①舍以处。时盛夏蒸燠②,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③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祐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④,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榦⑤,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⑥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见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取材于《苏舜钦集》)注:①僦(jiù):租赁。②燠(yù):热。③杠:小桥。④碕(qí):曲折的河岸。⑤榦(gàn):树干。⑥动物:受外物影响而感动。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崇阜广水崇:高B.形骸既适则神不烦适:到……去\nC.不亦鄙哉鄙:鄙陋D.予既废而获斯境废:(被)罢黜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予以罪废,无所归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B.杠之南,其地益阔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C.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因之复能见乎内外失得之原浩浩乎如冯虚御风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靠近水边在繁花高竹之中找到一条小路B.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我因喜爱而在此流连,于是就用四万钱买下了它C.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日子就在盘算着细小的利害得失中消磨掉了D.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情感充塞在内心,性情压抑,一定要寄托于外物而后得以排遣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既写了作者刚到苏州时居住环境的恶劣,又表达了他被罢官后内心的郁闷。B.第二段叙写发现、购置风景胜地和筑沧浪亭的经过,描绘了园中的优美景象。C.第三段写作者在园中乘舟畅游,心旷神怡,进而生发出“觉今是而昨非”的感慨。D.尾段作者表达了对仕途险恶的彻悟,抒发了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傲然自得的情怀。10.《沧浪亭记》的作者苏舜钦在仕途失意后转而寄情山水,安于冲旷。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谈一谈。(200字左右)(10分)【2010海淀一模】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8分)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①叶梦得②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③。注释:①八公山:淝水流经这里,在此曾发生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丞相谢安(号东山)命其弟谢石、侄谢玄率兵应战,以少胜多,大败前秦。②叶梦得:南宋词人,主战派,此词写于他被主和派排挤出朝期间。③桓筝:谢安晚年被晋孝武帝疏远,一次陪帝饮酒时,其旧部桓伊弹筝助兴,唱《怨歌行》,谢安闻之流泪,武帝也面有愧色。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开头三句写词人登高远眺所见之景,暗含故都风景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感慨。B.“想乌衣年少”一句中的“想”字所领起的七句,追忆了当年淝水之战的情景。\nC.“沸浪骇奔鲸”一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谢家子弟所率东晋部队的夺人气势。D.“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两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不再的慨叹。②这首词结尾处用了谢安晚年的典故,这样写有哪些作用?(5分)13.有词评家说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叶梦得的这首词颇具豪放之风,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如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刻画、情感抒发等),对这首词的豪放风格加以赏析。(200字左右)(10分)【2010海淀二模】12.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②题(8分)塞上听吹笛高适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听晓角李益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注释:①梅花:《梅花落》曲的简称。②《小单于》:乐曲名。①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通过写边关“听”乐含蓄地表达了戍边战士内心的情感。B.《梅花落》为曲调名,高诗将“何处”二字嵌入其中,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C.高诗尾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一个“满”字表面是写曲满关山,实则表现情满关山。D.李诗三四两句写秋风中传来了《小单于》的曲调,就连塞鸿也为之陶醉,盘旋不度。②这两首诗起笔一句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13.“月”是中国古诗词中的传统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这两首诗中的一首,并联系其它你熟悉的某一诗句,谈谈你对“月”这一意象的内涵的认识。(200字左右)(10分)【2010西城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居之不疑。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翩翩然南。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尊卢沙曰:“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关吏送诸朝。大夫置之馆,问曰:“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承颜色日浅,未敢敷布腹心;他不敢有请,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瑕客之,问之如大夫。尊卢沙愈怒,欲辞去。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王趣见,未至,使者三四往。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n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刑白牲,列珠盘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且投璧祭河,欲渡。王尚得奠枕而寝耶?”楚王起问计。尊卢沙指天曰:“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王曰:“然敢问何先?”尊卢沙曰:“是不可以空言白也。”王曰:“然。”即命为卿。居三月,无异者。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尊卢沙瞠目视,不对。迫之言,乃曰:“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王怒,囚之三年,劓而纵之。尊卢沙谓人曰:“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终身不言;欲言,扪鼻即止。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盖往往藉是以媒利禄。尊卢沙,亦其一人也。使晋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宜也。 (取材于宋濂《宋文宪公全集》)【注】君子:指作者宋濂自己。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师:以……为师。B.王趣见,未至趣:催促。C.闻晋约诸侯图楚图:谋取。D.或可少售其妄售:实现。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瑕客之,问之如大夫/顷之,烟炎张天B.尚得奠枕而寝耶/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C.盖往往藉是以媒利禄/摇其本以观其疏密D.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尊卢沙“大言无当”的一项是①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②不祸楚国,无相见也③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④是不可以空言白也⑤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⑥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⑤D.②⑤⑥10.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尊卢沙大言不惭,声称自己能游说楚王,因此一到楚国就受到楚国官吏的礼遇。B.尊卢沙的大张声势和故作高深的表现,帮他先后几次过关,终获机会进见楚王。C.尊卢沙以对晋等诸侯图楚形势的分析打动了楚王,并且很快就被楚王任命为卿。D.尊卢沙大言无当以致于最后被劓鼻,作者认为他的引祸上身实际上是自作自受。11.第Ⅰ卷文言文中说:“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意思是说,凡是没有真本领而故作高深欺骗人的,都没有好结局。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生活中这一类现象的认识,并作简要分析。要求不少于200字。(10分)\n【2010西城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黄道周,福建人。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天启间入翰林。时在翰林者,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①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已而,文龙卒无成。魏忠贤②用事,道周拂衣归。崇祯元年,起原官。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上疏救之。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上益怒,竟削籍。然龙锡亦竟减死。九年擢右中允。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而上以为能,益信之。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体仁衔之。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是时杨嗣昌夺情③,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艰④,嗣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縗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上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十七年,北都陷。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注】①关:指山海关。②魏忠贤:明末太监,弄权误国,崇祯登基后自缢而死。③夺情:封建时代官员在服丧中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④丁艰:古代称遭遇父母之丧为丁艰,也称丁忧。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金兵大入,薄京师薄:迫近。B.体仁衔之衔:怀恨。C.道周不与焉与:参与。D.道周引祖制抑之抑:约束。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B.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C.而上以为能,益信之/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D.天下神器,为之有道/视为止,行为迟\n8.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黄道周有政治远见的一组是①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②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③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④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⑤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⑥有隙,自请出驻广信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9.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道周在进入翰林院后,写了《矫轻警惰文》一文来讽劝其中一些养尊处优的官员,因此得到同僚的敬重。B.黄道周认为,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就会使边关的形势变得更加危急,也就会更加让人痛心忧虑。C.黄道周先后两次就治钱龙锡死罪上疏,结果都让皇帝十分震怒;虽然如此,钱龙锡最后却也成功得以减死。D.黄道周从儒者的传统角度来审视时局,对皇上起用杨嗣昌、陈新甲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样将会贻笑于后世。10.第Ⅰ卷文言文中,明崇祯帝认为黄道周“性偏执”,不是能够挽救时局的人。清乾隆帝却认为黄道周“立朝守正”,是“一代完人”。根据原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黄道周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2010西城二模】12.读下面元曲,完成(1)(2)题。【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元)乔吉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说,远远看过去,瀑布就象是由天机织就的一幅白练,垂挂在高高的石壁上。B.作者靠近瀑布时,飞沫就飘落到身上,让人感到有凉气袭来,觉得衣服太单薄了。C.作者写瀑布,由远观转而写近景,声音与色彩兼备,写出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D.全曲想象奇特,虽不见“瀑布”二字,但瀑布的奇特韵致却通过词句表现了出来。(2)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瀑布?请举出两处并作简要赏析。(4分)13.对于乔吉,有人认为其堪称元曲作家中的李白,你如何看?试以上面一首元曲为例,结合你对李白诗歌风格的理解,就你的认识作简要分析。不少于200字。【2010朝阳期中】1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送友人入蜀①李白\n见说蚕从路②,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③。注:①此诗作于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诗人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②蚕丛:古蜀王名。蚕丛路:指入蜀的道路。③君平:西汉时人,曾在成都以算卦占卜为生。①李白,字太白,号,历史上被人们尊称为。(2分)②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二句写入蜀的道路艰险,表达了诗人临别时对友人的关切和提醒。B.三、四句对“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形象的描画,有主观想象的色彩。C.五、六句写客栈芳树笼罩,春城江流环绕,展现了蜀道上瑰丽的风光。D.七、八句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劝慰,也寄寓了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感慨。③颔联“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中“起”、“生”两个字用得巧妙,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4.阅读延伸题:《送友人入蜀》中诗人感慨“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也就是说人的进退升沉早已命中注定,不必去问算卦占卜的君平。请联系李白(或其他诗人)的经历,谈谈你对人生进退升沉的看法。(10分,200字左右)【2010朝阳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唐邕,字道和,太原晋阳人也。其先自晋昌徙焉。邕少明敏,有材干。初直神武外兵曹,以干济见知,擢为文襄大将军督护。文襄崩,事出仓卒,文宣部分将校,镇压四方,夜中召邕支配,造次便了。帝甚重之。文宣频年出塞,邕必陪从,专掌兵机,承受敏速。自军吏已上劳效由绪,无不谙练,占对如响。或御前简阅,邕多不执文簿,唱官名未尝谬误。七年,于羊汾堤讲武,令邕总为诸军节度。事毕,仍监宴射之礼。亲执其手,引至太后前,坐于丞相斛律金上。启太后云:“邕一人当千。”仍别赐钱采。邕非唯强济明辩,亦善揣上意,是以委任弥重。帝尝白太后云:“邕手作文书,口且处分,耳又听受,实是异人。”一日中六度赐物。又尝解所服青鼠皮裘赐邕云:“朕意在与卿共弊。”后谓邕云:“高德正妄说卿短,而荐主书郭敬,朕已杀之。卿劬劳既久,欲除卿作州,频敕杨遵彦求堪代卿者,如卿实不可得,所以遂停。”文宣或切责侍臣云:“观卿等,不中与唐邕作奴!”其爱遇如此。后拜护军将军,从武成幸晋阳,帝至武军驿,因醉责虞候都督范洪,将杀之。邕谏,以为若非酒行戮,族诛人无所怨;假实有大罪,因酒杀人,恐招横议。洪因得免死。邕又以军人教习田猎,依令十二月,月别三围,以为疲弊,请每月两围。帝从之。邕政颇严酷,然抑挫豪强,公事甚理。寻除中书监,仍侍中,迁尚书右仆射。武平初,坐断事阿曲,为御史所劾,除名。久之,以旧恩,复除将军、开府,累迁尚书令,封晋昌王。隋开皇初,卒。(取材于《北史·列传第四十三》)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宣部分将校,镇压四方部分:指挥,分派\nB.夜中召邕支配,造次便了了:完结,停当C.邕又以军人教习田猎田:田地,农田D.武平初,坐断事阿曲阿:偏袒,庇护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其先自晋昌徙焉令邕总为诸军节度A.B.置杯焉则胶为御史所劾朕已杀之不中与唐邕作奴C.D.久之,以旧恩,……失其所与,不知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自军吏已上劳效由绪,无不谙练从军吏以上,对他们的功绩缘由,(唐邕)无不熟悉B.启太后云:“邕一人当千。”(文宣帝)对太后说:“唐邕一人就应当赏赐千金。”C.后拜护军将军,从武成幸晋阳(唐邕)后来被封为护军将军,跟随武成帝到达晋阳D.邕政颇严酷,然抑挫豪强,公事甚理唐邕施政颇为严酷,但敢于(压制)打击豪强,处理公事非常合理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邕聪明能干,反应敏捷,记忆力强,因而颇得器重B.太后多次赏赐唐邕,高德正诋毁唐邕,被皇帝处死C.武成帝要处死范洪,唐邕据理力谏,范洪得以幸免D.唐邕被几代帝王恩宠,后被封王,一直活到隋朝初年10.阅读延伸题:第Ⅰ卷文言文中,唐邕两次直言进谏都得到了皇帝采纳,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结合现实,请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2010朝阳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勇而遇勇,则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夫唯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以天下之难,蜂起而难平。盖尝闻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汉高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独过天下而得之者也;曹公、孙、刘是以智勇相遇而失之者也。以智攻智,以勇击勇,此譬如两虎相捽,齿牙气力,无以相胜,其势足以相扰,而不足以相毙。当此之时,惜乎无有以汉高帝之事制之者也。 