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突破:内容理解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内容理解一、选择题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甲】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乙】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幽美平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B.【乙】诗内容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享受友情的乐趣:欣赏自然风光,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乐趣;与朋友把酒谈论农事的乐趣。C.【甲】诗“欲辨己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困顿、表达不清的状态。D.两诗的相同点:都是表达热爱农村自然景色,喜爱乡居田园生活的感情。两诗的不同点:陶诗表现了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逃避现实、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孟诗没有这种思想感情,主要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首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朗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的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之情。3.对下面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A.《行路难》一诗,颔联一句“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B.《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迅速。C.《行路难》一诗,结尾一句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D.《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结尾一句写诗人向远来的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4.对下面两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甲】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乙】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①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③。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④,胜作一书生。[注释]①牙璋:古代发兵用的符信,这里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②凤阙:皇宫。③龙城:这里指塞外敌方的据点。④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A.甲诗首联既是写景,也是写事,形象地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大兵压境,我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B.乙诗用词精炼。首联中的“照”字写出了形势危急,外患严重,渲染了紧张的气氛;“自”字则表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形象地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C.甲诗的颔联和乙诗的颈联都是先从听觉、后从视觉的角度表现了将士们同敌人殊死搏斗、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D.甲、乙两首诗都表达了守边卫国、报效朝廷的决心。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敷浅原①见桃花宋•刘次庄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西。【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己亥杂诗》诗中一、二句,诗人借助“白日西斜”和“广阔天涯”来表达离京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B.《敷浅原见桃花》诗中三、四句,描写燕子衔得桃花,带到彩绘屋梁之侧,这让落花有了更美好的际遇。C.两首诗的落花均独具内涵,《己亥杂诗》借其表现对友人的依依不舍,《敷浅原见桃花》则表现对美的追求。D.《己亥杂诗》三、四句的语言自然而朴实;《敷浅原见桃花》则构思奇巧,自出心裁,诗笔明丽。6.古诗鉴赏。下列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A.杜甫,字子美,他一生坎坷,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为“李杜”。B.整首以“望”字展开,既是写诗人望见春色,也表达诗人希望叛军早日被评定,国家恢复安定,家人早日团聚的愿望。C.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满离情。D.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衬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7.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得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8.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乐府曲名。诗人借用这一曲名作诗题,描绘了一场激烈悲壮的战争。B.开头两句写敌军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渲染了当时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表现了战争形势的紧迫。C.本诗写战争,融进了边塞风光,把金色、胭脂色、紫色、红色等多种颜色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向读者展现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优美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D.“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最后两句引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贤才这一典故,表达了将士们英勇杀敌,誓死报国的决心和勇气。9.下列对李贺《雁门太守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A.首句“黑云圧城城欲摧”一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B.颔联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D.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10.下面对《望岳》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A.首句运用设问,开篇以问答的形式,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B.诗的颔联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C.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前的空阔。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尾联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11.1.阅读古诗,完成小题。望   岳唐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B.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前两联由近及远。C.“造化钟神秀”实写泰山神奇秀丽的特点,“阴阳割昏晓”虚写泰山巍峨高大的特点。D.“会当凌绝顶”中的“凌”有升、登之意,充满乐观豪迈之情,用词精准,言简义丰。12.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A.本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篇没发一句议论,却充分表达出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宫市的痛恨之情。B.通过脸色、鬓发、十指等细节描写,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其劳动的艰辛。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使用同情口吻写卖炭翁内心的矛盾冲突。D.“翩翩”采用白描的手法,写两名太监的轻快潇洒之态,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13.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A.本诗是陈子昂随军出征,因谏言被贬,极度苦闷忧愤之时登高望远所作,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感。B.前两句“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具体描绘出一幅北方原野的空旷无垠、苍茫广阔的图景。C.后两句各增加一个虚词“之”和“而”,比前两句比较急促的音节多了一个停顿,音节较舒徐流畅,更加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D.全诗以一个“独”字为诗眼,诗人面对“悠悠”天地,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仅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国14.