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政治)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三年真题+阅卷案例+知识归纳+易混易错警示+一年预测)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含详解)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考点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考点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考点三、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对应学生用书第138~143页)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本考点中,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属于高频考点,在选择题和主观题中均较多出现;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则较少涉及。2013年高考复习中,从基础知识角度来说,要重点关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等考点;从时政角度来说,关注中外文化交流、中外互办文化年、传媒的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教育纲要、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汉语热等关于文化交流与发展的相关内容。1.(2012年北京文综,26,4分)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 )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的传播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解析:C 本题考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材料体现的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B项应排除;D项本身说法不准确。2.(2012年山东文综,23,4分)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D 本题考查文化交流与传播。我国通过举办孔子学院这一途径,传播了中华文化,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生机,①④符合题意。通过题干材料还可以看出,中华语言文化得到世界的认可,③符合题意。中国的巨大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体现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②不符合题意。3.(2012年全国新课标文综,21,4分)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29\n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B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等。在澳门,中式建筑和西式建筑比肩而立,这说明澳门文化形式的多样性和包容性,①④正确;②在材料中未体现;在澳门,中式建筑和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不能说明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故排除③。4.(2012年天津文综,11,4分)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B.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C.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D.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解析:C 本题考查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这是《云南映象》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与材料无关。D项说法错误。5.(2011年山东文综,19,4分)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B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将我国旅游资源推向世界,有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①④正确;②不符合题意;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活动,有利于多元性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并不会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因此不选③。6.(2011年江苏单科,21,2分)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 ②求同存异,时尚流行 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 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题干中二人转、越剧、特色剧种异彩纷呈,相互交流,相互吸收,①正确;市场调节,戏曲发展繁荣,③正确;南剧北唱,北戏南演各具特色,渐趋融合,④正确;②中时尚流行与题干及事实不符。7.(2011年山东文综,20,4分)“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节日消费。关于如图“好客山东贺年会”四大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②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④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B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意味着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从而传播了文化,选③;“好客山东贺年会”以元旦、春节和元宵节三大节点为支撑,体现出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选①;②说法错误,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说法错误,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而不是主要形式。29\n8.(2011年福建文综,35,4分)徐悲鸿的《八骏图》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参用西方的透视方法,用笔刚健有力;毕加索的《斗牛》似中国的写意画,用笔奔放洒脱。以下选项最符合题意的是( )A.两幅作品成功实现了中西文化和艺术的融合B.两幅作品以不同风格表达了共同的审美感受C.艺术的创作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因而不可承袭D.艺术的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而不可复制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交流。徐悲鸿参用了西方的透视方法,而毕加索并没借鉴中方画法,A项错误。题干中两幅画,有不同的风格,都表达了共同的审美感受,B项正确。C项否认了文化的继承性,错误。D项表述正确,但不能最好地说明题干主旨,不能入选。9.(2011年上海单科,不定项,22,3分)温家宝总理曾多次谈及分藏两岸的《富春山居图》,希望能合璧展出。今年6月,经两岸共同努力,这幅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山水合璧,破镜重圆”。总理推动《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是为了( )A.增进两岸互信,累积共识B.促进台湾省的经济繁荣和发展C.尽一切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D.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共同发扬中华文化解析:ACD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透过文化现象考虑政治意义。推动古画合璧展出,既有利于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发扬中华文化,也有利于增进两岸互信,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A、C、D三项符合题意;B项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10.(2010年安徽文综,9,4分)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B 本题考查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文化遗产的保护被重视是由其对人类及对文化的重要性决定的,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④说法错误,“趋同”一词不合适。11.(2010年江苏单科,20,2分)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解析:B 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知识。材料信息“中国韵味的音乐”为欧洲听众带去了享受,体现了B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C、D两项表述不准确。12.(2010年浙江文综,27,4分)世博会是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也是世界各国欢聚、沟通与合作的舞台。认识世博会是认识人类进步的捷径之一。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等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29\n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解析:C 本题考查文化交流与借鉴的意义。世博会的举行促成了某些主流产业的诞生,体现了C项。解答本题注意题干要求“从文化生活角度”和“因为”,四项均是从文化角度分析,但A、B两项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D项中的“现代大众传媒”与具有150多年历史的世博会不能等同。13.(2010年江苏单科,22,2分)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D 本题考查科技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材料中的“喝早茶”“听笑话”等都是人们欣赏文化的活动。因此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②④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文化的存在形式和传播方式等问题,故①③不选。14.(2010年北京文综,24,4分)文化是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技术是( )①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 ②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④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C 本题考查科技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材料中的内容为新技术——新媒体——文化产业,可见,技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发展。因此②④正确。①中“不确定”错误;③中“根源”错误,文化产生的根源是实践。15.(2012年北京文综,38(4),6分,节选)截止2011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已达1.8万多家,遍及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对外投资审批环节多,对东道国政治、公共安全和社会民生等信息掌握不够,有的对外投资企业环保责任意识淡薄,个别国家对中国企业的到来怀有疑虑,有的国家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影响到我国企业人员和资产安全……(4)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应对上述挑战应有的正确态度。