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海市长宁区2022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6

2/26

剩余2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上海市长宁区2022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6分)1.(1分)(2022•长宁区一模)以下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B.风力发电C.天然气燃烧D.滴水成冰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海水晒盐是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是混合物的简单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风力发电是利用轮子的转动做功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滴水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1分)(2022•长宁区一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来回答本题,并能灵活运用它们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故选A.点评: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哪种气体最多,哪种气体最少. 3.(1分)(2022•长宁区一模)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2N2﹣﹣2个氮原子B.N2﹣﹣1个氮分子C.2N﹣﹣2个氮分子D.N﹣﹣1个氮元素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6\n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能表示一个分子.C、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D、根据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N2可表示两个氮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能表示一个分子,N2可表示1个氮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N可表示两个氮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N可表示氮元素或1个氮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分子符号、分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4.(1分)(2022•长宁区一模)下图所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用大理石B.加热液体C.取少量液体D.称取氯化钠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A、取用块状固体时,不能直接如图放入,会砸裂试管底部;B、给液体加热时,①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防止沸腾溅出②拇指要离开试管夹的短柄;C、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D、在使用天平时要满足左物右码.解答:解:A、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操作错误,故A错误;B、给液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液体太多,加热沸腾会溅出,拇指要离开短柄,防止试管滑落,故B错误;C、取用液体时注意: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图中操作正确;D、在使用天平时,图中操作将药品放在了天平的右盘,应该防止左盘.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考查药品的取用和加热方法、天平的使用方法等,要了解错误操作会造成的后果. 5.(1分)(2022•长宁区一模)以下各种类型的“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26\n A.河水B.矿泉水C.茶水D.蒸馏水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河水、矿泉水、茶水等物质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解答:解:A、河水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泥沙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B、矿泉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C、茶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茶碱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D、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 6.(1分)(2022•福州)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2O3),氧化铝中铝元素(Al)的化合价为(  ) A.+2B.+3C.+4D.+5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解答:解:氧化铝中有两种元素,且有氧元素,则属于氧化物,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设铝元素的化合价为X,得X×2+(﹣2)×3═0,解得X═+3,故选B.点评:本题利用信息来考查学生对化合价的计算,习题较简单,能利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 7.(1分)(2022•长宁区一模)下列化学式书写规范的是(  ) A.氧化镁mgOB.氯化铝ALCl3C.氧化铜CuOD.一氧化碳Co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解:A、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MgO,选项中镁元素的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故选项中化学式书写不规范.B、氯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AlCl3,选项中铝元素的第二个字母没有小写,故选项中化学式书写不规范.26\nC、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CuO,故选项中化学式书写规范.D、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选项中的化学式是钴的化学式,故选项中化学式书写不规范.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1分)(2022•怀柔区二模)下列物质加入到水中不可以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B.蔗糖C.高锰酸钾D.食用油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解答: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C、高锰酸钾镁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D、食用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1分)(2022•长宁区一模)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受热后分子体积变大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微粒之间间隔变大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氢气和液氢都都可做燃料是因为它们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26\n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C、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体积)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1分)(2022•长宁区一模)人体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胃液(pH:0.8﹣1.5)B.血液(pH:7.35﹣7.45) C.胆汁(pH:6.8﹣7.4)D.唾液(pH:6.6﹣7.1)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胃液的pH为0.8﹣1.5,小于7,显酸性.B、血液的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C、胆汁的pH为6.8﹣7.4,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D、唾液的pH为6.6﹣7.1,小于7,显酸性.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最小,酸性最强.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1.(1分)(2022•长宁区一模)下列气体中,三种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SO2、N2、NO2B.CO2、CO、N2C.CO、CO2、H2D.SO2、CO、NO2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的污染物解答,空气的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解答:解:空气的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氮气和氢气不污染空气;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但是不列入或者临时没列入检测范围之内而已.