下列对《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声。A.诗人难以排解内心的惆怅,于是漫步山林,进入古寺,来到这宁静、清幽的地方寻找慰藉B.“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描写了后禅院曲折的小路,幽深的花木,肃穆的禅房,构成一种静温祥和的氛围。C.“空人心”应对上句“悦鸟性”,如此空灵纯洁的世界的确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D.“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营造了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钟磬之音,回应着大自然的静默无语,诗人淡泊的情怀、内心的感悟也随之起伏飘荡,袅袅不绝。1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借“黄梅”来交代时间,以“家家雨”营造出雨意绵绵的氛围。B.第二句以蛙声写江南梅雨季节的特点,“处处”也体现了夜晚的幽静。C.第三句照应诗题,写作者等到了下半夜,但是朋友一直都没有来赴约。D.第四句写诗人敲着棋子导致烧烬的灯芯掉落,表达了作者的悠闲自在。16.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A.本诗是南宋诗人陆游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B.首联的“莫笑”表达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美;“足”字则表现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C.颔联既写景,又写出了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育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D.颈联生动传神地描摹了农人欢天喜地地庆贺一年一度的“春社”,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1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下列对古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诗句中“暗”表明笛声暗送,断断续续,隐约传来,触动诗人羁旅情怀。B.第二诗句中“散”是均匀、遍布的意思,即笛声融入春风,传到各处,飘满洛城。C.第三诗句中写诗人听到笛声后,触动了乡思的情怀,折下杨柳枝,期盼回乡。D.第四句,诗人由己及人,想到许多闻笛声的游子被引发思念故乡的家园情怀。18.选出下列对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赏析有误的一项(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A.前两句“古人”和“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表现出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B.“念天地之悠悠”中“念”字表达了诗人囊括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悠悠”一词与下句“独”字互为映照,增强了反衬效果。C.“独怆然而涕下”把个人放到广袤无限的宇宙空间中,使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顿时神韵飞动。D.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含蓄地表达了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的孤寂郁闷之情。19.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A.这首诗写出了青年男子的爱慕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大胆热烈的追求。B.开篇以关雎和鸣引出男女相思之情,比兴手法的运用切合诗意,自然流畅,显现了婉曲动人的艺术魅力。C.诗中以“琴瑟友之”表现恋爱生活的和谐美满,以“钟鼓乐之”描绘婚礼的盛况。D.这首诗善于刻画人物形象,尤其善于通过语言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20.对杜甫《使至塞上》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A.这首诗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联,诗人即景设喻,用“蓬”、“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描绘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D.“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一联,巧用“燕然”的典故,写到了边塞听到探马说都护率军杀敌已深入前线,流露出作者见不到主帅的失望之情。21.下面对《己亥杂诗(其五)》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诗人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B.诗的前两句将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相反相成,互为映衬。C.诗的后两句展开联想,运用比喻,借“落花”比喻朝廷,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D.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仍关心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表达了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22.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用韵,押韵的是“豚、村、存、门”等,音律和谐,节奏鲜明。B.首尾呼应,用“莫笑”“足鸡豚”“闲乘月”“无时”等词语,真切表现了村民的淳朴和作者的率真。C.全诗以“游山西村”的行踪为线索,脉络清晰,用“柳暗花明”“春社近”暗示出游季节为冬天。D.全诗笔调清新,情感真挚,描绘了山村美景和犹存的古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诗歌鉴赏23.阅读诗歌,完成题目。甲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乙望岳[唐]杜甫西岳①崚嶒②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车箱③入谷无归路,箭栝④通天有一门⑤。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注释】①西岳: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②崚嶒(língcéng):形容山势高峻。③车箱:华阴市西南二十五里有车箱谷。深不可测。④箭栝(guā):指华山箭栝峰,箭栝原意为“箭的末端”。⑤一门:此处指南天门。人生好似攀登。甲乙两首《望岳》先后创作于杜甫的青年和中年时期。诗人笔下的“岱宗”和“西岳”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24.阅读理解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乙】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对上面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颔联中诗人以“蓬草”“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一中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乙诗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开,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与“月明”搭配和谐,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C.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描绘了一幅奇丽寥廓的塞外风光图,甲诗雄浑壮美,乙诗和平宁谧。D.甲诗表达了诗人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乙诗抒发了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25.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C.颈联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2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忆弟二首①(其二)【唐】杜甫且喜河南定,不问邺城围。百战今谁在,三年望汝归。故园花自发,春日鸟还飞。断绝人烟久,东西消息稀。【注释】①该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本诗颈联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27.古诗鉴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对王勃的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从送别地点京城郊外落笔,运用想象,写极目远眺,风烟弥漫处就是千里的蜀州“五津”。B.颔联安排了两个联结纽带:感情的一致(与君离别意)、处境的一致(同是宦游人)。C.颈联高度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名句。D.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言明送别时的“流泪”“伤感”,包含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28.下面对《春望》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C.诗中的“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作者很难得到家信。D.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29.