审设问:此设问主要是从文化角度谈谈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如何正确应对材料中提到的问题。审材料:本题主要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面临东道国文化差异的挑战为背景。针对设问,从材料中不难找出关键信息:文化差异。知识链接: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等相关知识。思维过程:文化差异,这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面对这种差异,我们应该给予尊重,并要博采众长,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答案:(4)尊重文化多样性,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应尊重东道国的文化。跨越文化差异,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16.(2011年全国新课标文综,39(3),4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业不断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29\n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3)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审设问:本题限定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及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题型为建议类。审材料:妈祖信仰走向世界,促进文化交流;妈祖文化成为重要精神纽带。知识链接:文化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传播。思维过程:明确题干中限定的知识范围,联系相关知识:文化传播、文化的作用等,运用发散型思维,结合材料回答即可。答案:(3)挖掘妈祖文化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妈祖文化的凝聚作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扩大妈祖文化的影响,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赋予妈祖文化新的时代内容,更好地发挥其精神纽带作用。17.(2011年上海单科,39(1),8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海南省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止目前,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1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25个项目,省政府公布的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80个项目。全国政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专题调研考察团团长孙家正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海南一定要对自己独特的文化有深刻的认识。”(1)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保护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意义。审设问: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审材料:海南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不同级别的保护,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知识链接:文化遗产的含义、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思维过程: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普通文化遗产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得到应有的保护有重要意义。“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说明文化对旅游业发展有重要意义。答案:(1)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海南的历史和海南人民的情感。保护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价值内涵,精神力量和持续发展力。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增强海南旅游形象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和层级,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18.(2010年山东文综,28(4),5分,节选)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4)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审设问: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原因。审材料:把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的特色等这些社会热点作为背景材料,进行分析即可。知识链接: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等知识。思维过程: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求从原因角度分析,然后结合材料回答即可,组织答案时要做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答案:(4)①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②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上海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19.(2010年天津文综,14(1),10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29\n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9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审设问:“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指的是文化传播及其影响。审材料:世博会为文化的展示、传播提供了平台,启迪了人们的思维,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知识链接: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思维过程:理解“新驿站”的内涵,是平台,是文化传播、展示的平台,答出文化传播的意义。答案:(1)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繁荣。②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③有利于文化成果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④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进一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本考点中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等属于高频考点。其中,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多出现在主观题中。而传统文化的影响、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高考题中出现的频率则相对较低。2013年高考复习中,从基础知识角度讲,要重点关注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等;从时政热点角度讲,要重点关注我国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名人故里争夺战、教育改革的措施等信息。1.(2012年广东文综,31,4分)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文化旅游品牌。该县的这一做法是基于( )①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④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D 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依托文化遗产力塑文化旅游品牌,这是基于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③正确;继承传统文化塑造旅游品牌,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说明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④正确;①夸大了文化独特性的作用;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不是同步的,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②错误。2.(2012年北京文综,25,4分)优秀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作品( )①体现了城市环境对雕塑风格的依赖 ②反映了雕塑理念与城市环境的统一 ③体现了城市环境是时代精神的产物④反映了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融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C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现象离不开物质载体,雕塑风格、时代精神都依赖于一定的城市环境,故①③错误;雕塑理念离不开城市环境,任何时期的雕塑都是历史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故②④入选。3.(2012年重庆文综,35,4分)2012年3月24日,农历三月初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举行,海内外万余名炎黄子孙汇聚一堂,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这是( )A.典型的民间封建迷信活动B.传统的人文艺术表演活动C.海内外华人共同参加的宗教活动D.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的纪念活动解析:D 本题考查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祭拜活动体现海内外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归属感,D项正确;“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活动,不是封建迷信,也不是宗教活动,排除A、C两项,B项“人文艺术”提法与材料主旨不符。29\n4.(2011年北京文综,24,4分)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古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重视传统文化继承的原因。题干中当地政府重视培养新传人,重视传统文化,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正确;没有传统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和发展,③正确;传统文化有健康、腐朽之分,民族精神是健康的传统文化的沉淀与结晶,①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错误。5.(2011年北京文综,25,4分)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题干中该剧吸纳欧洲艺术,又融入中国戏曲,在国内外获得好评,表明不同艺术形式的交流、借鉴、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竞争,A项与题意不符;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关键,C项错误;题干主要强调中西文化的借鉴,D项不符合材料。