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7

2/207

剩余20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一)阅读《为什么中国人上太空都要吃鱼香肉丝》,回答14~17题。(共8分)为什么中国人上太空都要吃鱼香肉丝①5月30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去了史上最贵的一单“外卖”,其中包括不少食品给养。这些给养是给6月17号乘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到达空间站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准备的。看到“天宫菜单”,网友欢呼:鱼香肉丝和宫保鸡丁上太空啦!其实这不是鱼香肉丝第一次“飞天”。早在2002年“神舟四号”发射时,国产“太空鱼香肉丝”就已经研制成功,第二年就让杨利伟带上了“神五”。2005年“神六”飞天,这回是可以加热的鱼香肉丝;到了“神七”,哪怕食品种类翻一番,还是要吃鱼香肉丝;“神九”“神十”“神十一”,都吃上粽子了,也没忘了鱼香肉丝。为什么上太空一定要吃鱼香肉丝呢?②首先,航天食品的第一个要求:一定要营养丰富且均衡。太空失重环境,对人体的严峻考验远超于地球:肌肉萎缩,导致脂肪增加,骨质会大量流失;同时还可能有体重减轻、航天贫血、肠道微生态紊乱等生理反应……航天飞行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营养的摄入,直接决定航天员着陆后能否走出舱门。而鱼香肉丝营养均衡:猪肉、辣椒、木耳、笋丝,多种食材提供不同元素,搭配其他菜品,这顿饭营养齐啦。③此外,航天食品还有第二个特点:不能有残渣,最好是固态、无骨、小块,且全部可食。由于失重环境下,哪怕张嘴吃饭,嘴里的东西都可能飘出来,汉堡,比萨、煎饼果子等体型较大,且可能在空中解体的食物都不是好选择。而鱼香肉丝,浑身上下没有一处不可吃。航天员们带上天的,就是压缩成小块状的鱼香肉丝,撕开包装可以一口吞入,不用吐出任何残渣。④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航天食品,必须尽量保证航天员的食欲。特别的压力环境、会导致人体味觉失灵甚至口味改变,所以航天员有时需要味道刺激的食物。而鱼香肉丝,咸、辣、酸、甜无一不备。第207页共207页,⑤在中国航天员用鱼香肉丝之前,曾有无数太空先驱被黑暗科理气哭。最早的太空食物,因为种种限制,一般是牙膏一样的即食管状物,直接挤进嘴里,味道也和牙膏一样。后来,苏联宇航员悄悄把白兰地带进了“和平号”空间站。面美国宇航员的太空伙食一度也不太好,时常出现十八道菜都是一个味道的情况。⑥随着科技进步,航天食物的味道有了起色,各国宇航员也开始获准携带他们爱吃的食物。美籍华裔航天员王赣俊就带上了太太做的炒羊肉,也有美国人去超市买了一堆罐头就上天了,至于韩国宇航员李素妍,直接泡菜、大酱汤走起⑦到了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起飞的年代,航天食品水平已经有了很大进步。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哪怕只能吃即食食品,种类已经丰富多样。除了鱼香肉丝,红烧肉、鱼肉丸、红焖素鸡也都有了。⑧随着科技进步,中国航天食物种类必然会更丰富,口味也会越来越好。到那个时候别说鱼香肉丝了,搞不好太空火锅都会有。(选自《青年文摘》2021年7月下)14.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2分)15.分条概括中国人上太空都要吃鱼香肉丝的原因。(2分)16.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17.文章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第207页共207页,(二)阅读《江南第一名鱼—松江鲈鱼》,回答14~17题。(共8分)江南第一名鱼——松江鲈鱼①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松江鲈鱼。松江鲈鱼又名“四鳃鲈”,是一种小型鱼类,肉质嫩滑肥美,不沾腥气,没有恼人的细刺,是野生鱼类中最为鲜美的一种,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并被称为“江南第一名鱼”。②松江鲈鱼的美名由来已久,自魏晋时代以来就闻名遐迩。《吴郡志》中记载:“鲈鱼,生松江……洁白松软,又不腥,在诸鱼之上。”可见古人对松江鲈鱼评价甚高。③松江鲈鱼主要产自上海松江秀野桥下,数量少是寻常人家品尝不到的珍馐佳肴。《三国演义》中描述:曹操在大摆宴席、款待宾客时曾感叹,虽然桌上都是山珍海味,可缺了松江鲈鱼这道名菜,吃起来总觉得少了些滋味。尝尽天下美食的曹操对松江鲈鱼念念不忘,可见松江松江鲈鱼并非松鲈鱼的鲜美与珍奇。④天下鲈鱼那么多,为何只有松江秀野桥下的鲈鱼闻名全国呢?据考证,松江特产,它们大多来自东海海域,途经江河湖海,汇集到秀野桥下,休息一段时间后会再度出发,进入其他河道。而鲈鱼的油脂正是其在秀野桥下生活时逐渐积累起来的,这与秀野桥的建筑构造与商业发展息息相关。⑤如今位于上海松江区永丰街道的秀野桥,以前是一座木拱桥,明朝洪武年间被改建为一座石拱桥,并一直保留至今。古代的松江一直是沿海地域商业发展重地,店铺林立,人声鼎沸,往来商贾络绎不绝。有了庞大稳定的客流,许多餐馆便在此扎下根来,为往来行旅提供各地美食。每到傍晚时分,生活在附近的居民和厨师都会把残羹剩饭往河中倾倒,这不仅把水中的蚊虫喂肥,还吸引了鱼虾前来。而汇聚于此的鱼虾被远道而来的鲈鱼抢食后,化作让食客垂涎的美味油脂。⑥此外,石拱桥水下被池水侵蚀而成的无数天然石缝,可供鲈鱼歇息。日复一日,鲈鱼在此饱餐一顿后便回石缝中歇息,短短一个月,体重就可以翻两番,肥美程度达到巅峰。松江鲈鱼也就成为令人唇齿留香、钟情一生的佳肴。⑦松江鲈鱼的滋味之鲜美,不仅让曹操永生难忘,也让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为之折腰。其中最为知名的典故、莫过于“莼鲈之思”了:西晋文人张翰本在洛阳为官,见秋风渐起,不由得想起了家乡的莼菜和鲈鱼结果越想越馋,最后抛下官职,回去做老百姓了。为享鲈鱼而放弃功名利禄,说他是青史留名的“吃货”也不为过。第207页共207页,⑧历史上,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陆游等都曾咏诗作赋赞美松江鲈鱼。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品尝了松江鲈鱼做成的菜肴后,龙颜大悦,称其为“江南第一名鱼”。松江鲈鱼最经典的吃法就是将其和莼菜搭配。莼菜是多年生的水菜,脆嫩可口。人们将鲈鱼切丝,搭配莼菜嫩叶做羹,荤素之味相得益彰,味道极其鲜美。白居易在苏杭两地任职刺史时,对鲈鱼莼菜羹情有独钟,多次写诗称赞它的美味。比如“缕鲜仍细,莼丝滑且柔”中的“缕”就是指鱼丝。鲈鱼与莼菜的美名也因此变得广为人知。⑨不过,因过度捕捞与环境污染,松江鲈鱼的数量一直在下滑。此外,堤坝的修建与河道的改造也对鲈鱼的迁徒之路产生影响。这些都使得集结于上海松江的鲈鱼数量减少,产量也不尽如人意。近年来,为重新打造松江鲈鱼的金字招牌,水产部门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展鲈鱼的人工养殖。我们相信,随着培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松江鲈鱼一定会重返餐桌,成为广受百姓喜爱的佳肴。(选自《科学画报》2021年第1期)14.松江鲈鱼为什么被称为“江南第一名鱼”?(2分)15.文章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16.文章第④段中的加点短语“据考证”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17.由于过度捕捞与环境污染,松江鲈鱼的数量一直在下滑。请你提出两条保护松江鲈鱼的合理化建议。(2分)(三)阅读《当AI遇见早餐工程有啥不一样》,回答14~17题。(共8分)第207页共207页,当AI遇见早餐工程有啥不一样①门店内,机器人烧制的早餐可以自助选取,结账时AI(人工智能)“慧眼”识别,“刷脸”即可买单;手机上动动手指提前下单,就可以在智能柜里刷码领取早餐;如果你错过了门店的营业时间,还可以通过24小时开放的智能小吃机,吃上热乎乎的现制现售汤面。在这个社区食堂里,早餐有了不一样的“科技味”。  ②这座不一般的社区AI食堂位于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面积大约130平方米,设置有自助中餐区、自助浇头面档、网订柜取、24小时智能小吃机等4类区域,实现了全程数字化管理和无人烹饪。  ③记者现场看到,机器人将中央工厂配送的净菜放入对应的智能烹饪系统中,系统会自动根据当日菜单识别食材并进行煎、烤、蒸、煮等操作,一次可以同时完成100份菜品烹饪;在面档区,用餐者只需要将碗放在“取面位”,机器人便能“感知”订单来了,去压面机前取面放入汤篓自动烹饪,将面倒入碗内后,面碗自动运至面汤龙头前加汤,并自动出餐,同时,还配有10多种自助浇头可供用餐者自行选择;结算的时候,用餐者通过智能结算台自助进行菜品识别、菜品价格计算,在收银台进行支付,支付方式包括人脸识别、刷卡、扫码、数字人民币等。  ④“价钱挺便宜的,餐食的选择也多,光早餐就有30多种,环境也很整洁。”家住附近的李大爷听说周围开了一家特别的新食堂,特地前来尝尝机器人做的面条有啥不一样,“吃着没啥区别,也挺香”。  ⑤店内的员工几乎都由AI和机器人来担任,现场只有两名员工为机器人“打辅助”,负责投料和清洁工作。“传统的食堂,一名员工大约可以服务35人次到100人次的客流,AI食堂里一名员工可以服务200人次的客流,比传统食堂的效率提升了50%以上。”虹桥社区AI食堂的运营方上海熙香艺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CEO李明说,社区食堂才刚上线,现在日均客流量就已经达到200人次。下一步,随着无人食堂二期工程9月完成,这间“聪明”的食堂将可以进一步为社区周边的老年人配餐,每天可满足800到1000人次的用餐需求。  ⑥“技术跑得快,也要‘等一等’老年人。”上海市商务委服务业处副处长徐建春说,AI食堂专门加入了适老化技术的应用,餐食营养结构针对老年人的需求设计,在结算的时候还专门加入了老年卡的消费使用,用科技手段提升老年人的生活便利度,守护特大城市的袅袅烟火气。第207页共207页,⑦像AI食堂这样的创新业态正在获得上海地方监管部门越来越多的支持。李明说,食堂所在的虹桥街道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场地选址、电力保障等难题,长宁区市场监管部门则根据企业提供的门店设计图纸,深入研究新模式、新业态的市场准入,对AI食堂的实际生产、出餐、用餐、清理、排污等环节,逐条研究指导,最终颁发食品经营许可证。选自《新华网》2021-08-0514.本文以“当AI遇见早餐工程有啥不一样”为题目,有什么好处?(2分)15.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6.文章第⑤段加点词语“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17.请例举AI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分)(五)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回答14--17题。(共8分)材料一:随着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世界各国都面临一场深刻的信息技术革命,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当前最具活力和创新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如此迅猛,源于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渐成熟促进了信息化的深度发展,这为数字经济的兴起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客观上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数字产业抓住了发展的机遇,传统产业也被推动着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数字经济平台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三是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化应用持续加速,给了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更好发展的重大机遇。第207页共207页,当然也要看到,数字经济的发展还面临许多挑战。比如,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顺畅流动,才能促进数字经济顺利发展,但当前各个国家对于数据的跨境流动都采取了较为保守和谨慎的态度,即不希望本国的数据被其他国家存储和使用。数据割裂的状态将对数据加工企业形成挑战,也不利于数字经济全球化发展材料二:随着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变化和竞争对手不断出现,产品与服务的更新周期越来越快。这要求企业以最快的速度对市场做出反应、以最快的速度制定新的战略并加以实施、以最快的速度对战略进行调整。速度的压力使得企业必须通过合作进行资源整合和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传统经济中,商品或服务的多样性与到达的范围是一对矛盾体。大众化的商品总是千篇一律,而量身定制的商品只有少数人能够享用。但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这一切。企业现在能够以极低的成本收集、分析不同客户的资料和需求,通过灵活、柔性的生产系统分别定制。国外汽车和服装行业提供了许多成功的例子。大规模量身定制生产方式将给每个客户带来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要求企业具备极高的敏捷反应能力。(选自《经济日报》2021年8月11日,有删改)14.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A.数字经济已成为当前最具活力和创新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形态。B.数字经济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渐成熟打下了良好基础。C.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让数字产业抓住了发展机遇,传统产业也被推动着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D.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化应用持续加速,给了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更好发展的重大机遇。15.材料一中的加点词语“当前”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16.材料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17、结合材料二,概括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2分)(六)阅读《高压环境下,深海鱼的生存智慧》,回答14~17题。(共8分)第207页共207页,高压环境下,深海鱼的生存智慧①游泳池的深水区,我们在不借助潜水设备的情况下,头部只要下潜3米,就会觉得耳朵快要爆炸,很快就因受不了水压而浮上来。②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是马里亚纳海沟,深度可达10909米。随着深潜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发现,无数生物在这些黑暗的地带繁衍生息,其中生活在海面下8000米处的马里亚纳狮子鱼,是目前人类所发现的“最深深海鱼”③其实、在水压面前,人类的表现似乎更合理一些。要知道,在8000米深的水下,静水压大概为800个大气压,相当于一头成年公牛站在你的指甲盖上那么大的力,所以深海鱼类才是反常的那个④把一个充满气的物犀按入水中,随着水深的增加,水压会远远大于大气压,导致这个物体周围的水开始向该物体内部中心的方向挤压。⑤大部分硬骨鱼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充气的物体,因为它们体内有一个充满气体的鱼鳔。对于生活在浅海的硬骨鱼类来说,鱼鳔可以帮助它们调整浮力。但是对于深海鱼来说,鱼鳔无异于一个脆弱的气球,因此,很多深海鱼在进化的过程中“舍弃”了鱼鳔这个“危险”的身体结构,转而依靠某些脂类来提供浮力⑥所以相比于浅海中的鱼类,深海鱼体内的骨骼和肌肉含量都比较少,而脂质和胶质则相对较多。此外,深海鱼骨骼中软骨的比例也远高于浅海鱼。对于深海鱼来说,这都是为了适应深海生活所做出的必要“妥协”相比于骨骼和肌肉,脂质和胶质能更好地帮助鱼类对抗巨大的压力。同时,这样的身体结构对深海鱼来说,还有另外一个好处—较低比例的骨骼和肌肉能降低深海鱼的能量消耗,而高比例的脂质则能储存更多的能量,这对于身处营养贫瘠、氧气稀薄的深海的鱼类而言至关重要⑦但是,静水压是无孔不入的,无论是宏观结构还是微观结构都会受到它的攻击。⑧当我们把视线聚集到微观世界,我们会发现,高压环境下,细胞膜的流动性会降低。简单来说,在深海中,细胞的细胞膜会变得更“硬”,这绝非一件好事。细胞膜变硬会导致物质进出细胞更加困难,一旦细胞外的营养物质无法进入细胞,细胞内产生的废物难以运出细胞,生物将无法生存下去⑨科学家发现,相对于浅海鱼来说,深海鱼的细胞膜上有着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这让它们的细胞膜能在高压环境下依旧保持较高水平的流动性,提高物质运输的效率。第207页共207页,⑩此外,脂质并不是唯一受到高压影响的物质,蛋白质也难以逃脱无处不在的水压。幸好深海鱼对此也有相应的应对策略——深海鱼的某些蛋白质特定位置的氨基酸会被其他氨基酸所替换,提高其对压力的抗性。14.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2分)15.文章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16.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17.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深海鱼在高压环境下生存的原因。(2分)阅读《华为云构建“城市大脑”》,回答14----17题。(共9分)华为云构建“城市大脑”①继今年4月份在深圳发布“分布式云”以及“实时音视频”等云上创新新品后,华为云近日在上海举行的TechWave全球技术峰会上又公布了一系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产品,引起行业高度关注。尤其是峰会上发布的智能流程机器人方案与城市智能中枢,为智慧城市应用再添新场景。②事实上,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近年来的热门领域,华为云作为头部企业,此次发布的人工智能产品又有何特别呢?③“去年,华为全联接大会发布了智能体技术参考架构,并与深圳、上海等城市联合发布了城市智能体,此次华为针对城市智能体的核心—城市智能中枢做出了专题发布。”华为CloudBU副总裁石冀琳说,城市智能中枢就像人的大脑,控制着感知、认知与行动,其核心架构是一平台三引擎,即通过打造一个城市AI开发运营平台,提供全域感知引擎、知识计算引擎、机器人引擎,实现对城市状况的跨模态、跨部门协同以及全域精准感知,助力智能化城市治理和精准服务。④“其中,城市AI开崔运营平台面向于不同的城市、场景,以开发套件的方式,低代码、零代码地帮助城市构建某种应用的人工智能能力。”华为云语音语义创新Lab金任袁晶表示,在3个引擎中,全域感知引擎将通过多模态方式帮助城市感知市民生活动态,以及城市建设动态;知识计算引擎利用大规模图引擎、知识图谱、知识计算技术,帮助实现对城市情况的全面分析;机器人引擎最重要的是构建智能流程机器人方案,也是此次华为云发布的重要产品之一,简单来说可以把该机器人方案看作华为为政企用户打造的“数字员工”。⑤“我们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可以实现财务、税务、第207页共207页,IT、商务、采购、项目管理等复杂业务流程的自动化,让数据流程机器人取代人工采集录入等重复性劳动。”袁晶以12345市民热线的工作机制为例、一般情况下,看似简单的一通市民热线电话,背后需要大量网格员作为支撑,但在城市智能中枢环境下,金域感知引擎将对一些道路状况、噪音扰民等城市问题自动感知,并自动形成AI工单,随后利用知识计算引擎分析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对应的处置部门,而后再利用机器人引擎中的智能流程机器人继续推进问题解决进程,最终实现无感知解决城市问题。袁晶介绍,华为云城市智能中枢目前已经在上海市各区的12345市民热线开展智能化升级。⑥“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除了互联网行业以外,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传统行业中的渗透率仍然不高,群众对人工智能的体验感不强,智慧城市的提升空间很大。”袁晶说,未来,要积极把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转化成人工智能可以解决的问题,并将解决方案部署到实际的城市运行系统中。“华为云的城市智能中枢也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合作,共同推进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和政务的智能化升级。”(选自《经济日报》2021年6月25日,有改动)14.文章第③段中的“一平台三引擎”具体指什么?(2分)15.文章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6.文章第④段中的加点词语“最重要的”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17.科技飞速发展的未来,智慧城市的提升空间很大。除了本文介绍的内容外,请你谈谈你眼中的智慧城市是怎样的。(3分)(八)阅读《成功出舱!太空行走有多难?》,回答14----17题。(共8分)成功出舱!太空行走有多难?①7月4日14时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第207页共207页,②随着太空行走技术的发展,太空行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按出舱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是验证类出舱活动;第二种是组装类出舱活动;第三种是维修类出舱活动;第四种是有效载荷类出舱活动,即回收、修理和释放卫星或在月面安装实验装置、采集月岩标本等。③2008年,航天员翟志刚进行的我国第一次太空行走属于验证类出舱活动,而这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进行的太空行走属于组装类出舱活动或有效载荷类出舱活动。于这次太空行走时间长很多,而且要完成复杂的舱外安装任务包括进行首次人和机城臂的协同配合,用机械臂把航天员载到舱外作业点附近工作,所以难度比翟志刚首次太空行走大不少。④由于人一旦暴露在太空中将面临失压、缺氧、低温和辐射损伤等危险,因此航天员出舱时必须穿舱外服。这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是穿着进行了大量改进与升级的新型“飞天”舱外服。例如,它可支持更长时间的舱外活动,从第一代“飞天”舱外服的4个小时增加到8个小时;航天服头盔上配有摄像机,可以全程记录航天员舱外操作过程;重复使用次数更多,关节处更加灵活,航天员戴着手套由第一代可以握持直径为25毫米的物体提升为握持直径大约为5毫米的物体。舱外服的整体效能、可靠性、舒适性有了进一步提高,舱外服的操作动作和信息识别更加迅速、准确,科技感更强,同时具有中国的审美识别性。⑤太空行走技术非常复杂,因此必须进行大量的训练。其中最重要的训练是在水槽中进行,因为这种方法可以给航天员提供模拟失重的训练环境,是最为有效的训练手段。⑥在太空失重环境中,航天员要靠手把扶住周围的某些物体,用手“走”,因此需要航天员的上肢肌力和耐力较大,这就要求航天员在飞行前要加强上肢力量的锻炼。神舟十二号乘组加强了体能训练、上肢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航天员在水槽里训练时,要穿200多千克的水槽训练服在水下训练几个小时,最初训练结束后累得连筷子都拿不住。另外,男女航天员的训练标准是一致的,王亚平等两名女航天员最初也面临巨大挑战,但经过训练后都没有问题了。所以今明两年,我国太空行走第一女航天员有可能问世。⑦在太空失重环境中移动身体,关键的是要慢、要小心谨慎、要不慌不忙,同时要控制好自己的身体,不要接触到任何飞行中的物体,不要快速移动,否则会产生不必要的旋转……⑧太空行走与在模拟失重水槽中的训练还不完全相同。在水槽中训练时,由于水的阻力较大,所以航天员做动作时比较缓慢。但是在太空行走中没有阻力,动作灵活性增强而容易,比如拧一个螺丝,如用劲太大可能跟着旋转。⑨所以在移动身体和操作时要慢一些,在太空中控制和移动身体跟在地球上还是不一样的,需要航天员去体验,真正的情况只有在太空实际操作中才能体会。⑩简言之,太空行走技术正方兴未艾,未来主要突破是在小行星和火星上的太空行走技术,研制出既安全可靠又轻便灵巧的新型舱外航天服。第207页共207页,(选自《科普时报》2021年7月9日,有删改)14.文章围绕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介绍了、、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在水槽里训练以及太空行走的难度等方面的内容。(2分)15.文章以“成功出舱!太空行走有多难?”为题,有什么作用?(2分)16.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7.文章第⑥段中的加点字“多”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九)阅读《成功出舱!太空行走有多难?》,回答14----17题。(共8分)成功出舱!太空行走有多难?①7月4日14时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②随着太空行走技术的发展,太空行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按出舱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是验证类出舱活动;第二种是组装类出舱活动;第三种是维修类出舱活动;第四种是有效载荷类出舱活动,即回收、修理和释放卫星或在月面安装实验装置、采集月岩标本等。③2008年,航天员翟志刚进行的我国第一次太空行走属于验证类出舱活动,而这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进行的太空行走属于组装类出舱活动或有效载荷类出舱活动。于这次太空行走时间长很多,而且要完成复杂的舱外安装任务包括进行首次人和机城臂的协同配合,用机械臂把航天员载到舱外作业点附近工作,所以难度比翟志刚首次太空行走大不少。④由于人一旦暴露在太空中将面临失压、缺氧、低温和辐射损伤等危险,因此航天员出舱时必须穿舱外服。这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是穿着进行了大量改进与升级的新型“飞天”舱外服。例如,它可支持更长时间的舱外活动,从第一代“飞天”舱外服的4个小时增加到8个小时;第207页共207页,航天服头盔上配有摄像机,可以全程记录航天员舱外操作过程;重复使用次数更多,关节处更加灵活,航天员戴着手套由第一代可以握持直径为25毫米的物体提升为握持直径大约为5毫米的物体。舱外服的整体效能、可靠性、舒适性有了进一步提高,舱外服的操作动作和信息识别更加迅速、准确,科技感更强,同时具有中国的审美识别性。⑤太空行走技术非常复杂,因此必须进行大量的训练。其中最重要的训练是在水槽中进行,因为这种方法可以给航天员提供模拟失重的训练环境,是最为有效的训练手段。⑥在太空失重环境中,航天员要靠手把扶住周围的某些物体,用手“走”,因此需要航天员的上肢肌力和耐力较大,这就要求航天员在飞行前要加强上肢力量的锻炼。神舟十二号乘组加强了体能训练、上肢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航天员在水槽里训练时,要穿200多千克的水槽训练服在水下训练几个小时,最初训练结束后累得连筷子都拿不住。另外,男女航天员的训练标准是一致的,王亚平等两名女航天员最初也面临巨大挑战,但经过训练后都没有问题了。所以今明两年,我国太空行走第一女航天员有可能问世。⑦在太空失重环境中移动身体,关键的是要慢、要小心谨慎、要不慌不忙,同时要控制好自己的身体,不要接触到任何飞行中的物体,不要快速移动,否则会产生不必要的旋转……⑧太空行走与在模拟失重水槽中的训练还不完全相同。在水槽中训练时,由于水的阻力较大,所以航天员做动作时比较缓慢。但是在太空行走中没有阻力,动作灵活性增强而容易,比如拧一个螺丝,如用劲太大可能跟着旋转。⑨所以在移动身体和操作时要慢一些,在太空中控制和移动身体跟在地球上还是不一样的,需要航天员去体验,真正的情况只有在太空实际操作中才能体会。⑩简言之,太空行走技术正方兴未艾,未来主要突破是在小行星和火星上的太空行走技术,研制出既安全可靠又轻便灵巧的新型舱外航天服。(选自《科普时报》2021年7月9日,有删改)14.文章围绕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介绍了出舱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新型“飞天”舱外服的优势、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在水槽里训练以及太空行走的难度等方面的内容。(2分)15.文章以“成功出舱!太空行走有多难?”为题,有什么作用?(2分)运用感叹句和问句,设置悬念,引发人们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说明对象,揭示说明内容。16.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列数字和做(作)比较。将新型“飞天”舱外服和第一代“飞天”舱外服进行比较,运用具体的数据,突出、准确地说明了新型“飞天”舱外服可支持更长时间的舱外活动。第207页共207页,17.文章第⑥段中的加点字“多”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不能删去。“多”在数量上加以限制,说明“航天员穿的水槽训练服达200千克以上”。删去后,则变为准确的200千克了,与事实不符。“多”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十)阅读《抗洪救灾中的“黑科技”》,回答14~17题。(共8分)抗洪救灾中的“黑科技”①2021年7月下旬,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导致多地道路、地铁等公共设施被淹,人员被困。面对严峻的形势,高科技的出现正在重新定义新时代的抗洪“战术”,同时也为救灾行动赢得了宝贵的时间。②那让我们来看看,在这次的救灾行动中,到底出现了哪些高科技的身影,它们都分别起到什么作用?③翼龙无人机搭建空中应急通信平台。连日的大规模强降雨让河南巩义市米河镇的多个村庄通信中断,就在被暴雨围困之际,米河镇的乡亲们收到了一条短信,短信中表示,应急管理部门已经紧急调派翼龙无人机抵达米河镇上空,并将为乡亲们提供5小时的网络恢复。④为了让灾区的群众能眼家人、朋友报一个平安,应急管理部门紧急调派翼龙无人机应急通信平台,历经4.5个小时跨区域长途飞行,飞抵现义市进入米河镇通信中断区,实现了大约50平方千米范围的长时间稳定的连续信号覆盖,为深陷孤岛的人民群众带去了“生命的信号”。⑤“海豚1号”救生机器人驰援抗洪抢脸。由于多目的极端强降雨天气让郑州市区出现严重内涝,为了更加精准快速地对灾群众展开救援工作,云洲智能紧急调拨了118台“海豚1号”水面救生机器人救援郑州⑥“海豚1号”水面救生机器人是一款远程遥控操作的智能化救援设备,每台自重13千克,可以随时抛投,每秒可航行3米。其拖拽力非常大,可以同时拖拽3个成年人,最长遥控距离可以达到800米。⑦在传统的近距离救援落水人员时,一般会采用人工抛投救生圈的方式,指向性较差;而在远距离救援时,一般情况下需要救援人员驾驶冲锋舟,同时还需配备2名人员共同施救,不仅耗时耗力,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而采用“海豚1号”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大大提高救援效率。⑧卫星为洪涝监测提供强有力支持。在极端强降雨天气发生的第一时间,风云二号、风云三号和风云四号等多颗在轨业务运行卫星,都在最短时间内获取了灾区卫星观测资料,同时为气象服务提供了数据保障。⑨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高科技的出现也重新定义了新时代下抗洪救险的新“战术”。14.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15.文章第⑦段中的加点词语“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第207页共207页,16.文章第⑦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17.请概述抗洪救灾中的“黑科技”及其作用。(2分)(十一)阅读《巨浪奔腾威震海天》,回答14~17题。(共8分)巨浪奔腾威震海天①让我们把时钟调回到2011年。随着渤海湾的一声巨响,一枚新型潜射导弹破水而出,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试射成功。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的个头有14米,最大射程在7500~8000千米,起飞重量40~45吨,可携带1枚25万吨级核弹头,或者3枚4~6万吨分导弹头。在制导方式上,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采用由捷联惯性、弹道计算机、激光陀螺仪、天文导航组成的复合制导系统。②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很用直径2米的固体燃料发动机,其中一级发动机壳体使用高强度钢,二级发动机使用玻璃钢,兼顾了重量和强度上的要求。③为什么巨浪2是个圆“脑袋”?与巨浪1导弹不同,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弹头处采用的是钝头设计,圆圆的“脑袋”看起来不是很有杀伤力但是千万不要被它憨憨的样子所迷惑了,其实,它的“内力”特别强大,那它究竟为何要加配钝头设计呢?④空气中飞行的物体想要阻力小,需要头部设计成尖锐的锥形。而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设计成钝头因为它是在水中发射。虽然水和空气一样都是流体,但是两者的流体阻力特征完全不一样。水的密度是空气的700多倍,尖头设计在水里很不稳定;圆“脑袋”可以在水下撑开更大面积的水流,减少水的阻力,并保持稳定的出水姿态。⑤当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出水后,在空气中飞行需要尖头减小阻力。因此,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采用了双层整流罩设计,第一层圆“脑袋”在出水后会脱落下来,而里面那层整流罩则是尖头造型,这样的设计有效地提高了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的射程。⑥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的研制成功,使中国“三位一体”核威慑能力中最重要的海基核威慑能力突飞猛进。近年来,中国弹道导弹在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制导技术、突防技术、分导式多弹头技术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些成果运用到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上,大大提高了中国潜射导弹的威力、精度和突防能力。⑦虽然,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已经带来了可靠的战略核威慑能力。但是,和其他国家最新型号的潜射弹道导弹还有一定差距。比如,俄罗斯的R-36M撒旦洲际导弹射程超过了1.6万千米,具备在安全区域发射即可覆盖全球大多数威胁目标的能力。而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的射程还无法在安全区域完全覆盖主要威胁目标。第207页共207页,⑧虽然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在性能上存在一些不足,但依然赋予中国强大的海基核反击能力。特别是中国已经成功研发出了巨浪-3潜射战略导弹。巨浪-3潜射战略导弹相较于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进一步提开了体型和重量,发射重量达60吨。与此同时,它的导弹直径达到了2.2米,并且采用了减组杆设计依靠这一设计结构,巨浪-3潜射战略导弹在飞行上升段的空气阻力可以降低50%,在新型固体然料的加持下其射程也水张船高。⑨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堪称国之重器是目前市国强大的战略威慑手段。而更先进的巨浪系统导弹,也已露出庐山真面目。“巨浪”家族成为保卫祖国安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服务国家战略和发展利益的中坚力量!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21年第7期,有删改)14.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具有哪些特征?(2分)15.文章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6.文章第⑦段中加点的词语“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17.我国还有哪些战略威慑武器?请你列举出两个。(2分)(十二)阅读《中国古都之北宋大都会》,回答14~17题。(共8分)中国古都之北宋大都会①北宋先后建有东西南北四京,开封府为东京。开封府作为北宋都城历时167年,极盛时期人口约有150万,在11世纪到12世纪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开封有“七朝都会”之誉。②北宋东京城地处中原腹地、黄河南岸,陆路和水路交通十分发达。流经东京城的河流众多,这些河流为城市提供生活用水,又带来全国各地的资源,支撑城市发展。③北宋东京城的都城布局由宫城(皇城)、内城(里城)、外城(罗城)组成。④宫城是全城的中心,城周长2500米,设有6座城门。此宫城原为唐朝节度使衡署,因此面积不大。城内道路皆以宫城为中心,正对各城门,呈“井字形”道路网。与唐代的道路规划相比,宋代的道路宽度大幅缩减。东西门间的横街将宫城分为内廷和外朝两部分。外朝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场所,以大庆殿和文德殿为主体嫂筑。内廷是皇帝日常起居的场所,以紫宸殿、垂拱殿等为主体建筑。徽宗时期,又在内城修建了延福宫和艮岳,分别位于宫城的北部和东北部。第207页共207页,⑤内城在东京城的中部,为唐汴州城的旧址。内城形状为矩形,位于外城正中略偏西北的位置,城垣周长10000余米,设有10座城门。宋朝的内城是在前朝的基础上建立的,事先并没有经过统一规划,居住区和商业区混置一处,衡署也多沿东西向御道分布。达官贵人的府邸相对集中,但多数仍处在闹市中。⑥外城又称罗城。总体上呈矩形,东西略短,南北略长,周长25000余米,有城门11座。因四条河流贯通城中,另设有9座水门。东京城地处中原,周围只有黄河一道天险,城市防御的压力极大。因此,北宋一直重视外城的建设,多次修建外城,瓮城、敌楼、马面等防御设施都在此时全面运用于外城的建设中。⑦北宋时期,东京城商业高度发达,形成了许多行业街市。伴随发展起来的还有各种手工业、城市服务业,包括茶楼、酒肆等。⑧东京城内全城遍布商业网点。内城以四条御街为主形成了主要的商业区,延伸至城外的大街则是外城的主要商业区。总的来说,城内各种用地混杂相间,各功能分区之间无明确的用地界定。官营手工业分布于不同的区内,私营手工业则散布于城内的各处。由此可见,东京城是一座高度商业化的城市⑨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宣德门东的潘楼街市子等都是当时有名的繁华商业街。沿街有食品、器物、首饰等各式店铺。以餐饮业为例,城内共有72家大型酒店,称为正店,其余的饭店称为脚店,比脚店还小的店铺称为夜市。数量众多的酒店为东京市民提供了丰富的餐饮种类,飞禽走兽、面饭干果应有尽有。⑩这座高度商业化的城市,对之后都城的商业布局以及发展产生了较深的影响。它又是一座高度政治化的城市,城内的布局十分强调皇权至上的思想。三重城址、宫城居中的布局凸显了宫城的崇高地位。(选自《科学24小时》2021年第8期,有删改)14.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北宋大都会一一东京城?(2分)15.文章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6.文章④⑤⑥这三个自然段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2分)第207页共207页,17.文章第①段中的加点字“约”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十三)阅读《中华墨汁的传承“秘籍”》,回答14~17题。(共8分)中华墨汁的传承“秘籍”墨汁为什么是黑的?①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会用到墨汁,而这看起来黑乎乎的墨汁除了水分以外,还有些什么成分呢?其实,墨汁主要是由炭黑、胶料、添加剂加工而成。炭黑是各种原料所制取的碳素的总称,炭黑的粉粒越细,颜色越好,制成的墨汁光浩度越好,性质稳定,被覆力极强。这也是为什么墨汁一旦沾在衣服上就很难洗干净的原因②胶料一般采用动物胶(骨胶)做乳化胶,动物胶可使炭黑散布均匀及调节墨汁的浓度,还起到防止墨汁沉淀及书写诊化的作用。除动物胶外,现代墨水制作也采用植物胶或各种合成胶等。上等墨汁中由于掺入樟脑、冰片、麝香等中药充当芳香剂,因此具有调节味道以及防腐防霉等作用。                  ③墨汁分松烟墨和油烟墨,松烟墨以松树烧取的烟灰制成,而油烟指的就是烧油取烟。松烟墨汁乌黑无光,是书写小楷字和工笔绘画的佳品,油烟墨汁色相偏暖,多用来勾线、渲染,更适合书画。④制作松烟墨时,需要把松树中的松香流掉。不然烧出来的烟,很容易产生黏结。接下来的步骤就是把松木放入十几米的窑中,点火燃烧。在窑头到窑尾的顶部设有小孔,这样烟粒就会留在内壁上,而余烟就会从小孔中飘出。等窑火持续烧制最终冷却以后,就可以入窑刮取炭黑了。越是靠窑里边的烟粒,越是精细,越是靠近窑洞口的烟粒,越是粗糙。最远的地方为清烟,是做上等墨的原料。中间一点叫混烟,只能做普通的墨。靠近窑炉刮取下来的烟子,加工研细以后可以印木版书。到了最接近门口的粗烟,只能做油漆、粉刷。⑤制作油烟墨时,烧油烟的方式,和古时候点油灯相似,用碗或瓦盆做容器,下面放油燃烧,上面覆盖收烟。过不了多久碗就变黑了,刮下来就是炭黑。古时多用桐油烧烟,因为桐油成本低廉,效果好(墨色黑而光),得烟率高。时代变革中的变与不变⑥现代墨汁制作工艺与代制作工艺相比,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制作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取代人工,不仅仅带来了效上的提升,还节省了劳动力。尽管设备提升了,但由于四季的气候变换,墨汁的配方比例也需要进行调整,因此在制墨过程中仍然有很多环节至今仍无法用机器替代。⑦在制墨过程中,对煮胶(主要工序之一)就有很高的技术要求。蒸过火或者没有蒸够,都无法生产出高品质的墨汁而这个技巧只有具备经验的工匠才能把握。比如一锅胶大概需要煮四个小时,那么在快四个小时的时候,有经验的师傅就要目不转睛地守在锅旁,在某个时候,他说行了,就一定可以,而没有经验的徒弟是做不到的。学徒只有在实践中不断锻炼手感与眼力,在数年的历练之后才能真正掌握这门传统的制作工艺。第207页共207页,⑧中国的书画艺术就靠着文房四宝这套传统工具来传达中国人的思想、文字、生活与感情,而成就了不朽的千秋事业。尽管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家都用敲键盘代替了写字,但传统的文房四宝仍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并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加深,愈加显示出令人神往的魅力。(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21年第7期)14.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分)15.阅读文章③――⑤段,为其拟写一个小标题,写在下面。(2分)16.文章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17.文章第⑦段中的加点词语“大概”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十四)阅读《汤加火山喷发,威力有多大?》,回答14~17题。(共8分)汤加火山喷发威力有多大?①北京时间1月5日12点多,南米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发生了一次猛烈的普林尼型火山喷发。从目前数据来看,这是1991年后全球范围内最强的一次火山喷发,初步估计火山喷发指数(VEI)为5级。②这次火山喷发,最快感受到影响的是当地和周边的地震仪—喷发激发的面波相当于一次5.8级地震。然后是气象卫星一一大团积雨云与烟尘拔地而起,积雨云云顶和烟尘很快冲破对流层顶,最终火山灰和气体喷发物达到了约30千米高,将大量火山灰、二氧化硫等注入平流层。③接下来将是声波和冲击波。在汤加首都努库阿洛法,声波如鼎沸震耳;在约第207页共207页,600~900千米外的斐济和萨摩亚,声波依然如万壑闷雷;而近2000千米外的新西兰北岛,依然能听见声波。④大气里有声波和冲击泼的回响,海洋更是出现了明显海啸。通常,大多数海啸是由地震引发的,火山喷发引起的不常见:但如果喷发规模够大并引起水下大范围的崩塌,完全可能成为激发海啸的源头。⑤汤加率先受到了海啸影响据观测,首都努库阿法录到了1.5米高的海啸波,而部分岛屿更是接近15米。⑥而这座火山的主体依然深埋在浪花之下,浮出水面的小岛只是火山口的冰山一角如同我们对这座火山的认识一样渺小。⑦火山还会再次喷发吗?当前的活动的确打破了2015年以来的沉寂,而1月15日的喷发,也是这座火山极少见、重现期约1000年的大规模喷发。⑧根据后续的形变、微型火山地震等监测,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确实可能会有火山活动甚至喷发过程,但由于它已经在持续释放能量并减压,所以再次大规模喷发的可能性比较小。14.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2分)15.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6.文章第④段中的加点词语“大多数”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17.目前,人类还不能控制火山的喷发。那么,在紧急状态下,我们应该怎么办?(2分)(十五)阅读《当语言死亡时》,回答14~17题。(共8分)当语言死亡时第207页共207页,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濒危语言图谱》,全世界有7000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语言将在21世纪消亡,80%~90%则在未来的200年灭绝。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慢得多。②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③中国虽然不在语言濒危的热点地带,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的黄成龙博士介绍说,中国有129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活力都很低,至少二三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中部的土家语等。④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有1000万满族人,但能说满语的人如今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的死亡,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⑤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孙森林被砍伐,人们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去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可能性,无限的搭配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更伟大。”⑥语言的死亡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说这种语言的人消失了;第二,说这种语言的人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转而使用另一种语言。过去200年间,欧洲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消灭了150多种土著语言,在北美扫荡了300多种土著语言;现在则是全球化,经济和社会的压力逼迫人们从村庄搬到城市,他们的母语时时处在强势语言的压制下。⑦在谈到语言的优劣问题时,哈里森说:“没有一种语言能垄断人类的所有表达。任何一个学过两种语言的人都知道,两种语言之间,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可翻译的,某些概念,某些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你会感到一种沟壑,或者遗失。”⑧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去世之前谈到她对于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处外三图14.语言消亡的方式通常有哪儿种?(2分)15.文章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6.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至少”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第207页共207页,17.有人认为,语言统一更有助于人们交流,语言消亡对人类没有影响。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分)(十六)阅读《人造太阳,点亮人类能源梦想》,回答14~17题。(共8分)人造太阳,点亮人类能源梦想①万物生长靠太阳。科喾家们长期致力于利用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为人类开发一种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因此,在球上以探索清洁能源为目标的受控核聚变研究装置又被称为“人造太阳”。聚变燃料氘可以从海水中提取,升海水中的氘发生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00升汽油。有人甚至说聚变能一旦实现,人类的文明发展将不再受制于能源。②“人造太阳”从“核”而来。受控核聚变实现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磁约束核聚变和惯性约束核聚变。其中磁约束核聚变是用强磁场来约束高温核聚变燃料。实现受控核聚变的条件十分苛刻,一是燃料需达到极高的温度(1亿摄氏度以上),但极端高温下的燃料无法用普通固体容器来盛装,为此,科学家们提出用强磁场的方式来约束处于极高温下的聚变燃料;二是具有足够的密度,从而提高燃料原子核之间碰撞而发生核聚变反应的概率;三是具备足够长的能量约束时间,将高温高密度的核反应条件维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使核聚变反应得以持续进行。这三个参数的乘积必须达到一定值,才能满足聚变“点火”条件,实现受控核聚变。因此,核聚变原理虽然简单,但聚变能开发却面临一系列科学技术挑战。③国际磁约束受控核聚变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从最初的少数几个核大国进行秘密研究、技术解密,再到世界范围内开放合作、共同参与的研究阶段。④2006年11月,中国、欧盟等七方签署启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协定。目前,该计划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自2008年我国科学技术部成立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核聚变中心以来,我国陆续承担了18个采购包的制造任务,共有上百家科研院所、企业直接参与。主阳珠人体立⑤我国承担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采购包任务进展顺利,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比如,2019年9月,中核集团牵头的中法联合体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组织签订了ITER主机安装一号合同,这是有史以来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中竞标的最大核能工程项目合同。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是聚变能发展中的关键一步,也是各国聚变能发展路线图中的关键设施。计划一旦达到目标,人类将在21世纪中叶实现聚变能的应用。我们将发扬协同创新精神,夯实自立自强根基,实现“人造太阳”在21世纪中叶闪耀世界的能源梦想。(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9月14日,有删减)14.受控核聚变实现的方式主要有哪两种?(2分)15.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第207页共207页,16.文章第④段中的加点词语“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17.人类一旦研制出“人造太阳”,人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发挥你的想象力,举出具体的一例。(2分)阅读《3D打印新技术推动传统古建文化传承》,回答19~22题。(共8分)3D打印新技术推动传统古建文化传承①赏心悦目的中国古建筑模型不仅仅是件艺术品,更是一种严谨的古建专业表达方式。在古建筑的研究、教学、存档以及实际施工中,古建模型是一种非常有用、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②通常,古建模型是由经验丰富的木工师傅基于传统木工方式制作而成,历时数月,周期长、成本高。最后成品的模型常常是孤品,存放于博物馆,对一般人而言,可望而不可即。   ③最近,3D打印新技术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性。研究人员在3D打印制作古建模型的领域里进行了初步探索。到目前为止,已成功研制出三个古建模型(南禅寺大殿、法起寺三重塔、故宫角楼)。与传统木作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加快捷、精确,成本大大降低,非常适合于广大的古建工作者和相关专业的学生。   ④3D打印机可以将数字模型直接转化成实体,可不间断工作,免去了木作方式的锯、刨、凿、雕等过程。以前需要数月才能完成的模型,现在只要几周就足够了。例如,用4台打印机制作故宫角楼模型,大约2星期就可完成。   ⑤现在,3D打印机的精度已达到0.1毫米级,即使当模型微缩到很小的尺寸,也能够保留那些古建筑木构件(梁、柱、枋、斗栱等)的榫卯细节。这样就使得古建模型可以反复拆卸,重新搭建。这有利于古建筑的学习和研究,还可用于验证古建筑设计以及指导实际施工。   ⑥实践证明,3D打印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古建模型的制作成本,将会是传统木质模型成本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例如,故宫角楼模型的制作成本仅为600—800元左右。第207页共207页,   ⑦在古建专业院校里,3D打印模型也将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具形式,帮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和学习古建知识。同时,学生也可通过自己设计和制作模型,培养动手能力。同样,对于机械、建筑、航空、医疗等其他专业,3D打印技术也将有广阔的前景。   ⑧此外,3D打印古建模型还能被开发成智力游戏,鼓励青少年以乐高方式搭建模型,培养兴趣爱好、学习传统文化。   ⑨当有更多的人参与古建模型制作时,这也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古建筑会被模型数字化。这或将有助于建立开放式国家古建筑数据库,作为人类共同财富,为世人所享用。   ⑩我们在3D打印古建模型方面所做的尝试,只是在这个新领域的初步探索,希望能对传承和宣扬中国传统古建筑文化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选自《科技日报》2021年9月15日)14.在制作古建模型方面,3D打印新技术与传统木作方法相比有哪些优点。(2分)15.文章中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6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短语“到目前为止”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17.联系生活实际,说说3D打印技术还会在哪些领域做具体的应用。(文章中提到的除外写出两条)(2分)(十八)阅读《2000多年前中国人已用上北斗“导航”》,回答14~17题。(共8分)2000多年前中国人已用上北斗“导航”①说起“北斗”导航,大家都不陌生,毕竟这是一项举世闻名的当代先进技术,即便你可能未必真的知道“北斗”到底是怎么导航的。第207页共207页,②不过,今天说起“北斗”导航,并非是想对它进行科普,而是想聊聊早在2000年前,中国人就找得着“北”的事儿。③在考古界,湖南的“长沙马王堆”是鼎鼎大名的存在。与它关联且大家第一时间能想到的,就是千年不腐的西汉女尸。其实不腐的不只女尸,还有3张现在仍陈列于湖南省博物馆的古地图。④1973年,公元前168年埋葬的前汉时代的马王堆三号墓中,出土了3幅绘制于丝帛上的十分精美的地图—《驻军图》《长沙国南部地形图》和《城邑图》。据考证,3幅地图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它们不仅证明了西汉时期我国军事测绘已经较为成熟,其中的《驻军图》还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标有军事情况的地图。《长沙国南部地形图》对所绘内容的分类分级、符号设计、主区详邻区略等较为科学的制图原则,至今仍在沿用,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编制最准确的军事地图。⑤地图尤其是军事地图,并非每个人都能看懂。但如果仔细观察,至少还是能看出3幅地订图的一个共同而突出的特征—一它们的图示方位都清晰地标注着“上南下北、左东右西”。⑥别慌,你没看错,确实和咱们现在说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相反。更重要的是,这几幅绘图中蕴含了古人的找“北”智慧。⑦据现有考古研究,古人绘制地图时区分南北,主要利用的是日光和北斗七星(以下简称北斗)。地球自转轴向两侧无限延伸,其中一侧的延长线,就从天空中北斗“勺子柄”位置的北极星附近经过。四季轮回,斗转星移,古人通过肉眼或专用测量工具“望筒”等,很早就发现了“北极星位置基本不变”的现象。研究还表明,汉代甚至汉以前的华夏先民,就已经有能力比较准确地测量地理信息。比如,先秦时期,古人运用北斗等星象与地理信息的对应关系判断方位。⑧到了汉代,人们对北斗可“导航”的认知就更为普遍。根据《淮南子》中记载的“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就说明了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北斗判方向已是通识。⑨正是基于古人对北斗这类天文现象的长期观察和运用,以及规、矩、准、绳等工具的发明让我国古代绘制的很多地图,都具备较高的准确性。以《长沙国南部地形图》为例,地图虽未标明比例尺,但经测算,其主区比例尺约为1:180000,相当于汉代的一寸折十里。图上所绘河流骨架、流向及主要弯曲等,均和现在地图大体相似,所绘山脉和山体轮廓、范围及走向也大体正确。地图东半部分的方位角误差,也仅有3%左右。第207页共207页,⑩西汉的地图制作技术,此后也在不断传承和创新。到了西晋,我国出现了成熟的地图理论与测绘方法,比如地理学家裴秀提出了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迁直的“制图六体”地图测量要素。这与现代地图中比例尺、方位、距离、地势起伏、倾斜角度以及河流道路的曲折等要素,已儿近一致⑾今有先进“北斗”导航,古有以北斗为依的地图测绘技术。未来,这些智慧的结晶,必会持续传承与创新,让人类测绘、导航等技术精度更为“精”益求“精”(选自《科技日报》2021年11月16日)14.文章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北斗”和“北”各具体指什么?(2分)15.文章第⑦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6.文章第⑨段中的加点字“约”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17.调动你的知识积累,说说古人还用哪些方法辨别方向。(说出两点即可)(2分)(十九)阅读《“深海一号”助力能源保障》,回答14~17题。(共8分)“深海一号”助力能源保障①2021年11月24日,我国首个自主开发建设的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日产天然气1000万立方米,提前达到设计产量峰值,具备了每年产气30亿立方米的能力,为粤港琼等地区的能源使用提供了有力保障。②“深海一号”气田位于海南岛东南海域,探明储量超千亿方,最大水深超过1500米,最大井深达4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发现的平均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深水气田。