昔者项籍乘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西向以逆高祖,其势飘忽震荡如风雨之至。天下之人,以为遂无汉矣。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横塞其冲,徘徊而不进,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而卒能摧折项氏而待其死,此其故何也?夫人之勇力,用而不已,则必有所耗竭;而其智虑久而无成,则亦必有所倦怠而不举。彼欲就其所长以制我于一时,而我闭而拒之,使之失其所求,逡巡求去而不能去,而项籍固已惫矣。\n今夫曹公、孙权、刘备,此三人者,皆知以其才相取,而未知以不才取人也。盖刘备之才,近似于高祖,而不知所以用之之术。昔高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焉耳:先据势胜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广收韩信、彭越出奇之将,以自辅其所不逮;有果锐刚猛之气而不用,以深折项籍猖狂之势。此三事者,三国之君,其才皆无有能行之者。独一刘备近之而未至,其中犹有翘然自喜之心,欲为椎鲁而不能钝,欲为果锐而不能达,二者交战于中,而未有所定。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弃天下而入巴蜀,则非地也;用诸葛孔明治国之才,而当纷纭征伐之冲,则非将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嗟夫!刘备百败而其志不折,不可谓无高祖之风矣,而终不知所以自用之方。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取材于宋·苏辙《三国论》)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暗:黯淡,黑暗B.此譬如两虎相捽捽:冲突,争斗C.以自辅其所不逮逮:及,达到D.欲为椎鲁而不能钝椎鲁:迟钝,愚笨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焉用亡郑以陪邻C.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刘备百败而其志不折吾尝终日而思矣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聪明的人如果碰到聪明的人,那么智慧也不足以依靠B.惜乎无有以汉高帝之事制之者也可惜啊,没有人用汉高祖的方法来克制自己C.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因此所做的事无法成功,要达到的愿望不能实现D.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亲自率兵去攻打别人,那么这种任性使气的行为是不值得称道的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者和勇者如果单单依靠智慧和勇气是难以平定天下的B.曹、孙、刘三方智勇相当,势均力敌,最终都不能取胜C.项羽曾经百战百胜,势不可当,最终因智勇耗竭而失败D.刘备策略不当,不善用人,意气用事,才能远不如刘邦10.阅读延伸题:第Ⅰ卷文言文中,作者说“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者往往表面上看似不智不勇,但最终却能取得胜利。请对此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2010宣武期末】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及相关评论,完成⑴—⑶题。(15分)\n终南山王维太乙近天都①,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②,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注]①太乙:终南山主峰。天都:天帝所居之处,此指长安。②分野:古代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此句说中峰成为分隔不同州郡的分界。[评]“四十字中,无所不包,手笔不在杜陵下。或谓末二句似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非寻常写景可比。”(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九》)⑴填空:沈德潜评价王维这首诗“手笔不在杜陵下”,“杜陵”指唐代诗人(人名)。(1分)⑵沈德潜评价此诗“四十字中,无所不包”,这首诗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终南山之美的?(4分)⑶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评价。“或谓末二句似与通体不配”,有人认为它与前三联不统一,沈德潜却认为“今玩其语意,非寻常写景可比”。综观全诗,作为整首诗的有机组成部分,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有何妙处?写一段赏析文字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180字。(10分)【2010宣武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13题。新城道中①(二首选一)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②。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③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④春耕。[注]①此时是神宗六年春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于赴新城道中所作。②铜钲:铜锣。③西崦:西山。④饷:犒劳。12.(7分)⑴细致体会,说说这首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⑵从全诗来看,前二句“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有何作用?(4分)13.对于这首诗第二联即第三、四句的评价,存在不同看法。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十四云“三、四(句)颇拙耳”;清人纪昀也认为这两句中的“絮帽”“铜钲”的比喻太俗气——“究非雅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以你所熟悉的古诗词作品为例,写一段赏析文字谈谈自己对“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中比喻这一修辞运用的评价。要求:观点鲜明,分析深入,表达得体,200字左右。(10分)[参考作品: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白居易《琵琶行》;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2010宣武二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人之性恶,其善者伪①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②亡焉。然则从③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导,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故钩木必将待櫽栝④蒸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砺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n礼义、制法度,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今之人,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为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可学明矣。(节选自《荀子·性恶》)[注]①伪:通“为”,人为努力。②文理:礼法。③从:通“纵”,纵容。④櫽栝: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而有疾恶焉疾:嫉妒。B.合于犯分乱理分:等级名分。C.是以为之起礼义起:启发。D.凡性者,天之就也就:造就。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然后出于辞让B.人之学者,其性善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C.然则人之性恶明矣曰:是不然。D.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安恣睢而为礼义者为小人8.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荀子对“人性恶”的看法的一组是()①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②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③钝金必将待砻砺然后利④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导⑤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⑥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④⑥D.③⑤⑥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荀子认为人缺少谦让、诚信、礼法,是因为人好利、有嫉恨、好声色。B.荀子依据古圣王所为认为,只有师法教化、礼义引导才能使人远离恶。C.荀子用驳论的方式,从“性伪之分”入手,否定孟子“性善”的观点。D.荀子论人性与《劝学》中所阐释的道理相近,所用的手法却完全不同。10.结合上面《荀子·性恶》一文最后一段中“是性、伪之分”的看法,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对“先天本性与后天发展”的认识。(200字左右)(10分)【2010崇文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木假山记【宋】苏洵 木之生,或孽①而殇,或拱②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③,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n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峭,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④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注:①孽(niè):树木的嫩芽。②拱(gǒng):指树有两手合围那般粗细。③濆(fén):水边。④岌(jí)然:高耸的样子。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或孽而殇或:有的B.而其激射啮食之余啮:咬C.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数:命运D.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薪:木柴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强之以为山斧斤以时入山林B.以及于斧斤之州司临门,急于星火C.然予之爱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不幸而为风之所拔不幸的是因为大风拔起了它B.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从此它就可以脱离泥沙而且远离斧砍刀削C.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我看到中峰,魁梧奇伟,傲然蹲坐D.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好像有什么办法使它旁边的两座峰倾服似的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以“木假山记”为题,借欣赏木假山,抒发感慨,阐述事理。B.树木遭受斧伐、风拔、水漂之后而成为木假山,是不幸中的大幸。C.作者对木假山的“爱”与“敬”,不是因其外形像山,而是心有所感。D.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叙议结合,使文章显得厚重,耐人寻味。10.文中描写二峰“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请写出这句话的意思,并从下面三位古人中任选一人为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陶渊明李白苏轼【2010崇文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17分)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n11.①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本诗以朴素的语言开头,描绘了美丽清爽的环境:初夏时节,草木生长,绿树绕屋,浓荫满地。B.“众鸟欣有托”,一个“欣”字,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飞还鸣啼的乐趣,有“羁鸟恋旧林”的深意。C.“微雨”“好风”的“微”“好”二字互文,风吹面不寒,雨润衣不湿,和风细雨令人兴会俱佳。D.“俯仰”两句说诗人虽身在茅屋,但神思驰骋,浮想联翩,抒发隐居读书的感受,点破全诗主旨。②简析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哪些乐趣。(4分)12.对“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居于僻巷,常使故人回车而去,和世人很少往来;另一种认为:车大辙深,此穷巷不来贵人,故人却常来。你更认同哪种理解?结合本诗,并联系你学过的陶渊明作品,阐述理由。(200字左右)(10分)【2010崇文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17分)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①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上多是豪英,长沟②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金兵攻占汴京后,作者辗转逃亡到到了当时南宋朝廷临时所在地的浙江绍兴。一个夜晚他登上小阁楼,有感而发,填写国这首词。②长沟:大河。11.①下面对这首词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以回忆洛中旧游起笔,首句写聚会英才,作豪爽语,为全诗奠定悲壮的基调。B.“长沟流月去无声”一句,造语更为生动、奇巧,巧妙地唱叹出令人难忘的往事。C.“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写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画面清丽,宛如目前。D.“二十余年如一梦”,既指洛中旧游之美事如梦,也指国破家亡带来的空幻之感。②结合全词,试分析“闲”字流露出的词人的情感。(4分)12.陈与义这首词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都表现了北宋灭亡、逃亡江南的人生经历,请比较鉴赏两首词在抒写沦亡之苦时手法的不同。(200字左右)(10分)【2010东城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回君者,邑人,于予为表兄弟。深目大鼻,繁须髯。回聪慧,耽\n娱乐,嗜酒入骨。家有庐舍田亩,荡尽,赤贫。善博戏,时与人赌,得钱即以市酒,邑人皆恶之。予少年好嬉游,绝喜与饮,邑人以之规予曰:“予辈亦可共饮,乃与无赖人饮,何也?”予曰:“君辈乌足与饮?盖予尝见君辈饮也,当其饮时,心若有所思,目若有所注,杯虽在手,而意别有营,强为一笑,身上常若有极大事相绊,偶然一醉,勉强矜持。夫人生无事不苦,独把杯一刻,差为可乐,犹不放怀,其鄙何如?回则不然,方其欲酒之时,而酒忽至,如病得药,如猿得果。耳目一,心志专;自酒以外,更无所知。于于①焉,嬉嬉焉,语言重复,形容颠倒,笑口不收,四肢百骸,皆有喜气。与之饮,大能助人欢畅,予是以日愿与之饮也。”人又曰:“此荡子不顾家,乌足取?”予曰:“回为一身,荡去田产;君有田千顷,终日焦劳,未及四十,须鬓已白。回不顾家,君不顾身,身与家孰亲?回宜笑子,子反笑回耶?”其人无以应。回有一妻一子,然率在外,饮即向人家住,不归,每十日送柴米归,至门大呼曰:“柴米在此!”即去。其妻出取,已去百步外矣。腰系一丝囊,常虚无一文。时予问回曰:“虚矣,何以为计?”回笑曰:“即至矣。”既实,予又谓曰:“未可用尽。”回又笑曰:“若不用尽,必不来。”予曰:“何以知之?”曰:“我自二十后,无立锥田,又不为商贾,然此囊随尽随有,虽邑中遭水旱,人多饥焉,而予独如故。予自知天不绝我,故不营。”予曰:“善。”予尝偕回及豪少年二十余人,结为酒社。大会时各置一巨瓯,较其饮最多者,推以为长。予饮较多,已大酣,恍惚见二十余人皆拜堂下。时月色正明,相携步斗②湖堤上,见大江自天际来,晶莹耀朗,波涛激岸,汹涌滂湃,相与大叫,笑声如雷。是夜,城中居民皆不得眠。今予复以失意就食京华,所遇皆贵人,不敢过为颠狂,以取罪戾。且予近益厌繁华,喜静定,枯坐一室,将来酒皆须戒之,岂能如曩日之豪饮乎?而小弟有书来,乃云余二十少年皆散去,独回家日贫,好饮日益甚。予乃叹曰:“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取材于明·袁中道《回君传》)注:①于于:悠然自得的样子。②步斗:步行转折,形容脚步踉跄。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回聪慧,耽娱乐耽:沉溺B.绝喜与饮绝:特别C.此荡子不顾家顾:照顾D.人不堪其忧堪:愿意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于予为表兄弟A.结为酒社得钱即以市酒B.邑人以之规予乃与无赖人饮C.予乃叹曰杯虽在手,而意别有营D.虽邑中遭水旱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君辈乌足与饮你们怎么配和我一同饮酒呢\nB.回有一妻一子,然率在外回君有一个妻子一个儿子,但是他大都在外面住C.予自知天不绝我,故不营我自己知道上天不会让我活不下去,所以我不去谋生D.不敢过为颠狂,以取罪戾我不敢过分自由随意,却因此招致罪过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乡人对回君嗜酒如命深恶痛绝,有人劝说作者不要再同回君饮酒。B.作者认为回君为人坦率,是性情中人,与他饮酒,感觉十分轻松舒畅。C.回君虽然生活贫困,但对钱财的有无毫不在意,从不刻意追求金钱。D.作者对自己当年在酒社中与豪放少年共推回君为社长一事印象极深。10.当同乡人说回君“此荡子不顾家,乌足取”后,作者的一番言辞使同乡人“无以应”。请你用现代汉语写一段话,帮助同乡人反驳作者。(200字左右)(10分)【2010东城一模】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共17分)一剪梅(南宋)刘克庄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于风亭束缊②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③是王郎,来送刘郎。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④。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②束缊(yùn):捆乱麻做火把。③元:通“原”。④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11.(7分)①下列对诗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束缊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写出连夜行路的情景,紧扣小序中“夜”字。B.“天寒路滑马蹄僵”,既写出天气恶劣、行路之难,又衬托出王迈为人热情。C.“酒酣耳热说文章”,酒宴上作者与朋友不话别却谈起文章,作者构思巧妙。D.“旁观拍手笑疏狂”,旁观的王迈鼓掌大笑,与作者高谈阔论的狂态相映成趣。②这首词下阕的最后两句抒情很有特点,结合语境试作分析。(4分)12.这首词刻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请选择其中的一个,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00字左右)(10分)【2010东城二模】11.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题画李唐①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②画牡丹。注:①李唐,宋代画家,精于山水画。②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颜料。①下列对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是一首题画诗,类似的作品还有杜甫的《春夜喜雨》。B.第一句写作者眼中看到的村落实景错落有致,画面淡雅清新。\nC.第三、四句作者慨叹人们只对花鸟感兴趣,对自然山水视而不见。D.整首诗语言浅近,通俗易懂,抒发出作者内心的种种感慨。②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12.《题画》一诗中“看之容易作之难”一句很富哲理,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体会。(不少于200字)(10分)【2010丰台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13题。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杜陵:作者的故乡。