请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表达效果。30.“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31.立春日(宋)陆游日出风和宿醉醒,山家乐事满余龄①。年丰腊雪经三白②,地暖春郊已遍青。菜细簇花宜薄饼③,酒香浮蚁④泻长瓶。湖村好景吟难尽,乞与侯家⑤作画屏。【注释】①余龄,余下的岁月。当时诗人已是77岁高龄。②三白,意指腊月已下过三次雪。③薄饼,指春饼。④浮蚁,酒面上的浮沫。⑤侯家,此泛指显贵之家。有人评价陆游的《立春日》里有美景,美食,还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请选择其中两点结合具体诗句分析。3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甲】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乙】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古人写诗往往蕴含深刻的哲理,请分别说说【甲】【乙】两首诗中画线句子蕴含着怎样的哲理。33.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后,体现作者当时的惶恐与孤寂。B.词的上阙描写了所见之景,渲染了清冷凄清的氛围。C.下阙运用象征手法,看似写孤鸿,实际是写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D.总体而言,本词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狂放不羁的后悔,以及孤单独居的无奈。3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我报路长搓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是对“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C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C.“【甲】诗‘欲辨己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困顿、表达不清的状态”有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意思是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故选C。2.DD.尾联的意思为“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诗人见雁思亲,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希望雁儿飞过洛阳时,替他问候家里人。这两句紧承前三联而来,与首联呼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题干中“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之情”与诗歌内容不相符合,表述错误。故选D。3.D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D.《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意思是我知道你远道而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结语沉痛而稳重,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愤激之情。“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理解错误;故选D。4.CC.乙诗的颈联“雪暗凋旗画”是从视觉角度进行的描写,“风多杂鼓声”是从听觉角度进行的描写,所以选项“都是先从听觉、后从视觉的角度”的表述不正确。故选C。5.C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它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作者以“落红”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本项“《己亥杂诗》借其表现对友人的依依不舍”表述有误;故选C。6.AA.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故选A。7.A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有误,“热闹的田园生活”说法不恰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四句写了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采菊”两句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山气”两句的景物描写则寄托了诗人与山林为伍的情意,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欲求的心境。诗中所表现的自然景物,因其没有主观意识,所以平静充实。整首诗反映出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故选A。8.CC.“优美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述有误。本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是为了描绘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和边塞风光。故选C。9.C本题考查诗歌赏析。C.赏析不恰当。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意思是“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不起”是指因为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而非“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故选C。10.BB.颔联中的“造化”是大自然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大自然把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造化”不是运气、福气的意思。故选B。11.DA.有误。应是尾联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B.“由近及远”有误,应是:由远及近,首联是远望,颔联是近望;C.有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意思是: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故选D。12.DD.“‘翩翩’采用白描的手法,写两名太监的轻快潇洒之态”表述有误,“翩翩”本来是用以形容英俊潇洒之态,用在这里却含有讽刺、挖苦的意味,揭露了这两员太监趾高气昂,目中无人的嘴脸;故选D。13.B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意为: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前两句“古人”和“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表现出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念天地之悠悠”中“念”字表达了诗人囊括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第三句写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能够让人联想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并非“具体描绘”。故选B。14.A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A.“诗人难以排解内心的惆怅,于是漫步山林,进入古寺,来到这宁静、清幽的地方寻找慰藉”表述有误,诗文中并未表现出“诗人难以排解内心的惆怅”,和“漫步山林,进入古寺”的原因,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拔脱俗的神秘境界;故选A。15.DD.有误,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渐渐快燃尽,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此句中的“闲敲”,表达的是诗人因朋友久未赴约的孤独烦闷。故选D。16.DD.“庆贺一年一度的‘春社’,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有误。颈联意思是: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农家祭社祈年,充满着丰收的期待;故选D。17.CC.第三诗句的意思是: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由此可知,《折杨柳》是乐曲,并非是“折下杨柳枝”。故选C。18.DD.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第四句“独怆然而涕下”则直接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表达了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的孤寂郁闷之情。选项“含蓄”赏析有误,应为“直接”。故选D。19.DD.这首诗运用比兴的手法和重章叠句的形式及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没有使用“语言”描写。故选D。20.DD.“流露出作者见不到主帅的失望之情”说法错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结句点出了诗人对不怕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赞美。故选D。21.CC.借“落花”比喻自己,并非“朝廷”;故选C。22.CC.“‘腊酒浑’‘春社近’暗示出游季节为冬天”错误,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由此可见,“腊酒”只是腊月酿造的酒,不代表时间;“春社近”则说明应该是立春后,不是冬季。且从诗句“柳暗花明”也可看出,此刻柳树生叶,花儿开放,是明显的春天景色。故选C。23.相同:高大雄伟;不同:甲侧重写秀丽,乙侧重写险峻。情感:甲意气风发/昂扬乐观,乙失意/彷徨/苦闷。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句的意思来理解表达诗人的情感即可。