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一轮复习
>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66
2
/66
剩余6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一)阅读《最美青春献祖国》,回答18~21题。(共9分)最美青春献祖国①青年何谓?青春何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帆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壮丽的青春之歌,成为一代代中国青年的青春主旋律,持久回荡在中华大地上。②如果给百年青春之歌选取一个主题,那一定是最美青春献祖国。在革命年代,如邓中夏、高君宇等无数青年慷慨报国,为了挽救国家危亡而挺身向前,以报国星火聚成燎原之势。在建设年代,如于敏、王淦昌等无数青年建功立业,年纪轻轻便隐姓埋名,为护卫国防安全“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改革开放以来,“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以“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己任,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奋发有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初心未改、本色不变,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为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注入了青春力量。③青年的力量,是理想信念的力量。青年周恩来“邃密群科”,为寻求救国真理奔走求学,找到正确信仰与方向。28岁的夏明翰追随心中“主义”,从容就义前给妻子留下了绝笔信:“红珠留着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29岁的陈望道心无旁骛地翻译《共产党宣言》,把墨汁当成红糖水蘸着粽子吃,还说不苦,一点都不苦,因为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正因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所以青年成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④青春的模样,是实干奋斗的模样。“最美奋斗者”黄文秀,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返回家乡投入脱贫攻坚一线,牺牲在工作途中时年仅30岁。“最美快递员”汪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武汉战疫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后勤保障,以非凡之勇守护人间温暖。“时代楷模”杜富国,在突遇加重手榴弹爆炸时,不顾个人安危把战友保护在身下。戍边英雄陈祥榕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以血肉之躯筑起了国防安全的巍峨界碑……如何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一个个优秀青年给出的答案是,把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第66页共66页\n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神舟”上天、“北斗”组网、“嫦娥”奔月、“蛟龙”入海,科技强国事业的接续,需要青年上下求索;产业扶贫、文旅消费、直播带货,乡村振兴事业的传承,需要青年主动担当;改革开放机遇无限,市场经济大潮迭起,新发展格局开启,需要青年勇往直前……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勇敢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挑选,才能大展作为,不辜负伟大时代。⑥“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广大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谱写更为动人的新时代青春之歌,正是党和人民的热切期待。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20.文章第③段的论证思路是什么?(3分)元21.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青年应如何把最美的青春献给祖国。(2分)(二)阅读《志存高远接续奋斗》,回答18~21题。(共9分)志存高远接续奋斗①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必须要树立远大理想,青年志存高远,接续奋斗。第66页共66页\n②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远大理想,首先要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把准方向,坚定执着不迷失”,当是每一个青年人的坚守。心中有信仰,行事才有方向。如果没有信仰,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就会出现偏差。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树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能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尽快成长为一名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③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应当牢固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当代中国青年必须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④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远大理想,还要牢固树立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心。从近代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当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这关键时刻,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广大青年迎难而上、挺身而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这是青年的历史机遇,更是青年的使命担当。勇敢地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责任,是时代新人应有的意识与素质,同时也是推动当今青年持续奋斗的精神源泉。新时代中国青年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找准自身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⑤青年理想信念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让崇高的理想信念光芒照耀新时代青年前行之路,新时代青年必将在新时代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文章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第66页共66页\n20.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21.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读完本文,你有哪些感悟?(2分)(三)阅读《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回答22~25题。(共8分)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⑴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通过品读经典培养高尚的心灵,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 ⑵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⑶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例如,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第66页共66页\n ⑷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⑸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⑹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18.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文章第①段引用林语堂的警文有什么作用?(3分)24.文章第③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第66页共66页\n25阅读文章第⑤段,为横线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不超过20个字)(2分((2分)(四)阅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回答18~21题。(共9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②那么,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哪些营养,来创造新时代的文化价值呢?③汲取家国情怀。“修齐治平”出自《礼记·大学》,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指提高自身修为,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安抚天下百姓苍生的抱负和理想。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从孝老爱亲、兴家乐业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奔腾不息的江河,传承着民族的精神传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大任担当,那种与国家、民族、百姓休戚与共的情怀都令人感佩。④关于学习精神。古人关于学习精神的诗句多如繁花,比如李白的“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杜甫的“”,颜真卿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苏轼的“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等。学习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条件⑤具有忧患意识。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在几千年的生存发展进程中,始终强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倡导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任劳任怨。忧患意识还经常与勤俭、勤政相联系,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丧败”等都是关于忧惠意识的警句。⑥汲取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种形式。中华民族成长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求变的历史,《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经·大雅》曰“周虽旧那,其命维新”。正是因为我们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新精神,才会有古代的造纸木、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这“四大发明”,才会有当代的量子计算机、超级杂交水稻、神舟系列载人飞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的问世。第66页共66页\n⑦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可以进一步提开个人的文化修养、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⑧我们要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从中汲取深厚的养分和智慧,创造新时代的文化价值。18.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20.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21.请为文章第④段中的空白处补写诗句,写在下面。(2分)(五)阅读《涵养骨气,挺起精神之脊》,回答18----21题。(共9分)涵养骨气,挺起精神之脊①“人无刚骨,安身不牢。”骨气是人生的灵魂支柱和精神脊梁。一个人有了骨气,人品就有了高度,人格就有了硬度。中国人的骨气不是凭空产生、从天而降的,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浩然之气,是支撑起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深厚根基,是跃动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中的生动气韵,是无数优秀中国青年舍生忘死、身体力行的一种高尚品质。从风雨如晦的沧桑岁月到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到乘风破浪的新时代,一代代中国青年在探寻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中,把做中国人的骨气,铭刻在“天不怕,地不怕,愿献头颅保中华”的信仰信念里,体现在“把活路堵死、向死路求生”的英勇无畏里,书写在“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的自信自强里,谱写了一曲曲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壮丽凯歌。②青年具备铮铮铁骨,就能傲立于天地间,不惧任何风吹浪打和风险挑战,敢与天公试比高,敢教日月换新天,一个民族就能拥有更加广阔的天地。反之,青年柔柔弱弱、唯唯诺诺,缺少钢筋铁骨和浩然之气,绝难挺起民族精神之脊,一个民族就会失去奔向未来的蓬勃活力和持久动力,这样的青年也难以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而,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不是一道可有可无、可重可轻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必须全力以赴、在实践中答好的必答题。第66页共66页\n③有骨气的人之所以能赢得人们的敬仰和敬重,是因为骨气体现人性中的大美,那就是心怀大我、心系家国。抗日英雄杨靖宇在冰天雪地里坚持战斗,牺牲时年仅35岁,一句“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那我们中国就完了。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令天地为之动容。新时代年轻的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用生命捍卫祖国领土主权,“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在人们心中立起了不板的精神丰碑……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善于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丰厚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感受刚正不阿的风骨、坚不可摧的钢骨、宁折不弯的傲骨,深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面乐”的家国情怀,以一生的真情付出奉献祖国,以一辈子的颜强奋斗服务人民,立起身为中国人的精神高度。④千锤百炼的钢最硬,风吹雨打的松最挺。粟裕大将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后,在扉页上写下“炼成钢铁如保尔,莫做浮草似罗亭”的诗句。在上甘岭战役中,面对敌人的连续疯狂进攻,27岁的孙占元在双腿被炸断、弹药用尽后,用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把中国人的骨气展现得感天动地。排雷英雄杜富国在边境扫雷行动中,1000余次进出雷场,排雷排爆2400余枚,一次次游走在生死边缘,危急关头“你退后,让我来”的英雄壮举令人震撼……中国人的骨气,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千磨万击、干锤百炼出来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当坚决摒弃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把负重前行当吃亏的思想和行为,坚持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铸就折不断、打不烂、压不垮、扭不弯的精神之脊。(选自《解放军报》2021年8月10日,有改动)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20.简述文章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分)21.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你认为如何做,才能挺起精神之脊?(2分)(六)阅读《志气骨气底气》,回答18~21题。(共9分)第66页共66页\n志气骨气底气①“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身处这个伟大时代的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和宝贵发展机遇。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不仅是广大青年的荣幸,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荣光。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在新的征程上努力激发新作为、做出新贡献,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期望。②中国人自信前行的铿销脚步、自立自强的不懈追求,贯穿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以中国航天为例,从“祝融”号在火星上留下中国印迹,到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佳绩频频让世界为之惊叹。回顾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艰辛历程可以发现,从“就是当了裤子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的坚强决心,到“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同样能造得出来”的坚定自信,无不折射出科技工作者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豪情壮志,推动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也正是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艰苦奋斗,书写出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③“夫志,气之帅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对个人面言是一种幸福,对民族而言则是一种力量。长征途中,很多稚气未消的“红小鬼”,都是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完成了“成人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14亿多人民显示出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枪林弹雨中百折不挠,在一穷二白时发愤图强,在风雨来袭时挺立不屈,在复杂环境中攻坚克难,中国共产党人锤炼出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形成了经千难而前赴后继、历万险而锲而不舍的品质。正因为铮铮铁骨,中国人民才能在战风斗雨中愈挫愈勇,中华民族才有了面对惊涛骇浪的从容不迫。④自信强则力量强,底气足则脚步稳。搬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闯出改革开放的新路,经过持续奋斗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把一个个“难题”变为了“奇迹”,重振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精气神。