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市顺义区2022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北京市顺义区2022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1分)(2022•顺义区一模)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分数解答;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多的是氮气,占78%解答: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分数如下: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是0.03%故选A点评:记住空气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分数是解答本题关健. 2.(1分)(2022•顺义区一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钙B.铜C.铝D.铁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及元素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不是钙,故选项错误.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不是铜,故选项错误.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项正确.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不是铁,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很简单,熟记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了解元素的分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1分)(2022•顺义区一模)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B.冰雪融化C.香水挥发D.干冰升华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香水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4\nD、干冰升华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1分)(2022•顺义区一模)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B.纯牛奶C.白醋D.蒸馏水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解答:解:A、矿泉水中有矿物质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纯牛奶中有蛋白质和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白醋是醋酸和水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蒸馏水是纯水,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1分)(2022•顺义区一模)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中子数B.质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A、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中子数,故选项错误.B、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质子数,故选项错误.C、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核外电子数,故选项错误.D、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正确.24\n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正确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1分)(2022•顺义区一模)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B.豆浆C.冰水D.糖水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B、豆浆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C、冰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故不是溶液.D、糖水是蔗糖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1分)(2022•顺义区一模)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  ) A.红磷B.铁丝C.甲烷D.木炭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根据红磷、铁丝、甲烷、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C、甲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8.(1分)(2022•顺义区一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有关其挥发过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B.溶剂质量增大,溶质质量不变24\n C.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增大D.氯化氢的分子运动速率比水分子快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质减少,溶剂不变,溶液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少进行分析.解答: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质减少,溶剂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少,故A错;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质减少,溶剂不变,故B错;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质减少,溶剂不变,故C错;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说明了氯化氢的分子运动速率比水分子快,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是氯化氢气体,减少的是溶质. 9.(1分)(2022•顺义区一模)下列物质中,能用作钾肥的是(  ) A.K2SO4B.CO(NH2)2C.NH4NO3D.Ca(H2PO4)2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解答:解:A、K2SO4中钾元素,属于钾肥,故A符合题意;B、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不符合题意;C、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C不符合题意;D、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化肥中含有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10.(1分)(2022•顺义区一模)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3Fe+2O2Fe3O4B.CaCO3CaO+CO2↑ C.C2H5OH+3O22CO2+3H2OD.FeCl3+3NaOH=Fe(OH)3↓+3NaCl考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24\n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D、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1分)(2022•顺义区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生石灰做干燥剂B.浓硫酸做干燥剂 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D.盐酸用于除铁锈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生石灰做干燥剂,是利用了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浓硫酸做干燥剂,是利用了浓硫酸的吸水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是利用了镁粉能与氧气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盐酸用于除铁锈,是利用了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12.(1分)(2022•顺义区一模)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B.点燃酒精灯C.稀释浓硫酸D.称量固体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量器-托盘天平;加热器皿-酒精灯;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24\n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3.(1分)(2022•顺义区一模)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每天应摄入充足的蛋白质.下列食物中含蛋白质丰富的是(  ) A.蔬菜B.牛奶C.花生油D.