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练习——叶圣陶作品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练习——叶圣陶作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夜叶圣陶桌上的煤油灯放着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像反而加浓了阴暗。桌旁坐着个老妇人,手里抱一个大约两周岁的孩子。她感到特别不安:不知道快要回来的阿弟将怎么说。晚上,在她,这几天真不好过。除了孩子的啼哭,黄晕的灯光里,她有时仿佛看见鲜红的一滩,在这里或是那里——那是血!弄外,汽车奔驰而过,她就仿佛看见一辆汽车载着被捆缚的两个。门首时时有轻重徐疾的脚步声经过,她总觉得害怕,以为或者就是来找她和孩子的。这时候,在她衰弱而创伤的脑里,涌现着雾海般迷茫的未来。往哪方走才是道路呢?她一毫也不能辨认。怕有些猛兽或者陷阱隐在这雾海里边吧?她想十分之九会的。她不敢再想,便问孩子,“大男乖的,你姓什么?”“张。”大男随口回答。“不!不!”老妇人轻轻呵斥,“大男姓孙。记着,孙,孙……”大男突然哭起来了“哇……妈妈呀……妈妈呀……”这样的哭最使老妇人伤心又害怕。屋内的器物仿佛跟着哭声的震荡而晃动起来,灯焰似乎在化得大,化得大,——啊,一滩血!嗒,嗒,外面有叩门声。她吓得一跳,但随即省悟这声音极熟,一定是阿弟回来了,门才开一道缝,外面的人便闪了进来。“怎么样?”老妇人悄然而焦急地问。“唉!总算看见了。”“看见了?”老妇人的眼睛张得可怕地大。“我今天去找了那个弟兄,好言好语同他说,求他大慈大悲,指点我去认一认他们的棺木。我又同他说了,我说这两个人怎样地可怜,女的有年老的娘,他们的孩子天天哭,叫着妈妈,妈妈,……请他看老的小的面上发点慈悲心……。”老妇人听着,凄然垂下眼光看手中的孩子。“这一番话动了他的心。”阿弟接续说,“他叹口气说,‘听你讲得伤心,就给你指点了吧。不过好好儿夫妻两个,为什么不安分过日子,却去干那些勾当!’”“嘘……”老妇人舒口气,她感觉心胸被压抑得太紧结了。她一样不懂女儿女婿的心思,但她清楚地知道他们同脸生横肉声带杀气的那些囚徒决不是一类人。不是一类人为什么得到同样的结果?“他引着我向野里走,一路同我谈,啊——”试卷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他停住了。他想如果照样说出来,太伤阿姊的心了。两个人向野里走。没有路灯,天上也没有星月,是闷郁得像要压到头顶上来的黑暗。“那兄弟幽幽地说,‘他们两个都和善。你知道,这样的家伙我们就怕。那一天,我们那个兄弟,上头的命令呀,退缩了好几回,才皱着眉头,砰地一响放出去。那知道这就差了准儿,中在男的臂膀上。又是三响,才算结果了,两个染了满身红。’”老妇人见阿弟瞪着细眼凝想,知道有下文,愕然问,“他谈些什么?”“他说那男的很慷慨,几件衣服都送了人,他得一条外国裤子,身上穿的就是。”阿弟连忙闪避。“那是淡灰色。”老妇人眯着眼凝视着灯火说。“这没看清,天黑。走到一处,他说到了。十来颗大黑树立在那边,树下一条条死白的东西就是棺木。”他低下头来。受了那弟兄“十七号,十八号,你去认一认吧”的指示而向那些棺木走去时的心情,他不敢说,也不能说。他想定了,说,“他说棺木都写着号码,十七、十八两号是他们俩。”“十七,十八!”老妇人忘其所以地喊出来,眼眶里明莹着仅有的泪。她重新经验那天晚上那个人悄悄来通报恶消息时的况味。她知道,“嗒,嗒”叩门声是他们特别的调子,开门进来,是肩并肩的活泼可爱的两个,这种事情绝不会有的了。一阵烈焰在她空虚的心里直冒起来,泪膜底下的眼珠闪着猛兽似的光芒,“那辈该死的东西!”“我告诉你,”老妇人咬着牙说,“你甥女儿嫁了,女婿是个清秀的人,我欢喜。她生儿子了,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我欢喜。他们俩高高兴兴当教员,和和爱爱互相对待,我更欢喜。唉!却成十七、十八!为了什么呢?总得让我知道。却说不必问了,就是你,也说不必问,问没有好处——怕什么呢!我是映川的娘,姓张的丈母,我要到街上去喊,看有谁把我怎样!”她拍着孩子的背又说,“说什么姓孙,我们大男姓张,姓张!啊!我只恨没有本领处置那辈该死的东西!”阿弟听呆了,侧耳听了听外面无声息,勉勉强强地说,“这何必,就说姓孙又有什么要紧?——喔,我想起了。”他伸手掏衣袋。他记起刚才在黑暗的途中,那弟兄给他一团折皱的硬纸,说是那男的托他想办法送与亲人的,忘了,一直留在外国裤子袋里。“他们留着字条呢!”他说着。“啊!字条!”老妇人身体一挺,周身的神经都拉得十分紧张。一种热望一忽儿完全占领了她。阿弟凝着细眼凑近煤油灯念这字条。“‘儿等今死,无所恨,请勿念。’嗤!这个话才叫怪。没了性命,倒说没有什么恨。‘恳求善视大男,大男即儿等也。’他们的意思,没有别的,求你好好看养着大男;说大男就是他们,大男好,就如他们没有死。只这‘无所恨’真是怪,真是怪!”“拿来我看,”老妇人伸手攫取那字条,定睛直望。虽然不识字,她看明白这字条了。就仿佛有一股新的生活力周布全身,心中也觉得充实了好些。睁眼四看,熟习的一些器物同平时一样,静处在灯光里。“大男,我的心肝,楼上去睡吧。”她立起来走向楼梯,嘴唇贴着孩子的头顶,字条按在孩子的胸口,憔悴的眼放着母性的热光,脚步比先前轻快。“哇……”孩子给颠醒了,并不张眼,皱着小眉心直叫,“妈妈呀……”试卷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一九二七年十月四日作毕(原载1927年11月《小说月报》18卷10号,有删改)【注】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革命群众。本小说反映的就是这一历史事件。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样的哭最使老妇人伤心又害怕”,“伤心”是因为老妇人由哭声想到大男父母的不幸,“害怕”则是因为这哭声可能会引来麻烦。