有坚实国力支撑,有雄厚精神支持,这就是中国人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⑤历史写下辉煌过往,时间掀开崭新一页。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志气越强、骨气越硬、底气越足,越有利于战胜前进路上的“拦路虎”“绅脚石”跨越复兴途中的“娄山关”“腊子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已经准备好了!第66页共66页\n(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7月26日,有删改)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文章第①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深情寄语有什么作用?(2分)20.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21.联系文章内容,结合实际,谈谈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如何做,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期望。(3分)(七)阅读《非遗“触网”促保护传承》,回答18~21题。(共8分)非遗“触网”促保护传承①“线上小吃街”“非遗音乐周”“非遗网购节”……如今,不少线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成为网友热捧的对象。②近年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不断激发传统行业变革,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搭乘数字经济的快车向“网红”转型。尤其是有关政策不断出台,让非遗“网红”之路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的《“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强调,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培育一批“网红”品牌。③数据显示,我国有近9Q万项非遗资源,但并不是所有非遗项目都适合商业化。个别“网红”非遗项目也引发了一些质疑,有人认为其缺乏创意,有人则担心过度开发。这表明,非遗“触网”应平衡好保护传承和创新开发之间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本末倒置。第66页共66页\n④具体而言,首先应以人为核心,让非遗“活”起来。非遗是以人为核心的活态传承,应对非遗传承人、传播者和消费者的特点综合考量,为非遗“网红”市场注入更活跃的生命力。⑤其次,运用好数字媒介技术,让非遗更可“感”。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的加持能够让非遗“听得见”“摸得着”“带得走”。但也应注意数字媒介展现非遗文化的局限性,避免让非遗品牌塑造止步于表面、流于形式⑥最后,合理推动非遗品牌开发,让转型更有“序”。应进一步提升非遗产品设计与制作水平,同时,更加有序地推进非遗品牌转型升级。在原汁原味保持非遗产品形态和文化精髓的前提下,扩大非遗的品牌影响和产业链条。⑦非遗传承既需要保护传统技艺,也需要不断拓宽非遗传播渠道。只有合理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非遗的“网红”之路才能更稳、更好、更远。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20.本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2分)2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搭乘数字经济的快车向“网红”转型。B.我国所有非遗项目都适合商业化。C.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的加持能够让非遗“听得见”“摸得着”“带得走”。D.非遗传承既需要保护传统技艺,也需要不断拓宽非遗传播渠道。(八)阅读《在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芒》,回答18~21题。(共9分)在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芒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天安门广场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致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生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把青春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时代抱负,让人充分感受到青少年一代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第66页共66页\n②“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一代代中国青年跟随党不懈奋斗。献词既有对我们党百年历程的真情回顾,也有对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这是新时代青年的青春誓言,代表了青年一代为实现民族复兴做出的庄严承诺和在党的指引下健康成长的坚定决心。具有时代气质的深情表达,久久回荡在人们心中。③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与生俱来带有青春气质,具有关注长远、代表未来的先进性,向来既高度重视青年,热忱关心青年,也天然吸引青年,更能赢得青年。一百年来,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在革命战争年代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时期开拓奋进、锐意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挺立潮头、砥砺奋进,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④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也是对青春最美好的礼赞。“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当年李大钊同志对青年的寄望,是青年人顽强拼搏、英勇奋斗的形象写照。永久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革命传统,青年应该是永久奋斗的模范,不仅自己要奋斗,还要教育后代永久奋斗,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百年来,正是一代代青年的成长,构成了百年大党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⑤“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关心青年成长进步,为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指明前进方向,感召和激励广大青年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才有可能成就一番光荣事业,更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⑥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广大青年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进程中,激荡出更加磅礴的先锋力量,以实际行动兑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20.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2分)第66页共66页\n21.结合文章,联系实际,谈一谈中学生应如何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3分)(九)阅读《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回答18~21题。(共9分)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①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并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棒棒糖:②一说到“工匠精神”,人们就想到德国、日本。实际上,中国也曾盛产“工匠精神”。历史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壁纸等产品,曾令世界无比羡慕和叹服。③从当前来看,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我们虽一度是“世界工厂”,但在很多领域并不掌握核心技术,在一些关键技术上还受制于人。说到底,我们还欠缺一种支撑工匠精神的“匠心文化”,还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重在转变观念。现实生活中,重管理轻技术、重学历轻技能的错误认识应随时代变化彻底扭转。在很多发达国家,匠人收入普遍比大学毕业生要高,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同样被视为“家族的骄傲”,这值得我们反思。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提升其社会认可度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匠人的文化,是培育大国工匠的应然之举。⑤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需要榜梯引领。2015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1689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授予804人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些“登上大雅之堂”、受到国家表彰的劳动者,是千千万万劳动者的杰出代表。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一些选手又将在这个国家级技能舞台上大显身手。广大劳动模范和优秀技术工人应保持本色,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用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人做新时代的奋斗者。第66页共66页\n⑥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需要培养人才。当今世界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品质和品牌的竞争。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必须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产品供给结构,提高质量与效率。这个改革的过程,也是一个呼唤“工匠精神”回归的过程。我们应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⑦清人魏源说:“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意思是当某项技艺达到巅峰后,再进一步前进便接触到了“道”,即天地规律。让更多明星工匠、高技能人才在社会上脱颖而出、大放光彩,国内近2亿技术工人的干劲会更足,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底盘会更加牢固,整个社会“务实重行”的干事氛围会更加浓厚(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12月11日,有删改)18.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20.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我们应如何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2分)21.当前,有些人对学生上技校、学技术有偏见,认为上技校、学技术没出息。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3分)(十)阅读《浩然正气更能唤起更多青年共鸣》,回答18~21题。(共9分)浩然正气更能唤起更多青年共鸣①在今天年轻人爱国热情高涨、文化自信更加坚定的背景下,浩然正气更具感染力,更能唤起年轻观众的共鸣和共情。第66页共66页\n②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作品越来越好看了—认同这一观点的年轻人在不断增多。一部《觉醒年代》,频频上微博“热搜”,并且长尾效应明显,依托口碑持续吸引更多观众。近年来,《跨过鸭绿江》《山海情》《理想照耀中国》等唱响主旋律的作品都受到年轻人欢迎。许多人在视频网站上热情追剧甚至重复观看,在社交平台上对情节、人物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并且因为这些作品开始主动去了解历史研究历史,自发地细革命前辈,筑牢理想信念。③唱响主旋律、传正能量的作品何以“圈粉”年轻人?我们可以在这些优秀作品中寻找共性:扑面而来的年代感流畅自如的历史叙事,大片品相的制作……原因不一而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些主旋律作品所表现出的浩然正气。④浩然正气是澎湃的情感。在作品中,它可以是爱国者、救国者的正气,可以是开拓者、斩棘者的勇气,也可以是弃黑暗而向光明的青春气,更是为理想昂扬向上的奋斗之气。这些作品多取材自壮阔历史现实。历史上那些闪闪发光的人物,那些被血与火淬炼而成的人生,那些饱经磨砺的理想与信念、意志与品性,成为我们寻觅浩然正气的源头、创作正能量作品的宝矿。⑤《山海情》中基层干部心里有火、眼里有光,誓把戈壁滩变成金沙滩;《跨过鸭绿江》中志愿军英雄英勇无畏,在危难关头表现出钢铁意志;《理想照耀中国》中一代一代为理想信念前赴后继的人们,汇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浩然正气可以跨越时空、跨越代际,尤其在今天年轻人爱国热情高涨、文化自信更加坚定的背景下,更具感染力,更能唤起年轻观众的共鸣和共情。⑥苏轼言:“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要想吸引年轻人,除了作品中鼓荡着荡气回肠的浩然正气,还需有酣畅淋漓的“快哉风”,在当代语境中即意味着叙事手法和叙事节奏要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觉醒年代》中,史实纷至沓来,却不干瘪;思想风起云涌,却不抽象。说到底,在于主创做到了融思想交锋于戏剧矛盾,化精神活动于人物塑造,从而让浩然正气气韵生动。大处实、小处虚,一环扣着一环,有冲突、有悬念,循序渐进直至高潮。⑦文艺作品不是脱离历真实的杜撰,也不是对历史照本宣科的还原。年轻观众对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作品有自己的审美需求。他们期待在其中获得一种“艺术真实”,即不一定完全按照史书记载塑造人物、架构情节有时候“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也能让人于片段间识长河之貌。正如《山海情》里的方言、戈壁和沙尘暴,给观众一种过目难忘的浪漫真实。《觉醒年代》中,鲁迅写《狂人日记》酣畅之时的情难自己;陈氏弟留法前与其后牺牲的镜头并置……这些带有电影质感的细节,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第66页共66页\n⑧说到底,文艺作品不是要紧跟热点话题走,甚至围绕“热搜”来拍剧,文艺作品的使命是记录时代,引领风尚,在潜移默化中传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文艺既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这是充盈着浩然正气的作品被年轻观众喜欢的深层原因。给人以审美享受,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作品必将拥有越来越多的观众。(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7月20日)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文章第⑦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20.结合全文,探究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作品“圈粉”年轻人的深层原因。(2分)21.请为文章画波浪线部分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2分)(十一)阅读《胸怀“国之大者”》,回答18~21题。(共9分)胸怀“国之大者”①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国之大者”,是莽莽神州的历史回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中央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第66页共66页\n②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是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重要内容,是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的基本要求。③深刻理解“国之大者”,才能找准坐标定位。“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统一认识、推动工作,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求我们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④科学把握“国之大者”冰能打开视野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党中央看问题,都是从大处着眼。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也必须站在国家的、全局的角度考虑自身发展定位。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京津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些大课题,都需要观大势、谋全局,打大算盘、算大账。⑤心中常有“国之大者”,就要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回溯历史,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视死如归,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回来建设新中国的不计得失,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的牺牲奉献……一代代优秀共产党员用行动书写下对何为“国之大者”的回答。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知行合一,久久为功。⑥“用的是自来水吗?污水怎么处理?”“做饭用电,电费贵不贵?”“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地考察,总牵挂着民生“小”事。他深情地说:“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深悟大与小的辩证法,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胸怀“国之大者”,风雨无阻向前进,我们必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12月6日第4版)18.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国之大者”的?(2分)19.文章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20,请你根据文章第⑤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提示,补写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2分)第66页共66页\n21、本文重点论述“国之大者”,为什么第⑥段还要写民生之“小”呢?(2分)(十二)阅读《安静,是一方肥沃的泥土》,回答18~21题。(共9分)安静,是一方肥沃的泥土①一小伙在台上稳稳站定,深吸一口气;而后,挺直两膝,微收小腹,微闭两眼,一副气定神敛、心澄貌恭的样子。一分钟,两分钟……忽然,他微屈左腿,弯起右臂,右掌画了个圆圈,呼的一声,向下砍去。眨眼间,地上的红砖应声断折。②我不了解这是怎样的内家功法,但我知道,这身手一定跟那两分钟的静息吐纳有关。我们看不到表演者体内气息的调集运转,但看到了安静中爆发的惊人力量。③是的,只有安静下来,生命内在的力量才会集聚和滋生,犹如泉坑滋水,缓缓无声间充盈起来。安静,形成一种氛围是寂静、肥沃的泥土子种子以萌发的力量④安静,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是那种不惊乍、不张扬的气质,在内,则充溢着欣然和向上的活力。这种美好状态,在日本茶道大家森下典子的《日日是好》一书中得以具体呈现:“身心完全自由,享受着温暖大雨的冲刷。无论到多远的地方皆可看见自我开阔的前景。可以一直在这儿,哪儿都不必去。没有任何不可以做的事,也没有任何非做不可的事。没有任何的不足够。”⑤这种宁静与自足,是处于安静之中、极度专注时产生的一种开放式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下,大脑的触角异常敏锐。只要集中注意力,就能调整自己的思想,使它接受空间的所有思想波;整个世界都成为一本公开的书籍,供你随意翻阅。