米饭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B、牛奶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C、花生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D、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1分)(2022•顺义区一模)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 A.H2B.2HC.2H+D.2H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解答:解:A、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24\nB、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选项正确;C、表示两个氢离子,故选项错误;D、表示两个氢分子,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5.(1分)(2022•顺义区一模)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48B.26C.22D.44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判断.解答:解: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由于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2.故选C.点评:物质的结构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明确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原子内部各种粒子间的质量、电荷、数目关系,是解题的基本要求. 16.(1分)((2022•顺义区一模)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图所示,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A.番茄汁B.糖水C.牙膏D.肥皂水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解答:解:碱性最强的是pH最大的所以肥皂水的pH最大,碱性最强.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1分)(2022•顺义区一模)三氧化二铋(Bi2O3)俗称铋黄,是制作防火纸的材料之一.三氧化二铋属于(  ) A.氧化物B.酸C.碱D.盐24\n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可根据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分析,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解答:解:三氧化二铋(Bi2O3)是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氧化物的判断,学生应抓住氧化物概念的要点来判断,并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类别及相关概念. 18.(1分)(2022•顺义区一模)下列做法,对保护环境不利的是(  ) A.开发推广氢能汽车B.汽车限购限行 C.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D.用天然气代替燃煤供暖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氢气燃烧的产物分析;B、根据汽车尾气的危害分析;C、根据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分析;D、根据天然气的燃烧产物分析.解答:解:A、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不会污染环境,故不符合题意;B、汽车限购限行,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故不符合题意;C、燃放烟花爆竹主要的危害有:污染空气、产生噪声、易引发火灾,保护环境不利,故符合题意;D、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煤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所以用天然气代替燃煤供暖,可以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环境的保护是中考中经常出现的考点. 19.(1分)(2022•顺义区一模)食醋是常用的调味品.食醋中含有的乙酸,化学式为CH3COOH.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乙酸由三种元素组成B.乙酸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C.乙酸中所含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乙酸属于有机物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乙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乙酸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D、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24\n解答:解:A、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乙酸是由乙酸分子构成的,乙酸分子是由C、H、O三种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乙酸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2=24,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4=4,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2=32,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选项说法正确.D、乙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分)(2022•顺义区一模)用如图所示简易装置探究水的组成,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B.水是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正负两极气体的质量比为1:2D.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考点:电解水实验.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进行分析判断.电解水负极产生的氢气体积大,氧气体积小,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电解水说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解答: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A说法正确;B、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是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B说法正确;C、正负两极气体的质量比为8:1,故C说法错误;D、电解水正极气体时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生成气体的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1.(1分)(2022•顺义区一模)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通常情况下,氧气难溶于水B.氧气能支持燃烧 C.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D.氧气被压缩为液体时显淡蓝色考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即可24\n解答:解:A、通常情况下,氧气不易溶解于水,故A说法错误;B、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故B说法正确;C、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故C说法正确;D、氧气被压缩成为液体,液氧是一种淡蓝色的液体,故D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方面的知识. 22.(1分)(2022•顺义区一模)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铁丝代替红磷,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将气体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2中少量的CO C.用无色酚酞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D.将稀硫酸滴在金属表面,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依据铁丝的燃烧相关知识分析解答即可;B、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分析判断;C、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进行解答;D、根据金属的性质分析解答.解答:解: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所以不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A错误;B、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一氧化碳不能,所以将气体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除掉的是二氧化碳不是一氧化碳,故B错误;C、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不能用无色酚酞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故C错误;D、金的金属活动性在氢后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锌的金属活动性在氢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将稀硫酸滴在金属表面,能产生气泡的是假黄金,没有现象的是真黄金,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选用的除杂试剂不能与原有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3.