12(7分)(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表现了“早行”的典型情境。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巧妙点题,毫无斧凿之痕。B.“客行”句点明早行的原因。这里“悲”字含有怀念故乡而欲归未归的意思,表情达意十分传神,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C.“槲叶”句仍紧扣“早行”。“叶落”反衬出山路寂静;而“明”字则准确写出因为天色未亮,驿墙边鲜红的枳花格外耀眼。D.“杜陵梦”与“悲故乡”遥相呼应,与中间写景相辅相成,使“早行”所见之景与“早行”所发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2)作者以“凫雁满回塘”收束全诗,试简析其妙处。(4分)13.宋代诗人梅尧臣评价“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解。(200字左右)(10分)【2011海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时人怪而问之,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n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取材于《三国志·蜀志》)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鉴:识别力B.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陵迟:衰落C.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卒:终于D.先主寻悔,请还寻:不久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时人怪而问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将军因此执之不如因善遇之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司马徽对庞统的才能感到十分惊奇,称赞他应该是南郡读书人中最杰出的。B.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把那些值得称道的人说得好一些,那他们的名声就不能被人们所仰慕。C.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如果犹豫不前,将要招致大难,这是难以持久的。D.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庞统又恢复了原来的官位,全然没有向刘备致歉的意思,吃喝如常。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庞统年轻时为人朴实忠厚。没有人了解他的才能,后来在司马徽的帮助下,他的名声才逐渐显扬开来。B.庞统建议刘备在与刘璋会见时趁机捉拿刘璋,这样就可以不必劳师而坐拥一州,但刘备唯恐失信于刘璋而没有这样做。C.庞统后来又给刘备献了上中下三条计策来对付刘璋,刘备最终采用了庞统的中策,杀掉了刘璋的两员名将,转向成都。D.刘备胜利后在涪城设宴作乐。宴会上露出得意之态,遭到了庞统的批评。刘备当时大怒,但后来君臣和好如初。10.第二大题文言文中说庞统“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意思是对人的赞扬往往超过那个人的实际才能。请简要说明庞统这样做的理由,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庞统这种做法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n【2011海淀期末】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7分)梅花引荆溪阻雪(南宋)蒋捷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①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以“白鸥问我泊孤舟”起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引出孤舟受阻的题意。B.“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以问句形式,直接回答了“是身留,是心留”的问题。C.“花外楼,柳下舟”回忆和故友同游的情景,与眼前冷清凄寒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D.词中“旧游”“梦也”等词语的重叠使用,使作品表达的情感回环跌宕,读来韵味十足。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词中“我”的形象。(4分)③结尾“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是怎样表达词人的愁情的?请加以解说。古诗词中写愁情的名句还有很多,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请从你熟悉的古诗词中另外举例,赏析其表达效果。(10分)【2011海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迁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后皆施用。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仓钱粟,疏沟渎,治废田,以救水患。迁集贤校理,察访两浙农田水利。时大籍民车,人未谕县官意,相挻为忧;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言者论二事如织,皆不省。括侍帝侧,帝顾曰:“卿知籍车乎?”曰:“知之。”帝曰:“何如?”对曰:“敢问欲何用?”帝曰:“北边以马取胜,非车不足以当之。”括曰:“车战之利,见于历世。然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之日尔。”帝喜曰:“人言无及此者,朕当思之。”遂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一使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帝颔之。明日,二事俱寝。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取材于《宋史·沈括传》)\n[注]解:解州,地名。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大籍民车籍:征用B.人未谕县官意谕:告诉C.二事俱寝寝:停止D.契丹知不可夺夺:改变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治废田,以救水患以威用其民B.但可施于无事之日尔括得地讼之籍数十C.人言无及此者,朕当思之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D.今所争盖三十里远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掌管天文历算的官员都是市井小贩一样平庸的人,对于天象和历算的图谱仪器,大多全然不懂。B.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市易司担心蜀地私盐贩卖不能禁止,想要全部填塞私人的盐井,而运解州的池盐去供应蜀地。C.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沈括到枢密院去翻看以前的档案文件,查找到了近几年商定边境的文件。D.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沈括在路上还想着沿途山川的险峻和平缓,道路的迂曲和顺直,风俗的单纯和复杂,人心的背弃和不满。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浑仪、景表、五壶浮漏等天文仪器都是在沈括担任提举司天监之后设置的,这些仪器后来都得以使用。B.对于蜀盐一事,沈括认为盐应该全都由官府出售,如果不马上禁止私井,官府将会得不偿失。C.面对辽国索要土地的无理要求,沈括据理力争,从容应对,并取得了最终胜利,显示了他的外交才能。D.沈括博学善文,他把平时与宾客谈论的事情记录下来,写成了《梦溪笔谈》,至今流传于世。10.第二大题文言文《沈括传》中说“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其中“究本末”既指要探究事情的原委,也指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请结合文中的一个事例,说说你对“\n不究本末,几误国事”的理解,并联系实际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不少于200字)(10分)【2011海淀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王肃,字恭懿,琅邪临沂人。肃少而聪辩,涉猎经史,颇有大志。仕萧赜,历著作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秘书丞。肃自谓《礼》《易》为长,亦未能通其大义也。父奂及兄弟并为萧赜所杀,肃自建业来奔。高祖幸邺,闻肃至,虚襟待之,引见问故。肃辞义敏切,辩而有礼,高祖甚哀恻之。遂语及为国之道,肃陈说治乱,音韵雅畅,深会帝旨。高祖嗟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因言萧氏危灭之兆,可乘之机,劝高祖大举。于是图南之规转锐。器重礼遇日有加焉,亲贵旧臣莫能间也。二十年七月,高祖以久旱不雨,辍膳三旦,百僚诣阙,引在中书省。高祖在崇虚楼,遣舍人问曰:“朕知卿等至,不获相见,卿何为而来?”肃对曰:“伏承陛下辍膳已经三旦,群臣焦怖,不敢自宁。臣闻尧水汤旱,自然之数,须圣人以济世,不由圣以致灾。是以国储九年,以御九年之变。臣又闻至于八月不雨,然后君不举膳。昨四郊之外已蒙滂澍,唯京城之内微为少泽。蒸民未阙一餐,陛下辍膳三日,臣庶惶惶,无复情地。”高祖遣舍人答曰:“昔尧水汤旱,赖圣人以济民,朕虽居群黎之上,道谢前王,今日之旱,无以救恤,应待立秋,克躬自咎。”是夜澍雨大降。高祖崩,遗诏以肃为尚书令,与咸阳王禧等同为宰辅,征肃会驾鲁阳。肃至,遂与禧等参同谋谟。自鲁阳至于京洛,行途丧纪,委肃参量,忧勤经综,有过旧戚。禧兄弟并敬而昵之,上下称为和辑。唯任城王澄以其起自羁远,一旦在己之上,以为憾焉。每谓人曰:“朝廷以王肃加我上尚可。从叔广陵,宗室尊宿,历任内外,云何一朝令肃居其右也?”肃闻其言,恒降而避之。寻为澄所奏劾,称肃谋叛,言寻申释。肃频在边,悉心抚接,远近归怀,附者若市,以诚绥纳,咸得其心。清身好施,简绝声色,终始廉约,家无余财。然性微轻佻,颇以功名自许,护疵称伐,少所推下,高祖每以此为言。景明二年薨于寿春,年三十八。(取材于《魏书˙王肃传》)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音韵雅畅,深会帝旨会:符合B.不觉坐之疲淹也淹:时间长C.百僚诣阙,引在中书省引:推荐D.蒸民未阙一餐阙:同“缺”,缺少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因言萧氏危灭之兆践华为城,因河为池B.卿何为而来徐公何能及君也C.一旦在己之上,以为憾焉\n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D.然性微轻佻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肃辞义敏切,辩而有礼,高祖甚哀恻之王肃言辞敏锐,语义确当,善辩而有礼,高祖很同情他。B.昨四郊之外已蒙滂澍,唯京城之内微为少泽昨天郊野已经下了大雨,只是京城内没有下一点儿雨。C.行途丧纪,委肃参量,忧勤经综,有过旧戚沿途有关丧葬的事情,交付王肃酌情处理,他忧心劳苦,筹划料理,超过了皇室的亲戚故旧。D.寻为澄所奏劾,称肃谋叛,言寻申释。不久王肃被任城王上书弹劾,说王肃阴谋反叛,但诬告不久就被澄清了。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王肃少年时聪明善辩,博览经史,在父亲兄弟被萧赜杀害之后,从建业投奔了魏高祖。B.王肃深受高祖器重,在他劝高祖大干一番事业之后,高祖图谋南方的心思变得急切了。C.高祖因为久旱不雨而停了三天的膳食,王肃等惊惶不安,也决定陪皇帝停食三天。D.王肃在边塞尽心竭力安抚外邦,以诚相待,深得民心。他一生为官清廉,洁身自好。10.我国史传文学秉承“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强调对历史人物应客观如实地记录,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和你读过的史传作品(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烛之武退秦师》《苏武传》等),谈谈你对这一原则的理解和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2011西城期末】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①宿置酒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②,曲尽河星稀③。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④。【注解】①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②松风:古琴曲,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③河星稀:银河中星光稀微,指夜已深。④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nA.起首两句中的“暮”和“归”两字表明,直到天色已晚,诗人这才踏上归途。B.三四句意思是说,诗人看到青翠的山岭被夜色笼罩,油然而生苍茫寥廓之感。C.“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两句,“入”和“拂”的运用赋景物以人的情态。D.最后几句意思是说,主客在欢言挥酒、长歌曲尽之下,不知不觉就到深夜了。(2)从全诗来看,令诗人“陶然”的原因有哪些?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13.对上面一首诗“相携及田家”一句中的“相携”,有人认为是斛斯山人与诗人相携,也有人认为是月与诗人相携。结合原诗,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思考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2011西城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陈咸字子康,年十八,以父任为郎。有异材,抗直,数言事,刺讥近臣,书数十上,迁为左曹。父尝病,召咸教戒官道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父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父乃不复言。父死后,元帝擢咸为御史中丞,总领州郡奏事,课第诸刺史,内执法殿中,公卿以下皆敬惮之。是时中书令石显用事专权,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时槐里令朱云残酷杀不辜,有司举奏,未下。咸素善云,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于是石显微伺知之,白奏咸漏泄省中语,下狱掠治,减死,髡为城旦,因废。成帝初即位,大将军王凤以咸前指言石显,有忠直节,奏请咸补长史。复为南阳太守。所居以杀伐立威,豪猾吏及大姓犯法,辄论输府,以律程作司空。咸所居调发属县所出食物以自奉养,奢侈玉食。然操持掾史,郡中长吏皆令闭门自敛,不得逾法。下吏畏之,豪强执服,令行禁止,然亦以此见废。时车骑将军王音辅政,信用陈汤。咸数赂遗汤,后竟征入为少府。少府多宝物,属官咸皆钩校①,发其奸臧,没入辜榷②财物。官属及诸吏,举奏按论,畏咸,皆失气。为少府三岁,与翟方进有隙。方进为丞相,奏:“咸前为郡守,所在残酷,毒螫加于吏民。”咸坐免。顷之,红阳侯王立举咸方正③,为光禄大夫给事中,方进复奏免之。后数年,立有罪就国,方进奏归咸故郡,以忧死。(取材于《汉书·陈万年传(附陈咸)》有删改)【注解】①钩校:探究查对。②辜榷:垄断、侵占。③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之一。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言事,刺讥近臣刺讥:指责。B.于是石显微伺知之微伺:暗中探察。C.然操持掾史操持:筹划,料理。D.与翟方进有隙,咸坐免坐免:因……牵连被罢官。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抗直,数言事//后数年,立有罪就国B.乃公教戒汝//父乃不复言C.公卿以下皆敬惮之//顷之,红阳侯王立举咸方正D.然亦以此见废//方进奏归咸故郡,以忧死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nA.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理解:我全明白您所说的意思,您主要就是教我如何巴结、奉承人。B.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理解:陈咸多次议论石显的短处,石显等人对他就怀恨在心。C.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理解:朱云探听并等候裁决,皇帝命朱云上书申诉自己的情况。D.立有罪就国,方进奏归咸故郡理解:红阳侯王立有罪回到封邑中,翟方进也奏明皇帝让陈咸回到原籍。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陈咸开始对父亲所谓的“教戒”很反感,后来他却也贿赂权贵。B.陈咸被髡首罚做苦工,是因为他在执法时滥杀无辜,施法严苛。C.陈咸任南阳太守时对境内大户与下属均严治,可自己生活奢侈。D.陈咸晚年为官,因为与翟方进有矛盾,先后多次被其奏请免职。\n10.第二大题文言文中,作者写陈咸仕途数起数伏,后被发回故郡,最终“以忧死”。你如何看待陈咸的结局?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2011西城二模】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7分)水调歌头杨炎正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注】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起首两句点明时间,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B.看到江面上芙蓉如被胭脂染过,红艳夺目,词人心中才感觉到真正的快慰。C.“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寄寓田园之思。D.最后两句写回首中原故土,不禁涌起报国之情,也就暂时放下归隐的念头。(2)上片中,作者借文字表达了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4分)13.杨炎正与辛弃疾是至交。有词评家认为,杨炎正的情怀及词风与辛弃疾相类,你如何看待这种认识?结合这首词,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2011朝阳期末】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精卫①顾炎武②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注】①精卫:古代神话中记载的一种鸟。相传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溺水而死,死后化身为鸟,名叫精卫,飞到西山衔木石以填东海。②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昆山抗清义军。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问精卫:万事皆有不平,你何必目空一切,自讨苦吃,以微小的身躯衔木填海不止?B.五至八句精卫回答:我誓要填平东海,纵然力竭身沉,也绝不改变,大海不平,心无绝期。C.诗歌前八句采用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明确地揭示了精卫矢志平海、不惜捐躯的崇高精神。D.诗歌末三句感叹西山衔木之鸟虽多,可是那些鹊、燕之类来来去去,却都只是为自己做窝。②这首诗结尾处刻画了鹊、燕等众鸟的形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n13.第12题《精卫》一诗题咏精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深刻寓意?试结合你的生活经验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种寓意的理解和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2011朝阳一模】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①②题。(7分)眼儿媚无名氏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①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萧萧江上荻花秋”,点明了词人与友人分别的地点和季节。B.“做弄许多愁”一句,生动地表现了荻花对词人无端寻愁的嘲弄。C.“半竿”“两行”“一叶”,连用三个数量词,别致新巧,情趣盎然。D.“明朝心上,后日眉头”两句通过想象,表达离别后无尽的思念。②请简要分析“直待醉时休”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13.王国维语:“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上面这首《眼儿媚》和你读过的其他诗文中各举一例,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不少于200字)(10分)【2011朝阳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范公讳仲淹,字希文,世家苏州。