这是励志大师拿破仑·希尔的理论。他还说,聪明人不能成功,是由于他们缺少坚韧的毅力和安静的禀赋;普通人不能成功,是因为他们的头脑,时常处于喧嚣和浮躁状态,做一件事情时,还在想着另一件事情。第66页共66页\n⑥种种微利之诱、五色之惑涌起的喧嚣之声,壅塞了通往智慧和成功的路;而安静的力量,全被遮蔽了。“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静,才能观照万物,更好感受四时人间,更易找到灵感与规律,也更易塑造出开阔与自由的自我。因此,春风得意的浮躁,有时倒是一种壅蔽;而逆境的冷静,则成为一种成全。⑦1079年,苏东坡遭遇弹劾陷害,一番生死忧惧的磨砺后,他被贬来到黄州,自食其力,与渔樵杂处,放浪山水。一次,他到夜市喝酒,遇一个刺青壮汉;壮汉把他打倒在地,骂道:“什么东西,你敢惹我不快!你不知道我在这里的名声吗?”倒地的东坡,一瞬间开悟,对人生有了重新解读——“自喜渐不为人知”。他的生命开始汇入安静的力量。由此,他去掉了唯我独尊的傲气,多了虚怀若谷的宽容;去掉了文人的酸腐气,养成了博大的丈夫心胸。这也让他迎来了艺术生涯的高峰:《念奴娇》《赤壁赋》在此时创作,写意书法的代表《寒食帖》在这里完成,“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安静心态形成,也是在这一时期。⑧安静,这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帮他逆旅行舟,实现了人生的脱胎换骨。⑨安静,是一种能量,一种心胸,亦是一种修炼。⑩据说,古人举大事之前,往往安排一个仪式一沐浴更衣,焚香独守。想来,那香烟袅袅处,心外无求,独坐此中,只得一股宁谧静寂。将思绪一缕缕数,一丝丝清,待心悟开明,便如暗中见炬火,一亮通晴。(11)想来,这不过就是为自己设置一个超然空间、于安静中求得一种专注沉潜的力量。这种力量,贯通天地,牢靠稳要,帮你踏踏实实,成就人生新境界。(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1年第11期,有删改)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文章第⑦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第66页共66页\n20.请你为第⑤段中的画线句补写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2分)21.读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十三)阅读《胸怀“国之大者”》,回答18~21题。(共9分)胸怀“国之大者”①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国之大者”,是莽莽神州的历史回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中央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②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是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重要内容,是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的基本要求。③深刻理解“国之大者”,才能找准坐标定位。“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统一认识、推动工作,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求我们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④科学把握“国之大者”冰能打开视野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党中央看问题,都是从大处着眼。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也必须站在国家的、全局的角度考虑自身发展定位。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京津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些大课题,都需要观大势、谋全局,打大算盘、算大账。第66页共66页\n⑤心中常有“国之大者”,就要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回溯历史,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视死如归,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回来建设新中国的不计得失,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的牺牲奉献……一代代优秀共产党员用行动书写下对何为“国之大者”的回答。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知行合一,久久为功。⑥“用的是自来水吗?污水怎么处理?”“做饭用电,电费贵不贵?”“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地考察,总牵挂着民生“小”事。他深情地说:“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深悟大与小的辩证法,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胸怀“国之大者”,风雨无阻向前进,我们必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12月6日第4版)18.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国之大者”的?(2分)19.文章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20,请你根据文章第⑤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提示,补写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2分)21、本文重点论述“国之大者”,为什么第⑥段还要写民生之“小”呢?(2分)(十四)阅读《安静,是一方肥沃的泥土》,回答18~21题。(共9分)安静,是一方肥沃的泥土①一小伙在台上稳稳站定,深吸一口气;而后,挺直两膝,微收小腹,微闭两眼,一副气定神第66页共66页\n敛、心澄貌恭的样子。一分钟,两分钟……忽然,他微屈左腿,弯起右臂,右掌画了个圆圈,呼的一声,向下砍去。眨眼间,地上的红砖应声断折。②我不了解这是怎样的内家功法,但我知道,这身手一定跟那两分钟的静息吐纳有关。我们看不到表演者体内气息的调集运转,但看到了安静中爆发的惊人力量。③是的,只有安静下来,生命内在的力量才会集聚和滋生,犹如泉坑滋水,缓缓无声间充盈起来。安静,形成一种氛围是寂静、肥沃的泥土子种子以萌发的力量④安静,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是那种不惊乍、不张扬的气质,在内,则充溢着欣然和向上的活力。这种美好状态,在日本茶道大家森下典子的《日日是好》一书中得以具体呈现:“身心完全自由,享受着温暖大雨的冲刷。无论到多远的地方皆可看见自我开阔的前景。可以一直在这儿,哪儿都不必去。没有任何不可以做的事,也没有任何非做不可的事。没有任何的不足够。”⑤这种宁静与自足,是处于安静之中、极度专注时产生的一种开放式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下,大脑的触角异常敏锐。只要集中注意力,就能调整自己的思想,使它接受空间的所有思想波;整个世界都成为一本公开的书籍,供你随意翻阅。这是励志大师拿破仑·希尔的理论。他还说,聪明人不能成功,是由于他们缺少坚韧的毅力和安静的禀赋;普通人不能成功,是因为他们的头脑,时常处于喧嚣和浮躁状态,做一件事情时,还在想着另一件事情。⑥种种微利之诱、五色之惑涌起的喧嚣之声,壅塞了通往智慧和成功的路;而安静的力量,全被遮蔽了。“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静,才能观照万物,更好感受四时人间,更易找到灵感与规律,也更易塑造出开阔与自由的自我。因此,春风得意的浮躁,有时倒是一种壅蔽;而逆境的冷静,则成为一种成全。⑦1079年,苏东坡遭遇弹劾陷害,一番生死忧惧的磨砺后,他被贬来到黄州,自食其力,与渔樵第66页共66页\n杂处,放浪山水。一次,他到夜市喝酒,遇一个刺青壮汉;壮汉把他打倒在地,骂道:“什么东西,你敢惹我不快!你不知道我在这里的名声吗?”倒地的东坡,一瞬间开悟,对人生有了重新解读——“自喜渐不为人知”。他的生命开始汇入安静的力量。由此,他去掉了唯我独尊的傲气,多了虚怀若谷的宽容;去掉了文人的酸腐气,养成了博大的丈夫心胸。这也让他迎来了艺术生涯的高峰:《念奴娇》《赤壁赋》在此时创作,写意书法的代表《寒食帖》在这里完成,“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安静心态形成,也是在这一时期。⑧安静,这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帮他逆旅行舟,实现了人生的脱胎换骨。⑨安静,是一种能量,一种心胸,亦是一种修炼。⑩据说,古人举大事之前,往往安排一个仪式一沐浴更衣,焚香独守。想来,那香烟袅袅处,心外无求,独坐此中,只得一股宁谧静寂。将思绪一缕缕数,一丝丝清,待心悟开明,便如暗中见炬火,一亮通晴。(11)想来,这不过就是为自己设置一个超然空间、于安静中求得一种专注沉潜的力量。这种力量,贯通天地,牢靠稳要,帮你踏踏实实,成就人生新境界。(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1年第11期,有删改)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文章第⑦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20.请你为第⑤段中的画线句补写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2分)第66页共66页\n21.读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十五)阅读《把自己看小把事情做大》,回答18~21题。(共9分)把自己看小把事情做大①余华被誉为中国的查尔斯·狄更斯,评论家们称赞他行文简练,可余华却在节目里说:“别人都说我的文章语言简洁,那是因为我认识的汉字少。”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是把自己看小。②纪录片《时代·我》里问袁隆平的小孙女“知不知道你爷爷是干吗的”?女孩竟然说:“我爷爷是看天气预报的。”袁隆平这样一位有名望的人物,孙女却连他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可见他一直只把自己当成一个“种田人”。水深不语,人稳不言。优秀的人,懂得抛却浮华,从不张扬,从不嚣张。③苏格拉底被喻为古希腊最智慧的人”,可他听到这个称号后,诚惶诚恐地说:“我一无所知。”一次,苏格拉底见一位学生总炫耀家境,吹嘘自己家有一片一望无际的土地,于是指着地图问他:“亚细亚在哪里”“这一片金是”学生答。“那么,希腊呢苏格拉底问。他认真找了很久,好不容易才将希腊找出来。苏格拉底接着问:“雅典在哪儿?”“雅典,这就更小了,好像是在这儿。”学生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小点说苏格拉底又问:那么现在请你指出,你家的那片一望无际的土地,在哪儿呢?”学生十分尬地说:“对不起。”从那以后,这位学生再没有向人炫耀过自己的家境。④古语云:“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以万物为参照,可洞观一己之不足。”那些见过世面的人,大都虚怀若谷,恭顺谦和。他们从不会吹嘘自己多厉害,因为他们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⑤人生路上,怎么才能走得又快又远?很赞成樊锦诗说的一句话:“不要太把自己当一回事儿,要把事情当一回事儿。”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⑥第66页共66页\n20世纪90年代流传一句话:“不少西方人说起中国,都知道三样东西:天安门、长城和巩俐。”作为第五代中国电影届的缪斯,巩俐身上的标签有很多:32岁,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成员;35岁,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主席;37岁,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审团主席;41岁,《华盛顿邮报》全球年度5位伟大演员之一。但就是这样一个巨星,只专注于做自己的事。出演《秋菊打官司》时,为了说好陕西方言,她去陕西农村待了近半年。最后说出的陕西话,把当地村民都唬住了。拍《中国女排》时,为了演好郎平这个角色,巩俐成了郎平的“跟屁虫”。只要郎平出现的地方,巩俐都在。巩俐从不参加综艺节目,连个人微博也没有,唯一琢磨的事情,就是怎么演好戏,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但凡我决定要做一件事就要做得完美。”巩俐如是说。⑦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绒默。当你在不动声色中,沉淀自己,把事情做到极致,你也就成为最稀缺、最无可替代的那个人。又生如过客,唯有尽量把自己看小,努力把事情做大,才能不断增加人生的宽度和广度(选白《做人与处世》2021年第18期,有改动)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么?(2分19.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20.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有何作用?(2分)21.学习中要有探究精神,要善于质疑。有同学说文中所举的苏格拉底的事例不真实,理由是古希腊所处的位置不是“亚细亚”。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十六)阅读《“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回答18~21题。(共9分)“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①如今的“轻”阅读,其实分量并不轻,能为人生“增重”,能为心灵赋彩,也能为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②数字时代,信息如海。不知不觉间,人们开始觉得,读书变“轻”了。③厚重典籍浓缩于方寸之间,指尖滑动取代了书页翻动。行囊里不必随身携带图书,书房中也不至于因为汗牛充栋而变得拥挤逼仄。阅读的载体变轻薄了。第66页共66页\n④书桌台灯让位给指尖掌上,移动阅读、零碎阅读成为日常。拿出阅读器,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品读好文、遇见书香。阅读的场景变轻松了。⑤电纸书、有声书立体书,在技术与设计的改变下,册页打视觉、听觉的区隔,以更灵活多样的形态融入生活,感受读书之变、体验楼书之美。阅读的方式变轻巧了。⑥不同时代,都会产生每不时代独有的阅读体验与证忆。从纸上到“指上”,阅读一直在变“轻”,选择也更加个性、更加多元,这是社会与科技的进步。⑦有人说,“轻”阅读固然有轻量、便捷的优势,也有轻浅、碎片之弊。言下之意,阅读还是应该“重”一点,在有限的时间里多读经典,以“重”阅读、深阅读来抵抗片段化阅读、碎片化思考。⑧其实不然。“轻”阅读,指的是追求开卷之轻便、体验之轻灵。形式的“轻”与内容的“重”,二者并无矛盾,不必人为对立。轻便的阅读渠道,更有助于读者触及有分量的优质内容。的确,真正的阅读应该自带过滤与反省机制,静心筛选并留下足够优质厚重的思想沉淀,回馈心灵。所以,读书还是读屏,关键不在于形式,而是内容。⑨先贤言:“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不读书,或许就不懂得“柳条折尽花飞尽”的别绪离愁,不懂“今人不见古时月”的岁月沧桑,也不懂“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平淡豁达。一个人的成长底色,由所读之书来铺陈。所以,不管是“轻”还是“重”,不管是读“著于竹帛”之书还是电子触屏之书,什么方式都好,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4月28日)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文章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20.本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3分)21.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并说明理由。(2分)第66页共66页\n(十七)阅读《语言的重量》,回答18—21题。(共9分)语言的重量①语言是有重量的。或重或轻,不一而足。有成语为证:一言九鼎、一言千钧、金玉良言、语重心长、人微言轻等。②当然,语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实实在在的,不同的人每天说的话有明显的分量差别。③最重的话当然是“一言九鼎”,形容说的话特别有分量,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九鼎是指夏、商、周三代被奉为国家政权象征的传国之宝,东周时曾放置在洛阳天子宫殿,一尊鼎重几千斤,九鼎就是好几万斤。好勇斗狠、野心勃勃的秦武王试图问鼎中原,后来就是被其中一尊鼎压死的。《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公元前257年,平原君赵胜的门客毛遂,自荐出使楚国,仅靠口舌之辩,就促成楚、赵合纵共同抗秦,因此声威大振,获得了“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平原君十分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④佛家语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如果一句话可以救命,那么一句话也可以要命,这分量也够重的。白门楼上,曹操想释放吕布,刘备慢悠悠地说了一句话:“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提醒曹操,这吕布可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千万留他不得,免得养虎遗患。乌台诗案发,宋神宗在如何给苏轼定罪的问题上犹豫不决,王安石说了一句话:“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这句话让东坡得脱牢笼。元帝有释放文天祥的念头,汉奸留梦炎坚决反对,说:“天祥出,复为号召江南义士抗元,吾辈将置于何地?”他的话促使元帝下了杀文天祥的决心。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生死存亡都是一句话的事。⑤人微言轻,那就要少说为佳,如不自知,多嘴多舌,只会自取其辱。有一回,纪晓岚很热心地为朝廷提了一点建议,没想到乾隆当场翻脸,恶毒地羞辱他说:“朕以汝文字尚优,故使领四库全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汝何敢妄谈国事?”言外之意,别自作多情了,我养你不过是当个能逗乐的戏子、小丑罢了,你还真把自己当根葱了,醒醒吧你,别做春秋大梦了。其实,纪晓岚是有不小的官帽的,他自以为早已高于“人微”境地,但这番训斥让他彻底寒了心,他终于明白自己在主子心目中到底有多少分量了。⑥语重心长,是长者对晚辈的谆谆教诲,暖心而厚重,因为他有几十年的岁月长河做后盾,有风风雨雨、起起落落的人生经历为积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就是此类语言,字字多情,句句深意,读起来沉甸甸的,认真践行必会受益无穷。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第66页共66页\n19.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20.请为第⑤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2分)21.读完本文,你觉得语言有重量吗?谈谈你的看法。(3分)(十八)阅读《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回答18~21题。(共9分)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美育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要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②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灿烂文明。今天,美在中国有了更加多元、开放、包容的形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不妨从教育引导年轻人热爱艺术开始。当代中国,各种艺术形式和多种艺术风格碰撞交汇,琳琅满目。在“雪如意”“冰玉环”等冬奥会场馆,可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欣赏丰富多彩的中国元素…年轻人通过认识和理解中华大地上的优秀艺术作品,可以形成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引导年轻人接近、欣赏中国文艺作品之美,有助于赓续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在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学传统中,古代先贤们秉承“德艺双馨”“艺品如人品”等理念,将优秀道德情操和家国情怀融入美学的内容与形式之中,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呈现出来,感染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比如,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赤诚的家国情怀和昂扬的精神面貌;在《千里江山图》中,能领略锦绣河山的壮丽和创作者纯真质朴的爱国之情。