B.“这样的家伙我们就怕”“退缩了好几回”“这就差了准儿”,刽子手行刑时的种种怯懦的表现,写出了革命者对反动派的震慑。C.“十七、十八”两个棺木号码,写出遇难的年轻夫妇在反动派眼中只有代号,也暗示遇难人数之多,揭示了反动派残酷杀戮的罪行。D.老妇人将“字条按在孩子的胸口”“眼放着母性的热光”等细节,写出老妇人将为这新生的一代,勇敢担负起抚养他成人的责任。2.请简要分析“字条”在小说中的作用。3.小说以“夜”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试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课叶圣陶上课的钟声叫他随着许多同学走进教室里。他手里拿着一个盛烟卷的小匣子,里面有几张嫩绿的桑叶,有许多细小而灰白色的蚕附着在上面呢。他开了匣盖,眼睛极自然地俯视,心魂便随着眼睛加入小蚕的群里。许多同学,也有和他同一情形,看匣子里的小生命的;也有彼此笑语,忘形而发出大声的;也有离了座位,起来徘徊眺望的。冷峻的面容,沉重的脚步声。一阵历乱的脚声,触着桌椅声,身躯轻轻地移动声,全班教室忽然归于寂静。他看见那位教理科的方先生来了,才极随便地从抽屉中取出一本完整洁白的理科教科书,摊在书桌上。那个储藏着小生命的匣子,现在是不能拿在手中了。他乘抽屉没关上,便极敏捷地将匣子放在里面。他手里不拿什么东西了,他连绵的、深沉的思考却开始了。他预算摘到的嫩桑叶可以供给那些小蚕吃到明天。便想:“明天必得去采,同王复一块儿去采。”立时想起了卢元,他的最亲爱的小友,和王复一样,平时他们三个一同出进、一同玩耍,连一歌一笑都互相应和。一种又重又高的语音振动着室内的空气,传散开来,“天空的星,分做两种:位置固定,并且能够发光的,叫做恒星;旋转不定,又不能发光的,叫做行星……”试卷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这语音虽然高,送到他的耳朵里便只有模模糊糊、断断续续的几个声音“星……恒星……光……行星”他可以听见。他也不想听明白那些,只继续他的沉思。“卢元几天没来上学了,他母亲说他跟了一个亲戚到上海去了。我不知道他现在做什么。”他这么想,回头望卢元的书桌,上面积着薄薄的一层灰尘。“……热的泉源……动植物……生活……没有他……试想……怎样?”方先生讲得非常得意,冷峻的面庞现出现不自然的笑,那“怎样”两字说得何等地摇曳尽致,停了一会儿,有几个学生发出不经意的游戏的回答:“死了!”“活不成了!”“它是我们的大火炉!”语音杂乱,室内的空气微觉激荡,不稳定。他才四顾室内,知先生在那里发问,就跟着他人随便说了一句“活不成了!”他的心却仍在那条眠羊泾。“……北极……南极……轴……”梦幻似的声音,有时他约略听见。忽然有繁杂的细语声打断了他的沉思。他看许多都望着右面的窗。他跟着他们望去,见一个白的蝴蝶飞舞窗外,两翅鼓动得极快,全身几乎成为圆形。一会儿,那蝴蝶扑到玻璃上,似乎要飞进来的样子。他就想:“那蝴蝶飞不进来了!这一间宽大冷静的屋子里,倘若放许多期蝶进来,白的、黄的、斑斓的都有,飞满一屋,倒也好玩,坐在这里才觉得有趣。我们何不开了窗放它进来。”他这么想,嘴里不知不觉地说出“开窗!”两个字来。就有几个同学和他唱同调,也极自然地吐露出“开窗!”两个字。方先生梦幻似的声音忽然全灭,严厉的面容对着全室的学生,居然聚集了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放弃了那蝴蝶。方先生才斥责道:“一个蝴蝶,有什么好看!让它在那里飞就是了。我们且讲那经度……距离……多少度。”以下的话,他又听不清楚了。他俯首假作看书,却偷眼看窗外的蝴蝶。哪知那蝴蝶早已退出了他眼光以外。他立时起了深密的相思:“那蝴蝶不知道哪里去了?倘若飞到小桥旁的田里,那里有刚开的深紫的豆花,可以陪伴它在风里飞舞。它倘若沿着眠羊泾再往前飞,一棵临溪的杨树下正开着一丛野蔷薇,在那里可以得到甘甜的蜜。不知道它还回到这里来望我吗?”他只是望着右面的窗,等待那倦游归来的蝴蝶。梦幻似的声音,一室内的人物,于他都无所觉。窗外的树经风力吹着,似乎点头、似乎招手地舞动。那些树还似乎正唱一种甜美的催眠歌,使他全身软软的,感到不可说的舒适。他更听得小鸟复音的合唱,蜂儿沉着而低微的祈祷,忽然一种怀疑侵入他的心里,“空气传声音,先生讲过了,但是声音是什么?空气传了声音来,我的耳朵又何以能听见?”他便想到一个大玻璃球,里面有一只可爱的小钟。“陈列室里那个东西,先生说是试验空气传声的道理的:用抽气机把里面的空气抽去了,即将球摇动,使钟杵动荡,也不会听见小钟的声音。不知道可真是这样?先生总对我们说:‘一切仪器不要将手去触着,只许用眼睛看!’眼睛怎能代替耳朵,看出声音的道理来?”他不再往下想,只凝神听窗外自然的音乐,那种醉心的快感,绝不是平时听到风琴发出滞重单调的声音的时候所能感到的。每天放学的时候,他常常走到田野里领受自然的恩惠。他和自然原已纠结得很牢固了,那人为的风琴哪有这等吸引力去解开他们的纠结呢?室内动的生命重又表现出外显的活动来,豪放快活的歌声告诉他已退了课。他急急开抽屉,取出那小匣子来,看他的伴侣。小蚕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纠结着。(选自叶圣陶《教育小说》,1921年4月30日,有删改)试卷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通过对教室内学生在老师到来前后不同状态的描写,表明学生在学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尊师守纪。B.小说生动地描摹了方先生从平铺直叙到抑扬顿挫、眉飞色舞的讲课状态,表达作者对方先生教学的肯定和赞许。C.课堂中吸引学生目光的“蝴蝶”,是大自然生机与活力的象征,激发着主人公主动联系书本知识,展开想象。D.结尾处主人公看蚕的行为既表现他对自然的向往,又写出了他此时只能通过蚕才能与自然保持联系的无奈。