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海市普陀区2022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二模(上海普陀二模)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普陀区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质量调研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在答题卡上和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学校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必须做在答题卡上。1.从文明形态和政权形式来考量,古代东西方类似于中国的有A.古代印度B.古埃及C.古希腊D.古代两河流域的城邦【答案】B【解析】考察古代东西方文明相通之处。二者都是文明古国。都曾建立较长时期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故应选B。2.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人”。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一了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A.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B.尊重自然规律C.强调认识世界的主宰D.渴望征服自然【答案】A【解析】考察古代希腊人文主义思潮。在古代希腊,随着民主政治发展,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人”本身,由此出现了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种思想在古希腊神话中得到充分体现。故应选A。3.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证明《史记·殷本纪》时总结研究方法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今日始得为之”。王国维所言“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分别指的是A.前人笔记与碑刻史料B.古代书籍与竹木简牍C.神话传说与出土文物     D.文献记录与甲骨文字 【答案】D【解析】考查历史研究之资料。清末河南安阳的农民在采收花生时,偶然捡到一些龟甲和兽骨,被当成中药卖给药铺,清末金石学家王懿荣和学生赵军偶然在中药材的“龙骨”片上发现有古文字,于是开始了对此的搜集和研究,1903年,刘鹗《铁云藏龟》出版,是为第一步甲骨文著录,这为历史研究除文献书记以外又提供了新的资料。故应选D。4.周初分封的诸侯国中,齐、鲁、燕在下图中的正确位置分别是A.③④⑤B.①②③C.②③⑥D.②③①15【答案】D【解析】考查古代的分封制。西周的分封制下的封国齐位于今山东东北部一带,以今淄博为中心;鲁国都曲阜,疆域主要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一隅;燕,在今北京、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建都蓟(今北京市房山区)。故应选D。5.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A.风俗  B.贡赋   C.秩序    D.礼仪【答案】C【解析】考查儒家思想。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故应选C。6.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A.重视证据B.公平公正C.契约至上D.注重程序【答案】C【解析】考查罗马法。从材料表述的意思来看,反映的是契约至上。7.欧洲中世纪后期在教会神学的笼罩下产生了大学的世俗教育。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教会势力的减弱B.城市经济的复兴C.传统教育的崛起D.更好地传播神学【答案】B【解析】考查中世纪西欧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起,需要大批的人才,大学应运而生。故应选B。8.“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段话①全面肯定秦朝的专制统治②认为秦朝实行专制统治是时势所需③肯定了秦统一全国的功绩④认为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考查秦朝的历史作用。秦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局面,当然秦的暴政是我们所应批评的。故应选B。9.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霸道”(法家)。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A.孟子的民本思想B.荀子的政治思想C.董仲舒的新儒学D.二程朱熹的理学【答案】C【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统治思想。董仲舒把诸子百家的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并被汉武帝所采纳。故应选C。10.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是①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制②清初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③宋朝设立参知政事④元朝设立行中书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考察古代的政治制度。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这样使丞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三者之间相互制约,最终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议政王大臣会议使皇帝的权力受到制约,不15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参知政事分割了丞相的行政权;元设行中书省,长官由朝廷任命,加强了中央集权。故应选D。11.英国人威尔斯在他的《世界简史》中写道:“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据此判断该历史时期是A.春秋战国B.汉唐C.明清D.近代时期【答案】B【解析】考察古代东西方的统治思想。中世纪一般以约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欧洲中世纪的时限,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黑暗时代。故可排除A;C时期中国处于闭关自守状态;D时期是中国的一个屈辱时期;而B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政治清明,思想开放,中外交流频繁。故应选B。12.按右图漫画寓意所指的事件应该是A.王安石变法B.商鞅变法C.孝文帝改革D.戊戌变法【答案】A【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变法改革。可从图的内容上去判断,再结合所知识解答。13.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②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兴盛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朝贡贸易体系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考察中国的对外交往。从材料中的时间看,应属于中国清朝前期。这时中国仅有广州一地与外交往,主要形式依然是朝贡贸易体系;明清时期,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早在汉唐时期丝绸就是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故应选A。14.光荣革命后,在威廉的加冕仪式上,议会当众宣读了《权利法案》。