第66页共66页\n新时代的年轻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先天的亲近感,引导他们接近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有利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④作为美的创造者,当代年轻人应积极记录这个时代和它的独特之美。比如,有关怀农民工、留守儿童生活状态的作品,有表现“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神舟飞船等重要成果的新山水画、新静物画,还有体现新时代年轻人新风貌的影视作品等。在他们的作品里,可以感受到更开放多元、更具时代感的艺术表达。这充分说明,接近美、欣赏美,涵养“美丽心灵”,才能发现美、创造美,用心用情拥抱美好时代。⑤引导年轻人对美的追求,有助于以美为媒,沟通世界。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欢迎并接纳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对美的追求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我们相信,更懂得欣赏自己国家、民族之美的年轻一代,也是在国际交流中传播美的使者。培养年轻人懂得欣赏中国之美,让他们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连接中外,并把这种精神和气质传递到全世界,一定能让世界更多更好地听到中国声音、中国故事,从心底欣赏中国之美。(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11月8日,有删改)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20,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2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为美的创造者的年轻一代应如何正确地“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2分)第66页共66页\n(十九)阅读《锤炼品德修为涵养高尚情操》,回答18~21题。(共9分)锤炼品德修为涵养高尚情操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锤炼品德,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曲直,增强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②锤炼品德,就要明辨是非曲直。青年要有理性、正确的认识,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面对外部诱惑,要保持定力、严守规矩,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拒绝投机取巧、远离自作聪明。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广大青年要学会涵养静气、独立思考,时刻耳聪目明,做到行稳致远。③锤炼品德,就要常怀感恩之心。青年要有饮水思源、懂得回报的感恩之心,常思“今天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让人欣慰的是,不少青年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服务人民。“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我们所得到的一切,应该有相应的德行去支撑”……最近,一名清华大学学生的文章令人感动。这位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靠着勤俭节约和爱心人士的资助读完本科。从研一开始,他每学期拿出3200元,资助4名希望小学的孩子,并常去看望他们,讲述外面的世界。“因为淋过雨,也想为别人撑伞!”“看哭了,多么纯粹的人!”不少网友深受感动,表示要做修身有为、有德行的人。④眼下,在遥远的边防哨所,在援疆援藏的队伍中,在乡村振兴一线,都活跃着不少青年的身影,他们辛勤付出、默默奉献,守护、温暖着他人,让爱在全社会传递、流淌。⑤锤炼品德,就要永葆奋斗精神。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广大青年要在奋斗中摸爬滚打,通过不懈奋斗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樵夫”廖俊波以“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的精神埋头苦干、只争朝夕,为百姓打拼到生命最后一刻;征战第三十二届夏季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健儿奋力拼搏、用尽全力,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赛场上一次次升起……“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高扬奋斗风帆,焕发昂扬斗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实现。⑥漫漫人生路,广大青年只有不断锤炼品德修为,涵养高尚情操,才能书写人生华章。(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8.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第66页共66页\n19.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2分)20.文章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论证思路。(3分)(二十)阅读《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回答18~21题。(共9分)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①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亲切的勉励、深情的寄语,鼓舞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以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的姿态,在新的征程上奋力奔跑,为党和人民建立新功业。②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做有志气的新时代青年。长志气,就要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中共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8岁,长征途中红军将领平均年龄不足25岁,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一代代充满救国报国强国志气的优秀青年,把青春和热血融入祖国江河,展示了磅礴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心怀“国之大者”,把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作为人生追求,在感悟真理力量中坚定志气,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日裤自③人无刚骨,安身不牢。在党的百年奋斗中,一代代青年勇立潮头,争做先锋,展现了中国人的骨气。这种骨气体现在“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红军战士身上,体现在“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身上,体现在“宁洒热血,不失寸土”的新时代卫国成边的英雄官兵身上。硬骨气,必须弘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涵养“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坚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坚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气节。让骨气充盈,让精神强健,才能更好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第66页共66页\n④自信源于底气,底气源于努力。中国已经彻底告别了任人宰割的历史,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份底气,源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源于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强国盛世,肩负奋斗重任。蓄底气,意味着自信面对未来,善于担当作为。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才能以实干成就一番事业。⑤志气、骨气、底气,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不断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以实际行动交出合格答卷。(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8月19日第7版)18.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的?(3分)20.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21.文末写道:“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不断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以实际行动交出合格答卷。”新时代青年怎样做才能“交出合格答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2分)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教师版第66页共66页\n(一)阅读《最美青春献祖国》,回答18~21题。(共9分)最美青春献祖国①青年何谓?青春何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帆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壮丽的青春之歌,成为一代代中国青年的青春主旋律,持久回荡在中华大地上。②如果给百年青春之歌选取一个主题,那一定是最美青春献祖国。在革命年代,如邓中夏、高君宇等无数青年慷慨报国,为了挽救国家危亡而挺身向前,以报国星火聚成燎原之势。在建设年代,如于敏、王淦昌等无数青年建功立业,年纪轻轻便隐姓埋名,为护卫国防安全“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改革开放以来,“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以“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己任,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奋发有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初心未改、本色不变,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为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注入了青春力量。③青年的力量,是理想信念的力量。青年周恩来“邃密群科”,为寻求救国真理奔走求学,找到正确信仰与方向。28岁的夏明翰追随心中“主义”,从容就义前给妻子留下了绝笔信:“红珠留着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29岁的陈望道心无旁骛地翻译《共产党宣言》,把墨汁当成红糖水蘸着粽子吃,还说不苦,一点都不苦,因为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正因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所以青年成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④青春的模样,是实干奋斗的模样。“最美奋斗者”黄文秀,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返回家乡投入脱贫攻坚一线,牺牲在工作途中时年仅30岁。“最美快递员”汪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武汉战疫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后勤保障,以非凡之勇守护人间温暖。“时代楷模”杜富国,在突遇加重手榴弹爆炸时,不顾个人安危把战友保护在身下。戍边英雄陈祥榕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以血肉之躯筑起了国防安全的巍峨界碑……如何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一个个优秀青年给出的答案是,把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第66页共66页\n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神舟”上天、“北斗”组网、“嫦娥”奔月、“蛟龙”入海,科技强国事业的接续,需要青年上下求索;产业扶贫、文旅消费、直播带货,乡村振兴事业的传承,需要青年主动担当;改革开放机遇无限,市场经济大潮迭起,新发展格局开启,需要青年勇往直前……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勇敢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挑选,才能大展作为,不辜负伟大时代。⑥“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广大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谱写更为动人的新时代青春之歌,正是党和人民的热切期待。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我们青年要把最美的青春献给祖国。19.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举例论证。列举黄文秀、汪勇、杜富国、陈祥榕等人脚踏实地、接续前行的事迹,具体有力地论证了“青春的模样,是实干奋斗的模样”这一分论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0.文章第③段的论证思路是什么?(3分)元首先提出“青年的力量,是理想信念的力量”这一分论点;然后举周恩来奔走求学寻找救国真理、夏明翰为理想从容就义和陈望道心无旁骛地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例子论证分论点;最后得出“正因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所以青年成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的结论。21.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青年应如何把最美的青春献给祖国。(2分)我们青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不负韶华,不辜负伟大时代。(二)阅读《志存高远接续奋斗》,回答18~21题。(共9分)志存高远接续奋斗①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必须要树立远大理想,青年志存高远,接续奋斗。②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远大理想,首先要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把准方向,坚定执着不迷失”,当是每一个青年人的坚守。心中有信仰,行事才有方向。如果没有信仰,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就会出现偏差。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第66页共66页\n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树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能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尽快成长为一名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③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应当牢固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当代中国青年必须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④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远大理想,还要牢固树立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心。从近代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当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这关键时刻,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广大青年迎难而上、挺身而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这是青年的历史机遇,更是青年的使命担当。勇敢地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责任,是时代新人应有的意识与素质,同时也是推动当今青年持续奋斗的精神源泉。新时代中国青年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找准自身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⑤青年理想信念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让崇高的理想信念光芒照耀新时代青年前行之路,新时代青年必将在新时代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必须要树立远大理想,志存高远,接续奋斗。19.文章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道理论证。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有力地论证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远大理想,首先要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的分论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20.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第66页共66页\n首先通过论述,提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必须要树立远大理想,志存高远,接续奋斗”这一中心论点;然后,从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远大理想,“首先要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应当牢固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还要牢固树立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心”三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让崇高的理想信念光芒照耀新时代青年前行之路,新时代青年必将在新时代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的结论。21.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读完本文,你有哪些感悟?(2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志存高远。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心,成长为一名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三)阅读《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回答22~25题。(共8分)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⑴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通过品读经典培养高尚的心灵,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 ⑵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⑶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例如,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⑷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第66页共66页\n ⑸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⑹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18.