5.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紧扣题目“一课”,以时间为序,描写了教师上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学生的表现,思路清晰,结构紧凑。B.小说将先生的讲课和学生的所思所想交织在一起,目的是以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反衬学生们的顽劣和厌学。C.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只是用娓娓道来的独白表达了一位学生的幻想遐思,看似可笑,实则发人深省。D.小说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惟妙惟肖地展现了教室内的师生样态和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增强了主题的表现力。6.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全知视角”来构思全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7.本文被编入叶圣陶的《教育小说》,假如你是该小说集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潘先生在难中(节选)叶圣陶第二天早上,几许房间里的电灯还是昏黄地亮着,但潘先生夫妇两个已经在那里谈话了。两个孩子希望今天的上海或许比昨晚的好一点,也醒了一会了,只因父母叫他们再睡一会,所以还躺在床上,彼此呵痒为戏。“我说你一定不要回去,”潘师母焦心地说,“这报纸上的话,知道它靠得住靠不住的。既然千难万难地逃了出来,哪有立刻又回去的道理!”“试卷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料是我早先也料到的。顾局长的脾气就是一点不肯马虎。‘地方上又没有战事,学自然照常要开的,’这句话确然是他的声口。回去是一定要回去的。”“你要晓得,回去危险呢!”潘师母凄然地说。“你懂得什么!”潘先生颇怀着鄙薄的意思。“回去是一定要回去的,我自有保全自己的法子。”潘先生心里也着实有点烦乱,报上局长的意思照常开学,作为校长,自己万无主张暂缓开学之理,回去当然是天经地义,但是又怎么放得下这里!看他夫人这样的依依之情,断然一走,未免太没有恩义。又况一个女人两个孩子都是很懦弱的,一无依傍,寄住在外边,怎能断言决没有意外?他这样想时,不禁深深地发恨:恨这大帅那大帅调兵遣将,预备作战;恨教育局长主张照常开课。火车开到让里,已是下午三点过了。潘先生下了车,急忙赶到家,看见大门紧紧关着。扣了十几下,王妈方才把门开了。一见潘先生,出惊地说,“怎么,先生回来了!不用逃难了么?”潘先生含糊回答了她,奔进里面四周一看,便开了房门的锁,直闯进去上下左右打量着。没有变更,一点没有变更,什么都同昨天一样。便又锁上房门,回身出门,吩咐王妈道,“你照旧好好把门关上。”潘先生出门,就去访那为报纸当通信员的教育局职员,问他局长究竟有没有照常开学的意思。那人回答道,“怎么没有?他还说有一些教员只顾挑难,不顾职务,这就是表示教育的事业不配他们干的,乘此淘汰一下也是好处。”潘先生听了,仿佛觉得一凛;但又赞赏自己有主意,决定从上海回来到底是不错的。一口气奔到自己的学校里,提起笔就起草送给学生家属的通告。他起好草稿,往复看了三遍,觉得再没有可以增损,局长看见了,至少也得说一声“先得我心”,便得意地卷上蜡纸,又自己动手印刷了百多张,派校役向一个个学生家里送去。公事算是完毕了。开始想到私事:既要开学,上海是去不成了,他们母子三个住在旅馆里怎么挨得下去!但也没有办法,惟有教他们一切留意,安心住着。于是蘸着刚才的残墨写寄与夫人的信。下一天,他从茶馆里得到确实的信息,铁路真个不通了。他心头突然一沉,似乎觉得最亲热的一妻两儿忽地乘风飘去,飘得很远,几乎至于渺茫。更深的忧虑正萦绕在他的心头。他抽完了一支烟卷以后,应走的路途决定了,便赶到红十字会分会的办事处。他缴纳会费愿做会员;又宣称自己的学校房屋还宽敞。愿意作为妇女收容所,到万一的时候收容妇女这是慈善的举措,当然受热诚的欢迎,更兼潘先生本来是体面的大家知道的人物。办事处就给他红十字的旗子,好在学校门前张起来;又给他红十字的徽章,标明他是红十字会的一员。潘先生接旗子和徽章在手,像捧着救命的神符,心头起一种神秘的快慰。“现在什么都安全了!但是……”想到这里,便笑向办事处的职员道,"多给我一面旗,几个徽章罢。"他的理由是学校还有个侧门,也得张一面旗,而徽章这东西太小巧,恐怕偶尔遗失了,不如多备几个在那里。办事员依他的话给了他。两面红十字旗立刻在新秋的轻风中招展,可是学校的侧门上并没有旗,原来移到潘先生家的大门上去了。一个红十字徽章早已缀上潘先生的衣襟,闪耀着慈善庄严的光,给与潘先生一种新的勇气。其余几个呢,重重包裹,藏在潘先生贴身小衫的一个口袋里。他想:“一个是她的,一个是阿大的,一个是阿二的。”虽然他们远处在那渺茫难接的上海,但是仿佛给他们加保了一重险,他们也就各各增加一种新的勇气。试卷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碧庄地方两军开火了,离让里只一百多里路。红十字会究竟是可以得到真消息的机关,潘先生每天傍晚到姓吴的办事员家里去打听。姓吴的告诉他没有什么,或者说前方抵住在那里,他才透了口气回家。这一天傍晚,潘先生又到姓吴的家里。等了好久,姓吴的才从外面走进来。姓吴的悄悄地说,似乎防着人家偷听了去的样子,“确实的消息,正安(距碧庄八里的一个镇)今天早上失守了!”“啊!”潘先生发狂似地喊出来。顿了一顿,回身就走,一壁说道,“我回去了!”“车!车!福星街教堂。”下一天清晨,潘先生的眼球上添了几缕红丝。风吹过来,觉得身上很凉。他急欲知道外面的情形,独个儿闪出教堂的大门。