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A卷(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六单元古诗文阅读A卷新题基础练一、古代诗歌阅读(2021·江西九江·)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二首①(其一)杨万里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万里中原青未了,半篙淮水碧无情。登临不觉风烟暮,肠断渔灯隔岸明。(注)①杨万里于淳熙十六年(1189年)作为金国贺正旦的接伴使,北行经过盱眙军。盱眙军:宋金分界线上的重要城镇,宋金使者往来须经此地。第一山:在盱眙境内,因被北宋书法家米芾称为“第一山”而得名。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第一山”既照应题目,又一语双关,暗含诗人对当地山川风景的赞美之情。B.颔联说若非受朝廷之命哪能来到这胜地,流露出诗人得以与高人眺望中原的喜悦。C.“小出”“那得”等口语的使用,质朴无华,体现了杨万里诗歌平易通俗的特点。D.诗人登山观景,不觉暮色苍茫,凝望着隔岸点点渔火,悲从中来,可谓言近意远。2.诗歌的颈联是如何来抒发作者的“肠断”之情的?(2021·湖南湘潭市·高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游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裴迪不远灞陵边,安居向十年。入门穿竹径,留客听山泉。鸟啭深林里,心闲落照前。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王维在辋川时期所写诗歌比较接近。B.首联中的“灞陵”即霸陵桥,是唐时人们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诗人以此指代长安。C.颔联和颈联都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了寺中昙兴上人山院的空寂幽静。\nD.诗人最后感叹世间浮名无需在意,而像昙兴上人无所挂碍、安心于禅才是真谛。4.叶嘉莹先生在《唐诗应该这样读》一书中谈到王维与裴迪等山水诗人的诗:它只是一种平静的叙述。你同意吗?为什么?(2021·黑龙江哈尔滨·哈师大附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狂歌①(节选)陆游枵然痴腹肯贮愁?天遣作盎盛藜苋。发垂不栉性所便,衣垢忘濯心已惯。眼前故人死欲无,此生行矣风雨散。羞为尘土伏辕驹,宁作江湖断行雁。(注)①本诗为陆游因遭弹劾,忿然辞官,重回老家山阴时所作。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愁,化虚为实,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异曲同工。B.第二句写老天爷把我的肚皮当作一只盛野菜的大盎,这一比喻生动形象。C.三、四句通过披头散发、身上的衣衫污垢斑斑的细节,描绘出诗人的狂态。D.诗人对现实忧多愁深,“性所便”“心已惯”流露出对生活的悲观绝望之情。6.诗歌题为“狂歌”,诗人为何狂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021·湖南怀化·高三)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日客感黄景仁只有乡心落雁前,更无佳兴慰华年。人间别是消魂事,客里春非望远天。久病花辰常听雨,独行草路自生烟。耳边隐隐清江涨,多少归人下水船。(注)黄景仁:清代诗人,35岁客死他乡。其短暂的一生,大都是在贫病愁苦中度过的。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只有”“更无”相对,突出了“乡心”的唯一性,表现了深切的思乡之情。B.“消魂”形容极其哀愁,“望远”实指遥望家乡,以离别之销魂及春日他乡不敢登高望远,表现诗人怀乡的愁苦心情。\nC.颈联写的虽是繁花似锦、芳草萋萋的春日,但诗人听到的是雨声淅沥,看到的是烟雨迷蒙,融入了浓浓的愁情。D.诗人看到江水上涨,许多游子乘船离去,可自己却不能回,愁绪满怀,悲不能言。8.本诗没有一个“愁”字,却把无法排遣的愁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请结合后四句诗句简要分析。(2021·江西九江·高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西帅①王安石吾君英睿超光武,良将西征捍隗嚣②。誓斩郅支③聊出塞,生擒颉利④始归朝。一丸岂虑封函谷,千骑无由饮渭桥。好立功名标竹素,莫教空说霍嫖姚⑤。