6.(2011年上海单科,19,2分)产生于西汉时期的儋州调声,是儋州人民自己创造的原生态歌谣,直到今天仍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带,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区域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B 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儋州人民自己创造的”“直到今天仍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带”,①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明确提及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特征,②与题干无关;③符合“直到今天仍流传”这点信息;④观点错误,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7.(2010年广东文综,31,4分)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C 本题考查文化的产生、继承与作用。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②错误舍去。“江山留胜迹……羊公碑尚在”体现了①;“古今”“我辈”体现了③;“读罢泪沾襟”体现了④。8.(2010年天津文综,7,4分)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解析:C 本题考查对文化传承知识的理解。A、B、C三项都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题干强调的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状况堪忧,设问角度是“当务之急”,故只有C项符合。29\n9.(2010年江苏单科,21,2分)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 )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句“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体现了A项。B项说法错误,应该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C项中“各族”与材料无直接关系,“认同”符合材料中“为大众所接受”;D项与题干指向不符,应排除。10.(2012年全国新课标文综,39(1),12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治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涎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1988年我国发现了一棵野生龙脑樟树!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医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原料林,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传统龙脑提取方法,开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审设问:包括审范围、主体、设问、联系等。如本题的知识范围是科技对文化发展的作用,本题是说明型试题,要提出科技对中医药文化的作用。审材料:本题以“中医药文化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调用、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分析材料中提到的科技对中医药文化的作用。知识链接:本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有科技对文化发展的作用等。思维过程:本题属于分析说明型试题,注意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说明现代科技对于中医药文化的作用。答案:(1)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有利于培育珍稀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11.(2011年北京文综,39(3),6分,节选)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经过不懈探索与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3)在经济和社会文化两方面中任选其一,简述发展红色旅游的作用。审设问:本题限定的知识范围是经济或社会文化方面(任选其一),简述发展红色旅游的作用,题型为意义类。审材料: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回忆革命根据地分布情况。知识链接:经济方面: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社会文化方面:就业;文化交流;文化遗产的保护。思维过程:从经济方面说明发展红色旅游的作用,需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红色旅游(文化发展)来叙述;第二,从社会文化方面说明发展红色旅游的作用,要从文化生活的文化交流、文化遗产的保护等方面说明。答案:(3)经济方面:带动相关产业(行业)发展,增加税收和回笼货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文化方面: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文化交流,促进历史遗存保护。文化创新29\n本考点中,文化创新的源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及融合的关系属于高频考点,广泛分布于选择题和主观题中;而文化创新的意义、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则少有涉及。2013年高考复习中,从知识角度讲,要高度重视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及创新与继承、借鉴、融合的关系;从时政热点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如何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现代科技、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创新问题以及神舟九号、天河一号、北斗系统等实际案例。1.(2012年山东文综,22,4分)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既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解析:B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作用。通过对经典剧目改编创新,深受观众喜爱,表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B项符合题意。A、D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项观点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2012年福建文综,33,4分)下列选项能体现漫画寓意的有( )①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 ④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解析:D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漫画强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阻碍我们的前进和发展,所以我们要前进发展,就必须抛开不适合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加以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文化具有生命力,所以③④符合题意;实现文化创新可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①是对创新的歪曲理解;文化创新的动力是实践而不是传统文化,②说法错误。3.(2012年浙江文综,31,4分)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场景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 ②繁荣我国文化应借鉴好莱坞的文化创新理念 ③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B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创新。《功夫熊猫》的成功是借鉴中国文化元素的结果。这告诉我们进行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符合题意。《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表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③与材料无关。4.(2011年福建文综,26,4分)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优秀的文化( )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29\n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和文化的作用。题干中“艺术作品”“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体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为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体现了文化创新对时代发展的引导,C项正确。A、B两项夸大了文化的作用,本身错误。文化源于社会实践,D项本身错误。“决定”“源于”等字眼频繁出现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知识中。对于这类字眼,要特别注意正确区分和把握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防止犯唯心主义错误。5.(2011年安徽文综,8,4分)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B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中强调“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的茶文化。一是说明了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二是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因此,②③正确;题干没有体现茶文化对社会实践的引导和制约作用,排除①;茶文化不是专属于某一民族的文化,排除④。6.(2011年广东文综,30,4分)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B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研讨会的主题强调的是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奋斗历程创造出……‘深圳精神’”,体现了①③;②强调的是文化创新的作用,而非社会实践的作用,与研讨会主题不符,应排除;④是对事例内容的否定,应排除。7.(2012年广东文综,37(2),11分,节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 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的行动不断加强,但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某些国产电影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艺粗糙、营销手段落后等,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但文化“走出去”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演奏了改编创作的交响京剧《贵妃醉酒》,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因此,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审设问:限定的知识范围是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题型为认识类。