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标版安徽省2022中考语文第二部分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中考基础知识梳理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中考基础知识梳理1.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间——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时隔五十七年;地点——费城的一座悬崖;人物——“父亲”“我”;起因——“我”跟随小伙伴爬悬崖,结果上去之后下不来了;经过——在“父亲”的鼓励和指引下,“我”自己爬了下来;结果——“我”从中得到足以应付一切的经验。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继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2.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从见到紫藤萝写起,由远至近,并由此而引出人生感悟:面对这一紫色的花海,原先的悲痛也化为宁静。(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件)。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与可读性。如:《羚羊木雕》一文,一开始写“我”将羚羊木雕送给“我”的好朋友,到后文才写将羚羊木雕送给朋友的经过。(3)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如:《故乡》写作者回到故乡见到的闰土,已经不是他记忆中的少年闰土了,由此而回忆起他与少年闰土在一起时的欢乐场景。(4)补叙(叙述结束时,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作用:起补充交代的作用,使行文严密;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中心更突出。如:《智取生辰纲》一文,讲述了吴用一行人夺取生辰纲的故事,文章最后一段对这一故事作了一个总结。这就是补叙的用法。3.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口吻或作者的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我”。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2)第二人称:一般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情感的交流。(3)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他(她)、他(她)们”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4.记叙文的线索线索是记叙文中贯穿全文的脉络,通过它把表现文章中心的材料串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七种线索如下:(1)以时间为线索。如:《邓稼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用邓稼先的经历把全文贯穿起来。(2)以事件为线索。如:《我的母亲》一文是以母亲对“我”的各种关怀为线索。(3)以某物为线索。如:《枣核》一文以枣核为线索。(4)以某人为线索。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闻一多的言行为线索。(5)以见闻为线索。如:《竹影》以丰子恺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6)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如:《老王》一文以“我”和老王发生故事的地点为线索。(7)以感情为线索。这种感情可以是直线的,6\n也可以是曲线的。如:《台阶》一文写台阶的故事及发展,以“我”对“父亲”的理解和爱为线索。5.记叙文的结构记叙文的结构是指记叙文在材料安排、布局谋篇上的特点。记叙文选材广泛,形式多样,结构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点:(1)按时间的先后安排结构。人物的性格成长、事件的发展,总是处在一定的时间“线条”上。(2)按人物的活动、地点的转移安排结构。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展开都要以一定的空间为背景,作者或者处于固定的观察位置,然后由此分别观察处于不同位置的几个事物;或者处于行动之中,按照行动路线,逐个展现观察到的不同事物。(3)按事件情节的发展阶段安排结构。文章在内容前后表现出某种“意思”上的“递进”。(4)按照事件之间的一定关系安排结构。另外,记叙文的过渡段绝大多数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过渡自然,浑然一体。将“意思”相近的内容“并列组合”在一起,以达到充分揭示主旨的目的。6.记叙文的主旨作者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人和事,有了体验,逐渐形成对生活的一些看法。这种看法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这就是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思想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具体方法如下:(1)分析文章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文章的主旨;(2)分析文中关键句。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起来;(3)分析结构。通过分析结构来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串连起来,并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4)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内容所包含的深刻含义。7.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采用综合表达方式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主要方式是叙述和描写,还辅之说明、议论和抒情。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如:《我的母亲》一文中,尤其是“我”生病的那一段,母亲帮“我”医病的动作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环境描写,如:《芦花荡》一文中,首段的环境描写正是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记叙文中的议论有两种:一是先叙后议;二是先议后叙。记叙文中议论的目的是直接点明和写清所叙之事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文中的抒情也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二是间接抒情(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8.记叙文的描写方法[6年3考]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按内容分,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按特征又可分为白描、细描、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情景交融等。人物描写又可分为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可以通过具体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把握人物形象,领会文章主旨。A.看肖像描写,最能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B.看动作描写,最能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C.看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人物所处的时代特点。要抓住个性鲜明的、能突显其思想品质的内容来分析。D.看心理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E.看神态描写,更能突显人物个性,给人一种真实感,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文章形象、生动。环境描写6\n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A.着眼于它自身来看,主要是突出某时或某地环境(景物)的某种特点。B.着眼于它与文中其他内容的关系来看,不外乎四种:与写人的关系、与叙事的关系、与抒情的关系、与说理的关系。a.与人的关系:暗示人物身份、性格、命运;衬托人物形象、心情、精神品格等;引出人物/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为人的活动提供背景。b.与事的关系: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营造某种氛围;象征某种社会现状等(手法);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结构);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结构)。c.与情的关系:渲染/营造某种气氛;以烘托/表现某种情绪;为抒发某种情感作铺垫(结构);反衬某种情感(手法)。d.与理的关系:为阐发某种道理作铺垫;借景物阐明某种道理;写景中蕴含着某些道理。另外,按照叙述来分,又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A.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B.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C.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等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D.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内在或外在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9.记叙文常用修辞方法及其作用[6年1考](1)比喻:①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让读者产生联想。②用来阐述道理,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易于理解、接受。③(记叙文中描写事物)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具体或感人,使人印象深刻。(2)拟人:赋予事物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使表达生动活泼。(3)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节奏鲜明,便于抒情。(4)夸张:突出所描绘事物或情境的特点,加深读者印象。(5)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事物间的差异,以显示事物的特点。(6)对偶: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语言节奏明快。(7)反问和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加强语气。(8)反复:强调,加深读者印象,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9)引用:增强语言的权威性和说服力。(10)反语:表达讽刺意味。10.记叙文常用的写作(表现)手法及作用[6年1考](1)前后照应(首尾呼应)[2022年8题考]:句子(或段)与前文或后文有联系,为下文某些情节作铺垫,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2)衬托(侧面烘托)[2022年6题考]: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表现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性格或特点等。使作者对表现对象的表达意图更明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增强文章的表现力。