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二轮专题
>
上海市长宁区2022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长宁区2022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7
2
/17
剩余1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上海市长宁区2022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含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分)(2022•长宁区二模)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是( )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来回答本题.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故选A.点评: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哪种气体最多,哪种气体最少. 2.(1分)(2022•长宁区二模)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木柴燃烧B.水蒸发为水蒸气C.玉米酿酒D.食物腐烂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木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水蒸发为水蒸气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玉米酿酒有新的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食物腐烂不能再吃,说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B.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3.(1分)(2022•长宁区二模)下列选项属于溶液的是( ) A.矿泉水B.蒸馏水C.泥浆水D.番茄酱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A、矿泉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17\nB、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溶液属于混合物,故B错;C、泥浆水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C错;D、番茄酱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D错.故选A.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4.(1分)(2022•长宁区二模)牙膏是复杂的混合物,其中的摩擦剂成份有CaCO3和磷酸氢钙(CaHPO4)等,这里的“钙”是指( ) A.原子B.元素C.分子D.以游离态存在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而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一宏观概念,以游离态存在的钙应该是金属钙单质进行解答;解答:解:A、钙原子构成金属钙,金属钙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不可能存在于物质中,故A错误.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所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习惯上某物质中组成一般指“元素”.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CaCO3和磷酸氢钙(CaHPO4)并不具备钙分子,理论上也没有钙分子的,所以C错误;D、以游离态存在的钙应该是金属钙单质,金属钙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不可能以游离态存在,故D错误;故选B点评: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5.(1分)(2022•长宁区二模)含有+4价硫元素的物质是( ) A.H2SB.SC.SO2D.SO3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的化合价为0,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的化合价为0;A、H2S中氢元素显+1,则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故选项错误;B、S属于单质,则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选项错误;C、SO2中氧元素显﹣2,则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故选项正确;D、SO3中氧元素显﹣2,则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17\n6.(1分)(2022•长宁区二模)吸烟有害健康已经成为一种共识.香烟烟雾中含有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 ) A.水蒸气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二氧化硫考点:烟的危害性及防治.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分析:根据香烟烟气的成分和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判断,一氧化碳等物质能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氧气失去和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能够使人中毒.解答:解: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烟焦油、一氧化碳等,其中一氧化碳有毒,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中毒死亡.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吸烟对人体的危害、一氧化碳的毒性,平时学习中注意积累、把握好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即可正确解题. 7.(1分)(2022•长宁区二模)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它的俗名对应正确的是( ) A.CaO﹣﹣生石灰B.Ca(OH)2﹣﹣石灰石C.NaOH﹣﹣纯碱D.CaCO3﹣﹣熟石灰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其化学式为CaO,其名称、俗名、化学式一致.B、生铁的主要成分是铁,含有碳等杂质;生铁不是铁的俗称,其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C、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D、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碳酸钙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其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1分)(2022•长宁区二模)镁带能在CO2气体中燃烧:2Mg+CO22MgO+C,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 A.MgB.CO2C.MgOD.C考点:还原反应.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在反应中作还原剂.物质中的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被氧化,被氧化的物质作还原剂.17\n解答:解:在2Mg+CO22MgO+C中,镁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反应,在反应中作还原剂.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9.(1分)(2022•长宁区二模)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过滤B.蒸发C.滴加液体D.取用固体药品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蒸发与蒸馏操作.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过滤实验的正确操作分析;B、根据蒸发实验的正确操作分析;C、根据滴管滴加液体的正确方法分析;D、根据取用固体药品的正确方法分析.解答:解:A、过滤实验要用玻璃棒引流,漏斗的下端紧靠烧杯的内壁,故错误;B、蒸发实验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故正确;C、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会造成药品的污染,故错误;D、取用药品时,试剂瓶的瓶盖应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盖,图中操作错误.故选B.点评:在基本实验操作中,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所以应加强基本实验操作的学习. 10.(1分)(2022•长宁区二模)意大利罗马大学的科学家最近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价值的N4分子.有关N4说法正确的是( ) A.1个N4分子由2个N2分子构成B.N4是一种新型的有机物 C.N4和N2互为同素异形体D.N4的式量为56g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B、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17\nC、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D、相对分子质量(式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N4分子由4个氮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N4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一种新型的单质,不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C、N4和N2都是由氮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都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相对分子质量(式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含义、有机物的特征、同素异形体、相对分子质量并能灵活运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1.