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中学、乌溪中学联考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中学、乌溪中学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答案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2分)生活中下列做法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自来水B.门锁不易打开时灌入铅笔芯粉末 C.用糯米发酵酿酒D.腌制的鱼肉晾晒后出现盐霜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自来水是将自来水中部分杂质除掉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门锁不易打开时灌入铅笔芯粉末是利用铅笔芯中的石墨的润滑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用糯米发酵酿酒有新的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腌制的鱼肉晾晒后出现盐霜是由于水分蒸发,使部分氯化钠溶解不了,就会析出晶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2分)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产生氢气是人们的愿望.科学家在寻找光解水的催化剂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BaTi4O9是最新研究的催化剂之一,该物质中钛元素(Ti)的化合价为(  ) A.+3B.+4C.+1D.+5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BaTi4O9中钛元素(Ti)的化合价为x,由于钡的化合价为+2价,氧的化合价为﹣2价,得(+2)+x×4+(﹣2)×9=0,可得x=+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物质中指定元素化合价,并学以致用. 3.(2分)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逐渐兴起.你认为下列与消费有关的行为中,不符合绿色消费的是(  ) A.在旅游时,自备凉开水,少购买包装饮料 B.将使用后的废旧电池集中起来,统一处理 C.把还能书写的纸张收集起来,以便继续使用 D.多使用一次性制品,如一次性饭盒、纸杯等考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11\n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购买和消费活动,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行为.绿色消费是从满足生态需要出发,以有益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内涵,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统称.解答:解:A、在郊游时,自备凉开水,少购买包装饮料,会减少包装袋造成的白色污染,符合绿色消费要求,故不符合题意;B、将使用后的废旧电池集中起来,统一处理,会减少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等,故不符合题意;C、把还能书写的纸张收集起来,以便继续使用,是一种节约行为,故符合绿色消费要求,故不符合题意.D、多使用一次性制品,如一次性饭盒、纸杯会浪费制这些饭盒、纸杯的原料,即需要多砍伐树木,并且这些饭盒、纸杯形成垃圾会污染环境,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是否能对日常生活中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进行认识,并且引起重视. 4.(2分)(2022•达州)在一定环境中,常温常压下的水可以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冰”是纯净物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只要抓住热冰是有水凝结而成的也就是热冰的实质还是水,物质发生三态变化时物质本身并无变化只是分子间隔发生了改变,属物理变化.解答:解:A、热冰的实质是水应属纯净物,故此选项正确.B、物质都有三态变化,热冰也不例外,故此选项错误.C、热冰与水同属一种物质,故化学性质相同,故此选项错误.D、分子永远不停的运动,热冰也不例外,故此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是对物质的三态变化进行的探讨,涉及到物质三态变化的实质. 5.(2分)(2022•肇庆)如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倾倒液体B.检查气密性 C.收集二氧化碳气体D.滴加少量液体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液体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11\n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A、倾倒液体时,①试管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在一起,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判断;C、收集气体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解答:解:A、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标签应向着手心,瓶塞倒放;图中操作错误;B、检查气密性时,手要紧握试管外壁,导管伸入水中,看是否有气泡冒出,图中操作正确;C、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要用向上排空气法,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图中操作正确;D、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会造成药品的污染,图中操作错误.故选AD.点评:准确读取图中的信息,联系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内容,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基础. 6.(2分)(2022•安徽)绿原酸(C16H18O9)被誉为“第七类营养素”,它可以从我省栽种较广的杜仲(中药材)中提取.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分子中含有9个水分子 B.在一定条件下,可燃烧生成CO2和H2O C.属于氧化物 D.分子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绿原酸的化学式C16H18O9,该物质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该物质的分子由16个C原子、18个H原子和9个O原子构成;据此,完成对绿原酸的有关判断.解答:解:A、根据绿原酸的化学式C16H18O9,该物质的分子由16个C原子、18个H原子和9个O原子构成,并不含有水分子;故A不正确;B、根据绿原酸的化学式C16H18O9,该物质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故B正确;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氧元素的化合物,而绿原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虽含氧但不属于氧化物;故C不正确:D、绿原酸C16H18O9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18):(16×9)=1:8≠2:1;故D不正确;故选B.点评:可燃物完全燃烧时,可燃物中的碳元素全部生成为二氧化碳、可燃物中氢元素全部生成水. 7.