故选D.点评:本题是考查空气的污染问题,提醒人们要时刻关注环境,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注意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只是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26\n12.(1分)(2022•长宁区一模)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活性炭吸附有色物质B.用金刚石做钻头 C.用石墨做铅笔芯D.用焦炭冶炼金属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可燃性等.解答:解:A、用活性炭吸附有色物质,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是其物理性质,故A不可选;B、用金刚石做钻头,是利用了金刚石的硬度大,是其物理性质,故B不可选;C、用石墨做铅笔芯是利用石墨质软,在纸上划能留下痕迹,利用的是硬度,是物理性质,故C不可选;D、用焦炭冶炼金属,是利用了焦炭的还原性,需要通过发生还原反应才能表现出来,此用途是由焦炭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故D可选;故选D.点评: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了解二者包括的内容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13.(1分)(2022•日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闻到刺激性气味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红磷燃烧能生成白色固体;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硫在氧气中燃烧时能够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解答: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的大量白烟是五氧化二磷固体.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生成黑色固体.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D、硫在氧气中燃烧时能够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硫.26\n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地分析可燃物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方面的内容,特别是要对物质的物理性质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14.(1分)(2022•长宁区一模)甲醚(用X表示)作为一种廉价的新能源,它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X+3O22CO2+3H2O,则甲醚(X)的化学式是(  ) A.CH4OB.C2H4OC.C2H6OD.C3H6O2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元素质量守恒.分析: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个数不变.解答:解:该化学的反应后,存在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7个氧原子.反应前,有6个氧原子.由于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个数不变.在X中一定存在1个氧原子,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故选C点评: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个数不变.可以根据这个原理来进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15.(1分)(2022•东城区)某学生测定的下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 A.用10mL量筒量取了7.5mL水 B.用pH试纸测得某地雨水的pH值为5.6 C.用托盘天平称得某固体的质量为16.7g D.测得某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0.5%考点: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测量容器-量筒;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量筒的用途和量程判断.B、根据pH试纸测定值的精确度判断.C、根据天平称量的精准度判断.D、根据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判断.解答:解:A、量筒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选择量程时,要求量一次,且量取值与量程最接近,所以正确.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只能精确到1,所以错误.C、天平的精确度为0.1,可以称准到小数点后一位,所以正确.D、氯化钠的质量分数=×100%,可以得90.5%,所以正确.故选B.26\n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基本操作是实验考查的重点之一,特别是天平和量筒的使用以及pH的测定,在中考中出现频度较高,特别是读数的方法和误差的分析更是重中之重. 16.(1分)(2022•长宁区一模)水在生活及生产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水的比热容较大,可用水作致冷剂 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为了节约用水,提倡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D.0℃时,水的密度最大考点:水的性质和应用;电解水实验.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水的性质决定水的用途进行考虑;B、根据水的组成考虑;C、根据工业废水不能直接灌溉农田考虑;D、根据水的物理性质考虑.解答:解:A、水的比热容较大,因此可用水作致冷剂,故A正确;B、通过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有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故B错;C、工业废水不能灌溉农田,污染很严重,故C错;D、水在4℃时密度最大,故D错.故选A.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水的有关性质以及用途、组成等,难度不大. 17.(1分)(2022•长宁区一模)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是同一种物质B.它们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都相同 C.它们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D.它们碳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方式相同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不同进行分析;B、根据它们的性质不同和元素组成考虑;C、根据同素异形体的定义考虑;D、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解答:解:A、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之一,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所以是不同物质,故A错;B、三者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似,但是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之一,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所以物理性质不同,故B错;C、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26\n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属于同素异形体,故C正确;D、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也不同,故D错.故选C.点评:金刚石、石墨和C60这种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18.(1分)(2022•长宁区一模)通常情况下,几种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物质白磷红磷木材酒精着火点(℃)40240250~300558根据上表所给信息和所学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磷、红磷、木材、酒精都是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C.实验时,用于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不能丢在废纸篓里 D.红磷燃烧属于化合反应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从四种物质都存在着火点分析判断;B、依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判断;C、依据白磷的着火点较低易自燃分析判断;D、依据化合反应的特点分析解决.解答:解:A、从四种物质都存在着火点可以得到四种物质均是可燃物,故A正确;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故B错误;C、白磷的着火点较低(40℃)很容易发生自燃现象,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上很有可能存在白磷,所以为防止火灾的发生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不能丢在废纸篓里,故C正确;D、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红磷的燃烧时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符合该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燃烧现象相关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燃烧的条件以及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19.