第207页共207页,③用于开发“深海一号”大气田的“深海一号”能源站,是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场买④“深海一号”能源站结构非常复杂。它由上部组块和船体两部分组成,能源站还搭载近200套油气处理设备,首创了半潜平台立柱储油,实现了凝析油生产、存储和外输一体化功能。⑤“深海一号”能源站尺寸巨大。它的总重量超过5万吨,最大投影面积相当于两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总高度达120米,相当于40层楼高,最大排水量达11万吨,相当于3艘中型航母。其船体工程焊缝总长度高达60万米,可以环绕北京六环3圈;使用电缆长度超800千米,可以环绕海南岛一周。该能源站建造质量标准高、施工技术难度大。能源站按照“30年不回坞检修”的高质量设计标准建造,设计的疲劳寿命长达150年,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超强台风。因此中国海油项目团队在建造阶段实现3项世界级创新,运用13项国内首创技术,攻克10多项行业难题,是中国海洋工程建造领域的集大成之作。⑦“深海一号”能源站对涂装质量和精度控制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通过成功实施合龙工程,中国半潜平台船体总装快速搭载和精度控制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组块和船体连接点间距不得超过6毫米,多项深水施工技术突破1500米难关,全面掌握了中心管汇等10余种水下关键装备的自主制造技术,超大型深水装备工程总包能力显著提升。同时,该项目还引进了人员定位系统,无死角开展安全网格化管理,克服了受限空间作业多、交叉作业多等难题。⑧“深海一号”能源站的投产使用,保障了“深海一号”大气田的顺利运营使用。目前,该气田高峰年产天然气33.9亿方、凝析油24.7万方,可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气需求。它的投产将使中国海油在南海天然气生产供应能力提升到每年130亿方以上,相当于海南省全年用气量的2.6倍。⑨我国首个自营勘探开发的1500米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的运营使用,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能力和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建造水平取得重大突破,对提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支撑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摘自《中国能源网》2021年11月21日,有改动)14.“深海一号”能源站具有什么特点?(2分)的15.文章第②段中的加点短语“迄今为止”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第207页共207页,16.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7、开发和利用深海资源,是我们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调动你的积累,写出我国在开展深海探测方面取得的至少两项成果。(2分)(二十)阅读《为什么商场总在一楼卖化妆品》,回答14~17题。(共8分)为什么商场总在一楼卖化妆品①你发现没有?你身边的商场都长得很像:很少有超过五层的。一楼一定卖化妆品、珠宝首饰,通常不设洗手间;而电影院通常在最高层;餐厅则可能在地下一层或者高层;很少有在二楼、三楼卖儿童用品的。②为什么商场都这样布局?答案和租金有关,更和商场的永恒目的有关。③威尼斯人酒店(澳门著名度假村)有一个著名的设计——购物中心回廊的顶部模拟天空的设计,还有缓慢流动的云朵一一据说这样能让顾客忘记时间。当然并非所有的购物中心都这么土豪,但它们确实都在想同一件事:如何让你再多停留一会儿。④从一楼开始说起。通常,商场的一楼临街,客流量是最大的,租金相对就比较高。在上海南京路这样的地段,商场一楼的租金甚至是二楼的两倍。而化妆品是易耗品,人们要经常购买,所以这些店铺的租金承受能力就比较强。更重要的是,化妆品针对的主要消费群一般是中青年女性,这些人的特点是:消费能力比较高。那么,先吸引进来再说。⑤而珠宝首饰等物品,消费频次相对较低,但是因为利润高,所以租金承受力也很高。它们一般呈环带状分布在商场一楼的四周⑥女装会占据除一楼以外商场中最好的位置一般在商场的中间层。而男装的位置略差于女装,会与箱包皮具或者运动品牌放置在同一楼层,位于女装的下一楼层或上一楼层。原因不言而喻:男女对服装的消费能力差别很大。⑦影院、餐饮、电玩、儿童类别商铺通常分布在高楼层。因为它们属于目的性消费,放置在高层是为了拉动人气。另外、这一类店铺的租金承受能力也比较低。第207页共207页,⑧洗手间的设置也有学问。设立在商场一层的洗手间很可能变成公共厕所,不能带来太多流量,很不划算。⑨但在其他楼层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找到洗手间的。在通往洗手间的黄金路线上,商家会陈列最具挑逗力的主打商品,或在路上设置小障碍:一两个放了商品的矮柜让你不得不以形路线前进,从而增加你与商品的接触频率,还可能吸引到一些等待小伙伴上洗手间的顾客。⑩此外,商场的自动扶梯多为X形,如果你逛到一半想下去,通常要沿着中庭走半圈才能到下行电梯处,等于又多逛了几家店。14.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15.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6.文章第⑤段中的加点词语“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17.万达影城设在万达广场的高楼层。请你说说这样布局的原因。(2分)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教师版阅读《为什么中国人上太空都要吃鱼香肉丝》,回答14~17题。(共8分)为什么中国人上太空都要吃鱼香肉丝第207页共207页,①5月30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去了史上最贵的一单“外卖”,其中包括不少食品给养。这些给养是给6月17号乘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到达空间站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准备的。看到“天宫菜单”,网友欢呼:鱼香肉丝和宫保鸡丁上太空啦!其实这不是鱼香肉丝第一次“飞天”。早在2002年“神舟四号”发射时,国产“太空鱼香肉丝”就已经研制成功,第二年就让杨利伟带上了“神五”。2005年“神六”飞天,这回是可以加热的鱼香肉丝;到了“神七”,哪怕食品种类翻一番,还是要吃鱼香肉丝;“神九”“神十”“神十一”,都吃上粽子了,也没忘了鱼香肉丝。为什么上太空一定要吃鱼香肉丝呢?②首先,航天食品的第一个要求:一定要营养丰富且均衡。太空失重环境,对人体的严峻考验远超于地球:肌肉萎缩,导致脂肪增加,骨质会大量流失;同时还可能有体重减轻、航天贫血、肠道微生态紊乱等生理反应……航天飞行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营养的摄入,直接决定航天员着陆后能否走出舱门。而鱼香肉丝营养均衡:猪肉、辣椒、木耳、笋丝,多种食材提供不同元素,搭配其他菜品,这顿饭营养齐啦。③此外,航天食品还有第二个特点:不能有残渣,最好是固态、无骨、小块,且全部可食。由于失重环境下,哪怕张嘴吃饭,嘴里的东西都可能飘出来,汉堡,比萨、煎饼果子等体型较大,且可能在空中解体的食物都不是好选择。而鱼香肉丝,浑身上下没有一处不可吃。航天员们带上天的,就是压缩成小块状的鱼香肉丝,撕开包装可以一口吞入,不用吐出任何残渣。④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航天食品,必须尽量保证航天员的食欲。特别的压力环境、会导致人体味觉失灵甚至口味改变,所以航天员有时需要味道刺激的食物。而鱼香肉丝,咸、辣、酸、甜无一不备⑤在中国航天员用鱼香肉丝之前,曾有无数太空先驱被黑暗科理气哭。最早的太空食物,因为种种限制,一般是牙膏一样的即食管状物,直接挤进嘴里,味道也和牙膏一样。后来,苏联宇航员悄悄把白兰地带进了“和平号”空间站。面美国宇航员的太空伙食一度也不太好,时常出现十八道菜都是一个味道的情况。⑥随着科技进步,航天食物的味道有了起色,各国宇航员也开始获准携带他们爱吃的食物。美籍华裔航天员王赣俊就带上了太太做的炒羊肉,也有美国人去超市买了一堆罐头就上天了,至于韩国宇航员李素妍,直接泡菜、大酱汤走起⑦到了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起飞的年代,航天食品水平已经有了很大进步。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哪怕只能吃即食食品,种类已经丰富多样。除了鱼香肉丝,红烧肉、鱼肉丸、红焖素鸡也都有了。⑧随着科技进步,中国航天食物种类必然会更丰富,口味也会越来越好。到那个时候别说鱼香肉丝了,搞不好太空火锅都会有。第207页共207页,(选自《青年文摘》2021年7月下)14.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2分)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说明对象:中国人上太空吃鱼香内线的原因。15.分条概括中国人上太空都要吃鱼香肉丝的原因。(2分)①鱼香肉丝营养丰富且均衡:②鱼香肉丝没有残渣,是固态、无骨、小块,且全部可食,满足航天食品的要求;③鱼香肉丝咸、辣、酸、甜无一不备,能刺激航天员的食欲。16.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做(作)比较。把鱼香肉丝与汉堡、比萨、煎饼果子等体型较大,且可能在空中解体的食物进行比较,突出说明了鱼香肉丝没有残渣、小块,且全部可食,满足航天食品的要求这一特点。17.文章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不能删去。“可能”表示估计、推测。说明太空失重环境下,航天员出现“体重减轻、航天贫血、肠道微生态紊乱等生理反应”是推测出来的。删去后,句子表意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二)阅读《江南第一名鱼—松江鲈鱼》,回答14~17题。(共8分)江南第一名鱼——松江鲈鱼①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松江鲈鱼。松江鲈鱼又名“四鳃鲈”,是一种小型鱼类,肉质嫩滑肥美,不沾腥气,没有恼人的细刺,是野生鱼类中最为鲜美的一种,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并被称为“江南第一名鱼”。②松江鲈鱼的美名由来已久,自魏晋时代以来就闻名遐迩。《吴郡志》中记载:“鲈鱼,生松江……洁白松软,又不腥,在诸鱼之上。”可见古人对松江鲈鱼评价甚高。③松江鲈鱼主要产自上海松江秀野桥下,数量少是寻常人家品尝不到的珍馐佳肴。《三国演义》中描述:曹操在大摆宴席、款待宾客时曾感叹,虽然桌上都是山珍海味,可缺了松江鲈鱼这道名菜,吃起来总觉得少了些滋味。尽天下美食的曹操对松江鲈鱼念念不忘,可见松江松江鲈鱼并非松鲈鱼的鲜美与珍奇。④天下鲈鱼那么多,为何只有松江秀野桥下的鲈鱼闻名全国呢?据考证,松江特产,它们大多来自东海海域,途经江河湖海,汇集到秀野桥下,休息一段时间后会再度出发,进入其他河道。而鲈鱼的油脂正是其在秀野桥下生活时逐渐积累起来的,这与秀野桥的建筑构造与商业发展息息相关。第207页共207页,⑤如今位于上海松江区永丰街道的秀野桥,以前是一座木拱桥,明朝洪武年间被改建为一座石拱桥,并一直保留至今。古代的松江一直是沿海地域商业发展重地,店铺林立,人声鼎沸,往来商贾络绎不绝。有了庞大稳定的客流,许多餐馆便在此扎下根来,为往来行旅提供各地美食。每到傍晚时分,生活在附近的居民和厨师都会把残羹剩饭往河中倾倒,这不仅把水中的蚊虫喂肥,还吸引了鱼虾前来。而汇聚于此的鱼虾被远道而来的鲈鱼抢食后,化作让食客垂涎的美味油脂。⑥此外,石拱桥水下被池水侵蚀而成的无数天然石缝,可供鲈鱼歇息。日复一日,鲈鱼在此饱餐一顿后便回石缝中歇息,短短一个月,体重就可以翻两番,肥美程度达到巅峰。松江鲈鱼也就成为令人唇齿留香、钟情一生的佳肴。⑦松江鲈鱼的滋味之鲜美,不仅让曹操永生难忘,也让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为之折腰。其中最为知名的典故、莫过于“莼鲈之思”了:西晋文人张翰本在洛阳为官,见秋风渐起,不由得想起了家乡的莼菜和鲈鱼结果越想越馋,最后抛下官职,回去做老百姓了。为享鲈鱼而放弃功名利禄,说他是青史留名的“吃货”也不为过。⑧历史上,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陆游等都曾咏诗作赋赞美松江鲈鱼。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品尝了松江鲈鱼做成的菜肴后,龙颜大悦,称其为“江南第一名鱼”。松江鲈鱼最经典的吃法就是将其和莼菜搭配。莼菜是多年生的水菜,脆嫩可口。人们将鲈鱼切丝,搭配莼菜嫩叶做羹,荤素之味相得益彰,味道极其鲜美。白居易在苏杭两地任职刺史时,对鲈鱼莼菜羹情有独钟,多次写诗称赞它的美味。比如“缕鲜仍细,莼丝滑且柔”中的“缕”就是指鱼丝。鲈鱼与莼菜的美名也因此变得广为人知。⑨不过,因过度捕捞与环境污染,松江鲈鱼的数量一直在下滑。此外,堤坝的修建与河道的改造也对鲈鱼的迁徒之路产生影响。这些都使得集结于上海松江的鲈鱼数量减少,产量也不尽如人意。近年来,为重新打造松江鲈鱼的金字招牌,水产部门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展鲈鱼的人工养殖。我们相信,随着培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松江鲈鱼一定会重返餐桌,成为广受百姓喜爱的佳肴。(选自《科学画报》2021年第1期)14.松江鲈鱼为什么被称为“江南第一名鱼”?(2分)松江鲈鱼肉质嫩滑肥美,不沾腥气,没有恼人的细刺,是野生鱼类中最为鲜美的一种。15.文章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第207页共207页,引用。引用《吴郡志》的相关记载,充分具体地说明了古人对松江鲈鱼评价甚高,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6.文章第④段中的加点短语“据考证”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不能去掉。“据考证”表明资料来源,说明“松江鲈鱼并非松江特产……”这一说法是科学考察的结果,是有依据的,删去后,则不能体现这一点。“据考证”这一短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7、由于过度捕捞与环境污染,松江鲈鱼的数量一直在下滑。请你提出两条保护松江鲈鱼的合理化建议。(2分)①扩大人工养殖范围,禁止过度捕捞:②禁止向江河湖海排放工业废水,减少环境污染:③堤坝的修建与河道的改造不要影响鲈鱼的迁徙之路。(三)阅读《当AI遇见早餐工程有啥不一样》,回答14~17题。(共8分)当AI遇见早餐工程有啥不一样①门店内,机器人烧制的早餐可以自助选取,结账时AI(人工智能)“慧眼”识别,“刷脸”即可买单;手机上动动手指提前下单,就可以在智能柜里刷码领取早餐;如果你错过了门店的营业时间,还可以通过24小时开放的智能小吃机,吃上热乎乎的现制现售汤面。在这个社区食堂里,早餐有了不一样的“科技味”。  ②这座不一般的社区AI食堂位于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面积大约130平方米,设置有自助中餐区、自助浇头面档、网订柜取、24小时智能小吃机等4类区域,实现了全程数字化管理和无人烹饪。  ③记者现场看到,机器人将中央工厂配送的净菜放入对应的智能烹饪系统中,系统会自动根据当日菜单识别食材并进行煎、烤、蒸、煮等操作,一次可以同时完成100份菜品烹饪;在面档区,用餐者只需要将碗放在“取面位”,机器人便能“感知”订单来了,去压面机前取面放入汤篓自动烹饪,将面倒入碗内后,面碗自动运至面汤龙头前加汤,并自动出餐,同时,还配有10多种自助浇头可供用餐者自行选择;结算的时候,用餐者通过智能结算台自助进行菜品识别、菜品价格计算,在收银台进行支付,支付方式包括人脸识别、刷卡、扫码、数字人民币等。  ④“价钱挺便宜的,餐食的选择也多,光早餐就有30多种,环境也很整洁。”家住附近的李大爷听说周围开了一家特别的新食堂,特地前来尝尝机器人做的面条有啥不一样,“吃着没啥区别,也挺香”。第207页共207页,  ⑤店内的员工几乎都由AI和机器人来担任,现场只有两名员工为机器人“打辅助”,负责投料和清洁工作。“传统的食堂,一名员工大约可以服务35人次到100人次的客流,AI食堂里一名员工可以服务200人次的客流,比传统食堂的效率提升了50%以上。”虹桥社区AI食堂的运营方上海熙香艺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CEO李明说,社区食堂才刚上线,现在日均客流量就已经达到200人次。下一步,随着无人食堂二期工程9月完成,这间“聪明”的食堂将可以进一步为社区周边的老年人配餐,每天可满足800到1000人次的用餐需求。  ⑥“技术跑得快,也要‘等一等’老年人。”上海市商务委服务业处副处长徐建春说,AI食堂专门加入了适老化技术的应用,餐食营养结构针对老年人的需求设计,在结算的时候还专门加入了老年卡的消费使用,用科技手段提升老年人的生活便利度,守护特大城市的袅袅烟火气。⑦像AI食堂这样的创新业态正在获得上海地方监管部门越来越多的支持。李明说,食堂所在的虹桥街道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场地选址、电力保障等难题,长宁区市场监管部门则根据企业提供的门店设计图纸,深入研究新模式、新业态的市场准入,对AI食堂的实际生产、出餐、用餐、清理、排污等环节,逐条研究指导,最终颁发食品经营许可证。选自《新华网》2021-08-0514.本文以“当AI遇见早餐工程有啥不一样”为题目,有什么好处?(2分)引出本文说明对象----AI在早餐工程中的应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评价标准:(2分)15.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使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突出地说明了AI食堂所需员工少,服务人次多的特点。评分标准:2分,说明方法1分,作用1分。16.文章第⑤段加点词语“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大约”表示估计,“大概”的意思,原句的意思是“传统的食堂,一名员工大概可以服务35人次到100人次的客流”,这只是一种猜测,删去后过于绝对,“大约”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评分标准:2分,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1分,只判断不得分;指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17.请例举AI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分)第207页共207页,人脸识别技术;智能导航;视频通话功能等等。评分标准:2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出两得满分。(四)阅读《乘神舟上九霄驻天和探星河》,回答14~17题。(共8分)乘神舟上九霄驻天和探星河①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成功将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已进入空间站时代,正向着既定的探索目标稳步前行。②选择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是因为它是目前我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是中国航天员进出太空最可靠、最安全、最温暖的航天港。③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专门用于载人航天的二级运载火箭,也是目前中国所有运载火箭中系统最复杂的火箭。相对其他火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人飞船状态增加了故障检测和逃逸救生系统,在火箭顶部带有逃逸飞行器,是我国可靠性指标最高的运载火箭。空间站在轨建造及运营阶段,假如出现较为严重的危险或故障,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具备10天内及20天内两种状态的应急发射能力,能够快速发射飞船将航天员安全接回。④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总长度约9米,总重量约8吨,共有14个分系统。该飞船是神舟系列飞船首次执行空间站航天员往返运输任务,是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⑤该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轨道舱配备了航天员在轨生活支持设备、交会对接敏感器等关键设备,为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做好充分准备;返回舱是飞船发射和返回过程中航天员所乘坐的舱段,是飞船的“大脑”;雅进舱则装配推进系统电源等设备,为飞船提供动力,并在飞行达程中进行姿态轨道的控制。此外,飞船上安装了由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研制的微波雷达,实现了测量、通信一体化设计,具备通信切换功能,通过通信数据的交互,实现匹配对接,导引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⑥天和核心舱,是空间站名副其实的“核心”,它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也是航天员在太空家园工作和生活频率最高的地方。舱内有工作区、睡眠区、卫生区、就餐区、医监医保区和锻炼区。⑦北京时间第207页共207页,2021年6月17日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按程序完成各项准备后,于北京时间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⑧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等工作,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6月18日,有删改)14.为什么说天和核心舱是空间站名副其实的“核心”?(2分)因为天和核心舱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也是航天员在太空家园工作和生活频率最高的地方。评分标准:(2分)15.文章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唯一的”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不能删去。“唯一的”的意思是“独一无二的”,表限制,说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是目前我国独一无二的载人航天发射场。删去后则不能凸显其“独一无二”性。“唯一的”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评分标准:(2分)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1分,只判断不得分;指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16.文章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做(作)比较。把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和其他火箭加以比较,突出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系统最复杂、可靠性指标最高的特点。评分标准:(2分)说明方法1分,作用1分。17.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调动你的积累,说出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3名航天员的名字。(2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评分标准:(2分)(五)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回答14--17题。(共8分)材料一:随着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世界各国都面临一场深刻的信息技术革命,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当前最具活力和创新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形态。第207页共207页,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如此迅猛,源于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渐成熟促进了信息化的深度发展,这为数字经济的兴起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客观上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数字产业抓住了发展的机遇,传统产业也被推动着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数字经济平台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三是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化应用持续加速,给了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更好发展的重大机遇。当然也要看到,数字经济的发展还面临许多挑战。比如,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顺畅流动,才能促进数字经济顺利发展,但当前各个国家对于数据的跨境流动都采取了较为保守和谨慎的态度,即不希望本国的数据被其他国家存储和使用。数据割裂的状态将对数据加工企业形成挑战,也不利于数字经济全球化发展.材料二:随着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变化和竞争对手不断出现,产品与服务的更新周期越来越快。这要求企业以最快的速度对市场做出反应、以最快的速度制定新的战略并加以实施、以最快的速度对战略进行调整。速度的压力使得企业必须通过合作进行资源整合和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传统经济中,商品或服务的多样性与到达的范围是一对矛盾体。大众化的商品总是千篇一律,而量身定制的商品只有少数人能够享用。但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这一切。企业现在能够以极低的成本收集、分析不同客户的资料和需求,通过灵活、柔性的生产系统分别定制。国外汽车和服装行业提供了许多成功的例子。大规模量身定制生产方式将给每个客户带来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要求企业具备极高的敏捷反应能力。(选自《经济日报》2021年8月11日,有删改)14.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B)A.数字经济已成为当前最具活力和创新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形态。B.数字经济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渐成熟打下了良好基础。(“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渐成熟促进了信息化的深度发展,这为数字经济的兴起打下了良好基础。”)C.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让数字产业抓住了发展机遇,传统产业也被推动着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D.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化应用持续加速,给了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更好发展的重大机遇。15.材料一中的加点词语“当前”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不能删掉。“当前”表时间限制,说明“各个国家对于数据的跨境流动都采取了较为保守和谨慎的态度”是目前的情况,将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与完第207页共207页,善,这种情况可能会改变。删掉后,句子表意过于绝对,可能与实际不符。“当前”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6.材料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举例子。举当前各个国家不希望本国的数据被其他国家存储和使用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数字经济的发展还面临许多挑战。17.结合材料二,概括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2分)①速度将成为关键的竞争要素;②跨企业合作成为必然选择;③大规模量身定制成为可能。(六)阅读《高压环境下,深海鱼的生存智慧》,回答14~17题。(共8分)高压环境下,深海鱼的生存智慧①游泳池的深水区,我们在不借助潜水设备的情况下,头部只要下潜3米,就会觉得耳朵快要爆炸,很快就因受不了水压而浮上来。②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是马里亚纳海沟,深度可达10909米。随着深潜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发现,无数生物在这些黑暗的地带繁衍生息,其中生活在海面下8000米处的马里亚纳狮子鱼,是目前人类所发现的“最深深海鱼”③其实、在水压面前,人类的表现似乎更合理一些。要知道,在8000米深的水下,静水压大概为800个大气压,相当于一头成年公牛站在你的指甲盖上那么大的力,所以深海鱼类才是反常的那个。④把一个充满气的物体按入水中,随着水深的增加,水压会远远大于大气压,导致这个物体周围的水开始向该物体内部中心的方向挤压。⑤大部分硬骨鱼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充气的物体,因为它们体内有一个充满气体的鱼鳔。对于生活在浅海的硬骨鱼类来说,鱼鳔可以帮助它们调整浮力。但是对于深海鱼来说,鱼鳔无异于一个脆弱的气球,因此,很多深海鱼在进化的过程中“舍弃”了鱼鳔这个“危险”的身体结构,转而依靠某些脂类来提供浮力⑥所以相比于浅海中的鱼类,深海鱼体内的骨骼和肌肉含量都比较少,而脂质和胶质则相对较多。此外,深海鱼骨骼中软骨的比例也远高于浅海鱼。对于深海鱼来说,这都是为了适应深海生活所做出的必要“妥协”相比于骨骼和肌肉,脂质和胶质能更好地帮助鱼类对抗巨大的压力。同时,这样的身体结构对深海鱼来说,还有另外一个好处----较低比例的骨骼和肌肉能降低深海鱼的能量消耗,而高比例的脂质则能储存更多的能量,这对于身处营养贫瘠、氧气稀薄的深海的鱼类而言至关重要第207页共207页,⑦但是,静水压是无孔不入的,无论是宏观结构还是微观结构都会受到它的攻击。⑧当我们把视线聚集到微观世界,我们会发现,高压环境下,细胞膜的流动性会降低。简单来说,在深海中,细胞的细胞膜会变得更“硬”,这绝非一件好事。细胞膜变硬会导致物质进出细胞更加困难,一旦细胞外的营养物质无法进入细胞,细胞内产生的废物难以运出细胞,生物将无法生存下去⑨科学家发现,相对于浅海鱼来说,深海鱼的细胞膜上有着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这让它们的细胞膜能在高压环境下依旧保持较高水平的流动性,提高物质运输的效率。⑩此外,脂质并不是唯一受到高压影响的物质,蛋白质也难以逃脱无处不在的水压。幸好深海鱼对此也有相应的应对策略——深海鱼的某些蛋白质特定位置的氨基酸会被其他氨基酸所替换,提高其对压力的抗性。14.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2分)由人在游泳池深水区耳朵无法承受水压的现象,引出说明内容----深海鱼在深海生存的原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5.文章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不能删去。“目前”从时间上进行限制,“到现在为止”的意思。说明“生活在海面下8000米处的马里亚纳狮子鱼,是当前人类所发现的‘最深深海鱼”,将来随着深潜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可能会发现新的“最深深海鱼”,删去后,句子表意过于绝对,可能与事实不符。“目前”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16.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8000米深的水下静水压加以说明,突出说明深海静水压之大、深海鱼类耐高压性之强。17.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深海鱼在高压环境下生存的原因。(2分)①深海鱼在进化过程中“舍弃”了鱼鳔这个“危险”的身体结构。②深海鱼的骨骼和肌肉含量都比较少,脂质和胶质相对较多,骨骼中软骨的比例远高于浅水鱼,这能更好地帮助深海鱼对抗巨大的压力;较低比例的骨骼和肌肉能降低能量消耗,高比例的脂质能储存更多的能量。③深海鱼的细胞膜上有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这让它们的细胞膜能保持较高水平的流动性,提高物质运输效率。④深海鱼的某些蛋白质特定位置的氨基酸会被其他氨基酸所替换,提高其对压力的抗性。第207页共207页,(七)阅读《华为云构建“城市大脑”》,回答14----17题。(共9分)华为云构建“城市大脑”①继今年4月份在深圳发布“分布式云”以及“实时音视频”等云上创新新品后,华为云近日在上海举行的TechWave全球技术峰会上又公布了一系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产品,引起行业高度关注。尤其是峰会上发布的智能流程机器人方案与城市智能中枢,为智慧城市应用再添新场景。②事实上,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近年来的热门领域,华为云作为头部企业,此次发布的人工智能产品又有何特别呢?③“去年,华为全联接大会发布了智能体技术参考架构,并与深圳、上海等城市联合发布了城市智能体,此次华为针对城市智能体的核心—城市智能中枢做出了专题发布。”华为CloudBU副总裁石冀琳说,城市智能中枢就像人的大脑,控制着感知、认知与行动,其核心架构是一平台三引擎,即通过打造一个城市AI开发运营平台,提供全域感知引擎、知识计算引擎、机器人引擎,实现对城市状况的跨模态、跨部门协同以及全域精准感知,助力智能化城市治理和精准服务。④“其中,城市AI开崔运营平台面向于不同的城市、场景,以开发套件的方式,低代码、零代码地帮助城市构建某种应用的人工智能能力。”华为云语音语义创新Lab金任袁晶表示,在3个引擎中,全域感知引擎将通过多模态方式帮助城市感知市民生活动态,以及城市建设动态;知识计算引擎利用大规模图引擎、知识图谱、知识计算技术,帮助实现对城市情况的全面分析;机器人引擎最重要的是构建智能流程机器人方案,也是此次华为云发布的重要产品之一,简单来说可以把该机器人方案看作华为为政企用户打造的“数字员工”。⑤“我们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可以实现财务、税务、IT、商务、采购、项目管理等复杂业务流程的自动化,让数据流程机器人取代人工采集录入等重复性劳动。”袁晶以12345市民热线的工作机制为例、一般情况下,看似简单的一通市民热线电话,背后需要大量网格员作为支撑,但在城市智能中枢环境下,金域感知引擎将对一些道路状况、噪音扰民等城市问题自动感知,并自动形成AI工单,随后利用知识计算引擎分析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对应的处置部门,而后再利用机器人引擎中的智能流程机器人继续推进问题解决进程,最终实现无感知解决城市问题。袁晶介绍,华为云城市智能中枢目前已经在上海市各区的12345市民热线开展智能化升级。第207页共207页,⑥“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除了互联网行业以外,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传统行业中的渗透率仍然不高,群众对人工智能的体验感不强,智慧城市的提升空间很大。”袁晶说,未来,要积极把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转化成人工智能可以解决的问题,并将解决方案部署到实际的城市运行系统中。“华为云的城市智能中枢也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合作,共同推进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和政务的智能化升级。”(选自《经济日报》2021年6月25日,有改动)14.文章第③段中的“一平台三引擎”具体指什么?(2分)一平台三引擎,指通过打造一个城市A1开发运营平台、提供全域感知引擎、知识计算引擎、机器人引擎。15.文章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举例子。举12345市民热线的工作机制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可以实现复杂业务流程的自动化,让数据流程机器人取代人工采集录人等重复性劳动”。16.文章第④段中的加点词语“最重要的”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不能删去。“最重要的”起限制作用,说明机器人引擎最主要的是构建智能流程机器人方案,但还有其他功能和作用。如果删去,语意过于绝对,与客观事实不符。“最重要的”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7.科技飞速发展的未来,智慧城市的提升空间很大。除了本文介绍的内容外,请你谈谈你眼中的智慧城市是怎样的。(3分)①智慧城市有更发达、更便捷的通信手段。人们不再需要随身携带手机或电脑,只要对植入人体内的芯片说出指令,所需要的页面就会显示在你面前。②智慧城市让出行更快捷、更环保。每家每户都有靠自然界中光能驱动的飞行器。只要对它说出你要去的地方,它会将你安全送至目的地。(八)阅读《成功出舱!太空行走有多难?》,回答14----17题。(共8分)成功出舱!太空行走有多难?①7月4日14时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②随着太空行走技术的发展,太空行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按出舱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是验证类出舱活动;第二种是组装类出舱活动;第三种是维修类出舱活动;第四种是有效载荷类出舱活动,即回收、修理和释放卫星或在月面安装实验装置、采集月岩标本等。第207页共207页,③2008年,航天员翟志刚进行的我国第一次太空行走属于验证类出舱活动,而这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进行的太空行走属于组装类出舱活动或有效载荷类出舱活动。于这次太空行走时间长很多,而且要完成复杂的舱外安装任务包括进行首次人和机城臂的协同配合,用机械臂把航天员载到舱外作业点附近工作,所以难度比翟志刚首次太空行走大不少。④由于人一旦暴露在太空中将面临失压、缺氧、低温和辐射损伤等危险,因此航天员出舱时必须穿舱外服。这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是穿着进行了大量改进与升级的新型“飞天”舱外服。例如,它可支持更长时间的舱外活动,从第一代“飞天”舱外服的4个小时增加到8个小时;航天服头盔上配有摄像机,可以全程记录航天员舱外操作过程;重复使用次数更多,关节处更加灵活,航天员戴着手套由第一代可以握持直径为25毫米的物体提升为握持直径大约为5毫米的物体。舱外服的整体效能、可靠性、舒适性有了进一步提高,舱外服的操作动作和信息识别更加迅速、准确,科技感更强,同时具有中国的审美识别性。⑤太空行走技术非常复杂,因此必须进行大量的训练。其中最重要的训练是在水槽中进行,因为这种方法可以给航天员提供模拟失重的训练环境,是最为有效的训练手段。⑥在太空失重环境中,航天员要靠手把扶住周围的某些物体,用手“走”,因此需要航天员的上肢肌力和耐力较大,这就要求航天员在飞行前要加强上肢力量的锻炼。神舟十二号乘组加强了体能训练、上肢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航天员在水槽里训练时,要穿200多千克的水槽训练服在水下训练几个小时,最初训练结束后累得连筷子都拿不住。另外,男女航天员的训练标准是一致的,王亚平等两名女航天员最初也面临巨大挑战,但经过训练后都没有问题了。所以今明两年,我国太空行走第一女航天员有可能问世。⑦在太空失重环境中移动身体,关键的是要慢、要小心谨慎、要不慌不忙,同时要控制好自己的身体,不要接触到任何飞行中的物体,不要快速移动,否则会产生不必要的旋转……⑧太空行走与在模拟失重水槽中的训练还不完全相同。在水槽中训练时,由于水的阻力较大,所以航天员做动作时比较缓慢。但是在太空行走中没有阻力,动作灵活性增强而容易,比如拧一个螺丝,如用劲太大可能跟着旋转。⑨所以在移动身体和操作时要慢一些,在太空中控制和移动身体跟在地球上还是不一样的,需要航天员去体验,真正的情况只有在太空实际操作中才能体会。⑩简言之,太空行走技术正方兴未艾,未来主要突破是在小行星和火星上的太空行走技术,研制出既安全可靠又轻便灵巧的新型舱外航天服。(选自《科普时报》2021年7月9日,有删改)第207页共207页,14.文章围绕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介绍了出舱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新型“飞天”舱外服的优势、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在水槽里训练以及太空行走的难度等方面的内容。(2分)15.文章以“成功出舱!太空行走有多难?”为题,有什么作用?(2分)运用感叹句和问句,设置悬念,引发人们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说明对象,揭示说明内容。16.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列数字和做(作)比较。将新型“飞天”舱外服和第一代“飞天”舱外服进行比较,运用具体的数据,突出、准确地说明了新型“飞天”舱外服可支持更长时间的舱外活动。17.文章第⑥段中的加点字“多”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不能删去。“多”在数量上加以限制,说明“航天员穿的水槽训练服达200千克以上”。删去后,则变为准确的200千克了,与事实不符。“多”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九)阅读《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回答14~17题。(共8分)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①今年入夏以来,全球异常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例如北美洲西部极端高温、欧洲中西部地区持续强降雨引发洪灾、中国部分地区发生暴雨洪劳灾害等。②气候异常一般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总体来说,最近一段时间的异常天气气候事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北半球夏季常见的高温多雨叠加拉尼娜事件等海洋和陆面热力异常的后续影响所致③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逐步凸显。气候变暖加剧了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是造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重要背景。统计数据温示,近几十年北半球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率增加。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高温热浪事件发生更频繁,2001--2020年高温持续总天数较1981--2000年增加了50左右。研究亦证明,随着气候变暖,大气层在饱和前可容纳更多水汽,导致极端强降水发生的可能性增大。④北半球夏季是中纬度西风带区域气温高、降水多的季节,高温热浪和强降水天气多出现在这个时段。今年6月下旬以来,北美西部上空强大的暖高压像“锅盖”一样将热空气笼罩在下方,造成了该地区的极端高温热浪天气;来自地中海的低压系统携带暖湿水汽北上,受到欧洲北部上空的暖高压阻挡,在德国等欧洲国家停滞形成强降水;中国河南省近日遭遇的暴雨则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台风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第207页共207页,。此外,特殊地形对气候异常亦有加强作用。北美落基山脉形成干热风的“焚风效应”、欧洲阿尔卑斯山及中国河南省西部的太行山和伏牛山等特殊地形对水汽的阻挡和抬升效应等,都会加重气候异常。⑤海表温度和陆面冰雪覆盖的异常对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分布也有重要影响。2020~2021年秋冬春季发生了一次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而西部海水变暖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拉尼娜事件易导致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拉尼娜也会减弱东太平洋输送至北美西部的水汽条件,使北美西部更有可能发生高温干早。欧洲地区的强降水,也与今年北大西洋春夏季海温异常有关。⑥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趋多、趋强态势,极端天气的“破纪录”事件也不断增加。为更好应对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各国除了发展本国的气象预报技术,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准确率,完善极端天气气候预警机制。社会各界也应提高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灾害监测预警和灾害性天气信息发布能力,优化城市规划以提高城市防灾能力,加强防范气象灾害的科普宣传工作,提高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公众自救互救能力。⑦当然,最根本的还是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减少室气体放,减缓气候变暖的影响。大气无国界,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7月29日)14.2021年7月20日中国河南省遭遇的暴雨,导致多人死亡,经济损失严重。请你说出这次暴雨形成的原因。(2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台风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河南省西部的太行山和伏牛山等特殊地形对水汽的阻挡和抬升效应,也会加重气候异常。15.文章第①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举例子。举北美洲西部、欧洲中西部地区和中国部分地区发生极端天气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今年入夏以来,全球异常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从而使说明更易懂、更有说服力。16.文章第⑤段中的加点短语“一般情况下”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不能删去。“一般情况下”表限制,说明在通常的情况下,拉尼娜事件易导致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但不排除特殊情况。去掉后,句子表意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一般情况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17.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我们应如何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2分)第207页共207页,.①除发展本国的气象预报技术,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准确率,完善极端天气气候预警机制;②社会各界应提高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灾害监测预警和灾害性天气信息发布能力,优化城市规划,加强防范气象灾害的科普宣传工作,提高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公众自救互救能力;③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暖的影响。(十))阅读《抗洪救灾中的“黑科技”》,回答14~17题。(共8分)抗洪救灾中的“黑科技”①2021年7月下旬,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导致多地道路、地铁等公共设施被淹,人员被困。面对严峻的形势,高科技的出现正在重新定义新时代的抗洪“战术”,同时也为救灾行动赢得了宝贵的时间。②那让我们来看看,在这次的救灾行动中,到底出现了哪些高科技的身影,它们都分别起到什么作用?③翼龙无人机搭建空中应急通信平台。连日的大规模强降雨让河南巩义市米河镇的多个村庄通信中断,就在被暴雨围困之际,米河镇的乡亲们收到了一条短信,短信中表示,应急管理部门已经紧急调派翼龙无人机抵达米河镇上空,并将为乡亲们提供5小时的网络恢复。④为了让灾区的群众能眼家人、朋友报一个平安,应急管理部门紧急调派翼龙无人机应急通信平台,历经4.5个小时跨区域长途飞行,飞抵现义市进入米河镇通信中断区,实现了大约50平方千米范围的长时间稳定的连续信号覆盖,为深陷孤岛的人民群众带去了“生命的信号”。⑤“海豚1号”救生机器人驰援抗洪抢脸。由于多目的极端强降雨天气让郑州市区出现严重内涝,为了更加精准快速地对灾群众展开救援工作,云洲智能紧急调拨了118台“海豚1号”水面救生机器人救援郑州⑥“海豚1号”水面救生机器人是一款远程遥控操作的智能化救援设备,每台自重13千克,可以随时抛投,每秒可航行3米。其拖拽力非常大,可以同时拖拽3个成年人,最长遥控距离可以达到800米。⑦在传统的近距离救援落水人员时,一般会采用人工抛投救生圈的方式,指向性较差;而在远距离救援时,一般情况下需要救援人员驾驶冲锋舟,同时还需配备2名人员共同施救,不仅耗时耗力,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而采用“海豚1号”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大大提高救援效率。第207页共207页,⑧卫星为洪涝监测提供强有力支持。在极端强降雨天气发生的第一时间,风云二号、风云三号和风云四号等多颗在轨业务运行卫星,都在最短时间内获取了灾区卫星观测资料,同时为气象服务提供了数据保障。⑨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高科技的出现也重新定义了新时代下抗洪救险的新“战术”。14.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5.文章第⑦段中的加点词语“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不能删去。“一般”是“通常”的意思,表限制,说明在通常情况下,近距离救援落水人员时会采用人工抛投救生圈的方式,但不排除特殊情况。去掉后,句子表意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一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16.文章第⑦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作(做)比较。把传统的水面救援方式与“海豚1号”进行比较,突出说明了“海豚1号”救援效率高的特点。17.请概述抗洪救灾中的“黑科技”及其作用。(2分)翼龙无人机搭建空中应急通信平台;“海豚1号”救生机器人驰援抗洪抢险;卫星为洪涝监测提供强有力支持。阅读《巨浪奔腾威震海天》,回答14~17题。(共8分)巨浪奔腾威震海天①让我们把时钟调回到2011年。随着渤海湾的一声巨响,一枚新型潜射导弹破水而出,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试射成功。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的个头有14米,最大射程在7500~8000千米,起飞重量40~45吨,可携带1枚25万吨级核弹头,或者3枚4~6万吨分导弹头。在制导方式上,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采用由捷联惯性、弹道计算机、激光陀螺仪、天文导航组成的复合制导系统。②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很用直径2米的固体燃料发动机,其中一级发动机壳体使用高强度钢,二级发动机使用玻璃钢,兼顾了重量和强度上的要求。③为什么巨浪2是个圆“脑袋”?与巨浪1导弹不同,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弹头处采用的是钝头设计,圆圆的“脑袋”看起来不是很有杀伤力但是千万不要被它憨憨的样子所迷惑了,其实,它的“内力”特别强大,那它究竟为何要加配钝头设计呢?第207页共207页,④空气中飞行的物体想要阻力小,需要头部设计成尖锐的锥形。而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设计成钝头因为它是在水中发射。虽然水和空气一样都是流体,但是两者的流体阻力特征完全不一样。水的密度是空气的700多倍,尖头设计在水里很不稳定;圆“脑袋”可以在水下撑开更大面积的水流,减少水的阻力,并保持稳定的出水姿态。⑤当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出水后,在空气中飞行需要尖头减小阻力。因此,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采用了双层整流罩设计,第一层圆“脑袋”在出水后会脱落下来,而里面那层整流罩则是尖头造型,这样的设计有效地提高了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的射程。⑥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的研制成功,使中国“三位一体”核威慑能力中最重要的海基核威慑能力突飞猛进。近年来,中国弹道导弹在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制导技术、突防技术、分导式多弹头技术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些成果运用到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上,大大提高了中国潜射导弹的威力、精度和突防能力。⑦虽然,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已经带来了可靠的战略核威慑能力。但是,和其他国家最新型号的潜射弹道导弹还有一定差距。比如,俄罗斯的R-36M撒旦洲际导弹射程超过了1.6万千米,具备在安全区域发射即可覆盖全球大多数威胁目标的能力。而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的射程还无法在安全区域完全覆盖主要威胁目标。⑧虽然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在性能上存在一些不足,但依然赋予中国强大的海基核反击能力。特别是中国已经成功研发出了巨浪-3潜射战略导弹。巨浪-3潜射战略导弹相较于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进一步提开了体型和重量,发射重量达60吨。与此同时,它的导弹直径达到了2.2米,并且采用了减组杆设计依靠这一设计结构,巨浪-3潜射战略导弹在飞行上升段的空气阻力可以降低50%,在新型固体然料的加持下其射程也水张船高。⑨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堪称国之重器是目前市国强大的战略威慑手段。而更先进的巨浪系统导弹,也已露出庐山真面目。“巨浪”家族成为保卫祖国安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服务国家战略和发展利益的中坚力量!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21年第7期,有删改)14.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具有哪些特征?(2分)个头大,射程远,起飞重量大。评分标准:(2分)15.文章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列数字、作(做)比较。把巨浪-2与巨浪-3潜射战略导弹进行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了巨浪-3潜射战略导弹体型和重量的提升之大。评分标准:(2分)每种说明方法0.5分,作用1分。第207页共207页,16.文章第⑦段中加点的词语“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不能删去。"主要”表限制,说明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的射程还无法在安全区域覆盖最重要的威胁目标。删去后,意思就变成了无法覆盖所有威胁目标,句子表意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主要”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评分标准:(2分)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1分,只判断不得分;指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17.我国还有哪些战略威慑武器?请你列举出两个。(2分)示例:原子弹、氢弹、核潜艇等。评分标准:(2分)每例1分。(十二)阅读《中国古都之北宋大都会》,回答14~17题。(共8分)中国古都之北宋大都会①北宋先后建有东西南北四京,开封府为东京。开封府作为北宋都城历时167年,极盛时期人口约有150万,在11世纪到12世纪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开封有“七朝都会”之誉。②北宋东京城地处中原腹地、黄河南岸,陆路和水路交通十分发达。流经东京城的河流众多,这些河流为城市提供生活用水,又带来全国各地的资源,支撑城市发展。③北宋东京城的都城布局由宫城(皇城)、内城(里城)、外城(罗城)组成。④宫城是全城的中心,城周长2500米,设有6座城门。此宫城原为唐朝节度使衡署,因此面积不大。城内道路皆以宫城为中心,正对各城门,呈“井字形”道路网。与唐代的道路规划相比,宋代的道路宽度大幅缩减。东西门间的横街将宫城分为内廷和外朝两部分。外朝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场所,以大庆殿和文德殿为主体嫂筑。内廷是皇帝日常起居的场所,以紫宸殿、垂拱殿等为主体建筑。徽宗时期,又在内城修建了延福宫和艮岳,分别位于宫城的北部和东北部。⑤内城在东京城的中部,为唐汴州城的旧址。内城形状为矩形,位于外城正中略偏西北的位置,城垣周长第207页共207页,10000余米,设有10座城门。宋朝的内城是在前朝的基础上建立的,事先并没有经过统一规划,居住区和商业区混置一处,衡署也多沿东西向御道分布。达官贵人的府邸相对集中,但多数仍处在闹市中。⑥外城又称罗城。总体上呈矩形,东西略短,南北略长,周长25000余米,有城门11座。因四条河流贯通城中,另设有9座水门。东京城地处中原,周围只有黄河一道天险,城市防御的压力极大。因此,北宋一直重视外城的建设,多次修建外城,瓮城、敌楼、马面等防御设施都在此时全面运用于外城的建设中。⑦北宋时期,东京城商业高度发达,形成了许多行业街市。伴随发展起来的还有各种手工业、城市服务业,包括茶楼、酒肆等。⑧东京城内全城遍布商业网点。内城以四条御街为主形成了主要的商业区,延伸至城外的大街则是外城的主要商业区。总的来说,城内各种用地混杂相间,各功能分区之间无明确的用地界定。官营手工业分布于不同的区内,私营手工业则散布于城内的各处。由此可见,东京城是一座高度商业化的城市⑨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宣德门东的潘楼街市子等都是当时有名的繁华商业街。沿街有食品、器物、首饰等各式店铺。以餐饮业为例,城内共有72家大型酒店,称为正店,其余的饭店称为脚店,比脚店还小的店铺称为夜市。数量众多的酒店为东京市民提供了丰富的餐饮种类,飞禽走兽、面饭干果应有尽有。⑩这座高度商业化的城市,对之后都城的商业布局以及发展产生了较深的影响。它又是一座高度政治化的城市,城内的布局十分强调皇权至上的思想。三重城址、宫城居中的布局凸显了宫城的崇高地位。(选自《科学24小时》2021年第8期,有删改)14.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北宋大都会一一东京城?(2分)地理位置、都城布局、发达的商业。评分标准:(2分)15.文章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第207页共207页,列数字。运用具体数据,有力地说明了在11世纪到12世纪初开封府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评分标准:(2分)说明方法1分,作用1分。16.文章④⑤⑥这三个自然段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2分)不能调换。④⑤⑥段说明的内容与第③段相对应,分别是宫城、内城、外城;同时,④⑤⑥段的内容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这也与第⑩段写到的“城内的布局十分强调皇权至上的思想”相契合。