(2分)(2022•日照)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单质的分子为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11\nB、常见的有毒气体为CO、SO2和氮元素的氧化物气体;C、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则氧化物的分子应为两种原子且其中一种为氧原子构成的分子;D、利用微观图,对比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原子个数,判断个数是否改变.解答:解:A、图中只有一种单质,为两个N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所以该单质的化学式为N2;故A正确;B、该反应的反应物分别为:CO分子构成有毒的CO气体,NO分子构成有毒的NO气体;反应的生成物为:CO2分子构成无毒的CO2气体,N2分子构成无毒的N2气体;故B正确;C、该反应的反应物CO、NO都是两种元素组成且含O元素的氧化物;故C正确;D、反应前共有8个原子、4个分子,反应后有8个原子、3个分子,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分子个数改变;故D不正确;故选D.点评: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两种原子且有氧原子构成的分子为氧化物分子. 8.(2分)根据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g C.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其质子数,而相对原子质量在周期表中已标出;非金属元素:带石字旁且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则“硫”为非金属元素;由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6,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变成阴离子.解答:解:A、硫的名称中含有“石”字旁且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所以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B、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能是克,故错误.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该元素是16号元素,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故正确;D、由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6,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变成阴离子,故错误.故选C.点评: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会识别和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掌握元素的简单分类是解题的关键. 9.(2分)(2022•槐荫区一模)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A.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B.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火焰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一定是CO2 C.在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活泼金属 D.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11\n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证明碳酸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依据有机物的概念及特例分析解答;B、依据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分析解答;C、依据稀盐酸能与碳酸盐和活泼的金属反应均可生成氢气分析解答即可;D、依据电解水的结论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碳酸盐却不属于有机物;B、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如氮气等气体;C、活动性在氢前的金属以及碳酸盐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在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中不一定含有活泼金属;D、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可使水分子分解成为氢氧两种原子,氢氧两种原子在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所以该过程能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关于化学知识的总结,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0.(2分)(2022•安徽)蔗糖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其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冷水中的小 B.将蔗糖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恢复至原温度,有结晶现象 C.温度升高,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t1℃和t2℃时的两份蔗糖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可能相等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利用图像,进行分析计算.分析:根据蔗糖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温度升高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及蒸发溶剂时溶液中是否有晶体析出.解答:解:A、由于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错误;B、给蔗糖的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再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则原来溶解在这部分溶剂中的溶质就会结晶析出,故B正确;C、如果只是单纯的温度升高,在不考虑溶剂蒸发的情况下,溶液中若没有未溶解的溶质存在,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则不发生变化,故C错误;D、由于温度高的溶解度就大,只能说这两个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能相等,但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问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合计34分)11.(4分)(2022•平阳县模拟)如图所示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请回答下列问题.11\n(1)图中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铜(或铁或钢) (只写一种,下同),属于有机材料的是 塑料(或油漆) .(2)加压在小钢瓶中液态二氧化碳喷出后能灭火,其原理是 降温 和 隔绝空气 .(3)在钢瓶表面涂油漆的作用是 防锈 .考点:几种常用的灭火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1)根据金属材料和有机材料的判断方法考虑;(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考虑;(3)根据防锈的原理考虑.