(1分)(2022•肇庆)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可行简便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 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分析:区别O2、CO、CO226\n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差别,所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达到鉴别气体的目的.解答:解: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只能鉴别出CO2;不能将O2、CO鉴别开来,所以此方法不可行;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只能鉴别出CO2;不能将O2、CO鉴别开来,所以此方法不可行;C、用实验测定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程度能够鉴别三种物质,但是比较麻烦,所以此方法不可行;D、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木条燃烧更剧烈的是O2,木条火焰熄灭的是CO2,气体能燃烧的是CO.比较方便.所以此方法可行;故选D.点评: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20.(1分)(2022•长宁区一模)有关H2+CuOCu+H2O的反应,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 A.CuOB.H2C.CuD.H2O考点: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氧化物失去氧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在反应中作氧化剂;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在反应中作还原剂.解答:解:在反应CuO+H2Cu+H2O中,氢气和氧反应生成了水,发生了氧化反应,在反应中作还原剂.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1.(1分)(2022•长宁区一模)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采用的方法是(  ) A.通入石灰水B.通过灼热的CuOC.通入石蕊试液D.通过灼热的木炭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以根据一氧化碳具有的性质进行,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解答:解:A、通过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被反应掉,而一氧化碳除不去,故A错误;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可以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参与反应,可以除去一氧化碳,故B正确;C、酸可以使石蕊试液变红,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不会使石蕊试液有变化,故C错误;D、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木炭,会使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故D错误.故选B.点评:26\n进行物质除杂时,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要求所选的除杂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有物质反应,且反应后不能生成新的杂质. 22.(1分)(2022•德州)右图为固体物质X、Y的溶解度曲线.在温度为t2℃时分别把质量为ag的X、Y放入100g水中,下表为对溶液状态的判断以及使不饱和溶液达到饱和采取的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状态措施AX为饱和溶液,Y为不饱和溶液给Y溶液加热蒸发适量的水BX为不饱和溶液,Y为饱和溶液向X溶液加入固体X至有晶体残留CX、Y都是饱和溶液.﹣﹣﹣﹣﹣﹣﹣﹣﹣﹣﹣﹣﹣﹣﹣DX、Y都是不饱和溶液.把X溶液温度降低至t1℃,给Y溶液加热蒸发适量的水 A.AB.BC.CD.D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固体溶解度曲线上及上方的点表示的都是该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而溶解度下方的点则表示的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出通过降温还是升温的方法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解答:解:A、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X的溶解度大于ag,而Y的溶解度小于ag,因此质量为ag的X、Y放入100g水中,X溶液是不饱和溶液,而Y溶液是饱和溶液,且溶液中还有未溶解的溶质;故A错误;B、由于X溶液在t2℃时是不饱和溶液,因此可以向溶液中添加溶质直至溶液达到饱和,故B正确;C、由于X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D、由于Y溶液是饱和溶液,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根据溶解度曲线来判断溶液的状态,及根据溶解度曲线来判断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使溶液由不饱和变成饱和溶液. 23.(1分)(2022•陕西)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通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26\nB.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二氧化碳与紫色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溶液变为红色;B、化石燃料是目前重要的燃料,暂时还不能禁用;C、写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式即可判断;D、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但它没毒.解答:解:A、二氧化碳通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紫色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溶液变为红色,是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二氧化碳具有酸性.故错误;B、虽然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但现在还没有更合适的替代能源,所以不能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故错误;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式分别是:CO、CO2,可见其组成元素相同;CO在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CO2;高温条件下碳可以还原二氧化碳生成CO,就是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正确;D、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人在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地方会因窒息而死亡,因此人在进入这些地方前,先要进行灯火实验,并不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属于基础知识,不难做好. 24.(1分)(2022•长宁区一模)“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一个基本物理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2gO2的物质的量是2molB.1molSO2分子中含有2mol氧原子 C.1molN2含2个氮原子D.H2的摩尔质量是2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A、根据1mol粒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二氧化硫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氮分子的构成、1mol任何物质中含有6.02×1023个分子进行分析判断.D、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解答:解:A、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mol,则32gO2的物质的量是26\n=1mol,故选项说法错误.B、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1molSO2分子中含有1mol×2=2mol氧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1mol任何物质中含有6.02×1023个分子,1个氮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1molN2含6.02×1023个×2=12.04×1023个氮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故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mol,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1分)(2022•长宁区一模)下图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 A.