审材料:关键要理解材料中“走出去”与“走进去”的意思,“走出去”单纯是指文化的简单输出;“走进去”强调的是文化的借鉴与融合。知识链接:文化交流、文化创新。思维过程:针对材料中反映的文化“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和成功案例,运用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阐述。“走出去”主要运用文化交流有关知识分析;“走进去”主要运用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等知识点分析。答案:(2)①文化“走出去”能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②文化“走进去”是文化“走出去”的深化,只有被其它文化了解和接受,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走出去”;③29\n要推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文化创新意识,提高创作能力,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性、艺术性;④通过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创造出能为其它文化接纳、欣赏的文化产品。8.(2010年广东文综,37(1),10分,节选)材料一 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审设问: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审材料:清明节活动既继承传统,又注入了时代新内涵。知识链接:文化创新的途径。思维过程:用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正确方向等知识,结合材料回答即可。答案:(1)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③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案例1】(2011年海南单科,23,10分)辨析题“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没有表达能力,那他就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人。”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辨析。命题意图:本题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某观点,以辨析题的形式来考查文化的传播与文化的影响这一知识点,突出对学生辩证思维的考查。解题思路:辨析类题型应明确辨点、亮出观点,找出依据。思想若没有被表达出来,传播出去就不会对他人对社会带来影响,因此就相当于没有思想。从这一角度说,该观点有合理性。从另一角度说,没有对某种思想的表达能力与没有某种思想并不相同,故该观点片面。参考答案:答案一:人的思想只有通过各种形式准确表达,借助传媒加以传播,才能为他人所接受,并产生社会影响。没有表达能力的人无法准确表达、传播自己的思想,他的思想就难以为他人所理解并产生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上述观点具有合理性。答案二:人的思想只有通过各种形式准确表达,借助传媒加以传播,才能为他人所接受,并产生社会影响。但是有思想的人假如没有表达能力、不能准确表达和传播自己的思想,并不能表明他没有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上述观点具有片面性。评分说明:本题采用综合性评分法,评分观察的行为特征是分析的全面性,论证的严密性。等级等级描述水平3观点明确,分析全面;辨析统一;答案组织规范水平2仅仅认识到了一种情形而忽视了另外一种情形,分析不全面;只判断不分析或只分析不判断水平1所答角度与题无关规律总结:解答辨析题,前提是找全论点,关键是找准辨点,原则是先辨后析,必要时有所评判。要注意四点:一是尽量不要对整个题目做整体判断,只能对分论点做个别判断;二是要有辨有析,必要时有评;三是尽量指出其错误的理论关键点、思维方式缺陷、错误实质或危害;四是科学分条,注重条理性和逻辑性。29\n【案例2】(2011年浙江文综,40(1),10分,节选)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1)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命题意图:本题以动画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为背景,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思路:本题限定了答题角度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材料提供的关键信息是《田螺遗梦》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该作品的制作运用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体现了文化的创新;该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体现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将上述结论结合材料有条理作答即可。参考答案: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该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继承对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该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方面的创新。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台,作品在交流中得到了传播。评分说明:本题采用综合性评分法。评分观察的行为特征是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与“文化传承与创新”相关知识的准确对接。等级等级描述水平3能够针对设问回答,运用知识恰当,做到观点(教材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答出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并能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水平2只简单罗列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没有从设问要求出发,将观点与材料进行对接。能够运用教材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但解读不得当、不合理或答案要点有遗漏水平1所答与试题关联性不大规律总结:要对文化生活模块的知识有全面、系统的掌握。对“文化传承与创新”部分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不全面,作答时没有结合材料都会导致失分。(对应学生用书第144~146页)29\n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世界文化多样性及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差异共性原因: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原因: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意义: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错误倾向割裂文化的个性和共性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只看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而看不到普遍规律;二是只看到各民族文化的共性,却抹杀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正确的态度和原则(1)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9\n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世界角度实现和促进文化繁荣,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民族角度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文化传播的方式(途径)与文化传播的手段的关系含义关系文化传播的方式或途径指的是文化传播中的具体方式、行为,如: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等。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方式)(1)二者的联系:文化传播方式(途径)总是离不开一定的文化传播手段。(2)二者的区别:文化传播手段是文化传播方式的媒介,但文化传播手段的运用则属于文化传播方式。如报纸、杂志、书籍属于文化传播手段,但阅读报纸、杂志、书籍则属于文化传播方式,电视、互联网属于文化传播手段,但利用电视、互联网发布信息则属于文化传播方式,手机属于文化传播手段,而利用手机收发短信则属于文化传播方式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实现,这些传播媒介就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从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这些古语中,我们看到古代的各种文化传播手段。文化传播手段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4.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贡献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文化发展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进步外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1)全面把握传统文化的特点特点内涵历史性传统文化总是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紧密联系继承性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29\n (2)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是双重的,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2.文化、传统文化、先进文化的区别内涵不同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也是个人的一种素养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先进文化代表着社会发展方向,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外延不同文化包含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文化和传统文化中有先进文化也有落后文化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依据态度做法关系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健康的内容、同时也具有消极的落后的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改造和剔除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也应随着社会生活而变化4.比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9\n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新文化的过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区别①内涵不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指的是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指的是在文化继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②强调的重点不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文化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2)联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都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与基本途径(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基本途径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2.