路上同平时的早晨一样,街犬竖起了尾巴高兴地这头那头望,偶尔走过一两个睡眼惺忪的人。他走过去。转入又一条街,也听不见什么特别的风声。回想昨夜的匆忙情形,不禁心里好笑。但是再一转念,又觉得实在并无可笑,小心一点总比冒险好。二十余天之后,战事停止了。他知道教育局里一定要提到开学的事情了,便前去打听。跨进招待室,看见局里的几个职员在那里裁纸磨墨,象是办喜事的样子。一个职员喊道,“巧得很,潘先生来了!你写得一手好颜字,这个差就请你当了吧。”“这么大的字,非得潘先生写不可,”其余几个人附和着。“写什么东西?我完全茫然。”“我们这里正筹备欢迎杜统帅凯旋的事务。车站的两头要搭起四个彩牌坊,让杜统帅的花车在中间通过。现在要写的就是牌坊上的几个字。”“我哪里配写这上边的字?”“当仁不让,”“一致推举,”几个人一哄地说;笔杆便送到潘先生手里。潘先生觉得这当儿很有点意味,接了笔便在墨盆里蘸墨汁。凝想一下,提起笔来在蜡笺上一并排写“功高岳牧”四个大字。第二张写的是“威镇东南”。又写第三张,是“德隆恩溥”。他写到“溥”字,仿佛看见许多影片,拉夫,开炮,焚烧房屋,奸淫妇人,菜色的男女,腐烂的死尸,在眼前一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有删改)【注】1924年10月,江苏军阀齐燮元(属直系)与浙江军阀卢永祥(属皖系)之间爆发了战争,史称“齐卢之战”,叶圣陶先生以这次战争为背景创作了此文。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战争来临前,潘先生携家人离开让里逃难到上海,可一心挂念学校的潘先生放心不下学校,不顾夫人劝阻执意要回让里复学。试卷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B.作者虽以冷静客观的笔触描写潘先生在难中的琐事,但也令人由此及彼,联想到军阀混战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悲哀和苦难。C.描写潘先生回家时“直闯进去上下左右打量着”“你照旧好好把门关上”等言行,看出他对家里财物的珍惜以及对王妈的信任。D.文中潘先生“像捧着救命的神符,心头起一种神秘的快慰”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他为能入红十字会尽己之力而感到喜悦、自豪。9.细腻的心理描写是本文一大特色,请梳理出潘先生在“应走的路途决定了”之前的心理变化。10.叶圣陶遵循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艺术”的主张,他的小说一开始就“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叶圣陶笔下的“潘先生”已成为一个时代的典型形象,“潘先生”是哪类人的典型?试结合文本分析其典型意义。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的骄傲叶圣陶我们四个四十五以上的人一路走着,谈着幼年同学时候的情形:某先生上理科,开头讲油菜,那十字形的小黄花的观察引起了大家对自然界的惊奇;某先生教体操,说明开步走必须用力在脚尖上,大家听了,连平时走路也是一步一踢的了;为了偷看《红楼梦》一类的小说,大家把学校发的蜡烛省下来,息灯铃后,就点起来,几个人围在一起看,偶尔听到老鼠的响动,以为黄先生查寝室来了,急忙吹灭了蜡烛,伏在暗中连气也不敢透……重庆市上横冲直撞的人力车、突然窜过的汽车、难走的坡子也好像没有什么了。我们的心都沉没在三十多年前的回忆里了。“黄先生并不顶严厉,可是大家怕他;怕他又不像老鼠见了猫似的,是真心地信服他。”邹君自言自语。我接着说:“他的一句话不只是一句话,还带着一股深入人心的力量,所以能叫人信服。我小时候常陪父亲喝酒,有半斤的酒量,自从听了黄先生的修身课,说喝酒有种种害处,就立志不喝,一直继续了三年。在那三年里,真是一点一滴也没有沾唇。”“教室里的讲话能在学生生活上发生影响,那是顶了不起的事。”当了十多年中学校长的孙君感叹地说。我们这样谈着走着,不觉已到了黄先生借住的那所学校。走上坡子,绕过了两棵黄桷树,我们敲那屋子的门。试卷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门开了,“啊,你们四位,准时来了,”那声音沉着有力,跟我们小时候听惯的一模一样,“咱们多年不见。你们四位,往常也难得见面吧?今天在这儿聚会,真是料想不到的事。”我在上海跟黄先生遇见,还在十二三年以前,那十二三年的时间加在黄先生身上的痕迹,仅仅是一头白发,一脸纤细的皱纹。他的眼光依然那么敏锐有神,他的躯干依然那么挺拔,岂但跟十二三年前没有两样,简直可以说三十多年来没有丝毫改变。我这么想着,就问他一路跋涉该受了很多辛苦吧。黄先生就叙述这回辗转入川的经历。他说在广州遇到了八次空袭,有一次最危险,落弹的地点就在两丈以外,他在浑忘生死的心境中体验到彻底的宁定。他说桂林的山好像盆景,形状尽有奇怪的,可惜没有千岩万壑茫茫苍苍的气概,就只能引人赏玩,不足以移人神情了。他说在海棠溪小茶馆里躲避空袭,一班工人不知道利害,还在呼幺喝六地赌钱,他就给他们讲,叫他们非守秩序不可。他说得很多,滔滔汩汩,有条理又有情趣,也跟三十多年前授课时候一个样儿。等他的叙述告个段落,邹君就问他从家乡沦陷直到离开家乡的经过。“我不能不离开了,”他的声音有些激昂,“我是将近六十的人了,不能像他们一样,糊糊涂涂的。我宁肯挤在公路车里跑长途,几乎把肠子都震断;我宁肯伏在树林里避空袭,差不多把性命跟日本飞机打赌;我宁肯两手空空,跑到这儿来,做一个无业难民:我再不愿留在家乡了。”黄先生说那时候在家乡,这个来找他,那个也来找他:县政府成立了,要请他当学务委员,薪水多少;省政府成立了,要请他当教育厅科长,薪水多少。话都说得挺好听,家乡糜烂,不能不设法挽救啊,无非那一套。他的回答非常干脆:“人各有志,不能相强。”为避免麻烦起见,他到上海的教会女校里任国文教师,咬紧了牙对城门口的日本兵鞠躬,侧转了头让车站上的日本兵检验良民证。