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高考2023高考历史小题必练18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02304211138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小题必练18: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2019天津卷,6,4分)据革命老人吴玉章回忆,1903年他在日本曾读过宣传社会主义的书籍,“感到这种学说很新鲜,不过那时候一面在学校紧张地学习,一面着重从事革命的实际活动,对这种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放过去了”。这反映了(  )A.社会主义理论尚未成熟B.社会主义制度已成为青年追求目标C.中国革命理论已经形成D.先进理论付诸实践要适应时代要求【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吴玉章在当时只是对马克思主义“感到这种学说很新鲜”,这说明马克思主义还未切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故吴玉章才会不愿意深入地去了解和学习,D项符合题意。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即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社会主义理论已经成熟,排除A;从材料可知,吴玉章在当时对马克思主义并未深入接触和研究,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排除B;1903年中国革命理论并未形成,排除C。2.(2019浙江选考,15,2分)邓小平同志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该讲话的意义在于(  )A.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B.标志着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完全形成C.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D.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出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次讲话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C项符合题意。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成为我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开端,A项排除。中共十四大和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完全形成,B项排除。中国共产党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D项排除。11\n1.1917年,孙中山发表《民权初步》一书,主张教育国民学会民主、集会、结社,以“会社”为阵地,参政议政,实现“民有选举官吏之权,民有罢免官吏之权,民有创制法案之权,民有复议法案之权。”孙中山意在(  )A.提高国民民权意识B.推动国民革命的深入发展C.践行民生主义思想D.促进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答案】A【解析】由材料“主张教育国民学会民主、集会、结社,以会社为阵地,参政议政”可知孙中山是要教中国人学会行使民权的初步方法,旨在培育中国人民的民主意识,故选A项;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权主义而非民生主义,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民族意识,排除D项。2.关于民生主义的解释,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下列项中,对“民生主义”解读正确的是(  )A.民生主义思想的本质就是社会主义B.民生主义思想来源于中外思想的融合C.民生主义思想实现了“耕者有其田”D.民生主义思想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其中涉及到中国传统的儒家大同思想,又涉及到社会主义理论,即民生主义思想来源于中外思想的融合,故选B项;民生主义思想是资产阶级提出的,其本质不可能是社会主义,排除A项;“实现了”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必要补充,排除D项。3.孙中山不仅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还是在中国最早探索社会主义的先驱。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主要是一种探索在中国防患于未然、避免发生社会革命又让人民享受共同富裕生活的学说,是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安乐国家和快活世界”。据此判断,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  )A.民族主义学说B.民生主义学说C.民权主义学说D.政治革命学说【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探索在中国防患于未然、避免发生社会革命又让人民享受共同富裕生活的学说,是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安乐国家和快活世界’”,可知材料主要讲述的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内容,故选B项;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实现民族平等,而材料讲的是民生主义的内容,排除A项;民权主义指的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因此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孙中山的政治革命学说主要指的是民权11\n主义,与题意所说的民生主义不符,排除D项。4.1906年,孙中山指出:“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所谓国民革命者,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即皆负革命之责任……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这表明,孙中山(  )A.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B.对民权主义的认识有了发展C.对辛亥革命失败作了深入反思D.为国共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答案】B【解析】“所谓国民革命者,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即皆负革命之责任……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说明孙中山对民权主义的认识在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国的基础认识到国民平等的参政权,故选B项;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是在20世纪20年代,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辛亥革命的时间是1911年,1906年无法对其进行反思,排除C项;为国共合作奠定基础的是新三民主义,排除D项。5.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1924年,他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民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这种变化(  )A.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B.明确提出国家的根本是民族统一C.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D.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兴中会誓词中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到临时大总统宣言中“五族共和”,再到1924年,明确联合各民族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历程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故选C项;孙中山“民族主义”理论的发展与“民主共和政体”、“民权主义”思想不同,排除A项;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没有明确提出国家的根本是民族统一,排除B项;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但主要是民权、民生的部分表达了合作的诚意,与民族主义关系不大,排除D项。6.1905-1907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民报》上发表了大量介绍社会主义的译文和论文,并指出“处今日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可矣”。据此可知,革命党人此举是为了(  )A.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B.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C.汲取资本主义发展教训D.为民主革命做思想动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革命党人介绍社会主义是为了“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即为了预防中国出现阶级分11\n化和财富分配不均现象,说明革命党人是为了汲取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的弊端教训,从而实现“平均地权”“家给人足”的目标,故选C项;十月革命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的抨击,排除B项;材料只是在宣传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思想,排除D项。7.1924年8月,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强调:“什么叫做民生主义呢……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生主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生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中心  ②民生主义的目的是“养民”  ③民生主义的实现方式唯有平均地权  ④民生主义已等同于社会主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可知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中心,故①正确;根据材料“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可知民生主义的目的是“养民”,故②正确;1924年的民生主义已经是新民生主义,为实现民生主义孙中山提出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等一系列措施,故③错误;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一部分,而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所以并不等同于社会主义,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8.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所作的民族主义演讲中,特别褒扬《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哲学,指出“欧美的国家近来很进步,但是说到他们的新文化,还不如我们政治哲学的完全”。这反映了孙中山(  )A.主张复兴传统道德文化B.阶级立场发生根本转变C.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D.