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专用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集训3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含解析20230331226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课后限时集训(三十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时间:30分钟 分值: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1·如皋中学)冯天瑜在《科举制度——中国“第五大发明”》中认为,书写、印刷等物质条件大有进步,为普通人读书并参加科考创造了便利条件,为科举考试简便、直观、公开的操作提供可能。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中国社会转型B.活字印刷术发明推动了科举制形成C.科举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进步D.造纸和印刷术发展助力了制度创新D [材料“书写、印刷等物质条件大有进步,为普通人读书并参加科考创造了便利条件,为科举考试简便、直观、公开的操作提供可能”表明造纸和印刷术等物质条件促进了科举制的发展,故选D项。]2.从唐代到清代,中国生产的用纸,除了一般的纸张外,还有各种彩色的腊笺、冷金、错金、罗纹、泥金银加绘、砑纸等名贵纸张,以及各种宣纸、壁纸、花纸等。这表明(  )A.造纸术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造纸的原料来源丰富C.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展D.书写材料出现了革命C [唐代开始,中国古代纸张的种类增多,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求,体现了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进步,故选C项;纸张种类的增加无法体现推动了文化的繁荣,排除A项;纸张种类增加,但制作原料并没有发生改变,排除B项;书写材料仍是以纸张为主,未发生革命性变革,排除D项。]3.(2021·苏州中学)下表为不同文献对某一事物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  )记述出处“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北宋]朱彧《萍洲可谈》“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罗盘)而行……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南宋]吴自牧《梦粱录》A.指南针在航海中普及较快B.宋代指南针应用于航海C.宋代航海仅依靠气象观察D.指南针最早出现于宋代B [材料“阴晦则观指南针”“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罗盘)而行”\n说明阴天航海依靠指南针,指南针在宋代应用于航海,B项正确;A项中“普及”说法过于绝对;C项中“仅依靠”不符合材料主旨;指南针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D项错误。]4.宋代以后,以地图为载体的知识类型形成了明确的发展脉络,这与唐代及其之前极低的地图留存率以及所载的知识缺乏传承形成了明显的差异。这一“差异”的形成主要因为(  )A.造纸术的发明B.雕版印刷术的推广C.指南针的应用D.活字印刷术的问世B [唐代及之前印刷术并未出现或尚未普及,严重影响知识的传承,至宋代,雕版印刷术已经得到普及,因此改变了唐代及其之前极低的地图留存率以及所载的知识缺乏传承的状况,B项正确;造纸术与材料内容不符,A项错误;指南针主要运用于航海,与材料内容不符,C项错误;活字印刷术北宋才出现,并未普及,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错误。]5.(2020·扬州段检测二)“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关于材料所赞叹的技术成果,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与传播B.唐代经海路外传至阿拉伯C.直接推动了西欧思想解放D.两汉时使用已经十分普遍A [题干中“厥美可珍……体洁性贞。含章蕴藻”符合造纸术发明后对纸张使用成本低、方便文化传播的赞美,故选A项。]6.(2020·如皋质量调研三)在筑城技术方面,宋以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到明代城门包铁皮,并筑砖拱门。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防御体系不断升级B.火药广泛用于军事C.社会浮华之风盛行D.城市经济功能强化B [从夯土到包砖和包铁说明防御火药武器的需要,故选B项;防御体系不断升级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原因,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城防,不是社会风气,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城防军事,不是经济,排除D项。]7.(2021·泰州中学)《史记屈原列传》云:“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离骚》(  )A.抨击了春秋时期的社会黑暗B.继承《诗经》浪漫主义精神C.与《诗经》的创作手法一致D.其精神实质源于《诗经》D [司马迁认为《离骚》兼有《国风》《小雅》的特征,\n即《离骚》的精神实质源于《诗经》,故选D项;《离骚》创作于战国时期,抨击的是战国时期的社会黑暗,排除A项;《诗经》的风格是现实主义,排除B项;《诗经》的风格是现实主义,《楚辞》的风格是浪漫主义,两者创作手法不一致,排除C项。]8.(2020·无锡一模)西汉武帝到东汉中期,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中后期始,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  )A.皇帝喜好决定汉赋兴盛B.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C.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D.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C [西汉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符合西汉国势强盛的时代特点,东汉中后期始,以抒情为主的“小赋”符合东汉国力衰弱的特点,因此表明汉赋风格受时代影响,故选C项;材料表明汉赋风格的变化主要是受时代影响,没有涉及皇帝喜好决定汉赋兴盛,排除A项;东汉中后期的赋以抒情为主,所以不能说明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排除B项;赋是汉代盛行的文学体裁,不是官方文学,排除D项。]9.(2021·徐州一中)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时,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材料描述的文学形式应为(  )A.诗  B.词C.曲  D.赋B [词的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到了宋代,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受到市民欢迎,与材料中“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相符,故选B项;诗与材料中“弥补了诗的不足”不符,排除A项;曲晚于词,与材料中“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不符,排除C项;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赋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汉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与材料中“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不符,排除D项。]