说到这儿,他掏出一个旧皮夹子,从里边取出一张纸来授给我们看,他说:“你们一定想看看这东西。这东西上贴得有照片,我算是到上海办米去的米店的掌柜。你们看,还像吗?”我们四个传观之后,良民证回到黄先生手里,黄先生又授给孙君说:“送给你吧。你拿去叫你的学生知道,现在正有不知多少同胞在忍辱受屈,让敌人在身上打着耻辱的戳记!”黄先生又说他到上海后的最初半年,教书很愉快,那些女学生不但用心听课,还知道现在是个非常严重的时代,一个人必须在书本以外懂些什么,做些什么。但是,两个月之前,纠缠又来了,上海的什么政府突然送来聘书,请他当教育委员,没有特定的事务,只要在开会的时候出几回席,尽不妨兼任,月薪两百元。事前不经过商谈,显而易见的,那意思是你识抬举便罢,要是说半个不字,哼,那可不行!“我不能不走了。我回想光绪末年的时候,一壁办学校,一壁捧着教育学心理学的书本子死啃,穷,辛苦,都不当一回事,原来认定教育是一种神圣的事业,它的前程展开着一个美善的境界。后来我总是不肯脱离教育界,缘故也就在此。我筹措了两百块钱,也不通知家里人,就跨上了开往香港的轮船。”“我们有黄先生这样一位老师,是我们的骄傲!”戈君激动地说着。我心里想,戈君的话正是我要说的。再看黄先生,他那敏锐的眼光普遍注射到我们四个,脸上现出一种感慰的神情。他大概在想我们四个都知道自好,能够做点儿正当事情,还不愧为他的学生吧。试卷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1940年3月5日作(有删改)1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选取幼年时学校生活的几个有趣片段,又写不在乎眼前难走的路,表现“我们”对幼时学校生活的怀念。B.小说中,黄先生躲避空袭时仍不忘教育不知利害的赌钱的工人非守秩序不可,体现黄先生有以教育为己任的自觉。C.黄先生在家乡用“人各有志,不能相强”的理由断然拒绝各种工作邀约,这体现出黄先生对现实清醒透彻的认识。D.小说中先后两次提到“我不能不离开了”“我不能不走了”,全都表现了黄先生被迫离开家乡的无奈和郁愤不平。1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黄先生三十多年丝毫未变的依然敏锐有神的眼光、依然挺拔的躯干,既是描写其外貌,也是摹写其精神。B.黄先生在讲述自己被迫离开家乡时,用排比、反复的手法不断强调自己不愿糊涂度日,希望寻求新出路的决心。.C.小说还刻画了四个次要人物,虽着墨不多,但作用各不相同,其中尤以当了十多年中学校长的孙君作用最突出。D.小说结尾处对戈君激动神情的外貌描写和赞美黄先生“是我们的骄傲”的语言描写,既照应题目,又直抒胸臆。13.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黄先生为什么是“我们的骄傲”。14.小说特别写了黄先生展示“良民证”的情节,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有何作用。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义儿叶圣陶①义儿的父亲早死了,母亲养护着他。试卷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②义儿最欢喜的东西就是纸和笔了,一拿到手里,就如同获得了世界的一切。他常常右手满把握着笔杆,左手五指张开揿住纸,描绘他理想中的事物;他的头总是侧着,一会儿偏左,一会儿又偏右。他能画成侧形的鲤鱼、俯视形的菊花、从正面看的农屋。他画成一样东西,常常要端详好几回,然后再加上几笔。有时加得高兴了,鲤鱼的鳞片都给画上短毛,菊花的花瓣加到全花凑不成个圆形,从烟突喷出的烟多到所占纸面比屋子还大。他看看这不像一幅画了,就撕碎了,叠起来再撕,如是屡屡,以至于粉碎。③他当然同别的孩子一样,欢喜奔跑,欢喜无意识地叫喊,欢喜看不常见的东西,欢喜附和着人家胡闹。他在学校的课室里也难得静心,除非先生演讲时如狂的语声足以迷住他的思想。④义儿实在太淘气了。有一次他将积蓄的钱全买了纸烟匣内的画片;有两次他跑到河边,蹲在露出河面的石头上钓鱼。这一次,他又不知到什么地方去逛了,直到天黑还没回家。夜色如浓稠的墨砚,深沉得化不开。母亲在屋内不知转了多少圈,当她看到义儿跳跃在门口时,就知道同他说伤心的话绝对没用,便换了个办法——打。她细瘦的手握着一把量衣的尺子,颤颤地在他身上乱抽,用了好多的力气。可是他一声都不响,沉静的面孔,时而一瞬的眼神,都表示出忍受和不屈。她呼吸很急促,断断续续地说:“假如下次不敢,我就饶恕了你这一次!”这时候,他的头或者微微一摇,或者轻轻一点。她的手就此停了,她的怨恨就此咽下去了。然而义儿特别怕三叔,三叔训诫他的时候,义儿的面孔就红了,神态不敢沉静了,头也不敢偏转了。⑤有一回,义儿从一个同学手里得到了一张山水画的明信片,上面有葱绿的丛树、突兀的山石、蓝碧的云天、纤曲曳白的回泉。他快活非常,如同得了宝贝,一心想临绘一张。他取出每天携带的不干不净的颜色盒,立刻开始作画。他画得非常专心,竟忘了周围的的一切,同学的喧闹声、脚步声,于他只起很淡很淡的感觉,差不多春夜的梦一般。⑥英文先生进了课室,功课又开始了,他周围的空气全变,而他如无所觉,还是临他的画。竖起的明信片很引人注目,英文先生一望便明白了。他不免有点恼怒,宏大的呵斥声就从喉间涌出:“沈义,你做什么!你的课本那里去了?”义儿被唤醒了,还有几株小树没有画上,他觉得不快,像睡眠未足的样子。他慢慢地将画幅放入抽屉里,顺便捡出读本来,并不看先生一眼,也没有紧张的脸容。⑦英文先生将义儿的事告诉了级任先生,说以后一定不要义儿上他的课。级任先生就转告了义儿的三叔。三叔听了,当然痛恨义儿的顽劣,他说:“我训诫他,当着面他总是显出很能接受的态度,可是一背面第二个过失就来了。他母亲打他骂他,更没有什么用处。我们须得换一个方法。”⑧“是呀,”级任先生连连点着头,“总要使他知所畏惧。”⑨“就是你说的那话。