(注)①西帅,西征西夏的将帅,指北宋名将、江州德安人王韶。本诗写作于熙河大捷出师前。②隗嚣,甘肃天水人,王莽末年割据陇西,自称西州上将军,后为汉光武帝刘秀所败。③郅支,北匈奴首领,被汉将陈汤所杀。④颉利,突厥首领,被唐将李靖所俘。⑤霍嫖姚,霍去病,西反抗击向奴名将,曾被封嫖姚校尉。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次熙河一战,有明君决策、良将出征,定能抗击西夏,收复国土。B.颔联用典,列举汉、唐两朝抗击外族侵扰的战例,表达了必胜信心。C.函谷、渭桥借指宋的疆域,颈联意为大宋凭千骑兵力就能捍卫国土。D.“标竹素”与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照汗青”同义,均指名留青史。10.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概括诗人所期待的西帅形象。(2021·四川省仁寿第二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忆滁州幽谷欧阳修滁南幽谷抱千峰,高下山花远近红。当日辛勤皆手植,而今开落任春风。主人不觉悲华发,野老犹能说醉翁。\n谁与援琴亲写取,夜泉声在翠微中。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已离开滁州,千峰环抱的幽谷、山花烂漫的景象仍让他难以忘怀。B.往昔辛勤种植花木,如今花开花落谁来欣赏,诗人因此生发怅惘之心。C.欧阳修曾谪居滁州,自号醉翁,他想象田夫野老还会记得当年的自己。D.尾联以景结情,表明希望有人能陪自己再访滁州,抚琴为乐夜访幽泉。12.诗人为何追忆滁州幽谷?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六单元古诗文阅读A卷新题基础练1357911BCDDCD一、古代诗歌阅读(2021·江西九江·)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二首①(其一)杨万里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万里中原青未了,半篙淮水碧无情。登临不觉风烟暮,肠断渔灯隔岸明。(注)①杨万里于淳熙十六年(1189年)作为金国贺正旦的接伴使,北行经过盱眙军。盱眙军:宋金分界线上的重要城镇,宋金使者往来须经此地。第一山:在盱眙境内,因被北宋书法家米芾称为“第一山”而得名。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第一山”既照应题目,又一语双关,暗含诗人对当地山川风景的赞美之情。B.颔联说若非受朝廷之命哪能来到这胜地,流露出诗人得以与高人眺望中原的喜悦。C.“小出”“那得”等口语的使用,质朴无华,体现了杨万里诗歌平易通俗的特点。D.诗人登山观景,不觉暮色苍茫,凝望着隔岸点点渔火,悲从中来,可谓言近意远。\n2.诗歌的颈联是如何来抒发作者的“肠断”之情的?【答案】1.B2.①颈联借景抒情,通过描写中原青翠万里,淮河半篙碧水,浩浩荡荡,倾泻了作者对中原的无限深情,表达了作者对在金人残酷统治下广大北方人民的怀念。②拟人修辞,“无情”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淮河滔滔的淮河无情地把淮河北岸的人民要想倾诉心酸苦难的话隔住了,表达了诗人面对沦陷失地的痛苦,对山河难以统一的心酸。【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B.“流露出诗人得以与高人眺望中原的喜悦”错误,“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表明若不是受朝命来接待金国使臣,是不会到这样一个最前线的要地的。诗人并非喜悦,而是看到北方中原形胜之地,看到山河沦陷的内心痛苦之情。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手法的能力。中原是华夏古老文化发祥之地,也是宋代的兴王之地,北宋的列祖列宗都葬在河南,然而因为宋徽宗的昏庸,以致入于金人之手。“万里中原青未了,半篙淮水碧无情”描写诗人站在山上北望中原,青翠万里,无边无际。低下头来俯视淮河,半篙碧水,浩浩荡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中原地区广阔无际和碧水浩浩汤汤,表达诗人对中原的无限深情,对在金人残酷统治下广大北方人民的怀念。“半篙淮水碧无情”用“无情”形容滔滔的淮水把本是一家的人民分割成两地而居,长期得不到统一,碧绿的淮水真是无情。在暮霭苍茫的时候,从盱眙东南第一山北眺,可以看见被金人统治的淮河北岸渔火,那儿的人民该有多少辛酸和苦难,他们会有多少不堪忍受的痛苦要向亲人诉说,可是滔滔的淮河无情地把他们要想倾诉的话隔住了。运用拟人修辞,表达对中原地区从此难以统一的痛苦之情。