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B.恒温蒸发NaCl不饱和溶液 C.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固体CaO D.20℃时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固体硝酸钾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26\n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A、根据催化剂的特点进行解答;B、根据饱和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进行解答;C、根据氧化钙的性质进行解答;D、根据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进行解答.解答:解: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而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过程中充当了催化剂,所以在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故A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的变化关系;B、恒温蒸发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经历的过程为:不饱和到饱和,所以在该过程中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到溶液饱和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在改变,故B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的变化关系;C、氧化钙可以和水反应,所以将氧化钙加入到氢氧化钙溶液中,会由于消耗硫酸水而使溶液质量减少,故C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的变化关系;D、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为温度,该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不变,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也不变,故D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的变化关系.故选C.点评:该题为图象题,这样的题型往往每个选项考查不同的知识点,或化学反应或溶液组成等,多数考查物质(沉淀、气体)质量、质量分数的变化,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 26.(1分)(2022•长宁区一模)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XO2CO2H2O反应前质量/g167010反应后质量/g0待测4536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X中只含有碳、氢元素,没有氧元素 C.表中“待测”值为64 D.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5:36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物质质量的增减量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从而得出x的值,再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和物质的质量可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待测值=16+70+1+0﹣0﹣45﹣36=6,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可以判断二氧化碳和水为生成物,而X和氧气为反应物,所以该反应不是分解反应;26\nB、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知道在X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由于44g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是44g×=32g,36g水中含有的氧元素质量是36g×=32g,所以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64g,与反应的氧气质量64g正好吻合,故X中一定没有氧元素,故A正确;根据A的解答可以知道在X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B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待测值=16+70+1+0﹣0﹣45﹣36=6,故C错误;D、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5g﹣1g=44g,生成水的质量为36g,其质量比为:44:36,故D错误.故选B.点评: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能够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并能够根据反应特点来判断反应类型和质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41分)27.(6分)(2022•长宁区一模)从氧气、一氧化碳、碳酸钙、氢气、金刚石、氧化钙六种物质中,选择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填空.:(1)晶莹剔透的钻石 C ;(2)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单质 O2 ;(3)有毒的气态氧化物 CO ;(4)能作干燥剂的物质 CaO .(5)式量最小的物质 H2 ;(6)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CaCO3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解答:解:(1)晶莹剔透的钻石是金刚石,其化学式为:C.(2)氧气是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单质,其化学式为:O2.(3)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态氧化物,其化学式为:CO.(4)氧化钙能与水反应,能作干燥剂,其化学式为:CaO.(5)式量(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氢气,其化学式为:H2.(6)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故答案为:(1)C;(2)O2;(3)CO;(4)CaO;(5)H2;(6)CaCO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8.(6分)(2022•长宁区一模)葡萄糖(其化学式为C6H12O6)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葡萄糖由 3 种元素组成,各元素原子个数比是 1:2:1 ;1个葡萄糖分子中共含 24 个原子;葡萄糖中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为 氧元素 ;0.5mol葡萄糖的质量为 90 g;0.1mol该物质中约含有 3.612×1023 个氧原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26\n根据葡萄糖化学式的含义、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mol任何物质中含有6.02×1023个分子,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葡萄糖是由毯子、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1个葡萄糖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碳、氢、氧元素原子个数比是6:12:6=1:2:1,1个葡萄糖分子中共含24个原子构成.葡萄糖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6=72,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12=12,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6=96,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6+1×12+16×6=180,故葡萄糖的摩尔质量是180g/mol,0.5mol葡萄糖的质量为0.5mol×180g/mol=90g.1mol任何物质中含有6.02×1023个分子,一个葡萄糖分子含有6个氧原子,故0.1mol葡萄糖中有0.1mol×6×6.02×1023个=3.612×1023个氢原子.故答案为:3;1:2:1;24;氧元素;90;3.612×102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9.(6分)(2022•长宁区一模)质量守恒定律的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由微粒甲“”聚集成的物质 可能 (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反应物分子的个数比为 2:1 ,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化合 ,任举一例符合此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 C+O2CO2 .