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2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2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1分)(2022•门头沟区二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A.21%B.78%C.1%D.0.03%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判断.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故选A.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空气的组成,熟记各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即可正确解答. 2.(1分)(2022•门头沟区二模)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粗盐B.生铁C.汽水D.小苏打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分类依据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泥土、氯化钙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生铁的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汽水中含有水、碳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小苏打中含有一种物质碳酸氢钠,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3.(1分)(2022•北京)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氧B.硅C.铝D.铁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利用元素的分类,结合地壳中元素的含有情况进行判断解决即可.解答:解: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氧硅铝铁,其中铝铁属金属元素,故选C点评:此题是对地壳中元素含量的考查,只要能记住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即可顺利解题. 4.(1分)(2022•北京)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24\n A.木炭B.镁条C.红磷D.铁丝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分析:可以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释放大量的热,生成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B、镁条在氧气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释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C、红磷在氧气剧烈燃烧,生成白烟,释放大量的热.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实验现象来判断具体物质的情况.熟悉常见物质的反应现象.尤其是关键的现象字眼. 5.(1分)(2022•门头沟区二模)关于生活中常见的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B.高锰酸钾紫色溶液用来作酸碱指示剂 C.食盐可用于调味和腌渍蔬菜、鱼、肉等 D.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考点:常用盐的用途;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根据碳酸钙、高锰酸钾、食盐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用途进行分析即可,碳酸钙含有钙元素,可以用作补钙剂;酸碱指示剂是指遇到酸和碱有特定颜色变化的物质,高锰酸钾不具有该特点,因此不能用作酸碱指示剂;食盐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对于维持人体内水分和体液恒定的pH有重要作用,可用于调味和腌渍蔬菜、鱼、肉等;小苏打就是碳酸氢钠,小苏打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且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解答:解:A、碳酸钙含有钙元素,碳酸钙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从而促进人体对钙元素的吸收,因此可以用作补钙剂,故A正确;B、高锰酸钾紫色溶液遇酸碱溶液无特定的颜色变化,不能用作酸碱指示剂,故B错误;C、食盐是生活中的调味品,对于维持人体内水分和体液恒定的pH有重要作用,可用于调味和腌渍蔬菜、鱼、肉等,故C正确;D、小苏打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且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故D正确.故选B.点评:24\n本题考查了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以便能够灵活运用. 6.(1分)(2022•韶关)氮肥能使作物枝叶茂盛,叶色浓绿.下列物质中能用作氮肥的是(  ) A.Na2SO4B.KC1C.Ca(H2PO4)2D.NH4HCO3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含有氮元素的化肥称为氮肥.氮肥能使作物枝叶茂盛,叶色浓绿.并且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解答:解:A、硫酸钠中不含有氮元素,不属于氮肥.故A不正确.B、氯化钾中不含有氮元素,不属于氮肥.故B不正确.C、磷酸二氢钙中不含有氮元素,不属于氮肥.故C不正确.D、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化肥中是否含有氮元素,如果含有氮元素就属于氮肥. 7.(1分)(2022•门头沟区二模)下列化学用语中的“2”能表示“2个原子”的是(  ) A.2HB.2H2C.2Na+D.Mg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因此2H表示2个氢原子;故A正确;B、根据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因此2H2表示2个氢分子;故B错误;C、根据标在符号前面的系数的意义是表示微粒的个数;2Na+表示两个钠离子;故C错误;D、该选项中无数值2出现,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中不同位置的数字的意义和各种化学符号的书写和意义,难度不大. 8.(1分)(2022•门头沟区二模)氮化硅是一种耐高温的新型陶瓷材料,氮化硅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硅元素化合价为+4,氮化硅的化学式为(  ) A.SiNB.Si4N3C.N3Si4D.Si3N4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化合价规律和原则.专题:化学计算.分析:假设氮化硅的化学式为SixN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解答:解:假设氮化硅的化学式为SixN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氮化硅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硅元素化合价为+4,可得24\n(+4)x+(﹣3)y=0,则x:y=3:4,由此推断氮化硅的化学式为Si3N4;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关系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9.(1分)(2022•门头沟区二模)下图所示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用液体B.点燃酒精灯C.称量氯化钠固体D.加热固体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托盘天平;加热器皿-酒精灯;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瓶口没有紧挨,所示操作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0.