(2021·湖南湘潭市·高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游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n裴迪不远灞陵边,安居向十年。入门穿竹径,留客听山泉。鸟啭深林里,心闲落照前。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王维在辋川时期所写诗歌比较接近。B.首联中的“灞陵”即霸陵桥,是唐时人们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诗人以此指代长安。C.颔联和颈联都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了寺中昙兴上人山院的空寂幽静。D.诗人最后感叹世间浮名无需在意,而像昙兴上人无所挂碍、安心于禅才是真谛。4.叶嘉莹先生在《唐诗应该这样读》一书中谈到王维与裴迪等山水诗人的诗:它只是一种平静的叙述。你同意吗?为什么?【答案】3.C4.示例:同意。平静的叙述,是指诗歌以白描手法勾勒景物,画面安静淡雅,情感深蕴于画面中。“竹径”“山泉”“鸟啭”“深林”以简淡的笔墨描绘出寺庙山院的清寂,着色清淡素雅,在平静淡然的勾勒中,传达出对县兴上人的崇敬和仰慕,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昙兴上人远离尘世的清静生活的向往。【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C.“颔联和颈联都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错误,颔联全写动态。颔联:“穿”“听”二字动态感十足。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应该理解“平静的叙述”的含义,是指诗歌以白描手法勾勒景物,画面安静淡雅,情感深蕴于画面中。诗歌中“入门穿竹径”“鸟啭深林里”运用了白描手法对昙兴上人所居住环境的勾勒,画面闲适、安静、淡雅,属于一种“平静的叙述”。“安居向十年”“心闲落照前”“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写出了昙兴上人的“心闲”,作者对昙兴上人的生活感到艳羡,宁可放弃“浮名”,从此“栖禅”,远离尘世,表现了作者对安闲隐逸生活的无限向往。\n(2021·黑龙江哈尔滨·哈师大附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狂歌①(节选)陆游枵然痴腹肯贮愁?天遣作盎盛藜苋。发垂不栉性所便,衣垢忘濯心已惯。眼前故人死欲无,此生行矣风雨散。羞为尘土伏辕驹,宁作江湖断行雁。(注)①本诗为陆游因遭弹劾,忿然辞官,重回老家山阴时所作。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愁,化虚为实,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异曲同工。B.第二句写老天爷把我的肚皮当作一只盛野菜的大盎,这一比喻生动形象。C.三、四句通过披头散发、身上的衣衫污垢斑斑的细节,描绘出诗人的狂态。D.诗人对现实忧多愁深,“性所便”“心已惯”流露出对生活的悲观绝望之情。6.诗歌题为“狂歌”,诗人为何狂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5.D6.①朋友失散的悲伤:“眼前故人死欲无”,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已经死得差不多。②人生理想不得实现的怅恨:“此生行矣风雨散”,此生如风雨飘散,志向未得实现。③不肯同流合污的傲然骨气:“羞为尘土伏辕驹,宁作江湖断行雁”他却决不肯象尘土飞扬中驾车的马驹那样,受那些当权者的制约,而宁可作一只江河湖沼上失群的孤雁。【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流露出对生活的悲观绝望之情”错误,“发垂不栉性所便,衣垢忘濯心已惯”这两句中“发垂不栉”“衣垢忘濯”是诗人对自己的外貌和衣着的描写,可见诗人披头散发,搭在肩上的衣衫污垢斑斑,在风中一飘一荡;“性所便”“心已惯”表现诗人不修边幅的洒脱形象。结合“羞为尘土伏辕驹,宁作江湖断行雁”可知,作者对自由充满着无限的渴望;从整首诗的主旨来看,“性所便”“心已惯”有对生活的悲观失望,但是并未对生活悲观绝望。故选D。\n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眼前故人死欲无,此生行矣风雨散”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已经死得差不多,象风雨那样飘散了,这让作者倍感孤独,他为朋友失散而悲伤,因此“狂歌”。