威廉以他自己和妻子的名义宣读了誓词:“我们衷心地接受你们向我们提出的议案,并保证以英国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威廉所说的“你们”是指A.英国议会B.英国贵族C.英国民众D.英国王室【答案】A【解析】考察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光荣革命以后,英国议会的权力大增,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了一系列旨在限制国王权利的法案。其中,以《权利法案》的影响最为深远。故应选A。15.法国1791年宪法特别规定,没有比法律更高的权力;国王只有根据法律,才能治理国家和要求服从。这说明此时法国A.工业资产阶级已掌握政权B.实行民主共和制C.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D.实行君主立宪制【答案】D【解析】考察15法国大革命。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权,1791年制宪会议制定了1791年宪法,国王的权力受到宪法限制。故应选D。16.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用一只专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其中的“种子”是指A.推动改革的手段十分专横B.保留了农奴制度C.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D.大大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考察俄国的彼得一世改革。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列宁指出,俄国的欧化“甚至从彼得大帝时代就开始进行了”。彼得一世改革,打破了俄国闭关自守的落后状态,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正是在18世纪初叶,俄国的近代工商业开始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形成。通过改革,俄国近代场矿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雇佣工人人数也有了较大的增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俄国的工场手工业已基本上赶上英国。故应选C。处死路易十六17.右图所示的历史事件其理论来源于A.霍布斯的思想B.卢梭的思想C.伏尔泰的思想D.孟德斯鸠的思想【答案】B【解析】考察法国大革命。卢梭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它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它。图中处死路易十六正反映了这一内容。故应选B。18.康德说:“Saperaude!……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其中“Sapereaude!”的含义可能是A.“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B.“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C.“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D.“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并得到幸福”【答案】B【解析】考察启蒙运动。康德认为“启蒙思想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故应选B。19.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的“大兴土木”主要是指A.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B.建设工业文明国家C.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D.创立民主法治社会【答案】D【解析】考察西方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君主立宪、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等思想,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构划了宏伟的蓝图。故应选D。20.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是主要是指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答案】D【解析】考察15近列强的侵华和太平天国运动。解答此题要注意时间:19世纪中期同时理解材料的内容所指。“内部事务万分火急”指太平天国运动,因此可知,该史学家所指正好是两次鸦片战争之间,列强不满足于所得利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故应选D。21.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发昌机器厂D.继昌隆机器丝厂【答案】B【解析】考察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时期,为了为军事企业筹划资金,兴办了民用企业,采用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材料所说这类企业正是指洋务派所举办的民用企业。A是军用企业,C、D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应选B。22.右表中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内燃机的发明使用B.电力的广泛应用C.万能蒸汽机的推广D.航天工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考察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石油和电力被广泛利用,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问世,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这使石油的用量大增,产量倍增,正如表中所说。故应选A。23.《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这一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1900~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变化的原因是时间标准1900~1909年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1910~1919年敢于追求婚姻自由的女人①西方文化的传入②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影响③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④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D【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大大提高应归功于新中国的成立,妇女地位提高并成为国家的主人。故凡含有第④项的均不对。故可知应选D。24.民国十九年,国民政府颁布特令,宣布“自1月1日起,凡侨居中国之外国人民,现时享有领事裁判权者,应一律遵守中国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依法颁布之法令规章。”该段文告颁布于A.五四运动期间B.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C.北伐战争结束后D.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答案】C【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的外交。“民国十九年”应是1930年,A是1919年,B是1924年至1927年,D是1937年至1945年,故从时间来推断应是C项。25.《罗斯福的过失:罗斯福和他的新政如何延长了大萧条》一文指责新政是“反市场、反私人投资”的政策。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法律文献是A.《全国劳工关系法》B.《公平劳动标准法》C.《全国工业复兴法》D.