解答:解:(1)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单质和合金;所以铜、铁属于金属单质、钢属于铁的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属于有机材料;(2)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了空气,液态二氧化碳温度很低所以也降低了温度;(3)在钢瓶表面涂油漆使钢瓶与空气和水分隔绝了,不容易生锈.故答案为:(1)铜(或铁或钢)塑料(或油漆)(2)降温隔绝空气(3)防锈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金属材料、有机材料的判断方法,了解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知道防止生锈的方法. 12.(4分)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目前我们国家的能源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就显得格外重要.(1)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包括煤、 石油 和天然气.(2)利用新能源发电的类型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和 风能(核能) 等(请举1例).(3)人们利用燃料燃烧反应产生的能量来做饭、取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B.燃烧反应都需要点燃才能发生C.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D.人类需要的能量大部分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4)在催化剂作用下,甲醇与烧碱等在燃料电池中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钠,并得到电能,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H3OH+3 O2 +4NaOH2Na2CO3+6H2O.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1)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2)新能源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和风能等;(3)根据对燃烧、化学反应的了解分析解答;(4)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析解答.解答:解:(1)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2)新能源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和风能、核能等;11\n(3)A、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正确;B、物质发生缓慢氧化达到其着火点即会自发燃烧,故燃烧不一定点燃,描述错误;C、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的变化,正确;D、人类需要的能量大部分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正确;(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碳原子2个,氢原子12个,钠原子4个,反应后有钠原子4个,碳原子有2个,氢原子有12个,氧原子有6个,所以该物质的化学式是O2;故答案为:(1)石油;(2)风能(核能);(3)B;(4)O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明确化石燃料、燃烧、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即可正确解答. 13.(8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备物质、探究物质性质的常用装置,请回答:(1)仪器a、b的名称分别是 锥形瓶 、 酒精灯 ;(2)连接装置A、D可用来制取氧气,装置A应与D的 c (填“c”或“d”)端连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3)连接装置B、C可用来验证CO的还原性,CO通过装置B时可以看到 黑色粉末变红色 ;装置C中出现白色浑浊,那么,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CuOCu+CO2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据常用仪器回答;(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应从长导管进气,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不需加热,据其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3)氧化铜是黑色的,铜是红色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1)仪器ab分别是锥形瓶和酒精灯;(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应从长导管进气,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不需加热,可用A装置制取,方程式是2H2O22H2O+O2↑;(3)氧化铜是黑色的,铜是红色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CO通过装置B时可以看到黑色粉末变红,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CO+CuOCu+CO2;故答案为:(1)锥形瓶;酒精灯;(2)c;2H2O22H2O+O2↑;(3)黑色粉末变红色;CO+CuOCu+CO2.点评:11\n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装置选取的方法等知识,并能结合具体情景分析解答. 14.(10分)(2022•宣城模拟)有一种神奇的蜡烛,点燃后任你怎么吹也吹不灭,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那么到底是什么玄机能让蜡烛持续燃烧?请你一起参与探究.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的,而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探究与反思:打火石是 混合物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为什么不燃烧? 蜡烛烛芯被石蜡蒸汽包围着,缺少氧气,里面的金属难以燃烧 ,这种蜡烛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 隔绝氧气或剪除灯芯或用湿抹布盖灭等 .实验探究:吹不灭的蜡烛芯内的金属可能是镁、铝、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请你继续探究并完成下列有关问题:(注: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实验操作步骤现象结论1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打火石是银白色 该金属一定不是铜 2 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  滴加稀盐酸  金属逐渐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  溶液为无色 该金属一定不是铁3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有红色物质析出该金属一定是镁分析思考:(1)请写出“实验3”中可能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Mg+CuSO4=MgSO4+Cu或2Al+3CuSO4=Al2(SO4)3+3Cu .