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2022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2022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15分)1.(1分)(2022•建邺区一模)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胆矾研碎B.品红扩散C.酚酞变红D.干冰升华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胆矾研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品红光扩散只是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酚酞变红是碱性物质与酚酞发生了化学变化,使酚酞变红,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1分)(2022•浦口区一模)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军事上用作照明弹的是(  ) A.镁条B.红磷C.木炭D.铁丝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根据镁条、红磷、木炭、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在军事上用作照明弹,故选项正确.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不会发出耀眼强光,故选项说法错误.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发出耀眼强光,故选项错误.D、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发出耀眼强光,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22\n3.(1分)(2022•建邺区一模)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调和油B.蒸馏水C.青铜马D.汉白玉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否则属于混合物.解答:解:A、调和油中含有油脂、添加剂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B、蒸馏水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C、青铜马是由铜和锡组成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C错;D、汉白玉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B.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4.(1分)(2022•浦口区一模)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汽油B.二氧化锰C.面粉D.蔗糖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A、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A错;B、二氧化锰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故B错;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故C错.D、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故选D.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5.(1分)(2022•浦口区一模)石英玻璃的成分主要为二氧化硅(SiO2),其中Si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B.+4C.﹣2D.﹣4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22\n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二氧化硅(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2)×2=0,则x=+4;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合价原则的应用、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和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难度较小. 6.(1分)(2022•浦口区一模)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B.C.D.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为原子,故选项错误.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为原子,故选项错误.C、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为原子,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7.(1分)(2022•建邺区一模)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B.过滤C.加热液体D.稀释浓硫酸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B、根据过滤时的注意事项考虑;C、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考虑.解答:解:A、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A错;B、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漏斗尖嘴部分紧贴烧杯内壁,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漏斗边缘,故B错;22\n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是: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夹试管时从底部往上套,套到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试管与桌面呈45度角,故C正确;D、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错.故选C.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8.(1分)(2022•肇庆)临近中考,家长为了给学生增加营养,制定了如下食谱:主食馒头、米饭副食红烧牛肉、清蒸西江鱼饮料酸牛奶、白开水用你所学的知识,建议家长增加的食物是(  ) A.炒鸡蛋B.蒸猪排骨C.炖豆腐D.炒瓜苗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根据六大营养素的种类和合理膳食的原则判断.解答:解:馒头、米饭中主要含有糖类,红烧肉中主要含有蛋白质和油脂,清蒸西江鱼中主要含有蛋白质、水、无机盐,酸牛奶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白开水中主要是水,缺乏维生素.A、炒鸡蛋中主要含有蛋白质,所以错误.B、蒸猪排骨主要含有蛋白质和油脂,所以错误.C、炖豆腐中主要含有蛋白质,所以错误.D、炒瓜苗中主要含有维生素,所以正确.故选D.点评:“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类普遍的饮食追求,所以对六大营养素的考查也成了热点之一,特别是六大营养素包括的种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9.(1分)(2022•浦口区一模)碘被公认为人类的“智慧元素”.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关于碘元素的信息.下列关于碘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碘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D.原子序数为53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元素的简单分类.分析:22\n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其质子数;金属元素:带金字旁(除汞),则可知碘元素为非金属元素;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符号周围内容的含义.解答:解:A、金属元素:带金字旁(除汞),碘为非金属元素,故A说法正确.B、126.9表示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不是克,故B错误;C、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碘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故C正确;D、53标在此位置表示其原子序数,故D正确;故选B.点评: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会识别和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符号周围内容的含义. 10.(1分)(2022•大庆)猪肉的新鲜度可以通过测试pH来判断.有资料显示,pH与肉类新鲜度的关系为:名称新鲜肉次鲜肉变质肉pH5.8~6.26.3~6.6>6.7根据上表判断,肉类变质过程中酸碱性的变化趋势是(  ) A.酸性变弱B.酸性变强C.酸性不变D.碱性变弱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随着pH的升高酸性减弱.