《社会保险法》【答案】C【解析】考察15罗斯福新政。新政期间,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发》,政府加强对工业的指导,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并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故遭到自由主义者们的反对。故应选C。26.被誉为“近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其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作者当时担心的主要问题是A.工人捣毁机器,进行罢工斗争B.贫富悬殊扩大,威胁社会稳定C.经济危机发生,进入“滞涨”状态D.垄断组织出现,中小企业破产【答案】B【解析】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在资本家日益富裕的同时,工人的生活条件没有得到改善,工人的政治权力非常有限,社会上的不平等促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社会稳定受到严重影响。故应选B。27.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开始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B.产品的平均分配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答案】D【解析】考察新中国的经济体制。1953年开始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确立,也标志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国家对企业的生产、销售等各环节进行严格规定限制,同时实行基本生活用品的供给制,票证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广告随之失去它的作用。故应选D。28.下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A.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B.中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情况C.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的变化情况D.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变化情况【答案】A【解析】考察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新中国成立到1953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后由于一系列运动的干扰,尤其是三年自然灾害,再加上苏联背信弃义,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大幅下滑;1962年,国家开始“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80年代中后期以后,国家对经济过热发展作出调整,经济发展呈平稳态势,基本保持在10%左右。图表总体趋势及几个关键点与建国以来经济发展基本吻合,其他均不符。故应选A。29.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提高土地公有化——给农民土地经营权。对应这种变化的事件顺序是15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运动——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B.土地改革——人民公社运动——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C【解析】考察建国以来的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是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即给农民土地;后三大改造实现公有化;人民公社时期的特点之一就是“一大二公”;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对土地的经营、管理、收益权。故应选C。30.下图是1978年12月《时代周刊》封面,封面人物是美国总统吉米•卡特,标题是:与中国打交道,与以色列免谈。对此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美国赞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美国将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D.这一事件促成了中日建交【答案】C【解析】考察建国以来的中美关系。A是1972年,《上海联合公报》发表;B是1971年;C是1979年1月;D是1972年。结合题干中的时间:1978年2月和卡特的总统任期,可知答案为C。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必须做在答题纸上。31.《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作用B.私田主人永久拥有土地所有权C.封建生产方式比奴隶制进步D.私田的开垦能激发人的积极性【答案】CADB【解析】考察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变化。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奴隶更多的时间在私田上劳作,所获收入归私田正主人,正如材料所说“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故应选C。32.观察右图,这是清朝“光绪十七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份票”。下列对其体现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最早的股票之一,开风气之先B.中国已经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C.清政府洋务运动已经取得较大成功D.反映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一种表现【答案】DABC【解析】考察15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股份制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近代中国在列强的侵略中艰难地走上近代化的道路,给苦难中的中国带来一线希望,艰难地推动着中国向前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D项为最佳答案。33.“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是对法兰克王国封建等级制度的描述。这种制度的发展最终会导致A.国王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B.王国陷于了分裂割据的状态C.封建领主渐渐掌握拥有世袭采邑领地D.国王权力得到集中膨胀发展【答案】BACD【解析】考察古代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法兰克王国实行采邑制,在这种制度下,下级只对自己的上级负责,而不对上级的上级负责,亦即我的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这样造成封建王权受到严重削弱,使封建王国实际上处于一种分裂状态。故应选B。34.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所著《新全球史》中文版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19世纪下半叶,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对材料解读表述正确的是A.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B.西方近代的史学发展由片面不完善走上全面完善C.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原先文明史观科学D.全球史观应该成为当今研究世界历史的唯一科学方法【答案】ABCD【解析】考察科学的发展与历史研究的关系。