(1分)(2022•门头沟区二模)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有发光、放热现象 B.CO2会导致全球变暖,所以大气中CO2越少越好 C.所有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都伴随着热量放出 D.人类应更多地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能源.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常伴随的现象考虑;B、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考虑;C、根据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的能量变化考虑;D、根据新能源的特点考虑本题.解答:解:A、化学反应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但化学变化并不一定都具有这些现象,例如钢铁生锈就不发光,故A错误;24\nB、二氧化碳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灭火、人工降雨、气体肥料等,所以并不是越少越好,故B错误;C、有的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放出热量,有的反应吸收热量,故C错误;D、新能源具有可再生性、不污染的特点所以要减少使用有污染性的化石燃料,更多地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故选D.点评:CO2会导致全球变暖,要减缓温室效应要做到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 11.(1分)(2022•门头沟区二模)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作为燃料B.一氧化碳会导致煤气中毒 C.二氧化碳无毒,但是不能供给呼吸D.二氧化硫属于氧化物考点:氧气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分类.分析:A、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供给呼吸;B、一氧化碳有毒,是煤气的主要成分;C、二氧化碳无毒;D、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解答:解:A、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可以用作助燃剂,但是氧气不能燃烧,不能用作燃料.不正确.B、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正确.C、二氧化碳无毒,但是不能供给呼吸,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能使人感到不适,严重时能够导致死亡.正确.D、二氧化硫属于化合物,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正确.故选:A.点评:有同学常因氧气燃烧需要氧气而错误地把氧气认为是燃料,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 12.(1分)(2022•门头沟区二模)出土的古文物中,金器保存基本完好,铜器表面有锈迹,而铁器出土很少且锈迹斑斑.由此可推测:金、铜、铁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金、铜、铁B.铁、金、铜C.铁、铜、金D.铜、金、铁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活动性越强越易与其他物质反应而生锈,金属活动性越弱越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解答:解:由铁器、铜器、金器生锈的程度铁>铜>金可知金、铜、铁的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铁、铜、金.故A、B、D均不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联系实际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生活中的运用. 13.(1分)(2022•门头沟区二模)下列各种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24\n C.氯化钠溶液用于选种D.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解答:解: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带走热量,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雨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用于气体肥料,是植物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表现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氯化钠溶液用于选种,是利用氯化钠溶液密度大,能选出颗粒饱满的优良品种,是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是利用其蒸发带走热量制冷,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的性质有多种,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正确区分物质的用途是由哪些性质决定的. 14.(1分)(2022•门头沟区二模)下表是某些农作物生长最适宜的pH范围:农作物茶甜菜小麦大豆pH4.5~57~7.56.2~7.56.5~7.5某地区的土壤呈弱碱性,你认为该地区最不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 A.茶B.甜菜C.小麦D.大豆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分析:根据作物生长的PH范围结合土壤的酸碱性进行分析.解答:解:土壤呈弱碱性,说明其PH大于7,根据题干中表格提供的数据,茶的生长适宜PH范围为4.5~5,呈酸性,故最不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茶,观察选项,故选A.点评:化学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本题考查的就是化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课本已有的关于酸碱度的知识进行. 15.(1分)(2022•门头沟区二模)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镁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 C.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标签图示型;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24\n分析:A、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进行解答;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可知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进行解答;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可知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进行解答;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可知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因此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A说法不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可知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故B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可知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故C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可知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故D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16.