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二轮专题
>
【冲刺中考】江苏省2022年中考语文押题训练 专题十九 文学作品阅读(教师版) 新人教版
【冲刺中考】江苏省2022年中考语文押题训练 专题十九 文学作品阅读(教师版) 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5
2
/15
剩余13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专题十九文学作品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问题。雪化一化,就有路了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烦恼着,烦恼的起因似乎是为了一些闲言碎语。那时我初涉文坛,很容易被那些谣言困扰,情绪很波动,很激愤。当事情渐渐平息时,我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愤恨。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我出差去某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去义正词严地指责、声讨她,然后同她拜拜。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了。当我走出车站时,发现空中已飘起了雪花。那场雪似乎来得很猛。我看着地址打听路线,乘坐了几站电车。下车时,天色很快暗了下来,完全陌生的街名和异样的口音,令我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但我只能继续去寻找那个记录在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只是混混沌沌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街上几乎已没有行人,那时我才发现,自己一定是迷路了。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了街边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露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敲响了那家人的房门。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她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说:“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跨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这大雪天儿出门,一定是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喊。我含糊地应了一声。“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的急的,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一边拍掸着肩上的雪花,一边等着我。我心里咯噔一下。亲戚?朋友?病人?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怎能对她坦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似乎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发生了一丝怀疑。我不知道自己来这个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我要去寻找的那个人究竟是谁。那个人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随风逐流而去。也许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她才那样做。那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呢!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大娘一把将我拽住。15\n“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囔。“不碍事,不碍事,就快到了。”她说,“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喑哑了。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着。雪化一化,就有路了。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因为路属于自己的脚。那个风雪之夜,当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时,我已经全然没有跳下火车时那种激愤的心情。我平静地站了一会儿,将那张被雪水泅湿揉皱的纸条撕碎,然后慢慢朝火车站方向走去。(选自《情感读本》2022年6月,有删改)(1)联系全文来看,作者以“雪化一化,就有路了”为题有何作用?