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元昊反河西,延州危。公请自守,乃知延州。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又城胡芦,夺贼地而耕之。贼以骑三万来,公戒诸将:“战而贼走,追勿过河。”已而贼果走,追者不渡,而河外果有伏。贼既失计,乃引去。于是诸将皆服公。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皆以上意分赐诸将。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乃决策谋取横山,复灵武,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初,公既得熟羌为用,使以守边,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纾西人馈输之劳。其所设施,去而人德之。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五让不许。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每进见,必以太平责之。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既而上再赐手诏,趣使条天下事。其知政事,才一岁而罢,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方公之病,上赐药存问。既薨,辍朝一日。以其遗表无所请,使就问其家所欲。赠以兵部尚书,所以哀恤之甚厚。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取材于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戚:忧伤B.五让不许让:推辞C.必以太平责之责:责怪D.言者遂以危事中之中:诬陷\n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之南都B.乃决策谋取横山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然事有先后D.以其遗表无所请凌万顷之茫然亦足以畅叙幽情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又城胡芦,夺贼地而耕之在庆州修筑大顺城,来占据要害之地,又修筑胡芦城,夺回叛贼的土地派人耕种B.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纾西人馈输之劳于是将驻扎边地的军队撤回内地谋生,因而解除了西部百姓供给运输粮草的辛苦C.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有关部门上奏朝廷,全部废止了范公以前施行的改革措施,恢复了过去的旧政策D.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母亲去世的时候,他还十分贫穷,一辈子如果不是去人家做客,就从来都不吃肉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感伤家世之变,离家求学,严格自励,学有所成。B.元昊在河西反叛,范仲淹主动请缨守御延州,他积极备战,发展农耕,颇有远见。C.范仲淹自作主张,竭力改革积弊,遭到反对,皇上虽知其忠心,但已不再听信他。D.范仲淹病重时,皇帝赐药慰问,死后皇帝停朝一天,还追封他兵部尚书以示哀恤。10.第二大题文言文中说范仲淹“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意思是“他侍奉皇帝、对待他人,完全按照自己的信条,不因对自己有利或有害而决定取舍”。这句话概括了范仲淹为人处世的原则,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为人处世原则的领悟。(不少于200字)(10分)【2011东城期末】1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7分)禾熟孔平仲①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②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③,啮草坡头卧夕阳。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注:①孔平仲:宋代地方官吏,多次遭到贬谪。②窦:指水沟。③耕耘债:指耕田犁地的农活。①下列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禾熟》首句大笔勾勒出农村金秋季节的画面:百里农田,波翻浪涌,香气袭人。B.《禾熟》后两句含蓄表达了希望尽快了却官场“役债”,像老牛那样卸去重负的心愿。C.《村居》首句如同电影镜头转换,由近景到远景,描绘出宁和淡雅的田园风光。D.《村居》后两句用“夕阳”“寒鸦”渲染气氛,静谧之外又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②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n13.试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村居》一诗。(不少于150字)(10分)【2011东城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王仲翁与望之等数人,皆召见。先是,左将军上官桀谋杀光,光既诛桀等,后出入自备。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两吏挟持。望之独不肯听,自引出阁曰:“不愿见。”吏牵持匈匈。光闻之,告吏勿持。望之既至前,说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将以流大化,致于洽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以辅高明。今士见者皆先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①之礼,致白屋②之意。”于是光独不除用望之,而仲翁等皆补大将军史。三岁间,仲翁至光禄大夫给事中,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署小苑东门侯。仲翁出入从仓头庐儿③,下车趋门,传呼甚宠,顾谓望之曰:“不肯碌碌,反抱关为?”望之曰:“各从其志。”时大将军光薨,子禹复为大司马,兄子山领尚书,亲属皆宿卫内侍。地节三年夏,京师雨雹,望之因是上疏,愿赐清闲之宴,口陈灾异之意。宣帝自在民间闻望之名,曰:“此东海萧生邪?下少府宋畸问状,无有所讳。”望之对,以为:“《春秋》昭公三年大雨雹,是时季氏专权,卒逐昭公。向使鲁君察于天变,宜无此害。今陛下以圣德居位,思政求贤,尧、舜之用心也。然而附枝大者贼本心,私家盛者公室危。唯明主躬万机,举贤材,以为腹心,与参政谋,令公卿大臣朝见奏事,明陈其职,以考功能。如是则庶事理,公道立,奸邪塞,私权废矣。”对奏,天子拜望之为谒者。时上初即位,思进贤良,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问状,高者请丞相御史,次者中二千石试事。累迁谏大夫,丞相司直,岁中三迁,官至二千石。(取材于班固《汉书·萧望之传》)注释:①吐握:吐哺握发的简称。比喻求贤之心切。②白屋:茅屋。表示贱人所居。③仓头庐儿:奴仆。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引出阁曰引:推荐B.延颈企踵延:伸长C.卒逐昭公逐:放逐D.如是则庶事理,庶:众多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nA.①光闻之,告吏勿持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①将军以功德辅幼主②去以六月息者也C.①望之因是上疏②因人之力而蔽之D.①明陈其职,以考功能②其孰能讥之乎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如果有应当)接见的官吏百姓,(都要让他们)裸体瘦身除去兵器B.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这)恐怕不合乎周公辅佐成王时亲自求贤的礼节,表达对平民的敬意。C.下少府宋畸问状,无有所讳下达(命令)让少府宋畸问明情况,(让他)不要有什么隐讳D.然而附枝大者贼本心,私家盛者公室危然而过分靠近大树就会伤害树干,家臣的权势过大就会危及朝廷。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萧望之反对霍光接见士民搜身去除兵器的作法,赞赏周公吐哺握发之礼。B.萧望之因为不服从霍光不被任用,而顺从的王仲翁等人都补任大将军史。C.大将军霍光去世之后,他的儿子霍禹、兄弟子山都在朝廷里担任了要职。D.萧望之举用贤才、利国利民的谏言得到宣帝的认同,因此官位一年三升。10.第二大题文言文《萧望之传》中说“各从其志”,意思是“每个人依照自己的意志行事”。请联系当下的社会生活或读过的文章谈谈自己对这一句子的领悟。(不少于200字)(10分)【2011东城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①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n。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以此观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余舅光禄②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取材于明·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注释:①徼(jiào):边界。②光禄:官名。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千钱买一石或:有人B.然穷其所生之地穷:追究C.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胜:超过D.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妄:随便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②而不欲以告人欤B.①则人益贵之②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C.①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②甥其为我记之D.①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②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国都的人于是把我们的木柴当做宝贝一般B.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我料想它们与竹子在江南(一样)也没有什么不同C.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令人敬畏有高傲不同一般的气节D.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竹子本可以不离开江南就获得人们的尊重啊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本文是作者受任君之托为竹溪写的一篇“记”。“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B.文章起笔写国都的人和江南的人对竹子的喜好和厌恶,一好一恶,对照鲜明。C.任君自称为“竹溪主人”,与东晋陶渊明爱菊、北宋周敦颐爱莲,意趣情怀相似。D.任君不与江南的侯家富豪攀比池亭花石,正是因为他喜爱竹子正直孤高的品质。\n10.文中说“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意思是说“世上的美丑(好恶),也哪里有固定不变的(标准)呢”。请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句子的领悟。(10分)【2011丰台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周恭肃王元俨,少奇颖,太宗特爱之。每朝会宴集,多侍左右。帝不欲元俨早出宫,期以年二十始就封,故宫中称为“二十八太保”,盖元俨于兄弟中行第八也。 真宗即位,授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封曹国公。明年,为平海军节度使,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检校太傅,封广陵郡王。后职屡改迁,至祠太清宫,加兼中书令。坐侍婢纵火,延燔①禁中,夺武信节,降封端王,出居故驸马都尉石保吉第。每见帝,痛自引过,帝悯怜之。寻加镇海、安化军节度使,封彭王,进太保。仁宗即位,拜太尉、尚书令兼中书令,徙节镇安、忠武,封定王,赐赞拜不名,又赐诏书不名。景佑二年大封拜宗室,授荆南、淮南节度大使,行荆州、扬州牧,赐入朝不趋。 元俨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外夷。事母王德妃孝,妃每有疾,躬侍药,晨夕盥洁焚香以祷,至忧念不食。母丧,哀戚过人。平生寡嗜欲,惟喜聚书,好为文词,颇善二王书,工飞白。 仁宗冲年②即位,章献皇后临朝,元俨自以属尊望重,恐为太后所忌,深自沉晦③。因阖门却绝人事,故谬语阳狂,不复预朝谒。及太后崩,仁宗亲政,益加尊宠。凡有请报可,必手书谢牍。方陕西用兵,上所给公用钱岁五十万以助边费。帝不欲拒之,听入其半。尝问翊善④王涣曰:“元昊平未?”对曰:“未也。”曰:“如此,安用宰相为?”闻者畏其言。庆历三年冬,大雨雪,木冰,陈、楚之地尤甚,既而元俨病甚。上忧形于色,亲至卧内,手调药。屏人与语久之,所对多忠言。赐白金五千两,固辞不受,曰:“臣羸惫且死,将重费家国矣。”帝为嗟泣。明年正月薨,赠天策上将军、徐衮二州牧、燕王,谥恭肃。比葬,三临其丧。(节选自《宋史·元俨传》,有删减)【注】①燔:fán焚烧。②冲年:幼年。③沉晦:隐而不露。④翊yì善:宋朝官名,掌管侍从讲授。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坐侍婢纵火,延燔禁中坐:因为B.行荆州、扬州牧行:巡行C.颇善二王书,工飞白工:擅长D.元俨自以属尊望重属:地位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晨夕盥洁焚香以祷樊哙侧其盾以撞B.恐为太后所忌慎勿为妇死C.帝不欲拒之,听入其半则或咎其欲出者D.陈、楚之地尤甚臣之壮也,犹不如人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每见帝,痛自引过,帝悯怜之。每次拜见皇上,元偐都痛心地提及自己的过失,皇上十分怜惜他。B.元俨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元俨的额头宽阔,双颊饱满,面容威严刚毅,看上去不可冒犯。C.方陕西用兵,上所给公用钱岁五十万以助边费。\n正值陕西用兵,皇上拿出每年的五十万公用钱来资助边关军用。D.上忧形于色,亲至卧内,手调药。皇上面露忧容,亲自到元俨的卧室里,亲手为他调制药剂。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俨年少时很聪明,深受太宗喜爱。太宗不想让元俨过早出宫任职,约定在他年满二十岁时再外出就任。B.元俨历经宋朝太宗、真宗、仁宗三代,官职连续升迁,到宋仁宗景佑二年,被委以荆南、淮南节度大使的重任。C.元俨事母至孝。母亲德妃每次患病,元俨都亲自侍奉吃药,早晚盥洗焚香祷告,为母病担忧连饭也吃不下。D.元俨忠心为国,病危时都不愿花费国家的钱财,对皇上赏赐的五千两黄金坚辞不受,令皇上感慨不已。10.第二大题文言文中说元俨“阖门却绝人事,故谬语阳狂,不复预朝谒”,意思是说元俨闭门谢客,故意装疯乱语,不再参与朝政。对他的这种做法,有人鄙夷,认为他圆滑世故;有人赞赏,认为他懂得韬光养晦;还有人……请结合原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2011丰台一模】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7分)汉宫春①陆游初自南郑来成都作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②。人误许③,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④。花时万人乐处,攲帽⑤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注】①本词作于宋孝宗乾道九年(1073年)春,当时作者刚从抗金前线南郑被调至成都后方,不被重用。②蛮笺:指蜀地所产的彩色笺纸。③许:推许、赞许。④灯山:把无数的花灯叠作山形。⑤攲(qī)帽:指歪戴着帽子。(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羽箭”三句写作者回忆在南郑拉弓搭箭、挥鹰缚虎的戎马生活,充满战斗豪情。B.“吹笳”四句写作者暮归野帐,在悲笳声和纷飞大雪中写下壮美诗篇,气势磅礴。C.“人误许”三句为作者自谦之语,表明自己并不像人们推许的那样拥有出众才华。D.“何事”五句写作者到达成都后看到的浮华景象,由此引发作者内心的独特感受。(2)简析“花时万人乐处,攲帽垂鞭”两句中“攲”和“垂”两字的表达效果。(4分)13.《汉宫春》结尾“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两句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人生信念。请结合全词,并联系你的知识积累或生活体验谈谈对这两句话的领悟。不少于200字。(10分)【2011丰台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饿乡记 管同饿乡,天下之穷处也。其去中国不知几何里。自稻、梁、麦、菽、牛、羊、鸡、彘、鱼、鳖、瓜、果,一切生人之物,无—有焉。凡欲至者,必先屏去食饮。始极苦,不可耐;强前行,多者不十日已可至;至则豁然开朗,如别有天地。省经营,绝思虑,不待奔走干谒,而子女妻妾之呼号,人世讥骂笑侮之态,无至吾前者,徜然①自适而已。\n 然世以其始至之难也,万方图维以求勿至;不幸而几至,辄自悔为人动。故非违世乖俗之士,不得至是乡;非强忍坚定守死善道之君子,虽至是乡,辄不幸中道而反。昔周之初,武王伐纣,伯夷、叔齐耻食其粟,由首阳山以去,至饿乡。饿乡之有人,自是始。至春秋时,齐有饿民②,却黔敖嗟来之食,翩然至是乡,虽曾子叹其微,而论者以为甚贤矣。孔子之徒,颜、曾为大贤,原宪为次,三子者皆几至是乡,而犹未达。及至战国,于陵仲子③立意矫俗,希为是乡人,行三日,卒废然而反。孟子讥之。自战国秦汉后,教化不行,风俗颓败。缙绅先生之属,以是乡为畏途,相戒不入。而凶年饥谨,祸乱迭作,自王公贵人,下逮田野士庶,遭变故而误入是乡者,往往而是。梁武皇帝,天子也;赵武灵王,藩国王也;条侯周亚夫,将且相也。此其人皆尊崇富厚,志得意满,无意于是乡,而其终卒入焉,岂非天哉!然岂与夷、齐以下,立志自入者同乎哉!语曰: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又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惟汉龚胜④、唐司空图、宋谢枋得之伦,立志忠义,先后至是乡。夷、齐辈得之,盖相视而笑,称莫逆交云。呜呼!饿乡何乡也?何其难至也若是?予穷于世久矣,将往游焉,考始末而为之记。(取材于作者同名文章,有删节)注:①徜然:安然自得的样子。②齐有饿民:典故出自《礼记·檀弓下》。春秋齐大夫黔敖呼饿民吃嗟来之食,齐饿民不食而死。曾子听说后并不赞同齐民的做法。③于陵仲子:战国时人陈仲子,居于陵,因不求人而断粮,三日不食,便不能坚持,爬上树去吃被虫子咬了大半的李子。孟子讥讽他不能坚守节操。④龚胜:东汉彭城人。渤海郡太守,光禄大夫。王莽篡位后,辞官归里,王莽遣使征之,胜绝饮食,积十四日而死。后文提及的司空图、谢枋得等皆为坚贞死节之臣。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凡欲至者,必先屏去食饮屏:去除B.故非违世乖俗之士乖:乖顺C.自王公贵人,下逮田野士庶逮:到、及D.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得:适合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强前行,多者不十日已可至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B.孔子之徒,颜、曾为大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C.无意于是乡,而其终卒入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予穷于世久矣,将往游焉焉用亡郑以陪邻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然世以其始至之难也,万方图维以求勿至可是世人认为饿乡开始很难到达,于是多方谋划希望能免受饿乡之苦B.虽曾子叹其微,而论者以为甚贤矣虽然曾子并不赞成饿民的做法,但(后世)评论的人都认为他是德行很好的人C.于陵仲子立意矫俗,希为是乡人,行三日,卒废然而反于陵陈仲子立志改变风俗,希望成为饿乡人,才步行三天,最终却停止而返回D.然岂与夷、齐以下,立志自入者同乎哉可是他们怎么能与伯夷、叔齐以及他俩以后那些立志自己进入饿乡的圣贤相同呢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寓言式的杂文,以“饿乡”为喻,赞扬了守志之士宁可穷饿困顿至死,也不仰人鼻息,苟且偷生的可贵精神。B.作者笔下的“饿乡”是一种理想圣境。在这里不须费神思虑、趋奉请见,无饥荒呼号之患也不存在讥笑侮辱等丑恶现象。\nC.本文广征博引,阐明入“饿乡”、不入“饿乡”与误入“饿乡”等三种不同情况,不流于空论,行文流畅,笔力健朗。D.末段以“自得”与首段“自适”相呼应,赞扬了君子们“求仁得仁”而无怨无悔之境界,突出了自己到达“饿乡”之艰难。10.第二大题文言文中作者提到“非强忍坚定守死善道之君子,虽至是乡,辄不幸中道而反”一句,意思是说:没有顽强意志力的人,即使达到较高境界,最终也不能坚守正道。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你的知识积累或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领悟。不少于200字。