因此不能调换位置。评分标准:(2分)17.文章第①段中的加点字“约”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不能删掉。“约”字表估计、猜测,说明开封府在极盛时期人口有150万是估测出来的,去掉之后,就变为确数,与事实不符。“约”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评分标准:(2分)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1分,只判断不得分;指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十三)阅读《中华墨汁的传承“秘籍”》,回答14~17题。(共8分)中华墨汁的传承“秘籍”墨汁为什么是黑的?①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会用到墨汁,而这看起来黑乎乎的墨汁除了水分以外,还有些什么成分呢?其实,墨汁主要是由炭黑、胶料、添加剂加工而成。炭黑是各种原料所制取的碳素的总称,炭黑的粉粒越细,颜色越好,制成的墨汁光浩度越好,性质稳定,被覆力极强。这也是为什么墨汁一旦沾在衣服上就很难洗干净的原因②胶料一般采用动物胶(骨胶)做乳化胶,动物胶可使炭黑散布均匀及调节墨汁的浓度,还起到防止墨汁沉淀及书写诊化的作用。除动物胶外,现代墨水制作也采用植物胶或各种合成胶等。上等墨汁中由于掺入樟脑、冰片、麝香等中药充当芳香剂,因此具有调节味道以及防腐防霉等作用。                  第207页共207页,③墨汁分松烟墨和油烟墨,松烟墨以松树烧取的烟灰制成,而油烟指的就是烧油取烟。松烟墨汁乌黑无光,是书写小楷字和工笔绘画的佳品,油烟墨汁色相偏暖,多用来勾线、渲染,更适合书画。④制作松烟墨时,需要把松树中的松香流掉。不然烧出来的烟,很容易产生黏结。接下来的步骤就是把松木放入十几米的窑中,点火燃烧。在窑头到窑尾的顶部设有小孔,这样烟粒就会留在内壁上,而余烟就会从小孔中飘出。等窑火持续烧制最终冷却以后,就可以入窑刮取炭黑了。越是靠窑里边的烟粒,越是精细,越是靠近窑洞口的烟粒,越是粗糙。最远的地方为清烟,是做上等墨的原料。中间一点叫混烟,只能做普通的墨。靠近窑炉刮取下来的烟子,加工研细以后可以印木版书。到了最接近门口的粗烟,只能做油漆、粉刷。⑤制作油烟墨时,烧油烟的方式,和古时候点油灯相似,用碗或瓦盆做容器,下面放油燃烧,上面覆盖收烟。过不了多久碗就变黑了,刮下来就是炭黑。古时多用桐油烧烟,因为桐油成本低廉,效果好(墨色黑而光),得烟率高。时代变革中的变与不变⑥现代墨汁制作工艺与代制作工艺相比,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制作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取代人工,不仅仅带来了效上的提升,还节省了劳动力。尽管设备提升了,但由于四季的气候变换,墨汁的配方比例也需要进行调整,因此在制墨过程中仍然有很多环节至今仍无法用机器替代。⑦在制墨过程中,对煮胶(主要工序之一)就有很高的技术要求。蒸过火或者没有蒸够,都无法生产出高品质的墨汁而这个技巧只有具备经验的工匠才能把握。比如一锅胶大概需要煮四个小时,那么在快四个小时的时候,有经验的师傅就要目不转睛地守在锅旁,在某个时候,他说行了,就一定可以,而没有经验的徒弟是做不到的。学徒只有在实践中不断锻炼手感与眼力,在数年的历练之后才能真正掌握这门传统的制作工艺。⑧中国的书画艺术就靠着文房四宝这套传统工具来传达中国人的思想、文字、生活与感情,而成就了不朽的千秋事业。尽管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家都用敲键盘代替了写字,但传统的文房四宝仍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并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加深,愈加显示出令人神往的魅力。(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21年第7期)14.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分)逻辑顺序。15.第207页共207页,15.阅读文章③――⑤段,为其拟写一个小标题,写在下面。(2分)古代的墨是怎样做的?16.文章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举例子。举只有具备经验的工匠才能把握煮胶技巧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现代墨汁制作工艺中仍有很多环节至今仍无法用机器替代,使说明更易懂,更有说服力。17.不能删掉。“大概”表估计、猜测,说明一锅胶需要煮四个小时是估测出来的,删去后,就变成煮一锅胶就是四个小时,句子表意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大概”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17.文章第⑦段中的加点词语“大概”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不能删掉。“大概”表估计、猜测,说明一锅胶需要煮四个小时是估测出来的,删去后,就变成煮一锅胶就是四个小时,句子表意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大概”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十四)阅读《汤加火山喷发,威力有多大?》,回答14~17题。(共8分)汤加火山喷发威力有多大?①北京时间1月5日12点多,南米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发生了一次猛烈的普林尼型火山喷发。从目前数据来看,这是1991年后全球范围内最强的一次火山喷发,初步估计火山喷发指数(VEI)为5级。②这次火山喷发,最快感受到影响的是当地和周边的地震仪—喷发激发的面波相当于一次5.8级地震。然后是气象卫星一一大团积雨云与烟尘拔地而起,积雨云云顶和烟尘很快冲破对流层顶,最终火山灰和气体喷发物达到了约30千米高,将大量火山灰、二氧化硫等注入平流层。③接下来将是声波和冲击波。在汤加首都努库阿洛法,声波如鼎沸震耳;在约600~900千米外的斐济和萨摩亚,声波依然如万壑闷雷;而近2000千米外的新西兰北岛,依然能听见声波。④大气里有声波和冲击泼的回响,海洋更是出现了明显海啸。通常,大多数海啸是由地震引发的,火山喷发引起的不常见:但如果喷发规模够大并引起水下大范围的崩塌,完全可能成为激发海啸的源头。⑤汤加率先受到了海啸影响据观测,首都努库阿法录到了1.5米高的海啸波,而部分岛屿更是接近15米。第207页共207页,⑥而这座火山的主体依然深埋在浪花之下,浮出水面的小岛只是火山口的冰山一角如同我们对这座火山的认识一样渺小。⑦火山还会再次喷发吗?当前的活动的确打破了2015年以来的沉寂,而1月15日的喷发,也是这座火山极少见、重现期约1000年的大规模喷发。⑧根据后续的形变、微型火山地震等监测,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确实可能会有火山活动甚至喷发过程,但由于它已经在持续释放能量并减压,所以再次大规模喷发的可能性比较小。14.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2分)开篇由新闻事件自然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一一汤加火山喷发的威力之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5.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列数字、打比方。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汤加火山喷发时的声波之大,使火山喷发的威力形象可感,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16.文章第④段中的加点词语“大多数”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不能删掉。“大多数”表限制,说明绝大部分的海啸是由地震引发的,但不排除其他因素引发的海啸。删掉后,句子表意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大多数”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17.目前,人类还不能控制火山的喷发。那么,在紧急状态下,我们应该怎么办?(2分)示例:尽可能准确地预测火山喷发的时间,及时组织疏散人群,减少因为火山喷发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十五)阅读《当语言死亡时》,回答14~17题。(共8分)当语言死亡时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濒危语言图谱》,全世界有7000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语言将在21世纪消亡,80%~90%则在未来的200年灭绝。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慢得多。②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第207页共207页,③中国虽然不在语言濒危的热点地带,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的黄成龙博士介绍说,中国有129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活力都很低,至少二三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中部的土家语等。④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有1000万满族人,但能说满语的人如今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的死亡,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⑤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孙森林被砍伐,人们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去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可能性,无限的搭配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更伟大。”⑥语言的死亡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说这种语言的人消失了;第二,说这种语言的人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转而使用另一种语言。过去200年间,欧洲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消灭了150多种土著语言,在北美扫荡了300多种土著语言;现在则是全球化,经济和社会的压力逼迫人们从村庄搬到城市,他们的母语时时处在强势语言的压制下。⑦在谈到语言的优劣问题时,哈里森说:“没有一种语言能垄断人类的所有表达。任何一个学过两种语言的人都知道,两种语言之间,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可翻译的,某些概念,某些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你会感到一种沟壑,或者遗失。”⑧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去世之前谈到她对于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处外三图14.语言消亡的方式通常有哪儿种?(2分).①说这种语言的人消失了;②说这种语言的人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转而使用另一种语言。15.文章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举例子、列数字。举中国能说满语的人数减少的例子,并运用具体数据,具体有力地说明了“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16.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至少”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第207页共207页,不能去掉。“至少”表示最小的限度,表限制,说明中国最少有二三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去掉后,句子表意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至少”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17.有人认为,语言统一更有助于人们交流,语言消亡对人类没有影响。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分)示例:我认为语言消亡对人类有影响。语言是人类的财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保持世界语言的多样性,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丰富的想象,我们要注重语言的传承,保持语言的生命力。(十六)阅读《人造太阳,点亮人类能源梦想》,回答14~17题。(共8分)人造太阳,点亮人类能源梦想①万物生长靠太阳。科喾家们长期致力于利用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为人类开发一种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因此,在球上以探索清洁能源为目标的受控核聚变研究装置又被称为“人造太阳”。聚变燃料氘可以从海水中提取,升海水中的氘发生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00升汽油。有人甚至说聚变能一旦实现,人类的文明发展将不再受制于能源。②“人造太阳”从“核”而来。受控核聚变实现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磁约束核聚变和惯性约束核聚变。其中磁约束核聚变是用强磁场来约束高温核聚变燃料。实现受控核聚变的条件十分苛刻,一是燃料需达到极高的温度(1亿摄氏度以上),但极端高温下的燃料无法用普通固体容器来盛装,为此,科学家们提出用强磁场的方式来约束处于极高温下的聚变燃料;二是具有足够的密度,从而提高燃料原子核之间碰撞而发生核聚变反应的概率;三是具备足够长的能量约束时间,将高温高密度的核反应条件维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使核聚变反应得以持续进行。这三个参数的乘积必须达到一定值,才能满足聚变“点火”条件,实现受控核聚变。因此,核聚变原理虽然简单,但聚变能开发却面临一系列科学技术挑战。③国际磁约束受控核聚变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从最初的少数几个核大国进行秘密研究、技术解密,再到世界范围内开放合作、共同参与的研究阶段。④2006年11月,中国、欧盟等七方签署启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协定。目前,该计划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自2008年我国科学技术部成立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核聚变中心以来,我国陆续承担了18个采购包的制造任务,共有上百家科研院所、企业直接参与。主阳珠人体立第207页共207页,⑤我国承担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采购包任务进展顺利,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比如,2019年9月,中核集团牵头的中法联合体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组织签订了ITER主机安装一号合同,这是有史以来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中竞标的最大核能工程项目合同。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是聚变能发展中的关键一步,也是各国聚变能发展路线图中的关键设施。计划一旦达到目标,人类将在21世纪中叶实现聚变能的应用。我们将发扬协同创新精神,夯实自立自强根基,实现“人造太阳”在21世纪中叶闪耀世界的能源梦想。(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9月14日,有删减)14.受控核聚变实现的方式主要有哪两种?(2分)磁约束核聚变和惯性约束核聚变。15.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举例子。举中核集团牵头的中法联合体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组织签订了ITER主机安装一号合同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我国承担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采购包任务进展顺利,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16.文章第④段中的加点词语“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不能删去。“目前”从时间上进行限制,说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是当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并不代表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将来可能会发生变化。删去后,句子表意过于绝对,可能与事实不符。“目前”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17.人类一旦研制出“人造太阳”,人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发挥你的想象力,举出具体的一例。(2分)示例:①可以在寒冷的冬天种植热带水果;②能全天候不间断地为粮食作物提供光照;③可以实现星际旅行。(十七)阅读《3D打印新技术推动传统古建文化传承》,回答19~22题。(共8分)3D打印新技术推动传统古建文化传承①赏心悦目的中国古建筑模型不仅仅是件艺术品,更是一种严谨的古建专业表达方式。在古建筑的研究、教学、存档以及实际施工中,古建模型是一种非常有用、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②通常,古建模型是由经验丰富的木工师傅基于传统木工方式制作而成,历时数月,周期长、成本高。最后成品的模型常常是孤品,存放于博物馆,对一般人而言,可望而不可即。   ③最近,3D打印新技术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性。研究人员在3D打印制作古建模型的领域里进行了初步探索。到目前为止第207页共207页,,已成功研制出三个古建模型(南禅寺大殿、法起寺三重塔、故宫角楼)。与传统木作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加快捷、精确,成本大大降低,非常适合于广大的古建工作者和相关专业的学生。   ④3D打印机可以将数字模型直接转化成实体,可不间断工作,免去了木作方式的锯、刨、凿、雕等过程。以前需要数月才能完成的模型,现在只要几周就足够了。例如,用4台打印机制作故宫角楼模型,大约2星期就可完成。   ⑤现在,3D打印机的精度已达到0.1毫米级,即使当模型微缩到很小的尺寸,也能够保留那些古建筑木构件(梁、柱、枋、斗栱等)的榫卯细节。这样就使得古建模型可以反复拆卸,重新搭建。这有利于古建筑的学习和研究,还可用于验证古建筑设计以及指导实际施工。   ⑥实践证明,3D打印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古建模型的制作成本,将会是传统木质模型成本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例如,故宫角楼模型的制作成本仅为600—800元左右。   ⑦在古建专业院校里,3D打印模型也将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具形式,帮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和学习古建知识。同时,学生也可通过自己设计和制作模型,培养动手能力。同样,对于机械、建筑、航空、医疗等其他专业,3D打印技术也将有广阔的前景。   ⑧此外,3D打印古建模型还能被开发成智力游戏,鼓励青少年以乐高方式搭建模型,培养兴趣爱好、学习传统文化。   ⑨当有更多的人参与古建模型制作时,这也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古建筑会被模型数字化。这或将有助于建立开放式国家古建筑数据库,作为人类共同财富,为世人所享用。   ⑩我们在3D打印古建模型方面所做的尝试,只是在这个新领域的初步探索,希望能对传承和宣扬中国传统古建筑文化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选自《科技日报》2021年9月15日)14.在制作古建模型方面,3D打印新技术与传统木作方法相比有哪些优点。(2分)更加快捷、精确,成本大大降低,非常适合于广大的古建工作者和相关专业的学生15.文章中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举例子、列数字。举3D打印机制作故宫角楼模型的例子,并运用具体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3D打印新技术打印制作古建模型用时短、快捷的特点。16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短语“到目前为止”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第207页共207页,不能删掉。“到目前为止”的意思是“到现在为止”,在时间上加以限制,说明“截止到发稿时间,研究人员已成功研制出三个古建模型(南禅寺大殿、法起寺三重塔、故宫角楼)”,但不排除以后会研制出新的古建模型。删去后,句子表意过于绝对,可能与事实不符。“到目前为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17.联系生活实际,说说3D打印技术还会在哪些领域做具体的应用。(文章中提到的除外写出两条)(2分),示例:①汽车制造业领域:汽车行业在进行安全性测试等工作时,会将一些非关键部件用3D打印的产品替代,在追求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②文化创意:珠宝首饰、手机外壳等都可以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来。③家庭领域:衣架、碗筷等日常用品可以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来。④教育领域:学校可以用3D打印技术打印教具或教学模型,可以开办3D打印特色课程。(十八)阅读《2000多年前中国人已用上北斗“导航”》,回答14~17题。(共8分)2000多年前中国人已用上北斗“导航”①说起“北斗”导航,大家都不陌生,毕竟这是一项举世闻名的当代先进技术,即便你可能未必真的知道“北斗”到底是怎么导航的。②不过,今天说起“北斗”导航,并非是想对它进行科普,而是想聊聊早在2000年前,中国人就找得着“北”的事儿。③在考古界,湖南的“长沙马王堆”是鼎鼎大名的存在。与它关联且大家第一时间能想到的,就是千年不腐的西汉女尸。其实不腐的不只女尸,还有3张现在仍陈列于湖南省博物馆的古地图。④1973年,公元前168年埋葬的前汉时代的马王堆三号墓中,出土了3幅绘制于丝帛上的十分精美的地图—《驻军图》《长沙国南部地形图》和《城邑图》。据考证,3幅地图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它们不仅证明了西汉时期我国军事测绘已经较为成熟,其中的《驻军图》还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标有军事情况的地图。《长沙国南部地形图》对所绘内容的分类分级、符号设计、主区详邻区略等较为科学的制图原则,至今仍在沿用,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编制最准确的军事地图。⑤地图尤其是军事地图,并非每个人都能看懂。但如果仔细观察,至少还是能看出3幅地订图的一个共同而突出的特征—一它们的图示方位都清晰地标注着“上南下北、左东右西”。⑥别慌,你没看错,确实和咱们现在说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相反。更重要的是,这几幅绘图中蕴含了古人的找“北”智慧。第207页共207页,⑦据现有考古研究,古人绘制地图时区分南北,主要利用的是日光和北斗七星(以下简称北斗)。地球自转轴向两侧无限延伸,其中一侧的延长线,就从天空中北斗“勺子柄”位置的北极星附近经过。四季轮回,斗转星移,古人通过肉眼或专用测量工具“望筒”等,很早就发现了“北极星位置基本不变”的现象。研究还表明,汉代甚至汉以前的华夏先民,就已经有能力比较准确地测量地理信息。比如,先秦时期,古人运用北斗等星象与地理信息的对应关系判断方位。⑧到了汉代,人们对北斗可“导航”的认知就更为普遍。根据《淮南子》中记载的“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就说明了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北斗判方向已是通识。⑨正是基于古人对北斗这类天文现象的长期观察和运用,以及规、矩、准、绳等工具的发明让我国古代绘制的很多地图,都具备较高的准确性。以《长沙国南部地形图》为例,地图虽未标明比例尺,但经测算,其主区比例尺约为1:180000,相当于汉代的一寸折十里。图上所绘河流骨架、流向及主要弯曲等,均和现在地图大体相似,所绘山脉和山体轮廓、范围及走向也大体正确。地图东半部分的方位角误差,也仅有3%左右。⑩西汉的地图制作技术,此后也在不断传承和创新。到了西晋,我国出现了成熟的地图理论与测绘方法,比如地理学家裴秀提出了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迁直的“制图六体”地图测量要素。这与现代地图中比例尺、方位、距离、地势起伏、倾斜角度以及河流道路的曲折等要素,已儿近一致⑾今有先进“北斗”导航,古有以北斗为依的地图测绘技术。未来,这些智慧的结晶,必会持续传承与创新,让人类测绘、导航等技术精度更为“精”益求“精”(选自《科技日报》2021年11月16日)14.文章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北斗”和“北”各具体指什么?(2分)指北斗卫星和方向。15.文章第⑦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举例子。举先秦时期古人运用北斗等星象与地理信息的对应关系判断方位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汉代甚至汉以前的华夏先民,就已经有能力比较准确地测量地理信息”,从而使说明更易懂、更有说服力。16.文章第⑨段中的加点字“约”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不能删去。“约”字表估计、猜测,说明《长沙国南部地形图》其主区的比例尺为1:180000是估测出来的,是概数,如果删去,就变为确数,句子表意过于绝对,可能与事实不符。“约”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第207页共207页,17.调动你的知识积累,说说古人还用哪些方法辨别方向。(说出两点即可)(2分)示例:①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辨别方向;②通过观察树的年轮稀疏和密集来辨别方向:年轮稀疏的一方为南面,年轮密集的一方为北面。(十九)阅读《“深海一号”助力能源保障》,回答14~17题。(共8分)“深海一号”助力能源保障①2021年11月24日,我国首个自主开发建设的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日产天然气1000万立方米,提前达到设计产量峰值,具备了每年产气30亿立方米的能力,为粤港琼等地区的能源使用提供了有力保障。②“深海一号”气田位于海南岛东南海域,探明储量超千亿方,最大水深超过1500米,最大井深达4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发现的平均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深水气田。③用于开发“深海一号”大气田的“深海一号”能源站,是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场买④“深海一号”能源站结构非常复杂。它由上部组块和船体两部分组成,能源站还搭载近200套油气处理设备,首创了半潜平台立柱储油,实现了凝析油生产、存储和外输一体化功能。⑤“深海一号”能源站尺寸巨大。它的总重量超过5万吨,最大投影面积相当于两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总高度达120米,相当于40层楼高,最大排水量达11万吨,相当于3艘中型航母。其船体工程焊缝总长度高达60万米,可以环绕北京六环3圈;使用电缆长度超800千米,可以环绕海南岛一周。该能源站建造质量标准高、施工技术难度大。能源站按照“30年不回坞检修”的高质量设计标准建造,设计的疲劳寿命长达150年,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超强台风。因此中国海油项目团队在建造阶段实现3项世界级创新,运用13项国内首创技术,攻克10多项行业难题,是中国海洋工程建造领域的集大成之作。⑦“深海一号”能源站对涂装质量和精度控制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通过成功实施合龙工程,中国半潜平台船体总装快速搭载和精度控制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组块和船体连接点间距不得超过6毫米,多项深水施工技术突破1500米难关,全面掌握了中心管汇等10余种水下关键装备的自主制造技术,超大型深水装备工程总包能力显著提升。同时,该项目还引进了人员定位系统,无死角开展安全网格化管理,克服了受限空间作业多、交叉作业多等难题。第207页共207页,⑧“深海一号”能源站的投产使用,保障了“深海一号”大气田的顺利运营使用。目前,该气田高峰年产天然气33.9亿方、凝析油24.7万方,可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气需求。它的投产将使中国海油在南海天然气生产供应能力提升到每年130亿方以上,相当于海南省全年用气量的2.6倍。⑨我国首个自营勘探开发的1500米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的运营使用,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能力和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建造水平取得重大突破,对提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支撑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摘自《中国能源网》2021年11月21日,有改动)14.“深海一号”能源站具有什么特点?(2分)的①结构非常复杂;②尺寸巨大:③建造质量标准高、施工技术难度大;④对涂装质量和精度控制要求严格。评分标准:(2分)每点0.5分。15.文章第②段中的加点短语“迄今为止”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不能删去。“迄今为止”的意思是“到现在为止”,表限制,说明“深海一号”气田是我国到现在为止自主发现的平均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深水气田。删去后,句子表意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迄今为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评分标准:(2分)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1分,只判断不得分;指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16.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列数字、作(做)比较。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深海一号”能源站尺寸巨大的特点。评分标准:(2分)每种说明方法0.5分,作用1分。17、开发和利用深海资源,是我们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调动你的积累,写出我国在开展深海探测方面取得的至少两项成果。(2分)示例:①“雪龙二号”极地科考(破冰)船;②“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③新一代海洋科考船“科学号”;④第一艘远洋科学考察船“向阳红10号”。第207页共207页,评分标准:(2分)每项成果1分,答出两项即可。(二十)阅读《为什么商场总在一楼卖化妆品》,回答14~17题。(共8分)为什么商场总在一楼卖化妆品①你发现没有?你身边的商场都长得很像:很少有超过五层的。一楼一定卖化妆品、珠宝首饰,通常不设洗手间;而电影院通常在最高层;餐厅则可能在地下一层或者高层;很少有在二楼、三楼卖儿童用品的。②为什么商场都这样布局?答案和租金有关,更和商场的永恒目的有关。③威尼斯人酒店(澳门著名度假村)有一个著名的设计——购物中心回廊的顶部模拟天空的设计,还有缓慢流动的云朵一一据说这样能让顾客忘记时间。当然并非所有的购物中心都这么土豪,但它们确实都在想同一件事:如何让你再多停留一会儿。④从一楼开始说起。通常,商场的一楼临街,客流量是最大的,租金相对就比较高。在上海南京路这样的地段,商场一楼的租金甚至是二楼的两倍。而化妆品是易耗品,人们要经常购买,所以这些店铺的租金承受能力就比较强。更重要的是,化妆品针对的主要消费群一般是中青年女性,这些人的特点是:消费能力比较高。那么,先吸引进来再说。⑤而珠宝首饰等物品,消费频次相对较低,但是因为利润高,所以租金承受力也很高。它们一般呈环带状分布在商场一楼的四周⑥女装会占据除一楼以外商场中最好的位置一般在商场的中间层。而男装的位置略差于女装,会与箱包皮具或者运动品牌放置在同一楼层,位于女装的下一楼层或上一楼层。原因不言而喻:男女对服装的消费能力差别很大。⑦影院、餐饮、电玩、儿童类别商铺通常分布在高楼层。因为它们属于目的性消费,放置在高层是为了拉动人气。另外、这一类店铺的租金承受能力也比较低。⑧洗手间的设置也有学问。设立在商场一层的洗手间很可能变成公共厕所,不能带来太多流量,很不划算。⑨但在其他楼层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找到洗手间的。在通往洗手间的黄金路线上,商家会陈列最具挑逗力的主打商品,或在路上设置小障碍:一两个放了商品的矮柜让你不得不以形路线前进,从而增加你与商品的接触频率,还可能吸引到一些等待小伙伴上洗手间的顾客。⑩此外,商场的自动扶梯多为X形,如果你逛到一半想下去,通常要沿着中庭走半圈才能到下行电梯处,等于又多逛了几家店。14.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第207页共207页,以问句开头,设置疑问,引发读者思考,从鸡而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15.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举例子。举威尼斯人酒店购物中心回廊的顶部模拟天空的设计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商场的布局与商场的永恒目的有关:如何让消费者再多停留一会儿。16.文章第⑤段中的加点词语“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不能删去。“一般”是“通常”的意思,表限制,说明商场里的珠宝首饰等物品通常是呈环带状分布的,但不排除特殊情况。去掉后,句子表意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一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17.万达影城设在万达广场的高楼层。请你说说这样布局的原因。(2分)因为看电影属于目的性消费,将影院设置在高楼层是为了拉动人气。另外,店铺的租金较低。议论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一)阅读《最美青春献祖国》,回答18~21题。(共9分)最美青春献祖国①青年何谓?青春何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帆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壮丽的青春之歌,成为一代代中国青年的青春主旋律,持久回荡在中华大地上。②如果给百年青春之歌选取一个主题,那一定是最美青春献祖国。在革命年代,如邓中夏、高君宇等无数青年慷慨报国,为了挽救国家危亡而挺身向前,以报国星火聚成燎原之势。在建设年代,如于敏、王淦昌等无数青年建功立业,年纪轻轻便隐姓埋名,为护卫国防安全“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改革开放以来,“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以“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己任,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奋发有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初心未改、本色不变,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为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注入了青春力量。③青年的力量,是理想信念的力量。青年周恩来“邃密群科”,为寻求救国真理奔走求学,找到正确信仰与方向。第207页共207页,28岁的夏明翰追随心中“主义”,从容就义前给妻子留下了绝笔信:“红珠留着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29岁的陈望道心无旁骛地翻译《共产党宣言》,把墨汁当成红糖水蘸着粽子吃,还说不苦,一点都不苦,因为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正因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所以青年成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④青春的模样,是实干奋斗的模样。“最美奋斗者”黄文秀,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返回家乡投入脱贫攻坚一线,牺牲在工作途中时年仅30岁。“最美快递员”汪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武汉战疫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后勤保障,以非凡之勇守护人间温暖。“时代楷模”杜富国,在突遇加重手榴弹爆炸时,不顾个人安危把战友保护在身下。戍边英雄陈祥榕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以血肉之躯筑起了国防安全的巍峨界碑……如何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一个个优秀青年给出的答案是,把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接续奋斗、凯歌前行。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神舟”上天、“北斗”组网、“嫦娥”奔月、“蛟龙”入海,科技强国事业的接续,需要青年上下求索;产业扶贫、文旅消费、直播带货,乡村振兴事业的传承,需要青年主动担当;改革开放机遇无限,市场经济大潮迭起,新发展格局开启,需要青年勇往直前……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勇敢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挑选,才能大展作为,不辜负伟大时代。⑥“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广大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谱写更为动人的新时代青春之歌,正是党和人民的热切期待。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20.文章第③段的论证思路是什么?(3分)元第207页共207页,21.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青年应如何把最美的青春献给祖国。(2分)(二)阅读《志存高远接续奋斗》,回答18~21题。(共9分)志存高远接续奋斗①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必须要树立远大理想,青年志存高远,接续奋斗。②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远大理想,首先要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把准方向,坚定执着不迷失”,当是每一个青年人的坚守。心中有信仰,行事才有方向。如果没有信仰,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就会出现偏差。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树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能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尽快成长为一名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③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应当牢固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当代中国青年必须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第207页共207页,④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远大理想,还要牢固树立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心。从近代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当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这关键时刻,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广大青年迎难而上、挺身而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这是青年的历史机遇,更是青年的使命担当。勇敢地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责任,是时代新人应有的意识与素质,同时也是推动当今青年持续奋斗的精神源泉。新时代中国青年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找准自身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⑤青年理想信念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让崇高的理想信念光芒照耀新时代青年前行之路,新时代青年必将在新时代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文章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20.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21.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读完本文,你有哪些感悟?(2分)(三)阅读《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回答22~25题。(共8分)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⑴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通过品读经典培养高尚的心灵,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第207页共207页,  ⑵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⑶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例如,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⑷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⑸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⑹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18.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文章第①段引用林语堂的警文有什么作用?(3分)第207页共207页,24.文章第③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25阅读文章第⑤段,为横线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不超过20个字)(2分((2分)(四)阅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回答18~21题。(共9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②那么,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哪些营养,来创造新时代的文化价值呢?③汲取家国情怀。“修齐治平”出自《礼记·大学》,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指提高自身修为,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安抚天下百姓苍生的抱负和理想。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从孝老爱亲、兴家乐业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奔腾不息的江河,传承着民族的精神传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大任担当,那种与国家、民族、百姓休戚与共的情怀都令人感佩。④关于学习精神。古人关于学习精神的诗句多如繁花,比如李白的“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杜甫的“第207页共207页,”,颜真卿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苏轼的“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等。学习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条件⑤具有忧患意识。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在几千年的生存发展进程中,始终强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倡导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任劳任怨。忧患意识还经常与勤俭、勤政相联系,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丧败”等都是关于忧惠意识的警句。⑥汲取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种形式。中华民族成长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求变的历史,《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经·大雅》曰“周虽旧那,其命维新”。正是因为我们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新精神,才会有古代的造纸木、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这“四大发明”,才会有当代的量子计算机、超级杂交水稻、神舟系列载人飞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的问世。⑦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可以进一步提开个人的文化修养、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⑧我们要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从中汲取深厚的养分和智慧,创造新时代的文化价值。18.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20.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21.请为文章第④段中的空白处补写诗句,写在下面。(2分)(五)阅读《涵养骨气,挺起精神之脊》,回答18----21题。(共9分)涵养骨气,挺起精神之脊第207页共207页,①“人无刚骨,安身不牢。”骨气是人生的灵魂支柱和精神脊梁。一个人有了骨气,人品就有了高度,人格就有了硬度。中国人的骨气不是凭空产生、从天而降的,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浩然之气,是支撑起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深厚根基,是跃动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中的生动气韵,是无数优秀中国青年舍生忘死、身体力行的一种高尚品质。从风雨如晦的沧桑岁月到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到乘风破浪的新时代,一代代中国青年在探寻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中,把做中国人的骨气,铭刻在“天不怕,地不怕,愿献头颅保中华”的信仰信念里,体现在“把活路堵死、向死路求生”的英勇无畏里,书写在“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的自信自强里,谱写了一曲曲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壮丽凯歌。②青年具备铮铮铁骨,就能傲立于天地间,不惧任何风吹浪打和风险挑战,敢与天公试比高,敢教日月换新天,一个民族就能拥有更加广阔的天地。反之,青年柔柔弱弱、唯唯诺诺,缺少钢筋铁骨和浩然之气,绝难挺起民族精神之脊,一个民族就会失去奔向未来的蓬勃活力和持久动力,这样的青年也难以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而,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不是一道可有可无、可重可轻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必须全力以赴、在实践中答好的必答题。③有骨气的人之所以能赢得人们的敬仰和敬重,是因为骨气体现人性中的大美,那就是心怀大我、心系家国。抗日英雄杨靖宇在冰天雪地里坚持战斗,牺牲时年仅35岁,一句“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那我们中国就完了。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令天地为之动容。新时代年轻的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用生命捍卫祖国领土主权,“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在人们心中立起了不板的精神丰碑……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善于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丰厚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感受刚正不阿的风骨、坚不可摧的钢骨、宁折不弯的傲骨,深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面乐”的家国情怀,以一生的真情付出奉献祖国,以一辈子的颜强奋斗服务人民,立起身为中国人的精神高度。④千锤百炼的钢最硬,风吹雨打的松最挺。粟裕大将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后,在扉页上写下“炼成钢铁如保尔,莫做浮草似罗亭”的诗句。在上甘岭战役中,面对敌人的连续疯狂进攻,27岁的孙占元在双腿被炸断、弹药用尽后,用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把中国人的骨气展现得感天动地。排雷英雄杜富国在边境扫雷行动中,1000余次进出雷场,排雷排爆2400余枚,一次次游走在生死边缘,危急关头“你退后,让我来”的英雄壮举令人震撼……中国人的骨气,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千磨万击、干锤百炼出来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当坚决摒弃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把负重前行当吃亏的思想和行为,坚持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铸就折不断、打不烂、压不垮、扭不弯的精神之脊。第207页共207页,(选自《解放军报》2021年8月10日,有改动)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20.简述文章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分)21.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你认为如何做,才能挺起精神之脊?(2分)(六)阅读《志气骨气底气》,回答18~21题。(共9分)志气骨气底气①“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身处这个伟大时代的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和宝贵发展机遇。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不仅是广大青年的荣幸,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荣光。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在新的征程上努力激发新作为、做出新贡献,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期望。②中国人自信前行的铿销脚步、自立自强的不懈追求,贯穿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以中国航天为例,从“祝融”号在火星上留下中国印迹,到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佳绩频频让世界为之惊叹。回顾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艰辛历程可以发现,从“就是当了裤子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的坚强决心,到“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同样能造得出来”的坚定自信,无不折射出科技工作者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豪情壮志,推动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也正是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艰苦奋斗,书写出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③“夫志,气之帅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对个人面言是一种幸福,对民族而言则是一种力量。长征途中,很多稚气未消的“红小鬼”,都是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完成了“成人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第207页共207页,14亿多人民显示出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枪林弹雨中百折不挠,在一穷二白时发愤图强,在风雨来袭时挺立不屈,在复杂环境中攻坚克难,中国共产党人锤炼出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形成了经千难而前赴后继、历万险而锲而不舍的品质。正因为铮铮铁骨,中国人民才能在战风斗雨中愈挫愈勇,中华民族才有了面对惊涛骇浪的从容不迫。④自信强则力量强,底气足则脚步稳。搬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闯出改革开放的新路,经过持续奋斗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把一个个“难题”变为了“奇迹”,重振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精气神。有坚实国力支撑,有雄厚精神支持,这就是中国人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⑤历史写下辉煌过往,时间掀开崭新一页。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志气越强、骨气越硬、底气越足,越有利于战胜前进路上的“拦路虎”“绅脚石”跨越复兴途中的“娄山关”“腊子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已经准备好了!(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7月26日,有删改)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文章第①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深情寄语有什么作用?(2分)20.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21.联系文章内容,结合实际,谈谈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如何做,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期望。(3分)(七)阅读《非遗“触网”促保护传承》,回答18~21题。(共8分)非遗“触网”促保护传承第207页共207页,①“线上小吃街”“非遗音乐周”“非遗网购节”……如今,不少线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成为网友热捧的对象。②近年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不断激发传统行业变革,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搭乘数字经济的快车向“网红”转型。尤其是有关政策不断出台,让非遗“网红”之路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的《“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强调,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培育一批“网红”品牌。③数据显示,我国有近9Q万项非遗资源,但并不是所有非遗项目都适合商业化。个别“网红”非遗项目也引发了一些质疑,有人认为其缺乏创意,有人则担心过度开发。这表明,非遗“触网”应平衡好保护传承和创新开发之间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本末倒置。④具体而言,首先应以人为核心,让非遗“活”起来。非遗是以人为核心的活态传承,应对非遗传承人、传播者和消费者的特点综合考量,为非遗“网红”市场注入更活跃的生命力。⑤其次,运用好数字媒介技术,让非遗更可“感”。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的加持能够让非遗“听得见”“摸得着”“带得走”。但也应注意数字媒介展现非遗文化的局限性,避免让非遗品牌塑造止步于表面、流于形式⑥最后,合理推动非遗品牌开发,让转型更有“序”。应进一步提升非遗产品设计与制作水平,同时,更加有序地推进非遗品牌转型升级。在原汁原味保持非遗产品形态和文化精髓的前提下,扩大非遗的品牌影响和产业链条。⑦非遗传承既需要保护传统技艺,也需要不断拓宽非遗传播渠道。只有合理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非遗的“网红”之路才能更稳、更好、更远。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20.