(2)把m1g镁带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通过计算可知,生成氧化镁m2g(只考虑与氧气的反应,下同),则m1 小于 m2(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小嘉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观察到耀眼的白光,冒出大量白烟,称量无误时,发现m1>m2,其原因可能是 部分生成物以白烟的形式扩散到空气中(或坩埚钳上粘有一部分生成物),称得的生成物质量偏小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该反应的图示信息分析解答即可;(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有关内容和意义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反应前后存在没有参与反应的分子,所以该图示可以转化为如图的情况:26\n氧化物中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故中如果存在氧原子则该物质可能是氧化物,由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反应物分子的个数比为2: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所以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碳的完全燃烧符合该图示的特点,方程式为C+O2CO2;(2)根据镁燃烧的方程式为Mg+O22MgO可知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所以m1小于m2,由于实验过程中部分生成物以白烟的形式扩散到空气中(或坩埚钳上粘有一部分生成物),称得的生成物质量偏小都可以导致m1>m2;故答案为:(1)可能;2:1;化合;C+O2CO2;(2)小于;部分生成物以白烟的形式扩散到空气中(或坩埚钳上粘有一部分生成物),称得的生成物质量偏小;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30.(6分)(2022•长宁区一模)“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有多种方法,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红磷必须过量的原因是 使集气瓶内氧气完全消耗 ,点燃红磷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产生大量白烟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水倒吸至集气瓶内体积的约1/5处 ,该实验除了得出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之外,还能得出氮气具有的性质是 氮气不与红磷反应(或氮气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任写一点);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7,则可能的原因是 装置气密性不好(或漏气) (任写一点).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26\n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原理、装置的特点、实验注意事项等分析误差:要考虑药品的量可能不足造成没有将氧气完全消耗,同时要考虑装置在药品的足够的情况下因为气密性不好,导致液体不能等体积进入而引起结果偏低以及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根据红磷燃烧的生成物来推测现象;根据磷燃烧消耗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进一步分析出现的现象并得出结论.解答:解: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红磷必须过量的原因是:使集气瓶内氧气完全消耗,使结果准确;红磷燃烧产物是五氧化二磷,属于白色固体颗粒,所以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反应的方程式为:4P+5O22P2O5;磷燃烧消耗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沿着导管被压入集气瓶内,并进入集气瓶容积的1/5;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该实验除了得出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之外,还能得出氮气具有的性质是:氮气不与红磷反应(或氮气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l/5的可能原因:(1)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耗尽;(2)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3)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等,因此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7,则可能的原因是:装置气密性不好(或漏气).故答案为:使集气瓶内氧气完全消耗;产生大量白烟;4P+5O22P2O5;水倒吸至集气瓶内体积的约1/5处;氮气不与红磷反应(或氮气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装置气密性不好(或漏气)点评:本题考查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有关问题,了解用红磷测定氧气在空气中含量的实验的注意事项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方法及技巧. 31.(3分)(2022•长宁区一模)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使小颗粒杂质凝聚成大颗粒沉降下来 ;加入液氯的作用是 杀菌消毒 ;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吸附 性,可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明矾溶于水时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有吸附性;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能杀菌消毒;活性炭有吸附性.解答:解: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加入明矾时,明矾溶于水时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有吸附性,使小颗粒杂质凝聚成大颗粒沉降下来;加入液氯时,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能杀菌消毒;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可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故答为:使小颗粒杂质凝聚成大颗粒沉降下来;杀菌消毒;吸附.点评: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2.(8分)(2022•长宁区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欲进行粗盐的初步提纯和溶液的配制实验.(1)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26\n①称取5.0g粗盐,逐步加入15mL水中,直到全部溶解为止(杂质不溶于水).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步骤的顺序为: ACB (填编号)、计算纯度.A.过滤B.称量精盐C.蒸发②过滤操作如图所示,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 未用玻璃棒引流 ; 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了 ; 漏斗尖嘴未紧贴烧杯B内壁 .(2)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①计算: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10 g;水的体积为 90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②称量、量取:量取所需水选用的量筒规格为 100 (填10mL或50mL或100mL).③溶解: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固体的烧杯里,用玻璃棒 搅拌 ,使其溶解.④存储: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并贴好标签,放到指定的位置.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1)①为计算粗盐提纯所得产率,在对粗盐溶解、过滤、蒸发后还需要称量所得盐的质量,然后由所得食盐质量与溶解粗盐的质量比,计算产率;②根据过滤操作的要求“一贴二低三靠”,观察图示的操作,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错误.(2)①溶质的质量分数=×100%;②在量取水时,应选择稍大于所要量取水体积的量筒一次性量取;③为了加速氯化钠的溶解速度,需要使用玻璃棒不住的搅拌.解答:解:(1)①粗盐的提纯操作顺序为溶解、过滤、蒸发,为计算产率还需要称出所溶解粗盐的质量、称出蒸发后所得食盐的质量,最后进行计算;因此顺序为ACB;②图示的过滤操作存在多处错误:未用玻璃棒引流,会在倒入液体时使滤纸破损;滤纸高出漏斗边缘,会导致液体流出漏斗;漏斗下端尖嘴未紧靠烧杯B的内壁,液体流速小且会溅起;故答案为:ACB;未用玻璃棒引流;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了;漏斗尖嘴未紧贴烧杯B内壁;(2)①需要氯化钠的质量=100g×10%=10g.需要溶剂的质量=100g﹣10g=90g.则溶剂的体积=90g÷1g/cm3=90cm3=90mL.②量取90mL水应选取稍大于该体积的100mL量筒;③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固体的烧杯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溶解.26\n故答案是:10;90;100mL;搅拌.点评:注意过滤操作要求:“一贴两低三靠”即: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液面低于滤纸边沿;三靠,玻璃棒末端要与滤纸三层处相靠,烧杯嘴要与玻璃棒中部相靠,漏斗下端口要与烧杯内壁相靠. 33.(6分)(2022•长宁区一模)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图1中P点的含义是 2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40℃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 > 乙(填“>”、“=”或“<”).20℃时,将5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3:10 (用最简整数比表示).