(1分)(2022•门头沟区二模)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 D.实验时,只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实验结果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空气组成的测定;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要想结论准确,做该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全部耗尽;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等等.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测量的结果会小于.解答:解:A、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由于剩余气体膨胀,测量的结果会小于,故此选项错误.B、加紧弹簧夹是因为防止燃烧时气体膨胀溢出,故此选项正确.C、红磷过量,能把氧气全部耗尽,剩余物主要是氮气,同时还含有其他气体,故此选项错误.D、红磷量少氧气不能耗尽,则测量的数据会不准确,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24\n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该实验的结论和实验中注意事项是考查重点. 17.(1分)(2022•厦门)下列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防止触电的情况判断.B、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C、根据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及防护措施判断.D、根据灭火器和种类和适用范围判断.解答:解:A、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水灭火,所以错误.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正确.C、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所以正确.D、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能有效保护书籍,所以正确.故选A.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 18.(1分)(2022•门头沟区二模)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H2+CuOCu+H2OB.2Mg+CO22MgO+C C.CO+CuOCu+CO2D.2NaBr+Cl2═2NaCl+Br2考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B、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C、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D、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C.24\n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置换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其中一种是单质和另一种是化合物)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1分)(2022•泰安)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 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 B.久置在潮湿空气中的铁钉质量增加 C.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D.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首先明确不同物质质量增加的原因,然后分析,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找出异同点,答案也就一目了然了.解答:解:A、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发生了化学变化;B、铁钉在潮湿空气中锈蚀变质,生成了氧化铁,发生了化学变化;C、生石灰和空气中的水反应变质,也是化学反应;D、浓硫酸吸水质量增加是物理变化,与其它变化不同.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质量增加的变化,包括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涉及到浓硫酸的吸收性. 20.(1分)(2022•门头沟区二模)过氧乙酸常用来配制消毒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过氧乙酸是由9个原子构成的 B.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g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 D.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3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进行解答;B、相根据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进行解答;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D、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可知每个过氧乙酸是由9个原子构成的;故A说法错误;B、相根据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故B说法错误;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4:(16×3)=6:1:12;故C说法正确;24\nD、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可知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4:3;故D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式意义的理解,并能在解题中理清各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 21.(1分)(2022•门头沟区二模)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中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羊绒和腈纶(抽丝灼烧)B.NaOH溶液和稀H2SO4(酚酞溶液) C.Ca(OH)2溶液和NaOH溶液(稀盐酸)D.KMnO4和CaCO3(观察颜色)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A、根据羊绒和腈纶的成分不同进行分析;B、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进行分析;C、根据酸碱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现象进行分析;D、根据高锰酸钾是紫褐色的粉末进行分析.解答:解:A、羊绒,由蛋白质组成,灼烧时产生烧焦的羽毛味,腈纶,合成纤维,灼烧时有特别气体,可以鉴别,故A正确;B、氢氧化钠会使酚酞变红色,硫酸不会,可以鉴别,故B正确;C、盐酸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C错误;D、高锰酸钾是紫褐色的粉末,碳酸钙是白色的固体,可以鉴别,故D正确.故选C.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22.(1分)(2022•门头沟区二模)如图所示.若在试剂瓶中放入某种物质,先滴加滴管1中液体后,小气球变鼓,再滴加滴管2中液体后,小气球又变瘪.下列与所描述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试剂瓶中的物质滴管中的物质滴管1滴管2A冰水稀硫酸B稀盐酸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C生石灰水稀盐酸D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24\n A.AB.BC.CD.D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在试剂瓶中放入某种物质,先滴加滴管1中液体后,小气球变鼓,瓶内的气体反应或者温度降低,使烧瓶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再滴加滴管2中液体后,小气球又变瘪,瓶内有气体生成或者温度升高,使烧瓶内的压强大于外界压强.