解答:解:根据上表判断,肉类变质过程中pH逐渐升高,酸性减弱.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1分)(2022•建邺区一模)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的重大突破.下列应用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玻璃钢茶几B.人面鱼纹彩陶盆C.金刚石薄膜D.银制器皿考点:复合材料、纳米材料.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解答:解:A、玻璃钢茶几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复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B、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硅酸盐材料,不属于复合材料.22\nC、金刚石薄膜碳的单质,不属于复合材料.D、银质器皿是用银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A.点评:了解解复合材料的特征,复合材料并不是简单搭配,而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融合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12.(1分)(2022•建邺区一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打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B.稀硫酸、稀盐酸都可以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C.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D.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可以保护内层的铁不易锈蚀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酸的化学性质.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稀盐酸和稀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产生白雾现象,故A正确;B、稀盐酸和稀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以用于清除金属表面的锈,故B正确;C、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滴乳化为小珠滴易于洗涤,故C正确;D、铁制品表面的铁锈是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收水分,加快金属的锈蚀,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课本的基础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性质进行. 13.(1分)(2022•兰州)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22\n分析:A、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二者都不燃烧,无法说明任何问题;B、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C、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限制的条件不同,不能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D、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解答:解:A、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二者都不燃烧,无法说明任何问题,故不符合题意;B、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符合题意;C、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限制的条件不同,不能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D、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而不是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进行对比试验验证物质的某种性质时要注意控制的变量要相同,否则无法比较验证. 14.(1分)(2022•南京)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人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Z、Y、XB.X、Y、ZC.Y、X、ZD.X、Z、Y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根据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排在后面的则不能;②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较为容易的判断出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解答:解:由题中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可以反应产生氢气,Y不反应,可知X位于氢之前,Y位于氢后;而把Y和Z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Z没有变化说明Y位于银之前,Z位于银之后.就是说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应是X、Y、Z.我们据此对四个选项判断即可.故选B点评:本题从置换反应能否发生角度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并考查总结问题的能力. 15.(1分)(2022•乐山)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若○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22\n A.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D.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结合分子的结构图示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然后对选项问题进行分析可大大简化做题的难度,分析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由分析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2H2O+O2↑;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甲、乙是氧化物,丙不是氧化物;B、该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是分解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征;C、反应的情况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放生了变化,而原子的种类未变;D、由图示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结构特点以及对三种物质的了解可知在反应中H2O2、H2O、O2均由分子构成;故选D.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的考查,依据信息书写相关的方程式可简化做题的程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二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多选不给分.有二个答案的,只选一个且正确,给1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6.(2分)(2022•南京)薄荷醇(化学式为C10H20O)可用于糖果、饮料的香.下列有关薄荷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薄荷醇不属于化合物 B.薄荷醇由1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薄荷醇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20:122\n D.薄荷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6.9%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化学式的计算.分析:化学式的意义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③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该分子的原子构成,⑤该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⑥该物质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⑦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⑧该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等.解答:解:薄荷糖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又由于薄荷糖中含有碳、氢、氧三种不同元素,因此薄荷糖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所以A选项错误.B中未指明在1个薄荷糖分子中,因此B选项错误.