答: 答案:题目饱含哲理,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题目具有双关义,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字面义是说雪化后被覆盖的道路就会重新出现,比喻义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嫌怨一旦消除,心灵就会相通,生活的天地就会变得开阔。(2)文中的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答:答案:环境描写。点明了人物活动的背景,烘托了“我”内心的怨恨之情,为下文“我”迷路、老妇引路等情节作铺垫。 (3)选文中的“老妇”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老妇”形象的?答: 答案:一个热情质朴、乐于助人、内心世界充满了关爱的温情的老妇形象。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刻画“老妇”的形象:多处正面描写“老妇”15\n的动作、语言;通过恶劣的环境和“我”的态度转变来侧面烘托“老妇”的形象。(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答:答案:“我”去陌生的城市质问一个曾经诽谤过“我”的人,但遭遇大雪迷路,一个大娘冒雪把“我”领到这个人家门前,“我”却并没有进去,而是又返回了火车站。 (5)选文中“我”的情感和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 答案:“我”先是有狭隘的“兴师问罪”的心理,后受到老妇的感染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懂得并学会了宽容。(6)下面的句子有何深刻含义?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因为路属于自己的脚。答:答案:不要为世间的纷纷扰扰所困扰;要学会用宽容去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嫌怨;只要自己努力去做,一切怨恨都能被化解;懂得宽容的心灵会使生活的天地变得开阔。(答出两点即可) 2.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树篱后面的父亲(美)贝蒂·斯坦利①我毫无方向感,因此经常成为全家人取笑的对象。有次我们讨论人死后会怎样,儿子开玩笑说:“妈妈,希望天堂里也有导游,否则你永远找不到通往天堂的路。”②我笑着告诉他我一点都不担心:“只要向着有树篱的山坡走,我就能找到天堂。”他的眉毛惊讶地竖了起来,我于是给他讲述了我父亲的故事。③祖父早逝,父亲由祖母一手带大。在那个年代,还没有政府救济这回事,一家五口历尽艰难才活了下来。贫苦的出身养成了父亲极度节俭的习惯。④童年时,当我和两个哥哥得知别的孩子都有零花钱时,我们犯了个错误———向父亲要钱。父亲的脸板了起来:“你们长大了,会花钱了,那么肯定也会挣钱了。”从此,需要钱的时候,我们只得帮邻居打零工,或是沿街叫卖自家种的蔬菜。15\n⑤直到我们长大成人,外出求学、工作,他的态度也丝毫没有改变。我们兄妹三人都没有车的时候,只能乘长途车回家。车站离家足足有两英里,父亲从来没有接过我们,哪怕天气极其恶劣。如果有谁抱怨,他就摆出老子的派头吼道:“长了腿就是用来走路的!”⑥我离家上大学后,每次回家都要走那段长路。我并不在意走路,但是孤身行走在公路和乡村小路上,我总是提心吊胆。父亲似乎并不关心我的安全,令我有一种不受重视的感觉。⑦在一个春天的傍晚,这种感觉消失了。⑧那是极困难的一周。考试加上无休无止的实验,令我精疲力竭。我渴望回家,想念家里松软的床。同学们陆续到站被家人接走,我只能羡慕地望着窗外。终于,汽车颠簸着停下,我下了车,拖着行李箱开始了长途跋涉。⑨一排树篱沿着小路蜿蜒地爬上山坡,山坡上就是我亲爱的家。每当我走下大路,踏上最后一段行程,这排树篱总能令我安心。看到它,我就知道离家不远了。⑩那天傍晚,树篱刚刚映入我的眼帘,忽然落下一阵细雨。我停下脚步,把手里的书放回行李箱里。站起身时,我看到一个黑影掠过山坡,向我家走去。仔细辨认,原来那是父亲。我明白了———每次回家时他总站在树篱后面注视着我,⑩直到确定我平安归来。我的泪水汹涌而出。原来,父亲并非不关心我啊。⑪此后,每当我回家的时候,那个身影便成了我的灯塔。一看到那隐藏在绿树后偷偷走动的身影,我就放松下来。走进家门,父亲若无其事地端坐在椅子上。“怎么,是你!”他说着,拉长的脸上做出惊讶的表情。⑫“你看,”我告诉儿子,“我才不担心死后找不到去天堂的路。”路上可能有黑暗的隧道,但隧道尽头是光明,在隧道尽头,相信我会看到一排树篱蜿蜒地爬上山坡。父亲等在山顶上,看见我会说:“怎么,是你!”⑬而我仍会像往常一样回答,“是的,爸爸,是我。我回家了。”(选自《润·文摘》)(1)“我于是给他讲述了我父亲的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讲述的故事。答:答案:“我”每次回家,父亲总是隐藏在树篱后面注视着“我”,直到确定“我”平安归来。 (2)第⑫段在文中有何作用?答: 15\n答案:结构上:照应开头,揭示了“只要向着有树篱的山坡走,我就能找到天堂”的原因;内容上:深化中心,赞美了深沉而伟大的父爱。(3)本文开篇描述母子间的对话,在文中有何作用?答: 答案:引出下文的回忆;设下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4)请联系上下文,赏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①父亲似乎并不关心我的安全,令我有一种不受重视的感觉。答: ②此后,每当我回家的时候,那个身影便成了我的灯塔。