(10分)【2011石景山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牡丹说袁枚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①,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非其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选自《袁枚诗文选译》)注:①韡(wěi):繁盛。6.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蕊丛丛以百数数:计算B.客过而尤之曰尤:责备C.宜黜汝旧黜:除掉D.性果而识暗也暗:隐蔽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移其位让焉其无花哉B.怒而移之山不自怒而怒花C.牡丹之来也子之仍复其处D.记之以自警焉客来指以自负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亡何花开,薄如蝉翼不久花开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一样。\nB.移非其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移栽不按时节,牡丹花含怨而死理所当然。C.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既不了解生物的习性,又不清楚土壤适宜与否。D.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依仗着自己的见识,却不考虑众人的利益得失。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文中的主人重金买来牡丹,对其倍加珍视,引以为傲,可花开后却大失所望,于是怒而迁之。B.善相花者明白,花各有其适合的生长环境,如果移植要选择适宜的季节,这样它才能更好地生长。C.文中的主人看重自己而轻视生物,仅凭一己喜怒决定花的命运,这是新花旧花同时枯死的根本原因。D.文中的主人种植牡丹以失败收场,启示我们如果不顾自然规律,一味主观武断地行事,必然造成恶果。10.第二大题文言文《牡丹说》中“客”认为“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请结合文中人物的做法对此加以解说,并联系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的领悟。(不少于200字)(10分)【2011石景山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公权字诚恳。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李听镇夏州,辟为掌书记。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三朝,侍书中禁。文宗思之,迁谏议大夫。俄改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对六学士,上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曰:“此浣濯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时周墀同对,为之股栗,公权辞气不可夺。帝谓之曰:“极知舍人不合作谏议,以卿言事有诤臣风采,却授卿谏议大夫。”翌日降制,以谏议知制诰,学士如故。公权忠言匡益,皆此类也。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板,不得公权手笔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文宗夏日与学士联句,帝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公权续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时丁、袁五学士皆属继,帝独讽公权两句,曰:“辞清意足,不可多得。”乃令公权题于殿壁,字方圆五寸,帝视之叹曰:“钟、王复生,无以加焉!”公权志耽书学,不能治生,为勋戚家碑板,问遗①岁时钜万,多为主藏竖②海鸥、龙安所窃。别贮酒器杯盂一笥,缄縢如故,其器皆亡。讯海鸥,乃曰:“不测其亡。”公权哂曰:“银杯羽化耳。”不复更言。所宝唯笔砚图画,自扃鐍之。性晓音律,不好奏乐。常云:“闻乐令人骄怠故也。”(取材于《旧唐书》)\n注:①问遗:慰劳馈赠②竖:家童,童仆6.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穆宗政僻僻:荒僻B.公权忠言匡益匡:纠正C.时丁、袁五学士皆属继属:接连D.缄縢如故縢:绳索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我于佛寺见卿笔迹乃令公权题于殿壁B.此浣濯者三矣不得公权手笔者C.以卿言事有诤臣风采以谏议知制诰D.为勋戚家碑板多为主藏竖海鸥、龙安所窃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时周墀同对,为之股栗当时周墀也在场,听了他的言论,吓得浑身发抖B.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都专门封上货币,上面注明这是购买柳公权书法作品的专款C.帝独讽公权两句文宗只讽谏柳公权的两句诗D.所宝唯笔砚图画,自扃鐍之他珍视的只有笔砚和书画,都亲自锁起来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柳公权为人正直敢言,趁皇帝向他请教书法时加以讽谏,穆宗因此改过。B.柳公权书法自成一家,声名远播,达官贵人甚至外夷都热衷于求得其作品。C.文宗喜爱柳公权的人品、文采,更欣赏他的书法造诣,叹其可与书圣媲美。D.柳公权醉心于书法,不看重财物珍宝得失,对家奴的盗窃行为也并不深究。10.第二大题文言文中柳公权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说出了一个普遍的道理,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结合文中内容,联系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不少于200字)(10分)【2012海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秋晚登城北门 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①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②。\n注:①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②梁州: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大散关就在此地,诗人曾在这里驻守。12.(7分)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上句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了诗人登临北城楼扶杖远眺的形象,下句展现了诗人见西风卷地而触目伤怀的情景。B.颔联写诗人在北城头远远地看见从大散关传来的烽烟,两行南飞的鸿雁把秋意带到了诗人日夜怀念的杜陵。C.颈联以形传神,“搔首”“倚楼”这两个动作,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烦乱不安又怅然无奈的情绪。D.全诗感情深沉,诗人愁绪满怀,既有登临而起的悲秋之情,也怀有对山河兴废的叹惋,还有因身世安危而生的感慨。②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尾联中“非”和“犹”两字运用的妙处。(4分)13.梁启超称赞陆游“亘古男儿一放翁”,请根据这首诗的内容概括陆游的“男儿”本色,并联系你的阅读积累或社会现实,谈谈你对“男儿”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2012海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疆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然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乱而政不修,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资也。是谓之土崩。故曰: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何谓瓦解?曰:吴、楚、齐、赵之兵①是也。七国谋为大逆,号皆称万乘之君,带甲数十万,威足以严其境内,财足以劝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当是之时,先帝之德泽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境外之助。此之谓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由此观之,天下诚有土崩之势,虽有布衣穷处之士或首恶而危海内,陈涉是也;况三晋之君或存乎?天下虽未治也,诚能无土崩之势,虽有强国劲兵,不得旋踵而身为禽矣,吴、楚、齐、赵是也,况群臣百姓能为乱乎哉?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也,贤主之所留意而深察也。\n近者关东五谷不登,年岁未复,民多穷困,重之以边境之事,推数循理而观之,则民且有不安其处者矣。不安故易动,易动者,土崩之势也。故贤主独观万化之原,明于安危之机,修之庙堂之上,而销未形之患也。其要,期使天下无土崩之势而已矣。诚以天下为务,则汤、武之名不难侔,而成、康②之俗可复兴也。此二体者立,然后处尊安之实,扬名广誉于当世,亲天下而服四夷,余恩遗德为数世隆,南面负扆③摄袂而揖王公,此天子之所服也。 (取材于徐乐《言世务书》,有删改)【注释】①吴、楚、齐、赵之兵:指汉景帝三年(前154)吴楚七国之乱。②成、康:指周成王和周康王,其时天下安定,百姓富足。③负扆(yǐ):背对屏风。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资也资:参考、借鉴B.威足以严其境内严:使……畏服C.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也要:要旨、要领D.推数循理而观之数:规律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财足以劝其士民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B.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扬名广誉于当世C.不得旋踵而身为禽矣况群臣百姓能为乱乎哉D.则民且有不安其处者矣若属皆且为所虏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来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然(七国)不能西攘尺寸之地B.民多穷困,(又)重之以边境之事C.不安故(民)易动,易动者,土崩之势也D.扬名广誉于当世,(则)亲天下而服四夷9.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秦末民困、下怨、俗乱,统治者却无所作为,土崩之势已成,陈涉得以“起穷巷”。\nB.若国君能泽被百姓,百姓能安土乐俗,就算外有强国劲兵之患,也不足以危害国家。C.作者指出,关东地区天灾频繁、战祸不断、五谷歉收,是形成土崩之势的根本原因。D.统治者要预知危机,防患未然,把治国当作根本职责,才能使百姓安定、天下太平。10.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以天下为务”的具体所指,并联系实际或你的阅读积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不少于200字)(10分)【2012西城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赠卖松人于武陵①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②人。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③尘!【注】①于武陵,中唐诗人,曾考取进士。一生仕途不达,遍游天下。②翠楼,泛指富贵人家。③六街,指长安城内的六条主要街道。12.(7分)①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两句写到了卖松人到都城长安卖松树,虽为求利,但心思独特。B.第五句写松树虽叶瘦却曾顶风傲雪,介绍了松树的特点及其经历。C.第六句写松树花色浅淡而缺少春意,暗含着作者对此的委婉批评。D.第八句写出了松树遍售于六街而无人购买、徒蒙灰尘的无奈际遇。②第二联中的“寒涧”一词有什么作用?(4分)13.作者借“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两句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请举例谈谈你对这类现象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2012朝阳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善,有真有假,有是有非,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累功,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子贡①赎人而不受金。孔子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子路②拯人于溺,其人谢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自俗眼观之,子贡不受金为优,子路之受牛为劣,孔子则取由而黜赐焉。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何谓与人为善?昔舜在雷泽,见渔者皆取深潭厚泽,而老弱则渔于急流浅滩之中,恻然哀之。往而渔焉,见争者皆匿其过而不谈,见有让者,则揄扬而取法之。期年,皆以深潭厚泽相让矣。夫以舜之明哲,岂不能出一言教众人哉?不以言教而以身转之,此良工苦心也。吾辈处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见人有微长可取,小善可录,翻然舍己而从之,且为艳称而广述之。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取材于袁黄《了凡四训》)\n[注释]①子贡:孔子的弟子,名赐。②子路:孔子的弟子,名由。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闻而恶之曰恶:批评B.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多:增多C.见有让者让:责备D.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困:使人困窘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B.受金则为不廉而教道可施于百姓而老弱则渔于急流浅滩之中C.孔子则取由而黜赐焉D.恻然哀之往而渔焉翻然舍己而从之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累功行善而不推究其中的道理,却自认为积累了功德B.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从今以后,不要再从诸侯那里赎人了C.不以言教而以身转之,此良工苦心也不用语言教导而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转化百姓,这是圣人的良苦用心D.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这就是圣贤之人以天下为公的气度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子贡赎人而不收取政府补偿的做法是错的,既没得到钱又违反了鲁国法律。B.作者认为有些人的行为当时虽称不上善举,却能产生好的影响,这种行为其实是善行。C.舜在雷泽,没有指责一些人的不良行为,而是大力表彰和效法善行,改变了社会风气。D.作者提倡人们要隐恶扬善,哪怕只是别人很微小的长处和善行,自己也要学习、称扬。10.第二大题文言文中说“善,有真有假,有是有非,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善”的辩证认识。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选取其中一个角度,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认识的领悟。(不少于200字)(10分)【2012东城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闻笛(唐)张巡①岧峣②试一临,虏骑附城③阴。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营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音。注:①张巡:“安史之乱”时期著名的英雄,亲率将士共守睢阳,后战死。②岧峣(tiáoyáo):高峻。③城:指睢阳城。12.(7分)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第二句既指明安禄山叛乱的不义性质,也写出军情的紧迫。\nB.尾联与首联遥相呼应,写明了作者是在更楼之上登高瞭望敌情。C.本诗既是战乱时代的艺术展现,又是作者不朽人格的光辉写照。D.全诗语言平易,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思乡情怀。②这首诗的颈联“营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中的“近”和“深”用字精妙,请简要赏析。(4分)13.对“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有人理解为:“守城将士不去辨认风云的愁惨,也不必询问天心的向背,只管奋勇杀敌。”还有人理解为:“只有像守城将士一样认识风云的愁惨,领会苍天考验将士的良苦用心,才能奋勇杀敌。”你认同哪一种理解?请结合诗句说说原因。(不少于200字)(10分)【2012丰台期末】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陈氏荣乡亭记 什邡,汉某县,县大以饶。县吏特不喜秀才儒者,以能接见官府、知己短长以谗之为己病也。每儒服持谒向县门者,吏辄坐门下,嘲咻踞骂辱之,俾惭以去。甚则阴用里人无赖苦之,罗中以法,期必破坏之而后已。民既素饶,乐乡里,不急禄仕,又苦吏之所为,故未尝有儒其业与服以游者。其好学者,不过专一经,工歌诗,优游自养,为乡丈人而已。比年,蜀之士人以进士举试有司者稍稍增多,而什邡独绝少。陈君,什邡之乡丈人,有贤子曰岩夫。岩夫幼喜读书为进士,力学,甚有志。然亦未尝敢儒其衣冠以谒县门,出入闾闬③必乡其服,乡人莫知其所为也。已而州下天子诏书,索乡举秀才,岩夫始改衣,诣门应诏。吏方相惊,然莫能为也。既州试之,送礼部。将行,陈君戒且约曰:“嘻!吾知恶进士之病己,而不知可以为荣。若行幸得选于有司,吾将有以旌志之,使荣吾乡以劝也。”于是呼工理材,若将构筑者。明年,岩夫中丙科以归。陈君成是亭,与乡人宴其下。县之吏悔且叹曰:“陈氏有善子,而吾乡有才进士,岂不荣邪!”岩夫初为伊阙县主簿,时予为西京留守推官,尝语予如此,欲予之志之也。岩夫为县吏材而有内行,不求闻知于上官,而上官荐用下吏之能者岁无员数,然卒亦不及。噫!岩夫为乡进士,而乡人始不知之,卒能荣之。为下吏,有可进之势,而不肯一鬻所长以干其上,其守道自修可知矣。陈君有子如此,亦贤丈人也。予既友岩夫,恨不一登是亭,往拜陈君其下,且以识彼邦之长者也。又嘉岩夫之果能荣是乡也,因以命名其亭,且志之也。某年某月,欧阳修记。(选自《欧阳修诗文集校笺》卷十三《陈氏荣乡亭记》。有删改。)注释:①闾闬:lǘhàn,指街坊,里巷。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将有以旌志之 旌:表扬B.而不肯一鬻所长以干其上干:干扰C.恨不一登是亭 恨:遗憾D.且志之也志:记述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县大以饶 罗中以法B.民既素饶 既州试之C.乡人莫知其所为也 其守道自修可知矣D.甚则阴用里人无赖苦之 又苦吏之所为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然亦未尝敢儒其衣冠以谒县门\n译文:然而也不曾敢穿戴儒士的衣帽去县府拜访B.吾知恶进士之病己,而不知可以为荣译文:我知道那些坏进士痛恨我,却不知道也可以以进士为荣C.岩夫为县吏材而有内行,不求闻知于上官译文:岩夫作为县吏有才能有品行,不求被上级官员了解D.岩夫为乡进士,而乡人始不知之,卒能荣之译文:陈岩夫成为了乡里的进士,而乡里人起初不了解他,最终却又能以他为荣。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什邡富饶,人民生活安逸,不热衷读书求禄仕,又苦于县吏不喜秀才儒者,甚至诬以罪名,因而学风不盛,绝少进士。B.陈岩夫喜爱读书,立志于学,然而在学风不盛的什邡县他平时不敢穿儒服,只能暗自力学,最终考取进士,成就功名。C.陈君呼工理材,将筑一亭,是为了激励儿子考取功名;而建成此亭,除庆祝纪念意义外,也是为了劝勉乡人立志于学。D.欧阳修应陈君之请,写作《陈氏荣乡亭记》,赞誉陈君之子立志于学和守道自修的好品行,并命名所筑之亭为“荣乡亭”。10.第二大题《陈氏荣乡亭记》讲述了陈岩夫身处学风不盛的环境中,仍能暗中发愤,最终考取进士,使当地风气有所改变的故事。你从陈岩夫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的感悟。(不少于200字)(10分)【2012海淀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鄞有高世之士,曰骆先生以大,貌严而气刚,行峻而言直,学广而闻多,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语之不合,一事之不谐,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以故世之士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忘形交者。然独视菊如贤友朋。