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是基础性、决定性的;文化创新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文化创新引导、制约和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1.文化的多样性即文化的多元化吗?比较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多元化区别基本内涵不同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即人类文化表现形式的丰富多彩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来说的,从性质上泛指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的文化又有落后、腐朽的文化29\n社会作用不同对人类社会来说,正是有了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文化多元化的存在对社会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对待态度不同对待文化多样性就是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对待文化多元化则是既要大力维护和发展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又要坚决改造和抵制落后的、腐朽的文化联系多元化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2.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与提升文化竞争力的要求、进行文化选择的要求相抵触吗?(1)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求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强调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主要是针对所谓“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挤压、欺凌、排斥而言,这一要求与提升文化竞争力的要求、进行文化选择的要求并不抵触。3.在文化创新过程中,继承传统和体现时代精神之间是矛盾的吗?文化创新不能离开传统,否则就会失去根基。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要求文化创新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4.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与基本途径是立足实践吗?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基本途径有两个,一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指向传统文化;二是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这是指向外来文化。(对应学生用书第147~151页)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2、3、4、5、6文化的继承与发展7、8、9、10、11、12、13、14、15、16、17、27、28文化创新18、19、20、21、22、23、24、25、26、27、28考点一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2012年烟台模拟)“我们无法改变各个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但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了解并理解这样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同”,这一观点的合理性体现在( )①承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 ②主张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③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主张不同文化的平等交流与沟通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D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材料强调的是对待世界文化差异性的正确态度,①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强调认同文化差异,②不符合题意,③④符合题意。2.(2012年惠州模拟)2011年6月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同意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成为世界遗产,这是我国第41处世界遗产。西湖文化景观作为世界遗产( )29\n①是中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我国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既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民族文化的个性 ④有利于我国文化遗产的展示但不利于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解析:D 本题考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之一。西湖文化景观作为世界遗产是中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①观点正确;文化是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统一,西湖文化景观既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民族文化的个性,③观点符合题意;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观点错误;确立文化遗产,是为了使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④观点错误。3.(2012年泰安模拟)NBA总裁斯特恩在点评姚明的功绩时说:“他是NBA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文化里程碑,他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送给NBA的最好的礼物。他是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的桥梁。”这告诉我们( )①传统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④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解析:C 本题考查文化的交流和传播。①强调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与题干主旨无关,且本身也不准确,排除;②强调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与题干主旨无关;材料强调了中外文化交流,③④符合题意。4.(2012年广州模拟)梁祝传说被誉为东方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表达了聪明善良的中国人民对纯美爱情的美好追求。一千多年来,它经由口头故事、戏曲及各种说唱文学等传遍大江南北,还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传播国外,使海外观众为之倾倒。这表明( )A.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B.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C.梁祝故事对外传播是一个不同文化竞争与合作的过程D.梁祝故事广为传颂说明各民族文化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解析:D 本题考查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梁祝传说传遍大江南北,还传播到国外,使海外观众为之倾倒,这体现了文化是世界的。由于社会实践具有共性,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及普遍规律;D项观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创新、文化的民族性及不同文化的竞争等知识。A、B、C三项观点不符合题意。5.(2011年北京海淀模拟)丁绍光是以中国现代重彩画之神韵领世界画坛之风骚的艺术家。他的画作,融敦煌壁画、汉代画像石、青铜器装饰及西方现代构图等元素为一炉,雅俗共赏。这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不同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②文化是世界的,不同文化相互融合并日益趋同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才能促进本民族文化不断发展 ④尊重文化差异,才能使不同文化实现共同进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B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同文化不会日益趋同,故②说法错误。题干不涉及不同文化共同进步,故④不切题。①③符合题意。6.(2012年增城模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2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展馆各有特色。世博会必将成为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上海的窗口。通过世博会我们可以加深对世界文明的了解,弘扬世界文化和中华文化的价值。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知识,说明文化交流的意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应从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文化交流对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意义及对于世界文化的意义等角度入手。答案:(1)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29\n(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中华文化发展,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3)加强文化交流可以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所以我们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考点二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7.(2012年泰安模拟)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传统叫法,以“天宫一号”命名目标飞行器,很快得到了国人的共鸣。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A.鲜明的民族性B.相对稳定性C.特有的包容性D.博大精深的特点解析:A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征。材料强调了“天宫一号”的命名得到国人共鸣,A项符合题意;名称的认同与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不完全相符,排除B项;C、D两项与材料无关。8.(2012年莆田模拟)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从古至今赞成的也有,反对的也不少。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也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这两种观点都( )A.看到了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B.看到了传统文化已不符合时代的特点C.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D.