历史的研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必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历史的研究不是孤立的,它与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密切相关。随着科学进步,历史研究也逐渐发生变化。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A项表述最具科学性。35.下图为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百分比)示意图,它反映出A.发展中国家永远是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变化不大C.发达国家一直主宰着二战后的世界贸易D.8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也在扩大【答案】CBDA【解析】考察二战后世界贸易的发展。纵观二战后世界贸易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整个世界贸易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这是由于旧的世界经济秩序造成的,是西方列强长期的侵略掠夺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建立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真正地公平地交往,同时发展中国家要加强联系、团结一致,这样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故最佳应选C。二、非选择题(共75分)1536.儒家文化(14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问题:(1)根据下面提示的儒家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或根据相关言论者,补充儒家言论,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10分)序号言论言论者思想核心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②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人性本善”;“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③“天人感应”…………董仲舒④“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4分)【答案】(1)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等;(2分);仁和礼(或忠恕);②孟子;民本或仁政;③君权神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 (2分);大一统学术④朱熹;“存天理,灭人欲”;(其他各小点1分,共10分)(2)政治方面: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思想方面:民本思想和社会和谐意识。社会经济方面:克服私欲、遵纪守法的行为规范。道德修养方面:崇尚道德、重义轻利的道德观念等。(涉及一点即得1分,共4分)【解析】第(1)问,解答本题要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及后来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来回答,这里特别注意战国后儒学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宋明理学。第(2)问要从儒学的内容上去分析,具体地说要从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去分析总结。37.中国人的世界观(12分)材料一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摘自《清实录》材料二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材料三过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15“和谐世界”的理念。——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剧变》问题:(1)概括材料一中乾隆帝的“世界观”。试分析材料二中所说的中国人从“洋务”再到“时务”转变的原因。(6分)(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人的“世界观”的转变轨迹。(6分)【答案】(1)清王朝以“天朝上国”自居;视他国为臣属;把正常的中外交住视为对清朝的效忠(2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后,中国人由被动到主动接受西学,甲午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从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到输入进化论,从要求维新变法改革政治到主张共和革命,中国人的思想认识由浅入深,不断递进。(分析不到位即得1-2分,分析较合理即得2-3分,分析表述合理皆可得分4分)(2)轨迹:从清王朝以世界中心自居到近代后向西方学习,到交流与发展;由封闭走向开放到融入世界;由简单(片面)走向成熟;由被动转向主动;中国从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到逐渐摆脱半殖民体系,争取民族独立,继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最终主动改革开放,融入全球化的历史过程。((分析不到位即得2-3分,分析较合理即得3-5分,分析表述合理皆可得分6分;从一条轨迹也可。)【解析】第(1)问,要结合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特征、经济发展状况、思想文化及对外关系等方面分析当时中国人的世界观。对于中国人学习西方态度的转变要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一是列强的侵略客观上对打破中国封闭状态的影响;二是要从中国人自身的变化去分析,中国人对西方的看法逐渐走上理性。第(2)问,实际上是考查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现代中国走向世界、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之中的事实。38.世界文明发展(12分)材料一有人认为中世纪曾是“黑暗时代”,但在15世纪的某一时期,黑暗终于消失了,欧洲苏醒了,涤除了污垢,又开始了思考和创造,……欧洲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材料二有学者认为16-19世纪早期所形成的是以欧洲体系为骨架的世界体系,还不具有充分的世界性,以战争与革命为基本特征的20世纪上半叶是该体系的解构过程,而恰恰在这一解构性运动中,世界历史的整体性进一步增强了,到20世纪末基本完成了地域性世界向整体世界历史的转变。问题:(1)依据材料一,分析说明欧洲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的“决定性优势”。(6分)(2)20世纪末基本促成地域性世界向整体世界转变的因素有哪些?(6分)【答案】(1)政治:教会势力削弱,以君主为代表的世俗权力增强。或君主专制推行重商政策(2分)经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2分)文化:教会所控制的思想文化专制开始衰弱,出现宗教改革,人文主义观念产生。(2分)(2)冷战结束,美苏两极格局终结,和平发展成为主流,世界各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欧洲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与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等一批国际组织的完善和强化等;(2分)科技革命的推动,交通通讯网络的发展等。(2分)【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中的内容如“15世纪”、“中世纪”、“欧洲苏醒了”15等进行分析解答,同时要联系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内容。