答:答案:①“父亲似乎并不关心我的安全”是“我”在不明真相前的心理感受,从下文可知,其实父亲是非常关心“我”的安全的,“似乎”一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②将父亲的身影比喻为“灯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身影在“我”回家路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流露着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5)请结合文意,分析本文中的父亲形象。答: 答案:①极度节俭:让孩子自己挣零花钱;②关爱孩子:总站在树篱后面注视着“我”回家;③懂得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车站离家足足有两英里,父亲从来没有接过我们。3.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咫尺天涯曹鸿骞午饭后,黎大娘正在刷碗,忽闻门外有哭声。是一个小女孩的哭声,先是隐忍着,嗯嗯吱吱的,后来大概是憋不住了,便放声大哭……“谁家的孩子呢?”黎大娘自语着。黎大娘来自农村,善良热情,在楼道里一遇到人,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她都喜欢打个招呼,为此,常常遭到儿子儿媳的批评。可她却理直气壮地说:“在乡下邻里之间亲如一家,我连吃饭都捧着碗到对门你二婶家去串门子!”小女孩的哭声一声比一声高,哭声揪着黎大娘的心,黎大娘终于忍不住了,放下手里的活计,扭开了自家那扇厚重的防盗门。打开门,发现小女孩就蹲在隔壁的人家门口。15\n这是隆冬时节,昨夜下了一场大雪,天气很冷。小女孩蹲靠在暗红色的防盗门下,瑟缩着。见一位慈眉善目的奶奶出来了,便逐渐放低了哭声。黎大娘笑微微地走到小女孩面前,躬身道:“小姑娘,你别哭,有事跟我说。”原来隔壁人家是个三口之家,夫妇俩带着孩子在这里打工,天天早出晚归中午不回来。昨天晚上的一场大雪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的快乐。小姑娘草草地吃了午饭,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操场上打雪仗,越打越疯,把羽绒服都打湿了,内衣也湿了,一停下来就冻得瑟瑟发抖。上课前老师发现了她的狼狈样,生怕她冻病了,便让她回家换衣服。小姑娘自知家里没人,但身上的汗水加雪水湿漉漉的太难受,只得回家碰碰运气。黎大娘知道了情况,立即把小姑娘领进家里给小姑娘换掉了湿衣,然后又从物业那里要来1309户主的手机号码与小姑娘的家人联系,小姑娘的妈妈很快就跑回来了,气喘吁吁地连声对黎大娘说:“谢谢!谢谢!”借此机会,黎大娘到隔壁人家去了一趟,无意间在客厅的正墙上发现了一只大相框,相框内嵌着一张全家福,其间两位老者就是当年的二婶夫妇!“咦?”黎大娘突然惊叫道。黎大娘激动地说:“我们是老邻居啊……”三十多年,祖祖辈辈住在一个屋场,后来,是二婶家的后门对着黎大娘家的前门,邻里之间亲如一家,谁家有什么好吃的,老人和小孩总是分着吃。二婶的右脚不方便,大多时候都不出工,留在家里看家做家务,黎大娘家因此沾了不少好处,常托她带孩子、照应晒在门口的稻旱……改革开放后,两家的孩子一个个地走出了屋场,走出了家乡,走南闯北,有的上学,有的打工,也都一个个的出息了。后来,彼此都生分了,后代之间甚至互不认识了。老人跟着孩子转,二婶转了几年就去世了。“啊,原来是这样啊!”二婶的儿媳惊喜地感叹着。黎大娘在这陌生的都市里邂逅老家邻居的后代,一连高兴了好多天,满以为往后又和上一代一样亲昵地相处,谁知后来见了面还是匆匆地点头,匆匆地微笑,匆匆地进了家门后立马又关上那厚重的防盗门。(选自《天池小小说》2022年第9期,有删改)(1)通读全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答:15\n答案:这篇小说主要写黎大娘来到城市生活不习惯,一次她帮助了邻居家的小女孩,并得知两家原来是老邻居,原以为此次会像以前一样亲昵相处,没想到见了面还是匆匆地点头,匆匆地微笑,匆匆地进了家门后立马又关上那厚重的防盗门。 (2)你觉得文中的黎大娘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答:答案:文中的黎大娘是一位淳朴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3)“黎大娘知道了情况,立即把小姑娘领进家里,给小姑娘换掉了湿衣。”请说说句子中加点词语“立即”的表达作用。答:答案:“立即”就是毫不犹豫,表现了黎大娘的热心助人和淳朴善良。 (4)文中的画线句与后文哪一部分相照应?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表达效果呢?答: 答案:与后文写隔壁家竟然是二婶的儿子家相照应。两家原本相互走动,往来密切,但现在却变得生疏起来。这样写更能突出小说的主题,同时也使小说的结构更加严谨。(5)“……匆匆地微笑,匆匆地进了家门后立马又关上那厚重的防盗门。”你觉得那厚重的防盗门关住了什么?答: 答案:示例:关住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关住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言之成理即可)(6)这篇小说主要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你有什么感想?答: 答案:这篇小说表现了现代社会邻里之间缺少沟通,缺少相互关心,缺少人情味的现状。感想略。4.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父 与 女张秀亚①为翻寻一件秋衣,无意中又在箱底看到了那条围巾,那是用黑色绒绳结成的,编织着宽宽的条纹……在这素朴的毛织物里,编织着我终生难忘的故事。15\n②是十多年前了,一个风雪漫天的日子,父亲自故乡赶来校中看我。