每岁即小斋之外,罗植数百本,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见夫幽姿劲质,凌轹风霜,则思淬厉节操,处艰瘁而不屈;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见夫早培晚盛,不竞不争,则思居谦处让,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见夫味甘而气馨,品高而性介,则思蓄用以待时,洁身而处俗,不与黄茅白苇俱出于斯世。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又为之徘徊花下,仰而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必也物我两忘,彼此无间,然后与之曹处乎轩窗寂寞之滨,并驱乎草木摇落之际,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不自知其情之孚而身之化也。夫如是,则菊也,先生也,真所谓贤友朋也。菊有贤友朋之象,而先生犹爱之如此,况世之贤士子乎?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如爱斯菊矣。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呜呼!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能贤之;士子不能自知其不贤,惟先生能知之。贤也吾其爱,不贤也吾其弃。呜呼!安得贤如是菊陶姓而潜名者与之论先生之交际哉!\n[取材于(元)戴良《爱菊说》]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齿:并列B.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咎:过失C.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错:指责,批评D.菊有贤友朋之象象:这里指特征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然独视菊如贤友朋 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能贤之B.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又为之徘徊花下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C.仰而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D.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8.下面各组语句全都能够表现骆先生“气节刚正”的一组是①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②以故世之士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忘形交者③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④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⑤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9.下列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A.骆先生相貌威严,为人正直,性情刚烈,说话直率,爱憎分明,因此遭人嫌弃。B.骆先生以菊为友,从菊的不同特点联想到人格修养,并经常对照菊花自我反省。C.在骆先生看来,菊花品高性介,洁身自好,而黄茅白苇则平凡庸常,随俗从众。D.作者借骆先生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清高远俗的贤能之士的仰慕之情与渴求之心。10.文中“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句表现了骆先生的处世之道,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加以说明,并谈谈你对这种处世之道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n【2012西城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尝试观上古记,三王①之佐,其名无不荣者,其实②无不安者,功大也。《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三王之佐,皆能以公及其私矣。俗主之佐,其欲名实也,与三王之佐同,而其名无不辱者,其实无不危者,无公故也。皆患其身不贵于国也,而不患其主之不贵于天下也;皆患其家之不富也,而不患其国之不大也。此所以欲荣而愈辱,欲安而益危。民之治乱在于有司,今处官则荒乱,临财则贪得,列近则持谀,将众则疲怯,以此厚望于主,岂不难哉!今有人于此,修身会计则可耻,临财物资赆则为己。若此而富者,非盗则无所取。故荣富非自至也,缘功伐也。今功伐甚薄而所望厚,诬也;无功伐而求荣富,诈也。诈诬之道,君子不由。人之议多曰:“上用我,则国必无患。”然用己未必是也。己有患,用己于国,恶得无患乎?而莫若修身自贤。己,可制也;释其所制而夺乎其所不制,悖。则未用其治国治官,宜也。若夫内事亲,外交友,虽可达也,然事亲未孝,交友未笃,是所未达,恶能善之矣?故论人无以其所未达,而用其所已达。古之事君者,必先用能,然后任;必反情③,然后受。主虽过与,臣不徒取。忠臣之行,近知本矣。(取材自《吕氏春秋·务本》,有改动)[注]①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②实:实利,包括地位、俸禄等。③反情:内省,省察自己。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临财物资赆则为己赆:财物B.故荣富非自至也,缘功伐也伐:功劳C.交友未笃笃:忠厚D.恶能善之矣善:认为好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其欲名实也,与三王之佐同②主虽过与,臣不徒取B.①而其名无不辱者②此所以欲荣而愈辱C.①皆患其家之不富也②诈诬之道,君子不由D.①以此厚望于主②己有患,用己于国,恶得无患乎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皆患其身不贵于国也理解:(他们)都忧虑自身不能在国内显贵\nB.修身会计则可耻理解:(认为)修养自身、合理地支配钱财是可耻的C.然用己未必是也理解:但是任用自己的君王不一定会这样做D.古之事君者,必先用能,然后任理解:古代侍奉君主的人,一定先贡献才能,然后才担任官职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首段引《诗经》的话来说明“为公”与“顾私”的联系。B.作者认为百官应替君王治理好百姓,方能获得显贵之位。C.能侍奉父母、结交朋友的人,作者认为用其治国必无患。D.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指出了事君者应该有的姿态和品行。10.第二大题文言文《吕氏春秋·务本》中最后一句说“忠臣之行,近知本矣”,意思是“忠臣行事,接近于懂得什么是根本”。这里所说的“根本”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请就其中一点,结合自己的积累谈谈对“知本”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2012朝阳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12.(7分)耘田鼓[注]可朋(后蜀)农夫田头鼓,王孙筵上鼓。击鼓兮皆为鼓,一何乐兮一何苦?上有烈日,下有焦土。愿我天公降之以雨,令桑麻熟,仓箱富,不饥不寒,上下一般足。[注]耘田鼓:古代挂在田头树上的鼓,农忙时敲击,以激励催促农人提高劳作效率。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田头鼓”就是耘田鼓,“筵上鼓”指的是王公贵族筵宴上饮酒作乐时所击之鼓。B.诗人真诚地祈愿天公降下甘霖,使桑麻成熟,粮食满仓,百姓们不再挨饿受冻。C.最后一句“上下一般足”,意思是王孙贵族能够与普通百姓同甘共苦,知足常乐。D.本诗语言质朴平易,感情深沉强烈,揭露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有很强的感染力。②“上有烈日,下有焦土”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13.本诗通过“击鼓”这样的生活小事,反映深刻的社会问题,发人深省。请指出这是什么写法。结合本诗,并联系其他文学作品,对这种写法做简要分析。(不少于200字)(10分)【2012东城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王僧虔,琅邪临沂人也。年数岁,伯父弘集会诸子孙,弘子僧达下地跳戏,僧虔独正坐采蜡烛珠为凤凰。弘曰:“此儿终当为长者。”僧虔善隶书。孝武欲擅书名,僧虔不敢显迹,常用掘笔①书,以此见\n容。泰始中,为辅国将军、吴兴太守。王献之②善书,为吴兴郡,及僧虔工书,又为郡,论者称之。太祖善书,及即位,笃好不已。与僧虔赌书毕,谓僧虔曰:“谁为第一?”僧虔曰:“臣书第一,陛下亦第一。”上笑曰:“卿可谓善自为谋矣。”示僧虔古迹十一帙,就求能书人名。僧虔上羊欣所撰《能书人名》一卷。僧虔《论书》曰: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少于欣”。亡曾祖领军书,右军③云“弟书遂不减吾”。庾征西翼书,少时与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庾犹不忿,在荆州与都下人书云:“小儿辈皆学逸少书,须吾下,当比之。”王右军自书表,晋穆帝令张翼写效,一毫无异,乃题后答,右军当时不别,久后方悟,云“张翼小人,几欲乱真”。张芝、二卫并得名前代,无以辨其优劣,唯见其笔力惊异耳。羊欣书见重一时,亲受子敬,行书尤善,正乃不称名。孔琳之书天然放纵,极有笔力,规矩恐在羊欣后。谢综书,恨少媚好。谢灵运乃不伦,遇其合时,亦得入流。庾昕学右军,亦欲乱真矣。(取材于《南齐书》)注:①掘笔:秃笔。②王献之:字子敬,东晋书法家,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③右军:右军将军。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曾任此职,世称“王右军”。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终当为长者长者:年长的人B.右军后进后进:后来长进C.天然放纵放纵:不受约束D.亦得入流入流:列入流品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常用掘笔书,以此见容B.乃题后答羊欣书见重一时正乃不称名C.右军当时不别,久后方悟D.无以辨其优劣方其破荆州,下江陵皆以美于徐公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伯父弘集会诸子孙,弘子僧达下地跳戏(他的)伯父王弘把孩子们聚在一起,王弘的儿子王僧达在地上蹦跳玩耍B.太祖善书,及即位,笃好不已太祖擅长书法,等到即位,(对书法还是)深爱不止C.卿可谓善自为谋矣\n你可以说是善于替自己谋虑了D.亡曾祖领军书,右军云“弟书遂不减吾”(我)逝去的曾祖父王领军写信,王羲之说“老弟写信就没有丢掉我”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王僧虔在孝武帝面前为求自保,不惜用秃笔写字来掩饰书法水平。B.王献之和王僧虔都擅长书法,又都做过吴兴郡守,因此传为美谈。C.征西将军庾翼与王羲之在书法上齐名,很多小辈都来向庾翼学习。D.张翼和庾昕二人模仿王羲之的书法,都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10.第二大题文言文中说“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少于欣’”,意思是“宋文帝的书法,自己说可以和王献之相比,但当时评议的人说‘(宋文帝的)天资高于羊欣,书法艺术所达到的程度不如羊欣’”。请结合你的阅读积累,谈谈对“天然”和“功夫”二者关系的理解。(不少于200字)(10分)【2012丰台一模】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7分)行香子过七里濑①苏轼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②,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③。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注】①七里濑:又名七里滩,在今浙江桐庐县城南三十里。②鉴:镜子。③严陵:东汉的严子陵,名光,少时曾与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征召到京,授谏议大夫,不受,隐居于富春江。(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前六句,用简练的笔墨,形象地描绘了七里濑的美景:轻舟惊鸿,水清波平,鱼儿翻腾,白鹭点点。B.上片“过”字点题,写出行程;“急”“冷”“明”不仅状写出景物特点,同时写出作者不断变化的主观感受。C.“算当年”四句用典,吟咏汉刘秀称帝之后严子陵隐居一事,归结为“一梦”和“空名”,蕴含着人生感叹。D.下片由山起笔,中间插入议论感慨,顺势抒怀,最后以远山、云山、晓山三座山结尾,落于景语,隽永含蓄。(2)“双桨鸿惊”句,有人认为是船桨划动如鸿雁惊飞,有人理解为船桨划动使鸿雁惊起。你认为哪一种理解更合理,请结合诗句说说理由。(4分)13.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慨叹?结合本词,并联系作者的其他作品,谈谈你对这种人生感慨的理解。不少于200字。(10分)\n【2012石景山一模】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①–②题。(8分)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岑参这首诗不讲究对仗工整,没有严格的用韵,是一首典型的古体诗。B.“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两句中透露出作者思乡心切的愁苦。C.“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两句重复“故人”二字,见出情谊深厚。D.结尾两句“大笑”一词,写出岑参和他的朋友乐观、洒脱的盛唐士人本色。②作者笔下的凉州景物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13.从上面这首唐诗“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两句中能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说法?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2012海淀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踏莎行•山居张抡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注]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注]“松醪”:是松膏酿制的酒。12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秋入云山”,语言简明形象,“入”字写出了深山秋意飒然而至的景象。B.词人以“潇洒”形容“物情”,赋予山中万物以情志风神,秀逸灵动,意蕴无穷。C.下片写月圆之夜,诗人身处良辰佳景,独对冷清的秋夜,难免心生孤寂悲切之情。D.上片写了斑斓如画的秋山景象,下片写了清朗闲雅的山居之景,诗中有画,情景交融。②词人的山居生活有什么特点?词中是怎样表现的?(4分)13.古今诗歌中有许多描写秋景的佳句,诗人对秋景的描写也各有千秋。请结合“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一句并再举一个描写秋景的句子,对它们的特色加以赏析。(不少于200字)(10分)【2012西城二模】12.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7分)\n高荷元稹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飐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擪①。不学着水荃②,一生长怗怗③。[注释]①擪,音yè,按、压。②荃,一种水草。③怗,音tiē,安定,安宁。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将藕与荷并写,“才”字感喟颇深,可见高荷难得。B.“飐闪”写风吹叶动之状,以“扇”喻荷叶,生动贴切。C.荷叶因风力的抬举而亭亭玉立,故而别有一番娇美风姿。D.荷虽有“圆”、“青”等特点,但作者强调的是其“高”。②诗歌最后两句写了“荃”的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荷”有什么关系?请简答。(4分)13.某些事物往往因其所具有的特征而被人寄寓某种志趣或情感。请说明元稹笔下“高荷”有怎样的寄寓;并请你另举一物,根据其特征阐发其可以象征的志趣或可以寄托的情思。(不少于200字)(10分)【2012朝阳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王适,好读者,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选举。见功业有道路可指取,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诸公贵人既得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一见,辄诫门以绝。上初即位,以四科募天下士。君笑曰:“此非吾时邪?”即提所作书,缘道歌吟,趋直言试。既至,对语惊人,不中第,益困。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士可撼。乃踏门告曰:“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白事。”一见语合意,往来门下。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甚,奴视法度士,欲闻无顾忌大语。有以君平生告者,即遣使钩致。君曰:“狂子不足以共事。”立谢客。李将军由是待益厚,奏为其卫胄曹参军,充引驾仗判官,尽用其言。将军迁帅凤翔,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居岁余,如有所不乐。一旦载妻子入阌乡南山不顾。明年九月,疾病,舆医京师,其月某日卒,年四十四。其妻上谷侯高处士之女。高固奇士,自方太师,世莫能用吾言,再试吏,再怒去,发狂投江水。初,处士将嫁其女,惩曰:“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之,必嫁官人,不以与凡子。”君曰:“吾求妇氏久矣,唯此翁可人意。且闻其女贤,不可以失。”即谩谓媒妪:“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侯翁女幸嫁。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妪谢。”诺,许白翁。翁曰:“诚官人邪?取文书来!”君计穷吐实。妪曰:“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之。得一卷书粗若文书者,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视。幸而听我。”翁望见文书衔袖,果信不疑,曰:“足矣!以女与王氏。”遂得女。(取材于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怀奇负气负气:赌气B.不肯随人后选举选举:参加科举C.一旦载妻子入阌乡南山不顾一旦:忽然有一天D.幸而听我幸而:希望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乃以干诸公贵人B.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士可撼乃踏门告曰一女怜之C.有以君平生告者D.且闻其女贤吾以龃龉穷吾明经及第,且选\n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一见,辄诫门以绝见过他一次,就告诫守门人不让他再进门B.此非吾时邪这不是一个适合我的时代啊C.张甚,奴视法度士嚣张得很,鄙视那些遵守法度的士人D.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之不要苦恼,侯翁不会怀疑别人欺骗他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王适参加招募士人的考试,在考试的时候出语惊人,最终没有考上,此后更加困窘。B.昭义军节度卢从史听说了王适的经历,立即派人设法招致他,遭到王适的断然拒绝。C.王适为人狂傲,没有世人采用他的意见,两次做官都发怒离职,以致发狂投江而死。D.侯高只肯把女儿嫁给有官职的人,王适在媒妪帮助下,骗过侯高,娶到了他的女儿。10.第二大题文言文中的王适非常自信,行事张扬高调,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对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2012东城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云居寺①高顶王褒②中峰云已合,绝顶日犹晴。邑居随望近,风烟对眼生。注:①云居寺:在北周都城长安附近的山上,一说此山是终南山。②王褒(513-576年):先后在南朝的梁和北朝的西魏、北周为官,才名极高。12.(7分)①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虽然只有二十个字,但是大阖大开,气魄雄伟,景象堪称壮丽。B.诗人表现高山景观的特征,语言十分简省,却能带给读者强烈的感受。C.本诗良好的艺术效果是通过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静态描摹获得的。D.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运用对偶的手法,给人工整匀称的美感。②前两句诗所写的景象和表达的心情有何变化?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13.