(1分)(2022•长宁区二模)下列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色烟雾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光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C、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2.(1分)(2022•重庆)2022年10月,“碳捕集与封存国际论坛”在重庆召开,重庆合川介绍了把CO2压缩、液化后封存在泥岩中的方法.关于封存CO2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CO2分子间有间隔B.CO2气体较易液化 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大气中CO2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17\nC.D.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物质的微粒性.分析:A、任何物质的分子之间都有间隔;B、二氧化碳较易液化;C、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气体;D、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解答:解:A、任何物质的分子之间都有间隔,故A说法正确;B、二氧化碳较易液化,故B说法正确;C、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气体,而不是二氧化碳,故C说法错误;D、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二氧化碳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易升华. 13.(1分)(2022•长宁区二模)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B.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丙属于氧化物 C.化学反应前后每种原子的种类及个数没有改变 D.甲、乙、丙三种物质都属于单质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A、根据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B、根据甲、丙两种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C、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D、根据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解答:解:A、由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甲、丙是由分子构成的、乙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A错误;B、由甲、丙两种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甲是由汞、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丙是由同种氧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B错误;C、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每种原子的种类及个数没有改变.故C正确;17\nD、由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甲属于化合物,乙、丙物质都属于单质.故D错误.故选C.点评: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14.(1分)(2022•长宁区二模)化学方程式是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Mg+O2MgO2B.2KClO32KCl+3O2↑ C.NaOH+CO2→NaCO3+H2OD.CaCl2+Na2CO3→CaCO3↓+NaCl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解:A、该反应中反应条件错误,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Mg+O22MgO.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C、该化学方程式中碳酸钠的化学式中性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O2+2NaOH→Na2CO3+H2O.D、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aCl2+Na2CO3→CaCO3↓+2NaCl.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5.(1分)(2022•长宁区二模)以下物质的用途主要和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用稀硫酸除铁锈 C.氦气用于填充气球D.用水做致冷剂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用稀硫酸除铁锈,是利用了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17\nC、氦气用于填充气球,是利用了氦气密度小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用水做致冷剂,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16.(1分)(2022•长宁区二模)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除杂方法A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Fe(Cu)加入稀盐酸CCaCO3(CaO)高温煅烧DKNO3(NaCl)加水溶解、过滤 A.AB.BC.C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Fe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CaCO3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A.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7.(1分)(2022•长宁区二模)在A+B→盐+水的反应中,A和B不可能是( ) A.H2SO4和NaOHB.CO2和NaOHC.HCl与CuOD.H2SO4和BaCl2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分析:根据物质间的反应进行分析,酸和碱、金属氧化物和酸以及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能生成盐和水,据此解答即可.17\n解答:解:A、氢氧化钠和硫酸能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A可能;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B可能;C、盐酸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C可能;D、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没有水生成故D不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18.(1分)(2022•长宁区二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机物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B.保持温度一定,往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氧化钙,溶质、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少 C.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物质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酸溶液一定显酸性,则显酸性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考点: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钙等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性质和无机物类似所以它们属于无机物不属有机物分析.B、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分析.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分析.D、根据酸性溶液不一定都是酸分析.解答:解:A、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钙等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性质和无机物类似所以它们属于无机物不属有机物,故A不正确.B、氧化钙和水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溶液中溶剂减少;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结晶析出,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也减小,B正确.C、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它含有碳和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C说法不正确.D、酸性溶液不一定都是酸,如硫酸铜的溶液呈酸性但硫酸铜是盐不是酸,故D说法不正确.故答案选B.点评:要全面的掌握知识,特别是一些特例更要注意. 19.(1分)(2022•长宁区二模)将3mol碳在2mol氧气中完全反应,最终的生成物是( ) A.只有COB.只有CO2C.既有CO又有CO2D.不能确定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推断混合物的可能组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不变.解答:17\n解:在3mol碳、2mol氧气中,碳原子、氧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是3mol、4mol.由于在CO中碳原子、氧原子个数比是1:1,在CO2中碳原子、氧原子个数比使1: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不变,反应物中碳原子、氧原子是3mol:4mol=3:4,介于1:1和1:2之间,所以,最终的生成物是CO和CO2的混合物.A、最终的生成物是CO和CO2的混合物,故A错误;B、最终的生成物是CO和CO2的混合物,故B错误;C、最终的生成物既有CO又有CO2.