解答:解:A、冰和水不反应也没有能量变化,所以没有明显现象,故A错误;B、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烧瓶内的压强大于外界压强,小气球变瘪,故B错误;C、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烧瓶内的压强大于外界压强,小气球变瘪,故C错误;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烧瓶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小气球变鼓,在滴入盐酸,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又放出二氧化碳,使烧瓶内的压强大于外界压强,小气球变瘪,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酸、碱、盐的性质及溶解时能量的变化,要理解和掌握酸、碱、盐的通性及常见的化学反应. 23.(1分)(2022•门头沟区二模)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铜粉铁粉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BNaCl泥沙溶解、过滤、蒸发CCu(NO3)2溶液AgNO3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DNaOH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A.AB.BC.C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混合物的分离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对于本题中铜与盐酸不反应,铁与盐酸反应,因此可以除去铁粉;氯化钠能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因此可以溶解、过滤、蒸发除去泥沙;硝酸银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过滤即可;NaOH溶液和Na2CO3都能与盐酸反应,因此不可以.解答:解:A、铜与盐酸不反应,铁与盐酸反应,因此可以除去铁粉,故选项正确;B、氯化钠能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因此可以溶解、过滤、蒸发除去泥沙;故选项正确;C、硝酸银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过滤即可,故选项正确;D、NaOH溶液和Na2CO3都能与盐酸反应,因此不可以,故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24\n本考点属于物质的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是中考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也是学生经常出错的题型.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和除杂质的条件,要认真分析,综合把握.还要加强记忆除去常用离子的方法和物质的溶解性,从而突破难点,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24.(1分)(2022•门头沟区二模)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2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加热到40℃时,乙溶液为饱和溶液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不知溶液状态和溶质、溶剂质量多少,故无法判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B、据40℃时甲、乙的溶解度分析判断;C、据甲乙在20℃时的溶解度分析解答;D、据甲乙在40℃时的溶解度分析解答.解答:解:A、不知溶液状态和溶质、溶剂质量多少,故无法判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若二者均为饱和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错误;B、40℃时甲、乙的溶解度分别是50g、40g,所以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均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C、甲乙在20℃时的溶解度是30g,所以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恰好为饱和溶液,正确;D、40℃时甲、乙的溶解度分别是50g、40g,所以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加热到40℃时,乙溶液为饱和溶液,甲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正确;故选A.点评: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同时能据溶解度曲线正确分析物质的状态变化,及溶质的质量情况. 25.(1分)(2022•门头沟区二模)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物质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BCD向一定量二氧化锰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向一定量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向一定量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滴加稀盐酸24\n A.AB.BC.CD.D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专题:压轴实验题;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分析:A、注意水的质量应从0开始;B、因为开始为硫酸铜溶液,则溶液的质量不能从0开始;C、注意二氧化碳的质量应从0开始;D、向一定量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滴加稀盐酸,坐标图正确.解答:解:A、向一定量二氧化锰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水的质量应从0开始,坐标图错误,故A错误;B、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溶液的质量不能从0开始,坐标图错误,故B错误;C、向一定量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二氧化碳的质量应从0开始,坐标图错误,故C错误;D、向一定量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滴加稀盐酸,坐标图正确,故D正确.故选D.点评:掌握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金属的化学性质;讨论图象问题时,一定要分清图象中X、Y轴所表示的具体含义,因为变换了X、Y轴的内容,所对应的图象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形.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30分)26.(6分)(2022•门头沟区二模)水是生命活动中的重要物质.(1)下表为某品牌营养素饮料标签的部分内容,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营养成分糖类钠钙锌维生素C维生素B6含量/500mL22.5g16mg16mg3.0mg100mg0.56mg该饮料含有六大营养素中的 4 种;该饮料中的 钙 元素对预防青少年佝偻病有益;该饮料pH为3.5,此饮料呈 酸 性(填“酸”、“碱”或“中”).(2)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O2↑+2H2↑ .(3)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防止水污染的措施可行的是 BD .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生长B.