薄荷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20:16=30:5:4,不是10:20:1,因此C选项错误.薄荷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76.9%,因此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难度稍大. 17.(2分)(2022•栖霞区一模)下列离子能在pH=13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SO42﹣、NH4+B.K+、Cu2+、NO3﹣C.Cl﹣、Na+、CO32﹣D.Ba2+、SO42﹣、Na+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pH为13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pH为13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A、NH4+和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Cu2+和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碱性溶液中共存,故选项正确.D、Ba2+、SO42﹣在溶液中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要注意在碱性溶液中共存. 18.(2分)(2022•建邺区一模)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AH2HCl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BCuSO4溶液FeSO4溶液先加入过量的铁粉,再过滤CCO2气体CO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DCaO固体CaCO3固体加入适量的稀盐酸22\n A.AB.BC.C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HCl气体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NaOH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分,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铁粉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CO2能与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CaO固体和CaCO3固体均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A.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9.(2分)(2022•浦口区一模)下列各组物质能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当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瓶中,U型管中的液面发生了明显变化.若a处液面降低,则符合此现象的物质组合的是(  )液体物质AH2O氧化钙BH2O氯化钠CH2O硝酸铵D稀盐酸小苏打 A.AB.BC.CD.D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溶液、浊液与溶解度.22\n分析:若a处液面降低说明装置内气体压强增大.可能是由于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了气体,或者物质溶于水放出热量会导致这一结果.解答:解:A、氧化钙溶于水时,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使瓶内气压增大,a处液面降低,故A正确;B、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基本保持不变,a处液面没有变化,故B错;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a处液面上升,故C错;D、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使瓶内气压增大,a处液面降低,故D正确.故选A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a处液面降低说明装置内气体压强增大.可能是由于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了气体,或者物质溶于水放出热量会导致,如果a处液面升高,瓶内气压减小,由于物质溶于水吸热造成的. 20.(2分)(2022•盐城一模)A、B、C、D、E、F分别是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中的一种,B不属于氧化物.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反应关系,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连两圆的物质间发生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 B.固态C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 C.A与D混合后有气泡产生 D.B与C混合后溶液中始终没有明显现象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氧化铁能与盐酸和一氧化碳反应,盐酸能与氧化铁、氢氧化钙、氢氧化钠以及碳酸钠反应,氢氧化钙能与盐酸、碳酸钠以及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钠能与盐酸以及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以及氢氧化钙反应,据此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物质间的反应可知,盐酸能发生四个反应,氢氧化钙能发生三个反应,故D和E为盐酸或氢氧化钙,A既能与D反应又能与E反应,则A是碳酸钠,C、B、F为二氧化碳、氧化铁,而C能与D和B反应,若D是氢氧化钙,则C是二氧化碳,B为氢氧化钠,E为盐酸,F为氧化铁,代入框图,推断合理;A、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一般是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所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及氢氧化钙间发生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B、由分析知C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固体是干冰,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22\nC、A与D混合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间的反应,由于产物中存在碳酸钙,所以A与D混合后有沉淀产生;D、B与C混合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间的反应,产物是碳酸钠和水,故两者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发生;故选BC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以便灵活应用;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21.(7分)(2022•建邺区一模)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酒精灯 ,② 水槽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应选择的制取装置是 AD或AF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CO2↑+H2O ;验满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气体已经收集满 ;(4)C和B装置相比,优点是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图示即可确定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使用燃着的木条,C装置中的多孔隔板能起到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作用,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①是酒精灯,②是水槽,故填:酒精灯,水槽;(2)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能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故发生装置选择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故收集装置是D或F,故填:2KMnO4K2MnO4+MnO2+O2↑,AD或AF;(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使用燃着的木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即可,故填:CaCO3+2HCl=CaCl2+CO2↑+H2O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气体已经收集满;(4)C装置中的多孔隔板能起到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作用,故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填: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以及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进行. 22\n22.