(1分)(2022•长清区二模)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t2℃的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b>a=c B.t1°C时,将20gc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70克饱和溶液24\n C.t2°C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1°C时,a、b、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依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及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解答;B、依据t1°C时c的溶解度分析解答;C、依据溶液的状态及ab物质的溶解度分析解答;D、依据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解答:解:A、曲线从t2℃降到t1℃后a和b的溶解度都减小,都变为饱和溶液,又因为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100%,由此可知溶解度大溶质质量分数就大,所以在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也是b大于a;由于c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它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只要比较一下在t2℃时c的溶解度与t2℃时a和b的溶解度大小就行,因为t1℃时a的溶解度大于t3℃时c的溶解度,所以温度降低到t1℃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故错误;B、t2℃时c的溶解度是20g,所以将20gc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不能最多溶解10g,得到60克饱和溶液,故错误;C、t2℃时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若为饱和溶液则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若为不饱和溶液,则无法判断;D、t1℃时b的溶解度最大,则a、b、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正确;故选D.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知道了溶解度如何比较大小,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因素,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24.(1分)(2022•平谷区)硼纤维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弹性,不与氯气、水反应,可与某些金属制成新型材料.在1200℃~1300℃时,氯化硼(BCl3)蒸气与干燥、纯净的氢气反应可制得硼和氯化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含硼纤维的材料可能具有耐热性 B.氯化硼可能与水反应 C.该反应中只有两种物质为气态 D.该反应需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考点: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由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硼纤维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弹性,不与氯气、水反应,可与某些金属制成新型材料;氯化硼(BCl3)可能与水反应,也可能不反应;氯化硼(BCl3)蒸气与干燥、纯净的氢气反应可制得硼和氯化氢,该反应中有三种物质为气态;该反应需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因为氢气不纯时,会引起爆炸.解答:解:A、由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硼纤维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弹性,故选项正确;B、氯化硼(BCl3)可能与水反应,也可能不反应,故选项正确;C、氯化硼(BCl324\n)蒸气与干燥、纯净的氢气反应可制得硼和氯化氢,该反应中有三种物质为气态,选项错误;D、该反应需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因为氢气不纯时,会引起爆炸,故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属于信息题,是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可以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进行判断. 25.(1分)(2022•顺义区一模)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B.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人硝酸钾晶体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碱性溶液的pH大于7,酸性溶液的pH小于7;在一定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24\n解答:解:A、实际上,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锰酸钾和二氧化锰都为固体,生成物中固体不会为零,即图象错误;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产生氧气的质量相同,加入催化剂则反应速率大,不会出现氧气质量不同的情况,即图象错误;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时溶液的pH小于7,恰好中和是pH等于7,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的pH大于7,图象正确,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不会改变,图象错误,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各个反应的过程,并结合图象分析问题,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帮助. 二、填空题(共5道题,共30分)26.(6分)(2022•顺义区一模)钠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1)NaOH溶液常用于鸡舍消毒,NaOH的俗称是 火碱(烧碱、苛性钠) .(2)次氯酸钠(NaClO)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1 价.(3)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有效成分,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HCl=NaCl+H2O+CO2↑ .(4)食盐是最重要的调味品.下表为食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结合表内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温度/℃020406080100溶解度/g35.736.036.637.338.439.8①构成食盐的微粒是 Na+、Cl﹣ ②从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晶体,应采取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 .③20°C时,向100g水中加入40g食盐,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6.5%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考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根据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即可写出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根据20℃时食盐的溶解度进行计算即可,据此解答.解答:解:(1)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故填:火碱(烧碱、苛性钠);(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1)+x+(﹣2)=0,解得x=+1,故填:+1;(3)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填:NaHCO3+HCl=NaCl+H2O+CO2↑;(4)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物质,故填:Na+、Cl﹣;②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要使氯化钠从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可以使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填:蒸发结晶;24\n③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是36g,加入40g食盐将会有4g不溶,形成的是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故填:26.5%.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俗称以及有关物质的构成和溶解度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本题的易错点是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溶质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要注意根据溶解度计算所给的物质能否完全溶解. 27.(5分)(2022•顺义区一模)认识反应规律,控制反应条件,让化学反应为人类服务.