本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2分)2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搭乘数字经济的快车向“网红”转型。B.我国所有非遗项目都适合商业化。第207页共207页,C.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的加持能够让非遗“听得见”“摸得着”“带得走”。D.非遗传承既需要保护传统技艺,也需要不断拓宽非遗传播渠道。(八)阅读《在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芒》,回答18~21题。(共9分)在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芒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天安门广场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致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生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把青春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时代抱负,让人充分感受到青少年一代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②“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一代代中国青年跟随党不懈奋斗。献词既有对我们党百年历程的真情回顾,也有对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这是新时代青年的青春誓言,代表了青年一代为实现民族复兴做出的庄严承诺和在党的指引下健康成长的坚定决心。具有时代气质的深情表达,久久回荡在人们心中。③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与生俱来带有青春气质,具有关注长远、代表未来的先进性,向来既高度重视青年,热忱关心青年,也天然吸引青年,更能赢得青年。一百年来,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在革命战争年代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时期开拓奋进、锐意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挺立潮头、砥砺奋进,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④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也是对青春最美好的礼赞。“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当年李大钊同志对青年的寄望,是青年人顽强拼搏、英勇奋斗的形象写照。永久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革命传统,青年应该是永久奋斗的模范,不仅自己要奋斗,还要教育后代永久奋斗,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百年来,正是一代代青年的成长,构成了百年大党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第207页共207页,⑤“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关心青年成长进步,为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指明前进方向,感召和激励广大青年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才有可能成就一番光荣事业,更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⑥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广大青年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进程中,激荡出更加磅礴的先锋力量,以实际行动兑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20.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2分)21.结合文章,联系实际,谈一谈中学生应如何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3分)(九)阅读《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回答18~21题。(共9分)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①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并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棒棒糖:②一说到“工匠精神”,人们就想到德国、日本。实际上,中国也曾盛产“工匠精神”。历史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壁纸等产品,曾令世界无比羡慕和叹服。③从当前来看,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我们虽一度是“世界工厂”,但在很多领域并不掌握核心技术,在一些关键技术上还受制于人。说到底,我们还欠缺一种支撑工匠精神的“匠心文化”,还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第207页共207页,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重在转变观念。现实生活中,重管理轻技术、重学历轻技能的错误认识应随时代变化彻底扭转。在很多发达国家,匠人收入普遍比大学毕业生要高,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同样被视为“家族的骄傲”,这值得我们反思。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提升其社会认可度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匠人的文化,是培育大国工匠的应然之举。⑤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需要榜梯引领。2015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1689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授予804人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些“登上大雅之堂”、受到国家表彰的劳动者,是千千万万劳动者的杰出代表。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一些选手又将在这个国家级技能舞台上大显身手。广大劳动模范和优秀技术工人应保持本色,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用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人做新时代的奋斗者。⑥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需要培养人才。当今世界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品质和品牌的竞争。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必须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产品供给结构,提高质量与效率。这个改革的过程,也是一个呼唤“工匠精神”回归的过程。我们应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⑦清人魏源说:“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意思是当某项技艺达到巅峰后,再进一步前进便接触到了“道”,即天地规律。让更多明星工匠、高技能人才在社会上脱颖而出、大放光彩,国内近2亿技术工人的干劲会更足,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底盘会更加牢固,整个社会“务实重行”的干事氛围会更加浓厚(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12月11日,有删改)18.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20.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我们应如何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2分)第207页共207页,21.当前,有些人对学生上技校、学技术有偏见,认为上技校、学技术没出息。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3分)(十)阅读《浩然正气更能唤起更多青年共鸣》,回答18~21题。(共9分)浩然正气更能唤起更多青年共鸣①在今天年轻人爱国热情高涨、文化自信更加坚定的背景下,浩然正气更具感染力,更能唤起年轻观众的共鸣和共情。②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作品越来越好看了—认同这一观点的年轻人在不断增多。一部《觉醒年代》,频频上微博“热搜”,并且长尾效应明显,依托口碑持续吸引更多观众。近年来,《跨过鸭绿江》《山海情》《理想照耀中国》等唱响主旋律的作品都受到年轻人欢迎。许多人在视频网站上热情追剧甚至重复观看,在社交平台上对情节、人物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并且因为这些作品开始主动去了解历史研究历史,自发地细革命前辈,筑牢理想信念。③唱响主旋律、传正能量的作品何以“圈粉”年轻人?我们可以在这些优秀作品中寻找共性:扑面而来的年代感流畅自如的历史叙事,大片品相的制作……原因不一而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些主旋律作品所表现出的浩然正气。④浩然正气是澎湃的情感。在作品中,它可以是爱国者、救国者的正气,可以是开拓者、斩棘者的勇气,也可以是弃黑暗而向光明的青春气,更是为理想昂扬向上的奋斗之气。这些作品多取材自壮阔历史现实。历史上那些闪闪发光的人物,那些被血与火淬炼而成的人生,那些饱经磨砺的理想与信念、意志与品性,成为我们寻觅浩然正气的源头、创作正能量作品的宝矿。⑤《山海情》中基层干部心里有火、眼里有光,誓把戈壁滩变成金沙滩;《跨过鸭绿江》中志愿军英雄英勇无畏,在危难关头表现出钢铁意志;《理想照耀中国》中一代一代为理想信念前赴后继的人们,汇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浩然正气可以跨越时空、跨越代际,尤其在今天年轻人爱国热情高涨、文化自信更加坚定的背景下,更具感染力,更能唤起年轻观众的共鸣和共情。第207页共207页,⑥苏轼言:“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要想吸引年轻人,除了作品中鼓荡着荡气回肠的浩然正气,还需有酣畅淋漓的“快哉风”,在当代语境中即意味着叙事手法和叙事节奏要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觉醒年代》中,史实纷至沓来,却不干瘪;思想风起云涌,却不抽象。说到底,在于主创做到了融思想交锋于戏剧矛盾,化精神活动于人物塑造,从而让浩然正气气韵生动。大处实、小处虚,一环扣着一环,有冲突、有悬念,循序渐进直至高潮。⑦文艺作品不是脱离历真实的杜撰,也不是对历史照本宣科的还原。年轻观众对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作品有自己的审美需求。他们期待在其中获得一种“艺术真实”,即不一定完全按照史书记载塑造人物、架构情节有时候“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也能让人于片段间识长河之貌。正如《山海情》里的方言、戈壁和沙尘暴,给观众一种过目难忘的浪漫真实。《觉醒年代》中,鲁迅写《狂人日记》酣畅之时的情难自己;陈氏弟留法前与其后牺牲的镜头并置……这些带有电影质感的细节,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⑧说到底,文艺作品不是要紧跟热点话题走,甚至围绕“热搜”来拍剧,文艺作品的使命是记录时代,引领风尚,在潜移默化中传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文艺既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这是充盈着浩然正气的作品被年轻观众喜欢的深层原因。给人以审美享受,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作品必将拥有越来越多的观众。(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7月20日)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文章第⑦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20.结合全文,探究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作品“圈粉”年轻人的深层原因。(2分)21.请为文章画波浪线部分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2分)第207页共207页,(十一)阅读《胸怀“国之大者”》,回答18~21题。(共9分)胸怀“国之大者”①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国之大者”,是莽莽神州的历史回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中央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②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是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重要内容,是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的基本要求。③深刻理解“国之大者”,才能找准坐标定位。“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统一认识、推动工作,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求我们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④科学把握“国之大者”冰能打开视野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党中央看问题,都是从大处着眼。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也必须站在国家的、全局的角度考虑自身发展定位。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京津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些大课题,都需要观大势、谋全局,打大算盘、算大账。⑤心中常有“国之大者”,就要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回溯历史,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视死如归,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回来建设新中国的不计得失,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的牺牲奉献……一代代优秀共产党员用行动书写下对何为“国之大者”的回答。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知行合一,久久为功。第207页共207页,⑥“用的是自来水吗?污水怎么处理?”“做饭用电,电费贵不贵?”“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地考察,总牵挂着民生“小”事。他深情地说:“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深悟大与小的辩证法,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胸怀“国之大者”,风雨无阻向前进,我们必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12月6日第4版)18.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国之大者”的?(2分)19.文章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20,请你根据文章第⑤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提示,补写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2分)21、本文重点论述“国之大者”,为什么第⑥段还要写民生之“小”呢?(2分)(十二)阅读《安静,是一方肥沃的泥土》,回答18~21题。(共9分)安静,是一方肥沃的泥土①一小伙在台上稳稳站定,深吸一口气;而后,挺直两膝,微收小腹,微闭两眼,一副气定神敛、心澄貌恭的样子。一分钟,两分钟……忽然,他微屈左腿,弯起右臂,右掌画了个圆圈,呼的一声,向下砍去。眨眼间,地上的红砖应声断折。②我不了解这是怎样的内家功法,但我知道,这身手一定跟那两分钟的静息吐纳有关。我们看不到表演者体内气息的调集运转,但看到了安静中爆发的惊人力量。③是的,只有安静下来,生命内在的力量才会集聚和滋生,犹如泉坑滋水,缓缓无声间充盈起来。安静,形成一种氛围是寂静、肥沃的泥土子种子以萌发的力量第207页共207页,④安静,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是那种不惊乍、不张扬的气质,在内,则充溢着欣然和向上的活力。这种美好状态,在日本茶道大家森下典子的《日日是好》一书中得以具体呈现:“身心完全自由,享受着温暖大雨的冲刷。无论到多远的地方皆可看见自我开阔的前景。可以一直在这儿,哪儿都不必去。没有任何不可以做的事,也没有任何非做不可的事。没有任何的不足够。”⑤这种宁静与自足,是处于安静之中、极度专注时产生的一种开放式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下,大脑的触角异常敏锐。只要集中注意力,就能调整自己的思想,使它接受空间的所有思想波;整个世界都成为一本公开的书籍,供你随意翻阅。这是励志大师拿破仑·希尔的理论。他还说,聪明人不能成功,是由于他们缺少坚韧的毅力和安静的禀赋;普通人不能成功,是因为他们的头脑,时常处于喧嚣和浮躁状态,做一件事情时,还在想着另一件事情。⑥种种微利之诱、五色之惑涌起的喧嚣之声,壅塞了通往智慧和成功的路;而安静的力量,全被遮蔽了。“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静,才能观照万物,更好感受四时人间,更易找到灵感与规律,也更易塑造出开阔与自由的自我。因此,春风得意的浮躁,有时倒是一种壅蔽;而逆境的冷静,则成为一种成全。⑦1079年,苏东坡遭遇弹劾陷害,一番生死忧惧的磨砺后,他被贬来到黄州,自食其力,与渔樵杂处,放浪山水。一次,他到夜市喝酒,遇一个刺青壮汉;壮汉把他打倒在地,骂道:“什么东西,你敢惹我不快!你不知道我在这里的名声吗?”倒地的东坡,一瞬间开悟,对人生有了重新解读——“自喜渐不为人知”。他的生命开始汇入安静的力量。由此,他去掉了唯我独尊的傲气,多了虚怀若谷的宽容;去掉了文人的酸腐气,养成了博大的丈夫心胸。这也让他迎来了艺术生涯的高峰:《念奴娇》《赤壁赋》在此时创作,写意书法的代表《寒食帖》在这里完成,“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安静心态形成,也是在这一时期。⑧安静,这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帮他逆旅行舟,实现了人生的脱胎换骨。⑨安静,是一种能量,一种心胸,亦是一种修炼。⑩据说,古人举大事之前,往往安排一个仪式一沐浴更衣,焚香独守。想来,那香烟袅袅处,心外第207页共207页,无求,独坐此中,只得一股宁谧静寂。将思绪一缕缕数,一丝丝清,待心悟开明,便如暗中见炬火,一亮通晴。(11)想来,这不过就是为自己设置一个超然空间、于安静中求得一种专注沉潜的力量。这种力量,贯通天地,牢靠稳要,帮你踏踏实实,成就人生新境界。(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1年第11期,有删改)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文章第⑦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20.请你为第⑤段中的画线句补写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2分)21.读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十三)阅读《胸怀“国之大者”》,回答18~21题。(共9分)胸怀“国之大者”第207页共207页,①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国之大者”,是莽莽神州的历史回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中央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②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是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重要内容,是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的基本要求。③深刻理解“国之大者”,才能找准坐标定位。“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统一认识、推动工作,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求我们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④科学把握“国之大者”冰能打开视野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党中央看问题,都是从大处着眼。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也必须站在国家的、全局的角度考虑自身发展定位。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京津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些大课题,都需要观大势、谋全局,打大算盘、算大账。⑤心中常有“国之大者”,就要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回溯历史,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视死如归,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回来建设新中国的不计得失,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的牺牲奉献……一代代优秀共产党员用行动书写下对何为“国之大者”的回答。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知行合一,久久为功。⑥“用的是自来水吗?污水怎么处理?”“做饭用电,电费贵不贵?”“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地考察,总牵挂着民生“小”事。他深情地说:“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深悟大与小的辩证法,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胸怀“国之大者”,风雨无阻向前进,我们必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12月6日第4版)18.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国之大者”的?(2分)19.文章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20,请你根据文章第⑤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提示,补写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2分)第207页共207页,21、本文重点论述“国之大者”,为什么第⑥段还要写民生之“小”呢?(2分)(十四)阅读《安静,是一方肥沃的泥土》,回答18~21题。(共9分)安静,是一方肥沃的泥土①一小伙在台上稳稳站定,深吸一口气;而后,挺直两膝,微收小腹,微闭两眼,一副气定神敛、心澄貌恭的样子。一分钟,两分钟……忽然,他微屈左腿,弯起右臂,右掌画了个圆圈,呼的一声,向下砍去。眨眼间,地上的红砖应声断折。②我不了解这是怎样的内家功法,但我知道,这身手一定跟那两分钟的静息吐纳有关。我们看不到表演者体内气息的调集运转,但看到了安静中爆发的惊人力量。③是的,只有安静下来,生命内在的力量才会集聚和滋生,犹如泉坑滋水,缓缓无声间充盈起来。安静,形成一种氛围是寂静、肥沃的泥土子种子以萌发的力量④安静,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是那种不惊乍、不张扬的气质,在内,则充溢着欣然和向上的活力。这种美好状态,在日本茶道大家森下典子的《日日是好》一书中得以具体呈现:“身心完全自由,享受着温暖大雨的冲刷。无论到多远的地方皆可看见自我开阔的前景。可以一直在这儿,哪儿都不必去。没有任何不可以做的事,也没有任何非做不可的事。没有任何的不足够。”⑤这种宁静与自足,是处于安静之中、极度专注时产生的一种开放式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下,大第207页共207页,脑的触角异常敏锐。只要集中注意力,就能调整自己的思想,使它接受空间的所有思想波;整个世界都成为一本公开的书籍,供你随意翻阅。这是励志大师拿破仑·希尔的理论。他还说,聪明人不能成功,是由于他们缺少坚韧的毅力和安静的禀赋;普通人不能成功,是因为他们的头脑,时常处于喧嚣和浮躁状态,做一件事情时,还在想着另一件事情。⑥种种微利之诱、五色之惑涌起的喧嚣之声,壅塞了通往智慧和成功的路;而安静的力量,全被遮蔽了。“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静,才能观照万物,更好感受四时人间,更易找到灵感与规律,也更易塑造出开阔与自由的自我。因此,春风得意的浮躁,有时倒是一种壅蔽;而逆境的冷静,则成为一种成全。⑦1079年,苏东坡遭遇弹劾陷害,一番生死忧惧的磨砺后,他被贬来到黄州,自食其力,与渔樵杂处,放浪山水。一次,他到夜市喝酒,遇一个刺青壮汉;壮汉把他打倒在地,骂道:“什么东西,你敢惹我不快!你不知道我在这里的名声吗?”倒地的东坡,一瞬间开悟,对人生有了重新解读——“自喜渐不为人知”。他的生命开始汇入安静的力量。由此,他去掉了唯我独尊的傲气,多了虚怀若谷的宽容;去掉了文人的酸腐气,养成了博大的丈夫心胸。这也让他迎来了艺术生涯的高峰:《念奴娇》《赤壁赋》在此时创作,写意书法的代表《寒食帖》在这里完成,“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安静心态形成,也是在这一时期。⑧安静,这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帮他逆旅行舟,实现了人生的脱胎换骨。⑨安静,是一种能量,一种心胸,亦是一种修炼。⑩据说,古人举大事之前,往往安排一个仪式一沐浴更衣,焚香独守。想来,那香烟袅袅处,心外无求,独坐此中,只得一股宁谧静寂。将思绪一缕缕数,一丝丝清,待心悟开明,便如暗中见炬火,一亮通晴。(11)想来,这不过就是为自己设置一个超然空间、于安静中求得一种专注沉潜的力量。这种力量,贯通天地,牢靠稳要,帮你踏踏实实,成就人生新境界。(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1年第11期,有删改)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第207页共207页,19.文章第⑦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20.请你为第⑤段中的画线句补写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2分)21.读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十五)阅读《把自己看小把事情做大》,回答18~21题。(共9分)把自己看小把事情做大①余华被誉为中国的查尔斯·狄更斯,评论家们称赞他行文简练,可余华却在节目里说:“别人都说我的文章语言简洁,那是因为我认识的汉字少。”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是把自己看小。②纪录片《时代·我》里问袁隆平的小孙女“知不知道你爷爷是干吗的”?女孩竟然说:“我爷爷是看天气预报的。”袁隆平这样一位有名望的人物,孙女却连他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可见他一直只把自己当成一个“种田人”。水深不语,人稳不言。优秀的人,懂得抛却浮华,从不张扬,从不嚣张。第207页共207页,③苏格拉底被喻为古希腊最智慧的人”,可他听到这个称号后,诚惶诚恐地说:“我一无所知。”一次,苏格拉底见一位学生总炫耀家境,吹嘘自己家有一片一望无际的土地,于是指着地图问他:“亚细亚在哪里”“这一片金是”学生答。“那么,希腊呢苏格拉底问。他认真找了很久,好不容易才将希腊找出来。苏格拉底接着问:“雅典在哪儿?”“雅典,这就更小了,好像是在这儿。”学生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小点说苏格拉底又问:那么现在请你指出,你家的那片一望无际的土地,在哪儿呢?”学生十分尬地说:“对不起。”从那以后,这位学生再没有向人炫耀过自己的家境。④古语云:“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以万物为参照,可洞观一己之不足。”那些见过世面的人,大都虚怀若谷,恭顺谦和。他们从不会吹嘘自己多厉害,因为他们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⑤人生路上,怎么才能走得又快又远?很赞成樊锦诗说的一句话:“不要太把自己当一回事儿,要把事情当一回事儿。”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⑥20世纪90年代流传一句话:“不少西方人说起中国,都知道三样东西:天安门、长城和巩俐。”作为第五代中国电影届的缪斯,巩俐身上的标签有很多:32岁,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成员;35岁,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主席;37岁,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审团主席;41岁,《华盛顿邮报》全球年度5位伟大演员之一。但就是这样一个巨星,只专注于做自己的事。出演《秋菊打官司》时,为了说好陕西方言,她去陕西农村待了近半年。最后说出的陕西话,把当地村民都唬住了。拍《中国女排》时,为了演好郎平这个角色,巩俐成了郎平的“跟屁虫”。只要郎平出现的地方,巩俐都在。巩俐从不参加综艺节目,连个人微博也没有,唯一琢磨的事情,就是怎么演好戏,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但凡我决定要做一件事就要做得完美。”巩俐如是说。⑦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绒默。当你在不动声色中,沉淀自己,把事情做到极致,你也就成为最稀缺、最无可替代的那个人。又生如过客,唯有尽量把自己看小,努力把事情做大,才能不断增加人生的宽度和广度(选白《做人与处世》2021年第18期,有改动)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么?(2分19.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20.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有何作用?(2分)第207页共207页,21.学习中要有探究精神,要善于质疑。有同学说文中所举的苏格拉底的事例不真实,理由是古希腊所处的位置不是“亚细亚”。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十六)阅读《“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回答18~21题。(共9分)“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①如今的“轻”阅读,其实分量并不轻,能为人生“增重”,能为心灵赋彩,也能为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②数字时代,信息如海。不知不觉间,人们开始觉得,读书变“轻”了。③厚重典籍浓缩于方寸之间,指尖滑动取代了书页翻动。行囊里不必随身携带图书,书房中也不至于因为汗牛充栋而变得拥挤逼仄。阅读的载体变轻薄了。④书桌台灯让位给指尖掌上,移动阅读、零碎阅读成为日常。拿出阅读器,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品读好文、遇见书香。阅读的场景变轻松了。⑤电纸书、有声书立体书,在技术与设计的改变下,册页打视觉、听觉的区隔,以更灵活多样的形态融入生活,感受读书之变、体验楼书之美。阅读的方式变轻巧了。⑥不同时代,都会产生每不时代独有的阅读体验与证忆。从纸上到“指上”,阅读一直在变“轻”,选择也更加个性、更加多元,这是社会与科技的进步。⑦有人说,“轻”阅读固然有轻量、便捷的优势,也有轻浅、碎片之弊。言下之意,阅读还是应该“重”一点,在有限的时间里多读经典,以“重”阅读、深阅读来抵抗片段化阅读、碎片化思考。⑧其实不然。“轻”阅读,指的是追求开卷之轻便、体验之轻灵。形式的“轻”与内容的“重”,二者并无矛盾,不必人为对立。轻便的阅读渠道,更有助于读者触及有分量的优质内容。的确,真正的阅读应该自带过滤与反省机制,静心筛选并留下足够优质厚重的思想沉淀,回馈心灵。所以,读书还是读屏,关键不在于形式,而是内容。⑨先贤言:“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不读书,或许就不懂得“柳条折尽花飞尽”的别绪离愁,不懂“今人不见古时月”的岁月沧桑,也不懂“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平淡豁达。一个人的成长底色,由所读之书来铺陈。所以,不管是“轻”还是“重”,不管是读“著于竹帛”之书还是电子触屏之书,什么方式都好,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第207页共207页,(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4月28日)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文章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20.本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3分)21.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并说明理由。(2分)(十七)阅读《语言的重量》,回答18—21题。(共9分)语言的重量①语言是有重量的。或重或轻,不一而足。有成语为证:一言九鼎、一言千钧、金玉良言、语重心长、人微言轻等。②当然,语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实实在在的,不同的人每天说的话有明显的分量差别。③最重的话当然是“一言九鼎”,形容说的话特别有分量,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九鼎是指夏、商、周三代被奉为国家政权象征的传国之宝,东周时曾放置在洛阳天子宫殿,一尊鼎重几千斤,九鼎就是好几万斤。好勇斗狠、野心勃勃的秦武王试图问鼎中原,后来就是被其中一尊鼎压死的。《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公元前257年,平原君赵胜的门客毛遂,自荐出使楚国,仅靠口舌之辩,就促成楚、赵合纵共同抗秦,因此声威大振,获得了“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平原君十分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第207页共207页,④佛家语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如果一句话可以救命,那么一句话也可以要命,这分量也够重的。白门楼上,曹操想释放吕布,刘备慢悠悠地说了一句话:“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提醒曹操,这吕布可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千万留他不得,免得养虎遗患。乌台诗案发,宋神宗在如何给苏轼定罪的问题上犹豫不决,王安石说了一句话:“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这句话让东坡得脱牢笼。元帝有释放文天祥的念头,汉奸留梦炎坚决反对,说:“天祥出,复为号召江南义士抗元,吾辈将置于何地?”他的话促使元帝下了杀文天祥的决心。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生死存亡都是一句话的事。⑤人微言轻,那就要少说为佳,如不自知,多嘴多舌,只会自取其辱。有一回,纪晓岚很热心地为朝廷提了一点建议,没想到乾隆当场翻脸,恶毒地羞辱他说:“朕以汝文字尚优,故使领四库全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汝何敢妄谈国事?”言外之意,别自作多情了,我养你不过是当个能逗乐的戏子、小丑罢了,你还真把自己当根葱了,醒醒吧你,别做春秋大梦了。其实,纪晓岚是有不小的官帽的,他自以为早已高于“人微”境地,但这番训斥让他彻底寒了心,他终于明白自己在主子心目中到底有多少分量了。⑥语重心长,是长者对晚辈的谆谆教诲,暖心而厚重,因为他有几十年的岁月长河做后盾,有风风雨雨、起起落落的人生经历为积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就是此类语言,字字多情,句句深意,读起来沉甸甸的,认真践行必会受益无穷。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20.请为第⑤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2分)21.读完本文,你觉得语言有重量吗?谈谈你的看法。(3分)(十八)阅读《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回答18~21题。(共9分)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第207页共207页,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美育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要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②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灿烂文明。今天,美在中国有了更加多元、开放、包容的形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不妨从教育引导年轻人热爱艺术开始。当代中国,各种艺术形式和多种艺术风格碰撞交汇,琳琅满目。在“雪如意”“冰玉环”等冬奥会场馆,可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欣赏丰富多彩的中国元素…年轻人通过认识和理解中华大地上的优秀艺术作品,可以形成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引导年轻人接近、欣赏中国文艺作品之美,有助于赓续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在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学传统中,古代先贤们秉承“德艺双馨”“艺品如人品”等理念,将优秀道德情操和家国情怀融入美学的内容与形式之中,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呈现出来,感染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比如,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赤诚的家国情怀和昂扬的精神面貌;在《千里江山图》中,能领略锦绣河山的壮丽和创作者纯真质朴的爱国之情。新时代的年轻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先天的亲近感,引导他们接近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有利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④作为美的创造者,当代年轻人应积极记录这个时代和它的独特之美。比如,有关怀农民工、留守儿童生活状态的作品,有表现“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神舟飞船等重要成果的新山水画、新静物画,还有体现新时代年轻人新风貌的影视作品等。在他们的作品里,可以感受到更开放多元、更具时代感的艺术表达。这充分说明,接近美、欣赏美,涵养“美丽心灵”,才能发现美、创造美,用心用情拥抱美好时代。⑤引导年轻人对美的追求,有助于以美为媒,沟通世界。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欢迎并接纳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对美的追求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我们相信,更懂得欣赏自己国家、民族之美的年轻一代,也是在国际交流中传播美的使者。培养年轻人懂得欣赏中国之美,让他们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连接中外,并把这种精神和气质传递到全世界,一定能让世界更多更好地听到中国声音、中国故事,从心底欣赏中国之美。(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11月8日,有删改)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第207页共207页,19.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20,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2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为美的创造者的年轻一代应如何正确地“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2分)(十九)阅读《锤炼品德修为涵养高尚情操》,回答18~21题。(共9分)锤炼品德修为涵养高尚情操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锤炼品德,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曲直,增强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②锤炼品德,就要明辨是非曲直。青年要有理性、正确的认识,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面对外部诱惑,要保持定力、严守规矩,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拒绝投机取巧、远离自作聪明。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广大青年要学会涵养静气、独立思考,时刻耳聪目明,做到行稳致远。③锤炼品德,就要常怀感恩之心。青年要有饮水思源、懂得回报的感恩之心,常思“今天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让人欣慰的是,不少青年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服务人民。“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我们所得到的一切,应该有相应的德行去支撑”……最近,一名清华大学学生的文章令人感动。这位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靠着勤俭节约和爱心人士的资助读完本科。从研一开始,他每学期拿出3200元,资助4名希望小学的孩子,并常去看望他们,讲述外面的世界。“因为淋过雨,也想为别人撑伞!”“看哭了,多么纯粹的人!”不少网友深受感动,表示要做修身有为、有德行的人。第207页共207页,④眼下,在遥远的边防哨所,在援疆援藏的队伍中,在乡村振兴一线,都活跃着不少青年的身影,他们辛勤付出、默默奉献,守护、温暖着他人,让爱在全社会传递、流淌。⑤锤炼品德,就要永葆奋斗精神。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广大青年要在奋斗中摸爬滚打,通过不懈奋斗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樵夫”廖俊波以“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的精神埋头苦干、只争朝夕,为百姓打拼到生命最后一刻;征战第三十二届夏季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健儿奋力拼搏、用尽全力,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赛场上一次次升起……“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高扬奋斗风帆,焕发昂扬斗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实现。⑥漫漫人生路,广大青年只有不断锤炼品德修为,涵养高尚情操,才能书写人生华章。(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8.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2分)20.文章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论证思路。(3分)(二十)阅读《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回答18~21题。(共9分)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①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亲切的勉励、深情的寄语,鼓舞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以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的姿态,在新的征程上奋力奔跑,为党和人民建立新功业。第207页共207页,②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做有志气的新时代青年。长志气,就要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中共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8岁,长征途中红军将领平均年龄不足25岁,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一代代充满救国报国强国志气的优秀青年,把青春和热血融入祖国江河,展示了磅礴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心怀“国之大者”,把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作为人生追求,在感悟真理力量中坚定志气,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日裤自③人无刚骨,安身不牢。在党的百年奋斗中,一代代青年勇立潮头,争做先锋,展现了中国人的骨气。这种骨气体现在“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红军战士身上,体现在“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身上,体现在“宁洒热血,不失寸土”的新时代卫国成边的英雄官兵身上。硬骨气,必须弘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涵养“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坚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坚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气节。让骨气充盈,让精神强健,才能更好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④自信源于底气,底气源于努力。中国已经彻底告别了任人宰割的历史,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份底气,源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源于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强国盛世,肩负奋斗重任。蓄底气,意味着自信面对未来,善于担当作为。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才能以实干成就一番事业。⑤志气、骨气、底气,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不断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以实际行动交出合格答卷。(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8月19日第7版)18.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的?(3分)20.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第207页共207页,21.文末写道:“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不断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以实际行动交出合格答卷。”新时代青年怎样做才能“交出合格答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2分)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教师版(一)阅读《最美青春献祖国》,回答18~21题。(共9分)最美青春献祖国①青年何谓?青春何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帆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壮丽的青春之歌,成为一代代中国青年的青春主旋律,持久回荡在中华大地上。②如果给百年青春之歌选取一个主题,那一定是最美青春献祖国。在革命年代,如邓中夏、高君宇等无数青年慷慨报国,为了挽救国家危亡而挺身向前,以报国星火聚成燎原之势。在建设年代,如于敏、王淦昌等无数青年建功立业,年纪轻轻便隐姓埋名,为护卫国防安全“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改革开放以来,“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以“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己任,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奋发有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初心未改、本色不变,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为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注入了青春力量。③青年的力量,是理想信念的力量。青年周恩来“邃密群科”,为寻求救国真理奔走求学,找到正确信仰与方向。第207页共207页,28岁的夏明翰追随心中“主义”,从容就义前给妻子留下了绝笔信:“红珠留着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29岁的陈望道心无旁骛地翻译《共产党宣言》,把墨汁当成红糖水蘸着粽子吃,还说不苦,一点都不苦,因为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正因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所以青年成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④青春的模样,是实干奋斗的模样。“最美奋斗者”黄文秀,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返回家乡投入脱贫攻坚一线,牺牲在工作途中时年仅30岁。“最美快递员”汪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武汉战疫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后勤保障,以非凡之勇守护人间温暖。“时代楷模”杜富国,在突遇加重手榴弹爆炸时,不顾个人安危把战友保护在身下。戍边英雄陈祥榕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以血肉之躯筑起了国防安全的巍峨界碑……如何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一个个优秀青年给出的答案是,把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接续奋斗、凯歌前行。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神舟”上天、“北斗”组网、“嫦娥”奔月、“蛟龙”入海,科技强国事业的接续,需要青年上下求索;产业扶贫、文旅消费、直播带货,乡村振兴事业的传承,需要青年主动担当;改革开放机遇无限,市场经济大潮迭起,新发展格局开启,需要青年勇往直前……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勇敢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挑选,才能大展作为,不辜负伟大时代。⑥“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广大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谱写更为动人的新时代青春之歌,正是党和人民的热切期待。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我们青年要把最美的青春献给祖国。19.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举例论证。列举黄文秀、汪勇、杜富国、陈祥榕等人脚踏实地、接续前行的事迹,具体有力地论证了“青春的模样,是实干奋斗的模样”这一分论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0.文章第③段的论证思路是什么?(3分)元首先提出“青年的力量,是理想信念的力量”这一分论点;然后举周恩来奔走求学寻找救国真理、夏明翰为理想从容就义和陈望道心无旁骛地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例子论证分论点;最后得出“正因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所以青年成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的结论。第207页共207页,21.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青年应如何把最美的青春献给祖国。(2分)我们青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不负韶华,不辜负伟大时代。(二)阅读《志存高远接续奋斗》,回答18~21题。(共9分)志存高远接续奋斗①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必须要树立远大理想,青年志存高远,接续奋斗。②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远大理想,首先要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把准方向,坚定执着不迷失”,当是每一个青年人的坚守。心中有信仰,行事才有方向。如果没有信仰,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就会出现偏差。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树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能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尽快成长为一名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③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应当牢固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当代中国青年必须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第207页共207页,④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远大理想,还要牢固树立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心。从近代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当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这关键时刻,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广大青年迎难而上、挺身而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这是青年的历史机遇,更是青年的使命担当。勇敢地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责任,是时代新人应有的意识与素质,同时也是推动当今青年持续奋斗的精神源泉。新时代中国青年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找准自身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⑤青年理想信念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让崇高的理想信念光芒照耀新时代青年前行之路,新时代青年必将在新时代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必须要树立远大理想,志存高远,接续奋斗。19.文章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道理论证。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有力地论证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远大理想,首先要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的分论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20.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首先通过论述,提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必须要树立远大理想,志存高远,接续奋斗”这一中心论点;然后,从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远大理想,“首先要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应当牢固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还要牢固树立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心”三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让崇高的理想信念光芒照耀新时代青年前行之路,新时代青年必将在新时代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的结论。21.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读完本文,你有哪些感悟?(2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志存高远。