10.(2021·盐城中学)明清小说中,凡女性在街中露面,不是非良家妇女,便是当街告状或沿街乞讨之类,“倚门看街”“倚窗看街”变成了引发祸事的根源。这可以说明当时(  )A.文学体裁形式的僵化B.封建伦理道德的强化C.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D.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B [根据材料“明清小说中,凡女性在街中露面,不是非良家妇女,便是当街告状或沿街乞讨之类”可知,明清时期小说贬低女性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伦理道德逐步强化,扼杀女性自然欲求,故选B项。]11.(2020·苏锡常镇二模)“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可以用来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坊市制度被打破B.话本和散曲\nC.风俗画和文人画D.元曲和京剧C [风俗画是世俗化倾向,文人画是高雅文化倾向,故选C项;坊市制度被打破是商业发展的表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话本和散曲都体现世俗化,没有体现高雅文化,排除B项;元曲和京剧体现的是世俗化倾向,没有体现高雅文化的倾向,排除D项。]12.(2020·扬州期初检测)右图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简牍(局部),上有“再拜上书太后陛下”等文字。符合该书体特征的是(  )A.形体严整,极具实用价值B.形意翩翩,用笔为藏锋逆入C.笔画简约,具有审美价值D.雅俗共赏,兼具规矩和放纵B [从图中可以看出是隶书,隶书具有形意翩翩,用笔为藏锋逆入,故选B项;形体严整,极具实用价值是楷书的特征,题图是隶书,排除A项;笔画简约,具有审美价值是草书的特征,排除C项;雅俗共赏,兼具规矩和放纵是行书的特征,排除D项。]13.(2021·沭阳中学)明代书法家宋曹在《书法约言》中认为要写好某种字体,必须“令字内间架明称,得其字形,再会以法,自然合度……使笔笔著力,字字异形,行行殊致,极其自然,乃为有法”。下列字体最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    B     C    DA [“使笔笔著力,字字异形,行行殊致,极其自然,乃为有法”是楷书的特征,故选A项;B项的字体为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排除;C项的字体是行书,具有行云流水、飘逸易识的特点,排除;D项是草书,特点是笔画省略,结构简便,排除。]14.古人认为:书是心画,书如其人,人书一致。其人和其书是飘逸的,潇洒超俗,像天上的浮云,舒卷自如;其人其书又是矫健的,遒劲妩媚。下列哪幅字符合材料中描述的特点(  )\nA    B      C    DA [上述表达的是古代书法中的小篆的特征,而选项中A项属于小篆,B项属于楷书,C项属于草书,D项属于行书,故选A项。]15.(2020·盐城三模)1867年,京剧入沪。到1911年,上海正式的营业性戏园有120家,造就了“大小戏园开满路,笙歌夜夜似元宵”的剧坛盛况,为京剧专设的戏园、茶园等娱乐空间也竞相开放,戏曲从宫廷和达官贵人的私宅迅速走向了普通的市民大众。这表明当时(  )A.新剧种京剧最早在上海产生B.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走向了成熟C.上海成为全国戏曲活动中心D.上海地区戏剧受众群体出现变化D [受众群体出现变化与材料中“戏曲从宫廷和达官贵人的私宅迅速走向了普通的市民大众”相符,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5分)16.(2020·苏中、苏北七市二模)明清两代,中国戏曲走向成熟和辉煌,在传统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初,政府放宽戏曲管制,儒学家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戏曲创作。戏曲在明代获得上流社会的认可,很大程度上来自儒学传统观念对戏曲题材和内容的渗透。至明代中晚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性的解放、思想的自由成为不少自由文人追逐的目标。儒士们也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生活的趣味。戏曲作为市民文化的一种代表,其强烈的娱乐精神是人类本身所具有的心理和生理追求,这就扫除了儒士创作戏曲的心理障碍。明代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家,都有明显的儒学背景,从而使宋代以来就形成的以民间艺人和下层文人为主要创作者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摘编自边吴丽《明代儒士创作戏曲现象及其原因》材料二 清初以来,昆曲作为文人雅士的时尚以及在宫廷相府中的走红,其刻意追求高雅品味,日益脱离大众。18世纪后期,随着四大徽班的进京,京剧逐渐形成。朝野并存、五方杂处的京师文化,使京剧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间精神、综合了各种地方戏的表演艺术,曲词远较昆曲通俗,题材内容也多为市民喜好,因而流传日益广泛,最终成为所谓“国剧”。戏曲在中华文明史上的意义并不只限于它是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活动。实际上,它在展示历史、传承文化等方面,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n——摘编自刘勇强《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后期戏曲的主要创作者及戏曲创作的社会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初以来戏曲发展的趋向,分析京剧成为“国剧”的主要因素。(6分)(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明清戏曲在传统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功能。(3分)[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家,都有明显的儒学背景”可得出儒生。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政府放宽戏曲管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性的解放、思想的自由”等信息可得出政府放宽戏曲管制;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兴盛;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心学的传播。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日益脱离大众。……曲词远较昆曲通俗”可得出贵族化向大众化过渡。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京师文化,使京剧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间精神、综合了各种地方戏的表演艺术,曲词远较昆曲通俗,题材内容也多为市民喜好”可得出京师文化的推动;汇集地方别种精华;曲调、题材内容贴近民众。第(3)问,根据材料一“戏曲作为市民文化的一种代表”、材料二“喜闻乐见的艺术活动。实际上,它在展示历史、传承文化”可得出娱乐民众;展示历史;传承文化;道德教化。[答案] (1)主要创作者:儒生。社会背景:政府放宽戏曲管制;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兴盛;心学的传播。(2)趋向:贵族化向大众化过渡。主要因素:京师文化的推动;汇集地方别种精华;曲调、题材内容贴近民众。(3)重要功能:娱乐民众;展示历史;传承文化;道德教化。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8:01:10 页数:6
价格:¥3 大小:1.80 M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