第(2)问,结合这一时期世界的基本状况: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科技发展等内容分析解答。39.勿忘历史(12分)材料一对于日本战败的真正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们意见不一。负责进行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但是有两个不变和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及美国的15%……但是美国人——这是第二个决定性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的力量。——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材料二2022年3月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提问中日在钓鱼岛问题时说: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基础。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受害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事实反复证明,只有尊重历史才能赢得未来;日本只有正视和深刻反省历史,才能搞好同亚洲邻国的关系。问题:(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要论点,你又是如何认识日本战败的原因。(5分)(2)简述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应该“尊重历史”的历史依据(7分)【答案】(1)论点:战局不利于日本,(1分)加上美国投放原子弹和美国力量的强大;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日本经济的弱点。(答到2点即得2分)认识:应综合分析。日本发动战争的非正义性,中国人民全民族的抗战并付出巨大的牺牲为打败日本侵略者起到决定性作用。(2分)(2)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这是已经举世公认。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日本窃取了中国钓鱼岛。二战日本战败后,根据《开罗宣言》等条约,日本必须归还非法占据的中国领土。但是由于冷战的需要,美国把钓鱼岛私相授受给了日本。这些历史事实不容歪曲。(叙述性表述,较完整即得6-7分;叙述性表述,不够完整即得4-5分;列举知识点即得1-3分)【解析】第(1)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答:第一,中国方面。中国是二战期间抵抗日本侵略的主要国家,中国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二,苏联方面。第三,美国方面。第四,亚洲其他受侵略的国家。第五,日本方面。第(2)问,应先梳理日本侵华的历程,寻找历史依据,驳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荒谬言论和主张,同时还应考虑美国因素。40..英国崛起(25分)材料一“英国崛起的进程是从16世纪开始的,直到19世纪,每个世纪都有其突出特征,使近代英国的历史节奏好像是以世纪为单位:16世纪社会和经济的变动首先迈步,推动着17世纪政治和思想改造,反过来又促进18世纪的经济“起飞”,带来社会的深刻变革,19世纪英国进入最辉煌时代。近代英国崛起的历程,似乎在验证着某种历史规律性。”——《大国衰落之鉴》材料二以往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一向认为西欧的发展道路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意义(包括对中国)。所谓西欧道路其实主要是英国模式,其核心即工业革命体现的经济变革。但近年欧洲经济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证明,英国模式有其特殊性。与历史上的欧洲中心主义者们不同,彭慕兰(按:美国汉学家)承认所谓的“英国模式”15不能成为唯一标准、甚至不能被视为“标准”,他进而指出:“英国模式”的形成,是欧洲在与其他地域、其他经济模式的联系和互动中才可能的,彭慕兰这种在广泛的世界联系中观察欧洲的视野,代表了欧洲史研究的巨大进步。尽管如此,在彭慕兰看来,英国在19世纪的兴起还是具有必然性,也正因为“现代性”恰恰率先发生在英国——或者只是发生在英国,所以它才可以被称为一种“模式”。例如,他反复指出:公司式的资本营运方式、战争贷款的债务方式和以贸易和机器生产“节约资源”、特别是节约土地和人力资源的方式,这三者确实是欧洲、特别是英国才具备的极其特殊的经济——政治创制,——而且,这些制度早在工业革命之前都已经存在于英国,尽管它们只是通过工业革命才得以壮大成熟。——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问题:(1)试述推动16世纪英国社会和经济变动的有利因素有哪些?(4分)(2)17世纪英国的政治和思想改造主要有哪些表现?(6分)(3)你是如何评价材料中关于“英国模式”的观点。(15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英国模式的普遍性或特殊性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清楚。)【答案】(1)新航路开辟,使得英国成为世界商路和贸易中心;民族国家和君主专制的形成,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4分)。(2)政治:英国发生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议会至上原则(4分);思想:霍布斯提出国家学说(1分),洛克提出分权学说(1分)。(3)(15分)评分标准:一等(15~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参考答案:(1)答案示例一:“英国模式”具有普遍性,英国模式所体现的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适用于对于任何国家(或地区)的近代工业化的研究。欧美其他国家以及日本在英国工业革命影响下开始本国的工业革命,向工业社会过渡;印度等殖民地在英国的影响下,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向近代社会过渡;19世纪后期,在外国近代工业在示范作用下,中国的洋务运动从外国输入机器开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促使中国经济转型,英国模式在中国近代工业化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综上所述,英国模式具有普遍性。(2)答案示例二:“英国模式”具有特殊性。15新航路开辟,英国独特的地理优势,在海外殖民掠夺中注重资本的积累,以及商业组织形式的创新,占有日益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市场广阔,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劳动力,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创新,为经济和科技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社会氛围,以及本国工业革命所需的燃料——煤的蕴藏丰富,在所有这些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出现了“英国模式”。美国、法国、日本等国虽然受到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但都按自己的国情走上工业化道路。印度等殖民地地区的近代化也具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没有西方的入侵,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一定会走上近代工业化的道路,或许只是在明清商业繁荣的基础上走商业近代化的道路。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也是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严重不足,中国近代化的动力主要来自商业化,而非工业化。综上所述,“英国模式”不具有普遍意义,只适合与英国自身的发展。拓展升华:强调“英国模式”的特殊性,也就是强调不同文明的共生与并存,世界文明发展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解析】第(1)问结合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运动、西欧封建王权的崛起、宗教改革等内容分析解答。