比较“邑居随望近,风烟对眼生”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不少于200字)(10分)\n【2012丰台二模】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①陈与义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草木相连南服②内,江湖异态栏干前。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注】①宋钦宗靖康二年(1126)春,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掳徽宗,钦宗二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陈与义1124年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靖康之难发生后,流离失所,后流亡到洞庭湖。此诗写于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秋。②南服,指南方。(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楼阴”指楼的南面,“背日”也指楼南,两词点明观景角度:站在楼南向远处眺望。B.颔联继续写登楼所见景色。“江湖异态”写出倚栏远眺,江水与洞庭湖水不同,异态纷呈。C.颈联意思是:诗人被贬官迄今已有五年,“靖康之难”后,宋室南迁,诗人颠沛流离,双鬓已白。D.尾联中用“风壮浪涌”,即写出江水湍急汹涌,同时也表明诗人此时心潮起伏如波涛汹涌。(2)诗人登临远望看到怎样的景象?这种景象描写有何作用?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3.有学者盛称“乾坤”一联“学杜而得其骨”,意思是为家国之忧而心碎,而头白,正是杜甫诗歌与陈与义诗歌共具的思想特色。结合这首诗,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这种思想特色的认识。【2013海淀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古之所谓公无私者,其取舍进退无择于亲疏远迩,惟其宜可焉。其下之视上也,亦惟视其举黜之当否,不以亲疏远迩疑乎其上之人。故上之人行志择谊,坦乎其无忧于下也;下之人克己慎行,确乎其无惑于上也。是故为君不劳,而为臣甚易:见一善焉,可得详而举也;见一不善焉,可得明而去也。及道之衰,上下交疑,于是乎举仇、举子之事,载之传中而称美之,而谓之忠。见一善焉,若亲与迩,不敢举也;见一不善焉,若疏与远,不敢去也。众之所同好焉,矫而黜之乃公也;众之所同恶焉,激而举之乃忠也。于是乎有违心之行,有怫志之言,有内愧之名。若然者,俗所谓良有司也。呜呼!今之君天下者,不亦劳乎!为有司者,不亦难乎!为人向道者,不亦勤乎!是故端居而念焉,非君人者之过也;则曰有司焉,则非有司之过也;则曰今举天下人焉,则非今举天下人之过也。盖其渐有因,其本有根,生于私其亲,成于私其身。以己之不直,而谓人皆然。其植之也固久,其除之也实难,非百年必世,不可得而化也,非知命不惑,不可得而改也。已矣乎,其终能复古乎!若高阳齐生者,其起予者乎?齐生之兄,为时名相,出藩于南,朝之硕臣皆其旧交。齐生举进士,有司用是连枉齐生,齐生不以云,乃曰:“我之未至也,有司其枉我哉?我将利吾器而俟其时耳。”抱负其业,东归于家。吾观于人,有不得志则非其上者众矣,亦莫计\n其身之短长也。若齐生者,既至矣,而曰“我未也”,不以闵于有司,其不亦鲜乎哉!吾用是知齐生后日诚良有司也,能复古者也,公无私者也,知命不惑者也。(韩愈《送高阳齐皥下第序》)[注]举仇、举子之事:指《吕氏春秋》记载的祁黄羊向晋平公推荐仇人解狐做南阳县令、推荐儿子午做国家廷尉的事。世:三十年齐生:指齐皥,其兄齐映为当朝宰相。起:启发。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见一不善焉,可得明而去也去:离开B.有怫志之言怫:同“悖”,违反C.其植之也固久植:确立D.亦莫计其身之短长也计:考虑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若亲与迩,不敢举也B.A.其下之视上也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始臣之解牛之时为时名相,出藩于南盖其渐有因,其本有根D..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实迷途其未远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故上之人行志择谊,坦乎其无忧于下也所以上司选择合理的标准实施自己的想法,内心坦荡不用担心下属猜疑。B.众之所同恶焉,激而举之乃忠也大家共同讨厌的人,要激励他并且举荐他才显得自己忠诚。C.是故端居而念焉,非君人者之过也因此坐下来好好地想一想这种情况,然后就去指责统治天下的人所犯的过错。D.不以闵于有司,其不亦鲜乎哉(齐生)不因为自己受委屈而向有司博取同情,这不也太少见了吗!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作者肯定古时用人不分关系亲疏远近、唯“宜”是举的原则,批评当今之世为避嫌唯“亲迩”不举的做法。B.选文第三段深入一层,进一步探究上文中“俗所谓良有司”所作所为的原因,指出其根源在于一个“私”字。C.在作者眼中,齐生是一个能改变时风,复兴古风的人,但因为他的哥哥到南方去做官了,有司就没有录用他。D.本文是一篇赠序,作者纵论古今在用人问题上的公私之别,以古衬今,是一篇内涵丰富、说理透彻的佳作。10.齐生科举落第后说:“我之未至也,有司其枉我哉?我将利吾器而俟其时耳。”意思是说:我没有达到标准,有司哪里会冤枉我?我将精进我的学业以等待时机。请结合本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齐生说法的认识与思考。(不少于200字)(12分)【2013西城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吴与弼,字子传,崇仁人。与弼年十九,见《伊洛渊源图》,慨然响慕,遂罢举子业,尽读四书、五经、洛闽①诸录,不下楼者数年。中岁家益贫,躬亲耕稼,非其义,一介不取\n。四方来学者,约己分少饮食,教诲不倦。正统十一年,山西佥事何自学荐于朝,请授以文学高职。后御史涂谦复荐之,俱不出。尝叹曰:“宦官、释氏不除,而欲天下治平,难矣。”天顺元年,石亨欲引贤者为己重,谋于大学士李贤,属草疏荐之。帝乃命贤草敕加束帛,遣行人曹隆,赐玺书,赍礼币,征与弼赴阙。比至,帝问贤曰:“与弼宜何官?”对曰:“宜以宫僚②,侍太子讲学。”遂授左春坊左谕德,与弼疏辞。贤请赐召问,且与馆次供具。于是召见文华殿,顾语曰:“闻处士义高,特行征聘,奚辞职为?”对曰:“臣草茅贱士,本无高行,陛下垂听虚声,又不幸有狗马疾。束帛造门,臣惭被异数③,匍匐京师,今年且六十八矣,实不能官也。”帝曰:“宫僚优闲,不必辞。”赐文绮酒牢,遣中使送馆次。顾谓贤曰:“此老非迂阔者,务令就职。”时帝眷遇良厚,而与弼辞益力。又疏称:“学术荒陋,苟冒昧徇禄,必且旷官。”诏不许。乃请以白衣就邸舍,假读秘阁书。帝曰:“欲观秘书,勉受职耳。”命贤为谕意。与弼留京师二月,以疾笃请。贤请曲从放还,始终恩礼,以光旷举。帝然之,赐敕慰劳,赍银币,复遣行人送还,命有司月给米二石。与弼归,上表谢,陈崇圣志、广圣学等十事。成化五年卒,年七十九。所著《日录》,悉自言生平所得。[注]①洛闽:洛学和闽学,代表人物分别为程颢兄弟和朱熹。②宫僚:太子属官。③异数:这里指皇帝给予的特殊优待。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帝乃命贤草敕加束帛草敕:起草诏书。B.征与弼赴阙赴阙:到朝廷来。C.束帛造门造门:装点门面。D.乃请以白衣就邸舍白衣:无官职的士人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中岁家益贫而与弼辞益力B.请授以文学高职以光旷举C.山西佥事何自学荐于朝谋于大学士李贤D.贤请赐召问,且与馆次供具今年且六十八矣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非其义,一介不取。凡是他认为不正当的利益,丝毫不取。B.宦官、释氏不除,而欲天下治平,难矣。宦官、佛教不除掉,却想要天下安定,难啊。C.闻处士义高,特行征聘,奚辞职为?听说您正直清高,特地征召聘请,辞职有什么作为?D.帝曰:“欲观秘书,勉受职耳。”皇帝说:“(吴与弼)想要看宫廷珍藏的图书,就劝他就职吧。”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吴与弼19岁时,受《伊洛渊源图》的影响,曾苦数年不下书楼。B.皇帝应何自学、涂谦的推荐,召吴与弼入京为官并对其礼遇甚厚。C.吴与弼不止一次以自己身体有病为由向皇帝提出辞官不做的请求。D.在吴与弼的来去问题上,李贤曾经多次向皇帝提出建议并被采纳。10.上文中,皇帝评价吴与弼“非迂阔者”,意思是:(这个人)并非迂腐而不切合实际的人。综观全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吴与弼是个“切合实际”的人。(4分)【2013东城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n翱至零口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雄,十五雌,且啄且饮,而又狎乎人。翱甚乐之,遂掬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而曳之,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日之暮,二十一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去于庭中,直上有木三十余尺,鼓翅哀鸣,飞而栖其树颠。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畏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里东鄙夫曰陈氏之鸡焉,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是以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必长鸣命侣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犹是焉。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介焉者。客鸡义勇超于群,群皆妒焉,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取材于李翱《李文公集》)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貌若营群营:迷惑B.而延颈喔咿延:伸长C.义而介焉者介:独特D.尚不与俦焉俦:做伴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而又狎乎人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A.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其一曰见食命侣客鸡义勇超于群C.D.其孰能讥之乎师不必贤于弟子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已而竞还啄其粟赶走(它)之后争着回来啄食那些粟米\nB.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难道不受它的好处就可以背叛它的情义吗C.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家里的六只公鸡没有敢单独(和它)较量的D.昔日亦犹是焉以前也是这样的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截冠雄鸡因外形独特而招人喜爱,受到群鸡的妒忌,不愿与它同食。B.截冠雄鸡虽然勇猛好斗,但势单力孤斗不过群鸡,总是被群鸡孤立。C.虽然被群鸡孤立,但截冠雄鸡在见到食物后还是招呼同伴一起享用。D.作者由截冠雄鸡的遭遇联想到人世间一些类似的事情不禁发出感叹。10.作者认为这篇文章“可以作鉴于世之人”,意思是“可以给世人提供借鉴”。你认为世人可以从中借鉴到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4分)【2013海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清明日独酌王禹偁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注]王禹偁,北宋政治家、诗人。本诗为作者被贬商州、任团练副使时所作。商山:今陕西省境内。相传秦末汉初的唐秉等四位著名学者,因不愿做官,长期隐居商山。12.(7分)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唯”写出了诗人的不满与无奈,“冷”写出了清明的时令特点,都表现了诗人的谪居之感。B.颔联写了诗人看到“春来春去”的时序更替而触发的愁情,“闲恨闲愁”指的是诗人浓浓的伤春之情。C.这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清明”“独酌”叙事写景,首联和尾联分别与题目相呼应,构思颇具匠心。D.这首诗用语浅近,平易自然,又善用修辞,融情于景,读来平淡中自有深意,耐人寻味。②颈联中,“夸”和“斗”两字生动传神,请任选一字进行赏析。(4分)13.“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巧用典故,请你结合这两句诗并另举一例,分析古诗词中用典的作用。(不少于150字,8分)【2013海淀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1、12题。京城燕迺贤\n京城燕子,三月尽方至,甫立秋即去。有感而作。三月京城寒悄悄,燕子初来怯清晓。河堤柳弱冰未消,墙角杏花红萼小。主家帘幕重重垂,衔芹却向檐间飞。托巢未稳井桐坠,翩翩又向天南归。君不见旧时王谢多楼阁,青琐无尘卷珠箔。海棠花外春雨晴,芙蓉叶上秋霜薄。注:迺贤:元代文学家,曾流连京城十年,有从政的愿望却终无所遇,只能南归。青琐:富贵人家雕镂成格的窗户。珠箔:珠帘。11.(7分)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头几句以春燕之“怯”、河柳之“弱”,花蕾之“小”等物象特征来表现初春之寒意,细致入微。B.主人家的帘幕重遮,燕子筑巢心切,只能找檐间避风处做窝,可是居留时日不多,又翩然南飞了。C.“君不见”两句写王谢的富贵繁华,这与燕子暂居京城的处境形成反差,表达了诗人对富贵生活的向往。D.本诗以景作结,春景明媚清新,秋景凄冷清寒,两相对比中,透露出诗人对时光飞转、世事无常的感慨。②下列诗句中,与“燕子初来怯清晓”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两项是(4分)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B.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C.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D.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E.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12.这首诗借物抒怀,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周敦颐的《爱莲说》、高尔基的《海燕》也都运用了这种手法。请结合本诗,并从上述诗文或你的积累中再选一例,分析诗文中运用借物抒怀手法的好处。(不少于200字)(12分)【2013海淀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1题。横波亭(为青口帅赋)金·元好问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注:本诗是为镇守金国青口要塞的老朋友所作,写于元灭金之前。元龙百尺楼:元龙指三国时的陈登,刘备曾赞他有文才武略。后用“元龙百尺楼”来指高峻。11.(7分)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起笔不凡,辞采雄壮,又巧借典故,既写出了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也暗指了亭名之由来。B.颔联写眼前的景色引发了诗人对“千年豪杰”的追忆,这与“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表达的情感一致。C.颈联中疏星、澹月、老木、清霜加之“秋”与“夜”,描绘出一派清寒江景,而鱼龙潜江,雁掠长空,更添清寥之感。D.这首诗融情于景,借咏横波亭及周围山川形势,勉励青口帅勇往直前,收复失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n②有人称元好问的诗“有豪放迈往之气”。请结合相关诗句,从内容或语言的角度加以分析。(4分)【2013石景山一模】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①–②题。(8分)苏幕遮·草梅尧臣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注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注:庾郎,指南朝梁代时年少成名的文士庾信。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前四句表现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场作铺垫。B.“窣地春袍”,指拂地的青色官服,这里用来表现宦游少年的风采。C.作者用拟人手法写出草对王孙的埋怨,表达了自己对投身仕途的厌倦。D.“翠色和烟老”写诗人想象自己回归故里,在草色与炊烟中慢慢老去。②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将草写得形神(外形特点和内蕴情感)俱备。请结合具体诗句,写出对草之“形”“神”的理解。(5分)【2013海淀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王氏其先太原人,世久迁徙,而今家抚州之临川。公讳益,字舜良。祥符八年举进士及第,初为建安主簿。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或有所笞罚,唯豪剧吏耳。以故建安人尤爱之。尝病,阖县为祠祷。改临江军判官。军多诸豪大姓之家,以财力自肆,而二千石亦有所挟为不法,吏乘其然,干没①无所忌。公至,以义折正二千石,使不能有所纵,以明惮吏,使不敢动摇。居顷之,部中肃然。诸豪大吏见公皆侧目而视,至以鄙言目公曰:“是不可欺也。”卒不得已,以他计出公。去,知新繁县。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还知韶州,改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属县翁源多虎,公教捕之。令欲媚公,言虎自死者五,舆之致州,为颂以献。公使归之曰:“政在德不在异。”州有屯兵五百人,代者久不至,欲谋为变。事觉,一郡皆骇。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或请以付狱,公不听。既而闻其徒曰:“若五人者系狱,当夜劫之。”然后众乃服。韶居南方,虽小州,然狱讼最多,号难治。公既以才能治之有余,遂以无事。又因民之暇时,为之理营驿,表坊市道巷,使皆可以久远为后利。归丁父卫尉府君忧,服除,通判江宁府,改都官员外郎。宝元元年二月二十三日以疾卒于官,享年四十六。吾尝闻乡里长老言,公为人倜傥有大志。在外当事辄可否,矫矫不可挠。及退归其家,敛色下气,致孝于父母,致爱于族人之间,委曲顺承,一以恩自克。位不满其志,故在外之所施用者,见于小而已,今吾所书是也,其大可知。则家行最笃已,先人尝从公游,其言亦然。而吾又与其子安石友,故得知公事最详。其将葬也,遂为之铭。(取材于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注:①干没:侵吞他人财物。服除:守孝期满,除去丧服。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县人颇易之易:轻视B.以财力自肆肆:放纵C.若五人者系狱狱:案件\nD.表坊市道巷表:做上标记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吏乘其然,干没无所忌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B.A.居顷之,部中肃然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又因民之暇时,为之理营驿今吾所书是也D..C.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他督查赋税,不曾因贫苦百姓(不及时交税)而着急。B.卒不得已,以他计出公。(诸豪大吏)最终无可奈何,用其他办法将他排挤出临江军。C.公使归之曰:“政在德不在异。”王公让他们把老虎抬回去,说:“为政在于德行而不在于歪门邪道。”D.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王公镇定自若,只逮捕了那五个首领,当天就判决流放了他们。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王益做建安主簿时,体恤百姓,深受百姓爱戴。他生病了,全县为他祭神祈福。B.王益凭借自己的才能,将素来难治的韶州治理好了,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C.王益在家时谦恭平和,对父母孝顺,对族人友爱。父亲去世时,他曾回家守丧。D.作者有感于王益的才德,又与其子王安石有交情,所以写下这篇墓志铭以表敬意。10.上文最后一段中作者说王益“在外当事辄可否,矫矫不可挠”,意思是王益为官果敢决断,英武不屈。文中哪些内容能表现王益这一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2014海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2题。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今老矣,犹志其一二。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曰:“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其遗书在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曰:“道在是矣,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颜、闵由是以得其德,予、赐由是以得其言,求、由由是以得其政,游、夏由是以得其文,皆因其才而成之。