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心,成长为一名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三)阅读《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回答22~25题。(共8分)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⑴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通过品读经典培养高尚的心灵,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第207页共207页,  ⑵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⑶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例如,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⑷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⑸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⑹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18.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19.文章第①段引用林语堂的警文有什么作用?(3分)启人心智,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亮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一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充当论据,证明中心论点。20.文章第③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第207页共207页,举例论证。通过孔子的“仁者爱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的事实,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分论点“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富有说服力。21阅读文章第⑤段,为横线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不超过20个字)(2分((2分)示例: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三)阅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回答18~21题。(共9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②那么,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哪些营养,来创造新时代的文化价值呢?③汲取家国情怀。“修齐治平”出自《礼记·大学》,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指提高自身修为,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安抚天下百姓苍生的抱负和理想。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从孝老爱亲、兴家乐业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奔腾不息的江河,传承着民族的精神传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大任担当,那种与国家、民族、百姓休戚与共的情怀都令人感佩。④关于学习精神。古人关于学习精神的诗句多如繁花,比如李白的“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杜甫的“”,颜真卿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苏轼的“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等。学习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条件⑤具有忧患意识。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在几千年的生存发展进程中,始终强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倡导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任劳任怨。忧患意识还经常与勤俭、勤政相联系,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丧败”等都是关于忧惠意识的警句。⑥汲取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种形式。中华民族成长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求变的历史,《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经·大雅》曰“周虽旧那,其命维新”。第207页共207页,正是因为我们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新精神,才会有古代的造纸木、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这“四大发明”,才会有当代的量子计算机、超级杂交水稻、神舟系列载人飞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的问世。⑦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可以进一步提开个人的文化修养、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⑧我们要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从中汲取深厚的养分和智慧,创造新时代的文化价值。18.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开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引出本文的论题;作为道理论据,论证中心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评分标准:(3分)每点1分。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我们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或:我们要深人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从中汲取深厚的养分和智慧,创造新时代的文化价值。)评分标准:(2分)20.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举例论证。列举了古代和当代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新思维”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评分标准:(2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1分。21.请为文章第④段中的空白处补写诗句,写在下面。(2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评分标准:(2分)(五)阅读《涵养骨气,挺起精神之脊》,回答18----21题。(共9分)涵养骨气,挺起精神之脊第207页共207页,①“人无刚骨,安身不牢。”骨气是人生的灵魂支柱和精神脊梁。一个人有了骨气,人品就有了高度,人格就有了硬度。中国人的骨气不是凭空产生、从天而降的,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浩然之气,是支撑起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深厚根基,是跃动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中的生动气韵,是无数优秀中国青年舍生忘死、身体力行的一种高尚品质。从风雨如晦的沧桑岁月到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到乘风破浪的新时代,一代代中国青年在探寻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中,把做中国人的骨气,铭刻在“天不怕,地不怕,愿献头颅保中华”的信仰信念里,体现在“把活路堵死、向死路求生”的英勇无畏里,书写在“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的自信自强里,谱写了一曲曲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壮丽凯歌。②青年具备铮铮铁骨,就能傲立于天地间,不惧任何风吹浪打和风险挑战,敢与天公试比高,敢教日月换新天,一个民族就能拥有更加广阔的天地。反之,青年柔柔弱弱、唯唯诺诺,缺少钢筋铁骨和浩然之气,绝难挺起民族精神之脊,一个民族就会失去奔向未来的蓬勃活力和持久动力,这样的青年也难以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而,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不是一道可有可无、可重可轻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必须全力以赴、在实践中答好的必答题。③有骨气的人之所以能赢得人们的敬仰和敬重,是因为骨气体现人性中的大美,那就是心怀大我、心系家国。抗日英雄杨靖宇在冰天雪地里坚持战斗,牺牲时年仅35岁,一句“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那我们中国就完了。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令天地为之动容。新时代年轻的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用生命捍卫祖国领土主权,“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在人们心中立起了不板的精神丰碑……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善于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丰厚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感受刚正不阿的风骨、坚不可摧的钢骨、宁折不弯的傲骨,深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面乐”的家国情怀,以一生的真情付出奉献祖国,以一辈子的颜强奋斗服务人民,立起身为中国人的精神高度。④千锤百炼的钢最硬,风吹雨打的松最挺。粟裕大将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后,在扉页上写下“炼成钢铁如保尔,莫做浮草似罗亭”的诗句。在上甘岭战役中,面对敌人的连续疯狂进攻,27岁的孙占元在双腿被炸断、弹药用尽后,用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把中国人的骨气展现得感天动地。排雷英雄杜富国在边境扫雷行动中,1000余次进出雷场,排雷排爆2400余枚,一次次游走在生死边缘,危急关头“你退后,让我来”的英雄壮举令人震撼……中国人的骨气,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千磨万击、干锤百炼出来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当坚决摒弃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把负重前行当吃亏的思想和行为,坚持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铸就折不断、打不烂、压不垮、扭不弯的精神之脊。(选自《解放军报》2021年8月10日,有改动)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新时代中国青年当涵养骨气,挺起精神之脊。(或:新时代中国青年当铸就折不断打不烂、压不垮、扭不弯的精神之脊。)第207页共207页,19.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对比论证。将青年具备铮铮铁骨与青年缺少钢筋铁骨和浩然之气加以比较,从正反两方面突出强调了新时代青年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的必要性,使论证更全面、更严密,说理更透彻。20.简述文章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分)提出“有骨气的人之所以能赢得人们的敬仰和敬重,是因为骨气体现人性中的大美,那就是心怀大我、心系家国”的观点;然后列举杨靖宇和戍边英雄的事例进行论证;最后发出“以一生的真情付出奉献祖国,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服务人民,立起身为中国人的精神高度”的号召。21.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你认为如何做,才能挺起精神之脊?(2分)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善于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丰厚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感受刚正不阿的风骨、坚不可摧的钢骨、宁折不弯的傲骨;坚决摒弃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把负重前行当吃亏的思想和行为,坚持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铸就折不断、打不烂、压不垮、扭不弯的精神之脊。(六)阅读《志气骨气底气》,回答18~21题。(共9分)志气骨气底气①“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身处这个伟大时代的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和宝贵发展机遇。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不仅是广大青年的荣幸,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荣光。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在新的征程上努力激发新作为、做出新贡献,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期望。②中国人自信前行的铿锵脚步、自立自强的不懈追求,贯穿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以中国航天为例,从“祝融”号在火星上留下中国印迹,到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佳绩频频让世界为之惊叹。回顾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艰辛历程可以发现,从“就是当了裤子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的坚强决心,到“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同样能造得出来”的坚定自信,无不折射出科技工作者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豪情壮志,推动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第207页共207页,。也正是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艰苦奋斗,书写出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③“夫志,气之帅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对个人而言是一种幸福,对民族而言则是一种力量。长征途中,很多稚气未消的“红小鬼”,都是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完成了“成人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14亿多人民显示出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枪林弹雨中百折不挠,在一穷二白时发愤图强,在风雨来袭时挺立不屈,在复杂环境中攻坚克难,中国共产党人锤炼出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形成了经千难而前赴后继、历万险而锲而不舍的品质。正因为铮铮铁骨,中国人民才能在战风斗雨中愈挫愈勇,中华民族才有了面对惊涛骇浪的从容不迫。④自信强则力量强,底气足则脚步稳。搬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闯出改革开放的新路,经过持续奋斗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把一个个“难题”变为了“奇迹”,重振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精气神。有坚实国力支撑,有雄厚精神支持,这就是中国人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⑤历史写下辉煌过往,时间掀开崭新一页。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志气越强、骨气越硬、底气越足,越有利于战胜前进路上的“拦路虎”“绅脚石”跨越复兴途中的“娄山关”“腊子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已经准备好了!(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7月26日,有删改)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在新的征程上努力激发新作为、做出新贡献,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期望。19.文章第①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深情寄语有什么作用?(2分)引出中心论点;作为道理论据,论证中心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0.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举例论证。举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人自信前行的铿锵脚步、自立自强的不懈追求,贯穿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这一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第207页共207页,21.联系文章内容,结合实际,谈谈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如何做,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期望。(3分)示例: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要坚定自信,增强自己的志气、骨气、底气。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立自强,自信前行;在挫折面前有愈挫愈勇的志气,在挑战面前有不服输的骨气,在困难面前有迎难而上的底气;在新的征程上努力激发新作为、做出新贡献。这样,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期望。(七)阅读《非遗“触网”促保护传承》,回答18~21题。(共8分)非遗“触网”促保护传承①“线上小吃街”“非遗音乐周”“非遗网购节”……如今,不少线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成为网友热捧的对象。②近年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不断激发传统行业变革,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搭乘数字经济的快车向“网红”转型。尤其是有关政策不断出台,让非遗“网红”之路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的《“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强调,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培育一批“网红”品牌。③数据显示,我国有近9Q万项非遗资源,但并不是所有非遗项目都适合商业化。个别“网红”非遗项目也引发了一些质疑,有人认为其缺乏创意,有人则担心过度开发。这表明,非遗“触网”应平衡好保护传承和创新开发之间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本末倒置。④具体而言,首先应以人为核心,让非遗“活”起来。非遗是以人为核心的活态传承,应对非遗传承人、传播者和消费者的特点综合考量,为非遗“网红”市场注入更活跃的生命力。⑤其次,运用好数字媒介技术,让非遗更可“感”。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的加持能够让非遗“听得见”“摸得着”“带得走”。但也应注意数字媒介展现非遗文化的局限性,避免让非遗品牌塑造止步于表面、流于形式⑥最后,合理推动非遗品牌开发,让转型更有“序”。应进一步提升非遗产品设计与制作水平,同时,更加有序地推进非遗品牌转型升级。在原汁原味保持非遗产品形态和文化精髓的前提下,扩大非遗的品牌影响和产业链条。⑦非遗传承既需要保护传统技艺,也需要不断拓宽非遗传播渠道。只有合理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非遗的“网红”之路才能更稳、更好、更远。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非遗“触网”应平衡好保护传承和创新开发之间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本末倒置。19.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第207页共207页,由“线上小吃街”“非遗音乐周”“非遗网购节”等线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网友热捧的对象这一社会现象,引出本文的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0.本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2分)首先由“线上小吃街”等线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网友热捧的对象这一社会现象,引出本文的论题;然后由转型中个别“网红”非遗项目引发的质疑,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从“让非遗‘活’起来”“让非遗更可‘感’”“让转型更有‘序’”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最后进一步重申中心论点,并得出结论。2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B)A.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搭乘数字经济的快车向“网红”转型。B.我国所有非遗项目都适合商业化。C.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的加持能够让非遗“听得见”“摸得着”“带得走”。D.非遗传承既需要保护传统技艺,也需要不断拓宽非遗传播渠道。(八)阅读《在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芒》,回答18~21题。(共9分)在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芒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天安门广场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致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生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把青春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时代抱负,让人充分感受到青少年一代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②“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一代代中国青年跟随党不懈奋斗。献词既有对我们党百年历程的真情回顾,也有对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这是新时代青年的青春誓言,代表了青年一代为实现民族复兴做出的庄严承诺和在党的指引下健康成长的坚定决心。具有时代气质的深情表达,久久回荡在人们心中。③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第207页共207页,。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与生俱来带有青春气质,具有关注长远、代表未来的先进性,向来既高度重视青年,热忱关心青年,也天然吸引青年,更能赢得青年。一百年来,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在革命战争年代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时期开拓奋进、锐意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挺立潮头、砥砺奋进,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④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也是对青春最美好的礼赞。“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当年李大钊同志对青年的寄望,是青年人顽强拼搏、英勇奋斗的形象写照。永久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革命传统,青年应该是永久奋斗的模范,不仅自己要奋斗,还要教育后代永久奋斗,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百年来,正是一代代青年的成长,构成了百年大党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⑤“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关心青年成长进步,为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指明前进方向,感召和激励广大青年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才有可能成就一番光荣事业,更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⑥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广大青年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进程中,激荡出更加磅礴的先锋力量,以实际行动兑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广大青年应该在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芒。19.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道理论证。引用李大钊的话,深刻有力地论证了“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也是对青春最美好的礼赞”这一观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20.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2分)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也是对青春最美好的礼赞;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1.结合文章,联系实际,谈一谈中学生应如何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3分)第207页共207页,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牢固树立远大理想,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将个人理想追求融人党和国家事业之中,现阶段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锤炼高尚品格,将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九)阅读《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回答18~21题。(共9分)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①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并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②一说到“工匠精神”,人们就想到德国、日本。实际上,中国也曾盛产“工匠精神”。历史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壁纸等产品,曾令世界无比羡慕和叹服。③从当前来看,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我们虽一度是“世界工厂”,但在很多领域并不掌握核心技术,在一些关键技术上还受制于人。说到底,我们还欠缺一种支撑工匠精神的“匠心文化”,还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重在转变观念。现实生活中,重管理轻技术、重学历轻技能的错误认识应随时代变化彻底扭转。在很多发达国家,匠人收入普遍比大学毕业生要高,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同样被视为“家族的骄傲”,这值得我们反思。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提升其社会认可度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匠人的文化,是培育大国工匠的应然之举。⑤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需要榜样引领。2015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1689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授予804人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些“登上大雅之堂”、受到国家表彰的劳动者,是千千万万劳动者的杰出代表。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一些选手又将在这个国家级技能舞台上大显身手。广大劳动模范和优秀技术工人应保持本色,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用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人做新时代的奋斗者。⑥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需要培养人才。当今世界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品质和品牌的竞争。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必须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产品供给结构,提高质量与效率。这个改革的过程,也是一个呼唤“工匠精神”回归的过程。我们应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第207页共207页,⑦清人魏源说:“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意思是当某项技艺达到巅峰后,再进一步前进便接触到了“道”,即天地规律。让更多明星工匠、高技能人才在社会上脱颖而出、大放光彩,国内近2亿技术工人的干劲会更足,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底盘会更加牢固,整个社会“务实重行”的干事氛围会更加浓厚(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12月11日,有删改)18.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我们需要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19.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举例论证。举国家表彰优秀劳动者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需要榜样引领”的分论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0.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我们应如何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2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重在转变观念,需要榜样引领,需要培养人才。21.当前,有些人对学生上技校、学技术有偏见,认为上技校、学技术没出息。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3分).示例: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国家高度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待遇越来越高,社会认可度越来越得到提升。我们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前途广阔。(十)阅读《浩然正气更能唤起更多青年共鸣》,回答18~21题。(共9分)浩然正气更能唤起更多青年共鸣①在今天年轻人爱国热情高涨、文化自信更加坚定的背景下,浩然正气更具感染力,更能唤起年轻观众的共鸣和共情。②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作品越来越好看了----认同这一观点的年轻人在不断增多。一部《觉醒年代》,频频上微博“热搜”,并且长尾效应明显,依托口碑持续吸引更多观众。近年来,《跨过鸭绿江》《山海情》《理想照耀中国》等唱响主旋律的作品都受到年轻人欢迎。许多人在视频网站上热情追剧甚至重复观看,在社交平台上对情节、人物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并且因为这些作品开始主动去了解历史、研究历史,自发地缅怀革命前辈,筑牢理想信念。第207页共207页,③唱响主旋律、传正能量的作品何以“圈粉”年轻人?我们可以在这些优秀作品中寻找共性:扑面而来的年代感流畅自如的历史叙事,大片品相的制作……原因不一而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些主旋律作品所表现出的浩然正气。④浩然正气是澎湃的情感。在作品中,它可以是爱国者、救国者的正气,可以是开拓者、斩棘者的勇气,也可以是弃黑暗而向光明的青春气,更是为理想昂扬向上的奋斗之气。这些作品多取材自壮阔历史现实。历史上那些闪闪发光的人物,那些被血与火淬炼而成的人生,那些饱经磨砺的理想与信念、意志与品性,成为我们寻觅浩然正气的源头、创作正能量作品的宝矿。⑤《山海情》中基层干部心里有火、眼里有光,誓把戈壁滩变成金沙滩;《跨过鸭绿江》中志愿军英雄英勇无畏,在危难关头表现出钢铁意志;《理想照耀中国》中一代一代为理想信念前赴后继的人们,汇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浩然正气可以跨越时空、跨越代际,尤其在今天年轻人爱国热情高涨、文化自信更加坚定的背景下,更具感染力,更能唤起年轻观众的共鸣和共情。⑥苏轼言:“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要想吸引年轻人,除了作品中鼓荡着荡气回肠的浩然正气,还需有酣畅淋漓的“快哉风”,在当代语境中即意味着叙事手法和叙事节奏要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觉醒年代》中,史实纷至沓来,却不干瘪;思想风起云涌,却不抽象。说到底,在于主创做到了融思想交锋于戏剧矛盾,化精神活动于人物塑造,从而让浩然正气气韵生动。大处实、小处虚,一环扣着一环,有冲突、有悬念,循序渐进直至高潮。⑦文艺作品不是脱离历真实的杜撰,也不是对历史照本宣科的还原。年轻观众对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作品有自己的审美需求。他们期待在其中获得一种“艺术真实”,即不一定完全按照史书记载塑造人物、架构情节有时候“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也能让人于片段间识长河之貌。正如《山海情》里的方言、戈壁和沙尘暴,给观众一种过目难忘的浪漫真实。《觉醒年代》中,鲁迅写《狂人日记》酣畅之时的情难自己;陈氏弟留法前与其后牺牲的镜头并置……这些带有电影质感的细节,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⑧说到底,文艺作品不是要紧跟热点话题走,甚至围绕“热搜”来拍剧,文艺作品的使命是记录时代,引领风尚,在潜移默化中传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文艺既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这是充盈着浩然正气的作品被年轻观众喜欢的深层原因。给人以审美享受,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作品必将拥有越来越多的观众。(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7月20日)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第207页共207页,浩然正气更能唤起更多青年共鸣。19.文章第⑦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举例论证。列举《山海情》《觉醒年代》中的具有电影质感的细节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文艺作品不是脱离历史真实的杜撰,也不是对历史照本宣科的还原”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0.结合全文,探究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作品“圈粉”年轻人的深层原因。(2分).①这些作品充盈着浩然正气;②这些作品既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21.请为文章画波浪线部分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2分)《大江大河》中,工农商“三重唱”,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是最强音。(十一)阅读《胸怀“国之大者”》,回答18~21题。(共9分)胸怀“国之大者”①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国之大者”,是莽莽神州的历史回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中央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②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是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重要内容,是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的基本要求。③深刻理解“国之大者”,才能找准坐标定位。“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统一认识、推动工作,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求我们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④科学把握“国之大者”冰能打开视野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党中央看问题,都是从大处着眼。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也必须站在国家的、全局的角度考虑自身发展定位。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京津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些大课题,都需要观大势、谋全局,打大算盘、算大账。第207页共207页,⑤心中常有“国之大者”,就要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回溯历史,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视死如归,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回来建设新中国的不计得失,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的牺牲奉献……一代代优秀共产党员用行动书写下对何为“国之大者”的回答。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知行合一,久久为功。⑥“用的是自来水吗?污水怎么处理?”“做饭用电,电费贵不贵?”“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地考察,总牵挂着民生“小”事。他深情地说:“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深悟大与小的辩证法,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胸怀“国之大者”,风雨无阻向前进,我们必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12月6日第4版)18.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国之大者”的?(2分).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是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重要内容,是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的基本要求;深刻理解“国之大者”,才能找准坐标定位;科学把握“国之大者”,才能打开视野格局;心中常有“国之大者”,就要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评分标准:(2分)19.文章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道理论证。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深刻有力地论证了“科学把握“国之大者才能打开视野格局”这一分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人,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评分标准:(3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20,请你根据文章第⑤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提示,补写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2分)示例: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的钱学森曾说“我姓钱,但不爱钱”。他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到祖国,承担起为祖国做贡献的重任,主动作为,推动了国家科技的发展。评分标准:(2分)21、本文重点论述“国之大者”,为什么第⑥段还要写民生之“小”呢?(2分)第207页共207页,“国之大者”是指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而民生之“小”恰恰体现的是人民的幸福指数。这样写有力地阐释了只有深悟大与小的辩证法,才能真正把“国之大者”落到实处。评分标准:(2分)(十二)阅读《安静,是一方肥沃的泥土》,回答18~21题。(共9分)安静,是一方肥沃的泥土①一小伙在台上稳稳站定,深吸一口气;而后,挺直两膝,微收小腹,微闭两眼,一副气定神敛、心澄貌恭的样子。一分钟,两分钟……忽然,他微屈左腿,弯起右臂,右掌画了个圆圈,呼的一声,向下砍去。眨眼间,地上的红砖应声断折。②我不了解这是怎样的内家功法,但我知道,这身手一定跟那两分钟的静息吐纳有关。我们看不到表演者体内气息的调集运转,但看到了安静中爆发的惊人力量。③是的,只有安静下来,生命内在的力量才会集聚和滋生,犹如泉坑滋水,缓缓无声间充盈起来。安静,形成一种氛围是寂静、肥沃的泥土子种子以萌发的力量④安静,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是那种不惊乍、不张扬的气质,在内,则充溢着欣然和向上的活力。这种美好状态,在日本茶道大家森下典子的《日日是好》一书中得以具体呈现:“身心完全自由,享受着温暖大雨的冲刷。无论到多远的地方皆可看见自我开阔的前景。可以一直在这儿,哪儿都不必去。没有任何不可以做的事,也没有任何非做不可的事。没有任何的不足够。”⑤这种宁静与自足,是处于安静之中、极度专注时产生的一种开放式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下,大脑的触角异常敏锐。只要集中注意力,就能调整自己的思想,使它接受空间的所有思想波;整个世界都成为一本公开的书籍,供你随意翻阅。这是励志大师拿破仑·希尔的理论。他还说,聪明人不能成功,是由于他们缺少坚韧的毅力和安静的禀赋;普通人不能成功,是因为他们的头脑,时常处于喧嚣和浮躁状态,做一件事情时,还在想着另一件事情。⑥种种微利之诱、五色之惑涌起的喧嚣之声,壅塞了通往智慧和成功的路;而安静的力量,全被第207页共207页,遮蔽了。“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静,才能观照万物,更好感受四时人间,更易找到灵感与规律,也更易塑造出开阔与自由的自我。因此,春风得意的浮躁,有时倒是一种壅蔽;而逆境的冷静,则成为一种成全。⑦1079年,苏东坡遭遇弹劾陷害,一番生死忧惧的磨砺后,他被贬来到黄州,自食其力,与渔樵杂处,放浪山水。一次,他到夜市喝酒,遇一个刺青壮汉;壮汉把他打倒在地,骂道:“什么东西,你敢惹我不快!你不知道我在这里的名声吗?”倒地的东坡,一瞬间开悟,对人生有了重新解读——“自喜渐不为人知”。他的生命开始汇入安静的力量。由此,他去掉了唯我独尊的傲气,多了虚怀若谷的宽容;去掉了文人的酸腐气,养成了博大的丈夫心胸。这也让他迎来了艺术生涯的高峰:《念奴娇》《赤壁赋》在此时创作,写意书法的代表《寒食帖》在这里完成,“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安静心态形成,也是在这一时期。⑧安静,这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帮他逆旅行舟,实现了人生的脱胎换骨。⑨安静,是一种能量,一种心胸,亦是一种修炼。⑩据说,古人举大事之前,往往安排一个仪式一沐浴更衣,焚香独守。想来,那香烟袅袅处,心外无求,独坐此中,只得一股宁谧静寂。将思绪一缕缕数,一丝丝清,待心悟开明,便如暗中见炬火,一亮通晴。(11)想来,这不过就是为自己设置一个超然空间、于安静中求得一种专注沉潜的力量。这种力量,贯通天地,牢靠稳要,帮你踏踏实实,成就人生新境界。(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1年第11期,有删改)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安静,是一种能量,一种心胸,亦是一种修炼。评分标准:(2分)19.文章第⑦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举例论证。举苏轼在黄州的一段经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逆境的冷静,则成为一种成全”这一观第207页共207页,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评分标准:(2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1分20.请你为第⑤段中的画线句补写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2分)示例:北宋的方仲永幼时天资聪颖,无师自通,下笔成诗,但因其缺少坚韧的毅力(满足于现状,不勤奋苦学)和安静的禀赋(父亲不给他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最终“泯然众人矣”。评分标准:(2分)21.读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示例: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遇困难不焦躁,获成功不浮躁,冷静看待得与失,踏踏实实做事,这样才能成就人生新境界评分标准:(3分)(十三)阅读《胸怀“国之大者”》,回答18~21题。(共9分)胸怀“国之大者”①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国之大者”,是莽莽神州的历史回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中央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②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是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重要内容,是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的基本要求。③深刻理解“国之大者”,才能找准坐标定位。“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统一认识、推动工作,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求我们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④科学把握“国之大者”冰能打开视野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第207页共207页,党中央看问题,都是从大处着眼。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也必须站在国家的、全局的角度考虑自身发展定位。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京津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些大课题,都需要观大势、谋全局,打大算盘、算大账。⑤心中常有“国之大者”,就要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回溯历史,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视死如归,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回来建设新中国的不计得失,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的牺牲奉献……一代代优秀共产党员用行动书写下对何为“国之大者”的回答。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知行合一,久久为功。⑥“用的是自来水吗?污水怎么处理?”“做饭用电,电费贵不贵?”“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地考察,总牵挂着民生“小”事。他深情地说:“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深悟大与小的辩证法,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胸怀“国之大者”,风雨无阻向前进,我们必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12月6日第4版)18.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国之大者”的?(2分).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是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重要内容,是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的基本要求;深刻理解“国之大者”,才能找准坐标定位;科学把握“国之大者”,才能打开视野格局;心中常有“国之大者”,就要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评分标准:(2分)19.文章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道理论证。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深刻有力地论证了“科学把握“国之大者才能打开视野格局”这一分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人,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评分标准:(3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20,请你根据文章第⑤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提示,补写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2分)示例: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的钱学森曾说“我姓钱,但不爱钱”。他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到祖国,承担起为祖国做贡献的重任,主动作为,推动了国家科技的发展。评分标准:(2分)21、本文重点论述“国之大者”,为什么第⑥段还要写民生之“小”呢?(2分)第207页共207页,“国之大者”是指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而民生之“小”恰恰体现的是人民的幸福指数。这样写有力地阐释了只有深悟大与小的辩证法,才能真正把“国之大者”落到实处。评分标准:(2分)(十四)阅读《安静,是一方肥沃的泥土》,回答18~21题。(共9分)安静,是一方肥沃的泥土①一小伙在台上稳稳站定,深吸一口气;而后,挺直两膝,微收小腹,微闭两眼,一副气定神敛、心澄貌恭的样子。一分钟,两分钟……忽然,他微屈左腿,弯起右臂,右掌画了个圆圈,呼的一声,向下砍去。眨眼间,地上的红砖应声断折。②我不了解这是怎样的内家功法,但我知道,这身手一定跟那两分钟的静息吐纳有关。我们看不到表演者体内气息的调集运转,但看到了安静中爆发的惊人力量。③是的,只有安静下来,生命内在的力量才会集聚和滋生,犹如泉坑滋水,缓缓无声间充盈起来。安静,形成一种氛围是寂静、肥沃的泥土子种子以萌发的力量④安静,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是那种不惊乍、不张扬的气质,在内,则充溢着欣然和向上的活力。这种美好状态,在日本茶道大家森下典子的《日日是好》一书中得以具体呈现:“身心完全自由,享受着温暖大雨的冲刷。无论到多远的地方皆可看见自我开阔的前景。可以一直在这儿,哪儿都不必去。没有任何不可以做的事,也没有任何非做不可的事。没有任何的不足够。”⑤这种宁静与自足,是处于安静之中、极度专注时产生的一种开放式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下,大脑的触角异常敏锐。只要集中注意力,就能调整自己的思想,使它接受空间的所有思想波;整个世界都成为一本公开的书籍,供你随意翻阅。这是励志大师拿破仑·希尔的理论。他还说,聪明人不能成功,是由于他们缺少坚韧的毅力和安静的禀赋;普通人不能成功,是因为他们的头脑,时常处于喧嚣和浮躁状态,做一件事情时,还在想着另一件事情。第207页共207页,⑥种种微利之诱、五色之惑涌起的喧嚣之声,壅塞了通往智慧和成功的路;而安静的力量,全被遮蔽了。“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静,才能观照万物,更好感受四时人间,更易找到灵感与规律,也更易塑造出开阔与自由的自我。因此,春风得意的浮躁,有时倒是一种壅蔽;而逆境的冷静,则成为一种成全。⑦1079年,苏东坡遭遇弹劾陷害,一番生死忧惧的磨砺后,他被贬来到黄州,自食其力,与渔樵杂处,放浪山水。一次,他到夜市喝酒,遇一个刺青壮汉;壮汉把他打倒在地,骂道:“什么东西,你敢惹我不快!你不知道我在这里的名声吗?”倒地的东坡,一瞬间开悟,对人生有了重新解读——“自喜渐不为人知”。他的生命开始汇入安静的力量。由此,他去掉了唯我独尊的傲气,多了虚怀若谷的宽容;去掉了文人的酸腐气,养成了博大的丈夫心胸。这也让他迎来了艺术生涯的高峰:《念奴娇》《赤壁赋》在此时创作,写意书法的代表《寒食帖》在这里完成,“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安静心态形成,也是在这一时期。⑧安静,这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帮他逆旅行舟,实现了人生的脱胎换骨。⑨安静,是一种能量,一种心胸,亦是一种修炼。⑩据说,古人举大事之前,往往安排一个仪式一沐浴更衣,焚香独守。想来,那香烟袅袅处,心外无求,独坐此中,只得一股宁谧静寂。将思绪一缕缕数,一丝丝清,待心悟开明,便如暗中见炬火,一亮通晴。(11)想来,这不过就是为自己设置一个超然空间、于安静中求得一种专注沉潜的力量。这种力量,贯通天地,牢靠稳要,帮你踏踏实实,成就人生新境界。(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1年第11期,有删改)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安静,是一种能量,一种心胸,亦是一种修炼。评分标准:(2分)19.文章第⑦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第207页共207页,举例论证。举苏轼在黄州的一段经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逆境的冷静,则成为一种成全”这一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评分标准:(2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1分20.请你为第⑤段中的画线句补写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2分)示例:北宋的方仲永幼时天资聪颖,无师自通,下笔成诗,但因其缺少坚韧的毅力(满足于现状,不勤奋苦学)和安静的禀赋(父亲不给他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最终“泯然众人矣”。评分标准:(2分)21.读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示例: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遇困难不焦躁,获成功不浮躁,冷静看待得与失,踏踏实实做事,这样才能成就人生新境界评分标准:(3分)(十五)阅读《把自己看小把事情做大》,回答18~21题。(共9分)把自己看小把事情做大①余华被誉为中国的查尔斯·狄更斯,评论家们称赞他行文简练,可余华却在节目里说:“别人都说我的文章语言简洁,那是因为我认识的汉字少。”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是把自己看小。②纪录片《时代·我》里问袁隆平的小孙女“知不知道你爷爷是干吗的”?女孩竟然说:“我爷爷是看天气预报的。”袁隆平这样一位有名望的人物,孙女却连他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可见他一直只把自己当成一个“种田人”。