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19.文章第①段引用林语堂的警文有什么作用?(3分)启人心智,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亮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一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充当论据,证明中心论点。20.文章第③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举例论证。通过孔子的“仁者爱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的事实,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分论点“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富有说服力。21阅读文章第⑤段,为横线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不超过20个字)(2分((2分)示例: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三)阅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回答18~21题。(共9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②那么,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哪些营养,来创造新时代的文化价值呢?第66页共66页\n③汲取家国情怀。“修齐治平”出自《礼记·大学》,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指提高自身修为,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安抚天下百姓苍生的抱负和理想。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从孝老爱亲、兴家乐业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奔腾不息的江河,传承着民族的精神传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大任担当,那种与国家、民族、百姓休戚与共的情怀都令人感佩。④关于学习精神。古人关于学习精神的诗句多如繁花,比如李白的“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杜甫的“”,颜真卿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苏轼的“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等。学习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条件⑤具有忧患意识。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在几千年的生存发展进程中,始终强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倡导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任劳任怨。忧患意识还经常与勤俭、勤政相联系,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丧败”等都是关于忧惠意识的警句。⑥汲取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种形式。中华民族成长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求变的历史,《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经·大雅》曰“周虽旧那,其命维新”。正是因为我们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新精神,才会有古代的造纸木、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这“四大发明”,才会有当代的量子计算机、超级杂交水稻、神舟系列载人飞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的问世。⑦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可以进一步提开个人的文化修养、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⑧我们要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从中汲取深厚的养分和智慧,创造新时代的文化价值。18.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开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引出本文的论题;作为道理论据,论证中心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评分标准:(3分)每点1分。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我们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或:我们要深人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从中汲取深厚的养分和智慧,创造新时代的文化价值。)第66页共66页\n评分标准:(2分)20.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举例论证。列举了古代和当代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新思维”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评分标准:(2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1分。21.请为文章第④段中的空白处补写诗句,写在下面。(2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评分标准:(2分)(五)阅读《涵养骨气,挺起精神之脊》,回答18----21题。(共9分)涵养骨气,挺起精神之脊①“人无刚骨,安身不牢。”骨气是人生的灵魂支柱和精神脊梁。一个人有了骨气,人品就有了高度,人格就有了硬度。中国人的骨气不是凭空产生、从天而降的,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浩然之气,是支撑起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深厚根基,是跃动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中的生动气韵,是无数优秀中国青年舍生忘死、身体力行的一种高尚品质。从风雨如晦的沧桑岁月到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到乘风破浪的新时代,一代代中国青年在探寻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中,把做中国人的骨气,铭刻在“天不怕,地不怕,愿献头颅保中华”的信仰信念里,体现在“把活路堵死、向死路求生”的英勇无畏里,书写在“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的自信自强里,谱写了一曲曲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壮丽凯歌。②青年具备铮铮铁骨,就能傲立于天地间,不惧任何风吹浪打和风险挑战,敢与天公试比高,敢教日月换新天,一个民族就能拥有更加广阔的天地。反之,青年柔柔弱弱、唯唯诺诺,缺少钢筋铁骨和浩然之气,绝难挺起民族精神之脊,一个民族就会失去奔向未来的蓬勃活力和持久动力,这样的青年也难以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而,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不是一道可有可无、可重可轻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必须全力以赴、在实践中答好的必答题。③有骨气的人之所以能赢得人们的敬仰和敬重,是因为骨气体现人性中的大美,那就是心怀大我、心系家国。抗日英雄杨靖宇在冰天雪地里坚持战斗,牺牲时年仅第66页共66页\n35岁,一句“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那我们中国就完了。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令天地为之动容。新时代年轻的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用生命捍卫祖国领土主权,“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在人们心中立起了不板的精神丰碑……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善于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丰厚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感受刚正不阿的风骨、坚不可摧的钢骨、宁折不弯的傲骨,深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面乐”的家国情怀,以一生的真情付出奉献祖国,以一辈子的颜强奋斗服务人民,立起身为中国人的精神高度。④千锤百炼的钢最硬,风吹雨打的松最挺。粟裕大将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后,在扉页上写下“炼成钢铁如保尔,莫做浮草似罗亭”的诗句。在上甘岭战役中,面对敌人的连续疯狂进攻,27岁的孙占元在双腿被炸断、弹药用尽后,用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把中国人的骨气展现得感天动地。排雷英雄杜富国在边境扫雷行动中,1000余次进出雷场,排雷排爆2400余枚,一次次游走在生死边缘,危急关头“你退后,让我来”的英雄壮举令人震撼……中国人的骨气,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千磨万击、干锤百炼出来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当坚决摒弃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把负重前行当吃亏的思想和行为,坚持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铸就折不断、打不烂、压不垮、扭不弯的精神之脊。(选自《解放军报》2021年8月10日,有改动)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新时代中国青年当涵养骨气,挺起精神之脊。(或:新时代中国青年当铸就折不断打不烂、压不垮、扭不弯的精神之脊。)19.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对比论证。将青年具备铮铮铁骨与青年缺少钢筋铁骨和浩然之气加以比较,从正反两方面突出强调了新时代青年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的必要性,使论证更全面、更严密,说理更透彻。20.简述文章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分)提出“有骨气的人之所以能赢得人们的敬仰和敬重,是因为骨气体现人性中的大美,那就是心怀大我、心系家国”的观点;然后列举杨靖宇和戍边英雄的事例进行论证;最后发出“以一生的真情付出奉献祖国,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服务人民,立起身为中国人的精神高度”的号召。21.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你认为如何做,才能挺起精神之脊?(2分)第66页共66页\n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善于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丰厚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感受刚正不阿的风骨、坚不可摧的钢骨、宁折不弯的傲骨;坚决摒弃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把负重前行当吃亏的思想和行为,坚持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铸就折不断、打不烂、压不垮、扭不弯的精神之脊。(六)阅读《志气骨气底气》,回答18~21题。(共9分)志气骨气底气①“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身处这个伟大时代的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和宝贵发展机遇。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不仅是广大青年的荣幸,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荣光。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在新的征程上努力激发新作为、做出新贡献,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期望。②中国人自信前行的铿锵脚步、自立自强的不懈追求,贯穿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以中国航天为例,从“祝融”号在火星上留下中国印迹,到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佳绩频频让世界为之惊叹。回顾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艰辛历程可以发现,从“就是当了裤子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的坚强决心,到“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同样能造得出来”的坚定自信,无不折射出科技工作者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豪情壮志,推动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也正是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艰苦奋斗,书写出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③“夫志,气之帅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对个人而言是一种幸福,对民族而言则是一种力量。长征途中,很多稚气未消的“红小鬼”,都是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完成了“成人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14亿多人民显示出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枪林弹雨中百折不挠,在一穷二白时发愤图强,在风雨来袭时挺立不屈,在复杂环境中攻坚克难,中国共产党人锤炼出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形成了经千难而前赴后继、历万险而锲而不舍的品质。正因为铮铮铁骨,中国人民才能在战风斗雨中愈挫愈勇,中华民族才有了面对惊涛骇浪的从容不迫。④自信强则力量强,底气足则脚步稳。搬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闯出改革开放的新路,经过持续奋斗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把一个个“难题”变为了“奇迹”,重振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精气神。有坚实国力支撑,有雄厚精神支持,这就是中国人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第66页共66页\n⑤历史写下辉煌过往,时间掀开崭新一页。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志气越强、骨气越硬、底气越足,越有利于战胜前进路上的“拦路虎”“绅脚石”跨越复兴途中的“娄山关”“腊子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已经准备好了!(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7月26日,有删改)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在新的征程上努力激发新作为、做出新贡献,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期望。19.文章第①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深情寄语有什么作用?(2分)引出中心论点;作为道理论据,论证中心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0.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举例论证。举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人自信前行的铿锵脚步、自立自强的不懈追求,贯穿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这一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1.联系文章内容,结合实际,谈谈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如何做,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期望。(3分)示例: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要坚定自信,增强自己的志气、骨气、底气。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立自强,自信前行;在挫折面前有愈挫愈勇的志气,在挑战面前有不服输的骨气,在困难面前有迎难而上的底气;在新的征程上努力激发新作为、做出新贡献。这样,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期望。(七)阅读《非遗“触网”促保护传承》,回答18~21题。(共8分)非遗“触网”促保护传承①“线上小吃街”“非遗音乐周”“非遗网购节”……如今,不少线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成为网友热捧的对象。②近年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不断激发传统行业变革,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搭乘数字经济的快车向“网红”转型。尤其是有关政策不断出台,让非遗“网红”之路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的《“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强调,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培育一批“网红”品牌。③数据显示,我国有近第66页共66页\n9Q万项非遗资源,但并不是所有非遗项目都适合商业化。个别“网红”非遗项目也引发了一些质疑,有人认为其缺乏创意,有人则担心过度开发。这表明,非遗“触网”应平衡好保护传承和创新开发之间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本末倒置。④具体而言,首先应以人为核心,让非遗“活”起来。非遗是以人为核心的活态传承,应对非遗传承人、传播者和消费者的特点综合考量,为非遗“网红”市场注入更活跃的生命力。⑤其次,运用好数字媒介技术,让非遗更可“感”。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的加持能够让非遗“听得见”“摸得着”“带得走”。但也应注意数字媒介展现非遗文化的局限性,避免让非遗品牌塑造止步于表面、流于形式⑥最后,合理推动非遗品牌开发,让转型更有“序”。应进一步提升非遗产品设计与制作水平,同时,更加有序地推进非遗品牌转型升级。在原汁原味保持非遗产品形态和文化精髓的前提下,扩大非遗的品牌影响和产业链条。⑦非遗传承既需要保护传统技艺,也需要不断拓宽非遗传播渠道。只有合理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非遗的“网红”之路才能更稳、更好、更远。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非遗“触网”应平衡好保护传承和创新开发之间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本末倒置。19.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由“线上小吃街”“非遗音乐周”“非遗网购节”等线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网友热捧的对象这一社会现象,引出本文的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0.本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2分)首先由“线上小吃街”等线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网友热捧的对象这一社会现象,引出本文的论题;然后由转型中个别“网红”非遗项目引发的质疑,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从“让非遗‘活’起来”“让非遗更可‘感’”“让转型更有‘序’”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最后进一步重申中心论点,并得出结论。