③他着了件灰绸的皮袍。A.衰老的目光,自玳瑁边的镜片后滤过,直似秋暮夕阳,那般温爱、柔和,却充满了感伤意味……他一手提了个衣包,另一只手中呢,是一只白木制的点心盒,上面糊了土红的贴纸,一望而知是家乡的出品。④父亲微微佝偻着身子,频频拂拭着衣领、肩头残留的雪花说:“自从古城沦陷,不知情形如何,我和你母亲时刻记挂着你,只是火车一直不通……我直埋怨自己,当年只埋头读些老古书,自行车都不会骑,不然,阿筠,爸爸会骑自行车来看你的啊……”⑤外面仍然飘着雪,将窗外松柏,都渐渐砌成一座银色的方尖塔,那细弱树枝,似又不胜负荷,时有大团的积雪,飞落下空阶……随了那苍老的声韵,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图画———一个老人,佝偻着背脊,艰难而吃力地,在凝冻了的雪地上,一步一滑地踏着一辆残旧的自行车……六十二岁的父亲,竟想踏自行车走六百里的路来看我……⑥父亲自衣包中取出我最爱读的《饮冰室文集》同母亲为我手缝的花条绒衬衣,他转身又解开那点心盒上的细绳,里面是故乡的名产———蜂糕。⑦“你母亲说,这是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的东西……”他拿起一块,放在我的面前,又摆到我的手上。呵,那为烟蒂熏染得微黄的衰老的手指,此刻还似在我的眼前晃动……当时,也许是我的虚荣造成了我的腼腆吧,在那衣着入时、举止潇洒的两个男女同学注视下,对着这故乡土物,好像有什么鲠在喉头,竟无法吞咽,只窘迫得涨红了脸。⑧天色渐渐地昏暗了,我终于拾起那只“原封没动的”点心盒,只和父亲说了一句:“我拿回宿舍慢慢地留着吃吧。”⑨翌日天色微明,我便匆忙地整理好书包,预备赶回学校去听头一堂的文学史,父亲好似仍觉得我是个稚龄的学童,一手摸着花白胡须:“阿筠,我送你去搭电车!”⑩北国的冬晨,天上犹浮着一层阴云,雪花仍然在疏落地飘着……一路电车终于叮咚地驶来,我才预备跳上车去,父亲又似想起了什么:“你不冷吗?”说着,那么匆遽地,自他的颈际一圈圈地解开那长长的黑色围巾,尽管我在旁边急迫地顿足:“爸,车要开了。”B.他又颤抖着那双老手,匆遽地把那围巾一圈圈地,紧紧地,缠在我的颈际。⑪我记得那天我着了一件深棕色的呢大衣,镶着柔黄的皮领,那皮毛颜色,直似三月的阳光,又美丽,又温暖。但是,父亲却在那衣领外面,仍为我缠起那厚重的毛围巾,直把我装扮成南极探险的英雄了。我暂时忍耐着跳上了电车,赶紧找到一个座位就开始去解那沉甸甸的围巾……一抬头,车窗外,仍然瑟瑟地站着那个头发斑白的老人,依旧在向我凝望,雪花片片飞上了那光秃的头顶同那解去围巾的颈际……15\n我的手指,感到一阵沁凉:立时麻痹般不能动转了,只任那松懈了一半的围巾,长长地拖在我的背上……⑫那黑毛绳的围巾,如今仍珍贵地存放在我的箱底。颜色依然那么乌黑光泽,只是父亲的墓地,却已绿了几回青草,飞了几次雪花……⑬抚摩着那柔软的围巾,我似乎听到一声衰老而悠长的叹息!(选自《种花记》,有删减)(1)文章多次出现对“下雪”的描写,从全文看有何作用?答:答案: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②突出天气的寒冷(渲染出一种清冷的氛围);③烘托出父亲对“我”的关心和爱;④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体现出父爱的伟大。 (2)请在下面文中画线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其妙处,并作简要的赏析。A.衰老的目光,自玳瑁边的镜片后滤过,直似秋暮夕阳,那般温爱、柔和,却充满了感伤意味……B.他又颤抖着那双老手,匆遽地把那围巾一圈圈地,紧紧地,缠在我的颈际。我选 句我的赏析: 答案: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的目光比作秋暮夕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目光的衰老慈祥,表达了父亲对女儿的爱抚和疼惜。B.动作描写,生动形象、细腻传神地写出了父亲动作的迅速,帮“我”围围巾时的认真,表达出父亲对“我”的体贴和关心。(3)文章第⑪段写了“我”面对围巾时的不同表现,请分析“我”当时的心理活动。①我暂时忍耐着跳上了电车,赶紧找到一个座位就开始去解那沉甸甸的围巾。答: ②我的手指,感到一阵沁凉,立时麻痹般不能动转了,只任那松懈了一半的围巾,长长地拖在我的背上……答:答案:①觉得围巾很厚重,不好看,与“我”时尚的穿着不搭调,想要赶快把围巾取下来。②看到父亲在风雪中忍受寒冷,而突然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和羞愧。 (4)15\n在我们成长的故事里,有无知也有叛逆,我们懵懂着,不曾体会父母的心,却常常在错失了以后才追悔莫及。在你的成长中,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件事,至今令你懊恼着?请你用优美的、饱含深情的文字加以叙述。答: 答案:略。(5)文章写了哪两件关于父爱的小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答:答案:①父亲在一个风雪之日从故乡带着土特产来看“我”。②父亲送“我”去车站,把自己的围巾解下来给“我”围上。5.阅读下文,完成问题。送往事过河李丹崖①他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那是一个物质极端匮乏的年代,经常会为了明天的口粮而担忧,一家9口人,有时候仅仅只有千余斤麦子,其余的全要靠粗粮和蔬菜来接济。②那一年,遭了旱灾,他一家人吃完了当晚的南瓜粥之后就为明天的早饭发起了愁。他已经10岁,正是能吃的时候,更要命的是,人越是穷,胃就越不争气,那天夜里,才十一点多,他的肚子又咕咕叫了。他想,自己平日里除了打些猪草,其余的并不干什么出力的活,大人们天天干重活,岂不是更饿。