故C正确.D、能确定最终的生成物是CO和CO2的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C.点评: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即可判断生成物. 20.(1分)(2022•长宁区二模)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K2SO4、Na2CO3、BaCl2、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足量的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滤液呈无色;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推断白色粉末的成分是( ) A.可能有BaCl2 B.可能有Na2SO4 C.肯定只有Na2CO3 D.肯定有K2SO4、Na2CO3、BaCl2,没有CuSO4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硫酸钾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该沉淀不溶于酸,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该沉淀能溶于酸,硫酸铜的溶液呈蓝色;解答:解:图象中沉淀的量先是下降然后不变,说明生成的沉淀中既有能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钡又有不能溶于盐酸的硫酸钡,由于过滤,滤液呈无色,所以固体中不可能含有硫酸铜(硫酸铜的溶液呈蓝色)所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硫酸钾、碳酸钠和氯化钡,一定不含硫酸铜.故选D.点评:本题为混合物成分推断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实验现象进行. 二、填空题(共20分)21.(8分)(2022•长宁区二模)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1)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的化学式填空:活性炭硝酸钾熟石灰氢气17\n①能够做清洁燃料的气体是 H2 ;②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Ca(OH)2 ;③可用于农业生产作复合肥料的是 KNO3 ;④可用作冰箱除味剂的是 C .(2)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C3H6O3).乳酸由 三 种元素组成,其中 氧 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乳酸的摩尔质量是 90g/mol ,1mol乳酸分子中含有 1.806×1024 个碳原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①氢气燃烧生成水,能够做清洁燃料;②氢氧化钙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③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可用作复合肥料;④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冰箱除味剂.故答案为:(1)①H2;②Ca(OH)2;③KNO3;④C;(2)乳酸(C3H6O3)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乳酸(C3H6O3)中碳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是12×3=36,氧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是16×3=48,氢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是1×6=6,由于乳酸(C3H6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所以乳酸(C3H6O3)中氧的质量分数最大;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3+16×3+1×6=90,故乳酸(C3H6O3)的摩尔质量是90g/mol;1mol任何物质中含有6.02×1023个分子,一个乳酸分子含有3个氧原子,故1mol乳酸中有1mol×3×6.02×1023个=1.806×1024个碳原子.故答案为:三;氧;90g/mol;1.806×1024.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同时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5分)(2022•长宁区二模)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其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①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 乙>甲=丙(或乙>丙=甲、甲=丙<乙、丙=甲<乙) (用>、<或=表示);②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质量是 80 g;③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通过 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的方法提纯甲.④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均降温到t1℃,则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D (填选项).A.乙>甲=丙B.甲=乙>丙C.甲>乙>丙D.丙>乙>甲.17\n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确定:①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②由t2℃时甲的溶解度,可以计算出蒸发所加物质能否完全溶解,判断溶液的状态,并确定溶液的质量;③由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进而确定结晶析出的方法;④降低温度时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可由甲、乙、丙的溶解度在t2℃时的溶解度判断相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分析解答.解答:解:①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乙>甲=丙或乙>丙=甲、或甲=丙<乙或丙=甲<乙;②t2℃时甲的溶解度是7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70g,所以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是30g+50g=80g;③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所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而变化的情况,进而确定结晶析出的方法;④降低温度时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可由甲、乙、丙的溶解度在t2℃时的溶解度判断相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故相等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关系是:丙>乙>甲;故答案为:①乙>甲=丙(或乙>丙=甲、甲=丙<乙、丙=甲<乙);②不饱和;80;③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④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和应用、溶解度曲线的应用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n23.(10分)(2022•北京)根据如图所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 试管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a中的气体,观察到木条复燃,该气体是 氧气 .(2)将白色纸花用紫色石蕊试液喷湿,放入集气瓶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纸花由紫色变为红色 .(3)集气瓶C中的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Fe3O4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性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显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故填:试管.A装置中发生反应是水的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2H2O2H2↑+O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填:氧气.(2)二氧化碳溶于水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故填:纸花由紫色变为红色.(3)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为: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故填:火星四射.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理解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方面的知识,掌握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及其反应的实质. 三、简答题(共20分)24.(4分)(2022•长宁区二模)下图为学习金属化学性质时所做的四个化学实验,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17\n(1)描述实验②中的实验现象 锌条上有亮红色物质析出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CuSO4═Cu+ZnSO4 .(2)要证明Cu、Zn、Ag的活动性顺序,必须要做的实验是 ①② (填实验序号).(3)开始反应后④中溶液逐渐变为棕黄色,原因是 6HCl+Fe2O3═3H2O+2FeCl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金属氧化物可与酸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利用这一规律对问题进行判断分析即可.