(3)20℃时,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AC (填写序号), E 溶液与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此题第一空为2分)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运用图1中点P是2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都等于30g解答.(2)运用40℃时甲大于乙的溶解度,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解答.(3)运用20℃时甲的溶解度相等都等于30g,可知该温度下100g水中做多溶解30g该物质,所以A能溶得到的是饱和溶液.加入20g甲能溶解10g,B饱和.加热至40℃时甲的溶解度为50g,说明100g水中在此温度下可溶解50克甲,只加了40g甲物质,所得溶液C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20g甲能溶解10g,D溶液饱和.降温到20℃时,溶解度降低所得溶液E饱和解答.解答:解:(1)图1中点P是2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都等于30g,故答案:2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2)40℃时甲大于乙的溶解度,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溶解度大溶质质量分数大,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的溶质质量分数;20℃时乙的溶解度相等等于30g,所以将5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只能溶解30g乙物质所得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10.26\n(3)运用20℃时甲的溶解度相等等于30g,可知该温度下100g水中做多溶解30g该物质,所以A能溶得到的是饱和溶液.加入20g甲能溶解10g,B饱和.加热至40℃时甲的溶解度为50g,说明100g水中在此温度下可溶解50克甲,只加了40g甲物质,所得溶液C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20g甲能溶解10g,D溶液饱和.降温到20℃时,溶解度降低所得溶液E饱和解答.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三、简答题(共33分)34.(9分)(2022•长宁区一模)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标号仪器的名称①是 长颈漏斗 ,②是 集气瓶 ,③是 水槽 .(2)实验室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宜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B或C 填字母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3)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通过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装置选用A、G、H).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3O2↑ .②若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b→c→d,G装置内导管(“b”或“c”)该怎样延伸?请画图  .③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将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在上述两种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或加快反应速度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根据常用的仪器名称回答;(2)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反应原理分析解答;(3)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通过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①26\n①正确书写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②若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b→c→d,G装置内导管,c管延长,有利于排水;③根据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分析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的变化;(4)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氯酸钾分解中起催化作用.解答:解:(1)标号仪器分别是长颈漏斗和集气瓶、水槽;(2)实验室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不需加热,故选发生装置B或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方程式是:2H2O22H2O+O2↑;(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如果测量氧气体积,连接顺序是:a→b→c→d,F装置内应该b管短c管长;(4)根据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3O2↑可知,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的变化为变大;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2)B或C;2H2O22H2O+O2↑;(3)①2KClO32KCl+3O2↑;②;③变大;(4)催化作用或加快反应速度.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仪器连接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35.(7分)(2022•南充)CO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可燃气体污染物,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具有还原性,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①CO气体能使人中毒,其原因是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了携氧能力,造成人体内缺氧. ②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一段时间后,再加热,其原因是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6\n③实验中图A处玻璃管中发生的现象是 粉末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uO+COCu+CO2 ④实验中图B处发生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⑤该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缺陷,请指出改正方法 在C处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 .考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压轴实验题.分析:(1)根据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2)可燃性的气体和助燃性的气体点燃时会发生爆炸,(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确定方程式及反应现象.(4)根据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确定和石灰水反应的现象,然后根据现象推理化学方程式.(5)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和可燃性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中毒机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故答案为: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了携氧能力,造成人体内缺氧.(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氧气混合在点燃的条件下会发生爆炸,故答案为: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铜是黑色粉末,铜是红色的固体,故答案为:粉末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CuO+COCu+CO2,(4)根据③可以知道玻璃管内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使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答案为:CO2+Ca(OH)2=CaCO3↓+H2O,(5)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入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故答案为:在C处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点评:本题主要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考查,该实验是中考的热点,要加强训练. 36.(9分)(2022•长宁区一模)如图是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26\n(1)图A中仪器a的下端要伸到液面下,原因是 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紫色石蕊变红 ,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2)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灭火.