第一问:(甲)诗从“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乙)诗“西岳岐增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首联紧扣诗题,切合仰望华山之意。“尊”字,写出了华山的崇高、险峻和尊严。从这里可以看出岱宗和西岳的共同特点是:高大巍峨。甲“造化钟神秀(神奇自然会聚了干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侧重写秀丽,乙“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可进了车厢谷就难以回归了,而山峰像通天的箭尾直抵天门,难以登爬)”侧重写险峻。第二问:结合诗句的意思来理解表达诗人的情感即可。(甲)诗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乙)诗从“车厢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写出了华山险峻难登,突出一个“险”字。“车厢”“箭”,以地名巧妙入诗,天衣无缝,又可看出山路艰难车不能回。这两句实际上是计划未能实行,作者在望岳时的盘算,藉以自我安慰而已。情况一如作者纵有一腔抱负理想,却只能空自盘算,无法行之于世。体现了诗人彷徨,想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24.BB.乙诗三、四句是说: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落》飘向何处?笛声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故这是虚写之景,并非选项说的“实景”。故选B。25.DD.尾联是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意为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给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家乡。这两句紧承颈联而来,遥应首联,表达了作者羁旅漂泊思乡之情,选项“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表述有误;故选D。26.都采用移情于物,融情于景的手法。家乡的花顾自己绽放,春天的鸟按时飞回,可你的消息为何迟迟不到?作者感时伤世,将情绪融于花鸟,寄托了对兄弟的无尽愁思,对持久战乱的深深无奈。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与赏析写作手法。“故园花自发,春日鸟还飞”意思是故乡的花自顾自地开放,春天来了南下过冬的鸟也飞回来了,可是弟弟你的消息怎么还没到呢?作者看到故园花开,春日鸟归,移情于物,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希望弟弟能早日归家,也表达了对旷日持久的战乱的深深无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诗人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据此可知,这两联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都采用了景物描写,移情于物,融情于景的写法。27.D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D.“包含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表述有误,尾联作者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了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故选D。28.C29.示例一:从修辞角度: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把敌军比作黑云,既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城欲摧”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示例二:从炼字角度: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充分揭示出来。示例三:在色彩运用上,“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一个“金”字表现出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态。两相比照,表现出战争形势的紧迫。30.赞颂了边关战士的战斗意志和誓死为国的壮志豪情。解析28.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C.诗中的“烽火”原指古代战争中的信号源,后指战争,而非“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理解有误,故选C。29.本题考查诗句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意思是: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第一句“黑云压城城欲摧”,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敌兵滚滚而来比作“黑云压城”,生动形象写敌人人马众多、来势凶猛;“黑”字烘托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再以“压”这个动词来加强,写敌人来势凶猛的势态,给人极强的压迫感;“城欲摧”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这句诗表现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和战况之危急;第二句“甲光向日金鳞开”,“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军比作“金鳞”,一个“金”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态。“开”字写出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这句写出了我方军容整肃,军威雄伟,有临危不惊之气概;两句诗形成对仗,生动形象的写出战争局势危急。30.本题考查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一定要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黄金台”是用典故,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执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诗人引用这个典故,写出守边将士们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点睛参考译文《春望》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雁门太守行》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31.美食:菜很细嫩,万花簇生,很适合做薄饼吃,美酒飘香,让人心驰神往。美景:腊月里的瑞雪,已经下过三次了,大地暖合起来,春天的郊野,已经遍地春色。诗人从瑞雪中读到了半年来丰收的喜悦,从遍地春色中发出了春天到来的惊叹。解析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的理解。“菜细簇花宜薄饼,酒香浮蚁泻长瓶”意思是:菜很细嫩,万花簇生,很适合做薄饼吃,美酒飘香,酒上还漂浮着泡沫。将菜与花混合做成薄饼,饮着美酒,惬意自在,令人向往;“年丰腊雪经三白,地暖春郊已遍青”意思是:腊月里的瑞雪,已经下过三次了,大地暖合起来,春天的郊野,已经遍地春色。瑞雪兆丰年,看到腊月下月,使人不禁联想到来年的丰收,内心不禁欣喜起来,感受大地回暖,惊叹春色来临。寓情于景于物,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32.陆诗: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局面);杨诗:人生就是不断与“难"作斗争的过程,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惑。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哲理。【甲】诗画线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流畅绚丽、开朗明快,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乙】诗画线句“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意为: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万山之中,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33.D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人情感的把握。D.“本词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狂放不羁的后悔,以及孤单独居的无奈”表述有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故选D。34.表达了词人晚年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不满。解析本题考查诗句情感。“我报路长搓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的意思是: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联系词句内容分析。“嗟”指慨叹,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而痛苦彷徨忧虑的神态,“路长”“日暮”指人生之路漫长邈远,词人在夕阳下茫然不知所措。“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词人在现实中因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身逢乱世,自己又无能为力,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谩”字,道尽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14 16:00:03 页数:21
价格:¥5 大小:59.36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