(7分)(2022•浦口区一模)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如图1).(1)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③ (填序号).①硝酸铵②碳酸氢铵③硝酸钾④硫酸钾(2)小军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4%的硝酸钾溶液,需硝酸钾质量为 12 g.(3)如图2A所示,称量时A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④ .①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至天平平衡②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③右盘中减少砝码至天平平衡④左盘中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4)量取水时,如果按照图2B的方法读数,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偏小 (填“偏大”或“偏小”);图2C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加快硝酸钾溶解速度 .(5)现有一种无色的营养液,可能由KNO3、Ca(NO3)2、K2CO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①由实验1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K2CO3 ;②根据实验1、实验2推测原营养液的组成可能有 两 种情况;③若测得原营养液中K+和Cl一的数目之比为3:1,则原营养液的组成中的溶质是 硝酸钙、氯化钾、硝酸钾(Ca(NO3)2、KCl、KNO3).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称量器-托盘天平;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1)根据复合肥的定义判断;(2)利用溶质的质量等于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乘积解决;(3)根据称量时的注意事项考虑;(4)根据仰视读数量取水的多少考虑本题;根据玻璃棒的用途考虑;(5)主要是碳酸根离子及氯离子的特性,碳酸根可以与钙离子生成沉淀,而氯离子能和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据此可以完成该题的解答.解答:解:(1)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①硝酸铵中只含有氮元素,不是复合肥;②碳酸氢铵中只含有氮元素,不是复合肥;③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④硫酸钾中只含有钾元素,不属于复合肥.故选③.(2)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乘积是溶质的质量,则需用硝酸钾的质量为:50g×24%=12g.(3)在称量中天平发生偏转时要么加药品,要么减药品,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说明药品少了,应该增加食盐至天平平衡,故选④;(4)熟记常见仪器的名称,仰视读数量取水时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到的液体正好偏多,水多了,溶质质量分数就偏小;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速氯化钠溶解;22\n(5)①实验1中把碳酸钠加入混合物的溶液中,产生了白色沉淀,根据所给的物质中能和碳酸钠产生沉淀的只有硝酸钙,同时也说明在混合物中没有碳酸钾.②实验2中把硝酸银加入营养液中产生了白色沉淀,根据所给的物质中能和硝酸银产生沉淀的只有氯化钾,而两个实验中均没有提到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可能有,也可能没有,这样综合两个实验可以得出营养液中可能有的物质存在两种组合:一是硝酸钙、氯化钾,二是硝酸钙、氯化钾、硝酸钾.③氯化钾中钾离子和氯离子的个数比为1:1,而溶液中钾离子和氯离子的个数比我3:1,所以我们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我们可以得出该营养液的组合中还含有硝酸根离子,即硝酸钾,故本题答案为:硝酸钙、氯化钾、硝酸钾(Ca(NO3)2、KCl、KNO3).故答案为:(1)③.(2)12.(3)④.(4)偏小;加快硝酸钾溶解速度.(5)①K2CO3.②两.③硝酸钙、氯化钾、硝酸钾(Ca(NO3)2、KCl、KNO3).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同学们具备全面的化学知识.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23.(4分)(2022•建邺区一模)现有六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A.食盐B.硬铝C.甲烷D.石油E.石灰石F.酒精(1) A 可用作厨房调味品(2) B 可用作制造飞机(3) D 被誉为“工业的血液”(4) F 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考点:常用盐的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可用作厨房调味品.(2)硬铝强度大、密度小,可用作制造飞机.(3)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4)酒精是一种具有可燃性的液体,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故答案为:(1)A;(2)B;(3)D;(4)F.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4.(7分)(2022•建邺区一模)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22\n(1)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活性炭具有良好的 吸附 性,可以滤去水中一些不溶性和可溶性杂质.在图1和图2示意的净水原理中,能降低水的硬度的净水方法是 图2 .(填“图1”或“图2”)(2)水是一种化学资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水分子 .(3)水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①水参加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6O2+X,则X的化学式: C6H12O6 .②电解水可以产生氢气.氢气作为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主要优点是 燃烧生成水,不污染环境 .下图4是水的电解装置,氢气在与电源 负 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放出.③在图3和图4所示水发生的两种变化中,其本质区别在于 图3中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是物理变化;图4变化中水分子本身发生改变,是化学变化. .考点:水的净化;电解水实验;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活性炭有吸附性,蒸馏得到的水是纯水;(2)根据水的构成及分子的定义回答;(3)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求化学式;②根据氢气燃烧的产物及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回答;③根据分子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中的变化分析回答.解答:解:(1)在净化水时,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可以滤去水中一些不溶性和可溶性杂质.在图1净化水时主要除去了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在图2蒸馏的净水时得到是纯水,除去了钙镁离子的化合物,所以,能降低水的硬度的净水方法是图2;(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3)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从化学方程式看,反应前有18个氧原子、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反应后除x外有12个氧原子,故x里共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是C6H12O6;②氢气作为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主要优点是燃烧生成水,不污染环境,由水的电解现象和结论可知,氢气在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放出;③由图示可知,图3中是水的蒸发,在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是物理变化;图4是通电分解水,在变化中水分子本身发生改变,是化学变化.故答为:(1)吸附,图2;(2)水分子;(3)①C6H12O6;②燃烧生成水,不污染环境,负;③图3中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是物理变化;图4变化中水分子本身发生改变,是化学变化.点评:22\n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水的知识,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要求基础知识掌握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0分)25.