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专版)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2)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课时跟踪检测(二)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22·广东六校联考)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弟子为匹夫,内亡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由此汉初统治者(  )A.废除郡县制      B.设置中朝C.实行察举制D.分封诸侯王2.★有史家认为:“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其中汉武帝加装的“软件”,主要是(  )A.分封制B.外朝制C.内朝制D.中书门下3.(2022·佛山质检)(东)汉章帝说:“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既非能显,而当授之政事,甚无谓也。”此说明汉刺史可以(  )A.向朝廷举荐人才B.考查地方官员政绩C.任命地方官员D.谏正皇帝过失4.(2022·江门调研)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5.★(2022·珠海质检)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6.(2022·信宜中学月考)下列现象,哪一项发生于明代(  )A.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C.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司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7.★7\n(2022·华南师大附中测试)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 ③明朝的内阁 ④清朝的军机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8.(2022·佛山质检)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那就是(  )A.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B.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C.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D.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9.(2022·惠州调研)皇帝和大臣讨论如何选拔人才。大臣主张,应该只问他们个人能力的高低,不要计较他们的家世背景。皇帝反对大臣的说法,强调历时久长的世家才是培养人才的沃土,这件事最可能发生在哪一时期(  )A.秦汉B.魏晋南北朝C.宋元D.明清10.★(2022·广东模拟)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及中国某项制度时说:“人类的想象无论多丰富,也很难设想一个更好的办法。在中国,智者决定一切,而且他们都是通过了极其困难的而证明了他们能够胜任他们的官职且不负众望。”材料方框中体现的制度是(  )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11.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D.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12.★(2022·汕头质检)经过不断探索,古代中国的国家管理策略逐渐成熟。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趋势的是(  )A.焚书坑儒——独尊儒术B.三公九卿——三省六部C.郡县制——郡国并行7\nD.察举制——科举制二、非选择题(第13题24分,第14题16分,共40分)13.(2022·肇庆实验中学质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材料二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北宋汪洙编的《神童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宋真宗《励学篇》材料三 古往今来科举考试一再起死回生的历史说明: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与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防止人情的泛滥,使社会不至于陷入无序的状态,中国人发明了考试,以考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的调节阀。悠久的科举历史与普遍的考试现实一再雄辩地证明,考试选才具有恒久的价值。——刘海峰《科举学导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科举取士考查士人的哪几方面能力?(4分)7\n(2)到了宋朝,在科举制影响下,产生了怎样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6分)(3)材料三中“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的历史根源是什么?材料中认为“一再起死回生”的原因是什么?(6分)(4)根据材料一、二、三说明科举制的影响。(8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朝中央机构示意略图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材料三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明夷待访录》7\n(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明朝中央机构与过去比较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什么?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2)概述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出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6分)(3)材料三中,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6分)答案课时跟踪检测(二)1.选D 本题考查汉初郡国并行的原因。题干指出时间是汉初,所以排除B、C两项,因为这两个制度是在汉武帝时期设立;汉朝并没有废除郡县制,而是郡国并行,A项不符合史实。2.选C 分封制是西周创立,秦始皇已经废分封、行郡县。汉高祖曾经再次分封诸侯,但汉武帝通过“推恩令”削弱诸侯,故A项错误。中书门下与汉朝无关,D项错误。汉武帝时期实行内外朝制度,内朝由皇帝选拔信任的官吏组成,位低权重,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组成的官僚机构则属于外朝,皇帝利用内朝与外朝对峙,并分夺外朝权力从而加强皇权。因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等在秦朝已经出现,与题干突出“汉武帝加装的软件”不符,排除B项。3.选A 本题考查汉朝刺史的职权和作用。由材料中刺史可以向茂廉授以政事,说明刺史拥有举荐人才的权力。刺史只有监察权,没有考核权,B项错误;从秦朝开始,地方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命,C项错误;刺史不具备谏议皇帝过失的权力,D项错误。7\n4.选B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中央政治制度。秦朝时期建立了三公九卿制,西汉时期继承了这一制度,因此题干中说“是一个大变动”,唐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也是一个大变动。九品中正制是两晋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在隋唐时期建立。郡县制在秦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度在元朝时期出现,内阁制在明朝时期确立。5.选C “隋唐政治制度”指的是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合称,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故选C。6.选C 本题考查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的相关史实。A项是指秦朝设立丞相制度及其职能,B项三司制度出现在宋朝,D项军机处则是清朝加强专制主义的产物,故答案选择C。7.选A 首先要读懂材料,题干中体现的是官职、部门之间的互相牵制。三省六部制分割和限制了丞相的权力;宋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监控,防止知州权力过大,设立通判,可视为知州副职;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没有体现权力牵制,所以答案选择A。8.选C 本题实质考查专制主义制度下,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的这一历史趋势。三省的长官都为丞相,互相独立但互相牵制,从而达到分割相权的目的;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是专制主义达到一个新的时期,而清朝军机处则标志着专制主义到达了顶峰。A项与史实不符,B、D两项与题干不符。9.选B 考查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从信息“强调历时久长的世家才是培养人才的沃土”表明这属于选拔人才的九品中正制,它存续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故正确答案为B。10.选C 题干中“证明了他们能够胜任他们的官职”提示本题考查选官制,排除A、D两项。相对于世袭、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11.选C 考查唐朝科举制。图中可知科举的人才选拔范围已扩大到了寒门和小姓子弟,但仍然以士族子弟为主,还不完善,选择C项。科举制并不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它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标准,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12.选C 郡国并行主要在西汉初年实行,刘邦大肆分封同姓诸侯王,最终导致诸侯国势力过大,威胁中央政权,酿成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所以答案选C。13.解析:本题围绕科举制度选取材料。第(1)问应结合材料指出唐代科举考查士人的几个方面。第(2)问则根据诗歌内容概括科举制的影响。第(3)问应从科举制具有公平、公正等优点方面作答。第(4)问综合评价科举制的影响时,应注意从材料中涉及的考试内容、教育发展与社会秩序等方面概括。答案:(1)熟练掌握经典的能力;文学能力;对时事的分析解决能力。(2)风气:重视读书和教育,重视文化。观念:读书高贵,读书是进身之阶,读书可以改变命运。7\n(3)根源:宗法制。原因:科举制具有公平、公正、调节社会秩序的特点,可以防止人情的干扰。(4)科举制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官吏,提高官员素质;科举制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科举制具有公平性,有利于调节社会秩序;科举制也有局限性,重文化轻科技,不利于科技人才的培养。14.解析:第(1)问可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的调整及趋势。第(2)问考查了顾炎武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可结合材料、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第(3)问考查了黄宗羲政治方面的思想主张,主张和产生的原因可根据相关所学来回答。答案:(1)变化:宰相制度最终废除,内阁制建立。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主张:“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简评: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3)政治设计:黄宗羲提出皇权需要宰相制度补救,应以学校为议政和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以限制君权、弥补君主专制的弊端。原因: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朝的衰亡,明末清初思想界的活跃。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4 17:25:58 页数:7
价格:¥3 大小:60.8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