违背了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的原则解析:C 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题中两种观点分别看到了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都比较片面,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意不符。9.(2012年茂名模拟)近100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辛亥革命作为一次革命运动和重大政治事件,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带来了20世纪中国的思想大解放。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和前进动力C.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才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D.革命斗争和社会制度变革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解析:A 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带来了思想解放,体现了A项;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排除B项;对于外来文化应批判地接受,故C项说法错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D项观点错误。10.(2012年湛江模拟)每逢农历新年,在不少地方都有舞狮表演,为节日增添热闹色彩。但青少年中会舞狮表演的实属凤毛麟角,不禁让人担心“狮艺”这一国粹会不会慢慢失传。有人认为,可否将“狮艺”带进中学的体育课程当中,既能让同学们强身健体,又可以更好地传承“狮艺”这一国粹。这样建议的合理性是( )A.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展B.文化创新最终来自文化工作者的实践C.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D.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是繁荣民族文化的前提解析:A 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将“狮艺”带进中学的体育课程当中,既能让同学们强身健体,又可以更好地传承“狮艺”这一国粹,这体现了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A项观点符合题意;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B项观点错误;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繁荣民族文化的前提,D项观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排除C项。11.(2012年茂名模拟)如图漫画,请你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寓意出发,选择漫画的主题,最贴切的是( )29\nA.经验:发展的绊脚石B.常规:成功者的梦呓C.传统:创新的垫脚石D.细节:定成败的关键解析:C 本题考查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读漫画题一定要明确其寓意,此漫画告诉我们,要更好地发展文化,就应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不应将传统变为发展的障碍。C项观点符合漫画的主题;A、B、D三项观点不符合题意。12.(2012年增城模拟)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清明节,人们还保留着扫墓、踏青、折柳等习俗,但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人文纪念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这表明( )①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B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作用等知识。2500多年来,人们仍保留着清明的习俗,并通过网上祭奠等,使之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也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②③④观点正确;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①观点错误。13.(2011年厦门模拟)下图中“教”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教”字的右边象征一只手拿着一根“教鞭”(棍棒),左下是一个“子”字,左上两个又是被“教鞭”抽打的象征符号,金文、小篆只是甲骨文略加变形而已,演变至楷体,字形变化较大。宋朝朱熹依据“教”的楷体字形训诂字义:“‘文’‘孝’谓之‘教’。”这一演变告诉我们( )A.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C.要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解析:C 本题考查继承传统文化。材料展示了汉字“教”的演化过程,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选C项;A、B、D三项与材料无关。14.(2011年中山模拟)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吃什么补什么”。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流传广、影响大。在科技发达和文明进步的今天,保护野生动物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不少人还认为食用和药用野生动物可大补。这表明( )①“吃野生动物大补”是落后文化的表现 ②对落后饮食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③吃野生动物既是科普问题,也是文化观念问题 ④对饮食文化中还有的糟粕,我们要鉴别并加以剔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D 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措施。“吃野生动物大补”是种落后文化,应加以改造和剔除,而非坚决抵制、依法取缔,选①③④,排除②。15.(2011年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经常运用“和”的观念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今天,我们所说的“政通人和”“和谐社会”等都是这一思想的延伸。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B.传统文化是稳定不变的C.传统文化体现了浓厚的历史色彩D.先进文化只能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合理内容29\n解析:A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征。和谐理念从古代延伸至今天,体现了A项;B项观点错误;C项忽视了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D项观点错误,立足实践,与外来优秀文化的交流、借鉴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16.(2011年绍兴模拟)借助互联网这个分享的平台,麻省理工、耶鲁、哈佛、剑桥、牛津等世界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已在中国掀起了阵阵旋风,广大网民实现了与世界名校公开课的“亲密接触”。这表明( )①大众传媒的发展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②大众传媒的发展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③教育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④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日益扩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D 本题考查大众传媒和教育的作用。注意材料中的两个关键信息:“互联网”“名校”,①④不难选出;②观点错误,基本途径是继承和交流;③观点不确切,此前教育就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17.(2011年锦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京杭大运河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京杭大运河是一个流动的、还活着的遗产,是一个连接各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遗存,正因为有了运河,才能孕育出这么多运河城市,有效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京杭大运河的价值和风貌传承千万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断流”。材料二 杭州市委、市政府遵循“保护第一、生态优先、以民为本、拓展旅游、综合整治”五大理念,投资200多亿元,落实“进行编制规划、修复人文生态、改善自然生态、再现旅游景观、改善居住条件、完善交通网络”等举措,基本形成便捷畅通的水陆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以历史文化为特点的运河旅游体系;形成一批适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带动了运河滨水地区商业、娱乐业、休闲业的发展;初步修复滨水生态系统,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人居环境,基本实现运河沿线低收入阶层和城中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1)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对京杭大运河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断流”的认识。(2)结合材料二,分析杭州市实施运河综合保护的经济意义。解析:回答第(1)问,一要注意知识范围要求,即“文化传承”;二要注意切入角度要求,即“认识”,一般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方面;三要注意事件要求,即“京杭大运河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断流’”。回答第(2)问要注意把握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如投资200多亿元——带动商业等发展、“形成以历史文化为特点的运河旅游体系”“居住条件的改善”等,并据此联系教材,运用财政的作用、消费的作用、科学发展观等知识加以分析。答案:(1)①京杭大运河是一个流动的、还活着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运河综合保护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②我们要自觉做运河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做好运河的综合保护,决不能让运河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断流”。(2)①投资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杭州投资200多亿元,加强运河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能够带动运河沿线经济的发展。②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热点能带动产业的成长。运河综合整治培育消费热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展了旅游,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运河商业、娱乐业、休闲业的发展。③杭州运河的综合整治以民为本,改善了运河沿线低收入阶层和城中居民居住条件,增加了就业、收入,改善、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考点三 文化创新18.(2012年临沂模拟)植根火热生活,书写时代篇章。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出了真情实感,转出了踏实求真,改出了清新朴实,在全社会引发了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这说明( )29\nA.文化创新源于文化创作者的努力B.