譬如农夫垦田,以植草木,小大长短,甘辛咸苦,皆其性也,吾无加损焉,能养而不伤耳。”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读书。傅说①之诏其君,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而况余人乎?子路之于孔氏,有兼人之才而不安于学,尝谓孔子:“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后为学\n?”孔子非之,曰:“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②;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凡学而不读书者,皆子路也。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曰:非此之谓也。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者,可得而见也。(取材于苏辙《藏书室记》)注释:①傅说:商朝政治家。②绞:言语伤人。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手缉而校之缉:收集整理B.然后申之以弦歌申:反复说明C.有兼人之才兼:超过D.其蔽也贼贼:偷窃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广之以读书吾世其庶矣乎B.A.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甘辛咸苦,皆其性也而况余人乎?傅说之诏其君凡学而不读书者D..非此之谓也C.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孔子教育人的方法,是从家务劳动、礼节、行为举止开始的B.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像孔子那样的人,尚且需要培养学习习惯,然后才能有所成就C.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端是恣意妄为D.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那么子路不读书,就可以不受到责怪了吗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本文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纲,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及学习方法的诸多见解。\nB.苏氏父子都重视读书,作者提出了读书能够“内以治身,外以治人”的观点。C.作者以农夫种田依顺草木本性使其自由生长为喻,形象地说明了育人之道。D.孔子否定死读书而不思考的做法,他认为“一以贯之”是增长学问的方法。10.本文作者与其父、其兄并居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列。(2分)11.用斜线(/)给上文中的划线处断句。(5分)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12.文中“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这句话的意思是:治理国家、管理百姓等方面的实践就是学习,为什么一定是读书才算学习呢?请概括孔子不同意子路这种说法的理由,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子路这一说法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2分)【2014西城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释法显,平阳武阳注人也。显有三兄,并夭亡。其父恐祸及之,三岁便度为沙弥。二十受大戒,志行明洁,仪轨整肃。常慨经律舛阙,誓志寻求。以晋隆安三年,与同学慧景等发自长安,西渡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耳。屡有热风恶鬼,遇之必死,显任缘委命,直过险难。有顷,至葱岭。岭冬夏积雪,风雨沙砾,山路艰危,壁立千仞。昔有人凿石通路,傍施梯道,凡度七百余梯。又蹑悬絙过河数十余处。仍度小雪山,遇寒风暴起,慧景噤战不能前,语显曰:“吾其死矣,卿可时去,勿得俱殒。”言绝而卒。显抚之号泣曰:“本图不果,命也奈何!”复自力孤行,遂过山险。凡所经历三十余国,至北天竺,后至中天竺。显留三年,学梵书梵语,躬自书写。于是显持经像去天竺,寄附商客到师子国。显同侣十余,或留或亡,顾影唯己,常怀悲慨。忽于玉像前见商人以晋地一白团扇供养,不觉凄然下泪。既而附商人大舶还东。舶有二百许人,值大暴风,舶坏水入。众皆惶怖,即取杂物弃之。显恐商人弃其经像,唯一心念观世音及归命汉土众僧。大风昼夜十三日,吹舶至岛下,治舶竟前。时阴雨晦冥,不知何之,唯任风而已。若值伏石及贼,万无一全。行九十日,达耶婆提国。停五月余,复随他商侣东趣广州。举帆月余日,中夜忽遇大风,举舶震惧。众共议曰:“坐载此沙门,使我等狼狈,不可以一人故,令一众俱亡。”欲推弃之。所随商侣厉声呵曰:“汝若下此沙门,亦应下我,不尔便当见杀。汉地帝王奉佛敬僧,我至彼告王,必当罪汝。”众相视失色,乃止。既水尽粮竭,唯任风随流。忽至岸,见藜藋\n菜依然,知是汉地,但未测何方。即乘小舶入浦寻村,遇猎者二人,显问:“此何地耶?”猎人曰:“是青州长广郡牢山南岸。”猎人还,以告太守李嶷。嶷素敬信,忽闻沙门远至,躬自迎劳。显持经像随还。后至荆州,卒于辛寺,春秋八十有二。众咸恸惜。其所闻见风俗,别有传记。(选自《出三藏记集·法显法师传》,有改动)注:今山西临汾一带,一说山西襄垣。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常慨经律舛阙舛:错误。B.吾其死矣,卿可时去其:恐怕(表推测)。C.躬自书写躬:躬身。D.不知何之之:往。7.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显任缘委命,直过险难。法显随遇而安,置生死于度外,从容走过艰难险阻。B.寄附商客到师子国。(把经卷和佛像)托付给商客,(由他们)送到师子国。C.大风昼夜十三日,吹舶至岛下,治舶竟前。大风刮了13个昼夜,把船吹到一个岛上,船修好后又继续前行。D.我至彼告王,必当罪汝。我到了汉地,(把你们抛弃僧人的事)上告帝王,他一定会惩罚你们。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法显不畏艰辛,奋力西行,目的是探求佛法、求取真经。B.法显西行,最艰险之地有两处:一为沙河,一为葱岭。C.法显归途遇险,险些被抛入海中,他痛斥商人,方得幸免。D.法显归国时计划从广州登岸,结果却漂泊到青州一带。9.文中法显曾两次流泪,请简述其流泪的地点及原因。(6分)【2014朝阳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①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人也。吴录曰:粲生数岁,孤城妪见之,谓其母曰:“是儿有卿相之骨。”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迁为长史,治有名迹。虽起孤微,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矣。孙权为车骑将军,召为主簿,出为山阴令,还为参军校尉。\n②黄武元年,与吕范、贺齐等俱以舟师拒魏将曹休于洞口。值天大风,诸船绠绁①断绝,漂没著岸,为魏军所获,或覆没沈溺。其大船尚存者,水中生人皆攀缘号呼,他吏士恐船倾没,皆以戈矛撞击不受。粲与黄渊独令船人以承取之,左右以为船重必败。粲曰:“船败,当俱死耳!人穷,奈何弃之?”粲、渊所活者百余人。③还,迁会稽太守,召处士谢谭为功曹,谭以疾不诣,粲教曰:“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皇以嘉鸣为贵,何必隐形于天外,潜鳞于重渊者哉?”后数往请,谭卒欣然与谋。粲募合人众,拜昭义中郎将,与吕岱讨平山越,入为屯骑校尉、少府,迁太子太傅。④赤乌中,遭二宫之变,孙权欲废太子孙和,而立鲁王孙霸,朝中官员各执一方。粲抗言执正,明嫡庶之分,违忤孙权,欲使鲁王霸出驻夏口,遣霸之党人杨竺不得令在都邑。又数以消息语陆逊,逊时驻武昌,连表谏争。由此为霸、竺等所谮害,下狱诛。寿评曰:吾粲遭罹屯蹇,以正丧身,悲夫!(选自《三国志·吴书·吾粲传》,有删改)【注】①绠绁(gěngxiè):绳索。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穷,奈何弃之穷:贫穷B.谭以疾不诣诣:往,到C.粲抗言执正抗:违抗,不顺从D.由此为霸、竺等所谮害谮害:进谗言伤害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河深奇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漂没著岸,为魏军所获若属皆且为所虏C.其大船尚存者适莽苍者,三餐而反D.何必隐形于天外其间旦暮闻何物8.给下列文句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粲)迁为长史,治有名迹B.皆以戈矛撞击(大船)不受C.谭卒欣然与(吾粲)谋D.又数以消息语(于)陆逊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吾粲幼时就表现不凡,后来被孙河赏识,奏请朝廷任命,而走上仕途。B.吾粲任职后,治理有方,名声政绩毫不逊于同道,后来不断得到任用。C.在会稽太守任上,吾粲能够礼贤下士,“三顾茅庐”,最终请出了谢谭。D.陈寿认为在宫廷斗争中,吾粲“抗言执正”,因正直而丧身,是可悲的。10.请结合上文第②段的内容,说说吾粲的性格特点。(4分)【2014东城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问曰:废天下之生员①,则何以取士?曰:吾所谓废生员者,非废生员也,废今日之生员也。请用辟举之法,而并存生儒之制,天下之人,无问其生员与否,皆得举而荐之于朝廷,则我之所收者,既已博矣,而其廪之学者为之限额,略仿唐人郡县之等:小郡十人,等而上之,大郡四十人而止;小县三人,等而上之,大县二十人而止。\n约其户口之多寡,人材之高下而差次之,有阙则补,而罢岁贡举人之二法。其为诸生者,选其通隽,皆得就试于礼部,而成进士者,不过授以簿尉亲民之职,而无使之骤进,以平其贪躁之情。其设之教官,必聘其乡之贤者以为师,而无隶于仕籍;罢提学之官,而领其事于郡守。此诸生之中,有荐举而入仕者;有考试而成进士者;亦或有不率而至于斥退者;有不幸而死,及衰病不能肄业,愿给衣巾以老者。阙至于二人三人,然后合其属之童生,取其通经能文者以补之。然则天下之为生员者少矣,少则人重之,而其人亦知自重,为之师者不烦于教。而向所谓聚徒合党,以横行于中国者,将不禁而自止。若夫温故知新,中年考较,以蕲至于成材,则当参酌乎古今之法,而兹不具论也。或曰:天下之才,日生而无穷也,使之皆壅于童生,则奈何?吾固曰:天下之人,无问其生员与否,皆得举而荐之于朝廷,则取士之方,不恃诸生之一途而已也。夫取士以佐人主理国家,而仅出于一涂,未有不弊者也。(取材于顾炎武《生员论》)注释:①生员:科举时代,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学校学习的人统称为生员。下文中“生儒”“廪之学者”“诸生”均指生员。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请用辟举之法辟:征召B.而向所谓聚徒合党向:过去C.使之皆壅于童生壅:堵塞D.吾固曰固:坚定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而并存生儒之制而无隶于仕籍C.而无使之骤进则取士之方B.皆得举而荐之于朝廷皆得就试于礼部D.取其通经能文者以补之夫取士以佐人主理国家\n6.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约其户口之多寡,人材之高下而差次之约计郡县中户口的多少,人材的高下,然后排出等级次序B.罢提学之官,而领其事于郡守取消提学官职,让郡守来管理此事C.中年考较,以蕲至于成材到了中年进行考核,以便要求他们成材D.不恃诸生之一途而已也不会只依靠诸生这一种途径了7.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博学多才的生员都需要参加礼部考试,中进士的可以授予官职。B.因违规被斥退等原因而空缺的生员名额,由通经能文者来补充。C.裁减生员名额,才会使生员知道自重,使他们的老师诲人不倦。D.作者极力主张废生员,是想从根本上完全推翻现行的生员制度。8.作者认为必须通过两条途径来取士,这两条途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解说。(4分)【2014东城期末】9.阅读下面的对联和诗,完成①、②题。(7分)花雨轻霏结青莲①世界云峰郁起现白毫相光②——乾隆题香山寺大殿注释:①青莲:常用以喻佛。②白毫相光:如来三十二相之一。宿香山寺明·王世贞白云深锁上才幽,蹑屐无劳问惠休①。竹里布金千月至,松间鸣玉片泉流。谈经石听蟾蜍转,卓锡②天回象罔③愁。坐久忽警心地净,向来西竺③在南州。注释:①惠休:南朝僧人,后还俗入仕,诗人王世贞不愿步其后尘。②卓锡:卓,立。锡,锡杖,僧人外出所用。③象罔:《庄子》寓言中的人物,含无心、无形迹之意。④西竺:天竺,中国古代对印度的称谓,佛教发源地。①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宿香山寺》这首律诗中的联和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3分)②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第一句写香山寺所处环境的幽静僻深,“白云深锁”中“锁”字用得形象贴切。\nB.第二句中“无劳”一词鲜明地表达出诗人对惠休这类人的态度和自己的心境。C.第五、六句,运用了生动写实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在听僧人谈经时的内心感受。D.第七、八句,写出诗人夜宿香山寺的最大收获,也是诗人写此诗的目的所在。E.通读全诗,诗人对香山寺本身的描摹处处可见,他淡泊隐逸的心境跃然纸上。10.王世贞《宿香山寺》中的“竹里布金千月至,松间鸣玉片泉流”两句诗与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诗都是描写景物的佳句。请任选两个角度赏析它们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点。(不少于150字)(12分)附: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014丰台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1题。竹轩先生传魏瀚先生名伦,字天叙,以字行。性爱竹,所居轩外环植之,日啸咏其间。视纷华势利,泊如也。客有造竹所者,辄指告之曰:“此吾直谅多闻之友,何可一日相舍耶?”学者因称曰竹轩先生。早承厥考①槐里先生庭训,德业夙成。甫冠,浙东西大家争延聘为子弟师。凡及门经指授者,德业率多可观。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数箧。先生每启箧,辄挥涕曰:“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乃穷年口诵心惟,于书无所不读,而尤好观《仪礼》《左氏传》《司马迁史》。雅善鼓琴,每风月清朗,则焚香操弄数曲。弄罢,复歌以诗词,而使子弟和之。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居贫,躬授徒以养母。母性素严重,而于外家诸孤弟妹,怜爱甚切至。先生每先意承志,解衣推食,惟恐弗及;而于妻孥②之寒馁,弗遑恤焉。弟粲幼孤,为母所钟爱。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有无欣戚,罔不与居。逮子华官翰林,请于朝,分禄以为先生养。先生复推其半以赡弟。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先生容貌环伟,细目美髯。与人交际和乐之气蔼然可掬而对门人弟子则矩范严肃凛乎不可犯为文章好简古而厌浮靡赋诗援笔立就若不介意而亦未尝逸于法律之外。所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藏于家。先生与先君菊庄翁订盟吟社,有莫逆好。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且辱知于先生仲子龙山学士。学士之子守仁,又与吾儿朝端同举于乡。累世通家,知先生之深者,固莫如瀚,因节其行之大者于此,以备太史氏之采择焉。(选自《王阳明全集》)[注]①厥考:厥:代词,他的;考:指死去的父亲。②孥(nú):儿女。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有造竹所者 造:拜访B.母性素严重 严重:严肃稳重C.逮子华官翰林 逮:捉拿D.先生复推其半以赡弟 以:用来7.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n这是我家先辈积累的学问,我这晚辈若不继续增进,家学就要没落了B.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了解竹轩先生的人都认为他超逸洒脱、与陶靖节、林和靖相比,没有比不上的C.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竹轩先生很少在家塾里教弟弟学习,而长期带他到各地去游玩D.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魏瀚退官归家后,每月初一也能有机会去陪伴竹轩老先生散步8.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先生天性爱竹,居室周围种满了竹,每天啸咏其间,把竹当作正直、诚信、见多识广的朋友,因此被人称为竹轩先生。B.竹轩先生家里穷,就授徒赚钱来奉养母亲,并顺承母亲意愿,接济弟弟妹妹们,关心妻子儿女的生活,唯恐照顾不周。C.竹轩先生博览群书,尤其喜欢《仪礼》《左氏传》等书;他还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都收藏在家里。D.作者与竹轩先生两家是世交,对竹轩先生了解很深,因此选取竹轩先生品行方面大的事情写下此文,以备史官采用。9.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4分)与 人 交 际 和 乐 之 气 蔼 然 可 掬 而 对 门 人 弟 子 则矩 范 严 肃 凛 乎 不 可 犯 为 文 章 好 简 古 而 厌 浮 靡 赋 诗 援 笔 立 就 若 不 介 意 而 亦 未 尝 逸 于 法 律 之 外。10.第二段说竹轩先生“早承厥考槐里先生庭训,德业夙成”。请根据文章,分条概述竹轩先生在“业”方面的成就。(4分)11.文章第三段写道:“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意思是说,乡里有骨肉相争的兄弟,听说竹轩先生高尚的品行后,大多惭愧懊悔,变得亲善和睦了。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悟。不少于200字。(10分)【2014石景山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徐旷,字文远,南齐司空孝嗣五世孙。父彻,梁秘书郎,尚元帝女安昌公主。江陵陷,俘以西,客偃师,贫不能自给。兄文林鬻书于肆,文远日阅之,因博通《五经》,明《左氏春秋》。时耆儒沈重讲太学,授业常千人,文远从之质问,不数日辞去。或问其故,答曰:“先生所说,纸上语耳。若奥境,彼有所未见者,尚何观?”重知其语,召与反复研辩,嗟叹其能。性方正,举动纯重,窦威、杨玄感、李密、王世充皆从受学。隋开皇中,累迁太学博士,诏与汉王谅授经。会谅反,除名为民。大业初,礼部侍郎许善心荐文远及包恺、褚徽、陆德明、鲁达为学官,擢国子博士,恺等为太学博士。世称《左氏》有文远,《礼》有褚徽,《诗》有鲁达,《易》有陆德明,皆一时冠云。文远说经,遍举先儒异论,分明是非,乃出新意以折衷,听者忘劳。越王侗署国子祭酒。时洛阳饥,文远自出城樵拾,为李密所得。密使文远南向坐,备弟子礼拜之,文远谢曰:“前日以先王之道授将军,今将军拥兵百万,威振四海,犹能屈体老夫,此盛德也,安敢不尽?将军若欲为伊、霍,继绝扶倾,吾虽老,犹愿尽力;如为莽、卓,乘危迫险,则仆耄矣,无能为也!”密顿首曰:“幸得位上公,思所以竭力,先征化及刷国耻,然后入见天子,请罪于有司,惟先生教之。”答曰:“将军,名臣子,累世尽节,前陷玄感党,迷未远而复,今若终之以忠,天下之人所望于将军者。”密顿首曰:“恭闻命。”俄而世充专制,密又问焉,对曰:“彼残忍而意褊促,必速于乱,将军非破之不可以朝。”密曰:“\n常谓先生儒者,不学军旅,至筹大计,乃明略过人。”密败,复入东都。世充给稍异等,而文远见辄先拜。或问:“君踞见李密而下王公,何邪?”答曰:“密,君子,能受郦生之揖;世充,小人,无容故人义。相时而动可也。”世充僭号,以为国子博士。子士会奔长安,世充怒绝其禀,文远饿几死数矣。身出樵,为罗士信所获,送京师,仍为国子博士。高祖幸国学观释奠,文远发《春秋》题,论难锋生,随方占对,莫能屈。帝异之,封东莞县男。卒,年七十四。(取材于《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三》)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越王侗署国子祭酒署:委任B.彼残忍而意褊促褊:气量狭小C.君踞见李密而下王公踞:傲慢D.世充怒绝其禀禀:禀告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乃出新意以折衷乃明略过人B.为李密所得为罗士信所获C.将军若欲为伊、霍今若终之以忠D.如为莽、卓仍为国子博士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文远从之质问徐文远跟着他学习请教B.会谅反,除名为民适逢杨谅因谋反而被削职为民C.则仆耄矣,无能为也那么我老了,不能做什么啦D.随方占对,莫能屈依理随口应答,没有谁能问倒他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徐文远在贫穷中坚持读书,博通典籍,不盲从,见解独到,令名儒赞叹。B.徐文远讲学,既视野开阔又有新见,且犀利善辩,于隋唐两朝都受赏识。C.身处隋末乱世,徐文远颠沛流离,生活窘迫,但他坚持不肯为李密效力。D.徐文远对王世充小心应对以求自保,可仍因儿子逃走受牵累,差点饿死。10.文中说徐旷“性方正”,但有人说他并不“方正”,你认同哪个观点?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述理由。(4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