想到这里,他打起了邻居家南瓜的主意。③他白天打猪草的时候曾经看到了邻居家的南瓜,种得很隐蔽,在玉米棵里,鲜有人知的,黄澄澄的,已经成熟,煞是诱人。他想,邻居家也真抠门,自家的余粮那么多,还不借给四邻,就说邻家的老汉吧,还夜夜搬个网床到地里去看,真是铁公鸡。④这样一想,就更加剧了去邻居地里摘个南瓜的欲望。午夜,听着乡野里的千奇百怪的虫子的叫声,他摸着黑出发了。一个小时后,他成功地偷回了一个熟透了的南瓜,那是邻居地里最大的一个,足足占了他家大半个锅台。⑤15\n他看着南瓜,暗喜,心想,这下子够全家人吃上两天了。谁曾想到,他搬回南瓜的举动,恰恰被起夜的父亲看到,父亲当即把他从锅台跟前提溜了出来,抄起一根藤条对他就是一顿毒打。夜太静了,他连呻吟都不敢出一声,生怕自己的丑事被邻居听见。他的背上、屁股上被父亲足足抽了数十下,然后父亲含着泪把皮开肉绽的他抱出了村子,来到了村口的小河边,把他放在一条竹筏上,眼含着热泪对他说,儿子啊,你爹没本事,让你挨饿,但是,我们穷要有穷的骨气,绝不能做那些偷鸡摸狗的事情!今天,我划着竹筏,把你送到对岸去,目的是把所有的晦气送走,把所有的罪孽送走,然后,把一个脱胎换骨的娃儿送回来……⑥尽管时隔多年,但是他始终记得那个月夜,他强忍着背上的疼痛,听着爹的念叨,河面上,波光粼粼,几只没睡着的鱼在河面上翻着水花,爸爸一个猛子扎进河里,捞上来两条足足二斤重的鲫鱼。第二天一早,父亲就带着他到了邻居家,给邻居赔罪去了……⑦后来,他大学毕业后进城做了一名教师,正是谈恋爱的年龄,他却爱上了一个蹲过监狱的女子。许多人都不理解,依照他的条件,找什么样的姑娘不行,而他,却依然故我,很快就与那个女子结了婚。⑧那个姑娘长得真美,新婚当晚,姑娘问他,为什么别人都嫌弃我,唯独你没有。他爽朗一笑,娓娓地把自己10岁那年的那个月夜说给她听。他说,自从我接纳你的那天起,原来的那个你连同和你有关的往事,都已经被我送到河的对岸去了!⑨月光下,两个人紧紧地拥在一起,那天夜里,他做了个梦,梦见已经故去多年的爹在河的对岸,一个劲儿地冲自己笑,那笑容,像极了10岁那晚乡下河水里的月光……(1)文中的“他”为什么要去偷邻居家的南瓜?答: 答案:一是实在饥饿难忍,二是邻居家的南瓜大得诱人,三是邻居也太抠门。【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对文中故事前因后果的把握。分析时,应围绕结果,全面找出原因。而不能只见其一,不顾其他。而一般情况下,这类问题的答案,都会清楚地写在文中,仔细一阅读,便能一目了然,当然,有时也需要适当进行概括。像本题,在写“他”偷南瓜之前,就已经把原因交代得非常清楚。(2)面对儿子偷回的瓜,父亲不喜反怒,暴抽儿子,此时此刻,父亲的心里在想些什么?答: 答案:责怪儿子太不争气,但打儿子又等于是在打自己,心疼且内疚。【解析】这是一道揣摩人物心理的题目,揣摩人物心理,必须要注意两点,一是紧紧围绕特定的语境进行,二是要符合人物性格。像本道题目,在那种境况下,人物的心理一定很复杂,既有愤怒,又有疼惜,还有内疚,但绝不可能是高兴。(3)阅读文章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说说它有什么深刻含意。答: 答案:期望儿子能把罪孽送走,重拾正直,堂堂正正做人。【解析】15\n分析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首先要读懂句子的表面意义,然后结合具体的情境,以及人物的思想情感等,透过表面看内涵,把句子背后蕴藏的情感、希望、哲理等“挖”出来。像本题,画线句子显然表达的是父亲的一种期望。(4)阅读文章第⑥段,想象一下,这位父亲去赔罪时会说些什么?答: 答案:示例:我儿子做了错事,偷了你家的南瓜,我带他道歉来了,这是我打的一点鱼,以表我们的歉意。希望你能原谅我家儿子。 【解析】这其实是一道在阅读板块考查口语交际的题目,答题时所说的话语,既要符合具体的语境,更要符合人物的特点,而且要有个性。(5)在父亲这个人物身上,有什么鲜明的个性特点?答: 答案:做人循规蹈规,不偷不抢,正直本分。【解析】这道题目,其实就是分析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只要你能对人性的基本内涵有所了解,那在细读完文本之后,很快就能悟出答案。6.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天地苍茫一根骨庞 进①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②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15\n,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不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③“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④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己。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做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⑤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⑥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节选自历史小说《史柱》)(1)文章第①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答案:烘托了司马迁崇高而傲岸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司马迁的崇敬之情;奠定了全文敬仰的感情基调;用山河的秀丽与生机衬托了司马迁的悲剧命运。