草根文化才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C.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解析:D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材料强调新闻工作立足实践,D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B项忽视了大众文化的多样性;C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19.(2012年陕西西安模拟)《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④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A ②错,正确的说法是世界文化的共性要通过民族文化的个性表现出来。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不符合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故④说法错误。①③符合题意。20.(2012年河南六市模拟)从1983年首届春晚到今年的央视龙年春晚正好是第30届。进入“而立之年”的龙年春晚回归和创新并重,以不同影像、实物、音乐、表演等形式,展现了不同年代的不同流行元素,使不同年代的人们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温馨回忆。这说明( )①春晚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主要手段 ②春晚文化可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④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D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①②观点错误;春晚30年在继承中发展,体现了③;春晚使不同年代的人们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回忆,体现了④。21.(2012年广东六校模拟)范曾是我国当代国画画家的一个代表性人物。范曾指出,中国文化的发展振兴,首先要继承中华文化精华的部分,使之充分发展,不断创新,这样我们才有一个健康的文化振兴。这说明文化的健康发展( )①离不开社会实践 ②不能失去文化的民族根基 ③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④离不开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B 题干强调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不强调社会实践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故②③切题,①④不符合题意。22.(2012年汕头模拟)中国的文化资源浩瀚无边,非常丰富,但要将其转变成文化消费品,使之为人们所广泛接受并显示其文化力量,却需要经过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和创新。当前,要做好文化资源的转化和创新,就是要( )①保持传统文化的稳定性 ②保持传统文化的民族性 ③立足于社会实践 ④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A.①②③④B.①C.①②D.③④29\n解析:A 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要做好文化资源的转化和创新,需要保持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和民族性,同时又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①②③④观点正确。23.(2011年哈尔滨模拟)2004年以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B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意义。“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重大成果,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体现了②③;①观点错误;④与材料无关。24.(2011年中山模拟)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会徽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把跑道、五羊、“海上丝路,广州是起点”等代表着广州2200多年深厚的历史文明积淀的元素结合起来,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结合,在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既体现了广州历史名城的城市象征,也表达了广州人民的美好愿望,还体现了运动会应有的动感和现代感。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反映了( )A.文化对个人和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B.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C.用一种标识概括多样性的文化,不利于文化的发展D.该标识的使用将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解析:B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具体途径。A项观点错误,文化有先进和落后、腐朽之分;从亚运会会徽中的传统元素,可以选出B项;C项不符合题意;D项观点错误,且材料中没有提到文化对经济的作用。25.(2011年蚌埠二中模拟)学校继承办学传统,创新教育模式,发挥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努力实现发展目标。这体现(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②文化发展要立足于文化创新 ③教育方式的变革影响文化发展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A.①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③④解析:B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①符合“继承办学传统”这一信息;②观点错误,文化发展的立足点应是实践;③④符合“创新教育模式”“努力实现发展目标”的信息。26.(2011年三明三校联考)动漫产业的发展关键靠创意,动漫创作者要立足于我国极为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和当代的生活实践,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动漫作品。材料表明(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人民群众的需要A.①②B.②④C.①④D.①③解析:C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措施。①符合“动漫创作者要立足于我国极为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和当代的生活实践”这一信息;②观点与题意不符;③与材料无关;④符合“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动漫作品”这一信息。29\n27.(2012年蚌埠模拟)2012年2月15日闭幕的安徽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的奋斗目标。某校高三(2)班同学以“着力打造‘三个强省’,奋力建设美好安徽”为主题展开了探究活动。收集到以下信息:信息一 加速崛起经济强省2007~2011年安徽省宏观经济状况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年份GDP增速(%)财政收入增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农民纯收入增速(%)200720.426.717.419.8200820.328.213.218.2200913.7178.47.2201021.93312.117.3201113.527.617.817.9(1)分析信息一蕴含的经济信息,并就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信息二 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安徽文化底蕴深厚,多姿多彩。传统徽州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精髓部分可以概括为:崇仁尚义、修德教行、讲求诚信;创新进取;坚忍不拔、百折不回,负重进取的“徽骆驼精神”;兴文重教;宗族乡里意识和帮扶协作精神。正确对待民族文化精神,传承和创新徽州文化,建设好徽州文化基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和进一步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营造良好的文化支持系统。(2)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传承和创新徽州文化”。解析:第(1)问解读信息一,既要注意纵向变化,又要进行横向比较。解决居民收入问题,从根本上讲要发展生产力,同时调整好分配政策。第(2)问考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从根本途径、具体途径、坚持正确方向等角度加以说明。答案:(1)经济信息:①2007~2011年,安徽省GDP、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相比较而言,2009年增速有所下降;②安徽省GDP、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建议:①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②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合理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合理比重。(2)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商贸活动、教育等途径和大众传媒等手段积极传播徽州文化,增强徽州文化的影响力;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加强徽州文化同其他地域文化的交流,做到博采众长;④传承和创新徽州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28.(2012年深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9\n材料 在“文化传承、创新与文化深圳”的主题研讨中,某班同学发表了如下观点:深圳是一座多种文化交汇的城市,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人们,带来了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文化;深圳是一座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南头古城、大鹏所城等文物古迹丰富精彩,一大批改革开放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深圳是一座锐意进取的城市,不断探索并创造出众多的文化品牌,孕育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文化深圳”的绿洲。根据材料,围绕研讨的主题,请你为“文化深圳”建设提三条合理化建议。(简要列出提纲即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应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等角度入手。答案:(1)尊重文化多样性,推动民族文化、区域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2)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保护和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3)加大文化创新的力度,增添时代精神,促进文化的繁荣。(4)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造特色文化品牌。