关注治国理念的本土化【答案】D【解析】孙中山在演讲民族主义时批判西方社会哲学,褒扬儒家政治哲学,反映其关注治国理念的本土化,故选D项;材料强调关注治国理念的本土化,而不是主张复兴传统道德文化,排除A项;孙中山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其阶级立场并未改变,排除B项;深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而不是马克思主义,排除C项。9.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作出这一重要论断的背景是(  )A.中国外交出现重大转机B.中国共产党开始破除对苏联的迷信C.中苏两国关系全面破裂D.西方国家主动要求改善对华的关系11\n【答案】B【解析】根据“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结合当时赫鲁晓夫开始调整斯大林模式,中国三大改造即将完成可知,毛泽东作出这一重要论断的背景是中国共产党开始破除对苏联的迷信,故选B项;中国外交出现重大转机是在20世纪7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苏两国关系全面破裂是在1960年,排除C项;西方国家主动要求改善对华的关系是在1972年中美邦交正常化之后,排除D项。10.1930年,中共中央理论刊物《红旗》发文批评“农村包围城市”的观点,认为它违反了“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同盟者”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材料反映当时(  )A.党内有人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B.党内右倾错误严重C.农民阶级成为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力量D.马克思主义无法本土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大意,当时党内刊物发文批评“农村包围城市”的观点,认为其违反了“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同盟者”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反映了当时党内有些人没有从实际出发,犯了教条主义错误,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故选A项;批评“农村包围城市”的观点并不是右倾错误,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反映出农民阶级的主导作用,排除C项;根据所学,此时已经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排除D项。11.《中共党史的“黄金时代“:延安13年改革开放30年》一文指出:延安13年与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延安13年”中国共产党“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的主要表现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全面抗战路线的实行C.毛泽东思想体系日益成熟D.确定了“和平”“民主”的方针【答案】C【解析】题干中所述及的“延安13年”指的就是从1935年到1948年,属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一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该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如《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等,这些文章的发表“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标志着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日益成熟,故选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仅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内容,排除A项;全面抗战路线仅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内容,排除B项;确定“和平”“民主”的建国方针也仅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内容,排除D项。12.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指出:“我国不但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有自己的许多特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带有自己的许多特点,而且在将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会继续存在自己的许多特点。”这11\n体现出毛泽东主张(  )A.走群众路线这一基本路线B.将阶级斗争作为工作的中心C.从国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D.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重点【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共八大”“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带有自己的许多特点”,可知毛泽东主张带有自己特点建设社会主义,即从国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故选C项;材料说的是建设社会主义,并不是群众路线,排除A项;阶级斗争主要发生在“文革”时期,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国家建设,并不是党的宗旨,排除D项。13.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毛泽东的著作,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③①④②D.③①②④【答案】B【解析】“民主革命两步走”得出①出自1942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得出②出自1949年的《论人民民主专政》;“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得出③出自1957年的《论十大关系》;“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得出④出自1928年的《井冈山的斗争》;依据时间排序可知④①②③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14.《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其中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  )A.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B.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C.系统地论述中国民主革命的一系列问题D.创造性地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抗战时期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系统地论述中国民主革命的问题,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提出的,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工农11\n武装割据”理论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提出的,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提出的,排除D项。15.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写道:“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毛泽东写这段话是在(  )A.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历史进入历史发展新纪元之时B.1953年,主持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之际C.1957年,领导新中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之际D.1956年,主持召开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之时【答案】C【解析】通过材料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57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制度基本确立,我国开始进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之际,毛泽东发表的重要讲话,故选C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但社会主义革命尚未开始,与材料“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不符,排除A项;1953年,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与材料“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不符,排除B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此时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与材料“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不符,排除D项。16.毛泽东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下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是(  )A.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红军游击队……是无疑义地正确的B.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新政治,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C.我们的二十八年……有许多宝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人民民主专政D.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新政治,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属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标志毛泽东思想成熟,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红军游击队……是无疑义地正确的”属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它的提出标志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的二十八年……有许多宝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属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时间上处于新中国成立前后,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属于社会主义革命基本胜利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排除D项。17.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同志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下列关于思想表述错误的是(  )11\nA.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拓和奠基之作C.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D.