水深不语,人稳不言。优秀的人,懂得抛却浮华,从不张扬,从不嚣张。③苏格拉底被喻为古希腊最智慧的人”,可他听到这个称号后,诚惶诚恐地说:“我一无所知。”一次,苏格拉底见一位学生总炫耀家境,吹嘘自己家有一片一望无际的土地,于是指着地图问他:“亚细亚在哪里”“这一片金是”学生答。“那么,希腊呢苏格拉底问。他认真找了很久,好不容易才将希腊找出来。苏格拉底接着问:“雅典在哪儿?”“雅典,这就更小了,好像是在这儿。”学生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小点说苏格拉底又问:那么现在请你指出,你家的那片一望无际的土地,在哪儿呢?”学生十分尬地说:“对不起。”从那以后,这位学生再没有向人炫耀过自己的家境。第207页共207页,④古语云:“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以万物为参照,可洞观一己之不足。”那些见过世面的人,大都虚怀若谷,恭顺谦和。他们从不会吹嘘自己多厉害,因为他们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⑤人生路上,怎么才能走得又快又远?很赞成樊锦诗说的一句话:“不要太把自己当一回事儿,要把事情当一回事儿。”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⑥20世纪90年代流传一句话:“不少西方人说起中国,都知道三样东西:天安门、长城和巩俐。”作为第五代中国电影届的缪斯,巩俐身上的标签有很多:32岁,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成员;35岁,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主席;37岁,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审团主席;41岁,《华盛顿邮报》全球年度5位伟大演员之一。但就是这样一个巨星,只专注于做自己的事。出演《秋菊打官司》时,为了说好陕西方言,她去陕西农村待了近半年。最后说出的陕西话,把当地村民都唬住了。拍《中国女排》时,为了演好郎平这个角色,巩俐成了郎平的“跟屁虫”。只要郎平出现的地方,巩俐都在。巩俐从不参加综艺节目,连个人微博也没有,唯一琢磨的事情,就是怎么演好戏,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但凡我决定要做一件事就要做得完美。”巩俐如是说。⑦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绒默。当你在不动声色中,沉淀自己,把事情做到极致,你也就成为最稀缺、最无可替代的那个人。又生如过客,唯有尽量把自己看小,努力把事情做大,才能不断增加人生的宽度和广度(选白《做人与处世》2021年第18期,有改动)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么?(2分.(我们要)把自己看小,把事情做大。(或:尽量把自己看小,努力把事情做大,才能不断增加人生的宽度和广度。)19.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举例论证。举袁隆平一点也不张扬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是把自己看小”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0.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有何作用?(2分)内容上:用设问的方式引出樊锦诗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把自己看小、把事情做大”的观点。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阐述的“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是把自己看小”的内容,引出下文关于“把事情做大”的论述21.学习中要有探究精神,要善于质疑。有同学说文中所举的苏格拉底的事例不真实,理由是古希腊所处的位置不是“亚细亚”。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第207页共207页,示例:我认为这则论据只是个故事,有虚构的成分,因为从古至今希腊都地处欧洲版图之内,不属于亚洲国家,而且还不能确定苏格拉底时期就有文中所写的“地图”(此题只要把理由说清,能自圆其说,不违背历史真实回答即可。)(十六)阅读《“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回答18~21题。(共9分)“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①如今的“轻”阅读,其实分量并不轻,能为人生“增重”,能为心灵赋彩,也能为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②数字时代,信息如海。不知不觉间,人们开始觉得,读书变“轻”了。③厚重典籍浓缩于方寸之间,指尖滑动取代了书页翻动。行囊里不必随身携带图书,书房中也不至于因为汗牛充栋而变得拥挤逼仄。阅读的载体变轻薄了。④书桌台灯让位给指尖掌上,移动阅读、零碎阅读成为日常。拿出阅读器,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品读好文、遇见书香。阅读的场景变轻松了。⑤电纸书、有声书立体书,在技术与设计的改变下,册页打视觉、听觉的区隔,以更灵活多样的形态融入生活,感受读书之变、体验楼书之美。阅读的方式变轻巧了。⑥不同时代,都会产生每不时代独有的阅读体验与证忆。从纸上到“指上”,阅读一直在变“轻”,选择也更加个性、更加多元,这是社会与科技的进步。⑦有人说,“轻”阅读固然有轻量、便捷的优势,也有轻浅、碎片之弊。言下之意,阅读还是应该“重”一点,在有限的时间里多读经典,以“重”阅读、深阅读来抵抗片段化阅读、碎片化思考。⑧其实不然。“轻”阅读,指的是追求开卷之轻便、体验之轻灵。形式的“轻”与内容的“重”,二者并无矛盾,不必人为对立。轻便的阅读渠道,更有助于读者触及有分量的优质内容。的确,真正的阅读应该自带过滤与反省机制,静心筛选并留下足够优质厚重的思想沉淀,回馈心灵。所以,读书还是读屏,关键不在于形式,而是内容。⑨先贤言:“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不读书,或许就不懂得“柳条折尽花飞尽”的别绪离愁,不懂“今人不见古时月”的岁月沧桑,也不懂“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平淡豁达。一个人的成长底色,由所读之书来铺陈。所以,不管是“轻”还是“重”,不管是读“著于竹帛”之书还是电子触屏之书,什么方式都好,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第207页共207页,(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4月28日)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19.文章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道理论证。引用三个古诗句,深刻有力地论证了“读书能使人成长”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增强了论证的趣味性。20.本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3分)首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一“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然后具体论述“轻”阅读的好处,提出“和读书方式相比,更应注重读书内容”的观点;最后论述读书的重要性,号召大家不管用什么方式,不管什么时候开始,都要读书。21.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并说明理由。(2分)示例:①我喜欢“轻”阅读的读书方式,阅读起来比较方便,也比较放松。②我喜欢“重”阅读的读书方式,手捧书卷时闻着墨香,让我更加专注。(十七)阅读《语言的重量》,回答18—21题。(共9分)语言的重量①语言是有重量的。或重或轻,不一而足。有成语为证:一言九鼎、一言千钧、金玉良言、语重心长、人微言轻等。②当然,语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实实在在的,不同的人每天说的话有明显的分量差别。③最重的话当然是“一言九鼎”,形容说的话特别有分量,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九鼎是指夏、商、周三代被奉为国家政权象征的传国之宝,东周时曾放置在洛阳天子宫殿,一尊鼎重几千斤,九鼎就是好几万斤。好勇斗狠、野心勃勃的秦武王试图问鼎中原,后来就是被其中一尊鼎压死的。《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公元前257年,平原君赵胜的门客毛遂,自荐出使楚国,仅靠口舌之辩,就促成楚、赵合纵共同抗秦,因此声威大振,获得了“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平原君十分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第207页共207页,④佛家语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如果一句话可以救命,那么一句话也可以要命,这分量也够重的。白门楼上,曹操想释放吕布,刘备慢悠悠地说了一句话:“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提醒曹操,这吕布可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千万留他不得,免得养虎遗患。乌台诗案发,宋神宗在如何给苏轼定罪的问题上犹豫不决,王安石说了一句话:“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这句话让东坡得脱牢笼。元帝有释放文天祥的念头,汉奸留梦炎坚决反对,说:“天祥出,复为号召江南义士抗元,吾辈将置于何地?”他的话促使元帝下了杀文天祥的决心。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生死存亡都是一句话的事。⑤人微言轻,那就要少说为佳,如不自知,多嘴多舌,只会自取其辱。有一回,纪晓岚很热心地为朝廷提了一点建议,没想到乾隆当场翻脸,恶毒地羞辱他说:“朕以汝文字尚优,故使领四库全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汝何敢妄谈国事?”言外之意,别自作多情了,我养你不过是当个能逗乐的戏子、小丑罢了,你还真把自己当根葱了,醒醒吧你,别做春秋大梦了。其实,纪晓岚是有不小的官帽的,他自以为早已高于“人微”境地,但这番训斥让他彻底寒了心,他终于明白自己在主子心目中到底有多少分量了。⑥语重心长,是长者对晚辈的谆谆教诲,暖心而厚重,因为他有几十年的岁月长河做后盾,有风风雨雨、起起落落的人生经历为积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就是此类语言,字字多情,句句深意,读起来沉甸甸的,认真践行必会受益无穷。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语言是有重量的。19.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举例论证。举刘备等人说了一句话产生不同结果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0.请为第⑤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2分).示例:田穰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他屡次向齐景公劝谏,齐景公却不听谏言将他罢黜,后田穰苴发病而死。21.读完本文,你觉得语言有重量吗?谈谈你的看法。(3分)示例:我认为语言是有重量的。现在网发达,很多人在网上肆意评论或辱骂,经常有人因无法承受网暴而抑郁甚至自杀。(十八)阅读《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回答18~21题。(共9分)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第207页共207页,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美育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要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②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灿烂文明。今天,美在中国有了更加多元、开放、包容的形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不妨从教育引导年轻人热爱艺术开始。当代中国,各种艺术形式和多种艺术风格碰撞交汇,琳琅满目。在“雪如意”“冰玉环”等冬奥会场馆,可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欣赏丰富多彩的中国元素…年轻人通过认识和理解中华大地上的优秀艺术作品,可以形成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引导年轻人接近、欣赏中国文艺作品之美,有助于赓续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在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学传统中,古代先贤们秉承“德艺双馨”“艺品如人品”等理念,将优秀道德情操和家国情怀融入美学的内容与形式之中,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呈现出来,感染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比如,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赤诚的家国情怀和昂扬的精神面貌;在《千里江山图》中,能领略锦绣河山的壮丽和创作者纯真质朴的爱国之情。新时代的年轻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先天的亲近感,引导他们接近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有利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④作为美的创造者,当代年轻人应积极记录这个时代和它的独特之美。比如,有关怀农民工、留守儿童生活状态的作品,有表现“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神舟飞船等重要成果的新山水画、新静物画,还有体现新时代年轻人新风貌的影视作品等。在他们的作品里,可以感受到更开放多元、更具时代感的艺术表达。这充分说明,接近美、欣赏美,涵养“美丽心灵”,才能发现美、创造美,用心用情拥抱美好时代。⑤引导年轻人对美的追求,有助于以美为媒,沟通世界。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欢迎并接纳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对美的追求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我们相信,更懂得欣赏自己国家、民族之美的年轻一代,也是在国际交流中传播美的使者。培养年轻人懂得欣赏中国之美,让他们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连接中外,并把这种精神和气质传递到全世界,一定能让世界更多更好地听到中国声音、中国故事,从心底欣赏中国之美。(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11月8日,有删改)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我们要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19.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第207页共207页,开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引出中心论点一一我们要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充当道理论据,论证中心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0,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举例论证。列举范仲淹的作品和《千里江山图》,论证了“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为美的创造者的年轻一代应如何正确地“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2分).①认识和理解中华大地上的优秀艺术作品,形成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接近、欣赏中国文艺作品之美;③积极记录这个时代和它的独特之美;④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连接中外,并把这种精神和气质传递到全世界。(十九)阅读《锤炼品德修为涵养高尚情操》,回答18~21题。(共9分)锤炼品德修为涵养高尚情操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锤炼品德,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曲直,增强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②锤炼品德,就要明辨是非曲直。青年要有理性、正确的认识,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面对外部诱惑,要保持定力、严守规矩,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拒绝投机取巧、远离自作聪明。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广大青年要学会涵养静气、独立思考,时刻耳聪目明,做到行稳致远。③锤炼品德,就要常怀感恩之心。青年要有饮水思源、懂得回报的感恩之心,常思“今天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让人欣慰的是,不少青年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服务人民。“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我们所得到的一切,应该有相应的德行去支撑”……最近,一名清华大学学生的文章令人感动。这位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靠着勤俭节约和爱心人士的资助读完本科。从研一开始,他每学期拿出3200元,资助4名希望小学的孩子,并常去看望他们,讲述外面的世界。“因为淋过雨,也想为别人撑伞!”“看哭了,多么纯粹的人!”不少网友深受感动,表示要做修身有为、有德行的人。第207页共207页,④眼下,在遥远的边防哨所,在援疆援藏的队伍中,在乡村振兴一线,都活跃着不少青年的身影,他们辛勤付出、默默奉献,守护、温暖着他人,让爱在全社会传递、流淌。⑤锤炼品德,就要永葆奋斗精神。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广大青年要在奋斗中摸爬滚打,通过不懈奋斗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樵夫”廖俊波以“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的精神埋头苦干、只争朝夕,为百姓打拼到生命最后一刻;征战第三十二届夏季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健儿奋力拼搏、用尽全力,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赛场上一次次升起……“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高扬奋斗风帆,焕发昂扬斗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实现。⑥漫漫人生路,广大青年只有不断锤炼品德修为,涵养高尚情操,才能书写人生华章。(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8.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广大青年只有不断锤炼品德修为,涵养高尚情操,才能书写人生华章。评分标准:(2分)19.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2分)开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出论题;作为道理论据论证中心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评分标准:(2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1.5分,答出三点得2分。20.文章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举例论证。举一名清华大学学生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服务人民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锤炼品德,就要常怀感恩之心”的分论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评分标准:(2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1分。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论证思路。(3分).首先,由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出论题;然后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从“锤炼品德,就要明辨是非曲直”“锤炼品德,就要常怀感恩之心”“锤炼品德,就要永葆奋斗精神”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得出结论(中心论点):广大青年只有不断锤炼品德修为,涵养高尚情操,才能书写人生华章。评分标准:(3分)每层1分。第207页共207页,(二十)阅读《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回答18~21题。(共9分)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①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亲切的勉励、深情的寄语,鼓舞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以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的姿态,在新的征程上奋力奔跑,为党和人民建立新功业。②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做有志气的新时代青年。长志气,就要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中共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8岁,长征途中红军将领平均年龄不足25岁,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一代代充满救国报国强国志气的优秀青年,把青春和热血融入祖国江河,展示了磅礴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心怀“国之大者”,把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作为人生追求,在感悟真理力量中坚定志气,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日裤自③人无刚骨,安身不牢。在党的百年奋斗中,一代代青年勇立潮头,争做先锋,展现了中国人的骨气。这种骨气体现在“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红军战士身上,体现在“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身上,体现在“宁洒热血,不失寸土”的新时代卫国成边的英雄官兵身上。硬骨气,必须弘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涵养“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坚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坚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气节。让骨气充盈,让精神强健,才能更好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④自信源于底气,底气源于努力。中国已经彻底告别了任人宰割的历史,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份底气,源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源于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强国盛世,肩负奋斗重任。蓄底气,意味着自信面对未来,善于担当作为。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才能以实干成就一番事业。⑤志气、骨气、底气,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不断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以实际行动交出合格答卷。(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8月19日第7版)18.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第207页共207页,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不断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以实际行动交出合格答卷。19.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的?(3分)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人无刚骨,安身不牢;自信源于底气,底气源于努力。20.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举例论证。列举红军战士、铁人王进喜、卫国成边的英雄官兵展现中国人的骨气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人无刚骨,安身不牢”的分论点,进而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1.文末写道:“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不断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以实际行动交出合格答卷。”新时代青年怎样做才能“交出合格答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2分)示例:①把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作为人生追求,坚定志气和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②弘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涵养英雄气概,坚持昂扬斗志,坚守操守气节,让骨气充盈、精神强健,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重任;③蓄足底气,自信面对未来,善于担当作为,以实干成就事业。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第207页共207页,(一)阅读《母爱,踩着云朵而来》。回答22—25题。(共9分)母爱,踩着云朵而来①父亲说,你妈现在不中用了,在家门口都迷路。母亲小声争辩,是夜里黑,看不见嘛。②母亲去亲戚家做客,当夜搭了顺路车回来,车子停在离家半里路的河对岸,过了新修的桥,就到家了。可她却找不着回家的路,稀里糊涂踏上了相反的路,越走离家越远,幸好遇到晚归的村里人,把她送回家。③母亲老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她再也没有从前的利索和能干了。我看着母亲,百感交集,想起了多年前与她相关的一件事,我一直觉得它是奇迹。④那年,我在外地上大学,第一次离家上百里,想家想得厉害,便写了一封家书。字里行间都是浓稠的想念。母亲不识字,让父亲念给她听,她竟一刻也坐不住了,决定坐车去学校看我。⑤母亲是从未出过远门的,大半辈子只圈在她那一亩三分地里。可她决心已下,任谁也阻拦不了。她去地里拔了我爱吃的萝卜,烙了我爱吃的糯米饼,用雪菜烧了小鱼……临了,母亲又去和邻居在婶借了做客的衣——一件鲜艳的碎花绿外套。母亲考虑得周到,她不想让在大学里念书的女儿丢脸。⑥左挎右掮的,母亲上路了。那时去我的学校,需要在中途转两次车。到了终点站还要走十来里路。我入学报到时,是父亲一路陪着的。上车下车,穿街过巷,直转得我头晕,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记不住路。⑦然而我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却准确无误地摸到我的学校。我清楚地记得,那是秋末的一天,黄昏降临了。风起,校园里的梧桐树,飘下片片金黄的叶。最后一批菊花们,在秋风里,掏出最后一把热情,黄的脸蛋红的脸蛋,笑得满是皱褶。我在教室里看完书,正要收拾东西回宿舍,一扭头,竟看见母亲站在窗外,冲着我笑。我以为是眼花了,揉了揉眼,千真万确是母亲啊!她穿着鲜艳的碎花绿外套,头上扎着的方格子三角巾,被风撩起。黄昏的余辉,在母亲身上镀一层橘粉,她像是踩着云朵而来。⑧那日,我们的宿舍,过节一般。女生们个个都有口福了,她们咬着母亲带来的大萝卜,吃着小鱼,还有糯米饼,不住地说,阿姨,好吃,太好吃了。而母亲,不大听得懂她们说的话,只是那么拘谨地坐着,拘谨地笑着。那会儿,一定有风吹过一片庄稼地,母亲淳朴安然得犹如一棵庄稼。第207页共207页,⑨一路之上,母亲是如何上车下车,又是如何七弯八拐到达我们学校的,后来,她又是如何在偌大的校园里,在那么多的教室中,一眼找到了我的,这成了一个谜。⑩我曾问过母亲,她始终笑,不答。现在我想,这些问题根本无需答案,因为她是母亲,所以她的爱能踩着云朵而来。22.请从描写角度赏析文章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23.文章第④段写道:“母亲不识字,让父亲念给她听,她竟一刻也坐不住了,决定坐车来学校看我。”请发挥合理的想象,补写母亲听完信后的心理活动。(2分)2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25.文章以“母爱,踩着云朵而来”为题,有何妙处?(2分)(二)阅读《无字碑》,回答22~25题。(共9分)无字碑①张总来到安岳连云山,仰着头从峡谷底向山顶张望,慢慢地将脸仰成平面,戴着的帽子忽地掉在了地上,才看到一条线似的天空。张总的心冷了半截,在这个地方投资,又没公路,要想在此发展,难呀。②陪同的安岳老区建设促进会郭会长见状,不再提投资之事,对张总微微一笑说:“我们这儿有座神仙坟,很值得一看。”③“神仙坟?不外乎唬唬外人吧,有什么好看的?”张总摇了摇头。④“这座坟不是唬人的,里面埋着一位红军战士。”郭会长解释道。⑤“埋着一位红军战士?”张总一下子肃然了。第207页共207页,⑥“1935年7月,中央红军长征来到四川,一位红军战士受伤后走失,来到安岳,被当地村民藏在地窖里。后来民团探到了消息,将村民赶到村口。村民不愿交出红军战士。民团团长咆哮说如不交出红军战士,就要烧光村子、杀光村民……就在这危急之时,那位红军战士从地窖里走了出来,面对凶恶的民团,毫不畏惧,对乡亲们说,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就是我死了,也会护佑你们……”郭会长继续说道。⑦张总眼里充满敬意。⑧“民团枪杀那位红军战士后,不准村民们掩埋尸体。是夜,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第二天,人们看到一堆沙丘将红军战士掩埋了。村里人都说,是从山上冲下的泥沙将红军战士掩埋的。”郭会长说。⑨“应该是村里人趁着暴雨将那位红军战士掩埋的吧?”张总问道。⑩“反正没有人承认。即使是,也不会有人承认的。后来,这里发生了一件奇事。”郭会长说罢便看着张总久久不语。⑾“什么奇事?”张总按捺不住了。⑿“不久,一位村民说,他多日咳嗽不止,迷糊中有位仙人立于床前,对他说,村外的沙丘上有艾蒿,开水泡后饮之即愈。翌日,此人来到掩埋红军战士的沙丘旁,果然看到沙丘上有一株艾蒿、遂掐尖摘叶,回家泡水饮之,真的病愈。这个村民还说,仙人说这座坟是天葬的,如果谁毁了,必遭天谴,灭门绝后。那时人们对神灵是很敬畏的。团丁听了,自然不敢毁坟。这座坟因此得到保存。”郭会长答道。⒀“这是村民为保护红军战士坟墓故意编撰的故事吧?”张总说。⒁郭会长答道:“也许是吧。后来,村里人手伤了,或发烧了,或家中有蚊虫了,将坟上的艾割回去捣烂敷之,或煎水服之,或文火熏之,那些人手伤好了,烧退了家中蚊虫灭了。村里人都说那是红军战士在佑他们。于是他们将此坟称为神仙坟,并在坟前立碑,因不知道红军战士姓名,碑上没有刻字,对外称为无字碑,暗地叫红军碑’”⒂“即使知道红军战士名字,也不敢剥他的姓名吧?”张总说。⒃“是的。后来,村里人每到红军战士的祭日,都要到坟前祭拜。”郭会长回答道。⒄张总闻言,眼里亮光闪闪,激动地对郭会长说:我们也去察拜祭拜吧。”⒅张总一行来到峡谷口、果然看到一丘,土面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艾蒿,微风吹过,艾蒿弯腰点头,似对他们到来的欢迎。第207页共207页,⒆张总眼里顿时盈满泪水对着坟墓和石碑,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双手合十,恭恭敬敬作了三个挥。⒇四张总从坟前站起来,对郭会长说:“这两天我在附近走了走,看到这里群众还不富裕,特别是上山下山全靠步行,倒约了产业发展。我回去后,立即安排,先修建从峡谷到山顶的盘山公路,再组织村民栽种艾(21)“种植艾蒿?”郭会长有些不解(22)“其实艾蒿清热解毒,是一种中药材。我这次来很受启发,发展这个产业,既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也是群众意愿,更是继承先烈遗志吧。”张总答道。(23)郭会长闻言,紧紧握着张总的手说:“我代表老区人民感谢你。”(24)“说感谢的应该是我!”张总说,“你知道吗?我爷爷也是一位红军战士,长征时牺牲了,至今还没有找着尸骨。这次看到老区人民对无名红军战士修坟树碑,虽然是无字碑,但他们年年去祭拜,相信牺牲的烈士都能含笑九泉了,因为这些烈士永远活在人民心中。”2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23.从描写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张总眼里顿时盈满泪水,对着坟墓和石碑,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双手合十,恭恭敬敬作了三个揖。2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中张总的人物形象。(2分)25.文章以“无字碑”为题目,有何作用?(2分)第207页共207页,(三)阅读《老周》,回答22~25题。(共9分)老周尚书华①家中洗漱间的水管突然漏了,水“哗哗”地淌了一地。情况严重,必须马上找人修理。②来到零工市场,没待我张口,手持维修项目牌子的师傅们立刻拥上推介自己。倒是有一个人,坐在那一直没起身,看上去六十岁左右,面无表情地瞅着我。那神情给我的感觉是:自信,用不着跟别人争抢。我冲他一招手,师傅点下头跟我走了。③到家后,师傅看了看漏水的地方说:“有点麻烦,管子折在墙里了。”④我说:“可不是嘛,若不是折在墙里我自己就修了。没工具。”⑤师傅蹲在地上,仰脸瞅我一眼:“怎么,这活儿你会干?”⑥“我哪会?就是瞎鼓捣。过日子总不能事事都求人吧。”⑦“哎,这话我爱听。不管哪一行,能学就学点,手艺多了不压人,学在身上谁也抢不走。”⑧师傅边聊边从工具兜里翻出工具,凿墙、掐管没用多长时间,就修理好了。⑨我问:“多少钱?”师傅张开巴掌:“五十。”⑩我一愣,是不是要得少了点?去年下水道堵了,找人来疏通,收了两百元。⑪师傅见我没吭声,以为要多了。问我:“那你想给多少?”⑫我说:“八十。”⑬这回轮到师傅发愣了,瞪大眼睛反问一句:“多少?八十?”⑭我点点头,掏出一张百元钞票递给他。他疑惑地打量我一眼,把钱接过去,不声不响又给我找回一张五十元,说:“谢谢你的好意。我只收五十。我是个手艺人,靠手艺吃饭。今天这点活儿就值五十,不能多收你的钱。”临出门时送我一张名片,告诉我他姓周,让我以后有事直接打电话找他,用不着再跑市场。第207页共207页,⑮我家楼房住得久了,设施难免老化。没过多久,厨房棚顶粘的树脂板开始一块块掉落。我自己鼓捣半天,修不了,只好打电话找老周。⑯不多时,老周来了,气喘吁吁。进屋水也没喝一口,操起家什就开始干活。我夸他真行,啥活儿都会干。他嘿嘿笑着说:“这都是后来学的一些小手艺。我的老本行是打水桶、炉筒、洗衣盆什么的,那才是我的拿手活儿。退回三四十年,我那手艺很吃香呐!”我笑着答道:“那是真的,当年有你这手艺可不得了,吃香的喝辣的。”他听这话很受用,感叹一句说:“现在老百姓生活好了,没人再用这些老物件,我那手艺用不上喽,淘汰喽。”听他的语气有点感伤,我赶紧说:“你这不挺好嘛,这个年纪身体棒棒的,还能靠劳动、凭手艺赚钱,服务于民,效力社会,多好啊!”⑰忙完手上的,他扭头跟我说:“手艺被淘汰了,那是社会进步的结果;这人要是被淘汰了,那是不求进取的结果。按理说,我自己有社保,够吃够喝,可以享清福了。可我就是闲不住,愿干活儿,看见活儿手就痒痒。所以,这些年我不断学些新手艺,就是不想被这个时代淘汰,我这个人没念几年书,可脑子不笨,手也算巧,修修补补的小活儿,我看两遍就会。”我听得连连点头。⑱他哈哈一笑,摆手说:“不唠了,干活。”操起钉枪,啪啪啪,一阵有节奏的声响,很快活儿干利索了。再看那棚顶,树脂板重新粘过,又添上钢钉加固,结实程度自不必说,就连那细密的钉眼都呈现出好看的图案。到底是手艺人!我心中暗自佩服。⑲活干完后,我又想多给些。他连连摆手“不用。我挣的都是功夫钱,多要心里不踏实。”这时他电话响了,接完电话,冲我一努嘴:“瞧,又来活儿了,我得赶紧走。”说完,拎上工具兜,推开门走人了。⑳我望着他匆匆下楼的身影,蓦然觉得老周这个人生活得很有幸福感……(2021年5月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22.请用简洁的语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分)23品析文章第⑯段中加点的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不多时,老周来了,气喘吁吁。第207页共207页,24.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⑬段画线句子。(2分)这回轮到师傅发愣了,瞪大眼睛反问一句:“多少?八十?”2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蓦然觉得老周这个人生活得很有幸福感”呢?(3分)(四)阅读《一副不同寻常的肩章》,回答22~25题。(共9分)一副不同寻常的肩章①我一直小心地珍藏着一副空军列兵肩章,它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②爸爸在县人武部工作,我和哥哥从小就受了军装的熏陶,也从小就有了当兵的梦想。2001年的冬天,哥哥终于如愿以偿地穿上了军装,实现了他那遥想多年的从军梦。告别了亲人和故乡,又经过近一天一夜的长途奔波,哥哥踏进了南昌市空军某部成为一名空军战士。三个月紧张的摸爬滚打之后,哥哥下到警卫连走上了哨兵的工作岗位。日日夜夜,风风雨雨,哥哥在平凡的三尺哨台上一站就是两年,直至他退伍的前一天。③哥哥当兵我特别羡慕,对军营生活的极度向往使我一次次地拿起笔写信给哥哥,希望能通过他的描述使我进一步了解军营生活,体验一下当兵的感觉。但哥哥向来老实巴交,不善言谈,没能满足我的愿望。后来哥哥想出一个好办法,给我寄来了他的一副空军列兵肩章,这使我兴奋了好些日子。那副肩章我视为珍宝,整天揣在兜里,时不时掏出来仔细端详一阵。有时我还把肩章套在迷彩服上,站在镜子前我左看右看看不够。从那副天蓝色的肩章上,我仿佛看到了哥哥站岗值勤的情景,看到了那火热的军营生活。那副肩章凝聚着我们兄弟俩的手足情,也是哥哥辛苦一年的见证。第207页共207页,④2003年冬,哥哥光荣退伍了,而我也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入伍通知书,在北京某部,成为和哥哥一样的哨兵。在那些站岗值勤的日子里,我常把哥哥的那副肩章佩戴在肩上。是一种回望,更是一种激励。⑤真正成为一名哨兵才真正懂得了哨兵的苦与累哨台是铁打的,不论冬夏,不管雨晴,都必须坚守岗位。冬天有刺骨的寒风、鹅毛的大雪,夏季有炙热的骄阳烦人的蚊子。最重要的还是累,一班岗下来,腰也疼了,腿也麻了。不知不觉中我开始埋怨,后来及产生了调走的念头。哥哥从爸妈那里得知了我的想法,当天就给我写了封信过来,信俚写道:这点苦都吃不了还当什么兵?你丢警卫战士的脸,你不配要我那副肩章!⑥那天夜里我失眠了。我仿佛看到了哥哥顶风冒雨站岗值勤的情景,我感觉哥哥仿佛就站在我面前一声不吭地时着我。我明白了,哥哥费那么大的劲顶住那么大的压力把肩章送给我,其实是想把一种责任传递给我呀!他知道我是早晚都要当兵走的。一时间,我惭愧得无地自容,所有动摇的想法都四散而去。我在心里说:哥哥,我要继续站岗,我要对得起你送我的这副肩章,我要对得超身上的这身军装,我要对得起自己曾经的梦想!⑦第二天,哨台上的我军姿更挺拔了……⑧哥哥得知我的转变后又给我来了一封信,信里写着这样朴实的话:佩戴一天军衔,就当一天兵。当一天兵,就要尽一天责。军衔虽小,任重大……这是一个退伍老兵最真切的心里话,也是对我们现役战士最深情的勉励啊!⑨想一想,这副肩章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经历啊!它曾伴着哥哥沐浴了一年南昌的阳光和风雨,而两年后它又陪着我沐浴了一年北京的阳光和风雨。这副肩章真是幸运了!⑩而今我已是一名上等兵了,也早已服从组织安排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可我仍小心地珍藏着那副肩章。我知道,那副不同寻常的肩章,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情愫和往事。22.文中两次写到“我仿佛看到了哥哥站岗值勤的情景”。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2分)产生联想的时间心情想法第一次刚收到肩章时①向往火热的军营第二次收到哥哥来信的夜里惭愧②23.请从描写角度赏析文章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2分)那副肩章我视为珍宝,整天揣在兜里,时不时掏出来仔细端详一阵。有时我还把肩章套在迷彩服上,站在镜子前我左看右看看不够。24.请你根据文章,概括出肩章不同寻常的原因。(2分)第207页共207页,25.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也有某种物品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或给你以激励和启迪。请你写出来与大家分享。(3分)(五)阅读《院子里的葡萄树》,回答22----25题。(共9分)院子里的葡萄树①老王一直很喜欢自家院子里的葡萄树。②那棵葡萄树是他父亲栽种的。几十年了,长得很茂密,枝条纠缠着,扯满了多半个院子。③他看着它从幼苗长成这样大,它也看着他从一个小男孩长到一个八十岁的老头子。曾经有多少次,还是一个孩子的老王,趴在葡萄树下,眼巴巴地搜寻着每一粒快要成熟变黑的葡萄,摘下来,连洗也不洗,塞进嘴里,一咬,凉甜可口,那种香味,似乎要穿透口腹之中的每一个细胞。④每当这个时候,父亲就会一边含笑看着他,一边吸口旱烟,母亲总会叮嘱一句:洗一洗再吃。⑤后来,老王也含笑着看自己的儿子在葡萄架下四处搜寻的身影,直到儿子长大成人,外出上学,又在外地安了家。儿媳妇第一次领着小孙子回来的时候,小孙子看到这么大的葡萄树,惊讶得眼睛都是圆的。⑥老王就笑了,笑得很开心。他赶紧给孩子摘下来好几串,用清水洗干净了,送到孩子手里:“赶紧吃,可甜呢。”老王坐在那儿一边笑,一边吸旱烟。⑦“爷爷也吃。”孙子给他嘴里塞了一颗,一瞬间老王的心都要融化了。他咧开嘴笑着,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⑧这葡萄可真甜!第207页共207页,⑨接下来的几年里,孙子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回来。回来以后,每天早晨的任务就是,仰着脖子在葡萄架下,一串挨着一串细细查看,哪一串熟了。老王陪在身边像个忠实的老奴,随时准备给孙子摘下他看中的那串葡萄。⑩时间就像流水,不,就像风,总是那样急匆匆吹过,吹旧了屋檐,吹老了枝干,吹白了头发,吹走了那些年所有的欢笑。⑾老王越来越老,越来越老,老得有时候走路都需要拄着拐杖。⑿院子里的葡萄树,奶旧那么茂密,枝叶如盖,果实垂累。小鸟不时往鸣叫,偶尔啄食架下成熟的葡萄粒。老王静静地看着,仿佛看到自己的儿孙在葡萄架穿梭往来寻觅。偶尔他嘴角露出一丝微笑院子里菊萄树的每一个枝叶似都透露着一丝清冷和寂寞。⒀邻居家的小儿子时不时过来,一边笑着,一边喊:“爷爷,我要吃。”⒁“你要吃什么啊?”老王坐在小椅子上,弯着腰问道。⒂“葡萄!”孩子还小,总是把葡萄说成“不到”⒃老王高兴地呵呵笑着⒄他的口袋里偶尔也会装几块糖,掏出来放在手心柔声呼唤着:“宝宝过来,爷爷给你糖。”⒅宝宝快步跑过来,一把抓起糖块,还忘不了在老生的脸上亲上一小口。⒆这是老王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候。⒇葡萄熟了后,老玉总忘不了给左邻右舍送上几串。(21)团邻居们就会喷喷称叹几十年的葡药树了,竟然还长得这样好!你们家的风水就是好!不但葡萄长得好,儿孙们也有出息。(22)葡萄树是好,儿孙们也好,可是想见一面都难。老王有时候也心生疑惑,东头牛婶家的几个孩子都在跟前,最远也就在县城上班。一到星期天,那个小院子里就热闹非常。老王看着只能美慕。西头刘三家的孩子们喜欢吵架,一吵起架来就是疾风暴雨。粗喉咙大嗓门,骂人的脏话整条巷子都听得一清二楚。可是老王有时候竟然也美慕。有时候能吵架也是好的。自己家永远风平浪静,就连吵架都不知道找谁去吵。老王有时候甚至想孩子们学习差点也是一种幸福。(23)唉!除了一声叹息,还能做什么?孤独就像是二胡的那根弦,一旦拉起就如潮水一样连绵不绝。第207页共207页,(24)院子里的葡萄树,枝繁叶茂,枝枝叶叶甚至都爬到了墙外。墙头,不知道什么时候挂了一串紫红的葡萄。22.文章开头说“老王一直很喜欢自家院子里的葡萄树”。试分析老王喜欢葡萄树的原因。(2分)23.如何理解文章第⑧段“这葡萄可真甜!”的含义?(2分)2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3段中的画线句子。(3分)孤独就像是二胡的那根弦,一旦拉起就如潮水一样连绵不绝。25.文章多处描写葡萄树和院子里的场景有什么用意?(2分)(六)阅读《酸橙》,回答22~25题。(共9分)酸橙①金华的亲戚送了我家一麻袋的橙子。橙甜,汁液淌嘴角。吃了橙,手也舍不得马上洗,用舌头舔一遍,把橙汁舔干净。村里没有人种橙。父亲说,这个橙好吃,下次来你带两棵橙苗来。②第二年,我家后院的空地种上了橙苗。③又三年。橙子树高过了瓦屋,开了花。树冠伞形,圆圆的,撑开的伞一样。橙子花白白的,五片花瓣,中间黄色的花蕊。满树的花,绿叶白花披在树上。我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便是去看橙子花。花开时节正是雨季,雨滴滴答答,也不停歇。每下一次暴雨,花落一地,树下白白的一片。雨季结束,花也谢完了。花凋谢了,青色的黄豆大的橙子结了出来。④橙子的皮还没发黄,青蓝青蓝,但个头已经塞满一只手掌心了。我便跑去摘橙子吃,用刀切开,掰开肉瓤,黄白色汁液饱胀。我塞进嘴巴,又马上吐出来,眯起眼睛,浑身哆嗦。母亲笑了起来:“是不是很酸啊。”我说“牙齿都酸痛了,没见过比它更酸的东西,比醋还酸。”母亲说:“没熟透的果子都酸不溜秋的,等皮黄熟透了、酸就变成甜了。”过了冬至,剥橙子吃还是酸。第207页共207页,⑤金华的亲戚又来了,我们这才知道原来是他给错了树苗。我们全家彻底死心了。橙子吊在树上,再也无人问津。⑥过了几年,橙子树蓬蓬勃勃,树冠有一个稻草垛那么大。有一次,我表哥来,他是镇里有名的厨师,看着树上黄澄澄的橙子说:“酸橙?这可是个好东西!烧鱼,用半个橙子,放点盐煮,比什么都鲜,什么佐料也不用放。”我母亲说:“哪有用酸橙子烧菜的?”表哥掌勺,烧了鱼,烧了酸汤。我母亲吃了说,确是好味道,一个酸橙,烧出两个好菜。邻居知道了酸橙可烧鲜鱼,烧酸汤,家里做喜事,提一个篮子来向我母亲要十几个酸。提篮里,还拎十几个鸡蛋来。我母亲怎么也不收,说以前觉得没用,现在可以提鲜,算是没白白种了它。⑦有一年,村里来了一个收木料的人,对我父亲说:“这棵树要不要卖呢?我出好价钱。”父亲说:“收它干啥?”收木料的人说,“酸橙木打木床,比任何木头都好,蚊子不进屋。”我父亲说:“钱再多,也会用完,树却年年开花,是钱换不来的。”(选自《意林》2021年第12期)22.文章以“酸橙”为标题有什么作用?(2分)23.请从描写角度赏析文章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24.品析文章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我塞进嘴巴,又马上吐出来,眯起眼睛,浑身哆嗦。25.读罢此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至少写出两点)(2分)(七)阅读《叹气的是软骨头》,回答22~25题。(共9分)叹气的是软骨头第207页共207页,①记得有一年梅雨季节,老家连下了二三十天雨,月底最后几天,家中不仅没粮,没盐,没油,连野菜也没了,甚至连煮饭的柴火也没了,既没有米下锅,也没有柴生火。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下顿饭又没有着落。陶渊明所感叹的“瓶无储粟”,比起我家当时的惨况只是小儿科。我和弟弟经常向邻居借盐,借油,借米,借火柴,但每次都只借一样,很少出现样样都要借的情况,这次家里真的已经山穷水尽了。②弟弟比我小六七岁,他哪知道家中粒米不剩,只一个劲儿地缠着妈妈要东西吃,爸爸铁青的脸好像凝冻了一样,我瘫坐在凳子上连声叹气。③看到我的样子,妈妈十分严厉地对我说:“叹气的是软骨头!”④她连夜去亲戚家借了点干苕片和盐,向邻居借了一捆柴,叫我去野外挖了些野菜。一连吃了两天苕片煮野菜后,生产队里就发了下月的口粮,天也很“友好”地放晴了。⑤这一经历让我后来朋白,“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要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不仅要有过人的才气,而且要能保证有饭吃,也就是说,肚子里除了有才还得有米。在连绵阴雨中饥肠辘辘,还会觉得“山色空蒙雨亦奇”,那我就真信了你的个邪!太阳一出来我就跑到山上砍柴,谁还能比我更能感受“雨过天晴”的快意?⑥苏轼说“人生识字忧患始”,爸爸书读多了容易多愁善感,遇事反而不像妈妈那样胸有成竹,更不像妈妈那样豁达坚韧。在妈妈眼中“天下无难事”,我还真没有见过妈妈叹气。⑦“叹气的是软骨头”,妈妈骂我的这句话,刻在了我的骨头上,融化在我的血液里。⑧母亲节,弟弟与我在微信上越洋聊天说:“小时候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苦难,是我一生最大的财富;妈妈面对苦难的冷静乐观,更是我一生学习的典范。在美国每次遇到困难,我就想到小时候的饥饿,自然而然就想起了妈妈。”⑨我也是一样,每当心情沮丧的时候,我也会无意识地想起妈妈。在妈妈的字典里,永远都找不到“沮丧”二字。⑩只有人才会把自已逼向绝路,而天从无绝人之路,妈妈用她的一生向我们演绎了这个深刻的道理。任何时候只要你不绝望,那希望就会在前面等着你。(选自《特别关注》2021年第8期,有删改)2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2分)太阳一出来我就跑到山上砍柴,谁还能比我更能感受“雨过天晴”的快意?23.赏析文章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第207页共207页,24.文中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25.文章结尾处写到“只有人才会把自己逼向绝路,而天从无绝人之路”。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八)阅读《一棵西红柿》,回答22~25题。(共9分)一棵西红柿①现在我种花,不施肥,不松土,不捉虫,愿者开花。没想到,五角星花开得那么灿烂,爬满了阳台。没想到,向日葵开得那么热烈,点燃了阳台。更没想到,几棵娇嫩的格桑花也在风中轻轻摇曳,顾盼生姿,柔情似水。②正当别的花开得明媚欢快时,一直占据C位的西红柿只幸存一棵。两个多月过去了,仍是灰毛毛的叶子。从它发芽那天起,我觉得它就是一株生病的秧苗。叶子总是向下垂,不够绿的叶子上长满了小灰毛,就像没睡好觉的孩子耷拉着脑袋。虽然向日葵的叶子也长满小灰毛,可是人家叶子长得大气,连刺都是硬的,浑身积聚着积极向上的劲儿。可是在西红柿身上,我没看到植物应该有的样子。或许它天生就这样吧。③我只好把这棵西红移到了角落。浇水时,我偶尔会怜爱地看它一眼,可更多的是直接忽略。没想到,这棵西红柿也开了花,嫩黄嫩黄的,和叶子一样向下垂,还是病妖恹的。和它同一时期种下的种子早已繁华落尽,它才慢悠悠地开花。有一次,好几天没给它浇水,叶子都皱成了苦瓜皮。“它会死掉的。”我漠不关心地说。孩子把它裸露在外的根部用泥土盖好,又给它浇了水,坚定地对我说:“它不会死的。”小孩子,对一切总抱着美好希望。④有一天,孩子在阳台惊呼:“妈妈,妈妈!”我还以为发生什么天大的事情,赶紧跑出去。孩子捧着那盆我不屑一顾的西红柿,笑着向我走来。“妈妈,你看,你看!”顺着胖乎乎小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它竟然结出了两个嫩绿嫩绿的小果。呵,原来它在默默生长!⑤这棵西红柿树一共就结了两个果子。虽然后来也陆续开了一些小花,但都没有结成果。果宝宝绿中发白,圆润润的笑脸在那些灰灰的叶子中显得特别可爱。第207页共207页,孩子天天守着那棵西红柿,由青变黄再到红,发现能成果的只有那么两个。小家伙有点失望。在他的想象中,既然开出了那么多花,就会有不少果实。小家伙失望地说:唉,怎么只有两个呢?”“已经很多了。它能活下来就很不错了,居然还能开花结果。”⑥是的,这棵西红柿经拼尽全力了。其实,人也一样。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尽力就好。“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有的成长过程很漫长,我们需要耐心等待。即使不会长成参天大树,即使不会花儿朵朵,即使不会果实累累,也会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也会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存在。这是一棵默默无闻的西红柿,是一棵有理想的西红柿,一棵沉默不语却努力生长的西红柿。“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即使生活环境再差,旁人再冷眼轻视,也改变不了一颗上进的心。无论出身多么卑微,成长过程多么平淡,生于平凡却不甘平凡,努力而又坚持不懈,终会收获属于自己的硕果!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筚路蓝缕、自强不息,有多少人沐雨栉风、勇往直前,有多少人卧薪尝胆、苦尽甘来……⑦“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很多年前,伟人这句话语就给了我们最好的提醒和鼓励!22.赏析文章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竟然”的表达效果。(2分)2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2分)果宝宝绿中发白,圆润润的笑脸在那些灰灰的叶子中显得特别可爱。24.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一说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2分)25.文章第⑥段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请任选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联系实际简要阐述理由。(3分)(九)阅读《你的笑,一直在柳枝上摇曳》,回答22~25题。(共9分)你的笑,一直在柳枝上摇曳第207页共207页,①曾经无数次想过母亲苍老时会是什么样子,也曾在擦肩而过的老人中,复制、粘贴记忆影像,寻找或者可以属于母亲的那一份姿态。可是,内心深处终是好叹,母亲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太年轻,她穿着绣花衬衫,笑容灿烂盛开的样子,无法覆盖。②静静思考的时光,习惯隐藏的东西似乎也汩汩涌来。女儿站在旁边,我顺手把正在切的水果夹一块塞到她嘴里,看着她被宠溺的笑脸,我柔软的笑容下,凉沁的河沙在心里铺陈,关于母亲的记忆缓缓流过。③母亲曾经带着五个年幼的孩子和家私细软,骑着骆驼,从冀中平原一路走到关外辽西的小山村。回忆里,父亲和母亲曾经谈到那次旅行,母亲坐在炕沿上,正午的阳光照着她瘦软瘠弱而青白的脖颈,一缕灰白的卷发卷在耳后。父亲拍着她的肩,对我的哥哥姐姐们说,你妈妈那时身子骨壮着呢。母亲只是垂着头微微地笑了。那一刻,我心中有数不清的感动,情节至今历历在目。自从我有记忆起,母亲便是瘦弱的,我从未见过她“壮实”的样子。母亲一直是垂着头忙碌,不是在做家务,就是盘腿坐在炕上读书,一本又一本,安静如周遭的空气。所有的不容易,似乎都融于那浅浅的、若无其事的淡然微笑里。母亲让我想起那句话:好女人就是一部经典巨著。④母亲留给我们的东西不多,一些书,包括一本只读了一百多页的《隋唐演义》,那清晰的折痕明确了她在这本书里的足过;一沓未做完的剪纸,小剪子,一些粗糙、细碎的彩纸;一方她一直带在身边的砚台,很重的方砚,岁月已磨去了砚台上的刻字,红皮的、变形的、水迹斑斑的日记本,以及少量衣物和一双毡嘎达鞋。我看见这双鞋眼泪就要流下来。因为母亲从前是穿皮鞋的,她本该穿着白格子衬衫,站在三尺讲台上循循善诱。⑤我总想,母亲趿拉着坚硬笨重的毡嘎达鞋走在凸凹不平的土屋地时,她到底要用多大的意志力,才能用微笑来面对那些琐碎、困苦的日常?母亲会想起曾经宽敞明亮的教室、皮鞋踏在平滑水泥地面咔咔的回响声吗?母亲一定想过,那些回想也一定忧伤她的晨昏,侵蚀她的睡眠。可母亲仍然温暖,坚持读书,家里的读完了,便拜托父亲到同事家里、城里的图书馆去借。我想,母亲一定在书里找到了自己和曾经的繁华岁月。⑥母亲有一个小小的药杆,木制的冲筒,里面有隐隐的草木香,泛黄的木底是一种无声的诉说。母第207页共207页,亲粗略学了点中医,懂些药草,自己或家人有些小病小痛,她就去采些草药,也为乡邻制些方子。食不果腹的母亲带我去采野菜,我们总走背静的地方,她不愿意看见人家怜悯的目光,更不愿意接受人家的施舍。我幼时便朦胧地觉得母亲不会永远属于这个小山村,可是没想到她会以这种方式离开,四十多岁返回她魂牵梦绕的故乡医病,从此永诀。⑦乡人惋惜母亲没福,因为那时我家的生活正开始好转。可我想起史铁生的一句话:“上帝怜悯于她在人间所受的苦难,所以召她回去了。”母亲的离去,不仅是我们家的巨大损失,还是那个小村庄的损失,许多年之后,她还被人不断地说起。⑧母亲永远不会消失吧!因为在我和乡人的记忆里,她年轻的微笑一直在清明的柳枝上摇曳。(选自《知识窗》2020年11月30日)22、文章以“你的笑,一直在柳枝上摇曳”为题,有什么妙处?(3分)23请从描写角度赏析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2分)24文章第③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2分)25文章引用了史铁生的话:“上帝怜悯于她在人间所受的苦难,所以召她回去了。”那么“妈妈”一生经历了哪些苦难?(2分)第207页共207页,(十)阅读《难忘生命救援的那些瞬间》,回答22~25题。(共9分)难忘生命救援的那些瞬间洪水肆虐中,一位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不惧危险伸出援手,挽救生命于危难。凡人善举,人间大爱。地铁急救20日下午6时,郑州地铁5号线,原本正常行驶的列车突然停下,灯光熄灭。“进水了!”感到脚下有水的乘客尖叫起来。雨水灌入地铁,车厢内水位迅速上涨。地铁工作人员打开于逸飞所在的第一节车厢的门,位置靠前的他半跑半游,爬上站台,“暂时安全了”。这时,地铁通道传来一阵阵呼救声——“有医生吗?这里需要医生!”于逸飞来不及思索,跑到地下二层。有人因为溺水、失温而休克。地铁工作人员拿来急救箱,可需要急救的人多,懂急救的人风太少。于逸飞掏出背包里的白大,披在身上。这是他的第一件白大褂。这天他去郑州人民医院报到,刚刚进入试用期。“医生来了!”站台上的乘客激动地大喊。水势越来越大。于逸飞跪在地上,为伤者做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他一边救治,一边告诉旁边的年轻人动作要领,地更多人参与救人。急救人员到边现场时,于逸飞已经救助了十几个人。下午6时到晚上12时、于逸飞儿乎一直跳在冰冷的地面上救助伤者。膝盖跪肿了、破了,鞋也找不到了。他的手机被池,包被泡,脚被玻璃划伤。凌晨,地铁里的人员已经逐步疏散。于逸飞这才蹬着水离开。他发了一条朋友圈:“包里有今天医院新发的白大褂,披上,逆行。心肺复苏耗尽了所有体力,瘫坐在地上无法站起。”现在,于逸飞已被郑州人民医院免去试用期直接录用。接力转移22日,郑州东郊,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已是一片汪洋。断水、断电、断网,一层、负一层、负二层全部被淹,第207页共207页,1000多名病人、4000多名家属和医护人员被困,食品告急、药品告急。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接力救援,正在上演。救护车冒雨驶向医院。“上车前,一定要再核对下孩子信息,每个孩子由一名家长陪护……”汽车的马达声、人们的呼喊声,让医院冠心病一病区护士长阙静不得不大声呼喊。“5名婴儿,5名陪护,核对无误,可以上车。”清点了两遍人数,护士李莹莹高声回应。车上的儿童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大的两三岁,最小的才出生几天。还有一个孩子,刚做完手术,如果不能尽快转运,后果不堪设想。周学凯,是商丘工学院的大三学生、退役军人。他联系微信群里的20多名退役军人,第一时间赶来。从早上到傍晚,从医院到高速路口,他和战友们随车运送物资、转运病人,只吃了一顿饭。“这是我退役后第一次参加救援,以后有危险我还要上。”上了转运车,周学凯再也支撑不住,把头埋到救生衣里,沉沉睡去。当晚8时,最后一批病人及家属登上大巴车。“获救了,转出来了,真好!”车上,一位来自民权县的病患家属通过视频和家人报平安,泪流满面。与山洪赛跑20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师乘大巴经310国道,自巩义市竹林镇返回郑州。