(2)有同学认为通过“实验3”中现象不能证明烛芯内的金属一定是镁,因为 铝也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也有红色固体析出 .(3)针对以上实验,如果你能设计一个合量的实验方案来进一步验证这种金属, 取少量打火石打磨后加入氯化铝溶液如有固体析出,则是镁,反之则是铝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探究与反思:从题干信息对打火石的成分进行分析,利用燃烧的条件判断灭火的方法.实验探究:根据氯化亚铁的溶液是浅绿色的事实分析并设计.分析思考:依据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规律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探究与反思:从题干信息对打火石的成分主要是合金可知打火石是混合物,利用燃烧的条件可知灯芯金属不燃烧是因为蜡蒸气起到了隔绝空气的作用,要想使其熄灭可控制燃烧的条件完成;实验探究:根据氯化亚铁的溶液是浅绿色的事实分析可知:取灯芯加入盐酸如果生成浅绿色氯化亚铁的溶液则说明有铁存在,否则无铁;分析思考:依据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是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活动性比它弱的金属分析可知:实验3中可能会发生Mg+CuSO4=MgSO4+Cu或2Al+3CuSO4=Al2(SO4)311\n+3Cu,由于镁、铝、铜三种金属中铜的活动性最弱,所以镁与铝都可以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因此不能证明该金属一定是镁也可能是铝,要想进一步判断可采用取少量打火石打磨后加入氯化铝溶液如有固体析出,则是镁,反之则是铝的方法完成.故答案为:探究与反思:混合物蜡烛烛芯被石蜡蒸汽包围着,缺少氧气,里面的金属难以燃烧(只需答出“隔绝了氧气”或是“氧气不足”等意思即可给分).隔绝氧气或剪除灯芯或用湿抹布盖灭等实验探究:实验1结论:该金属一定不是铜实验2操作步骤: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实验2现象:金属逐渐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溶液为无色.分析思考:(1)Mg+CuSO4=MgSO4+Cu或2Al+3CuSO4=Al2(SO4)3+3Cu(2)铝也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也有红色固体析出.(3)取少量打火石打磨后加入氯化铝溶液如有固体析出,则是镁,反之则是铝.(或剪除灯芯,在空气中点燃这种金属,发出耀眼的白光的是镁,不能点燃的是铝.)点评:此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学知识对个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设计正确的方法从而得到相应的结论. 15.(8分)(2022•安庆一模)在煤矿的坑道里,若通风不好,遇有明火就会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写出瓦斯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发生爆炸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提出问题]甲烷在空气中的含量占多少时,遇有明火一定会发生爆炸?[查阅资料]甲烷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含甲烷5%~15%.[设计实验]取一个塑料瓶(容积575mL)、一支电子点火枪、胶塞,组装装置如图所示.根据爆炸极限,取用30~70mL不同体积甲烷8份,每份都重复实验3次,实验结果如下:(注“√”表示发生爆鸣,“×”表示未发生爆鸣)甲烷的体积(mL)3040455055606570占总体积的百分数(%)5.27.07.88.710.411.312.2实验次数1×√×√√√××2××√×√√××3×××√√×√×(1)每份都重复实验3次,目的是 减少实验误差 .(2)分析上表,甲烷为 55 mL,占总体积的百分数为 9.6 %时,一定发生爆炸.(3)甲烷占总体积的百分数在 7.0%~11.3% 范围内可能会出现爆鸣现象.(4)由实验分析可知当空气中含甲烷5%~15%,点燃时是否一定会发生爆炸? 不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5)分析上述实验中未发生爆炸的原因 甲烷的含量不适当 (写出一条).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燃烧和爆炸实验.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11\n(1)从多次实验中验证同一个结论,避免偶然现象,能减少实验误差,使结果更真实.(2)根据表格实验结果,甲烷为55mL时,三次实验均发生了爆鸣.(3)根据表格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表格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在5.2%、12.2%时均没有发生爆鸣进行分析判断.(5)根据表格实验结果,分析未发生爆炸的原因.解答:解: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1)每份都重复实验3次,避免偶然现象,能减少实验误差.(2)根据表格实验结果,甲烷为55mL时,三次实验均发生了爆鸣,塑料瓶的容积575mL,占总体积的百分数为100%=9.6%.(3)根据表格实验结果可知,甲烷占总体积的百分数在7.0%~11.3%范围内时,可能会出现爆鸣现象.(4)根据表格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在5.2%、12.2%时均没有发生爆鸣,故当空气中含甲烷5%~15%,点燃时不一定会发生爆炸.(5)甲烷与氧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可能发生爆炸,上述实验中未发生爆炸的原因可能是甲烷的含量不适当或气体混合不均匀或电火花太弱等.故答案为:CH4+2O2CO2+2H2O;(1)减少实验误差;(2)55,9.6;(3)7.0%~11.3%;(4)不一定;(5)甲烷的含量不适当(气体混合不均匀,电火花太弱等,合理均可).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同学们新信息获取、处理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理解新信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计算题(共1小题,计6分)16.(6分)(2022•安徽)称取铜、锌混合物粉末10.0g置于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直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此时用去49.0g稀硫酸.剩余固体3.5g.(1)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2)所用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剩余固体是铜,由铜和混合物的质量可以计算出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和锌的质量.(2)由锌和稀硫酸的质量根据锌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解答:解:(1)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为×100%=35%(2)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Zn+H2SO4=ZnSO4+H2↑659810.0g﹣3.5g49.0g•x=,x=20%答:(1)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难度较大.11\n 1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0:42:46 页数:11
价格:¥3 大小:164.3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