加深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答案】B【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拓和奠基之作是邓小平理论,不是“三个代表”,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三个代表”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三个代表”加深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如图统计数据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理论中的(  )A.和平与发展的论断B.科教兴国战略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阐述D.创办经济特区的设想【答案】C【解析】题干柱状图所展示的时间段是1978年到2007年,即处于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从柱状图所展示的内容来看,不论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还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都呈现增长态势,这符合邓小平于1992年“南方谈话”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相关论述,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故选C项;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的论断”展示的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形势,与“生产力发展”无关,排除A项;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这与题干柱状图的时间不一致,排除B项;“创办经济特区的设想”涉及的是我国在新时期走向世界的步骤之一,与题干柱状图中“农村居民家庭”没有多大关系,排除D项。19.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个人的崇拜,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计划经济的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影响了历次思想解放运动11\nB.改革开放的实践促成了第一次思想解放的开展C.第二次思想解放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D.第三次思想解放改变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冲破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都是实事求是的表现,说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影响了历次思想解放运动,故选A项;第一次思想解放促成了改革开放的实践,排除B项;第二次思想解放促成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排除C项;我国的公有制为主体的地位并没有发生改变,排除D项。20.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历史为邓小平结论提供历史依据是(  )A.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市场经济B.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计划经济C.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D.俄国1861年改革、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答案】C【解析】据材料邓小平认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为邓小平结论提供历史依据的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故选C项;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是一个名词概念不属于史实,明治维新是政治的变革,排除A项;俄国1861年改革是农奴制改革,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无关;计划经济是名词概念而非史实,排除B项;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完全改为市场经济,不符合邓小平讲话提到的两者结合,排除D项。21.1991年的中国,多利用一点外资,就会被说成会影响到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要划出一块地方给外商承包开发,就会被说成是卖国行为;要是多发展一些私营企业、个体户,就会被说成会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这表明当时中国(  )A.利用外资影响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B.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C.出现利用外资、承包土地给外商的热潮D.存在“左”的思想阻碍改革开放的深入【答案】D【解析】据材料“多利用一点外资,就会被说成会影响到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要划出一块地方给外商承包开发,就会被说成是卖国行为……”说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认为引进外资、发展私营企业会改变11\n社会主义性质,说明“左”的思想阻碍改革开放的深入,故选D项;我国利用外资是在社会主义的前提下,不会影响社会主义性质,排除A项;材料“要是多发展一些私营企业、个体户,就会被说成会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说明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受到质疑,排除B项;材料“多利用一点外资,就会被说成会影响到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说明会影响利用外资、承包土地给外商,排除C项。2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中,收录了他1979年11月的谈话,“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更引人注目的是他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这些思想主张(  )A.意味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B.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C.推动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D.体现了邓小平改革旧体制的愿望,市场经济是其改革的既定目标【答案】B【解析】据材料“1979年11月,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结合所学可知,在不变更社会制度的前提之下,采用特殊的管理手段,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故选B项;依所学,1982年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排除A项;依所学,农业生产责任制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期推行,排除C项;依所学,1992年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D项。23.2000年2月,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它是对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促其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吸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B.吸收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C.中国改革开放在城市全面展开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答案】D【解析】进入新的世纪,我们的国际环境是机遇大于挑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既有辉煌,也有严重挫折,我们一定要吸取苏共解体的教训,必须始终不渝地加强党的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还将进一步发展,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与时俱进的产物,据以上分析可知,吸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形成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故A项错误;吸收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形成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故B项错误;中国改革开放在城市全面展开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形成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故C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20世纪初,这一体制初步建立,故D项正确。24.专家指出:如果离开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去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那就有可能为少数人谋利益了。同样的,11\n要想真正很好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必须有先进文化来指导,但是如果离开人民的根本利益去谈文化,那这种文化的先进性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这说明“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是(  )A.相互转化B.互为表里C.相互制衡D.相辅相成【答案】D【解析】据材料“如果离开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去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那就有可能为少数人谋利益了。同样的,要想真正很好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必须有先进文化来指导,但是如果离开人民的根本利益去谈文化,那这种文化的先进性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可知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故选D项;生产力、文化、人民的根本利益之间属于本质不一样,并不能转化,排除A项;三者之间无法确定何为表,何为里,排除B项;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并不是相互制衡,排除C项。25.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讲:“邓小平只有一种务实意识,为了能改革成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这一点上,他与毛泽东不无相似之处。”材料表明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共同点是(  )A.与时俱进B.实事求是C.群众路线D.独立自主【答案】B【解析】据材料“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这一点上,他与毛泽东不无相似之处”,可知二者都强调结合中国国情,故选B项;材料强调两者都实事求是而不是与时俱进,排除A项;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三大法宝之一,排除C项;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中所强调的,排除D项。1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1:52:23 页数:11
价格:¥3 大小:122.7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