途中,雨越下越大,中午时分,车辆驶至米河镇高庙村突遇山洪。“车上有40多人,”亲历者芮永要回忆、山洪夹着碎石打破了岸窗,前面的4辆车全被冲走了。”河上的桥被冲塌,堤岸被洪水冲破了好几道口子大巴车的一只轮子被卡在路边下水道内无法动弹。眼看着洪水越来越大,乘客们开始砸碎车窗玻璃,随时准备跳车,但车下水流湍急,水势上涨急速,十分危急。关键时刻,一名男子开着铲车赶来救援。先救婴幼儿上铲车,然后女老师,最后男老师,每次10余人。连续两个多小时,铲车司机救出两辆大巴车上近70名被困人员。救完人,铲车司机就走了。有人把救援照片发到网上,网友们都说:“铲车师傅好样的,一定要找到他。”第207页共207页,众里寻他千百度,终于,英雄找到了。他叫刘松峰,是米南村村民,从事工程机械维修。“后怕吗?要是再遇到类似的事儿,还救不?”有人问刘松峰。“救啊!必须得救,那可是咱眼前的人命,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没了!”(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7月26日)22.文章写了哪些生命救援的难忘瞬间?请概括具体内容。(3分)23.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1)于逸飞来不及思索,跑到地下二层。(2)上了转运车,周学凯再也支撑不住,把头埋到救生衣里,沉沉睡去。24.这些救援人员是一群怎样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25.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给你感动,总会有一些事给你温暖、让你感动。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件事写下来,分享给大家。(2分)(十一)阅读《被母亲逼着搬出去住的那些天》,回答22~25题。(共9分)被母亲逼着搬出去住的那些天①生日那天,母亲招待他吃了一顿大餐,跟他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勒令他搬出去住。第207页共207页,②他的脑门上仿佛响了一道焦雷。彼时,他已经在本市读了四年大学和三年研究生,并就地找了一份工作。父母把房子买在江北的滨江公窝,可以目睹下游的长江滚滚而过,天气晴朗时还可以看到江豚的脊背在水面上翻滚。当母亲严肃地说“我不能再伺候一个好像永远长不大的高中生”后,他感到自尊心受到了深深的冒犯。③他赌气立刻联系中介小哥看房子,拿出他所有的压岁钱,支付了三个月的房租和保证金,搬了出去。他记得搬家那天,母亲正好在外地出差,父亲去了医院陪护外公,他连一个可以示威的对象都没有。④他在单位附近租了一套年纪比他还大的房子,每个月的租金3500元。搬完家,将所有的日用品和衣物归位,他只倒在床垫上叹了十分钟的气,就立马出门了。他必须立刻去家具大卖场买转椅,买晾衣架,买鞋柜,否则他只能坐在房东留下的塑料凳上坚持工作,脱下的外套只能放在床垫上。⑤他生平第一次搞清楚洗衣液与柔顺剂的区别,搞清楚滚筒洗衣机上面十几个按钮的不同含义。如今,离开了母亲的呵护,他不得不亲自打扫卫生,亲自洗碗、擦拭灶台和油烟机表面,把地拖干净,徒手把浴室下水道中积攒的落发掏出来。他学会了熨烫衬衣,擦皮鞋,拆洗窗帘。当发现所有的纱窗都是可以卸下来用浴室花冲刷时他惊讶极了。⑥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他被母亲赶出来满两年了。他意识到自己对时间与金钱的认知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之前,母亲揽下了所有的家务,他双休日能赖床到下午2点,而今,即使在周末,每天7点半,他身体里的闹铃就响了。他知道早市的蔬菜水果最新鲜,而厨余垃圾的回收时间上午最晚是⑨点,最好赶在那之前将垃圾送到回收点,否则家里容易滋生蟑娜。他的作息正常了,早睡早起,居然一年可以读二十多本书,还把注册会计师证考了下来。⑦他偶尔还回父母家去,但是那股微妙的尴尬似乎尚未完全消失。母亲一如既往地招待他,知道他新交了女朋友,听他讲述工作和感情生活的进展,但从不过问他的生活细节。他一直想对母亲之前25年的照料表示感谢,但他一直拖延着,迈不出对自家人说体己话这一步⑧直到有一天,他在厨房吊柜里发现了母亲的日记。鬼使神差地,他翻到了两年前,母亲逼自己搬出去住的那些天,母亲写道,自己争取了出差任务,躲了出去,是生怕目睹独生子搬家的场景会掉眼泪。她怕自己是一只溺爱孩子的老鹰,舍不得做出将儿子啄离的决断,把儿子这只本可展翅翻翔的小鹰,圈养成了不舍离巢的肥胖家禽。⑨他吃了一惊,急速地往后翻,终于发现一桩母亲没有告诉他的事实:习惯他搬出去住的这种变化,她吃了整整三个月的安眠药。而她在儿子面前表现出的,却是一副如释重负的轻快感。⑩深谋远虑的中国父母,从来都控制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坐等孩子去发现与感悟。(选自《意林》2021年第22期,有改动)第207页共207页,2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写的事件,并归纳出本文的中心。(2分)23.文章第⑦段中加点的“微妙的尴尬”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24.请从文中找出与第③段中的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2分)25.读了本文之后,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3分)(十二)阅读《8848.86米的征途》,回答22~25题。(共9分)8848.86米的征途①那是一双遇难者的眼睛,半眯着,露着一道缝。52岁的陈是距离他只有20厘米,瞬间感觉“将被拉入死亡的境地”。那是陈是在长达45天的珠峰之旅中,距离死神最近的一次。②2021年4月14日,陈抵达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4月16日,一架载有12人的小飞机将他们送往海拔2845米的小村卢卡拉,接下来的12天,他们将徒步攀登至海拔6119米的罗布切峰,再步行至海拔5400米的珠峰大本营。③5月1日,队员们用5天时间,从大本营攀升至海拔7100米的C3营地。中途,他们途经昆布冰川,到达海拔6100米的C1营地。登山者们需要跨越14条几百米深的冰裂缝,每踩一步铝梯,就能听到“咯吱咯吱”的声音。陈旻专注地看着脚下,顾不上高原反应,等到海拔6800米时,脸肿得大了一倍,眼睛眯成一条缝,浑身没劲儿,双脚像被铁链子捆住了。第207页共207页,④5月15日,在大本营吃完饺子,他们准备冲顶。再次跨越昆布冰川很顺利。但他们走到2营地后,山顶开始出现乌云。这意味着,再往上攀升将面临未知的风险。大家决定等等看。⑤等到第四天,焦虑的情绪开始蔓延。陈是注意到,有人给向导交代后事。陈曼忍不住想,万一死在山上怎么办?她一层层检查衣服,看看有没有泥巴点或者破洞,想着即使死,也要给大自然呈现一个体面的自己。⑥他们最终决定登顶,那天天灰蒙蒙的,气温低至零下十几摄氏度。陈是不觉得冷,吸氧后,高原反应渐渐消失,她的状态越来越好。五六个小时后,队伍途经长达1200米的洛子壁,这里到处是陡峭的冰层。其中,最危险的一段路程是长30米左右的横切路段,只能容下一只高山靴。陈灵左手抓着绳子,右手边就是悬崖。越往后走风越大,走到海拔7800米时,风速达到每小时20千米,陈是被吹得东倒西至。到了℃4营地,风速已经升至每小时40千米。陈旻在帐篷里听到外面风雪呼啸,感觉帐篷要被掀翻。⑦休息了10多个小时后,陈曼开始冲顶。每是几步,就需要跺几下脚,防止脚麻。不知道走了多久,陈是感到有些疲惫,就停了下来。前方几米处的白玛拉了下绳子,示意她继续往前,陈是想迈脚,却感觉“被一座大山压着”。白玛发现情况不对,立即跑过来,在氧气面罩的吸气孔上使劲敲,随后一股凉气袭来,陈是贪婪地吸了几口,一下子活了过来。⑧5月23日早上6点,天空渐渐泛起亮光,先是浅白,然后是淡黄,紧接着是粉红。陈灵看到不远处的峰顶耸立在半空中,看上去那么冷峻、庄严。她平静地向峰顶走去,攀过岩石密布的希拉里台阶,在上午11点05分,来到海拔8848.86米的珠穆朗玛峰峰顶。“你今天成了。”陈是在心里对自己说。她刷新了纪录,成为中国登顶珠峰最年长的女性。在山顶待了2多分钟,陈是开始下撤,比队友快了一个半小时。⑨很快,她又来到了希拉里台阶,就是在这里,她突然看到了遇难者那双半眯着的眼睛。⑩这次珠峰之行教给她的最重要的一课:“生命无常,你怎么好好过这一生?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定要热烈。”陈旻觉得,登山就是她“生命最热烈的表达方式”。她领悟到:“真正的探险不是冒险,而是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认识自己,形成对人和事的独立思考。”(选自《中国青年报》2022年1月5日,有删改)2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第207页共207页,23.赏析文章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陈是贪婪地吸了几口,一下子活了过来。24.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何作用?(2分)25.陈旻攀登珠峰的经历,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3分)(十三)阅读《捡破烂儿的先生》,回答22~25题。(共9分)捡破烂儿的先生①我叫他先生,虽然他只是一个捡破烂儿的,②那一年,繁华的重庆路又大兴土木,这里将盖起一座、两座、三座,甚至四座非常豪华的商场,据说所卖物品皆为名牌,价格贵得惊人。是啊,这座城市有钱的人越来越多,有几座这样的商场也在情理之中。③我骑着自行车,从灰尘飞扬的工地穿过,准备去一家出版社送自己新写的文章第207页共207页,④在重庆路与一条小街的交叉路口,一处深深的门洞下,一道奇异的风景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一个两鬓斑白的老人,年纪在七十岁左右,靠在一辆架子车前,于一片喧嚣之中,静静地吃饭。他的饭很简单:地上一个罐头瓶子,里边是辣椒酱;罐头瓶子旁边是一个玻璃杯,杯中斟满白酒;左手一根葱,右手一个雪白的大馒头。⑤我不禁停下脚步。⑥老人吃饭不急不躁,喝一口白酒,吃一口大葱蘸酱,然后再咬一口馒头。⑦见我站的时间长,老人冲我招招手,又指指地上的东西,意思是让我过去一起喝点儿。我摸摸口袋,里边还有点儿钱,就一头扎进旁边的副食店,买了一斤猪头肉。⑧就这样,我和老人认识了。老人姓张,是电机厂的退休工人,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那年他71岁,退休整整八个年头了。他的儿子和女儿都有不错的工作和家庭,也很孝顺,可他谁家也不去,就一个人过。他退休之前,老伴就去世了。他把宽敞的房子让给儿女住,自己住一居室的小屋,过着清静的日子。⑨每天,他早早地出门,拉着架子车,报纸、书本、易拉罐、酒瓶子,只要能换钱的东西,他都捡都收。废品收购站下班之前他把捡到的、收到的东西卖掉,然后拉着空车回家。这是他的生活,很有规律。⑩老人酒量很好,口才一般·面色红润,身体健朗。⑾我们正喝酒,来了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家庭妇女,她拉着拖鞋,手里拎着两个空瓶子。⑿女人问:“茅台酒瓶子咋收?⒀“三十元。”老人回答。⒁女人把瓶子举到老人面前,絮絮叨叨地说:“这个瓶子的商标和瓶盖完好无损,应该多给点儿。”说完,还做出一副转身欲走的姿态。⒂“三十五元。”老人重新给了价。⒃女人悻悻地交出瓶子,数好钱,走了。第207页共207页,⒄不待女人走远,老人突然从身旁摸起一块石头,猛地向瓶子砸去。只听“砰”的一声,转瞬之间,两个完好的瓶子被砸碎了。⒅女人惊愕地停下脚步,我也瞪大了眼睛。⒆“您,怎么砸啦?”我问。⒇“砸了,他们就造不了假酒了。”老人淡淡地回答。(21)我还想说些什么。老人却笑了,端起酒杯,爽朗地冲我说:“来,干!”(选自《读者》2021年第23期)22.“我”为什么要称这位捡破烂儿的老人为“先生”?(2分)23.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不待女人走远,老人突然从身旁摸起一块石头,猛地向瓶子砸去。24.文章⑧⑨两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3分)25.文中捡破烂儿的老人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十四)阅读《一碗牛肉面》,回答22~25题。(共9分)一碗牛肉面①我刚上初中的时候,正值叛逆期自暴自弃,成绩一落千。基本已经无缘高中。第207页共207页,②老范是我初三的班主任兼物理老师整个人看起来悠态可掬,在学生面前也不端架子,大家都叫他老范。③十几岁的少年正是矫情的时候,我那时候笃定自己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脑子里总盘旋着一个问题:如果世界上什么都没有我是说,连时间和空间也没有,会是什么样子呢?我想象不到,并为此苦恼。④一次上课,老范居然提到了这个问题,我大为震惊,破天荒地找老师请教。他说自己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但告诉我只要好好学习,总有一天会有答案,我深信不疑,并从此奉他为知己。⑤那天我回到家,家中又在发生无尽的争吵,陷入愤怒当中的两个人像野兽一样撕扯。我突然觉得疲倦,不知道回家的意义是什么,我心灰意冷地走了出去。我边走边掉眼泪,此时离完美演绎电影里的悲情主角只差一场恰到好处的雨。⑥雨没有下,但老范来了他骑车拦在我面前,大手一挥抹掉头上的细汗:“吃饭没有?”我哽咽着别过脸。⑦老范叹了口气,带我走进街边的店里,给我点了碗很奢侈的牛肉面。汤底醇厚,面条筋道,红油上漂着绿葱花,牛一片片地叠起来,甚为可口。我一时之间把所有烦恼都抛到了脑后,大快朵颐。⑧老范看我喝完最后一口汤拍拍我的肩语重心长地说:“好好学习,走出去。当你看到更大的世界,就不会因为眼前的苟且而过多伤心了。”老范说得真诚,我听着,狠狠地点了点头。⑨我从此抓紧一切时间死命学习。后来顺利地上高中,读大学,远离了那一地鸡毛。再回乡中探望老范时,他已经头发花白。⑩“其实那个问题,我是不经意间在你物理书上看到的。”我上课不爱听讲,总爱在书上写写画画。“你那时候,像颗蚌一样封闭自己。我一直在想,用什么方式才能把你‘撬开’。”⑾我好半天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一时间五味杂陈。我失去了一个“知己”,但学生们多了一个愿意用心了解他们的好老师。⑿后来,我吃过很多碗牛肉面,但都再没有那天的味道。那碗牛肉面,那层鲜艳的红油和小葱花,我永远也不会忘记。22.请补写出相关的情节。(2分)第207页共207页,“我”在叛逆期,很苦恼→①→请吃牛肉面,受鼓励→②→铭记牛肉面,感师恩23.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24.请品析第⑩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你那时候,像颗蚌一样封闭自己。我一直在想,用什么方式才能把你‘撬开’。”25.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2分)(十五)阅读《拉大锯》,回答22~25题。(共9分)拉大锯⑴我第一次拉大锯是在12岁时,爹说他比我还早一年。⑵那是一个假期的早晨,爹将一段最好锯的梧桐木放上墨线,让我跟他一起锯。我从小见别人锯得轻轻松松、欢欢快快,但我第一次把大锯端在手中,却不知怎么拉下第一锯。爹在大锯另一头告诉我,两肩放平,两手端平锯梁,往怀中平拉就是。锯是带齿的,只要移动,自然就越拉越深。爹轻松地拉过去,轮到我拉过来时,不是锯条弹起来落不到墨线上,就是锯齿被卡住拉不动。⑶爹说:“锯条弹起来,是用力小了;锯齿卡住拉不动,是用力大了。应该两手放松,不要死死攥住锯把,这样,心也会放松,锯条才能轻松地拉过来,送过去。”⑷我照着他的说法试了几下,还行,锯条开始进入木头了。梧桐木木质软,好拉,但锯条也容易走墨。锯条偏右了,我就狠狠抬左臂,右臂使劲往下压,想把锯条折回来走正墨,但越用劲,越不行,锯条离墨越远。爹在另一头知道我拉走墨了,就跟我换过位置来,告诉我不要心急,不要用力太大,要把锯抬起,轻飘飘地往正墨上靠,这样锯条便走正道了。另外,初拉大锯,要目不斜视,才看得准,拉得准。我按爹说的话去做,虽说拉得好了一些,但还是“飞龙走蛇”,锯条弯来弯去。这一天,把两厘米厚的板子,拉得厚薄不平。第207页共207页,⑤第二天再拉,我不紧张了锯也拉好了。那时我个子矮,大人站在地上,我得站在矮凳上。到了十六七岁,我才能和爹站着平拉。但遇到长本头,两个人都须站到长凳上。我喜欢拉更长的木头,如果在两米以上,凳子就要搭得很高,站在上边,虽晃晃悠悠有些不稳,但居高临下看四周,很神气。后来,我不但学会了拉一抽锯,还学会了拉三抽锯。三抽锯就是拉过一段长的,再带两段小的,锯条的声响便由一抽锯的“嚓、嚓”变为“察、嚓嚓”,十分欢快。爹给拉三抽锯起了装个挺有诗意的名字,叫“凤凰三点头”。爹说:“名字虽好听,拉起来也欢快,出活却少,不如一抽锯,一下是一下,送拉的锯条长,出活多。”⑥拉大锯,拉个一天半天还耐得住劲,若拉时间长了,就觉得音调乏味了。记得上初中时有一个暑假,我拉了20天大锯,便想打退堂鼓。⑦爹看我不高兴,就对我说:“学木匠要先拉3年大锯,你知道为啥?不是说拉3年才能学会,是3年中让你悟两个理:一是懂得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一件事,不论干啥事,都要讲合作;二是磨磨性子,干事不图虚,要脚踏实地、一心一意。这两个理悟通了,即使这辈子不干木匠,你干啥都能干好。”⑧真没想到,在平平常常的拉大锯上,爹还讲出了这么多的道理。⑨当然,那时我还不完全懂。等我走上社会,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坎坷以后,回过头再回味一下爹的话,才理解了其中的含义。⑩干事业,还有做人,我何尝不是像拉大锯那样,目不斜视,照着墨线,一锯一锯地“拉”呢。(选自《读者》2021年第24期)22.文章用“拉大锯”作为标题,有什么作用?(2分)23.赏析文章第④段中加点字“抬”“压”的表达效果。(3分)2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25.父亲从拉大锯中悟出了深刻的道理。请你也写出下面这则小故事所蕴含的道理。(2分)猫头鹰碰见了斑鸠。斑鸠问:“你到哪里去啊?”猫头鹰说:“我打算搬到东边去住。”斑鸠又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西边的人们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想搬走。”斑鸠说:“如果你能改变自己的叫声,搬走是可以的。不然的话,迁到东边,那里的人一样会不喜欢你的叫声啊。”(刘向《猫头鹰搬家》)第207页共207页,(十六)阅读《方舱医院的伢们王》,回答22~25题。(共9分)方舱医院的伢们王①董江城在方舱医院住了半个多月后已痊愈,明天终于可以出舱了!与病友朝夕相处下来,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还真有点儿不舍,尤其是小刚、阿峰、小宝几个高中生,早已把他当成了“伢们王”(孩子王之意)②他天生一副娃娃脸,常带三分笑,看上去就像刚毕业的大学生。其实,他已接近而立之年,在师大毕业后去加拿大深造,获得硕士学位,又拿到教师证书,在多伦多已当了5年高中数学老师,深受学生喜爱。③刚踏进新一年的第一天,董江城的父亲在爬楼梯时不慎摔倒,断了几根肋骨。作为独子,他火速飞回家,悉心照料父亲。一周之后,老董伤势略有好转,但突然又发起了高烧,咳嗽不止,经过CT、核酸检测,确诊为新冠肺炎,马上住院治疗。3天后,江城的母亲也“中招”,住进同一家医院。江城每天去探望双亲,希望他们早日渡过难关。没想到,年过六旬的老两口都没能熬过春节,前后相差一天撒手人寰。江城悲伤得几乎崩溃,每天捧着双亲的遗像度日。④此时,董江城只能在家隔离、等待。远在多伦多的女友每天在视频中给他鼓励,成了他最大的安慰。到了2月初,他开始咳嗽、发烧,到医院检查,也未能幸免,火速住进了方舱医院。由于他属于轻症,每天服用中药汤剂、抗病毒药物,医护人员每天观察他的体温等生命体征。⑤入院后,他得知数个病友的家庭均遭受了灾难。他决定再也不能消沉下去,必须面对现实,强逼自己忙碌起来,也想借机让自己从双亲去世的痛苦中走出来。他做起了医院志愿者,每天帮助护士分发食物,照顾患者生活起居,将患者的心声转达给院方。几个高中生患者得知他是加拿大的老师,便请教他数学、英文问题,他总是有问必答,耐心辅导。更出奇的是,他还是一个电玩高手,每天都会与孩子们在手机上玩游戏,迅速与他们打成一片,给生活带来了光亮和笑声。⑥入住十多天后,江城经过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血常规、T检查也属正常。结合临床诊断,专家组会诊认为他已达到出舱标准。今天院方正式通知他,明天将由社区对接安排到隔离点,继续观察两周。⑦江城正在收拾行李,小刚的妈妈走过来。见她欲言又止的样子,江城问:“小刚妈,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吗?”“小刚后天也可以出舱了,我暂时还出不了院,他爸在北京工作,回不了家,家里第207页共207页,又没人照顾他……”⑧江城打断她的话:“我可以照顾小刚啊!过了两周观察期就住我家,一直到你出院。”“我可以付你钱。”江城有点儿生气:“大姐,讲钱我就不干了。”“那太感谢你了!”⑨“放心!我每天会督促小刚做功课,还会辅导他,也会控制他玩手机的时间。”⑩小刚的母亲走后,江城征得院方同意,召集病区的几十号大人碰头。江城说:“大家都知道,我明天出舱了,你们也快了。我刚才答应小刚的妈妈,在她没出院前照料小刚。”小刚的母亲说:“董老师真好!”江城说:“我们的命都是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救的,我只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⑾众人竖起大拇指。江城继续说:“不知其他人是否也有这个需要,我同样愿意效劳,完全免费。”⑿阿峰的父亲说:“我们家也碰到这个问题,就是不好意思向你开口。”⒀小宝的母亲说:“咱们家正在想法子,可能也要麻烦董老师。”⒁江城说:“那统统由我来照顾,反正暂时也回不了加拿大。”⒂阿峰的父亲说:“你不是真成‘伢们王’了吗?”江城说:“我本来就是啊!我喜欢与小伢在一起。”⒃雷鸣般的掌声萦绕在屋顶上,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2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23.文章以“方舱医院的伢们王”为题目,有什么妙处?(2分)24.文章第③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25.联系上下文,说说董江城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十七)阅读《风雪夜归人》,回答22~25题。(共9分)第207页共207页,风雪夜归人①三十多年前,父亲在离家十里路的地方上班,他每天骑自行车往返②冬日的天,像个面无表情的冷面人。寒气阵阵,天空透着捉摸不透的意味。父亲抬头望了几次天,说:“这天阴了好几天了,雪也没下,我还是去吧,厂里一大堆事,耽搁不得。”母亲说:“下雪了咋办,还是别去了。”父亲犹豫了一下,推起车子出了家门。③过了一会儿,天阴得更沉了。没多久,雪纷纷扬扬不了起来。那次的雪下得特别大,雪片简直像羽毛一样,在风中乱舞。母亲叹口气说:“让你爸别去上班了,他偏不听,下雪了还咋回家!”父亲轻易不会歇班,他挣的钱要供我们一家开支呢。④到了下午,雪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母亲在屋里屋外团团转,雪地上留下她杂乱的脚印。“雪越下越大了,你爸可咋回来呀!”母亲语气里有明显的担忧和焦虑。“我爸今天也许不回来了呢,听他说那里有住的地方。”我安慰母亲。⑤黄昏时分,雪渐渐小了,但地上的雪更厚了,脚踩上去立即陷出深深的窝,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我问母亲:“我爸今天不回来了吧?”母亲无比笃定地说:“回来!他肯定回来!”夜色笼了过来,母亲站在门口翘首遥望,可路上连个人影也看不到。冰天雪地,我在呼啸的风中瑟缩着,感觉要被冻成一根冰棍。“妈,回家等吧!”我开口说话时,牙齿都要打战。母亲却目光专注地遥望着村口,一声不吭。她在飞扬的雪花中保持着一成不变的姿势和表情,那姿势和表情像雕像般肃穆。忽然,母亲说:“走!回家做饭,你爸回来得吃上热乎饭!”⑥母亲认定,父亲一定会回来。我跟着母亲在屋子里忙碌起来。小小的屋子里,炉火烧得正旺,温暖弥漫着,与屋外的世界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样的时候,分外觉得“家”这个字眼是那么可亲。母亲烧起灶火,忙着熬红薯粥。她嘱咐我在炉火上烧开水:“多烧点开水,你爸回家得赶紧让他用热水洗洗,暖和暖和。”灶火上熬着红薯粥,母亲开始切白菜,切豆腐,洗粉条,她要做父亲最爱吃的大炖菜。⑦屋子里,饭菜香味弥漫着,妹妹饿得叫起来:“妈,我要吃饭,爸爸今天肯定不回来了。”夜色漆黑,别人家已经过了晚饭时间,可父亲还没有回来。母亲的态度依旧坚定:“你爸一定会回来的,再等会儿!”我和妹妹围着炉火,静静等待。母亲则一趟趟往外面跑,脸上的表情越来越焦虑。第207页共207页,⑧后来母亲不再出门去,但她的焦虑在升级,眉头紧锁着。就在我们都等得心烦意乱的时候,屋门“吱呀”一声开了。“爸爸回来啦!”妹妹喊起来,我和母亲也一跃而起。我们面前的父亲,简直成了雪人!他衣服上都是雪,眉毛、胡须上也都是雪,整个人都是白的。“赶着做事回来晚了。”父亲开口说话,“三十里地,我一步步走回来的!”父亲的嘴巴像被冻僵了一般。母亲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使劲吸吸鼻子,为父亲拍打满身的雪。我赶紧把门关紧,让屋里的温暖一点点融化父亲的寒冷。这个世界有冰有霜,但幸好还有家;这个世界有风有雪,但幸好还有爱。夜归人,只要有人在风雪中为他守候,他就一定会回家。⑨父亲坐到餐桌前,看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张口想要说什么,又停了一下,终于说出一句话:“家里真暖和!”22.文章第②段中画线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2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2分)24.“母亲则一趟趟往外面跑,脸上的表情越来越焦虑。”请揣摩母亲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25.“这个世界有冰有霜,但幸好还有家;这个世界有风有雪,但幸好还有爱。”家,因有爱而温暖。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十八)阅读《李阿婆的幸福生活》,回答22~25题。(共9分)李阿婆的幸福生活第207页共207页,①菜市场里,白发苍苍的李阿婆拄着拐杖,步履缓慢,影子拖得老长。她看着摊子上各色各样的凉菜,自言自语:“这个我咬不动,那个我嚼不动,我只想找点咬得动的菜吃。”她一边挑,一边说话,夹了肉丝烧茄子,又选了几枚鸽子蛋。她挑完之后还晃了两下盆子,似乎在掂量有多重,把盆子递给店员,去皮一称还不到四两,仅仅三块五。她说过,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吃不了多少东西可以理解,可这也太少了!②如果老板娘在场,绝对不会为老人调菜的,她会说,调这么点菜还不够配料钱。只有店员小姑娘懒洋洋地为老人调菜,记下的菜谱,不知修改了多少遍。老人不断强调,不要放糖,少放点酱油,我家里有的是酱油。③可每当节假日,老人买菜的分量就特别大,她说家里人多,祖孙三代,整整十口人,买少了不够吃。“小姑娘,今天中秋节,给我选最好的菜,可要现场烧:鸡一定要白斩鸡,鸭要北京脆鸭,加上河里的虾,海里的蟹……我家老头与孩子可喜欢吃这些呢。”④店员小姑娘突然改变了不屑一顾的神色,为老人调菜。她一边动作利索地记下菜谱,准备一个又一个的装菜盒子,一边说:“阿婆,您孙女小雅是我初中同学,我们好久没见了,小雅回家时您一定得告诉我。”李阿婆说:“好,好,我孙女在外地打工赚钱回家时一定告诉你。很快就会回家的,很快就会回家的。”她说到后面,声音越来越轻。⑤“现烧热菜——清蒸鲤鱼,一定要记得在鱼身上开花刀,可以帮助调料的味道渗入鱼肉中。大葱、盐、胡椒粉、黄酒、玉米油、花椒、姜丝、葱段、八角、桂皮,要一起塞进鱼肚子的。”⑥小姑娘翘起嘴唇,不乐意起来。李阿婆继续说着:“这样就能够更完好地保持鱼肉的鲜嫩滋味,口感松软细腻,吃起来爽而不腻。小姑娘,吩咐厨师根据我的要求烧,不要搞错了!”⑦“再要一个红烧肉,用半肥半瘦的五花肉为主料,文火烧制,这样做出来的肉香甜松软,入口即化,肥而不腻。”⑧李阿婆等了两小时,接过热菜,看着香气扑鼻、色泽诱人的红烧肉,得意地抿着嘴笑了:“真是高手烧的,红烧肉味道很好,关键是他们火候处理得当,真是老少皆宜的美食。”接着,她颤抖着手拿出了她的“钱包”一破旧的尼龙袋,袋子皱巴巴的,看起来已用过很长时间。她大方地拿出好几张大钞:“你看,我有退休金,还花不了呢!”⑨“李阿婆,还是您幸福,不愁吃穿,孩子们都回家过节!”⑩“李阿婆,您买这么多菜家里肯定来了不少客人吧?”街坊们纷纷附和着说,无不投来美慕的目光。⑾“饭做好了。”有了智能电饭锅那温柔的提示音,家里温馨了许多,李阿婆的心情也愉悦了许多。“来啦来啦。”她总要回应一声才去打饭。李阿婆郑重地拿出一大摞饭碗、筷子,按顺序端端正正慢慢地摆放在桌面上。第207页共207页,⑿上座位置是留给她丈夫的,照片就挂在墙上,依然年轻英俊,眼睛直盯着餐桌呢。下面位置,依次是右边留给在深圳打工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一家,左边留给在杭州工作的女儿女婿、外孙外孙女一家。她为每个空位发一只饭碗、一双筷子、一把调羹,再虔诚地为全家挨个祈祷一番后才庄严宣布:“开始用餐,尽管吃。”说完,她的眼里已经满含泪水。⒀接着,她拿出每天坚持画杠杠的小本子,数一数:丈夫离世4635天,儿子上次回家至今528天,女儿上次回家至今613天……2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2分)23.品析文章第段中加点词语“满”的表达效果。(2分)说完、她的眼里已经满含泪水。24.本文在描写店员小姑娘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25.本文一定触动到了你。谈谈你读完本文的感受。(3分)(十九)阅读《不灭的灯光》,回答27~31题。(共12分)不灭的灯光于年才  ①这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第207页共207页,  ②田野上的高粱晒红了米,还没有收割。那天的夜色浓重,镰刀似的月牙儿时而从漆黑的云层里溜出来,泛着淡黄的光亮。九十点钟的光景,寂静的村路上,少年提着纸糊的灯笼,和他的影子相伴,行走在回家的路上。  ③还要走上多久才会到家,他算不准。只记得看见村口上的老槐树,再向左走上百八十步就是了。少年忽然间觉得通往家的路长了一大截儿。  ④不知过了多久,隐隐约约觉得那棵老槐树看到了自己,少年才舒了一口气。透过老槐树的枝桠,正有一束光照着少年,少年不由地睁大眼睛,被这束光暖到了。顷刻间,少年的鼻子一酸,泪水从眼角涌了出来。  ⑤家的大门是开着的,在记忆中是少有的事儿。透过窗棂发出来的光分外明亮,照在少年的脸上身上,少年的心一下子平静下来。熟悉的脚步声惊到了屋内的父亲和母亲。他们从屋内急忙走出来站在房门口,痴情地望着回家的少年。待少年走近他们,他们同时伸出手来,牵着少年的手走进有灯光的地方。  ⑥少年预想的责罚没有得到。第二天早上,父亲送他上学时告诉他:“你还没到家那会儿,你的妈妈不时地走到村口望上一阵,走了五六个来回。大门也不让关着,把过年才用的灯泡让我换上,说灯亮一些,让你远远地就能看见家的模样。”少年弯下腰默默地打量穿在脚上的新鞋子,泪珠儿禁不住落满了鞋面。  ⑦许多年过去了,少年依旧记得那一夜,家的灯始终亮着。灯光是那样柔和,暖暖的。直到自己为人父了,少年才明白那一夜的灯光一直闪烁是为了什么。虽然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却有浓浓的爱在里面。  ⑧那个少年是我。这个情景,是我读小学三年级时,和两个同学跑到离家五里多地的村上看完电影以后,独自回家的一个经历。⑨时常想起那一盏灯光来。特别是夜深人静加班回家的时候,瞥见灯火,总是会把这件事勾画出来。尽管它过去了好多日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10月16日第 07版)2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23.文章以“不灭的灯光”为题,有何妙处。(3分)第207页共207页,24.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②段中画线的句子。(2分)那天的夜色浓重,镰刀似的月牙儿时而从漆黑的云层里溜出来,泛着淡黄的光亮。25.家中闪烁的灯光总是那样柔和、温暖。请你写出生活中让你印象深刻的有关”灯光“的故事,与大家分享。(3分)(十九)阅读《不灭的灯光》,回答27~31题。(共12分)不灭的灯光于年才  ①这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  ②田野上的高粱晒红了米,还没有收割。那天的夜色浓重,镰刀似的月牙儿时而从漆黑的云层里溜出来,泛着淡黄的光亮。九十点钟的光景,寂静的村路上,少年提着纸糊的灯笼,和他的影子相伴,行走在回家的路上。  ③还要走上多久才会到家,他算不准。只记得看见村口上的老槐树,再向左走上百八十步就是了。少年忽然间觉得通往家的路长了一大截儿。  ④不知过了多久,隐隐约约觉得那棵老槐树看到了自己,少年才舒了一口气。透过老槐树的枝桠,正有一束光照着少年,少年不由地睁大眼睛,被这束光暖到了。顷刻间,少年的鼻子一酸,泪水从眼角涌了出来。  ⑤家的大门是开着的,在记忆中是少有的事儿。透过窗棂发出来的光分外明亮,照在少年的脸上身上,少年的心一下子平静下来。熟悉的脚步声惊到了屋内的父亲和母亲。他们从屋内急忙走出来站在房门口,痴情地望着回家的少年。待少年走近他们,他们同时伸出手来,牵着少年的手走进有灯光的地方。第207页共207页,  ⑥少年预想的责罚没有得到。第二天早上,父亲送他上学时告诉他:“你还没到家那会儿,你的妈妈不时地走到村口望上一阵,走了五六个来回。大门也不让关着,把过年才用的灯泡让我换上,说灯亮一些,让你远远地就能看见家的模样。”少年弯下腰默默地打量穿在脚上的新鞋子,泪珠儿禁不住落满了鞋面。  ⑦许多年过去了,少年依旧记得那一夜,家的灯始终亮着。灯光是那样柔和,暖暖的。直到自己为人父了,少年才明白那一夜的灯光一直闪烁是为了什么。虽然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却有浓浓的爱在里面。  ⑧那个少年是我。这个情景,是我读小学三年级时,和两个同学跑到离家五里多地的村上看完电影以后,独自回家的一个经历。⑨时常想起那一盏灯光来。特别是夜深人静加班回家的时候,瞥见灯火,总是会把这件事勾画出来。尽管它过去了好多日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10月16日第 07版)2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23.文章以“不灭的灯光”为题,有何妙处。(3分)24.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②段中画线的句子。(2分)那天的夜色浓重,镰刀似的月牙儿时而从漆黑的云层里溜出来,泛着淡黄的光亮。25.家中闪烁的灯光总是那样柔和、温暖。请你写出生活中让你印象深刻的有关”灯光“的故事,与大家分享。(3分)第207页共207页,(二十)阅读《阳台上的花》,回答22~25题。(共9分)阳台上的花①意识到母亲喜欢花,已是她退休的时候了。记忆中,我们家阳台上也种植物,但很少见到花。②母亲不种花,可能也觉得花不好同候。我们一家五口人,父母上班,孩子上学,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养花。种下的花如果不开花,还不如种小菜。母亲种菜是很积极的。小时候有那么几年时间,我们家安在一个半山腰的独间平房。房前有一片平地,被母亲用篱笆围成小菜园,里边种了不少蔬菜瓜果,基本上可供应一家人的日常需求。印象最深的是葫芦,藤蔓攀在篱笆上,果实藏在叶子下。我们三个小孩子会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葫芦,用一根针,在葫芦瓜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比赛哪一只长得又快又大,就像比赛自己的身高一样。母亲很懂种菜,在她特别的照顾下,刻有我们几个孩子名字的葫芦瓜,总是长势喜人,最终结出了皆大欢喜的果实。而刻着父亲母亲名字的那几只葫芦,远远落后于我们。我们欢天喜地地将自己的葫芦摘下来,挂在屋角,让它们跟我们的名字一起晒干、变黄,最终成为书桌上的摆设,权当一束不会调谢的花。头向食胖业,中部坐口入古③十七岁那年夏天,我到桂林读大学,父母送我去报到,趁机游览一下桂林山水。那是我第一次跟父母出远门,应该也是父母第一次一起出门旅游。我们住在一个简陋的小旅馆,窗外可以见到清澈的漓江水。旅馆对面有一个花坛,母亲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一种奇怪的花。小小的五瓣花瓣,组合成一张人的脸谱,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五官是深紫色,脸膛是浅紫色或嫩黄色。我们第一次见到这么有趣的花,就像花坛里有一个小人国。母亲对花的知识匮乏,直接称之为“人脸花”。每次进出旅馆,我们都要去看看这些有趣的“人脸花”。分别的时候,母亲想找找有没有种子可以带回家,找了半天没看到一粒果实。突然,母亲指着一簇角落里的花,说:“这五朵,像不像我们一家?”那五朵花挨得特别近,都快叠到一起了,上边两朵稍微大一些,浅紫色的脸膛上有着近乎墨色的五官,下边三朵大小差不多,嫩黄色的脸膛上,五官是浅浅的紫色。我和父亲都笑了,说:“像。”我用手指点着那些小脸数过去,这是我,这是哥哥,这是姐姐。数完,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那之后的许多年,离别、想家成为一种习惯。后来,在一些地方,我多次看到过这种“人脸花”,每次看到,我都会朝这些“小脸”会心一笑,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想起我们一家五口人。第207页共207页,④母亲退休之后,阳台慢慢开始种起了花,盆栽从实用转变为审美。种的都是些好养的花,茉莉、海棠、三角梅、芍药、桂花之类。阳台角落还留着几棵实用的小葱和辣椒,稀稀拉拉,枯老了也没被摘下放到锅里。年份最久的当属那林海棠花。花树不高,却很结实,主干已经比我的拳头还粗。每年过年,它都不辜负花期,准时开起了红艳艳的花朵,仿佛要跟我完成一个共同的约定——每年过年回家后,我会挑一个阳光充足的中午,搬两张小椅子,让父亲母亲坐在这株海棠花下,我一点一点将他们花白的头发染黑。阳光把海棠花照得通红,也将父母的衰老照得纹路清晰。我站在他们背后,既感伤又幸福,皮诚地祈祷年年岁岁都拥有这相同的一幕。⑤除了在阳台种花,母亲也喜欢用花瓶插花。但我从来没在家里见过“人脸花”。近些年,家乡过年流行一种“年花”—五代同堂果。黄灿灿胖乎乎的果实,浆汁饱满,寓意子孙满堂,老少安康。去花市买一枝回来,不用费心管理,可以观赏半年之久。母亲会挑果实多的那一枝买回家。有一次,我用湿布给这些果实“洗澡”,指着最大的那两只说:“这是爸,这是妈,然后又分别按个头指定了我和哥哥姐姐。”母亲一听,笑了,看看那两只最大的果实,说:“不像,现在我们家里,我和你爸最瘦。”我愣了好一会儿,夸张地提高嗓门说:“再瘦也是最大的。”⑥今年,在小区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小区围栏下新摆了一溜花盆,花盆里边挤挤挨挨地开满了一张张“小脸”。整齐的五瓣花瓣,嫩黄、粉红、紫色的脸膛,颜色各异,风一吹,像笑脸。我也笑了,站着看了很久。手机里有一款植物识别软件,几秒钟之后,我得以知道,“人脸花”真正的名字叫三色堇,花语是—请思念我。(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2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③④段围绕此线索写了哪两件事?(3分)23.文章第④段中的加点词语“感伤”和“幸福”应怎样理解?(2分)24.结合语境,揣摩第③段中“数完,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时“我”的心理活动。(60字左右)(2分)25.生活中,哪种“物(植物、动物或物件)”引发起你对亲情的联想?请写出来,与大家分享(2分)第207页共207页,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教师版(一)阅读《母爱,踩着云朵而来》。回答22—25题。(共9分)母爱,踩着云朵而来①父亲说,你妈现在不中用了,在家门口都迷路。母亲小声争辩,是夜里黑,看不见嘛。②母亲去亲戚家做客,当夜搭了顺路车回来,车子停在离家半里路的河对岸,过了新修的桥,就到家了。可她却找不着回家的路,稀里糊涂踏上了相反的路,越走离家越远,幸好遇到晚归的村里人,把她送回家。③母亲老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她再也没有从前的利索和能干了。我看着母亲,百感交集,想起了多年前与她相关的一件事,我一直觉得它是奇迹。④那年,我在外地上大学,第一次离家上百里,想家想得厉害,便写了一封家书。字里行间都是浓稠的想念。母亲不识字,让父亲念给她听,她竟一刻也坐不住了,决定坐车去学校看我。⑤母亲是从未出过远门的,大半辈子只圈在她那一亩三分地里。可她决心已下,任谁也阻拦不了。她去地里拔了我爱吃的萝卜,烙了我爱吃的糯米饼,用雪菜烧了小鱼……临了,母亲又去和邻居在婶借了做客的衣——一件鲜艳的碎花绿外套。母亲考虑得周到,她不想让在大学里念书的女儿丢脸。⑥左挎右掮的,母亲上路了。那时去我的学校,需要在中途转两次车。到了终点站还要走十来里路。我入学报到时,是父亲一路陪着的。上车下车,穿街过巷,直转得我头晕,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记不住路。⑦然而我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却准确无误地摸到我的学校。我清楚地记得,那是秋末的一天,黄昏降临了。风起,校园里的梧桐树,飘下片片金黄的叶。最后一批菊花们,在秋风里,掏出最后一把热情,黄的脸蛋红的脸蛋,笑得满是皱褶。我在教室里看完书,正要收拾东西回宿舍,一扭头,竟看见母亲站在窗外,冲着我笑。我以为是眼花了,揉了揉眼,千真万确是母亲啊!她穿着鲜艳的碎花绿外套,头上扎着的方格子三角巾,被风撩起。黄昏的余辉,在母亲身上镀一层橘粉,她像是踩着云朵而来。第207页共207页,⑧那日,我们的宿舍,过节一般。女生们个个都有口福了,她们咬着母亲带来的大萝卜,吃着小鱼,还有糯米饼,不住地说,阿姨,好吃,太好吃了。而母亲,不大听得懂她们说的话,只是那么拘谨地坐着,拘谨地笑着。那会儿,一定有风吹过一片庄稼地,母亲淳朴安然得犹如一棵庄稼。⑨一路之上,母亲是如何上车下车,又是如何七弯八拐到达我们学校的,后来,她又是如何在偌大的校园里,在那么多的教室中,一眼找到了我的,这成了一个谜。⑩我曾问过母亲,她始终笑,不答。现在我想,这些问题根本无需答案,因为她是母亲,所以她的爱能踩着云朵而来。22.请从描写角度赏析文章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运用环境描写,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渲染温馨、美好的气氛,为下文母亲的出现做铺垫,暗示“我”见到母亲时内心的喜悦与激动。23.文章第④段写道:“母亲不识字,让父亲念给她听,她竟一刻也坐不住了,决定坐车来学校看我。”请发挥合理的想象,补写母亲听完信后的心理活动。(2分)示例:女儿第一次离家这么远,这是想家了,我得去学校看看她。没去过没关系,一路打听,一定能找到的。我还要给女儿带点她爱吃的东西。我这就去准备。2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淳朴、能干,不怕困难,关爱子女25.文章以“母爱,踩着云朵而来”为题,有何妙处?(2分),运用拟人的修辞,富有文采,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提示文章主旨,饱含对母亲的颂扬之情。(二)阅读《无字碑》,回答22~25题。(共9分)无字碑①张总来到安岳连云山,仰着头从峡谷底向山顶张望,慢慢地将脸仰成平面,戴着的帽子忽地掉在了地上,才看到一条线似的天空。张总的心冷了半截,在这个地方投资,又没公路,要想在此发展,难呀。②陪同的安岳老区建设促进会郭会长见状,不再提投资之事,对张总微微一笑说:“我们这儿有座神仙坟,很值得一看。”③“神仙坟?不外乎唬唬外人吧,有什么好看的?”张总摇了摇头。④“这座坟不是唬人的,里面埋着一位红军战士。”郭会长解释道。第207页共207页,⑤“埋着一位红军战士?”张总一下子肃然了。⑥“1935年7月,中央红军长征来到四川,一位红军战士受伤后走失,来到安岳,被当地村民藏在地窖里。后来民团探到了消息,将村民赶到村口。村民不愿交出红军战士。民团团长咆哮说如不交出红军战士,就要烧光村子、杀光村民……就在这危急之时,那位红军战士从地窖里走了出来,面对凶恶的民团,毫不畏惧,对乡亲们说,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就是我死了,也会护佑你们……”郭会长继续说道。⑦张总眼里充满敬意。⑧“民团枪杀那位红军战士后,不准村民们掩埋尸体。是夜,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第二天,人们看到一堆沙丘将红军战士掩埋了。村里人都说,是从山上冲下的泥沙将红军战士掩埋的。”郭会长说。⑨“应该是村里人趁着暴雨将那位红军战士掩埋的吧?”张总问道。⑩“反正没有人承认。即使是,也不会有人承认的。后来,这里发生了一件奇事。”郭会长说罢便看着张总久久不语。⑾“什么奇事?”张总按捺不住了。⑿“不久,一位村民说,他多日咳嗽不止,迷糊中有位仙人立于床前,对他说,村外的沙丘上有艾蒿,开水泡后饮之即愈。翌日,此人来到掩埋红军战士的沙丘旁,果然看到沙丘上有一株艾蒿、遂掐尖摘叶,回家泡水饮之,真的病愈。这个村民还说,仙人说这座坟是天葬的,如果谁毁了,必遭天谴,灭门绝后。那时人们对神灵是很敬畏的。团丁听了,自然不敢毁坟。这座坟因此得到保存。”郭会长答道。⒀“这是村民为保护红军战士坟墓故意编撰的故事吧?”张总说。⒁郭会长答道:“也许是吧。后来,村里人手伤了,或发烧了,或家中有蚊虫了,将坟上的艾割回去捣烂敷之,或煎水服之,或文火熏之,那些人手伤好了,烧退了家中蚊虫灭了。村里人都说那是红军战士在佑他们。于是他们将此坟称为神仙坟,并在坟前立碑,因不知道红军战士姓名,碑上没有刻字,对外称为无字碑,暗地叫红军碑’”⒂“即使知道红军战士名字,也不敢剥他的姓名吧?”张总说。⒃“是的。后来,村里人每到红军战士的祭日,都要到坟前祭拜。”郭会长回答道。⒄张总闻言,眼里亮光闪闪,激动地对郭会长说:我们也去察拜祭拜吧。”⒅张总一行来到峡谷口、果然看到一丘,土面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艾蒿,微风吹过,艾蒿弯腰点头,似对他们到来的欢迎。第207页共207页,⒆张总眼里顿时盈满泪水对着坟墓和石碑,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双手合十,恭恭敬敬作了三个揖。⒇张总从坟前站起来,对郭会长说:“这两天我在附近走了走,看到这里群众还不富裕,特别是上山下山全靠步行,制约了产业发展。我回去后,立即安排,先修建从峡谷到山顶的盘山公路,再组织村民栽种艾蒿。”(21)“种植艾蒿?”郭会长有些不解(22)“其实艾蒿清热解毒,是一种中药材。我这次来很受启发,发展这个产业,既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也是群众意愿,更是继承先烈遗志吧。”张总答道。(23)郭会长闻言,紧紧握着张总的手说:“我代表老区人民感谢你。”(24)“说感谢的应该是我!”张总说,“你知道吗?我爷爷也是一位红军战士,长征时牺牲了,至今还没有找着尸骨。这次看到老区人民对无名红军战士修坟树碑,虽然是无字碑,但他们年年去祭拜,相信牺牲的烈士都能含笑九泉了,因为这些烈士永远活在人民心中。”2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张总被“无字碑”的故事所感动,决定为老区投资。23.从描写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张总眼里顿时盈满泪水,对着坟墓和石碑,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双手合十,恭恭敬敬作了三个揖。运用动作描写,通过“盈满”“跪”“双手合十”“作揖”等一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张总祭拜红军战士的过程,表现了张总对红军战士的敬仰之情。2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中张总的人物形象。(2分)张总是一位有爱心、有责任感、懂得感恩的企业家。25.文章以“无字碑”为题目,有何作用?(2分)①交代文章内容;②贯串全文,是全文的线索;③揭示文章中心;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三)阅读《老周》,回答22~25题。(共9分)老周尚书华第207页共207页,①家中洗漱间的水管突然漏了,水“哗哗”地淌了一地。情况严重,必须马上找人修理。②来到零工市场,没待我张口,手持维修项目牌子的师傅们立刻拥上推介自己。倒是有一个人,坐在那一直没起身,看上去六十岁左右,面无表情地瞅着我。那神情给我的感觉是:自信,用不着跟别人争抢。我冲他一招手,师傅点下头跟我走了。③到家后,师傅看了看漏水的地方说:“有点麻烦,管子折在墙里了。”④我说:“可不是嘛,若不是折在墙里我自己就修了。没工具。”⑤师傅蹲在地上,仰脸瞅我一眼:“怎么,这活儿你会干?”⑥“我哪会?就是瞎鼓捣。过日子总不能事事都求人吧。”⑦“哎,这话我爱听。不管哪一行,能学就学点,手艺多了不压人,学在身上谁也抢不走。”⑧师傅边聊边从工具兜里翻出工具,凿墙、掐管没用多长时间,就修理好了。⑨我问:“多少钱?”师傅张开巴掌:“五十。”⑩我一愣,是不是要得少了点?去年下水道堵了,找人来疏通,收了两百元。⑪师傅见我没吭声,以为要多了。问我:“那你想给多少?”⑫我说:“八十。”⑬这回轮到师傅发愣了,瞪大眼睛反问一句:“多少?八十?”⑭我点点头,掏出一张百元钞票递给他。他疑惑地打量我一眼,把钱接过去,不声不响又给我找回一张五十元,说:“谢谢你的好意。我只收五十。我是个手艺人,靠手艺吃饭。今天这点活儿就值五十,不能多收你的钱。”临出门时送我一张名片,告诉我他姓周,让我以后有事直接打电话找他,用不着再跑市场。⑮我家楼房住得久了,设施难免老化。没过多久,厨房棚顶粘的树脂板开始一块块掉落。我自己鼓捣半天,修不了,只好打电话找老周。⑯不多时,老周来了,气喘吁吁。进屋水也没喝一口,操起家什就开始干活。我夸他真行,啥活儿都会干。他嘿嘿笑着说:“这都是后来学的一些小手艺。我的老本行是打水桶第207页共207页,、炉筒、洗衣盆什么的,那才是我的拿手活儿。退回三四十年,我那手艺很吃香呐!”我笑着答道:“那是真的,当年有你这手艺可不得了,吃香的喝辣的。”他听这话很受用,感叹一句说:“现在老百姓生活好了,没人再用这些老物件,我那手艺用不上喽,淘汰喽。”听他的语气有点感伤,我赶紧说:“你这不挺好嘛,这个年纪身体棒棒的,还能靠劳动、凭手艺赚钱,服务于民,效力社会,多好啊!”⑰忙完手上的,他扭头跟我说:“手艺被淘汰了,那是社会进步的结果;这人要是被淘汰了,那是不求进取的结果。按理说,我自己有社保,够吃够喝,可以享清福了。可我就是闲不住,愿干活儿,看见活儿手就痒痒。所以,这些年我不断学些新手艺,就是不想被这个时代淘汰,我这个人没念几年书,可脑子不笨,手也算巧,修修补补的小活儿,我看两遍就会。”我听得连连点头。⑱他哈哈一笑,摆手说:“不唠了,干活。”操起钉枪,啪啪啪,一阵有节奏的声响,很快活儿干利索了。再看那棚顶,树脂板重新粘过,又添上钢钉加固,结实程度自不必说,就连那细密的钉眼都呈现出好看的图案。到底是手艺人!我心中暗自佩服。⑲活干完后,我又想多给些。他连连摆手“不用。我挣的都是功夫钱,多要心里不踏实。”这时他电话响了,接完电话,冲我一努嘴:“瞧,又来活儿了,我得赶紧走。”说完,拎上工具兜,推开门走人了。⑳我望着他匆匆下楼的身影,蓦然觉得老周这个人生活得很有幸福感……(2021年5月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22.请用简洁的语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分)本文通过写老周两次为“我”家维修都不多收钱的事,表达作者对像老周这样普通劳动者的赞美、敬佩之情。评分标准2分。23品析文章第⑯段中加点的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不多时,老周来了,气喘吁吁。气喘吁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周接到我的电话之后匆忙赶来的样子,表现了他热心的性格特点。24.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⑬段画线句子。(2分)这回轮到师傅发愣了,瞪大眼睛反问一句:“多少?八十?”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周在听到我给的价格之后的惊讶、疑惑的心理,表现了老周正直质朴的品质。评分标准:2分,描写方法各0.5分,作用1分。2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蓦然觉得老周这个人生活得很有幸福感”呢?(3分)第207页共207页,老周的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身体健康,靠劳动、凭手艺赚钱,服务于民,效力社会。可见,老周的“幸福感”是因为赶上好时代,有社保,衣食无忧。再加上他聪明好学、有进取精神,手艺好,所以在老周的充实的日常生活中透露着幸福和踏实。(四)阅读《一副不同寻常的肩章》,回答22~25题。(共9分)一副不同寻常的肩章①我一直小心地珍藏着一副空军列兵肩章,它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②爸爸在县人武部工作,我和哥哥从小就受了军装的熏陶,也从小就有了当兵的梦想。2001年的冬天,哥哥终于如愿以偿地穿上了军装,实现了他那遥想多年的从军梦。告别了亲人和故乡,又经过近一天一夜的长途奔波,哥哥踏进了南昌市空军某部成为一名空军战士。三个月紧张的摸爬滚打之后,哥哥下到警卫连走上了哨兵的工作岗位。日日夜夜,风风雨雨,哥哥在平凡的三尺哨台上一站就是两年,直至他退伍的前一天。③哥哥当兵我特别羡慕,对军营生活的极度向往使我一次次地拿起笔写信给哥哥,希望能通过他的描述使我进一步了解军营生活,体验一下当兵的感觉。但哥哥向来老实巴交,不善言谈,没能满足我的愿望。后来哥哥想出一个好办法,给我寄来了他的一副空军列兵肩章,这使我兴奋了好些日子。那副肩章我视为珍宝,整天揣在兜里,时不时掏出来仔细端详一阵。有时我还把肩章套在迷彩服上,站在镜子前我左看右看看不够。从那副天蓝色的肩章上,我仿佛看到了哥哥站岗值勤的情景,看到了那火热的军营生活。那副肩章凝聚着我们兄弟俩的手足情,也是哥哥辛苦一年的见证。④2003年冬,哥哥光荣退伍了,而我也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入伍通知书,在北京某部,成为和哥哥一样的哨兵。在那些站岗值勤的日子里,我常把哥哥的那副肩章佩戴在肩上。是一种回望,更是一种激励。⑤真正成为一名哨兵才真正懂得了哨兵的苦与累哨台是铁打的,不论冬夏,不管雨晴,都必须坚守岗位。冬天有刺骨的寒风、鹅毛的大雪,夏季有炙热的骄阳烦人的蚊子。最重要的还是累,一班岗下来,腰也疼了,腿也麻了。不知不觉中我开始埋怨,后来及产生了调走的念头。哥哥从爸妈那里得知了我的想法,当天就给我写了封信过来,信里写道:这点苦都吃不了还当什么兵?你丢警卫战士的脸,你不配要我那副肩章!⑥那天夜里我失眠了。我仿佛看到了哥哥顶风冒雨站岗值勤的情景,我感觉哥哥仿佛就站在我面前一声不吭地时着我。我明白了,哥哥费那么大的劲顶住那么大的压力把肩章送给我,其实是想把一种责任传递给我呀!他知道我是早晚都要当兵走的。一时间,我惭愧得无地自容,所有动摇的想法都四散而去。我在心里说:哥哥,我要继续站岗,我要对得起你送我的这副肩章,我要对得超身上的这身军装,我要对得起自己曾经的梦想!第207页共207页,⑦第二天,哨台上的我军姿更挺拔了……⑧哥哥得知我的转变后又给我来了一封信,信里写着这样朴实的话:佩戴一天军衔,就当一天兵。当一天兵,就要尽一天责。军衔虽小,任重大……这是一个退伍老兵最真切的心里话,也是对我们现役战士最深情的勉励啊!⑨想一想,这副肩章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经历啊!它曾伴着哥哥沐浴了一年南昌的阳光和风雨,而两年后它又陪着我沐浴了一年北京的阳光和风雨。这副肩章真是幸运了!⑩而今我已是一名上等兵了,也早已服从组织安排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可我仍小心地珍藏着那副肩章。我知道,那副不同寻常的肩章,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情愫和往事。22.文中两次写到“我仿佛看到了哥哥站岗值勤的情景”。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2分)产生联想的时间心情想法第一次刚收到肩章时①兴奋向往火热的军营第二次收到哥哥来信的夜里惭愧②坚定信念,继续追梦23.请从描写角度赏析文章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2分)那副肩章我视为珍宝,整天揣在兜里,时不时掏出来仔细端详一阵。有时我还把肩章套在迷彩服上,站在镜子前我左看右看看不够。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揣、掏、端详、套、看”这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将肩章视为珍宝、爱不释手的情状,表现了“我”对肩章的喜爱之情。评分标准:(2分)描写方法1分,作用1分。24.请你根据文章,概括出肩章不同寻常的原因。(2分)①肩章曾伴着哥哥沐浴了一年南昌的阳光和风雨,而两年后它又陪着“我”沐浴了一年北京的阳光和风雨;②肩章凝聚着我们兄弟俩的手足情;③肩章是一种回望,更是一种哥哥对“我”的激励;④肩章是哥哥的一种责任的传递;⑤肩章是一个老兵对现役战士最深情的勉励;⑥肩章是兄弟俩爱国情感的体现。评分标准:(2分)写出一点得0.5分,写出四点得2分。25.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也有某种物品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或给你以激励和启迪。请你写出来与大家分享。(3分)(五)阅读《院子里的葡萄树》,回答22----25题。(共9分)第207页共207页,院子里的葡萄树①老王一直很喜欢自家院子里的葡萄树。②那棵葡萄树是他父亲栽种的。几十年了,长得很茂密,枝条纠缠着,扯满了多半个院子。③他看着它从幼苗长成这样大,它也看着他从一个小男孩长到一个八十岁的老头子。曾经有多少次,还是一个孩子的老王,趴在葡萄树下,眼巴巴地搜寻着每一粒快要成熟变黑的葡萄,摘下来,连洗也不洗,塞进嘴里,一咬,凉甜可口,那种香味,似乎要穿透口腹之中的每一个细胞。④每当这个时候,父亲就会一边含笑看着他,一边吸口旱烟,母亲总会叮嘱一句:洗一洗再吃。⑤后来,老王也含笑着看自己的儿子在葡萄架下四处搜寻的身影,直到儿子长大成人,外出上学,又在外地安了家。儿媳妇第一次领着小孙子回来的时候,小孙子看到这么大的葡萄树,惊讶得眼睛都是圆的。⑥老王就笑了,笑得很开心。他赶紧给孩子摘下来好几串,用清水洗干净了,送到孩子手里:“赶紧吃,可甜呢。”老王坐在那儿一边笑,一边吸旱烟。⑦“爷爷也吃。”孙子给他嘴里塞了一颗,一瞬间老王的心都要融化了。他咧开嘴笑着,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⑧这葡萄可真甜!⑨接下来的几年里,孙子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回来。回来以后,每天早晨的任务就是,仰着脖子在葡萄架下,一串挨着一串细细查看,哪一串熟了。老王陪在身边像个忠实的老奴,随时准备给孙子摘下他看中的那串葡萄。⑩时间就像流水,不,就像风,总是那样急匆匆吹过,吹旧了屋檐,吹老了枝干,吹白了头发,吹走了那些年所有的欢笑。⑾老王越来越老,越来越老,老得有时候走路都需要拄着拐杖。⑿院子里的葡萄树,奶旧那么茂密,枝叶如盖,果实垂累。小鸟不时往鸣叫,偶尔啄食架下成熟的葡萄粒。老王静静地看着,仿佛看到自己的儿孙在葡萄架穿梭往来寻觅。偶尔他嘴角露出一丝微笑院子里菊萄树的每一个枝叶似都透露着一丝清冷和寂寞。⒀邻居家的小儿子时不时过来,一边笑着,一边喊:“爷爷,我要吃。”⒁“你要吃什么啊?”老王坐在小椅子上,弯着腰问道。第207页共207页,⒂“葡萄!”孩子还小,总是把葡萄说成“不到”⒃老王高兴地呵呵笑着⒄他的口袋里偶尔也会装几块糖,掏出来放在手心柔声呼唤着:“宝宝过来,爷爷给你糖。”⒅宝宝快步跑过来,一把抓起糖块,还忘不了在老生的脸上亲上一小口。⒆这是老王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候。⒇葡萄熟了后,老玉总忘不了给左邻右舍送上几串。(21)团邻居们就会喷喷称叹几十年的葡药树了,竟然还长得这样好!你们家的风水就是好!不但葡萄长得好,儿孙们也有出息。(22)葡萄树是好,儿孙们也好,可是想见一面都难。老王有时候也心生疑惑,东头牛婶家的几个孩子都在跟前,最远也就在县城上班。一到星期天,那个小院子里就热闹非常。老王看着只能美慕。西头刘三家的孩子们喜欢吵架,一吵起架来就是疾风暴雨。粗喉咙大嗓门,骂人的脏话整条巷子都听得一清二楚。可是老王有时候竟然也美慕。有时候能吵架也是好的。自己家永远风平浪静,就连吵架都不知道找谁去吵。老王有时候甚至想孩子们学习差点也是一种幸福。(23)唉!除了一声叹息,还能做什么?孤独就像是二胡的那根弦,一旦拉起就如潮水一样连绵不绝。(24)院子里的葡萄树,枝繁叶茂,枝枝叶叶甚至都爬到了墙外。墙头,不知道什么时候挂了一串紫红的葡萄。22.文章开头说“老王一直很喜欢自家院子里的葡萄树”。试分析老王喜欢葡萄树的原因。(2分).葡萄树繁茂遮阴,葡萄凉甜可口;葡萄树下是老王的休闲地,承载着老王儿时的欢乐和与儿孙相处的美好记忆,慰藉了老王寂寞的心灵。23.如何理解文章第⑧段“这葡萄可真甜!”的含义?(2分)一方面是说葡萄凉甜可口;另一方面也指小孙子分享葡萄给老王,老王享受天伦之乐时心里的甘甜。2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3段中的画线句子。(3分)孤独就像是二胡的那根弦,一旦拉起就如潮水一样连绵不绝。第207页共207页,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孤独的绵长不绝,表达了老王内心的孤独、寂寞。25.文章多处描写葡萄树和院子里的场景有什么用意?(2分)开头与结尾处对葡萄树的描写,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院子里的场景描写,渲染气氛,将老王小时候和儿孙小时候的温馨、和谐场景与后来院子里的冷清场景做对比,突出老王的寂寞和对天伦之乐的向往,从而深化主旨。(六)阅读《酸橙》,回答22~25题。(共9分)酸橙①金华的亲戚送了我家一麻袋的橙子。橙甜,汁液淌嘴角。吃了橙,手也舍不得马上洗,用舌头舔一遍,把橙汁舔干净。村里没有人种橙。父亲说,这个橙好吃,下次来你带两棵橙苗来。②第二年,我家后院的空地种上了橙苗。③又三年。橙子树高过了瓦屋,开了花。树冠伞形,圆圆的,撑开的伞一样。橙子花白白的,五片花瓣,中间黄色的花蕊。满树的花,绿叶白花披在树上。我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便是去看橙子花。花开时节正是雨季,雨滴滴答答,也不停歇。每下一次暴雨,花落一地,树下白白的一片。雨季结束,花也谢完了。花凋谢了,青色的黄豆大的橙子结了出来。④橙子的皮还没发黄,青蓝青蓝,但个头已经塞满一只手掌心了。我便跑去摘橙子吃,用刀切开,掰开肉瓤,黄白色汁液饱胀。我塞进嘴巴,又马上吐出来,眯起眼睛,浑身哆嗦。母亲笑了起来:“是不是很酸啊。”我说“牙齿都酸痛了,没见过比它更酸的东西,比醋还酸。”母亲说:“没熟透的果子都酸不溜秋的,等皮黄熟透了、酸就变成甜了。”过了冬至,剥橙子吃还是酸。⑤金华的亲戚又来了,我们这才知道原来是他给错了树苗。我们全家彻底死心了。橙子吊在树上,再也无人问津。⑥过了几年,橙子树蓬蓬勃勃,树冠有一个稻草垛那么大。有一次,我表哥来,他是镇里有名的厨师,看着树上黄澄澄的橙子说:“酸橙?这可是个好东西!烧鱼,用半个橙子,放点盐煮,比什么都鲜,什么佐料也不用放。”我母亲说:“哪有用酸橙子烧菜的?”表哥掌勺,烧了鱼,烧了酸汤。我母亲吃了说,确是好味道,一个酸橙,烧出两个好菜。邻居知道了酸橙可烧鲜鱼,烧酸汤,家里做喜事,提一个篮子来向我母亲要十几个酸。提篮里,还拎十几个鸡蛋来。我母亲怎么也不收,说以前觉得没用,现在可以提鲜,算是没白白种了它。第207页共207页,⑦有一年,村里来了一个收木料的人,对我父亲说:“这棵树要不要卖呢?我出好价钱。”父亲说:“收它干啥?”收木料的人说,“酸橙木打木床,比任何木头都好,蚊子不进屋。”我父亲说:“钱再多,也会用完,树却年年开花,是钱换不来的。”(选自《意林》2021年第12期)22.文章以“酸橙”为标题有什么作用?(2分)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交代文章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内容;③点明文章写作对象;④暗示文章主旨:看似无用的东西,却另有珍贵的价值。