我想,他这么浮动,都由每天回家时同外面接触而来,若是叫他住在学校里,和外界一切隔离,或者不再有什么坏的行为做出来吧。”⑩一切的计划都照着三叔进行,义儿搬进学校里住了。他本来很羡慕住校的同学,可是他并不曾向母亲要求过寄宿,因为他不能设想这事的可能。现在居然如愿了,实在是梦想不到的。夜晚,一片静谧祥和,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晚饭的铃声,上了火的煤油灯,同学间的随意谈笑,操场上的夜跑,都是他不曾经历的。他听着,看着,谈着,玩着,恍恍忽忽如在梦里,悠久而又变换。⑪他在睡眠之前很匆促地摹印一张洛川神女之图,虽然最后把全幅撕了,但是他很觉舒适。母亲的唠叨现在是非常之远,画完一幅画居然没有听见“又在那里涂怕人的东西了”的责骂。更可希望的,一个同学约他明天一早去捉栖宿未醒的麻雀。他躺在床上,脸上挂着笑容。试卷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1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责打义儿时,他的头“或者微微一摇,或者轻轻一点”,这一细节既表现义儿对挨打的忍受和不屈,也表现义儿对错误的认识和悔过。B.小说开头对义儿绘画的生动描写,与下文义儿临摹山水画的明信片、摹印洛川神女图的情节相呼应,也为下文义儿受到英文先生训诫的情节埋下伏笔。C.小说反复刻画义儿的顽劣,揭示了孩子的天性,同时反思了当时的教育,启示人们不但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还要合理纠正孩子的不足。D.文中两处夜景的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心情。第一处,烘托母亲等待义儿回家的焦急和愤怒;第二处,烘托义儿寄宿学校的快乐。16.小说的主人公是义儿,但塑造义儿母亲这一形象的手法却更为丰富,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17.请探究小说结尾“脸上挂着笑容”的意蕴。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阿   菊叶圣陶阿菊今年八岁了。一天早上,她被父亲送进一个光明空阔、透气的地方,她仿佛从一个世界来到了另一个世界。阿菊的父亲是给人家做零雇的仆役的。干完活总要靠着酱园里的酒缸盖上,喝上两三个铜子麦烧,直到酱园收夜市,才一摇一摆地归家去。那时阿菊早睡得很熟了。阿菊的母亲是搓草绳的。伊从起身到睡眠总坐在一条破长凳上,两手像机器似的工作。当阿菊出生时,吸完乳,便被弃在一个几乎站不住的草窠里。她到了四岁,还是躺在那个破草窠里,仰看黑暗的尘垢的屋板。一位女教师抚着她的肩,慈爱地轻婉地问道:“你知道你自己的名字么?”她从没被询问,眼睛瞪住了,本来滑润的泪泉里不绝地涌出眼泪来。那位女教师也不再问,但携着她的手走到运动场里。她的小手感觉着温的柔的爱的接触,这是她从没尝过的,心里充满了怅惘、迷惑。运动场里没有一件静止的凝滞的东西:十几株绿树经了风微微地舞着,无数雀儿很天真地在树上飞跃歌唱;秋千往还着,皮球腾跳着,铁环旋转着……阿菊随着那位女教师走,她看着那些自己从没亲近过的孩子,自知将要加入他们的群里,心里便突突得跳得快起来。她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她的听官不能应接这许多的繁复愉快的音波,她就在场角一株碧桃树下站住,紧张的小面庞现出一种陌生的神情。女教师见她不动,便轻轻地说:“你就站在这里看他们玩耍罢。”说罢,伊姗姗地走入场中。试卷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一个小皮球流星似的飞到她的头上来,打着头顶又弹了出去。她从迷惘中惊醒。打在头顶的是什么东西?母亲的手掌么?没有这么轻。桌子的角么?没有这么软。这件东西真奇怪,这里是个神秘而不安全的地方。心里想着,两脚尽往后退,直到背心靠住了墙才止。她回转身来,额角抵在墙上,像要将小身躯钻进去。阿菊终于坐在课室里了。全室二十几个孩子,都不过五六岁左右,她加入他们的群里,仿佛浅冈中插了一座魁伟的雄峰。她的上半身全拥在桌子上,胸膛磕着桌沿,两脚蜷了起来,尘泥满封的鞋子压在她并坐的孩子的花衫上边。女教师见她这样,先坐给她看,给她一一说明,更指着全室的孩子教她无论学哪一个都好。她看了别人的榜样,勉强将两脚垂下,踏着了地,但不到一分钟又不知不觉地蜷了起来。女教师拿出许多耍孩儿来,那些耍孩儿穿着红色的马甲。伊先将它们睡倒了,然后一放手,它们便左右摇动了几回,照旧站得挺直。真是个可爱的东西!她那简单的粗莽的欲望指挥着她的手向前伸,可是那怯懦的心又牵着她的手缩了下去。女教师已暗地窥见了她,便笑着对她道:“你可将这几个可爱的小朋友数一数。”她迟疑了好一会儿,经过了两三回催促,才含糊地数道“一,二,四,三……”女教师微微摇着头,转问伊近旁的一个女孩。那女孩扳着小指,竟没弄错数序,几个孩子跟着喊道:“伊数得对!”女教师温颜附和道:“果然伊数得对!我给你们各人一个去玩耍吧。”阿菊取耍孩儿在手,她几乎不相信是真的。随后,群儿来到乐舞室。女教师揿着钢琴,先奏了曲,便向环成一个圆圈站着的群儿说:“我们要唱那蝴蝶之歌哩。”他们笑颜齐开了,有几个已作蝶翅蹁跹的姿势。琴声再作,妙美的愉悦的歌声也随之而发。阿菊听不出他们唱些什么,但觉自顶至踵受着感动,一种微妙醉心的感动她的呼吸和琴声、歌声应和着,引起一阵阵快慰。于是她的手舞动起来,嘴里也高高低低地唱起来。她的舞动没有别的孩子那么纯熟灵活;她的歌呢,没词句,又没节奏。然后有什么关系呢,她总以为是舞了,唱了。阿菊第一天进学校的故事,要算她生活史里最重要的页了。然而她放学归家,回入狭窄的世界的时候,母亲和平日一样,只顾搓伊的草绳,并不看她一眼。她自去蹲在黑暗的墙角旁边,玩弄在学校里偷摘的一根绿草。这绿草又引起了她纷乱的模糊的如梦的记忆。晚上父亲喝醉了归来,摸到板铺的卧榻倒身便睡。