(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对应学生用书第151~152页)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难度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2、3、7易、易、中、难文化的继承与发展4易文化创新5、6易、中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预测指数:★★★)为庆祝中国与巴基斯坦建交60周年,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中巴友好年”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10月25日至10月29日,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巴基斯坦外交部、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巴基斯坦国家艺术委员会,共同在伊斯兰堡中巴友谊中心举办“东方之韵·华夏文化巴基斯坦行”活动。对中巴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既要认同中华文化,又要尊重巴基斯坦文化B.相互借鉴、全面交融C.坚持中巴文化平等的原则D.用优秀的中华文化推动巴基斯坦文化发展解析:A 本题考查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A项符合题意;B项错在“全面”,忽视了外国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忽视了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项混淆了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与原则;D项违背了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原则。2.(预测指数:★★★)2011年11月8日,经国家民委、中国民族博物馆批准,河北省隆化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贵摔跤”赴美国巡演,受到美国观众的欢迎。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29\nA.中华文化具有民族特色B.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C.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D.民族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解析:C 本题考查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二贵摔跤”受到美国观众的欢迎,体现了C项;A、B两项强调文化的特色,没有涉及材料中“受到美国观众的欢迎”这一信息;D项强调民族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与材料主旨无关。3.(预测指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B 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意义。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并不意味着要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所以③说法错误。4.(预测指数:★★★)2011年11月15日至16日,由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颁奖典礼暨中国教育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全国各地各校的150个创新实践项目和个人获得表彰。其意义在于( )A.更好地发挥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B.使教育成为文化创新的源泉C.发挥教育在文化传递中的特定功能D.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解析:A 本题考查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A项是国家重视教育改革创新的原因;B项观点错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实践;C项缩小了教育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功能;D项与教育改革创新没有直接关系。5.(预测指数:★★★★)2012年1月9日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努力推动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强区转变,努力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下列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的措施有( )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西藏民族特色文化 ②开发文化遗产资源,积极打造西藏文化品牌 ③立足西藏现代化建设实践,促进文化创新 ④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对经济的贡献率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D 本题考查文化继承、创新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①②从文化继承、③从根本途径角度说明了文化创新的正确措施;④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角度说明了促进文化发展的措施。29\n6.(预测指数:★★★★)加快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实现文化创新提供灵活机制与强大动力。发展和繁荣文化公益事业,为实现文化创新建立健全基本保障体系。发展和壮大文化产业,为实现文化创新不断拓宽领域和增强活力。从材料可以看出,实现文化创新( )A.需要立足社会实践B.是一项综合工程,既需要文化本身的创新也需要配套工程的创新C.需要国家的支持、引导和管理D.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变化,为文化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解析:B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加快文化创新需要“体制改革”“繁荣文化公益事业”“健全基本保障体系”“壮大文化产业”等这说明文化创新不仅要求文化本身的创新。虽然上述都属于社会实践的范畴,但A项表达还是太笼统;C项配套改革需要国家的支持,但“引导和管理”与本题信息不吻合;D项与材料的设问角度不一致,材料设问说的是创新需要怎么办,而该项说的是社会变化为创新创造了环境;而B项一个“配套工程的创新”全面概括了材料信息。二、非选择题(共20分)7.(预测指数:★★★)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的源泉。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跨国文化传播与交流也必将越来越频繁,这对于各国本土文化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民族的振兴,始于文化的振兴。只有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定的份额,才能成为文化大国。只有文化大国,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强国。文化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传播,才能走向世界。(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中华文化如何通过传播走向世界?(10分)(2)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请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在文化交流中如何处理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10分)解析:第(1)问考查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措施,应从文化传播的途径、手段以及做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使者等角度加以分析。第(2)问应该从对立、依赖、转化等角度说明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答案:(1)①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传播的过程。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在对外交流中传播中华文化。(3分)②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要积极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加强对外宣传,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3分)③我们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4分)(2)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存在对立统一关系。(3分)②矛盾双方相互对立,不同民族文化各有特点,我们要尊重差异,求同存异。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相互借鉴,共同促进。(3分)③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博采众长,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繁荣。(4分)29\n组合式选择题解题方法综述一、题型特点 组合式选择题能多角度、深层次测试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运用、迁移、演绎、比较、概括、综合能力,在兼顾了认识程度、综合能力的同时控制了题目难度,成为近年来高考选择题中的重要命题方式。二、解题技巧 解答此类试题,直选法、排除法、代入法都是有效的方法。直选法在最佳选择题处已经介绍;排除法一般有六种情况:排谬(表述有错者不选)、排异(把与题干材料或设问不吻合的排除掉)、排倒(原因与结果、目的与手段、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等)、排重(把题肢与题干简单重复的排除掉)、排次(有符合材料整体意思的不选符合部分信息的、有符合材料主旨的不选符合材料次要信息的、有直接联系的不选间接联系的、有必然联系的不选偶然联系的、有表述一针见血的不选过宽的)、排正(反向选择题应该排除与题干正向联系的选项);代入法即思考假设欲选选项成立,看整个题目所表达的观点是否合理。三、典型题例 (2011年济宁模拟)随着电影《孔子》在全国的热映,再度掀起了一阵“孔子热”,电影所体现的孔子“仁、义、礼、智、信”的儒家精神非常值得当今世人研习。《孔子》在韩国观众中也引起了极大的舆论反响,其教育价值得到京畿道教育监管人金相坤以及众多学生的广泛认可。这表明( )①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其精华,值得人类继承 ②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③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 ④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思路点拨:①②观点正确,且符合题中中韩均重视“孔子”思想的材料背景;③与材料无关,材料更加侧重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④与材料无关,材料谈的不是儒家思想的产生问题而是传播问题。答案为A。附录:《文化生活》学习口诀(上)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文化现象社会生,形式多样色彩浓。力量巨大影响深,内涵特点有多重。经济政治和文化,影响交融难分家。文化地位更突出,综合国力贡献大。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影响有来源,表现形式多方面。29\n潜移默化受熏陶,深远持久不易变。人生塑造需文化,优秀作品来当家。丰富精神增力量,全面发展素质佳。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民族文化多样性,节日遗产来证明。世界民族相联结,求同存异共繁荣。文化传播多途径,大众传媒显功能。传播交流意义重,积极行动播文明。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传统文化渐形成,代代相传来继承。取其精华去糟粕,于国于民意义重。继承发展紧相连,同一过程两方面。正确对待各因素,重视教育向前行。第五课 文化创新发展创新紧相连,源泉动力是实践。作用巨大意不凡,必由之路理解全。推陈出新改传统,博采众长为我用。克服倾向保方向,努力铸造新辉煌。2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