(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 c端 (填“c端”或“d端”)通入.实验室也可用图F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相对于A,装置F的优点是 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小键同学欲用图A装置,测定从建筑工地捡来的小石子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小石子洗净、干燥后称取24.0g放入锥形瓶里,加入100.0g足量的稀盐酸,使其充分反应(假设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忽略盐酸的挥发).测得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反应时间t/st0t1t2t3t5t6气体质量m/g02.24.46.68.88.8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8.8g g.②请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小石子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写出计算过程)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根据长颈漏斗末端在液面以上容易使气体跑掉考虑,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考虑;(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解决问题;(3)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来确定进气端;根据该装置的特点进行解答(4)①由图表中数据可推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②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再用碳酸钙的质量除以样品的质量.解答:解:(1)长颈漏斗末端在液面以上容易使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口溢出,所以在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所以C中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H2O═H2CO3;(2)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3)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可从c端进,以排净瓶底的空气;通过F装置中的多孔隔板和阀门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26\n(4)①最后的数值不再改变了,说明不再产生二氧化碳了,所以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②设要生成8.8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X8.8g根据:解得X=20g,所以小石子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100%=83.3%故答案为:(1)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紫色石蕊变红;CO2+H2O═H2CO3(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3)c;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或随开随用,随关随停)(4)8.8g;83.3%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实验探究的步骤、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实验室三大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验证和验满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一定要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 37.(8分)(2022•长宁区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有亮红色金属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查阅资料】铜元素有+1和+2两种化合价,氧元素的化合价通常为﹣2.【猜想与假设】(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另一种铜元素的氧化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Cu2O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等,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分析与交流】26\n(1)小赟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充分混合高温加热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因是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CuO2Cu+CO2↑ .(2)小慧认为稳定的高温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建议在酒精灯火焰处加金属网罩(如图乙),使酒精灯外焰完全包围试管的下部,其作用是 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实验与结论】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查了乙装置的 气密性 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充分干燥的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的混合物,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刚有稍许浑浊时, 不能 (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立即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及时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 .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看到了期待已久的亮红色金属铜,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考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猜想与假设】(1)猜测化学式时应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分析与交流】(1)根据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充分混合能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进行分析;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2)加上灯罩可以使火焰更集中,提高温度;【实验与结论】该实验必须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碳也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同样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温度较高时铜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可以据此解答该题.解答:解:【猜想与假设】(1)由题意可知,铜元素可以显+1价,所以,暗红色固体可能是Cu2O;【分析与交流】(1)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充分混合高温加热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在高温条件下,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为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是:C+2CuO2Cu+CO2↑;(2)在酒精灯火焰处加金属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实验与结论】用乙装置进行试验时,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由于碳也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同样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刚有稍许浑浊时,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由于温度较高时铜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实验结束时,若不及时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故答为:【猜想与假设】(1)Cu2O;【分析与交流】(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C+2CuO2Cu+CO2↑(2)集中火焰,提高温度;【实验与结论】气密性;不能;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点评:本题是对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和实验操作的综合考查,注意类似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就能较快解答本题.2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1:06:15 页数:26
价格:¥3 大小:275.0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