他早上曾送他的孩子进学校的事,是忘记得干干净净了。(有删改)18.结合相关情节,概括女教师的人物形象。19.探究“她仿佛从一个世界来到了另一个世界”的丰富意蕴。20.(环境作用)请分别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和情节发展的作用。21.小说叙写了阿菊第一天进学校的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试卷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低能儿叶圣陶阿菊的父亲是给人家做零雇的仆役的。人家有喜事丧事,雇他去上宾客们的菜,伺候宾客们的茶水烟火。人家干喜庆哀吊的事,酒是一种普遍而无限量施与的东西,所以他尽有尽量一醉的机会;否则也要靠着酱园里的酒缸盖上,喝上两三个铜子麦烧,直到酱园收夜市,店门快关了,才无可奈何地喝干了酒,一摇一摆地归家去。阿菊的母亲是搓草绳的,伊从起身到睡眠总坐在一条破长凳上,两手像机器似地工作。当阿菊初生时,他尖着小嘴街着伊的乳,小手没意识地抓着,可爱的光辉的小眼睛向伊的面庞端相着;对于那些,伊似乎全无知觉,只照常搓伊的草绳。柔和的催眠声,亲密的抚慰语,在伊的声带和脑子里是没有种子的!阿菊今年是八岁了。除了一间屋子和门前的一段街道,他没有境遇;除了行人的歌声,小贩的叫卖声,母亲的咳嗽声,和自己的学语声,啼哭声,他没有听闻;除了母亲,他没有伴侣——父亲只伴他睡眠;他只有个很狭窄的世界。今天他才从这很窄狭的世界投入到一个宽阔的世界里!一位女教师抚着他的肩,慈爱地轻婉地问道,“你知道你自己的名字么?”他从没经过被询问,这是骤然闯进他生命里的不速之客,竟使他全然无法应付。他红丝网满的眼睛瞪住了,本来滑润的泪泉里不绝地涌出眼泪来。那位女教师也不再问,但携着他的手走到运动场里。他的小手感觉着温的柔的爱的接触,是他从没尝过的,他的脚步格外地迟缓,滞顿,似乎他在那里猜想道,“人和人的爱情这么浓郁么?”运动场里没有一件静止的凝滞的东西:十几株绿树经了风微微地舞着,无数雀儿很天真地在树上飞跃歌唱;秋千往还着,浪木震荡着,皮球腾跪着,铁环旋转着,做那些东西的小儿们更没一个不活泼快乐,正在创造他们新的生命。阿菊随着那位女教师走,他那看惯了黑暗的眼睛经辉耀的壮丽的光明射映着,几乎张不开来。他勉强定睛看去,见那些和自己一样而从没亲近过的孩子们。他自知将要加入他们的群里,心里便突突得跳的快起来,脚下没有劲了,就站住在场角一株碧桃树下。女教师含笑问道,“你不要同他们一起玩耍么?”他并不回答,他的主宰此刻退居于绝无能力的地位了!女教师见他不答也不动,便轻轻地托他的背说道,“你就站在这里看他们玩耍罢。”伊姗姗地走入场中,给伊的小友做伴侣去了。一个小皮球流星似地飞到他的头上来,打着头顶又弹了出去,才把他迷惘的主宰唤醒,使他回复他微弱的能力。于是他觉得那温柔的爱的接触没有了;四顾自己的周围,那携着自己的手的人在哪里呢?打在头顶的又是什么东西?母亲的手掌么?没有这么轻。桌子的角么?没有这么软。这件东西真奇怪,可怕,他那怯弱的心里想,这里不是安稳的地方,是神秘的地方。心里想着,两脚尽往后退,直到背心靠往了墙才止。他回转身来,抚摩那淡青色的墙壁,额角也抵住在上边,像要将小身躯钻进去。试卷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阿菊坐在课室里了。他以前只有他家里的破草窠破长凳是他的座位,如今他有了新的座位,依然照他旧的姿势坐着,在一室里就呈个特异的色彩。那位女教师见他这样,先坐给他看,给他一一说明,更指着全室的孩子教他学无论那一个都好。他看了别人的榜样,勉强将两脚垂下,踏着了地,但不到一分钟又不知不觉地蜷了起来。那位女教师揿着钢琴,先奏了一曲,便向群儿——他们环成一个圆圈站在乐舞室里了一一说,“我们要唱那蝴蝶之歌哩。”他们笑颜齐开了,双臂都平举着;有几个已作蝶翅骗跹的姿势。阿菊立在群儿的圈子里,听不出他们唱些什么,但觉自顶至踵受着感动,一种微妙醉心的感动。他的呼吸和琴声歌声应和着,引起一种不可描写的快慰,适意,超过他从前惟一的悦乐。于是他的手舞动起来,嘴里也高高低低地唱起来:这个舞动呈个触目的拙劣的姿势,没有别的孩子那么纯熟灵活,歌呢,既没词句,又没节奏,自然在大众的歌声里被挤了出来。然而这个与他何涉呢?他总以为是舞了,唱了。刚才的种种……他完全和他们疏远了。只可惜他领略歌和舞这么晚!况且他能将以后的全部生活沉浸在那些里边么!阿菊第一天进学校的故事,要算他生活史里最重要的一页了。然而他放学归家,回入他旧的狭窄的世界的时候,他母亲和平日一样,只顾搓伊的草绳,并不看他一眼,问他一声。他自去蹲在黑暗的墙角旁边,玩弄他在学校里偷摘的一根绿草。(有删改)2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用简笔勾勒阿菊父亲的穷醉潦倒与阿菊母亲的麻木迟钝,暗示阿菊糟糕的成长环境。B.小说关于运动场的环境描写,突出生机与活力,更加衬托出阿菊当时内心的忐忑不安与惊怯。C.小说中两处描写母亲“搓草绳”的画面,既在情节上形成呼应,也制造了悬念,引发读者思考。D.小说以阿菊玩弄“在学校里偷摘的一-根绿草”的细节作结笔,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意味深长。23.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女教师的形象。24.小说为什么以“低能儿”为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试卷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参考答案1.B2.(1)“字条”上的烈士遗言,表现了二人视死如归的革命壮怀,以及把希望寄托于未来的坚定信念。