2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B)A.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搭乘数字经济的快车向“网红”转型。B.我国所有非遗项目都适合商业化。C.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的加持能够让非遗“听得见”“摸得着”“带得走”。D.非遗传承既需要保护传统技艺,也需要不断拓宽非遗传播渠道。(八)阅读《在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芒》,回答18~21题。(共9分)第66页共66页\n在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芒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天安门广场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致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生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把青春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时代抱负,让人充分感受到青少年一代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②“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一代代中国青年跟随党不懈奋斗。献词既有对我们党百年历程的真情回顾,也有对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这是新时代青年的青春誓言,代表了青年一代为实现民族复兴做出的庄严承诺和在党的指引下健康成长的坚定决心。具有时代气质的深情表达,久久回荡在人们心中。③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与生俱来带有青春气质,具有关注长远、代表未来的先进性,向来既高度重视青年,热忱关心青年,也天然吸引青年,更能赢得青年。一百年来,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在革命战争年代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时期开拓奋进、锐意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挺立潮头、砥砺奋进,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④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也是对青春最美好的礼赞。“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当年李大钊同志对青年的寄望,是青年人顽强拼搏、英勇奋斗的形象写照。永久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革命传统,青年应该是永久奋斗的模范,不仅自己要奋斗,还要教育后代永久奋斗,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百年来,正是一代代青年的成长,构成了百年大党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⑤“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关心青年成长进步,为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指明前进方向,感召和激励广大青年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才有可能成就一番光荣事业,更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66页共66页\n⑥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广大青年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进程中,激荡出更加磅礴的先锋力量,以实际行动兑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广大青年应该在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芒。19.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道理论证。引用李大钊的话,深刻有力地论证了“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也是对青春最美好的礼赞”这一观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20.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2分)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也是对青春最美好的礼赞;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1.结合文章,联系实际,谈一谈中学生应如何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3分)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牢固树立远大理想,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将个人理想追求融人党和国家事业之中,现阶段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锤炼高尚品格,将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九)阅读《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回答18~21题。(共9分)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①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并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②一说到“工匠精神”,人们就想到德国、日本。实际上,中国也曾盛产“工匠精神”。历史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壁纸等产品,曾令世界无比羡慕和叹服。③从当前来看,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我们虽一度是“世界工厂”,但在很多领域并不掌握核心技术,在一些关键技术上还受制于人。说到底,我们还欠缺一种支撑工匠精神的“匠心文化”,还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第66页共66页\n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重在转变观念。现实生活中,重管理轻技术、重学历轻技能的错误认识应随时代变化彻底扭转。在很多发达国家,匠人收入普遍比大学毕业生要高,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同样被视为“家族的骄傲”,这值得我们反思。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提升其社会认可度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匠人的文化,是培育大国工匠的应然之举。⑤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需要榜样引领。2015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1689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授予804人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些“登上大雅之堂”、受到国家表彰的劳动者,是千千万万劳动者的杰出代表。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一些选手又将在这个国家级技能舞台上大显身手。广大劳动模范和优秀技术工人应保持本色,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用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人做新时代的奋斗者。⑥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需要培养人才。当今世界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品质和品牌的竞争。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必须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产品供给结构,提高质量与效率。这个改革的过程,也是一个呼唤“工匠精神”回归的过程。我们应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⑦清人魏源说:“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意思是当某项技艺达到巅峰后,再进一步前进便接触到了“道”,即天地规律。让更多明星工匠、高技能人才在社会上脱颖而出、大放光彩,国内近2亿技术工人的干劲会更足,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底盘会更加牢固,整个社会“务实重行”的干事氛围会更加浓厚(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12月11日,有删改)18.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我们需要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19.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举例论证。举国家表彰优秀劳动者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需要榜样引领”的分论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0.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我们应如何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2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重在转变观念,需要榜样引领,需要培养人才。21.当前,有些人对学生上技校、学技术有偏见,认为上技校、学技术没出息。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3分)第66页共66页\n.示例: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国家高度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待遇越来越高,社会认可度越来越得到提升。我们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前途广阔。(十)阅读《浩然正气更能唤起更多青年共鸣》,回答18~21题。(共9分)浩然正气更能唤起更多青年共鸣①在今天年轻人爱国热情高涨、文化自信更加坚定的背景下,浩然正气更具感染力,更能唤起年轻观众的共鸣和共情。②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作品越来越好看了----认同这一观点的年轻人在不断增多。一部《觉醒年代》,频频上微博“热搜”,并且长尾效应明显,依托口碑持续吸引更多观众。近年来,《跨过鸭绿江》《山海情》《理想照耀中国》等唱响主旋律的作品都受到年轻人欢迎。许多人在视频网站上热情追剧甚至重复观看,在社交平台上对情节、人物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并且因为这些作品开始主动去了解历史、研究历史,自发地缅怀革命前辈,筑牢理想信念。③唱响主旋律、传正能量的作品何以“圈粉”年轻人?我们可以在这些优秀作品中寻找共性:扑面而来的年代感流畅自如的历史叙事,大片品相的制作……原因不一而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些主旋律作品所表现出的浩然正气。④浩然正气是澎湃的情感。在作品中,它可以是爱国者、救国者的正气,可以是开拓者、斩棘者的勇气,也可以是弃黑暗而向光明的青春气,更是为理想昂扬向上的奋斗之气。这些作品多取材自壮阔历史现实。历史上那些闪闪发光的人物,那些被血与火淬炼而成的人生,那些饱经磨砺的理想与信念、意志与品性,成为我们寻觅浩然正气的源头、创作正能量作品的宝矿。⑤《山海情》中基层干部心里有火、眼里有光,誓把戈壁滩变成金沙滩;《跨过鸭绿江》中志愿军英雄英勇无畏,在危难关头表现出钢铁意志;《理想照耀中国》中一代一代为理想信念前赴后继的人们,汇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浩然正气可以跨越时空、跨越代际,尤其在今天年轻人爱国热情高涨、文化自信更加坚定的背景下,更具感染力,更能唤起年轻观众的共鸣和共情。⑥苏轼言:“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要想吸引年轻人,除了作品中鼓荡着荡气回肠的浩第66页共66页\n然正气,还需有酣畅淋漓的“快哉风”,在当代语境中即意味着叙事手法和叙事节奏要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觉醒年代》中,史实纷至沓来,却不干瘪;思想风起云涌,却不抽象。说到底,在于主创做到了融思想交锋于戏剧矛盾,化精神活动于人物塑造,从而让浩然正气气韵生动。大处实、小处虚,一环扣着一环,有冲突、有悬念,循序渐进直至高潮。⑦文艺作品不是脱离历真实的杜撰,也不是对历史照本宣科的还原。年轻观众对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作品有自己的审美需求。他们期待在其中获得一种“艺术真实”,即不一定完全按照史书记载塑造人物、架构情节有时候“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也能让人于片段间识长河之貌。正如《山海情》里的方言、戈壁和沙尘暴,给观众一种过目难忘的浪漫真实。《觉醒年代》中,鲁迅写《狂人日记》酣畅之时的情难自己;陈氏弟留法前与其后牺牲的镜头并置……这些带有电影质感的细节,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⑧说到底,文艺作品不是要紧跟热点话题走,甚至围绕“热搜”来拍剧,文艺作品的使命是记录时代,引领风尚,在潜移默化中传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文艺既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这是充盈着浩然正气的作品被年轻观众喜欢的深层原因。给人以审美享受,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作品必将拥有越来越多的观众。(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7月20日)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浩然正气更能唤起更多青年共鸣。19.文章第⑦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举例论证。列举《山海情》《觉醒年代》中的具有电影质感的细节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文艺作品不是脱离历史真实的杜撰,也不是对历史照本宣科的还原”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0.结合全文,探究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作品“圈粉”年轻人的深层原因。(2分).①这些作品充盈着浩然正气;②这些作品既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21.请为文章画波浪线部分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2分)《大江大河》中,工农商“三重唱”,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是最强音。(十一)阅读《胸怀“国之大者”》,回答18~21题。(共9分)胸怀“国之大者”第66页共66页\n①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国之大者”,是莽莽神州的历史回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中央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②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是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重要内容,是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的基本要求。③深刻理解“国之大者”,才能找准坐标定位。“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统一认识、推动工作,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求我们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④科学把握“国之大者”冰能打开视野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党中央看问题,都是从大处着眼。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也必须站在国家的、全局的角度考虑自身发展定位。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京津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些大课题,都需要观大势、谋全局,打大算盘、算大账。⑤心中常有“国之大者”,就要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回溯历史,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视死如归,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回来建设新中国的不计得失,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的牺牲奉献……一代代优秀共产党员用行动书写下对何为“国之大者”的回答。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知行合一,久久为功。⑥“用的是自来水吗?污水怎么处理?”“做饭用电,电费贵不贵?”“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地考察,总牵挂着民生“小”事。他深情地说:“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深悟大与小的辩证法,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胸怀“国之大者”,风雨无阻向前进,我们必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12月6日第4版)18.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国之大者”的?(2分).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是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重要内容,是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的基本要求;深刻理解“国之大者”,才能找准坐标定位;科学把握“国之大者”,才能打开视野格局;心中常有“国之大者”,就要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评分标准:(2分)第66页共66页\n19.文章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道理论证。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深刻有力地论证了“科学把握“国之大者才能打开视野格局”这一分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人,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评分标准:(3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20,请你根据文章第⑤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提示,补写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2分)示例: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的钱学森曾说“我姓钱,但不爱钱”。他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到祖国,承担起为祖国做贡献的重任,主动作为,推动了国家科技的发展。评分标准:(2分)21、本文重点论述“国之大者”,为什么第⑥段还要写民生之“小”呢?