(1)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图12所示的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①通过对比铜片上红磷和白磷的不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不同物质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不同,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②小明同学对以上实验进行概括,得出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 (填字母序号).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C.对图1实验应该进行三组对比分析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2)A常用于切割金属.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能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所示.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填字母序号).A.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B.A物质具有可燃性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②该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是 7:40 .③该反应过程中,若提高B物质的浓度及用量,好处是 促进A完全燃烧,放出更多热量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1)①根据燃烧的条件和实验中的现象分析;②根据热水的作用、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2)①通过信息:A常用于切割金属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能生成C和D.以及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分析解答;②根据AB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A与B的质量比;③B是氧气,提高浓度可以使物质A得到充分燃烧.解答:解:(1)①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说明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红磷不能燃烧,说明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明不同物质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不同,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24\n故答案为:不同物质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不同,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②A、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使白磷达到着火点,而红磷不能达到着火点,且使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故错误;B、图1中水下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不能燃烧,故正确;C、通过图1实验就可以得出结论,不需三组对比,故错误;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因为不能达到着火点,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故正确.故选AC.(2)①通过题干提供的信息:A常用于切割金属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能生成C和D.以及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A是C2H2,具有可燃性;点燃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放热反应,反应方程式是2C2H2+5O24CO2+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图示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选ABC.②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28:160=7:40.故答案为:7:40.③B是氧气,提高浓度可以使物质A得到充分燃烧,放出更多热量.故答案为:促进A完全燃烧,放出更多热量.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同学们仔细斟酌. 28.(8分)(2022•顺义区一模)碳家族是化学世界中最庞大的家族,碳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1)图为元素周期表中有关碳元素的信息,碳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6 .(2)含碳的化合物被称为有机化合物,有机高分子材料应用广泛.下列用品,利用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B (填字母序号).(3)二氧化碳的循环对于地球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其中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4)工业上用“碳捕捉”技术将CO和CO2混合气体中的CO2捕捉并回收CO,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24\n①反应II分离出的CO2可制成干冰,干冰常用于 人工降雨 ;②分离室中进行的操作是 过滤 ;③下列有关该捕捉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BC (填字母序号).A.捕捉到的CO2可制备其它化工产品,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B.“分离室”中的反应要吸收大量热C.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循环利用D.能量消耗大是该捕捉技术有待解决的问题.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2)根据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4)①根据干冰易升华吸热进行分析;②根据固液分离的方法分析;③根据题中信息进行判断.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可知,碳的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6,所以碳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6;故答案为:6;(2)A、景泰蓝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错误;B、塑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故正确;C、真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故错误;D、不锈钢属于合金,故错误.故选B;(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反应式是:CH4+2O2CO2+2H20;故答案为:CH4+2O2CO2+2H20;(4)①因为干冰升华易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干冰常用作人工降雨,故答案为:人工降雨;②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溶液一般用过滤的方法,故答案为:过滤;③A、因为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因此将捕捉到的CO2制备其它化工产品,可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故A说法正确;B、分离室内的操作是过滤,不会存在吸热现象,故B说法错误;C、在反应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都可以循环利用,故C说法错误;D、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反应可以看出该捕捉技术的一大缺点是反应复杂且能耗大,因此能量消耗大是该捕捉技术有待解决的问题,故D说法正确.故选BC.24\n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及结构示意图含义的理解与应用的能力,同时考查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离的方法,难度不大. 29.(6分)(2022•顺义区一模)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应用广泛.(1)硫酸亚铁常作补铁剂,人体缺铁会造成 B (填字母序号).A.骨质疏松B.贫血C.佝偻病D.夜盲症(2)铁制品长期使用容易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在铁制品表面镀铬(Cr)可以防止铁生锈,工业上获取镀铬原料三氧化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r2O7+X=2CrO3+Na2SO4+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H2SO4 .(3)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以及他们和氢元素的位置关系,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小莉提出:上述实验中,省略某些实验也能达到目的.能被省略的实验是 C (填字母序号).②将反应后的废液倒入废液缸中,过滤,向所得滤液中加入铁粉,无气泡产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填字母序号).A.一定含有硫酸锌B.可能含有硫酸铜C.滤渣中一定含有Fe、CuD.滤渣中可能含有Zn、Fe、Cu.