(暗含了革命者无私无畏的献身牺牲精神,体现了革命者有信仰,勇敢坚定、视死如归的精神)(2)阿弟对革命者的不理解,也暗示了社会环境;(3)“字条”解惑,有力推动了老妇人思想与性格的转变(使她由悲伤、愤怒转而为要坚定地抚育烈士的后代),使故事达到高潮,主题得到深化。3.(1)小说以“夜”为标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自然背景,同时也为小说奠定悲伤凄凉的感情基调;(2)具有象征意义:统治者凶狠异常,整个社会还处在黑暗残暴的统治之下。4.D5.B6.①使作者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全方位地描写与记录“他”的幻想和遐思,灵活自如地描述各种人物,拥有更大的叙述空间;②有利于作者客观地再现课堂生活,对现实的批判更为客观和公正。7.①小说描述的是学校教育的课堂教学场景,符合《教育小说》的选材;②小说中照本宣科的先生和多次走神的学生形象,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紧张而漠然的师生关系;③小说呼吁学校教育必须与儿童天性、生命活力和自然融合起来,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先进的教育理念。8.B9.①起先是有点烦乱:刚逃难到上海,自己又得回去,为把妻儿丢在上海无依无靠,担心发生意外而感到着急,又恨兵荒马乱,恨局长主张照常开课;②然后是又惊又喜:回家乡后,听职员说局长将来要淘汰“只顾逃难,不顾职务”的教员,他心中先是“一凛”,接着又沾沾自喜,认为“决定从上海回来到底是不错的”;③最后深感忧虑;不久风声紧张,他马上“更深的忧虑萦绕心头”了。10.第一问:作者通过小学校长潘先生在灾难来临时的种种表现,刻画了一个随遇而安、自私庸俗、毫无原则与担当、人格低下、带有浓厚小市民气息的部分旧知识分子典型,他既可怜可笑又可悲可鄙。第二问:典型意义主要表现:①军阀混战给底层人民带来巨大的动荡和深重的苦难,作者借潘先生在难中为保全自己及家人的所作所为,表现了老百姓为实现安宁生活这一愿望的卑微和无奈,表达对“杜统帅”们的愤怒控诉与抨击。答案第17页,共3页\n②批判了在民族危难前只顾小家,自私软弱、庸俗市侩、毫无道德原则可言的“潘先生”们。潘先生在难中的种种作为只为保全自己及家人利益,其他全然不顾,既无是非观念也无道德原则可言,更不用说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当担,冒险返校复课是为保住饭碗,加入红十字会是为自己及家人安全打算,甚至明知军阀混战是造成民不聊生的原因,可以妥协为军阀写颂词。(结合文本能举出例子1分,不必面面俱到)③作者给在难中的潘先生画像,还有更深一层用意,即当国家民族遭受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灾难之时,引发读者(民众)去思考该如何面对、如何选择。11.D12.C13.(1)对学生:授课有条理有情趣,教育有深入人心、叫人信服的力量(教室里的话也能影响学生生活)。(2)对事业:热爱教育、矢志不渝(信念坚定)、不畏艰辛。(3)对立身:清白坚毅不屈的民族气节(誓死不做顺民、良民)。14.(1)环境:暗示了中华民族遭遇外族入侵的忍辱受屈的残酷的社会环境。(2)情节:承上交代黄先生被迫离开家乡到上海任职的经历,为下文写将良民证送给孙君希望让更多学生牢记民族耻辱作铺垫。(3)人物:以黄先生视“良民证”为耻辱的态度,体现黄先生清白坚毅不屈的民族气节。(4)主旨:更好体现作者对黄先生清白坚毅不屈的民族气节的敬佩、赞美。15.A16.①细节刻画。通过母亲在屋里转圈、用细瘦的手颤颤地抽、呼吸急促等动作、神态细节表现了她对儿子顽皮的焦虑以及对他成才的渴望。②环境烘托。用如浓稠的墨、深沉得化不开的夜色烘托母亲等待义儿回家时的焦急和愤怒。③侧面衬托。以义儿不怕母亲却怕三叔以及义儿远离母亲唠叨后的惬意反衬母亲教育孩子的失败。17.①率性作画,不受拘束,义儿感到舒适;②远离唠叨,不受责骂,义儿感到惬意;③寄宿学校,一切新鲜,义儿感到快乐。18.①“抚着她的肩,慈爱地轻婉地问道”的细节描写,写出女教师的温柔慈爱;②“女教师已暗地窥见了她,便笑着对她道”的神态描写,写出女教师的细腻、关爱学生。19.①内容上,“一个世界”是指清贫、冷漠的家庭环境;“另一个世界”是指光明、空阔、透气的学校环境;“她仿佛”写出了阿菊内心的惊奇、惊喜。②结构上,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呼应结尾。20.①对人物:环境的热闹烘托了孩子们的活泼快乐,表现了阿菊的新鲜好奇,也反衬了阿菊的紧张和惶恐。②对情节:环境的热闹,与小说开头“另一个世界”相呼应,也引出了下文阿菊心理的描写;“皮球腾跳”,为下文小皮球打到阿菊头顶的情节做铺垫。答案第17页,共3页\n21.①对童真童趣的欣赏;②对儿童成长的关注;③对底层孩子的同情;④对老师关爱学生、循循善诱的行为的赞美;⑤对当时部分家庭教育的批判。22.C23.文章塑造了一个有爱心,尊重关爱儿童,能洞察儿童内心世界的老师的形象。24.(1)在情节结构上,“低能儿”这个题目是小说贯穿全文的线索;(2)在人物塑造上,塑造了主人公阿菊这个“低能儿”对周边事物的好奇、向往,对醉心琴声的快慰、适意,对未来学校生活的期待的形象;(3)在主题思想上,“低能儿”为题,对冷漠缺乏交流的家庭环境给予了无情的批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阿菊生命灵性由沉睡到苏醒的欣喜;(4)在艺术效果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答案第17页,共3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06 12:56:10 页数:18
价格:¥5 大小:66.15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