(5分)(2022•浦口区一模)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0102030405060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1)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上表所提供的数据,在如图的坐标纸上绘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溶解度曲线.(2)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在25℃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7.5 g.(3)在 23 ℃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4)从图中看出,要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可采用的方法是 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由表中数据,可以画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根据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查在25℃时硝酸钾的溶解度;(3)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公式:×100%分析;(4)根据固体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考虑.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以画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根据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查在25℃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7.5g;(3)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公式:×100%可知饱和溶液的溶解度相等,质量分数就相等,因此在23℃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4)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蒸发溶剂.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提纯硝酸钾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的方法;22\n故答案为:(1)(2)37.5;(3)23;(4)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饱和溶液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6.(5分)(2022•浦口区一模)如图中用字母表示的10种物质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N和F是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圈Ⅰ中的转化均是分解反应,圈Ⅱ中的转化均是化合反应.(1)N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则N的化学式为 O2 ;若X、Y、Z的类别不同,则Y的类别为 盐 .(选填酸、碱、盐、有机物)(2)请写出E+N→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O22CO2 ;B→N 2H2O2H2↑+O2↑ .(3)若M在变化前后由红色变为黑色,写出符合此现象E+M→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CO+Fe2O32Fe+3CO2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N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则N为氧气;由制取氧气的方法以及图中A、B、N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可知A为双氧水,B为水,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水电解生成氧气;F是非金属单质且与氧气反应生成不同的物质,故F为碳,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故E为一氧化碳,D为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碳酸盐,碳酸盐与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故X为碱,Y为盐,Z为酸.22\n解答:解:N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则N为氧气;由制取氧气的方法以及图中A、B、N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可知A为双氧水,B为水,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水电解生成氧气;F是非金属单质且与氧气反应生成不同的物质,故F为碳,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故E为一氧化碳,D为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碳酸盐,碳酸盐与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故X为碱,Y为盐,Z为酸.(1)由上述分析可知N为氧气,化学式为,Y为盐(2)E为二氧化碳,D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B为水,N为氧气,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3)M在变化前后由红色变为黑色,则M为氧化铁,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黑色的铁粉,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故答案为:(1)O2盐(2)2CO+O22CO22H2O2H2↑+O2↑(3)3CO+Fe2O32Fe+3CO2点评: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27.(8分)(2022•栖霞区一模)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1)不法分子常用黄铜制成金光闪闪的“假元宝”蒙骗人们.下列鉴别方法中错误的是 A A.看颜色B.灼烧C.加硝酸银溶液D.加盐酸(2)为了测定某铜锌合金的组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利用该合金粉末与稀硫酸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漏斗注水,量气管两边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高度差 不变 ,说明气密性良好.②正确读取量气管内液面的初始、最终读数前都需进行的操作是 调节两边液面相平 .③该小组进行了三次实验,所得相关的实验数据处理如下:合金的质量/g稀硫酸的体积/mL生成氢气的质量/g第1次2150.04第2次2200.04第3次4150.04a、列式计算2g合金中,锌的质量: 1.3g b、分析上表数据,第 1 次实验,合金中的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2.1% (结果保留到0.1%).(实验温度下,ρH2SO4=1.08g/cm3)22\n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根据Cu与Zn、Au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分析: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虽然外观上与黄金无异,但合金中的金属铜和锌活动性都比黄金强,因此外观相似的两者化学性质相差较大:铜锌合金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而放出氢气,在空气中灼热会变成黑色等,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利用这些性质上的差异可以很方便地区别它们.(2)①根据出现液面差后,如装置严密,装置内的气压不变的情况回答;②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可知应该调节两边液面相平在进行操作进行解答;③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知道:铜、锌合金中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只有锌和稀硫酸反应,第二次和第一次所取的合金质量相同,第二次所用的稀硫酸比第一次多,而两次生成的气体质量相同,说明两次所取的合金中的锌都完全反应了,由此可以知道2g合金只能生成0.04g氢气;第三次所取的合金是前两次的2倍,如果合金中的锌完全反应,应该产生0.08g气体,而实际上产生的气体和前两次相同只有0.04g,说明第三次反应中合金过量,而稀硫酸反应完全,由此可以知道15ml稀硫酸只能产生0.04g氢气,从而可以判断出稀硫酸和合金恰好完全反应的质量比;根据氢气的质量可以计算出锌的质量;根据氢气的质量可以计算出15ml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从而计算出稀硫酸的质量分数.