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根据铁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分析;(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3)①根据金属与酸会盐能否发生反应,可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大小;②根据金属与酸、盐的反应是反应物量的多少分析滤渣及滤液中含有的成分.解答:解:(1)人体缺铁会造成贫血;(2)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r2O7+X═2CrO3+Na2SO4+H2O可知,生成物中Cr、O、Na、S、H原子个数分别为2、11•、2、1、2,反应物中Na、Cr、O原子个数分别为2、2、7,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X中含有2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即每个X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SO4;(3)①通过A中铁粉不能与硫酸锌反应,说明了锌的活动性大于铁,通过铁能与酸反应,铜不能与酸酸反应,说明了铁的活动性大于铜,由此可以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不必进行的是实验是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即C;②A.由于铁不能与硫酸锌反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锌.故A正确;B、如果铁粉的量不足,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铜.故B正确;24\nC.如果铁粉的量不足,滤渣中不含有Fe.故C错误;D.由于铁不能与硫酸锌反应,滤渣中不可能含有Zn.故D错误.故答为:(1)B;(2)H2SO4;(3)C;(4)①C;②A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金属铁的有关性质知识,完成此题,要熟记和理解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30.(5分)(2022•顺义区一模)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依据表中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元素名称氢碳氧氯锰铁元素符号HCOClMnFe(1)A溶液在黑色固体B的作用下生成无色气体D,D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A溶液中的溶质用化学式表示为 H2O2 .(2)无色气体E与红色固体F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得到固体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3CO2+2Fe .(3)将一定量的固体G放入一定量且过量M溶液中,能发生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固体消失,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4)向(3)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A溶液,溶液变为黄色,且溶质仅有一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Cl2+H2O2+2HCl=2FeCl3+2H2O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分析:(1)根据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的原理分析(2)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原理分析(3)根据铁与盐酸反应的实验分析实验现象(4)根据现象分析生成物,根据书写方程式的原则书写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双氧水是液体,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氧气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故A溶液为双氧水溶液,化学式为H2O2(2)由上述元素组成的红色固体为氧化铁,无色气体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故E为一氧化碳,F为氧化铁,G为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3CO2+2Fe.(3)由(2)可知G为铁,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消失,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4)由(3)可知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生成的氯化亚铁和过量的盐酸,A溶液为双氧水溶液,溶液变为黄色,且溶质仅有一种,因此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2+H2O2+2HCl=2FeCl3+2H2O.故答案为:(1)H2O2.(2)3CO+Fe2O33CO2+2Fe.(3)固体消失,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4)2FeCl2+H2O2+2HCl=2FeCl3+2H2O点评:本题是一道非常好的推断题,出题者构思新颖,需要学生扎实的基本功. 三、实验题(共3道小题,共19分)31.(6分)(2022•顺义区一模)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发生装置.回答下列问题:24\n(1)仪器a的名称是 试管 .(2)实验室可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收集氧气可用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 法.(3)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 B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经收集满了 .(4)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实验室用氯化钠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取氯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H2SO4(浓)Na2SO4+2HCl↑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依据常用仪器回答;(2)A装置是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且试管口有棉花,故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并据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方法;(3)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是否复燃进行判断;(4)依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推测生成物,并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书写反应方程式.解答:解:(1)仪器a是试管;(2)A装置是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且试管口有棉花,故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氧气;(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反应不需加热,故选发生装置B;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是否复燃进行判断;(4)依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可知氯化钠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取氯化氢气体的同时生成硫酸钠,方程式是:2NaCl+H2SO4(浓)Na2SO4+2HCl↑;故答案为:(1)试管;(2)2KMnO4K2MnO4+MnO2+O2↑;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3)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经收集满了;24\n(4)2NaCl+H2SO4(浓)Na2SO4+2HCl↑.点评: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选择收集装置,并掌握方程式的书写、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2.(6分)(2022•顺义区一模)课外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研究.回答相关问题:(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2)装置B的作用是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HCl气体 .(3)C中盛放的试剂是 浓硫酸 .