23.请从描写角度赏析文章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运用景物描写,描写橙子花的颜色和数量,生动形象地写出橙子花的淡雅和茂盛,表现了“我”内心的愉悦和对甜橙的渴盼之情,与下文品尝到的酸橙形成强烈的反差。24.品析文章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我塞进嘴巴,又马上吐出来,眯起眼睛,浑身哆嗦。“塞、吐、眯、哆嗦”这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了“我”第一次吃酸橙的情态。“塞”字写出“我”吃酸橙的迫切的心理,“吐”字体现了“我”排斥酸橙的动作,“眯”“哆嗦”形象地反映了酸橙极酸的特点。25.读罢此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至少写出两点)(2分)示例:①看似无用的东西,却有特别珍贵的价值;②要善于多角度认识事物的价值;③任何事物都有存在的价值,要利用其所长,发挥其最大的价值。(七)阅读《叹气的是软骨头》,回答22~25题。(共9分)叹气的是软骨头①记得有一年梅雨季节,老家连下了二三十天雨,月底最后几天,家中不仅没粮,没盐,没油,连野菜也没了,甚至连煮饭的柴火也没了,既没有米下锅,也没有柴生火。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下顿饭又没有着落。陶渊明所感叹的“瓶无储粟”,比起我家当时的惨况只是小儿科。我和弟弟经常向邻居借盐,借油,借米,借火柴,但每次都只借一样,很少出现样样都要借的情况,这次家里真的已经山穷水尽了。②弟弟比我小六七岁,他哪知道家中粒米不剩,只一个劲儿地缠着妈妈要东西吃,爸爸铁青的脸好像凝冻了一样,我瘫坐在凳子上连声叹气。③看到我的样子,妈妈十分严厉地对我说:“叹气的是软骨头!”④她连夜去亲戚家借了点干苕片和盐,向邻居借了一捆柴,叫我去野外挖了些野菜。一连吃了两天苕片煮野菜后,生产队里就发了下月的口粮,天也很“友好”地放晴了。第207页共207页,⑤这一经历让我后来朋白,“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要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不仅要有过人的才气,而且要能保证有饭吃,也就是说,肚子里除了有才还得有米。在连绵阴雨中饥肠辘辘,还会觉得“山色空蒙雨亦奇”,那我就真信了你的个邪!太阳一出来我就跑到山上砍柴,谁还能比我更能感受“雨过天晴”的快意?⑥苏轼说“人生识字忧患始”,爸爸书读多了容易多愁善感,遇事反而不像妈妈那样胸有成竹,更不像妈妈那样豁达坚韧。在妈妈眼中“天下无难事”,我还真没有见过妈妈叹气。⑦“叹气的是软骨头”,妈妈骂我的这句话,刻在了我的骨头上,融化在我的血液里。⑧母亲节,弟弟与我在微信上越洋聊天说:“小时候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苦难,是我一生最大的财富;妈妈面对苦难的冷静乐观,更是我一生学习的典范。在美国每次遇到困难,我就想到小时候的饥饿,自然而然就想起了妈妈。”⑨我也是一样,每当心情沮丧的时候,我也会无意识地想起妈妈。在妈妈的字典里,永远都找不到“沮丧”二字。⑩只有人才会把自已逼向绝路,而天从无绝人之路,妈妈用她的一生向我们演绎了这个深刻的道理。任何时候只要你不绝望,那希望就会在前面等着你。(选自《特别关注》2021年第8期,有删改)2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2分)太阳一出来我就跑到山上砍柴,谁还能比我更能感受“雨过天晴”的快意?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天晴后“我”可以上山砍柴、解决家里的困境的快乐心情。语气加强,感情强烈。23.赏析文章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刻”“融化”这两个动词,突出强调了妈妈的教诲对“我”的影响十分深远,令“我”终身不忘。24.文中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文中的妈妈是一个豁达坚韧、冷静乐观、持家有方的人。25.文章结尾处写到“只有人才会把自己逼向绝路,而天从无绝人之路”。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豁达、坚韧,只要不绝望、不放弃,就会有勇气战胜一切困难,从而创造美好的明天。第207页共207页,(八)阅读《一棵西红柿》,回答22~25题。(共9分)一棵西红柿①现在我种花,不施肥,不松土,不捉虫,愿者开花。没想到,五角星花开得那么灿烂,爬满了阳台。没想到,向日葵开得那么热烈,点燃了阳台。更没想到,几棵娇嫩的格桑花也在风中轻轻摇曳,顾盼生姿,柔情似水。②正当别的花开得明媚欢快时,一直占据C位的西红柿只幸存一棵。两个多月过去了,仍是灰毛毛的叶子。从它发芽那天起,我觉得它就是一株生病的秧苗。叶子总是向下垂,不够绿的叶子上长满了小灰毛,就像没睡好觉的孩子耷拉着脑袋。虽然向日葵的叶子也长满小灰毛,可是人家叶子长得大气,连刺都是硬的,浑身积聚着积极向上的劲儿。可是在西红柿身上,我没看到植物应该有的样子。或许它天生就这样吧。③我只好把这棵西红移到了角落。浇水时,我偶尔会怜爱地看它一眼,可更多的是直接忽略。没想到,这棵西红柿也开了花,嫩黄嫩黄的,和叶子一样向下垂,还是病妖恹的。和它同一时期种下的种子早已繁华落尽,它才慢悠悠地开花。有一次,好几天没给它浇水,叶子都皱成了苦瓜皮。“它会死掉的。”我漠不关心地说。孩子把它裸露在外的根部用泥土盖好,又给它浇了水,坚定地对我说:“它不会死的。”小孩子,对一切总抱着美好希望。④有一天,孩子在阳台惊呼:“妈妈,妈妈!”我还以为发生什么天大的事情,赶紧跑出去。孩子捧着那盆我不屑一顾的西红柿,笑着向我走来。“妈妈,你看,你看!”顺着胖乎乎小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它竟然结出了两个嫩绿嫩绿的小果。呵,原来它在默默生长!⑤这棵西红柿树一共就结了两个果子。虽然后来也陆续开了一些小花,但都没有结成果。果宝宝绿中发白,圆润润的笑脸在那些灰灰的叶子中显得特别可爱。孩子天天守着那棵西红柿,由青变黄再到红,发现能成果的只有那么两个。小家伙有点失望。在他的想象中,既然开出了那么多花,就会有不少果实。小家伙失望地说:唉,怎么只有两个呢?”“已经很多了。它能活下来就很不错了,居然还能开花结果。”第207页共207页,⑥是的,这棵西红柿经拼尽全力了。其实,人也一样。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尽力就好。“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有的成长过程很漫长,我们需要耐心等待。即使不会长成参天大树,即使不会花儿朵朵,即使不会果实累累,也会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也会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存在。这是一棵默默无闻的西红柿,是一棵有理想的西红柿,一棵沉默不语却努力生长的西红柿。“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即使生活环境再差,旁人再冷眼轻视,也改变不了一颗上进的心。无论出身多么卑微,成长过程多么平淡,生于平凡却不甘平凡,努力而又坚持不懈,终会收获属于自己的硕果!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筚路蓝缕、自强不息,有多少人沐雨栉风、勇往直前,有多少人卧薪尝胆、苦尽甘来……⑦“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很多年前,伟人这句话语就给了我们最好的提醒和鼓励!22.赏析文章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竟然”的表达效果。(2分)“竟然”表示出乎意料。表现了“我”对病恹恹的西红柿结出果实的惊讶之情。2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2分)果宝宝绿中发白,圆润润的笑脸在那些灰灰的叶子中显得特别可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西红柿人格化,赋予西红柿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西红柿的可爱,表达了“我”对这两颗“果宝宝”的喜爱之情。24.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一说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2分)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引用名言,进一步深化中心,点明文章的主旨,发人深思。25.文章第⑥段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请任选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联系实际简要阐述理由。(3分)示例:①即使生活环境再差,旁人再冷眼轻视,也改变不了一颗上进的心。理由:生活中,要接纳自己的平凡,不管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目标、有理想,生活就有了奋斗的方向!②无论出身多么卑微,成长过程多么平淡,生于平凡却不甘平凡,努力而又坚持不懈,终会收获属于自己的硕果!理由: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平凡得如一棵野草,但我们又不甘于平凡,只要积极向上,拼搏进取,坚持不懈,即使路途再远,也能到达!(九)阅读《你的笑,一直在柳枝上摇曳》,回答22~25题。(共9分)你的笑,一直在柳枝上摇曳①曾经无数次想过母亲苍老时会是什么样子,也曾在擦肩而过的老人中,复制、粘贴记忆影像,寻找或者可以属于母亲的那一份姿态。可是,内心深处终是好叹,母亲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太年轻,她穿着绣花衬衫,笑容灿烂盛开的样子,无法覆盖。第207页共207页,②静静思考的时光,习惯隐藏的东西似乎也汩汩涌来。女儿站在旁边,我顺手把正在切的水果夹一块塞到她嘴里,看着她被宠溺的笑脸,我柔软的笑容下,凉沁的河沙在心里铺陈,关于母亲的记忆缓缓流过。③母亲曾经带着五个年幼的孩子和家私细软,骑着骆驼,从冀中平原一路走到关外辽西的小山村。回忆里,父亲和母亲曾经谈到那次旅行,母亲坐在炕沿上,正午的阳光照着她瘦软瘠弱而青白的脖颈,一缕灰白的卷发卷在耳后。父亲拍着她的肩,对我的哥哥姐姐们说,你妈妈那时身子骨壮着呢。母亲只是垂着头微微地笑了。那一刻,我心中有数不清的感动,情节至今历历在目。自从我有记忆起,母亲便是瘦弱的,我从未见过她“壮实”的样子。母亲一直是垂着头忙碌,不是在做家务,就是盘腿坐在炕上读书,一本又一本,安静如周遭的空气。所有的不容易,似乎都融于那浅浅的、若无其事的淡然微笑里。母亲让我想起那句话:好女人就是一部经典巨著。④母亲留给我们的东西不多,一些书,包括一本只读了一百多页的《隋唐演义》,那清晰的折痕明确了她在这本书里的足过;一沓未做完的剪纸,小剪子,一些粗糙、细碎的彩纸;一方她一直带在身边的砚台,很重的方砚,岁月已磨去了砚台上的刻字,红皮的、变形的、水迹斑斑的日记本,以及少量衣物和一双毡嘎达鞋。我看见这双鞋眼泪就要流下来。因为母亲从前是穿皮鞋的,她本该穿着白格子衬衫,站在三尺讲台上循循善诱。⑤我总想,母亲趿拉着坚硬笨重的毡嘎达鞋走在凸凹不平的土屋地时,她到底要用多大的意志力,才能用微笑来面对那些琐碎、困苦的日常?母亲会想起曾经宽敞明亮的教室、皮鞋踏在平滑水泥地面咔咔的回响声吗?母亲一定想过,那些回想也一定忧伤她的晨昏,侵蚀她的睡眠。可母亲仍然温暖,坚持读书,家里的读完了,便拜托父亲到同事家里、城里的图书馆去借。我想,母亲一定在书里找到了自己和曾经的繁华岁月。⑥母亲有一个小小的药杆,木制的冲筒,里面有隐隐的草木香,泛黄的木底是一种无声的诉说。母亲粗略学了点中医,懂些药草,自己或家人有些小病小痛,她就去采些草药,也为乡邻制些方子。食不果腹的母亲带我去采野菜,我们总走背静的地方,她不愿意看见人家怜悯的目光,更不愿意接受人家的施舍。我幼时便朦胧地觉得母亲不会永远属于这个小山村,可是没想到她会以这种方式离开,四十多岁返回她魂牵梦绕的故乡医病,从此永诀。⑦乡人惋惜母亲没福,因为那时我家的生活正开始好转。可我想起史铁生的一句话:“上帝怜悯于她在人间所受的苦难,所以召她回去了。”母亲的离去,不仅是我们家的巨大损失,还是那个小村庄的损失,许多年之后,她还被人不断地说起。⑧母亲永远不会消失吧!因为在我和乡人的记忆里,她年轻的微笑一直在清明的柳枝上摇曳。第207页共207页,(选自《知识窗》2020年11月30日)22、文章以“你的笑,一直在柳枝上摇曳”为题,有什么妙处?(3分)①妈妈的“笑”是行文线索,贯串全文;②“一直在摇曳”表明母亲的笑容始终印刻在“我”的记忆里,暗示文章主旨,表达“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③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和表现力。23.请从描写角度赏析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2分)运用动作描写,突出了母亲勤快、喜欢读书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佩之情。24.文章第③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2分)插叙。补充交代了母亲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和生活场景;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情节更完整,丰富了文章内容;为下文内容做铺垫;突出、丰富了人物形象;使文章结构紧凑,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25.文章引用了史铁生的话:“上帝怜悯于她在人间所受的苦难,所以召她回去了。”那么“妈妈”一生经历了哪些苦难?(2分)①早年为生活所苦,闯关东;②在新环境里,无法实现教书的梦想;③生活困苦,常食不果腹;④中年时身患重病。(十)阅读《难忘生命救援的那些瞬间》,回答22~25题。(共9分)难忘生命救援的那些瞬间洪水肆虐中,一位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不惧危险伸出援手,挽救生命于危难。凡人善举,人间大爱。地铁急救20日下午6时,郑州地铁5号线,原本正常行驶的列车突然停下,灯光熄灭。“进水了!”感到脚下有水的乘客尖叫起来。雨水灌入地铁,车厢内水位迅速上涨。地铁工作人员打开于逸飞所在的第一节车厢的门,位置靠前的他半跑半游,爬上站台,“暂时安全了”。这时,地铁通道传来一阵阵呼救声——“有医生吗?这里需要医生!”于逸飞来不及思索,跑到地下二层第207页共207页,。有人因为溺水、失温而休克。地铁工作人员拿来急救箱,可需要急救的人多,懂急救的人风太少。于逸飞掏出背包里的白大,披在身上。这是他的第一件白大褂。这天他去郑州人民医院报到,刚刚进入试用期。“医生来了!”站台上的乘客激动地大喊。水势越来越大。于逸飞跪在地上,为伤者做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他一边救治,一边告诉旁边的年轻人动作要领,地更多人参与救人。急救人员到边现场时,于逸飞已经救助了十几个人。下午6时到晚上12时、于逸飞儿乎一直跳在冰冷的地面上救助伤者。膝盖跪肿了、破了,鞋也找不到了。他的手机被池,包被泡,脚被玻璃划伤。凌晨,地铁里的人员已经逐步疏散。于逸飞这才蹬着水离开。他发了一条朋友圈:“包里有今天医院新发的白大褂,披上,逆行。心肺复苏耗尽了所有体力,瘫坐在地上无法站起。”现在,于逸飞已被郑州人民医院免去试用期直接录用。接力转移22日,郑州东郊,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已是一片汪洋。断水、断电、断网,一层、负一层、负二层全部被淹,1000多名病人、4000多名家属和医护人员被困,食品告急、药品告急。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接力救援,正在上演。救护车冒雨驶向医院。“上车前,一定要再核对下孩子信息,每个孩子由一名家长陪护……”汽车的马达声、人们的呼喊声,让医院冠心病一病区护士长阙静不得不大声呼喊。“5名婴儿,5名陪护,核对无误,可以上车。”清点了两遍人数,护士李莹莹高声回应。车上的儿童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大的两三岁,最小的才出生几天。还有一个孩子,刚做完手术,如果不能尽快转运,后果不堪设想。周学凯,是商丘工学院的大三学生、退役军人。他联系微信群里的20多名退役军人,第一时间赶来。从早上到傍晚,从医院到高速路口,他和战友们随车运送物资、转运病人,只吃了一顿饭。“这是我退役后第一次参加救援,以后有危险我还要上。”上了转运车,周学凯再也支撑不住,把头埋到救生衣里,沉沉睡去。当晚第207页共207页,8时,最后一批病人及家属登上大巴车。“获救了,转出来了,真好!”车上,一位来自民权县的病患家属通过视频和家人报平安,泪流满面。与山洪赛跑20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师乘大巴经310国道,自巩义市竹林镇返回郑州。途中,雨越下越大,中午时分,车辆驶至米河镇高庙村突遇山洪。“车上有40多人,”亲历者芮永要回忆、山洪夹着碎石打破了岸窗,前面的4辆车全被冲走了。”河上的桥被冲塌,堤岸被洪水冲破了好几道口子大巴车的一只轮子被卡在路边下水道内无法动弹。眼看着洪水越来越大,乘客们开始砸碎车窗玻璃,随时准备跳车,但车下水流湍急,水势上涨急速,十分危急。关键时刻,一名男子开着铲车赶来救援。先救婴幼儿上铲车,然后女老师,最后男老师,每次10余人。连续两个多小时,铲车司机救出两辆大巴车上近70名被困人员。救完人,铲车司机就走了。有人把救援照片发到网上,网友们都说:“铲车师傅好样的,一定要找到他。”众里寻他千百度,终于,英雄找到了。他叫刘松峰,是米南村村民,从事工程机械维修。“后怕吗?要是再遇到类似的事儿,还救不?”有人问刘松峰。“救啊!必须得救,那可是咱眼前的人命,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没了!”(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7月26日)22.文章写了哪些生命救援的难忘瞬间?请概括具体内容。(3分)①实习医生于逸飞在地铁通道中急救伤者;②周学凯和战友们同医院护士一起接力转运医院里的患儿;③刘松峰开铲车救出遭遇山洪的大巴车被困人员。23.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1)于逸飞来不及思索,跑到地下二层。“来不及”“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于逸飞内心的焦急与动作的迅速,表现了于逸飞的医者仁心。第207页共207页,(2)上了转运车,周学凯再也支撑不住,把头埋到救生衣里,沉沉睡去。“埋”“沉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学凯运送物资、转运病人后的疲惫,表现了他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24.这些救援人员是一群怎样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有责任心,有爱心,无私奉献,勇敢无畏,不怕危险。25.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给你感动,总会有一些事给你温暖、让你感动。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件事写下来,分享给大家。(2分)示例:有一次,我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非常沮丧,好朋友小雨把他的学习笔记借给我,并在里面夹了一张纸条:“一次失败没什么,只要吸取教训,不断努力,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这张纸条让我感受到了友谊的温暖,让我重拾信心。(十一)阅读《被母亲逼着搬出去住的那些天》,回答22~25题。(共9分)被母亲逼着搬出去住的那些天①生日那天,母亲招待他吃了一顿大餐,跟他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勒令他搬出去住。②他的脑门上仿佛响了一道焦雷。彼时,他已经在本市读了四年大学和三年研究生,并就地找了一份工作。父母把房子买在江北的滨江公窝,可以目睹下游的长江滚滚而过,天气晴朗时还可以看到江豚的脊背在水面上翻滚。当母亲严肃地说“我不能再伺候一个好像永远长不大的高中生”后,他感到自尊心受到了深深的冒犯。③他赌气立刻联系中介小哥看房子,拿出他所有的压岁钱,支付了三个月的房租和保证金,搬了出去。他记得搬家那天,母亲正好在外地出差,父亲去了医院陪护外公,他连一个可以示威的对象都没有。④他在单位附近租了一套年纪比他还大的房子,每个月的租金3500元。搬完家,将所有的日用品和衣物归位,他只倒在床垫上叹了十分钟的气,就立马出门了。他必须立刻去家具大卖场买转椅,买晾衣架,买鞋柜,否则他只能坐在房东留下的塑料凳上坚持工作,脱下的外套只能放在床垫上。⑤他生平第一次搞清楚洗衣液与柔顺剂的区别,搞清楚滚筒洗衣机上面十几个按钮的不同含义。如今,离开了母亲的呵护,他不得不亲自打扫卫生,亲自洗碗、擦拭灶台和油烟机表面,把地拖干净,徒手把浴室下水道中积攒的落发掏出来。他学会了熨烫衬衣,擦皮鞋,拆洗窗帘。当发现所有的纱窗都是可以卸下来用浴室花冲刷时他惊讶极了。第207页共207页,⑥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他被母亲赶出来满两年了。他意识到自己对时间与金钱的认知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之前,母亲揽下了所有的家务,他双休日能赖床到下午2点,而今,即使在周末,每天7点半,他身体里的闹铃就响了。他知道早市的蔬菜水果最新鲜,而厨余垃圾的回收时间上午最晚是⑨点,最好赶在那之前将垃圾送到回收点,否则家里容易滋生蟑娜。他的作息正常了,早睡早起,居然一年可以读二十多本书,还把注册会计师证考了下来。⑦他偶尔还回父母家去,但是那股微妙的尴尬似乎尚未完全消失。母亲一如既往地招待他,知道他新交了女朋友,听他讲述工作和感情生活的进展,但从不过问他的生活细节。他一直想对母亲之前25年的照料表示感谢,但他一直拖延着,迈不出对自家人说体己话这一步⑧直到有一天,他在厨房吊柜里发现了母亲的日记。鬼使神差地,他翻到了两年前,母亲逼自己搬出去住的那些天,母亲写道,自己争取了出差任务,躲了出去,是生怕目睹独生子搬家的场景会掉眼泪。她怕自己是一只溺爱孩子的老鹰,舍不得做出将儿子啄离的决断,把儿子这只本可展翅翻翔的小鹰,圈养成了不舍离巢的肥胖家禽。⑨他吃了一惊,急速地往后翻,终于发现一桩母亲没有告诉他的事实:习惯他搬出去住的这种变化,她吃了整整三个月的安眠药。而她在儿子面前表现出的,却是一副如释重负的轻快感。⑩深谋远虑的中国父母,从来都控制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坐等孩子去发现与感悟。(选自《意林》2021年第22期,有改动)2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写的事件,并归纳出本文的中心。(2分)本文叙述了他工作后被母亲赶出家后,逐渐学会独立生活的事,阐释了深谋远虑的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是让其自立、自信、自强地成长的道理。评分标准:(2分)23.文章第⑦段中加点的“微妙的尴尬”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指的是他对母亲逼着自己搬出去住这件事仍心存芥蒂。评分标准:(2分)24.请从文中找出与第③段中的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2分)母亲写道,自己争取了出差任务,躲了出去,是生怕目睹独生子搬家的场景会掉眼泪。评分标准:(2分)25.读了本文之后,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3分)第207页共207页,.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上不能一味地依赖父母,要养成独立做事的习惯,这样才能更坚强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与挑战,才能成为一个自信、自强的优秀的自己。评分标准:(3分)(十二)阅读《8848.86米的征途》,回答22~25题。(共9分)8848.86米的征途①那是一双遇难者的眼睛,半眯着,露着一道缝。52岁的陈是距离他只有20厘米,瞬间感觉“将被拉入死亡的境地”。那是陈是在长达45天的珠峰之旅中,距离死神最近的一次。②2021年4月14日,陈抵达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4月16日,一架载有12人的小飞机将他们送往海拔2845米的小村卢卡拉,接下来的12天,他们将徒步攀登至海拔6119米的罗布切峰,再步行至海拔5400米的珠峰大本营。③5月1日,队员们用5天时间,从大本营攀升至海拔7100米的C3营地。中途,他们途经昆布冰川,到达海拔6100米的C1营地。登山者们需要跨越14条几百米深的冰裂缝,每踩一步铝梯,就能听到“咯吱咯吱”的声音。陈旻专注地看着脚下,顾不上高原反应,等到海拔6800米时,脸肿得大了一倍,眼睛眯成一条缝,浑身没劲儿,双脚像被铁链子捆住了。④5月15日,在大本营吃完饺子,他们准备冲顶。再次跨越昆布冰川很顺利。但他们走到2营地后,山顶开始出现乌云。这意味着,再往上攀升将面临未知的风险。大家决定等等看。⑤等到第四天,焦虑的情绪开始蔓延。陈是注意到,有人给向导交代后事。陈曼忍不住想,万一死在山上怎么办?她一层层检查衣服,看看有没有泥巴点或者破洞,想着即使死,也要给大自然呈现一个体面的自己。⑥他们最终决定登顶,那天天灰蒙蒙的,气温低至零下十几摄氏度。陈是不觉得冷,吸氧后,高原反应渐渐消失,她的状态越来越好。五六个小时后,队伍途经长达1200米的洛子壁,这里到处是陡峭的冰层。其中,最危险的一段路程是长30米左右的横切路段,只能容下一只高山靴。陈灵左手抓着绳子,右手边就是悬崖。越往后走风越大,走到海拔7800米时,风速达到每小时20千米,陈是被吹得东倒西至。到了℃4营地,风速已经升至每小时40千米。陈旻在帐篷里听到外面风雪呼啸,感觉帐篷要被掀翻。⑦休息了第207页共207页,10多个小时后,陈曼开始冲顶。每是几步,就需要跺几下脚,防止脚麻。不知道走了多久,陈是感到有些疲惫,就停了下来。前方几米处的白玛拉了下绳子,示意她继续往前,陈是想迈脚,却感觉“被一座大山压着”。白玛发现情况不对,立即跑过来,在氧气面罩的吸气孔上使劲敲,随后一股凉气袭来,陈是贪婪地吸了几口,一下子活了过来。⑧5月23日早上6点,天空渐渐泛起亮光,先是浅白,然后是淡黄,紧接着是粉红。陈灵看到不远处的峰顶耸立在半空中,看上去那么冷峻、庄严。她平静地向峰顶走去,攀过岩石密布的希拉里台阶,在上午11点05分,来到海拔8848.86米的珠穆朗玛峰峰顶。“你今天成了。”陈是在心里对自己说。她刷新了纪录,成为中国登顶珠峰最年长的女性。在山顶待了2多分钟,陈是开始下撤,比队友快了一个半小时。⑨很快,她又来到了希拉里台阶,就是在这里,她突然看到了遇难者那双半眯着的眼睛。⑩这次珠峰之行教给她的最重要的一课:“生命无常,你怎么好好过这一生?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定要热烈。”陈旻觉得,登山就是她“生命最热烈的表达方式”。她领悟到:“真正的探险不是冒险,而是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认识自己,形成对人和事的独立思考。”(选自《中国青年报》2022年1月5日,有删改)2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52岁的陈曼克服种种艰难,最终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登顶珠峰最年长的女性。评分标准:(2分)23.赏析文章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陈是贪婪地吸了几口,一下子活了过来。“贪婪”这一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陈曼室息后重新获得自由呼吸时的畅快之感,表现了她对生命的渴望。评分标准:(2分)24.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何作用?(2分)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陈旻跨越冰裂缝时发生高原反应身心疲惫、极度虚弱的状态,反映了她的坚强的精神品质。评分标准:(2分)每种描写方法0.5分,作用1分。25.陈旻攀登珠峰的经历,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3分)第207页共207页,.①每个人都要充分地认识自己,然后不断地战胜自己、超越自己;②做任何事情都要充满热情,执着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③在学习中要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评分标准:(3分)(十三)阅读《捡破烂儿的先生》,回答22~25题。(共9分)捡破烂儿的先生①我叫他先生,虽然他只是一个捡破烂儿的,②那一年,繁华的重庆路又大兴土木,这里将盖起一座、两座、三座,甚至四座非常豪华的商场,据说所卖物品皆为名牌,价格贵得惊人。是啊,这座城市有钱的人越来越多,有几座这样的商场也在情理之中。③我骑着自行车,从灰尘飞扬的工地穿过,准备去一家出版社送自己新写的文章④在重庆路与一条小街的交叉路口,一处深深的门洞下,一道奇异的风景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一个两鬓斑白的老人,年纪在七十岁左右,靠在一辆架子车前,于一片喧嚣之中,静静地吃饭。他的饭很简单:地上一个罐头瓶子,里边是辣椒酱;罐头瓶子旁边是一个玻璃杯,杯中斟满白酒;左手一根葱,右手一个雪白的大馒头。⑤我不禁停下脚步。⑥老人吃饭不急不躁,喝一口白酒,吃一口大葱蘸酱,然后再咬一口馒头。⑦见我站的时间长,老人冲我招招手,又指指地上的东西,意思是让我过去一起喝点儿。我摸摸口袋,里边还有点儿钱,就一头扎进旁边的副食店,买了一斤猪头肉。⑧就这样,我和老人认识了。老人姓张,是电机厂的退休工人,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那年他71岁,退休整整八个年头了。他的儿子和女儿都有不错的工作和家庭,也很孝顺,可他谁家也不去,就一个人过。他退休之前,老伴就去世了。他把宽敞的房子让给儿女住,自己住一居室的小屋,过着清静的日子。第207页共207页,⑨每天,他早早地出门,拉着架子车,报纸、书本、易拉罐、酒瓶子,只要能换钱的东西,他都捡都收。废品收购站下班之前他把捡到的、收到的东西卖掉,然后拉着空车回家。这是他的生活,很有规律。⑩老人酒量很好,口才一般·面色红润,身体健朗。⑾我们正喝酒,来了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家庭妇女,她拉着拖鞋,手里拎着两个空瓶子。⑿女人问:“茅台酒瓶子咋收?⒀“三十元。”老人回答。⒁女人把瓶子举到老人面前,絮絮叨叨地说:“这个瓶子的商标和瓶盖完好无损,应该多给点儿。”说完,还做出一副转身欲走的姿态。⒂“三十五元。”老人重新给了价。⒃女人悻悻地交出瓶子,数好钱,走了。⒄不待女人走远,老人突然从身旁摸起一块石头,猛地向瓶子砸去。只听“砰”的一声,转瞬之间,两个完好的瓶子被砸碎了。⒅女人惊愕地停下脚步,我也瞪大了眼睛。⒆“您,怎么砸啦?”我问。⒇“砸了,他们就造不了假酒了。”老人淡淡地回答。(21)我还想说些什么。老人却笑了,端起酒杯,爽朗地冲我说:“来,干!”(选自《读者》2021年第23期)22.“我”为什么要称这位捡破烂儿的老人为“先生”?(2分).因为“我”从这位老人的身上看到、学到了俭朴、勤劳、正直、诚信的美好品格,称他为“先生”,以示敬重和褒扬。23.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不待女人走远,老人突然从身旁摸起一块石头,猛地向瓶子砸去。第207页共207页,“突然”“猛地”这两个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砸碎酒瓶时的果决,表现了老人对制贩假酒的憎恶之情,反映了老人正直、诚信的精神品质。24.文章⑧⑨两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3分)插叙。补充介绍了老人的生活境况,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完整;丰富了人物形象;为下文砸茅台酒瓶做铺垫;使文章结构紧凑,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25.文中捡破烂儿的老人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俭朴、勤劳、自立自强、豪爽、正直、诚信。26.作文评价等级及赋分标准参见中考评分标准。(十四)阅读《一碗牛肉面》,回答22~25题。(共9分)一碗牛肉面①我刚上初中的时候,正值叛逆期自暴自弃,成绩一落千。基本已经无缘高中。②老范是我初三的班主任兼物理老师整个人看起来悠态可掬,在学生面前也不端架子,大家都叫他老范。③十几岁的少年正是矫情的时候,我那时候笃定自己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脑子里总盘旋着一个问题:如果世界上什么都没有我是说,连时间和空间也没有,会是什么样子呢?我想象不到,并为此苦恼。④一次上课,老范居然提到了这个问题,我大为震惊,破天荒地找老师请教。他说自己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但告诉我只要好好学习,总有一天会有答案,我深信不疑,并从此奉他为知己。⑤那天我回到家,家中又在发生无尽的争吵,陷入愤怒当中的两个人像野兽一样撕扯。我突然觉得疲倦,不知道回家的意义是什么,我心灰意冷地走了出去。我边走边掉眼泪,此时离完美演绎电影里的悲情主角只差一场恰到好处的雨。⑥雨没有下,但老范来了他骑车拦在我面前,大手一挥抹掉头上的细汗:“吃饭没有?”我哽咽着别过脸。⑦老范叹了口气,带我走进街边的店里,给我点了碗很奢侈的牛肉面。汤底醇厚,面条筋道,红油上漂着绿葱花,牛一片片地叠起来,甚为可口。我一时之间把所有烦恼都抛到了脑后,大快朵颐。⑧老范看我喝完最后一口汤拍拍我的肩语重心长地说:“好好学习,走出去。当你看到更大的世界,就不会因为眼前的苟且而过多伤心了。”老范说得真诚,我听着,狠狠地点了点头。第207页共207页,⑨我从此抓紧一切时间死命学习。后来顺利地上高中,读大学,远离了那一地鸡毛。再回乡中探望老范时,他已经头发花白。⑩“其实那个问题,我是不经意间在你物理书上看到的。”我上课不爱听讲,总爱在书上写写画画。“你那时候,像颗蚌一样封闭自己。我一直在想,用什么方式才能把你‘撬开’。”⑾我好半天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一时间五味杂陈。我失去了一个“知己”,但学生们多了一个愿意用心了解他们的好老师。⑿后来,我吃过很多碗牛肉面,但都再没有那天的味道。那碗牛肉面,那层鲜艳的红油和小葱花,我永远也不会忘记。22.请补写出相关的情节。(2分)“我”在叛逆期,很苦恼→①把老范当知己,信任他→请吃牛肉面,受鼓励→②回乡探望老师,知实→铭记牛肉面,感师恩23.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范老师的直爽,表现了范老师对“我”的关怀和爱护。24.请品析第⑩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你那时候,像颗蚌一样封闭自己。我一直在想,用什么方式才能把你‘撬开’。”“撬开”这一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范老师想要帮助“我”走出阴霾的决心和信心,体现了范老师对“我”的关怀和爱护。25.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2分).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题目和前文。内容上:点明事件的意义,深化文章中心,表达了对给予“我”关怀和鼓励的范老师的无限感激之情。阅读《拉大锯》,回答22~25题。(共9分)拉大锯⑴我第一次拉大锯是在12岁时,爹说他比我还早一年。第207页共207页,⑵那是一个假期的早晨,爹将一段最好锯的梧桐木放上墨线,让我跟他一起锯。我从小见别人锯得轻轻松松、欢欢快快,但我第一次把大锯端在手中,却不知怎么拉下第一锯。爹在大锯另一头告诉我,两肩放平,两手端平锯梁,往怀中平拉就是。锯是带齿的,只要移动,自然就越拉越深。爹轻松地拉过去,轮到我拉过来时,不是锯条弹起来落不到墨线上,就是锯齿被卡住拉不动。⑶爹说:“锯条弹起来,是用力小了;锯齿卡住拉不动,是用力大了。应该两手放松,不要死死攥住锯把,这样,心也会放松,锯条才能轻松地拉过来,送过去。”⑷我照着他的说法试了几下,还行,锯条开始进入木头了。梧桐木木质软,好拉,但锯条也容易走墨。锯条偏右了,我就狠狠抬左臂,右臂使劲往下压,想把锯条折回来走正墨,但越用劲,越不行,锯条离墨越远。爹在另一头知道我拉走墨了,就跟我换过位置来,告诉我不要心急,不要用力太大,要把锯抬起,轻飘飘地往正墨上靠,这样锯条便走正道了。另外,初拉大锯,要目不斜视,才看得准,拉得准。我按爹说的话去做,虽说拉得好了一些,但还是“飞龙走蛇”,锯条弯来弯去。这一天,把两厘米厚的板子,拉得厚薄不平。⑤第二天再拉,我不紧张了锯也拉好了。那时我个子矮,大人站在地上,我得站在矮凳上。到了十六七岁,我才能和爹站着平拉。但遇到长本头,两个人都须站到长凳上。我喜欢拉更长的木头,如果在两米以上,凳子就要搭得很高,站在上边,虽晃晃悠悠有些不稳,但居高临下看四周,很神气。后来,我不但学会了拉一抽锯,还学会了拉三抽锯。三抽锯就是拉过一段长的,再带两段小的,锯条的声响便由一抽锯的“嚓、嚓”变为“察、嚓嚓”,十分欢快。爹给拉三抽锯起了装个挺有诗意的名字,叫“凤凰三点头”。爹说:“名字虽好听,拉起来也欢快,出活却少,不如一抽锯,一下是一下,送拉的锯条长,出活多。”⑥拉大锯,拉个一天半天还耐得住劲,若拉时间长了,就觉得音调乏味了。记得上初中时有一个暑假,我拉了20天大锯,便想打退堂鼓。⑦爹看我不高兴,就对我说:“学木匠要先拉3年大锯,你知道为啥?不是说拉3年才能学会,是3年中让你悟两个理:一是懂得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一件事,不论干啥事,都要讲合作;二是磨磨性子,干事不图虚,要脚踏实地、一心一意。这两个理悟通了,即使这辈子不干木匠,你干啥都能干好。”⑧真没想到,在平平常常的拉大锯上,爹还讲出了这么多的道理。⑨当然,那时我还不完全懂。等我走上社会,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坎坷以后,回过头再回味一下爹的话,才理解了其中的含义。⑩干事业,还有做人,我何尝不是像拉大锯那样,目不斜视,照着墨线,一锯一锯地“拉”呢。第207页共207页,(选自《读者》2021年第24期)22.文章用“拉大锯”作为标题,有什么作用?(2分)贴近生活,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线索贯串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交代文章内容。23.赏析文章第④段中加点字“抬”“压”的表达效果。(3分)“抬”“压”两个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锯条走墨跑偏时,“我”想极力挽回的情形,反映了“我”当时焦急不安的心情,与父亲的沉稳冷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技术娴熟、经验丰富、不急不躁、教子有方的好父亲。25.父亲从拉大锯中悟出了深刻的道理。请你也写出下面这则小故事所蕴含的道理。(2分)猫头鹰碰见了斑鸠。斑鸠问:“你到哪里去啊?”猫头鹰说:“我打算搬到东边去住。”斑鸠又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西边的人们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想搬走。”斑鸠说:“如果你能改变自己的叫声,搬走是可以的。不然的话,迁到东边,那里的人一样会不喜欢你的叫声啊。”(刘向《猫头鹰搬家》)示例:对于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要抱着逃避的态度,要勇于面对和改正。(十六)阅读《方舱医院的伢们王》,回答22~25题。(共9分)方舱医院的伢们王①董江城在方舱医院住了半个多月后已痊愈,明天终于可以出舱了!与病友朝夕相处下来,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还真有点儿不舍,尤其是小刚、阿峰、小宝几个高中生,早已把他当成了“伢们王”(孩子王之意)②他天生一副娃娃脸,常带三分笑,看上去就像刚毕业的大学生。其实,他已接近而立之年,在师大毕业后去加拿大深造,获得硕士学位,又拿到教师证书,在多伦多已当了5年高中数学老师,深受学生喜爱。③刚踏进新一年的第一天,董江城的父亲在爬楼梯时不慎摔倒,断了几根肋骨。作为独子,他火速飞回家,悉心照料父亲。一周之后,老董伤势略有好转,但突然又发起了高烧,咳嗽不止,经过第207页共207页,CT、核酸检测,确诊为新冠肺炎,马上住院治疗。3天后,江城的母亲也“中招”,住进同一家医院。江城每天去探望双亲,希望他们早日渡过难关。没想到,年过六旬的老两口都没能熬过春节,前后相差一天撒手人寰。江城悲伤得几乎崩溃,每天捧着双亲的遗像度日。④此时,董江城只能在家隔离、等待。远在多伦多的女友每天在视频中给他鼓励,成了他最大的安慰。到了2月初,他开始咳嗽、发烧,到医院检查,也未能幸免,火速住进了方舱医院。由于他属于轻症,每天服用中药汤剂、抗病毒药物,医护人员每天观察他的体温等生命体征。⑤入院后,他得知数个病友的家庭均遭受了灾难。他决定再也不能消沉下去,必须面对现实,强逼自己忙碌起来,也想借机让自己从双亲去世的痛苦中走出来。他做起了医院志愿者,每天帮助护士分发食物,照顾患者生活起居,将患者的心声转达给院方。几个高中生患者得知他是加拿大的老师,便请教他数学、英文问题,他总是有问必答,耐心辅导。更出奇的是,他还是一个电玩高手,每天都会与孩子们在手机上玩游戏,迅速与他们打成一片,给生活带来了光亮和笑声。⑥入住十多天后,江城经过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血常规、T检查也属正常。结合临床诊断,专家组会诊认为他已达到出舱标准。今天院方正式通知他,明天将由社区对接安排到隔离点,继续观察两周。⑦江城正在收拾行李,小刚的妈妈走过来。见她欲言又止的样子,江城问:“小刚妈,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吗?”“小刚后天也可以出舱了,我暂时还出不了院,他爸在北京工作,回不了家,家里又没人照顾他……”⑧江城打断她的话:“我可以照顾小刚啊!过了两周观察期就住我家,一直到你出院。”“我可以付你钱。”江城有点儿生气:“大姐,讲钱我就不干了。”“那太感谢你了!”⑨“放心!我每天会督促小刚做功课,还会辅导他,也会控制他玩手机的时间。”⑩小刚的母亲走后,江城征得院方同意,召集病区的几十号大人碰头。江城说:“大家都知道,我明天出舱了,你们也快了。我刚才答应小刚的妈妈,在她没出院前照料小刚。”小刚的母亲说:“董老师真好!”江城说:“我们的命都是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救的,我只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⑾众人竖起大拇指。江城继续说:“不知其他人是否也有这个需要,我同样愿意效劳,完全免费。”⑿阿峰的父亲说:“我们家也碰到这个问题,就是不好意思向你开口。”第207页共207页,⒀小宝的母亲说:“咱们家正在想法子,可能也要麻烦董老师。”⒁江城说:“那统统由我来照顾,反正暂时也回不了加拿大。”⒂阿峰的父亲说:“你不是真成‘伢们王’了吗?”江城说:“我本来就是啊!我喜欢与小伢在一起。”⒃雷鸣般的掌声萦绕在屋顶上,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2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董江城在方舱医院住院期间,担任志愿者,与病友结下深厚友情,给病友的生活带来光亮和笑声。出院后,他又主动承担起照顾几位高中生的学习和起居的任务,成为真正的“伢们王”。23.文章以“方舱医院的伢们王”为题目,有什么妙处?(2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及主要人物;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突出了董江城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4.文章第③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插叙。补充交代了董江城回国并感染新冠的原因;丰富文章内容,情节起补充作用,使情节更完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他面对现实,积极帮助方舱医院的护士与病友这一情节做铺垫;使文章结构紧凑,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25.联系上下文,说说董江城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董江城是一个孝顺父母、有爱心、乐于助人、乐观向上、知恩图报的人。(十七)阅读《风雪夜归人》,回答22~25题。(共9分)风雪夜归人①三十多年前,父亲在离家十里路的地方上班,他每天骑自行车往返②冬日的天,像个面无表情的冷面人。寒气阵阵,天空透着捉摸不透的意味。父亲抬头望了几次天,说:“这天阴了好几天了,雪也没下,我还是去吧,厂里一大堆事,耽搁不得。”母亲说:“下雪了咋办,还是别去了。”父亲犹豫了一下,推起车子出了家门。③过了一会儿,天阴得更沉了。没多久,雪纷纷扬扬不了起来。那次的雪下得特别大,雪片简直像羽毛一样,在风中乱舞。母亲叹口气说:“让你爸别去上班了,他偏不听,下雪了还咋回家!”父亲轻易不会歇班,他挣的钱要供我们一家开支呢。第207页共207页,④到了下午,雪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母亲在屋里屋外团团转,雪地上留下她杂乱的脚印。“雪越下越大了,你爸可咋回来呀!”母亲语气里有明显的担忧和焦虑。“我爸今天也许不回来了呢,听他说那里有住的地方。”我安慰母亲。⑤黄昏时分,雪渐渐小了,但地上的雪更厚了,脚踩上去立即陷出深深的窝,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我问母亲:“我爸今天不回来了吧?”母亲无比笃定地说:“回来!他肯定回来!”夜色笼了过来,母亲站在门口翘首遥望,可路上连个人影也看不到。冰天雪地,我在呼啸的风中瑟缩着,感觉要被冻成一根冰棍。“妈,回家等吧!”我开口说话时,牙齿都要打战。母亲却目光专注地遥望着村口,一声不吭。她在飞扬的雪花中保持着一成不变的姿势和表情,那姿势和表情像雕像般肃穆。忽然,母亲说:“走!回家做饭,你爸回来得吃上热乎饭!”⑥母亲认定,父亲一定会回来。我跟着母亲在屋子里忙碌起来。小小的屋子里,炉火烧得正旺,温暖弥漫着,与屋外的世界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样的时候,分外觉得“家”这个字眼是那么可亲。母亲烧起灶火,忙着熬红薯粥。她嘱咐我在炉火上烧开水:“多烧点开水,你爸回家得赶紧让他用热水洗洗,暖和暖和。”灶火上熬着红薯粥,母亲开始切白菜,切豆腐,洗粉条,她要做父亲最爱吃的大炖菜。⑦屋子里,饭菜香味弥漫着,妹妹饿得叫起来:“妈,我要吃饭,爸爸今天肯定不回来了。”夜色漆黑,别人家已经过了晚饭时间,可父亲还没有回来。母亲的态度依旧坚定:“你爸一定会回来的,再等会儿!”我和妹妹围着炉火,静静等待。母亲则一趟趟往外面跑,脸上的表情越来越焦虑。⑧后来母亲不再出门去,但她的焦虑在升级,眉头紧锁着。就在我们都等得心烦意乱的时候,屋门“吱呀”一声开了。“爸爸回来啦!”妹妹喊起来,我和母亲也一跃而起。我们面前的父亲,简直成了雪人!他衣服上都是雪,眉毛、胡须上也都是雪,整个人都是白的。“赶着做事回来晚了。”父亲开口说话,“三十里地,我一步步走回来的!”父亲的嘴巴像被冻僵了一般。母亲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使劲吸吸鼻子,为父亲拍打满身的雪。我赶紧把门关紧,让屋里的温暖一点点融化父亲的寒冷。这个世界有冰有霜,但幸好还有家;这个世界有风有雪,但幸好还有爱。夜归人,只要有人在风雪中为他守候,他就一定会回家。⑨父亲坐到餐桌前,看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张口想要说什么,又停了一下,终于说出一句话:“家里真暖和!”22.文章第②段中画线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渲染环境气氛,突出天气的寒冷;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后文下大雪埋下伏笔。2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2分)第207页共207页,.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雪下得猛烈,表现了母亲对父亲冒着风雪去上班的牵挂和担忧。24.“母亲则一趟趟往外面跑,脸上的表情越来越焦虑。”请揣摩母亲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示例:他爸怎么还不回来?天色已晚了,饭都做好了,会不会出什么事情啊!真让人担心,我再出去看看。25.“这个世界有冰有霜,但幸好还有家;这个世界有风有雪,但幸好还有爱。”家,因有爱而温暖。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在学习和生活中,虽然我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挫折,但家总会给我们温暖和力量,做我们坚强的后盾。每当我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每当我被同学嘲讽时,每当我与朋友闹矛盾时,回到家,在父母的鼓励、指导和关爱下,一切不愉快都烟消云散。家,就是我的避风港,是指引我前行的灯塔。(十八)阅读《李阿婆的幸福生活》,回答22~25题。(共9分)李阿婆的幸福生活①菜市场里,白发苍苍的李阿婆拄着拐杖,步履缓慢,影子拖得老长。她看着摊子上各色各样的凉菜,自言自语:“这个我咬不动,那个我嚼不动,我只想找点咬得动的菜吃。”她一边挑,一边说话,夹了肉丝烧茄子,又选了几枚鸽子蛋。她挑完之后还晃了两下盆子,似乎在掂量有多重,把盆子递给店员,去皮一称还不到四两,仅仅三块五。她说过,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吃不了多少东西可以理解,可这也太少了!②如果老板娘在场,绝对不会为老人调菜的,她会说,调这么点菜还不够配料钱。只有店员小姑娘懒洋洋地为老人调菜,记下的菜谱,不知修改了多少遍。老人不断强调,不要放糖,少放点酱油,我家里有的是酱油。③可每当节假日,老人买菜的分量就特别大,她说家里人多,祖孙三代,整整十口人,买少了不够吃。“小姑娘,今天中秋节,给我选最好的菜,可要现场烧:鸡一定要白斩鸡,鸭要北京脆鸭,加上河里的虾,海里的蟹……我家老头与孩子可喜欢吃这些呢。”④店员小姑娘突然改变了不屑一顾的神色,为老人调菜。她一边动作利索地记下菜谱,准备一个又一个的装菜盒子,一边说:“阿婆,您孙女小雅是我初中同学,我们好久没见了,小雅回家时您一定得告诉我。”李阿婆说:“好,好,我孙女在外地打工赚钱回家时一定告诉你。很快就会回家的,很快就会回家的。”她说到后面,声音越来越轻。第207页共207页,⑤“现烧热菜——清蒸鲤鱼,一定要记得在鱼身上开花刀,可以帮助调料的味道渗入鱼肉中。大葱、盐、胡椒粉、黄酒、玉米油、花椒、姜丝、葱段、八角、桂皮,要一起塞进鱼肚子的。”⑥小姑娘翘起嘴唇,不乐意起来。李阿婆继续说着:“这样就能够更完好地保持鱼肉的鲜嫩滋味,口感松软细腻,吃起来爽而不腻。小姑娘,吩咐厨师根据我的要求烧,不要搞错了!”⑦“再要一个红烧肉,用半肥半瘦的五花肉为主料,文火烧制,这样做出来的肉香甜松软,入口即化,肥而不腻。”⑧李阿婆等了两小时,接过热菜,看着香气扑鼻、色泽诱人的红烧肉,得意地抿着嘴笑了:“真是高手烧的,红烧肉味道很好,关键是他们火候处理得当,真是老少皆宜的美食。”接着,她颤抖着手拿出了她的“钱包”一破旧的尼龙袋,袋子皱巴巴的,看起来已用过很长时间。她大方地拿出好几张大钞:“你看,我有退休金,还花不了呢!”⑨“李阿婆,还是您幸福,不愁吃穿,孩子们都回家过节!”⑩“李阿婆,您买这么多菜家里肯定来了不少客人吧?”街坊们纷纷附和着说,无不投来美慕的目光。⑾“饭做好了。”有了智能电饭锅那温柔的提示音,家里温馨了许多,李阿婆的心情也愉悦了许多。“来啦来啦。”她总要回应一声才去打饭。李阿婆郑重地拿出一大摞饭碗、筷子,按顺序端端正正慢慢地摆放在桌面上。⑿上座位置是留给她丈夫的,照片就挂在墙上,依然年轻英俊,眼睛直盯着餐桌呢。下面位置,依次是右边留给在深圳打工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一家,左边留给在杭州工作的女儿女婿、外孙外孙女一家。她为每个空位发一只饭碗、一双筷子、一把调羹,再虔诚地为全家挨个祈祷一番后才庄严宣布:“开始用餐,尽管吃。”说完,她的眼里已经满含泪水。⒀接着,她拿出每天坚持画杠杠的小本子,数一数:丈夫离世4635天,儿子上次回家至今528天,女儿上次回家至今613天……2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2分)平日生活节俭的空巢老人李阿婆每逢节假日不惜花掉退休金置办丰盛的菜品模拟家人团聚的场景,以排遣孤独之情。23.品析文章第段中加点词语“满”的表达效果。(2分)说完、她的眼里已经满含泪水。第207页共207页,“满”这一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李阿婆热泪盈眶的样子,表现了她痛楚、悲伤的心理。24.本文在描写店员小姑娘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对比。将李阿婆买极少菜时店员小姑娘的冷淡、怠慢和买菜的分量大时的热情、周到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店员小姑娘的势力和虚伪。25.本文一定触动到了你。谈谈你读完本文的感受。(3分).示例:李阿婆晚年的孤独生活是当今部分老人生活真实的缩影。李阿婆晚年的境遇让人感慨。虽然空巢老人的孤独和对亲人陪伴的期望是我们无法体会到的,但我们要珍惜和长辈们相处的时间,尽量多陪伴他们,让他们的世界充满更多的欢声笑语。(十九)阅读《不灭的灯光》,回答27~31题。(共12分)不灭的灯光于年才  ①这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  ②田野上的高粱晒红了米,还没有收割。那天的夜色浓重,镰刀似的月牙儿时而从漆黑的云层里溜出来,泛着淡黄的光亮。九十点钟的光景,寂静的村路上,少年提着纸糊的灯笼,和他的影子相伴,行走在回家的路上。  ③还要走上多久才会到家,他算不准。只记得看见村口上的老槐树,再向左走上百八十步就是了。少年忽然间觉得通往家的路长了一大截儿。  ④不知过了多久,隐隐约约觉得那棵老槐树看到了自己,少年才舒了一口气。透过老槐树的枝桠,正有一束光照着少年,少年不由地睁大眼睛,被这束光暖到了。顷刻间,少年的鼻子一酸,泪水从眼角涌了出来。  ⑤家的大门是开着的,在记忆中是少有的事儿。透过窗棂发出来的光分外明亮,照在少年的脸上身上,少年的心一下子平静下来。熟悉的脚步声惊到了屋内的父亲和母亲。他们从屋内急忙走出来站在房门口,痴情地望着回家的少年。待少年走近他们,他们同时伸出手来,牵着少年的手走进有灯光的地方。  ⑥少年预想的责罚没有得到。第二天早上,父亲送他上学时告诉他:“你还没到家那会儿,你的妈妈不时地走到村口望上一阵,走了五六个来回。大门也不让关着,把过年才用的灯泡让我换上,说灯亮一些,让你远远地就能看见家的模样。”少年弯下腰默默地打量穿在脚上的新鞋子,泪珠儿禁不住落满了鞋面。第207页共207页,  ⑦许多年过去了,少年依旧记得那一夜,家的灯始终亮着。灯光是那样柔和,暖暖的。直到自己为人父了,少年才明白那一夜的灯光一直闪烁是为了什么。虽然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却有浓浓的爱在里面。  ⑧那个少年是我。这个情景,是我读小学三年级时,和两个同学跑到离家五里多地的村上看完电影以后,独自回家的一个经历。⑨时常想起那一盏灯光来。特别是夜深人静加班回家的时候,瞥见灯火,总是会把这件事勾画出来。尽管它过去了好多日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10月16日第 07版)2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本文记叙了“我”三年级时跑到离家五里多地的村上看完电影后独自回家,看到父母点亮灯等“我”回来的一次经历,表现了父母对“我”浓浓的爱23.文章以“不灭的灯光”为题,有何妙处。(3分)①是全文的线索,贯串全文。②交代文章内容。③突出文章主旨:父母用灯光照亮孩子回家的路,表达了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爱。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4.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②段中画线的句子。(2分)那天的夜色浓重,镰刀似的月牙儿时而从漆黑的云层里溜出来,泛着淡黄的光亮。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漆黑、寂静的环境气氛;烘托了少年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急切、害怕的心理;为下文少年因看到家里的灯光而被感动的情节做铺垫。25..家中闪烁的灯光总是那样柔和、温暖。请你写出生活中让你印象深刻的有关”灯光“的故事,与大家分享。(3分)示例:我上八年级的时候,要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的乒乓球比赛,每天训练到很晚才回家。每次走进小区,抬头看到楼上家里温暖的灯光,我就知道是爸爸妈妈在等我回家。正是有父母的关爱与支持,我才能取得少年组冠军的好成绩。阅读《阳台上的花》,回答22~25题。(共9分)阳台上的花①意识到母亲喜欢花,已是她退休的时候了。记忆中,我们家阳台上也种植物,但很少见到花。第207页共207页,②母亲不种花,可能也觉得花不好同候。我们一家五口人,父母上班,孩子上学,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养花。种下的花如果不开花,还不如种小菜。母亲种菜是很积极的。小时候有那么几年时间,我们家安在一个半山腰的独间平房。房前有一片平地,被母亲用篱笆围成小菜园,里边种了不少蔬菜瓜果,基本上可供应一家人的日常需求。印象最深的是葫芦,藤蔓攀在篱笆上,果实藏在叶子下。我们三个小孩子会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葫芦,用一根针,在葫芦瓜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比赛哪一只长得又快又大,就像比赛自己的身高一样。母亲很懂种菜,在她特别的照顾下,刻有我们几个孩子名字的葫芦瓜,总是长势喜人,最终结出了皆大欢喜的果实。而刻着父亲母亲名字的那几只葫芦,远远落后于我们。我们欢天喜地地将自己的葫芦摘下来,挂在屋角,让它们跟我们的名字一起晒干、变黄,最终成为书桌上的摆设,权当一束不会调谢的花。头向食胖业,中部坐口入古③十七岁那年夏天,我到桂林读大学,父母送我去报到,趁机游览一下桂林山水。那是我第一次跟父母出远门,应该也是父母第一次一起出门旅游。我们住在一个简陋的小旅馆,窗外可以见到清澈的漓江水。旅馆对面有一个花坛,母亲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一种奇怪的花。小小的五瓣花瓣,组合成一张人的脸谱,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五官是深紫色,脸膛是浅紫色或嫩黄色。我们第一次见到这么有趣的花,就像花坛里有一个小人国。母亲对花的知识匮乏,直接称之为“人脸花”。每次进出旅馆,我们都要去看看这些有趣的“人脸花”。分别的时候,母亲想找找有没有种子可以带回家,找了半天没看到一粒果实。突然,母亲指着一簇角落里的花,说:“这五朵,像不像我们一家?”那五朵花挨得特别近,都快叠到一起了,上边两朵稍微大一些,浅紫色的脸膛上有着近乎墨色的五官,下边三朵大小差不多,嫩黄色的脸膛上,五官是浅浅的紫色。我和父亲都笑了,说:“像。”我用手指点着那些小脸数过去,这是我,这是哥哥,这是姐姐。数完,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那之后的许多年,离别、想家成为一种习惯。后来,在一些地方,我多次看到过这种“人脸花”,每次看到,我都会朝这些“小脸”会心一笑,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想起我们一家五口人。④母亲退休之后,阳台慢慢开始种起了花,盆栽从实用转变为审美。种的都是些好养的花,茉莉、海棠、三角梅、芍药、桂花之类。阳台角落还留着几棵实用的小葱和辣椒,稀稀拉拉,枯老了也没被摘下放到锅里。年份最久的当属那林海棠花。花树不高,却很结实,主干已经比我的拳头还粗。每年过年,它都不辜负花期,准时开起了红艳艳的花朵,仿佛要跟我完成一个共同的约定——每年过年回家后,我会挑一个阳光充足的中午,搬两张小椅子,让父亲母亲坐在这株海棠花下,我一点一点将他们花白的头发染黑。阳光把海棠花照得通红,也将父母的衰老照得纹路清晰。我站在他们背后,既感伤又幸福,皮诚地祈祷年年岁岁都拥有这相同的一幕。第207页共207页,⑤除了在阳台种花,母亲也喜欢用花瓶插花。但我从来没在家里见过“人脸花”。近些年,家乡过年流行一种“年花”—五代同堂果。黄灿灿胖乎乎的果实,浆汁饱满,寓意子孙满堂,老少安康。去花市买一枝回来,不用费心管理,可以观赏半年之久。母亲会挑果实多的那一枝买回家。有一次,我用湿布给这些果实“洗澡”,指着最大的那两只说:“这是爸,这是妈,然后又分别按个头指定了我和哥哥姐姐。”母亲一听,笑了,看看那两只最大的果实,说:“不像,现在我们家里,我和你爸最瘦。”我愣了好一会儿,夸张地提高嗓门说:“再瘦也是最大的。”⑥今年,在小区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小区围栏下新摆了一溜花盆,花盆里边挤挤挨挨地开满了一张张“小脸”。整齐的五瓣花瓣,嫩黄、粉红、紫色的脸膛,颜色各异,风一吹,像笑脸。我也笑了,站着看了很久。手机里有一款植物识别软件,几秒钟之后,我得以知道,“人脸花”真正的名字叫三色堇,花语是—请思念我。(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2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③④段围绕此线索写了哪两件事?(3分)花。①十七岁那年夏天,父母送“我”去桂林读大学,在小旅馆见到“人脸花”。②母亲退休之后,每年过年回家,“我”让父母坐在海棠花下,给他们染发。23.文章第④段中的加点词语“感伤”和“幸福”应怎样理解?(2分)“感伤”指染发时看到父母的花白头发,为父母逐渐变老而感伤;“幸福”指自己能为逐渐变老的父母尽一点微薄之力(染发)而高兴,同时也为现在的父母虽然头发白了但身体依然健康而高兴。24.结合语境,揣摩第③段中“数完,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时“我”的心理活动。(60字左右)(2分)示例:爸爸妈妈很快就要回家了,况且好久也看不到哥哥和姐姐,这里只剩下一个孤孤单单、人生地不熟的“我”,真希望能永远和家人在起。25.生活中,哪种“物(植物、动物或物件)”引发起你对亲情的联想?请写出来,与大家分享(2分)第207页共207页,示例:我卧室里的十字绣。刚上初一的时候,不太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每天的作业又比较多,妈妈为了缓解我的紧张心理,陪我学习时就在旁边一针一针地绣这个十字绣。现在每当看到这个代表着亲情的十字绣,我就十分感谢当时妈妈的陪伴。第207页共207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11 03:26:06 页数:207
价格:¥22.88 大小:351.48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