解答:解:(1)解:A、观察颜色,由于二者的颜色基本一致,所以难于比较为真假,故错误;B、铜锌合金中的铜和氧气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而金不会与氧气反应,现象不同,可以区别真伪;C、放入硝酸银中,铜锌排在银的前面,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物质者为假,可以区别真伪;D、放入盐酸中,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体放出者为假;可以区别真伪;故选项为:A.(2)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漏斗注水,量气管两边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高度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②读取量气管内最终液面刻度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调节量气管高度,使左右液面相平,否则管中的液柱能产生压强,对管中的气体进行压缩或拉伸,影响气体的体积测定,因而正确读取量气管内液面的初始、最终读数前都需进行的操作是调节两边液面相平;③比较三组数据可以知道,2g合金只能生成0.04g氢气,而由第三次可知生成0.04g氢气只消耗15ml稀硫酸,所以2g合金中的锌和15ml稀硫酸可恰好完全反应,即第一次合金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22\n设2g铜锌合金中含有锌的质量为x,反应硫酸的质量为yZn+H2SO4═ZnSO4+H2↑65982xy0.04g65/x=2/0.04gx=1.3g98/y=2/0.04gy=1.96gs所以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96g/(15ml×1.08g/cm3)×100%=12.1%.答: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1%.故答案为:(1)A(2)①不变②调节两边液面相平③设2g铜锌合金中含有锌的质量为x,反应硫酸的质量为yZn+H2SO4═ZnSO4+H2↑65982xy0.04g65/x=2/0.04gx=1.3g98/y=2/0.04gy=1.96gs所以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96g/(15ml×1.08g/cm3)×100%=12.1%.答:2g合金中,锌的质量1.3g,第一次实验,合金中的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1%.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合金的性质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来正确的分析处理表中的数据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8.(12分)(2022•建邺区一模)氢氧化钠俗名苛性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研究从其结构、制备方法、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等角度进行,请根据要求回答相应问题.Ⅰ.结构:NaOH含有钠元素,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三周期的 开头 (填“开头”、“中间”或“结尾”).NaOH属于碱,碱在溶液中都可以电离出相同的离子,该离子是 OH﹣ (填离子符号).Ⅱ.制备:实验室用纯碱制备烧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Ⅲ.性质及变化:(1)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容易 吸水潮解 ,因此它与生石灰一起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2)如右图所示,NaOH溶液可与稀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该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说明该反应确实能够发生,下列哪种物质肯定无法帮助你达到目的 d .a.镁条  b.酚酞   c.CuSO4d.Ba(NO3)2Ⅳ.保存:张老师整理药品时,意外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他让同学们对这瓶NaOH固体进行探究.【提出猜想】猜想I:没有变质猜想Ⅱ:部分变质为Na2CO3,依据是 2NaOH+CO2=Na2CO3+H2O (用方程式表示);猜想Ⅲ:全部变质【实验设计、现象和推断】22\n实验步骤实验现象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后,至全部溶解无色溶液②向试管的溶液中滴加适量物质X的溶液现象A③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现象B(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X溶液是 稀盐酸 ,说明猜想 I 可排除.(2)若X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变红色,该实验 不能 (填“能”或“不能”)说明猜想Ⅱ成立.(3)若X是CaCl2溶液,则猜想Ⅱ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现象A有白色沉淀产生,现象B溶液变成红色 .(4)定量研究:根据上述实验,可通过测定 产生气体的质量或产生白色沉淀的质量 ,再通过计算得到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考点: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Ⅰ.结构:根据元素周期表和碱的概念分析;Ⅱ.制备:根据实验室纯碱制备烧碱的反应原理分析;Ⅲ.性质及变化:(1)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2)根据NaOH溶液与稀酸反应的原理分析;根据各物质的性质分析;Ⅳ.保存: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实验设计、现象和推断】(1)根据酸和碳酸根离子会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2)根据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生成碳酸钙沉淀,酚酞遇到氢氧根离子会变成红色进行分析;(3)滴加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有碳酸钠,说明已变质;氯化钙、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滴加酚酞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中有氢氧化钠;(4)可通过测定产生气体的质量或产生白色沉淀的质量,再通过计算可得到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解答:解:Ⅰ.结构: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三周期的开头;碱在溶液中都可以电离出相同的氢氧根离子;Ⅱ.制备:实验室用纯碱和氢氧化钙反应制备烧碱,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Ⅲ.性质及变化:22\n(1)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水潮解,因此能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2)NaOH溶液可与稀酸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a、镁条可以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因此加入镁条不产生气泡,则说明反应;b、酚酞遇碱变红,因此滴加酚酞,若不变红,则说明反应;c、硫酸铜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因此滴加硫酸铜溶液,若无蓝色絮状沉淀,则说明反应;d、因硝酸钡和硫酸、硫酸钡反应都产生沉淀,因此无法用来判断是否反应;故选d;Ⅳ.保存: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1)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若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已变质,可排除I;(2)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要检验氢氧化钠,就不能引入氢氧根离子;(3)滴加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有碳酸钠,说明已变质;氯化钙、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滴加酚酞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中有氢氧化钠;(4)可通过测定产生气体的质量或产生白色沉淀的质量,再通过计算可得到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故答案为:Ⅰ开头;OH﹣ⅡNa2CO3+Ca(OH)2=CaCO3↓+2NaOH;Ⅲ(1)吸水潮解;(2)2NaOH+H2SO4=Na2SO4+2H2O;d;Ⅳ2NaOH+CO2=Na2CO3+H2O;(1)稀盐酸;I(2)不能;(3)现象A有白色沉淀产生,现象B溶液变成红色;(4)产生气体的质量或产生白色沉淀的质量.点评:本题考查了碱的性质和一些碱的特性,根据题中的问题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难度不大. 2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0:27:53 页数:22
价格:¥3 大小:572.9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