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C.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D.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24\n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电解水实验;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标签图示型;化学与生活健康;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1)根据六大营养素及生理功能进行分析;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小于7的呈酸性,等于7的为中性.(2)根据电解水的原理,借助图示生成气体的多少进行判断.(3)根据水污染的来源及防治进行分析.解答:解:(1)生命活动所需六大营养素有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该饮料营养表中提到糖类、维生素和无机盐,当然饮料中含有水,所以共有4种营养素;钙元素是骨骼的组成元素,儿童缺乏会患佝偻病,青年人缺乏会患软骨病,老年人缺乏会患骨质疏松;该饮料pH为3.5,小于7,呈酸性.故答案为:4;钙;酸(2)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O2↑+2H2↑,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观察图可发现和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中气体多,为氢气.故答案为:氢气;2H2OO2↑+2H2↑(3)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破坏水中生态环境,不利于防止水污染,故不可行;B.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可减少对水的污染,可行;C.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禁止使用不太符合生活实际需要,故不可行;D.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可防止水体的污染,可行.故选:BD点评:电解水的实验要点及现象要熟记:生成气体多的为氢气和电源负极相连. 27.(6分)(2022•门头沟区二模)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①从微观角度看,A图表示3 O2 (填化学符号),B中每个分子由 4 个原子构成.24\n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C、D (填字母序号,下同),表示单质的是 A .(2)在一定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E和F,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①若F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该反应中生成的E和F的质量比 27:14 .②若F为氧化物,且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5: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O2+4NH36H2O+4NO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1)①利用图示中有关的物质的分子结构的知识对微粒的个数以及对分子的结构进行分析;②混合物含有多种分子,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2)①F是氮气时其反应物是氧气与氨气,产物是水与氮气,可书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对生成物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②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F一定是氮的氧化物,用AB的分子个数比可确定其化学式,进而写出方程式.解答:解:(1)①图示中所示A中含有三个氧气的分子,B中的氨气分子中一个分子含有四个原子;②混合物含有多种分子,CD含有多种分子是混合物,A中的分子只含有一种原子,是单质.(2)①F是氮气时其反应物是氧气与氨气,产物是水与氮气,其方程式是3O2+4NH36H2O+2N2,则水与氮气的质量比=(6×18):(4×14)=27:14;②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F一定是氮的氧化物,因AB的分子个数比5:4,进而写出方程式是5O2+4NH36H2O+4NO.故答案为:(1)①O2;4②CD;A(2)27:14;5O2+4NH36H2O+4NO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纯净物中只含一种分子,混合物含有多种分子. 28.(7分)(2022•门头沟区二模)我国某地区有一种“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传统.这里的“碱”是指Na2CO3,“盐”是指NaCl.这样捞得的“碱”中会含有少量NaCl.下图为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和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表(单位是克),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t1℃时,NaCl的溶解度 > Na2CO3的溶解度.(用“>”“<”或“=”表达)②“冬天捞碱”的原因是由于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捞碱”后剩余的溶液一定是Na2CO3的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③“夏天晒盐”是利用 A (填序号)的方法,使NaCl晶体析出.A.利用风吹日晒,使溶剂蒸发B.升高温度,使NaCl溶解度增大24\n(2)根据下表分析:温度物质0℃10℃20℃30℃40℃NaCl35.735.836.036.336.6Na2CO37.012.521.539.049.0①20℃时,向50克水中加入20克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所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26.5% ,(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若使其中的氯化钠完全溶解,所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加水 .②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C、D .A.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将含水各1OOg的氯化钠与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从30℃降至O℃,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C.t2对应的温度在2O℃﹣30℃之间D.欲从含有少量NaCl杂质的碳酸钠浓溶液中分离出碳酸钠晶体,应采取降低溶液温度的方式.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分析:已知:“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传统.这里的“碱”是指Na2CO3,“盐”是指NaCl.(1)①由图可知:t1℃时,NaCl的溶解度与Na2CO3的溶解度大小;②由图可知: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捞碱”后剩余的溶液一定是Na2CO3的饱和溶液.③由图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则可知“夏天晒盐”使NaCl晶体析出的方法.(2)根据氯化钠与碳酸钠的溶解度表可分析:①20℃时,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则可求向50克水中加入20克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所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若使其中的氯化钠完全溶解,所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加水.