15\n【解析】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文章描写司马迁出生地的景物,很显然是为了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寄托作者情感的。 (2)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答: 答案:一个专制强权的社会是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的,而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有社会良知的人,他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因此遭灾祸就是必然的。【解析】人文底蕴类历史小说阅读也常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把握文章的能力。学生可先迅速浏览相关文字,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以边读边用笔画出文中的相关句子。然后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根据文章内容可以提炼出人物的个性以及是当时的社会促成了这种必然。(3)第⑤段说“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成就了一根”怎样的“骨头”?答:答案:指的是与专制皇权对立的有抱负、有肝胆的独立人格。【解析】此题的考查和第(2)题类似,解答时应结合上下文理解,从文段中找出相关信息,并筛选概括。(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本文的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答: 答案:本文的标题使用了借喻(或答: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司马迁放到民族宏阔的时间和空间背景里,形象地表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解析】我们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纵观全文,这里是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表现人物命运及个性。解答这道题要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5)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取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结合上文,举例谈谈你对“中国脊梁”的理解。答:答案:①应写出“中国脊梁”的意思。15\n“脊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人,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急时刻挺身而起的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气节、操守、人格、品质。②应举出恰当的例子。示例:文天祥,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就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励了华夏一辈又一辈!【解析】解答类似题目一定要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为基础;还要清楚答题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必要的延伸和归纳总结。15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冲刺中考】福建省2022年中考语文押题训练 专题十九 文学作品阅读(教师版) 新人教版
【冲刺中考】浙江省2022年中考语文押题训练 专题十九 文学作品阅读(教师版) 新人教版
【冲刺中考】浙江省2022年中考语文押题训练 专题七 名著阅读(教师版) 新人教版
【冲刺中考】江苏省2022年中考语文押题训练 专题十四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新人教版
【冲刺中考】江苏省2022年中考语文押题训练 专题十六 记叙文阅读(教师版) 新人教版
【冲刺中考】江苏省2022年中考语文押题训练 专题十八 议论文阅读(教师版) 新人教版
【冲刺中考】江苏省2022年中考语文押题训练 专题十三 课内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新人教版
【冲刺中考】江苏省2022年中考语文押题训练 专题十七 说明文阅读(教师版) 新人教版
【冲刺中考】江苏省2022年中考语文押题训练 专题七 名著阅读(教师版) 新人教版
【冲刺中考】山东省2022年中考语文押题训练 专题十九 文学作品阅读(教师版) 新人教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8-25 21:11:37
页数:15
价格:¥3
大小:38.34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