解答:解:(1)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铜,所以锌可以置换出铜,并生成无色的硫酸锌溶液,所以其现象是锌条表面附着有亮红色物质析出,反应方程式是Zn+CuSO4═Cu+ZnSO4;(2)用于证明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是①②,因为由①知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说明活动性铜>银,②中的锌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说明活动性锌>铜,所以可得活动性:锌>铜>银;(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所以带锈斑的铁钉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从而使溶液变黄,方程式是6HCl+Fe2O3═3H2O+2FeCl3;故答案为:(1)锌条上有亮红色物质析出;Zn+CuSO4═Cu+ZnSO4;(2)①②;(3)6HCl+Fe2O3═3H2O+2FeCl3.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氧化物与酸可反应,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类问题时,一般采取“三取中”的方法进行设计实验,即选取活动性位于中间的那种金属的单质与另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另两种金属的单质进行反应,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并会灵活应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6分)(2022•长宁区二模)欲测定大理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设计了下图的装置.(提示: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1)仪器a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说说其用途 添加液体 ,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17\n(2)在实验中装置C的作用是 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要测定大理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除了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还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①③ (填选项);①大理石样品的质量②浓硫酸实验前后的质量③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前后的质量④稀盐酸的质量分数(3)实验结果测得CaCO3的质量分数往往偏小,原因是 A、B装置中残存的CO2不能被C装置中的氢氧化钠充分吸收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气体的净化(除杂).专题:综合实验题.分析:(1)根据仪器用途写出名称,根据书写方程式原则写方程式(2)根据氢氧化钠的作用分析,根据纯度的计算公式×100%分析(3)根据纯度计算公式分析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解答:解:(1)根据仪器用途写出名称,a为长颈漏斗,可以添加液体,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2)装置C氢氧化钠溶液是吸收二氧化碳的,要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加入足量盐酸后,可通过测定氢氧化钠溶液增重的质量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从而求出其质量分数.故选①③(3)测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小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没有全部转移到C装置中,使二氧化碳质量偏小,从而求出的碳酸钙质量偏小.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添加液体,CaCO3+2HCl=CaCl2+CO2↑+H2O;(2)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①③;(3)A、B装置中残存的CO2不能被C装置中的氢氧化钠充分吸收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纯度的计算以及实验过程中造成误差原因的分析,是实验与计算相结合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思维综合能力 26.(7分)(2022•长宁区二模)为探究“酸碱中和反应”,进行了如下研究.【实验原理】将稀HCl滴入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同学们对该反应是否发生提出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假设猜想】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钠,还可能有:猜想1:HCl猜想2:NaOH猜想3:HCl和NaOH你认为上述猜想不合理的是 3 .【实验方案】(1)某同学用一支洁净试管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滴加FeCl3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烧杯中溶液里一定不含 NaOH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实验方案甲乙丙17\n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Cl溶液中有HCl溶液中有HCl【推论与分析】上述实验方案中有两处明显错误: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将pH试纸直接伸到待测溶液中,会污染试剂 ;②实验结论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NaCl与AgNO3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说明一定有HCl存在 ;通过对上述实验的正确操作,同学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你认为【假设猜想】中 猜想1或1 是正确的.(3)在2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2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①计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0.05mol ;②计算25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3% (计算结果精确到0.1%).(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科学探究.分析:【实验原理】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注意化学式的写法和配平;【假设猜想】根据酸碱不能共存判断不合理的猜想;【实验方案】(1)根据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判断(2)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解答;【推论与分析】①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②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3)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解答:解:【实验原理】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假设猜想】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酸或碱可能过量,但不能同时过量,因为酸碱不能共存,会继续反应,故猜想3不合理;【实验方案】(1)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因此溶液中滴加几滴氯化铁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2)溶液中有盐酸,滴加碳酸钠溶液后,碳酸钠会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会看到产生气泡.【推论与分析】①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到pH试纸上;②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氯化钠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盐酸;故猜想1成立17\n(3)①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0.05mol②解:设25g稀盐酸中有HCl的物质的量为xHCl+NaOH=NaCl+H2O11x0.05molX=0.05(mol)HCl%=×100%=7.3%答:25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故答案为:【实验原理】HCl+NaOH=NaCl+H2O【假设猜想】猜想3或3【实验方案】NaOH产生气泡【推论与分析】①将pH试纸直接伸到待测溶液中,会污染试剂②NaCl与AgNO3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说明一定有HCl存在猜想1或1(3)①0.05mol②7.3%点评:此题通过中和反应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方案的评价,解答时要全面审题,认真解答 17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上海市长宁区2022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上海市长宁区2022年中考英语一模试题(附解析)
上海市长宁区2022年中考物理一模试题(附解析)
上海市长宁区2022届中考化学一模试题(附解析)
2022年上海市长宁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图片版)
2022年上海市长宁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海市长宁区2022年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上海市长宁区2022年中考化学一模(即期末)试题
上海市长宁区2022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长宁区2022届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8-25 21:06:14
页数:17
价格:¥3
大小:153.93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