(3)伏笔和铺垫:使得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4)抑扬:包括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使所表现的对象形象更丰满,更鲜明。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描写对象,增强表现力。(5)对比:运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或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烘托:把表现对象……的心理,放在一个……的环境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7)象征:又叫托物言志,指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6\n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8)巧合:既在读者的意料之外,又在生活的情理之中,很好地表现了主题,令人读后不免颔首称许。(9)以小见大:从平常小事中体现出崇高的思想境界,或从平常小事中表现出美好的精神品质,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10)联想和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11)情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某种情感。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12)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讽,加强文章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更具辛辣幽默。(13)卒章显志:层层铺叙,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令人恍然大悟,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当中。(14)悬念:先把……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以达到更好地表达主题的目的。(15)开门见山:简洁明快,让人一目了然。11.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与修辞方法的区别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和表现技巧),常见的有:夸张、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正面侧面、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写作手法是针对全篇或全段落而言的。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而修辞方法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句子而言的,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八种。1.散文的分类: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性散文。(1)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段、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如:《藤野先生》,通过写藤野先生给作者添改讲义这件事,表现先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细致地描写百草园的各种景色和雪地捕鸟的片段突出了百草园的乐趣。《散步》,通过选取三代人一起散步的场景,展示了这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2)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等。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景和物极尽其妙的艺术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特定情思。这类散文包含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如:《春》,通过生动地描绘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3)哲理散文: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说理,直接发表议论的散文,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三者相结合。这类散文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的杂文更具文艺性。2.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一般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和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同一篇中,可以从一个人物的某个侧面或者一个先进事迹的片段谈起,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随意选择,6\n精心安排。“形散”还体现为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总之,无论是叙事、描写或是抒情、议论、说明都能在中心思想的统率下,得到尽情的发挥。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立意的角度而言的,就是要求立意高远,主题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式多么灵活,都应围绕一定的中心,为中心思想服务。写得好的散文,“形散”与“神不散”是和谐辩证的统一。3.散文的线索线索就是作者组织材料时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就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在把握线索的时候,注意因文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1)时空连“线”:阅读写人记事及游记类散文时,把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连接起来,把握文章的线索。(2)因物取“线”:叙事及抒情类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穿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3)反复出“线”: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性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把握线索。(4)以情导“线”: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情感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如:《蝉》,以作者烦蝉、思蝉、恕蝉的情感发展变化为线索行文。(5)定神看“线”:先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再从外部标志或内部标志入手,准确地把握线索,如:《我的老师》《我的母亲》。4.划分散文层次的方法(1)按时间先后分;(2)按地点转换分;(3)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分(如:《春》分成“盼春、绘春、颂春”三大部分);(4)按思想感情变化分(如:《蝉》分成“烦蝉——思蝉——恕蝉”三大部分);(5)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分(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分成总写战士、分写事例、总括全文三大部分);(6)按表达方式的变化分(特别是一些表达感悟与哲思的散文)。5.表达方式的作用(1)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主要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侧重于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与散文中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主题。人物描写主要是考查人物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此外,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也值得注意。(2)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这方面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结合起来考。(3)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揭示文章的主题或者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1.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所以人物形象应该是三要素中最主要的。(1)人物。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的。小说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格。如:《故乡》中善良麻木的闰土、《我的叔叔于勒》中自私冷漠的菲利普夫妇等。(2)情节。情节是小说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过程。有的作品还有序幕和尾声。完整的故事是由生动的情节构成的。6\n(3)环境。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孔乙己》中的咸亨酒店;自然环境是指人和自然的关系,如:《芦花荡》中的白洋淀。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衬托人物性格,对刻画人物起衬托作用。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感受。③交代故事发生的情境,推动情节的发展。2.小说的分类(1)按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及小小说。(2)按内容:可分为武侠小说、历史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动漫小说等。(3)按流派:可分为现实主义小说和浪漫主义小说。(4)按年代:可分为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3.小说的鉴赏方法(1)人物的鉴赏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了解人物;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人物作面面观;从神魔鬼怪的形象中悟出人情。(2)情节的鉴赏理清线索,把握情节的来龙去脉;由事见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人物塑造服务;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分析故事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3)环境的鉴赏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分析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分析环境对小说氛围的创造;分析环境对小说情节的推动。(4)主题的鉴赏从作者背景看主题;从人物塑造看主题;从情节发展看主题;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从整体倾向看主题。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0:02:29 页数:6
价格:¥3 大小:22.7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