②由溶解度曲线图可判断说法是否正确.解答:解:(1)由图可知:①t1℃时,NaCl的溶解度>Na2CO3的溶解度;②由图可知: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加;故“冬天捞碱”的原因是由于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捞碱”后剩余的溶液一定是Na2CO3的饱和溶液.③由图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则可知“夏天晒盐”是利用(利用风吹日晒,使溶剂蒸发)的方法,使NaCl晶体析出,故选A.(2)根据氯化钠与碳酸钠的溶解度表分析:24\n温度物质0℃10℃20℃30℃40℃NaCl35.735.836.036.336.6Na2CO37.012.521.539.049.0①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向50克水中加入20克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可溶解18克氯化钠,故所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6.5%;若使其中的氯化钠完全溶解,所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加水.②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C、D.A.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说法正确;B.将含水各1OOg的氯化钠与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从30℃降至O℃,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说法错误,碳酸钠析出的多,而氯化钠析出的少;C.t2对应的温度在2O℃﹣30℃之间,说法正确,此温度区间,有溶解度相等的“交点”;D.欲从含有少量NaCl杂质的碳酸钠浓溶液中分离出碳酸钠晶体,应采取降低溶液温度的方式,说法正确.故答为:(1)①>;②减少;饱和;③A;(2)①26.5%;加水;②A、C、D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根据溶解度曲线总结物质提纯的方法;理解“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原理、方法. 29.(6分)(2022•门头沟区二模)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金属通常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从如图可知的金属物理性质有 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2)每年全球钢铁的产量是很高的,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很大损失.铁制品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其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 氧气和水 共同作用的结果.为防止钢铁制品的锈蚀,厨房中的铁锅和菜刀通常需做的防护是 洗净干燥、做镀层 (要求两种方法).(3)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某同学将带锈铁钉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并有气泡产生,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HCl+Fe2O3═2FeCl3+3H2O;Fe+2FeCl3═3FeCl2;Fe+2HCl=FeCl2+H2↑ .(4)在活动与探究课上,小明向含有ZnSO4和CuSO4两种溶质的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待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无色.他根据此现象作出了下列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 AD (填写序号).A.滤纸上一定有Cu,可能有Zn、MgB.滤纸上一定有Zn,可能有Mg、CuC.滤液中一定有ZnSO4,可能有MgSO4、CuSO4D.滤液中一定有MgSO4,可能有ZnSO4,一定没有CuSO4.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24\n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推断混合物的可能组成;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可根据选项中金属的生活用途进行分析金属的物理性质.(2)可根据钢铁生锈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3)生锈的铁制品表面的氧化铁先和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呈黄色;铁与氯化铁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与盐酸放出氢气.(4)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镁、锌、铜的活动顺序为:镁>锌>铜,结合题中所给镁粉的量的多少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1)铁锅主要是利用金属的导热性,铜线利用了金属的导电线和延展性,铝箔利用金属的延展性.故答案为: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2)钢铁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水分的存在增加了氧气的溶解,会加快腐蚀;所以家庭铁制品防止生锈的方法通常采用洗净铁制餐具,并保持干燥,或者将刀具等做好镀层.故答案为:洗净和干燥;做镀层.(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铁锈和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铁和水,6HCl+Fe2O3═2FeCl3+3H2O铁与生成的氯化铁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Fe+2FeCl3═3FeCl2铁也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Fe+2HCl=FeCl2+H2↑故答案为:6HCl+Fe2O3═2FeCl3+3H2O;Fe+2FeCl3═3FeCl2;Fe+2HCl=FeCl2+H2↑(4)根据金属活动顺序知镁、锌、铜的活动顺序为:镁>锌>铜,所以当镁粉足量时,首先发生反应:Mg+CuSO4=MgSO4+Cu,当硫酸铜反应完全后硫酸锌反应:Mg+ZnSO4=MgSO4+ZnA选项:硫酸铜溶液首先和镁粉反应,所以一定有铜生成,当镁粉过量时,也有锌生成,所以A正确.B选项:因为铜最不活泼,有锌生成必然有铜生成,所以错误.C选项:只有加入的镁粉有足够的质量和硫酸锌能够反应时,硫酸锌才会无剩余.所以滤液中不一定有硫酸锌.所以错误.D选项:因为镁粉一定反应,所以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镁,但当镁粉的量比较少时,由于溶液无色,说明硫酸铜不会存在,所以正确.故答案为:AD点评:解答本题要求学生对教材中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必须非常熟悉,对中考中热点知识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等必须理解. 30.(5分)(2022•门头沟区二模)有A~E五种无色的液体,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水中的某一种,请根据下面实验现象回答问题.Ⅰ.将少量A分别滴入适量的B、C、D、E中,均没有明显现象;Ⅱ.将少量B分别滴入适量的A、C、D、E中,C中有气泡出现,其余均没有明显现象;Ⅲ.将少量D分别滴入适量的A、B、C、E中,均没有明显现象.(1)根据实验现象能判断出的液体是 B为HCl、C为Na2CO3、E为Ca(OH)2 .(2)写出E与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OH)2=CaCO3↓+2NaOH .(3)将少量C分别滴入适量的A、B、D、E中,写出观察到的现象 B中产生气泡,E中产生白色沉淀,A、D中无明显现象 .(4)对还没有确定的液体,下列几种鉴别方法中,正确的是 D (填序号).A.分别滴加稀盐酸B.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24\nC.分别滴加少量水D.