第(2)问结合两个内容:一是政治问题,以革命的方式建立新兴阶级的政权;二是早期启蒙运动,然后分析解答。第(3)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①英国本身的转型:由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②在英国工业革命影响下欧美、日本的工业革命及向工业社会过渡;③落后地区如印度等殖民地在英国的影响下,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向近代社会过渡;中国的洋务运动及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促使中国经济转型。普陀区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质量调研历史试卷2022.4一、选择题(1—35题,共60分)(应涂写在答题卡上)12345678910BADDCCBBCD11121314151617181920BAAADCBBDD21222324252627282930BADCCBDACC(31—3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3132333435C-3A、D-1B-0D-3A、B-1C-0B-3A、C-1D-0A-3B、C-1D-0C-3B、D-1A-0二、非选择题(36——41题,共75分)36.(14分)(1)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等;(2分);仁和礼(或忠恕);②孟子;民本或仁政;③君权神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 (2分);大一统学术④朱熹;“存天理,灭人欲”;(其他各小点1分,共10分)(2)政治方面: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思想方面:民本思想和社会和谐意识。社会经济方面:克服私欲、遵纪守法的行为规范。道德修养方面:崇尚道德、重义轻利的道德观念等。(涉及一点即得1分,共4分)37(12分)(1)清王朝以“天朝上国”自居;视他国为臣属;把正常的中外交住视为对清朝的效忠(2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后,中国人由被动到主动接受西学,甲午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从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到输入进化论,从要求维新变法改革政治到主张共和革命,中国人的思想认识由浅入深,不断递进。(分析不到位即得1-2分,分析较合理即得2-3分,分析表述合理皆可得分4分)15(2)轨迹:从清王朝以世界中心自居到近代后向西方学习,到交流与发展;由封闭走向开放到融入世界;由简单(片面)走向成熟;由被动转向主动;中国从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到逐渐摆脱半殖民体系,争取民族独立,继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最终主动改革开放,融入全球化的历史过程。((分析不到位即得2-3分,分析较合理即得3-5分,分析表述合理皆可得分6分;从一条轨迹也可。)38.(12分)(1)政治:教会势力削弱,以君主为代表的世俗权力增强。或君主专制推行重商政策(2分)经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2分)文化:教会所控制的思想文化专制开始衰弱,出现宗教改革,人文主义观念产生。(2分)(2)冷战结束,美苏两极格局终结,和平发展成为主流,世界各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欧洲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与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等一批国际组织的完善和强化等;(2分)科技革命的推动,交通通讯网络的发展等。(2分)39.(12分)(1)论点:战局不利于日本,(1分)加上美国投放原子弹和美国力量的强大;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日本经济的弱点。(答到2点即得2分)认识:应综合分析。日本发动战争的非正义性,中国人民全民族的抗战并付出巨大的牺牲为打败日本侵略者起到决定性作用。(2分)(2)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这是已经举世公认。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日本窃取了中国钓鱼岛。二战日本战败后,根据《开罗宣言》等条约,日本必须归还非法占据的中国领土。但是由于冷战的需要,美国把钓鱼岛私相授受给了日本。这些历史事实不容歪曲。(叙述性表述,较完整即得6-7分;叙述性表述,不够完整即得4-5分;列举知识点即得1-3分)40.(25分)(1)新航路开辟,使得英国成为世界商路和贸易中心;民族国家和君主专制的形成,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4分)。(2)政治:英国发生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议会至上原则(4分);思想:霍布斯提出国家学说(1分),洛克提出分权学说(1分)。(3)(15分)评分标准:一等(15~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参考答案:(1)答案示例一:“英国模式”具有普遍性,英国模式所体现的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适用于对于任何国家(或地区)的近代工业化的研究。欧美其他国家以及日本在英国工业革命影响下开始本国的工业革命,向工业社会过渡;印度等殖民地在英国的影响下,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向近代社会过渡;19世纪后期,在外国近代工业在示范作用下,中国的洋务运动从外国输入机器开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促使中国经济转型,英国模式在中国近代工业化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综上所述,英国模式具有普遍性。(2)答案示例二:“英国模式”具有特殊性。15新航路开辟,英国独特的地理优势,在海外殖民掠夺中注重资本的积累,以及商业组织形式的创新,占有日益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市场广阔,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劳动力,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创新,为经济和科技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社会氛围,以及本国工业革命所需的燃料——煤的蕴藏丰富,在所有这些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出现了“英国模式”。美国、法国、日本等国虽然受到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但都按自己的国情走上工业化道路。印度等殖民地地区的近代化也具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没有西方的入侵,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一定会走上近代工业化的道路,或许只是在明清商业繁荣的基础上走商业近代化的道路。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也是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严重不足,中国近代化的动力主要来自商业化,而非工业化。综上所述,“英国模式”不具有普遍意义,只适合与英国自身的发展。拓展升华:强调“英国模式”的特殊性,也就是强调不同文明的共生与并存,世界文明发展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1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4 18:08:57 页数:15
价格:¥3 大小:997.64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