(2分)“国之大者”是指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而民生之“小”恰恰体现的是人民的幸福指数。这样写有力地阐释了只有深悟大与小的辩证法,才能真正把“国之大者”落到实处。评分标准:(2分)(十二)阅读《安静,是一方肥沃的泥土》,回答18~21题。(共9分)安静,是一方肥沃的泥土①一小伙在台上稳稳站定,深吸一口气;而后,挺直两膝,微收小腹,微闭两眼,一副气定神敛、心澄貌恭的样子。一分钟,两分钟……忽然,他微屈左腿,弯起右臂,右掌画了个圆圈,呼的一声,向下砍去。眨眼间,地上的红砖应声断折。②我不了解这是怎样的内家功法,但我知道,这身手一定跟那两分钟的静息吐纳有关。我们看不到表演者体内气息的调集运转,但看到了安静中爆发的惊人力量。③是的,只有安静下来,生命内在的力量才会集聚和滋生,犹如泉坑滋水,缓缓无声间充盈起来。安静,形成一种氛围是寂静、肥沃的泥土子种子以萌发的力量第66页共66页\n④安静,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是那种不惊乍、不张扬的气质,在内,则充溢着欣然和向上的活力。这种美好状态,在日本茶道大家森下典子的《日日是好》一书中得以具体呈现:“身心完全自由,享受着温暖大雨的冲刷。无论到多远的地方皆可看见自我开阔的前景。可以一直在这儿,哪儿都不必去。没有任何不可以做的事,也没有任何非做不可的事。没有任何的不足够。”⑤这种宁静与自足,是处于安静之中、极度专注时产生的一种开放式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下,大脑的触角异常敏锐。只要集中注意力,就能调整自己的思想,使它接受空间的所有思想波;整个世界都成为一本公开的书籍,供你随意翻阅。这是励志大师拿破仑·希尔的理论。他还说,聪明人不能成功,是由于他们缺少坚韧的毅力和安静的禀赋;普通人不能成功,是因为他们的头脑,时常处于喧嚣和浮躁状态,做一件事情时,还在想着另一件事情。⑥种种微利之诱、五色之惑涌起的喧嚣之声,壅塞了通往智慧和成功的路;而安静的力量,全被遮蔽了。“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静,才能观照万物,更好感受四时人间,更易找到灵感与规律,也更易塑造出开阔与自由的自我。因此,春风得意的浮躁,有时倒是一种壅蔽;而逆境的冷静,则成为一种成全。⑦1079年,苏东坡遭遇弹劾陷害,一番生死忧惧的磨砺后,他被贬来到黄州,自食其力,与渔樵杂处,放浪山水。一次,他到夜市喝酒,遇一个刺青壮汉;壮汉把他打倒在地,骂道:“什么东西,你敢惹我不快!你不知道我在这里的名声吗?”倒地的东坡,一瞬间开悟,对人生有了重新解读——“自喜渐不为人知”。他的生命开始汇入安静的力量。由此,他去掉了唯我独尊的傲气,多了虚怀若谷的宽容;去掉了文人的酸腐气,养成了博大的丈夫心胸。这也让他迎来了艺术生涯的高峰:《念奴娇》《赤壁赋》在此时创作,写意书法的代表《寒食帖》在这里完成,“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安静心态形成,也是在这一时期。⑧安静,这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帮他逆旅行舟,实现了人生的脱胎换骨。⑨安静,是一种能量,一种心胸,亦是一种修炼。⑩据说,古人举大事之前,往往安排一个仪式一沐浴更衣,焚香独守。想来,那香烟袅袅处,心外第66页共66页\n无求,独坐此中,只得一股宁谧静寂。将思绪一缕缕数,一丝丝清,待心悟开明,便如暗中见炬火,一亮通晴。(11)想来,这不过就是为自己设置一个超然空间、于安静中求得一种专注沉潜的力量。这种力量,贯通天地,牢靠稳要,帮你踏踏实实,成就人生新境界。(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1年第11期,有删改)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安静,是一种能量,一种心胸,亦是一种修炼。评分标准:(2分)19.文章第⑦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举例论证。举苏轼在黄州的一段经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逆境的冷静,则成为一种成全”这一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评分标准:(2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1分20.请你为第⑤段中的画线句补写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2分)示例:北宋的方仲永幼时天资聪颖,无师自通,下笔成诗,但因其缺少坚韧的毅力(满足于现状,不勤奋苦学)和安静的禀赋(父亲不给他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最终“泯然众人矣”。评分标准:(2分)21.读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示例: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遇困难不焦躁,获成功不浮躁,冷静看待得与失,踏踏实实做事,这样才能成就人生新境界评分标准:(3分)(十三)阅读《胸怀“国之大者”》,回答18~21题。(共9分)胸怀“国之大者”第66页共66页\n①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国之大者”,是莽莽神州的历史回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中央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②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是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重要内容,是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的基本要求。③深刻理解“国之大者”,才能找准坐标定位。“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统一认识、推动工作,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求我们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④科学把握“国之大者”冰能打开视野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党中央看问题,都是从大处着眼。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也必须站在国家的、全局的角度考虑自身发展定位。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京津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些大课题,都需要观大势、谋全局,打大算盘、算大账。⑤心中常有“国之大者”,就要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回溯历史,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视死如归,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回来建设新中国的不计得失,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的牺牲奉献……一代代优秀共产党员用行动书写下对何为“国之大者”的回答。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知行合一,久久为功。⑥“用的是自来水吗?污水怎么处理?”“做饭用电,电费贵不贵?”“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地考察,总牵挂着民生“小”事。他深情地说:“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深悟大与小的辩证法,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胸怀“国之大者”,风雨无阻向前进,我们必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12月6日第4版)18.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国之大者”的?(2分).第66页共66页\n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是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重要内容,是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的基本要求;深刻理解“国之大者”,才能找准坐标定位;科学把握“国之大者”,才能打开视野格局;心中常有“国之大者”,就要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评分标准:(2分)19.文章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道理论证。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深刻有力地论证了“科学把握“国之大者才能打开视野格局”这一分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人,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评分标准:(3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20,请你根据文章第⑤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提示,补写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2分)示例: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的钱学森曾说“我姓钱,但不爱钱”。他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到祖国,承担起为祖国做贡献的重任,主动作为,推动了国家科技的发展。评分标准:(2分)21、本文重点论述“国之大者”,为什么第⑥段还要写民生之“小”呢?(2分)“国之大者”是指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而民生之“小”恰恰体现的是人民的幸福指数。这样写有力地阐释了只有深悟大与小的辩证法,才能真正把“国之大者”落到实处。评分标准:(2分)(十四)阅读《安静,是一方肥沃的泥土》,回答18~21题。(共9分)安静,是一方肥沃的泥土①一小伙在台上稳稳站定,深吸一口气;而后,挺直两膝,微收小腹,微闭两眼,一副气定神敛、心澄貌恭的样子。一分钟,两分钟……忽然,他微屈左腿,弯起右臂,右掌画了个圆圈,呼的一声,向下砍去。眨眼间,地上的红砖应声断折。②我不了解这是怎样的内家功法,但我知道,这身手一定跟那两分钟的静息吐纳有关。我们看不到表演者体内气息的调集运转,但看到了安静中爆发的惊人力量。第66页共66页\n③是的,只有安静下来,生命内在的力量才会集聚和滋生,犹如泉坑滋水,缓缓无声间充盈起来。安静,形成一种氛围是寂静、肥沃的泥土子种子以萌发的力量④安静,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是那种不惊乍、不张扬的气质,在内,则充溢着欣然和向上的活力。这种美好状态,在日本茶道大家森下典子的《日日是好》一书中得以具体呈现:“身心完全自由,享受着温暖大雨的冲刷。无论到多远的地方皆可看见自我开阔的前景。可以一直在这儿,哪儿都不必去。没有任何不可以做的事,也没有任何非做不可的事。没有任何的不足够。”⑤这种宁静与自足,是处于安静之中、极度专注时产生的一种开放式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下,大脑的触角异常敏锐。只要集中注意力,就能调整自己的思想,使它接受空间的所有思想波;整个世界都成为一本公开的书籍,供你随意翻阅。这是励志大师拿破仑·希尔的理论。他还说,聪明人不能成功,是由于他们缺少坚韧的毅力和安静的禀赋;普通人不能成功,是因为他们的头脑,时常处于喧嚣和浮躁状态,做一件事情时,还在想着另一件事情。⑥种种微利之诱、五色之惑涌起的喧嚣之声,壅塞了通往智慧和成功的路;而安静的力量,全被遮蔽了。“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静,才能观照万物,更好感受四时人间,更易找到灵感与规律,也更易塑造出开阔与自由的自我。因此,春风得意的浮躁,有时倒是一种壅蔽;而逆境的冷静,则成为一种成全。⑦1079年,苏东坡遭遇弹劾陷害,一番生死忧惧的磨砺后,他被贬来到黄州,自食其力,与渔樵杂处,放浪山水。一次,他到夜市喝酒,遇一个刺青壮汉;壮汉把他打倒在地,骂道:“什么东西,你敢惹我不快!你不知道我在这里的名声吗?”倒地的东坡,一瞬间开悟,对人生有了重新解读——“自喜渐不为人知”。他的生命开始汇入安静的力量。由此,他去掉了唯我独尊的傲气,多了虚怀若谷的宽容;去掉了文人的酸腐气,养成了博大的丈夫心胸。这也让他迎来了艺术生涯的高峰:《念奴娇》《赤壁赋》在此时创作,写意书法的代表《寒食帖》在这里完成,“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安静心态形成,也是在这一时期。⑧安静,这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帮他逆旅行舟,实现了人生的脱胎换骨。⑨安静,是一种能量,一种心胸,亦是一种修炼。第66页共66页\n⑩据说,古人举大事之前,往往安排一个仪式一沐浴更衣,焚香独守。想来,那香烟袅袅处,心外无求,独坐此中,只得一股宁谧静寂。将思绪一缕缕数,一丝丝清,待心悟开明,便如暗中见炬火,一亮通晴。(11)想来,这不过就是为自己设置一个超然空间、于安静中求得一种专注沉潜的力量。这种力量,贯通天地,牢靠稳要,帮你踏踏实实,成就人生新境界。(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1年第11期,有删改)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安静,是一种能量,一种心胸,亦是一种修炼。评分标准:(2分)19.文章第⑦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举例论证。举苏轼在黄州的一段经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逆境的冷静,则成为一种成全”这一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评分标准:(2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1分20.请你为第⑤段中的画线句补写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2分)示例:北宋的方仲永幼时天资聪颖,无师自通,下笔成诗,但因其缺少坚韧的毅力(满足于现状,不勤奋苦学)和安静的禀赋(父亲不给他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最终“泯然众人矣”。评分标准:(2分)21.读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示例: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遇困难不焦躁,获成功不浮躁,冷静看待得与失,踏踏实实做事,这样才能成就人生新境界评分标准:(3分)(十五)阅读《把自己看小把事情做大》,回答18~21题。(共9分)第66页共66页\n把自己看小把事情做大①余华被誉为中国的查尔斯·狄更斯,评论家们称赞他行文简练,可余华却在节目里说:“别人都说我的文章语言简洁,那是因为我认识的汉字少。”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是把自己看小。②纪录片《时代·我》里问袁隆平的小孙女“知不知道你爷爷是干吗的”?女孩竟然说:“我爷爷是看天气预报的。”袁隆平这样一位有名望的人物,孙女却连他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可见他一直只把自己当成一个“种田人”。水深不语,人稳不言。优秀的人,懂得抛却浮华,从不张扬,从不嚣张。③苏格拉底被喻为古希腊最智慧的人”,可他听到这个称号后,诚惶诚恐地说:“我一无所知。”一次,苏格拉底见一位学生总炫耀家境,吹嘘自己家有一片一望无际的土地,于是指着地图问他:“亚细亚在哪里”“这一片金是”学生答。“那么,希腊呢苏格拉底问。他认真找了很久,好不容易才将希腊找出来。苏格拉底接着问:“雅典在哪儿?”“雅典,这就更小了,好像是在这儿。”学生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小点说苏格拉底又问:那么现在请你指出,你家的那片一望无际的土地,在哪儿呢?”学生十分尬地说:“对不起。”从那以后,这位学生再没有向人炫耀过自己的家境。④古语云:“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以万物为参照,可洞观一己之不足。”那些见过世面的人,大都虚怀若谷,恭顺谦和。他们从不会吹嘘自己多厉害,因为他们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⑤人生路上,怎么才能走得又快又远?很赞成樊锦诗说的一句话:“不要太把自己当一回事儿,要把事情当一回事儿。”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⑥20世纪90年代流传一句话:“不少西方人说起中国,都知道三样东西:天安门、长城和巩俐。”作为第五代中国电影届的缪斯,巩俐身上的标签有很多:32岁,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成员;35岁,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主席;37岁,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审团主席;41岁,《华盛顿邮报》全球年度5位伟大演员之一。但就是这样一个巨星,只专注于做自己的事。出演《秋菊打官司》时,为了说好陕西方言,她去陕西农村待了近半年。最后说出的陕西话,把当地村民都唬住了。拍《中国女排》时,为了演好郎平这个角色,巩俐成了郎平的“跟屁虫”。只要郎平出现的地方,巩俐都在。巩俐从不参加综艺节目,连个人微博也没有,唯一琢磨的事情,就是怎么演好戏,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但凡我决定要做一件事就要做得完美。”巩俐如是说。第66页共66页\n⑦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绒默。当你在不动声色中,沉淀自己,把事情做到极致,你也就成为最稀缺、最无可替代的那个人。又生如过客,唯有尽量把自己看小,努力把事情做大,才能不断增加人生的宽度和广度(选白《做人与处世》2021年第18期,有改动)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么?(2分.(我们要)把自己看小,把事情做大。(或:尽量把自己看小,努力把事情做大,才能不断增加人生的宽度和广度。)19.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举例论证。举袁隆平一点也不张扬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是把自己看小”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0.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有何作用?(2分)内容上:用设问的方式引出樊锦诗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把自己看小、把事情做大”的观点。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阐述的“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是把自己看小”的内容,引出下文关于“把事情做大”的论述21.学习中要有探究精神,要善于质疑。有同学说文中所举的苏格拉底的事例不真实,理由是古希腊所处的位置不是“亚细亚”。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示例:我认为这则论据只是个故事,有虚构的成分,因为从古至今希腊都地处欧洲版图之内,不属于亚洲国家,而且还不能确定苏格拉底时期就有文中所写的“地图”(此题只要把理由说清,能自圆其说,不违背历史真实回答即可。)(十六)阅读《“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回答18~21题。(共9分)“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①如今的“轻”阅读,其实分量并不轻,能为人生“增重”,能为心灵赋彩,也能为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②数字时代,信息如海。不知不觉间,人们开始觉得,读书变“轻”了。③厚重典籍浓缩于方寸之间,指尖滑动取代了书页翻动。行囊里不必随身携带图书,书房中也不至于因为汗牛充栋而变得拥挤逼仄。阅读的载体变轻薄了。④书桌台灯让位给指尖掌上,移动阅读、零碎阅读成为日常。拿出阅读器,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品读好文、遇见书香。阅读的场景变轻松了。⑤电纸书、有声书立体书,在技术与设计的改变下,册页打视觉、听觉的区隔,以更灵活多样的形态融入生活,感受读书之变、体验楼书之美。阅读的方式变轻巧了。第66页共66页\n⑥不同时代,都会产生每不时代独有的阅读体验与证忆。从纸上到“指上”,阅读一直在变“轻”,选择也更加个性、更加多元,这是社会与科技的进步。⑦有人说,“轻”阅读固然有轻量、便捷的优势,也有轻浅、碎片之弊。言下之意,阅读还是应该“重”一点,在有限的时间里多读经典,以“重”阅读、深阅读来抵抗片段化阅读、碎片化思考。⑧其实不然。“轻”阅读,指的是追求开卷之轻便、体验之轻灵。形式的“轻”与内容的“重”,二者并无矛盾,不必人为对立。轻便的阅读渠道,更有助于读者触及有分量的优质内容。的确,真正的阅读应该自带过滤与反省机制,静心筛选并留下足够优质厚重的思想沉淀,回馈心灵。所以,读书还是读屏,关键不在于形式,而是内容。⑨先贤言:“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不读书,或许就不懂得“柳条折尽花飞尽”的别绪离愁,不懂“今人不见古时月”的岁月沧桑,也不懂“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平淡豁达。一个人的成长底色,由所读之书来铺陈。