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考点: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其他物质混合没有明显的现象;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混合产生碳酸钙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和水混合没有现象;水和氢氧化钠与其他物质混合没有现象,据此解答.解答:解:(1)Ⅰ.将少量A分别滴入适量的B、C、D、E中,均没有明显现象,则A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水;Ⅱ.将少量B分别滴入适量的A、C、D、E中,C中有气泡出现,其余均没有明显现象,则B和C为盐酸或碳酸钠溶液,若B是碳酸钠,则会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B与其他物质混合时没有现象,故B不能是碳酸钠,只能是盐酸,C是碳酸钠;Ⅲ.将少量D分别滴入适量的A、B、C、E中,均没有明显现象,则D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水;A和D为氢氧化钠或水,则E为氢氧化钙;故根据实验现象能鉴别出的物质是B为HCl、C为Na2CO3、E为Ca(OH)2,故填:B为HCl、C为Na2CO3、E为Ca(OH)2;(2)C是碳酸钠,E是氢氧化钙,二者能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填:Na2CO3+Ca(OH)2=CaCO3↓+2NaOH;(3)C是碳酸钠,能与B中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有气泡产生,能与E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A、D中无明显现象,故填:B中产生气泡,E中产生白色沉淀,A、D中无明显现象;(4)水呈中性,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可以使用酚酞试液鉴别,观察选项,故填: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成分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三、实验题(共3个小题,共19分)31.(6分)(2022•门头沟区二模)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 试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序号);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备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②③④ (填序号).24\n①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②先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部位集中加热③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进行制取④先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进行收集(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为 BD (填字母序号),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满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实验操作型;综合实验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根据仪器的形状、结构及用途回答.(2)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药品的状态及反应条件、注意事项回答.(3)根据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的状态及反应条件、二氧化碳的性质回答.解答:解:(1)是反应容器,也可给液体加热,是试管.(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原理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是加热固体的方法制气体,发生装置应选A;①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会使试管内气压减小,水槽中的水倒流入热的试管,造成试管骤然遇冷而炸裂,所以错误;②先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部位集中加热,可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所以正确;③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进行制取,可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收集不到,所以正确;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排出的是试管中原有的空气,故先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进行收集,所以正确.(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用的是固体大理石和液体盐酸,反应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应选B,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且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密度比空气大,必须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用D;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验满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满.故答案为:(1)试管;(2)2KMnO4K2MnO4+MnO2+O2↑;A;②③④;(3)B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满.点评: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是药品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是气体的性质,了解气体制取的反应原理,明确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掌握气体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2.(5分)(2022•门头沟区二模)原煤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会生成CO、CO2、水蒸汽等混合气体.同学们在实验室欲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检验生成的CO和CO2气体,准备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其他仪器用品略).24\n(1)装置A的作用是 除水蒸气 .(2)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3)上述装置组合后还有明显不足之处,你认为不足之处是 没有进行尾气处理 .(4)为达到实验目的,将上述装置组合后进行实验,其接口顺序为:混合气体→ ef→cd→ef→ba→gh→ef .(填“a~h”接口序号,装置可重复使用,需要有检查气体是否除尽的装置)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综合实验题.分析:(1)从浓硫酸的吸收性考虑;(2)二氧化碳与C中的澄清石灰水反应;(3)从一氧化碳有毒考虑;(4)根据各自的作用连接,A用于吸收水分,B用于吸收二氧化碳,C用于二氧化碳的检验,D用于一氧化碳的检验.解答:解:(1)A中的浓硫酸可以吸收水分;故答案为:除水蒸气;(2)C中的石灰水能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化学反应式是:Ca(OH)2+CO2═CaCO3↓+H2O;故答案为:Ca(OH)2+CO2═CaCO3↓+H2O;(3)因CO有毒,排放后会污染空气,但装置中没有处理;故答案为:没有进行尾气处理;(4)将混合气体先ef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再通过cd使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再次通过ef看是否还有二氧化碳,再通过ba吸收可能存在的水分,再将剩余的CO通过gh,最后用再次用ef检验是否二氧化碳生成.