(4)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5)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D中紫色小花不变色,而E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方程式;(2)根据氯化氢的挥发性分析装置B的作用;(3)根据浓硫酸有吸水性及干燥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检验作用分析;(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用于二氧化碳的检验;(5)根据装置D和E的对比实验分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碳酸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解答:解:(1)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2)因为盐酸有挥发性,故产生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杂质,为避免对二氧化碳水溶液酸性的干扰,故要除去二氧化碳;(3)装置D和E通过石蕊是否与水接触的对比,验证是干燥的二氧化碳显酸性还是二氧化碳和水共同作用显酸性,因此二氧化碳在进入D装置前要干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二氧化碳;(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用于二氧化碳的检验,反应的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24\n(5)因为D装置的石蕊小花只与二氧化碳接触,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本身不显酸性;而E装置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因此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的现象是:D中紫色小花不变色,而E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故答案为:(1)CaCO3+2HCl=CaCl2+CO2↑+H2O(2)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HCl气体(3)浓硫酸(4)CO2+Ca(OH)2=CaCO3↓+H2O(5)D中紫色小花不变色,而E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的检验,关键要明确二氧化碳本身不显酸性,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结果,然后逐一分析即可. 33.(7分)(2022•顺义区一模)化学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后,觉得探究很有意思,想继续探究.[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什么?[查阅资料](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2)在上述反应中,若二氧化碳过量,能发生如下反应:Na2CO3+H2O+CO2=2NaHCO3[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小明做出如下猜想:①含有NaOH和Na2CO3;②含有Na2CO3和NaHCO3;[实验探究]为确定反应后溶液的组成,同学进行了如下两项探究活动.(1)对相关物质性质的研究.NaHCO3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无明显变化产生气泡加入饱和石灰水溶液变浑浊溶液变浑浊现象I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变浑浊溶液变浑浊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上表中现象I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2)探究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为确认反应后溶液的组成,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过程实验步骤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一定量反应后溶液放入试管中,滴加适量的CaCl2溶液.有沉淀产生②将步骤①所得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并将滤渣分成两部分.③向其中一份步骤②所得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原溶液中含有 Na2CO3. .④取另一份步骤②所得固体, 溶于水,然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猜想1正确[反思与评价](1)若想直接证明小明的另一个猜想不正确,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应加做的实验是 取实验步骤②所得的滤液适量于试管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证明小明的猜想②不正确. .(2)小伟提出,小明的猜想不完全,反应后溶液的组成还可能是 A:只有碳酸钠B:只有碳酸氢钠 (有几种写几种).24\n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查阅资料]根据书写方程式原则书写方程式[实验探究]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相互交换成分的特点写出化学方程式(2)①根据表中三种物质的不同性质分析实验现象和结论[反思与评价](1)根据表中已知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性质的不同点设计实验方案(2)根据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及考虑反应物是否剩余作出猜想解答:解:[查阅资料](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实验探究]碳酸钠与氢氧化钙能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2)取一定量反应后溶液放入试管中,滴加适量的CaCl2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或碳酸钠,将步骤①所得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并将滤渣分成两部分,向其中一份步骤②所得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沉淀中含有碳酸钙,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若猜想①正确,取另一份步骤②所得固体,溶液于水,然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沉淀中含有氢氧化钙,则原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反思与评价](1)小明的另一个猜想含有Na2CO3和NaHCO3不正确,根据两种物质的性质可取实验步骤②所得的滤液适量于试管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证明小明的猜想②不正确.(2)根据化学反应2NaOH+CO2=Na2CO3+H2O和Na2CO3+H2O+CO2=2NaHCO3可知,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还可能只有碳酸钠或只有碳酸氢钠.故答案为:[查阅资料]2NaOH+CO2=Na2CO3+H2O[实验探究](1)Ca(OH)2+Na2CO3=CaCO3↓+2NaOH(2)③Na2CO3.④溶于水,然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原溶液中有NaOH.[反思与评价](1)取实验步骤②所得的滤液适量于试管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证明小明的猜想②不正确.(2)A:只有碳酸钠B:只有碳酸氢钠点评:重点考查了碳酸氢钠、氢氧化钠及碳酸钠的性质、方程式的书写,在猜想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时要考虑生成的可溶物及反应物的剩余情况 24\n四、计算题(共2道题,共6分.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4.(13分)(2022•顺义区一模)在铁路建设中,常利用下列反应实现钢轨对接:Fe2O3+2Al2Fe+Al2O3若建设中需要56kg的铁,则消耗铝粉的质量是多少?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依据化学方程式中铁的质量和反应中铁、铝的质量之比列出比例式解答即可;解答:解:设:消耗铝粉的质量为xFe2O3+2Al2Fe+Al2O354112x56kgx=27kg答:消耗铝粉的质量是27kg;点评:此题是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方程式对相关物质的质量之比进行确定,属基础性计算考查题; 35.(13分)(2022•顺义区一模)盐碱湖中捞出来的纯碱中含有一定量的食盐,为测定其中碳酸钠的含量,化学小组的同学将某纯碱样品24.6g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1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待不再产生气泡时,得到168g的食盐溶液.计算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和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O2的溶解忽略不计).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质量就是反应后减少的质量,欲求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可根据减少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出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再加上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就是溶质的质量,再除以溶液的质量就可求出.解答:解: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24.6g+150g﹣168g=6.6g设: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Na2CO3+2HCl=2NaCl+H2O+CO2↑10611744xy6.6gx=15.9gy=17.6g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答: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64.6g;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O2的溶解忽略不计)为15.7%;24\n点评:在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学生往往只将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计算在内,而原来就有的氯化钠忘记了,所以在分析时应注意原来就有的氯化钠必须加入.2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0:49:48 页数:24
价格:¥3 大小:411.1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