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专用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集训40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含解析20230331235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课后限时集训(四十)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时间:30分钟 分值: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0·苏中、苏北七市三模)黎巴嫩媒体发表时事评论说,中国第一次进入宇宙空间是壮观的,有影响的,中国具有强大的火箭能力。美国与其他核国家,不能再单独地挥舞毁灭人性的武器了。中国的步骤将要改变国际上的政治地图。该评论反映的科技成就(  )A.开始打破美苏核垄断B.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C.有利于中国重返联合国D.引领世界载人航天技术C [材料“中国第一次进入宇宙空间”“火箭能力”“美国与其他核国家,不能再单独地挥舞毁灭人性的武器了”表明中国在核武器、人造卫星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这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中国重返联合国,故选C项;中国进入宇宙空间的标志是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已经打破了美苏核垄断,排除A项;“科教兴国”提出于19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当时引领世界载人航天技术的是美苏,排除D项。]2.1955年,《人民日报》社论说:“不少的美术家为了强调人民生活中的光明和快乐,显然把生活简单地美化了,使生活过多地成为节日的天真的狂欢,而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地表现。”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A.“左”的错误严重摧残了文艺的发展B.艺术家深入理解了“双百”方针C.党强调文艺要宣扬社会建设精神D.科学和文学领域呈现繁荣景象C [材料“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地表现”强调文艺应该对社会建设中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大加弘扬,故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科学领域的发展情况,故D项错误。]3.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当时邓小平这一思想(  )A.加快了科技体制改革B.源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C.推动了科技政策拨乱反正D.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C [科技政策拨乱反正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全国科技大会结束以后,\n故C项符合题意。]4.中国《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指出,在世界全球化加速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科技研究,总结、汲取别人或国外的经验没有错,也是应该做的,但弯道超车往往成了投机取巧的代名词。由此可以推知中国某些科研工作者在科技研究中尚(  )A.存在忽视理论的短板B.缺乏脚踏实地的情怀C.存在盲目自大的情绪D.缺乏虚心学习的精神B [由题干可知,刘亚东认为在现代中国,有一些科研工作者确实存在投机取巧的行为,缺乏一种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弯道超车者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而不是说他们不重视理论研究,排除A项;题干说明的是一些科研工作者盲目追求科技发展的高速度,与“盲目自大”无关,排除C项;刘亚东述及我国一些科研工作者“总结、汲取别人或国外的经验”,说明他们具有虚心学习的精神,排除D项。]5.(2020·泗阳中学)“两弹城”指的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旧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陈能宽等杰出科学家都在此留下了足迹。他们的成就(  )A.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根本条件B.改变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C.是新中国走向强国的有力支柱D.直接促成了“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C [“两弹一星”成就增强了我国国防实力,是我国走向强国的有力支柱,故选C项;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根本条件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排除A项;中国在核能和航天领域的成就并未改变美苏对峙格局,排除B项;“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而两弹一星的成就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6.(2020·涟水中学)“民族百年航天愿,沧桑历尽神舟圆;广寒未见嫦娥面,银河探索现飞船。”该诗描写的科技成就(  )A.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B.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C.打破了美苏两国的垄断D.有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A [材料反映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这一成就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故选A项;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与材料中“沧桑历尽神舟\n圆;广寒未见嫦娥面”不符,排除B项;打破美苏两国垄断的标志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排除C项;D项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排除。]7.(2020·盐城四模)1984年,曾任二机部部长的刘西尧写诗一首赠与邓稼先:二十年前春雷响,今朝聚会盼新雷;喜闻戈壁传捷报,敬贺老邓立新功。与“二十年前春雷响”相关的历史事件(  )A.标志着运载火箭技术成熟B.极大增强我国的国防力量C.使中国成功步入航天时代D.标志着载人航天技术突破B [1984年的“二十年前”是1964年,这一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原子弹爆炸成功极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故选B项;邓稼先是“两弹一星”的元勋之一,运载火箭技术不是他的研究领域,排除A项;1984年的“20年前”是1964年,使中国步入航天时代是在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排除C项;1984年的“20年前”是1964年,载人航天技术突破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排除D项。]8.(2020·如皋教学质量调研三)钱学森回忆说:“中国过去没有搞过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两弹’才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中国过去没有过。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形象地说,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据此可知,钱学森认为“两弹”研究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A.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B.计划经济资源整合能力强C.工业化建设的成效显著D.“科教兴国”战略正确指导B [材料“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体现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资源整合能力强,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协作,而非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出面协调各领域,不是仅仅指工业化的帮助,排除C项;“科教兴国”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原子弹是在20世纪60年代,排除D项。]9.1978年8月,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发表,这部小说以悲剧的艺术力量,震动了文坛,作品中对人性的描写,突破了长期以来文艺的清规戒律,形成了新时期第一个文学思潮“伤痕文学”思潮。这类作品(  )A.遵循了写实风格B.抒发了浪漫情怀C.突出了理性思考D.表达了幻灭反叛A [由材料“以悲剧的艺术力量,震动了文坛,作品中对人性的描写……形成了新时期第一个文学思潮‘伤痕文学’思潮”可知,《伤痕》是以反思过往为主题的现实主义文学,故选A项,排除B项;突出理性思考是欧洲文学的特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文学,\n排除C项;具有幻灭反叛特点的是现代主义文学,排除D项。]10.1956年至1957年上半年,中国文坛出现了“干预生活、暴露问题、揭露阴暗面”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新潮,演奏出了一段转调的乐章。这一“转调”主要是由于(  )A.“双百”方针促进了思想解放B.三大改造丰富了创作内容C.文艺家敢于揭露社会矛盾D.“左”的文艺思想已清除A [1956年我国制定了“双百”方针,材料中反映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出现,是在“双百”方针影响下文学领域出现的不同文学创作类型之一,故选A项;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1956年底,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这种转调的文学创作风格,就是文学家敢于批判现实的表现,故C项是对题干信息的表面概述,不是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排除;1956年到1957年在文学艺术领域没有出现明显的“左”倾错误,“左”倾错误扩大是从1958年开始的,排除D项。]11.(2021·海安中学)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时期,郭沫若认为始于战国,范文澜认为始于西周。当时,有些学者要中央宣传部决定谁对谁错,但中央认为,这是学术问题,要凭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实物,由历史学家自己去讨论决定。