故答案为:ef→cd→ef→ba→gh→ef.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气体的除杂和检验,要我们对常见气体的性质特点了然于心方可作对此题. 33.(8分)(2022•门头沟区二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保HCl管不当,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且标签破损,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已知该溶液中的溶质是一种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相关资料]Ⅰ.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Ⅱ.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Ⅲ.测定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如下:物质NaClNaOHNa2CO3NaHCO3溶解的质量/g3610921.59.624\n[验证溶液的成分](1)根据资料判断:该溶液不是 NaHCO3 溶液.(2)进一步实验验证:请完成对实验过程的填写实验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解释Ⅰ取样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不可能是 NaCl 溶液,理由是 NaCl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Ⅱ另取样于另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 稀盐酸(或稀硫酸) 产生大量的气泡该溶液为碳酸钠,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由此,同学们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老师指出该结论不严密.理由是: 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敞开放置,发生变质,能产生与实验Ⅰ和Ⅱ相同现象 .老师提示,不需另取样,只要在实验Ⅰ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 CaCl2 溶液,若观察到 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红色不褪去 现象,即可说明该溶液中有氢氧化钠.考点: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科学探究.分析:[验证溶液的成分](1)根据溶液中溶质溶解度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由常温下各物质的溶解度及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判断溶液的可能性;(2)Ⅰ:根据NaCl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色进行解答;Ⅱ:根据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解答;根据氢氧化钠易吸收二氧化碳产生碳酸钠的性质分析;根据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成分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碱性分析:要验证碳酸钠且除去碳酸钠对氢氧化钠碱性的干扰分析.解答:解:(1)根据常温下碳酸氢钠的溶液为9.6g,可判断常温下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8.8%,因此可判断该溶液不可能为碳酸氢钠溶液;而其它物质进行类似的计算都可以得到10%的溶液;(2)Ⅰ:因为NaCl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色,故该溶液不可能是NaCl;Ⅱ: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可以是稀盐酸(或稀硫酸),若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因为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生成碳酸钠,能产生与实验Ⅰ和Ⅱ相同现象,因此该结论不严密;若不需另取样,只要在实验Ⅰ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可以除去碳酸钠的碱性,若溶液红色不褪去,即可说明该溶液中有氢氧化钠.故答案为:(1)NaHCO3(2)Ⅰ:NaClNaCl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Ⅱ:稀盐酸(或稀硫酸)Na2CO3+2HCl══2NaCl+H2O+CO2↑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敞开放置,发生变质,能产生与实验Ⅰ和Ⅱ相同现象;CaCl2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红色不褪去.点评:24\n本题综合利用了物质的组成、溶液的酸碱性及物质的变化规律对未知物质进行鉴别,体现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物质的特性及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碱性的干扰问题. 四、计算题(共2个小题,共6分)34.(3分)(2022•门头沟区二模)在潜水艇中常用过氧化钠(Na2O2)来吸收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并产生氧气,供给人的呼吸.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若一段时间内得到了16g氧气,理论上消耗过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和待求,计算出二者的质量关系,再根据氧气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出过氧化钠的质量即可.解答:解:设消耗的过氧化钠的质量为x2Na2O2+2CO2═2Na2CO3+O215632x16gx=78g答:理论上消耗过氧化钠的质量为78g点评:解答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要注意前面的系数. 35.(3分)(2022•门头沟区二模)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钠粉末溶于400g水中配制成溶液,取1/4该溶液,向其中加入20%的氯化钙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反应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所得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碳酸钠粉末的总质量及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84.8g,11.0%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完全反应时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可计算反应消耗碳酸钠的质量、氯化钙的质量及生成氯化钠的质量,碳酸钠粉末的总质量为反应中消耗碳酸钠的4倍,而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所得溶液质量后即可计算出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解:设取出的溶液中所含Na2CO3质量为x,所加CaCl2溶液中CaCl2质量为y,生成的NaCl质量为z24\nNa2CO3+CaCl2═CaCO3↓+2NaCl106111100117xy20gz=x=21.2g=y=22.2g=z=23.4g碳酸钠粉末的总质量为:21.2g×4=84.8g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1.0%故答案为:84.8g,11.0%.点评:本题属于数形结合型计算,由表示反应过程的曲线获得恰好完全反应即曲线的折点时的相关数据时,体现对问题的分析能力.2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0:49:52 页数:24
价格:¥3 大小:235.66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