所以,不管是“轻”还是“重”,不管是读“著于竹帛”之书还是电子触屏之书,什么方式都好,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4月28日)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19.文章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道理论证。引用三个古诗句,深刻有力地论证了“读书能使人成长”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增强了论证的趣味性。20.本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3分)首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一“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然后具体论述“轻”阅读的好处,提出“和读书方式相比,更应注重读书内容”的观点;最后论述读书的重要性,号召大家不管用什么方式,不管什么时候开始,都要读书。21.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并说明理由。(2分)示例:①我喜欢“轻”阅读的读书方式,阅读起来比较方便,也比较放松。②我喜欢“重”阅读的读书方式,手捧书卷时闻着墨香,让我更加专注。(十七)阅读《语言的重量》,回答18—21题。(共9分)第66页共66页\n语言的重量①语言是有重量的。或重或轻,不一而足。有成语为证:一言九鼎、一言千钧、金玉良言、语重心长、人微言轻等。②当然,语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实实在在的,不同的人每天说的话有明显的分量差别。③最重的话当然是“一言九鼎”,形容说的话特别有分量,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九鼎是指夏、商、周三代被奉为国家政权象征的传国之宝,东周时曾放置在洛阳天子宫殿,一尊鼎重几千斤,九鼎就是好几万斤。好勇斗狠、野心勃勃的秦武王试图问鼎中原,后来就是被其中一尊鼎压死的。《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公元前257年,平原君赵胜的门客毛遂,自荐出使楚国,仅靠口舌之辩,就促成楚、赵合纵共同抗秦,因此声威大振,获得了“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平原君十分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④佛家语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如果一句话可以救命,那么一句话也可以要命,这分量也够重的。白门楼上,曹操想释放吕布,刘备慢悠悠地说了一句话:“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提醒曹操,这吕布可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千万留他不得,免得养虎遗患。乌台诗案发,宋神宗在如何给苏轼定罪的问题上犹豫不决,王安石说了一句话:“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这句话让东坡得脱牢笼。元帝有释放文天祥的念头,汉奸留梦炎坚决反对,说:“天祥出,复为号召江南义士抗元,吾辈将置于何地?”他的话促使元帝下了杀文天祥的决心。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生死存亡都是一句话的事。⑤人微言轻,那就要少说为佳,如不自知,多嘴多舌,只会自取其辱。有一回,纪晓岚很热心地为朝廷提了一点建议,没想到乾隆当场翻脸,恶毒地羞辱他说:“朕以汝文字尚优,故使领四库全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汝何敢妄谈国事?”言外之意,别自作多情了,我养你不过是当个能逗乐的戏子、小丑罢了,你还真把自己当根葱了,醒醒吧你,别做春秋大梦了。其实,纪晓岚是有不小的官帽的,他自以为早已高于“人微”境地,但这番训斥让他彻底寒了心,他终于明白自己在主子心目中到底有多少分量了。⑥语重心长,是长者对晚辈的谆谆教诲,暖心而厚重,因为他有几十年的岁月长河做后盾,有风风雨雨、起起落落的人生经历为积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就是此类语言,字字多情,句句深意,读起来沉甸甸的,认真践行必会受益无穷。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语言是有重量的。第66页共66页\n19.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举例论证。举刘备等人说了一句话产生不同结果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0.请为第⑤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2分).示例:田穰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他屡次向齐景公劝谏,齐景公却不听谏言将他罢黜,后田穰苴发病而死。21.读完本文,你觉得语言有重量吗?谈谈你的看法。(3分)示例:我认为语言是有重量的。现在网发达,很多人在网上肆意评论或辱骂,经常有人因无法承受网暴而抑郁甚至自杀。(十八)阅读《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回答18~21题。(共9分)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美育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要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②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灿烂文明。今天,美在中国有了更加多元、开放、包容的形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不妨从教育引导年轻人热爱艺术开始。当代中国,各种艺术形式和多种艺术风格碰撞交汇,琳琅满目。在“雪如意”“冰玉环”等冬奥会场馆,可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欣赏丰富多彩的中国元素…年轻人通过认识和理解中华大地上的优秀艺术作品,可以形成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引导年轻人接近、欣赏中国文艺作品之美,有助于赓续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在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学传统中,古代先贤们秉承“德艺双馨”“艺品如人品”等理念,将优秀道德情操和家国情怀融入美学的内容与形式之中,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呈现出来,感染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比如,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赤诚的家国情怀和昂扬的精神面貌;在《千里江山图》中,能领略锦绣河山的壮丽和创作者纯真质朴的爱国之情。新时代的年轻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先天的亲近感,引导他们接近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有利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第66页共66页\n④作为美的创造者,当代年轻人应积极记录这个时代和它的独特之美。比如,有关怀农民工、留守儿童生活状态的作品,有表现“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神舟飞船等重要成果的新山水画、新静物画,还有体现新时代年轻人新风貌的影视作品等。在他们的作品里,可以感受到更开放多元、更具时代感的艺术表达。这充分说明,接近美、欣赏美,涵养“美丽心灵”,才能发现美、创造美,用心用情拥抱美好时代。⑤引导年轻人对美的追求,有助于以美为媒,沟通世界。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欢迎并接纳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对美的追求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我们相信,更懂得欣赏自己国家、民族之美的年轻一代,也是在国际交流中传播美的使者。培养年轻人懂得欣赏中国之美,让他们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连接中外,并把这种精神和气质传递到全世界,一定能让世界更多更好地听到中国声音、中国故事,从心底欣赏中国之美。(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11月8日,有删改)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我们要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19.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开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引出中心论点一一我们要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充当道理论据,论证中心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0,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举例论证。列举范仲淹的作品和《千里江山图》,论证了“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为美的创造者的年轻一代应如何正确地“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2分).①认识和理解中华大地上的优秀艺术作品,形成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接近、欣赏中国文艺作品之美;③积极记录这个时代和它的独特之美;④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连接中外,并把这种精神和气质传递到全世界。(十九)阅读《锤炼品德修为涵养高尚情操》,回答18~21题。(共9分)锤炼品德修为涵养高尚情操第66页共66页\n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锤炼品德,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曲直,增强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②锤炼品德,就要明辨是非曲直。青年要有理性、正确的认识,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面对外部诱惑,要保持定力、严守规矩,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拒绝投机取巧、远离自作聪明。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广大青年要学会涵养静气、独立思考,时刻耳聪目明,做到行稳致远。③锤炼品德,就要常怀感恩之心。青年要有饮水思源、懂得回报的感恩之心,常思“今天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让人欣慰的是,不少青年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服务人民。“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我们所得到的一切,应该有相应的德行去支撑”……最近,一名清华大学学生的文章令人感动。这位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靠着勤俭节约和爱心人士的资助读完本科。从研一开始,他每学期拿出3200元,资助4名希望小学的孩子,并常去看望他们,讲述外面的世界。“因为淋过雨,也想为别人撑伞!”“看哭了,多么纯粹的人!”不少网友深受感动,表示要做修身有为、有德行的人。④眼下,在遥远的边防哨所,在援疆援藏的队伍中,在乡村振兴一线,都活跃着不少青年的身影,他们辛勤付出、默默奉献,守护、温暖着他人,让爱在全社会传递、流淌。⑤锤炼品德,就要永葆奋斗精神。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广大青年要在奋斗中摸爬滚打,通过不懈奋斗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樵夫”廖俊波以“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的精神埋头苦干、只争朝夕,为百姓打拼到生命最后一刻;征战第三十二届夏季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健儿奋力拼搏、用尽全力,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赛场上一次次升起……“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高扬奋斗风帆,焕发昂扬斗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实现。⑥漫漫人生路,广大青年只有不断锤炼品德修为,涵养高尚情操,才能书写人生华章。(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8.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广大青年只有不断锤炼品德修为,涵养高尚情操,才能书写人生华章。评分标准:(2分)19.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2分)开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出论题;作为道理论据论证中心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第66页共66页\n评分标准:(2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1.5分,答出三点得2分。20.文章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举例论证。举一名清华大学学生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服务人民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锤炼品德,就要常怀感恩之心”的分论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评分标准:(2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1分。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论证思路。(3分).首先,由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出论题;然后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从“锤炼品德,就要明辨是非曲直”“锤炼品德,就要常怀感恩之心”“锤炼品德,就要永葆奋斗精神”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得出结论(中心论点):广大青年只有不断锤炼品德修为,涵养高尚情操,才能书写人生华章。评分标准:(3分)每层1分。(二十)阅读《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回答18~21题。(共9分)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①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亲切的勉励、深情的寄语,鼓舞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以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的姿态,在新的征程上奋力奔跑,为党和人民建立新功业。②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做有志气的新时代青年。长志气,就要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中共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8岁,长征途中红军将领平均年龄不足25岁,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一代代充满救国报国强国志气的优秀青年,把青春和热血融入祖国江河,展示了磅礴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心怀“国之大者”,把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作为人生追求,在感悟真理力量中坚定志气,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日裤自③人无刚骨,安身不牢。在党的百年奋斗中,一代代青年勇立潮头,争做先锋,展现了中国人的骨气。第66页共66页\n这种骨气体现在“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红军战士身上,体现在“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身上,体现在“宁洒热血,不失寸土”的新时代卫国成边的英雄官兵身上。硬骨气,必须弘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涵养“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坚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坚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气节。让骨气充盈,让精神强健,才能更好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④自信源于底气,底气源于努力。中国已经彻底告别了任人宰割的历史,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份底气,源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源于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强国盛世,肩负奋斗重任。蓄底气,意味着自信面对未来,善于担当作为。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才能以实干成就一番事业。⑤志气、骨气、底气,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不断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以实际行动交出合格答卷。(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8月19日第7版)18.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不断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以实际行动交出合格答卷。19.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的?(3分)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人无刚骨,安身不牢;自信源于底气,底气源于努力。20.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举例论证。列举红军战士、铁人王进喜、卫国成边的英雄官兵展现中国人的骨气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人无刚骨,安身不牢”的分论点,进而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1.文末写道:“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不断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以实际行动交出合格答卷。”新时代青年怎样做才能“交出合格答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2分)示例:第66页共66页\n①把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作为人生追求,坚定志气和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②弘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涵养英雄气概,坚持昂扬斗志,坚守操守气节,让骨气充盈、精神强健,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重任;③蓄足底气,自信面对未来,善于担当作为,以实干成就事业。第66页共66页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名著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部编版,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3年语文中考专题复习:名著阅读 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2-08-11 03:26:05
页数:66
价格:¥12
大小:127.59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