这反映了(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B.“左”倾思潮在史学界的泛滥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D.历史研究难以有正确结论C [材料反映了历史学术问题可以自由争论,体现了“双百”方针,故选C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和各民主党派相互关系的方针,排除A项;“左”倾思潮是指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冒险的倾向,材料中并未反映这一现象,排除B项;材料侧重于反映历史学术研究上的自由争论,不能得出历史研究难以有正确结论,排除D项。]12.到2022年,我国德智体美劳育人体系将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将进一步健全。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发展历程,其中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确定是在(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文化大革命”结束后C.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确定了新中国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指1956—1966年,故选D项;A、B、C三项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13.(2020·苏锡常镇二模)1949年后,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取代了西方教育理论,成为中国新的经典。1952年,国内的大学也按照苏联的大学模式重新进行了院系调整,\n理工科比例迅速上升。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教育(  )A.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教育经验B.为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服务C.背离了“百花齐放”的方针D.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B [材料“1952年,国内的大学也按照苏联的大学模式重新进行了院系调整,理工科比例迅速上升”说明理工科人才的培养是为了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服务的,故选B项;“1949年后,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取代了西方教育理论,成为中国新的经典”表明中国教育受苏联的影响最大,但不能说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教育经验,排除A项;“百花齐放”的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是在196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4.(2020·海安中学调研)1953-1957年,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第二次革新,共颁布了五个教学计划,其中在1953-1955年颁布的三个计划中,大幅削减了教学时数,首次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1956年国家正式发行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形成B.改革适应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C.职业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体D.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 [根据材料时间“1953-1957年”可知,当时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需要大批劳动者和人才,所以出现“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和“特别注意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B项符合题意;1965年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才基本形成,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而进行的基础教育革新,无法体现职业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体,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基础教育,没有体现高等教育的问题,故D项错误。]15.(2021·徐州中学)下面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大学发展数据图。此图可以说明(  )A.恢复高考开启了新中国大学教育B.“科教兴国”战略是教育发展的关键C.经济发展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进步\nD.加入世贸延缓了教育事业的发展B [材料表明就读大学的人数迅速增加,尤其是在21世纪,这是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以来,促进高校发展的结果,故选B项;大学教育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就有,排除A项;从材料看不出经济发展对教育的推动作用,排除C项;加入世贸组织应该会促进教育的发展,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5分)16.(2020·无锡一模)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相互促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49年新中国第一任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在教育建设上作了四个方面的努力:第一,对教育机构与学校作直接的政治清理;第二,为工农及其子女接受教育创造条件,加快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第三,改革学制,制定试行新的中小学暂行规程,形成学校教育的稳态;第四,大力推行苏联教育学理论与教育经验。——摘编自叶澜《“新基础教育”论》材料二 留学生作为一支学贯中西的新型知识群体,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先进文化的构建。高潮时期主要方向方式规模及代表人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方位,欧美发达国家居多初期公费为主,进入21世纪后,自费留学占主流从1978年到2015年底,走出国门的留学生累计达404.21万人;2015年,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人来华留学——摘编自李喜所《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内教育建设的主要变化。(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代中国对外留学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时代背景,分析其历史影响。(9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中国教育发展变化的认识。(3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对教育机构与学校作直接的政治清理”“为工农及其子女接受教育创造条件,加快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可得出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的变化,对教育作政治清理,培养新政权所需人才;以工农为主要教育对象;根据材料一“改革学制,制定试行新的中小学暂行规程,形成学校教育的稳态”“大力推行苏联教育学理论与教育经验”可得出改革学制,借鉴苏联模式。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全方位,欧美发达国家居多”“进入21世纪后,自费留学占主流”“到2015年底,走出国门的留学生累计达404.21万人……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人来华留学”,\n从留学去向、主体、规模、交流方向等方面,可得出以留学欧美发达国家为主;自费留学逐渐占主流;规模空前;双向交流。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政治、经济、思想,国际上全球化潮流和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等方面可得出改革开放(政策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思想解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全球化潮流;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等等。第三小问,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科技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融合;增强与国际间的了解沟通;促进我国经济科技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等等。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教育发展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说明中国教育发展变化的规律与地位。[答案] (1)变化:改革学制;对教育作政治清理,培养新政权所需人才;以工农为主要教育对象,加强扫盲教育;主要借鉴苏联模式。(2)特点:以留学欧美发达国家为主;自费留学逐渐占主流;规模空前;双向。背景:改革开放(政策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思想解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全球化潮流;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影响: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融合;增强与国际间的了解沟通;促进我国经济科技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等等。(3)认识:教育发展应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教育发展受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教育的发展会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8:01:14 页数:7
价格:¥3 大小:560.5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