根据注释“本诗为陆游因遭弹劾,忿然辞官”和“羞为尘土伏辕驹”可知,诗人被小人弹劾,处境像尘土飞扬中驾车的马驹那样艰难,仕途也是“风雨”不定,可见,诗人有远大报国志向未得实现、壮志难酬的怅恨,因此“狂歌”。“羞为尘土伏辕驹,宁作江湖断行雁”两句表现作者决不肯象尘土飞扬中驾车的马驹那样,受那些当权者的制约,而宁可作一只江河湖沼上失群的孤雁。可见,作者不肯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倔强意志和傲然骨气使他“狂歌”。(2021·湖南怀化·高三)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日客感黄景仁只有乡心落雁前,更无佳兴慰华年。人间别是消魂事,客里春非望远天。久病花辰常听雨,独行草路自生烟。耳边隐隐清江涨,多少归人下水船。(注)黄景仁:清代诗人,35岁客死他乡。其短暂的一生,大都是在贫病愁苦中度过的。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只有”“更无”相对,突出了“乡心”的唯一性,表现了深切的思乡之情。B.“消魂”形容极其哀愁,“望远”实指遥望家乡,以离别之销魂及春日他乡不敢登高望远,表现诗人怀乡的愁苦心情。C.颈联写的虽是繁花似锦、芳草萋萋的春日,但诗人听到的是雨声淅沥,看到的是烟雨迷蒙,融入了浓浓的愁情。D.诗人看到江水上涨,许多游子乘船离去,可自己却不能回,愁绪满怀,悲不能言。8.本诗没有一个“愁”字,却把无法排遣的愁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请结合后四句诗句简要分析。【答案】7.D\n8.①颈联情景交融。②尾联虚实结合。③尾联反衬。【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看到”错,不是看到,而是听到之后的想象。诗人卧病在床,凭听觉就知道江水在上涨,凭人活动的声音就知道有许多游子下水行船、奔回家乡了。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颈联“久病”道出客居异乡时愁苦难耐一个重要原因。开花时节,春雨霏霏,春草萋萋,这些其实是非常优美的,而诗人却只能“听”雨,显然是因病而不能常常观景。即使观景也只见到烟雨迷蒙。“花辰”“草路自生烟”都是情景交融,显示出浓浓的客居愁苦之情。末联的抒情极为巧妙,诗人卧病在床,凭听觉就知道江水在上涨,凭人活动的声音就知道有许多游子下水行船、奔回家乡了。这既是虚写,也是是典型的反衬手法,诗人越写江水上涨,易于行船回家,越说许多人能够行船回家,就显得他自己无法回家。这就有力地突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2021·江西九江·高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西帅①王安石吾君英睿超光武,良将西征捍隗嚣②。誓斩郅支③聊出塞,生擒颉利④始归朝。一丸岂虑封函谷,千骑无由饮渭桥。好立功名标竹素,莫教空说霍嫖姚⑤。(注)①西帅,西征西夏的将帅,指北宋名将、江州德安人王韶。本诗写作于熙河大捷出师前。②隗嚣,甘肃天水人,王莽末年割据陇西,自称西州上将军,后为汉光武帝刘秀所败。③郅支,北匈奴首领,被汉将陈汤所杀。④颉利,突厥首领,被唐将李靖所俘。⑤霍嫖姚,霍去病,西反抗击向奴名将,曾被封嫖姚校尉。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次熙河一战,有明君决策、良将出征,定能抗击西夏,收复国土。B.颔联用典,列举汉、唐两朝抗击外族侵扰的战例,表达了必胜信心。\nC.函谷、渭桥借指宋的疆域,颈联意为大宋凭千骑兵力就能捍卫国土。D.“标竹素”与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照汗青”同义,均指名留青史。10.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概括诗人所期待的西帅形象。【答案】9.C10.①骁勇善战;②有抗敌决心,有必胜信念;③捍卫疆土,为国建功立业。【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函谷、渭桥借指宋的疆域,颈联意为大宋凭千骑兵力就能捍卫国土”错误。“一丸”,形容西夏的土地狭小,国力不强。千骑是指西夏的骑兵,而非大宋的千骑,“无由”意为无从,此句是蔑视西夏的兵力弱小。故选C。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形象的能力。“吾君英睿超光武,良将西征捍隗嚣”运用典故,说西帅的英武超过光武帝刘秀,说他要像光武帝打败隗嚣一样,西征捍卫国家疆土。这表明作者期待西帅骁勇善战,能捍卫疆土。“誓斩郅支聊出塞,生擒颉利始归朝”运用典故,汉将陈汤斩杀匈奴首领郅支,李靖活捉突厥首领颉利。表明作者期待西帅会像他们一样建功立业,“誓斩”表明抗敌的决心坚定,有必胜信念。“好立功名标竹素,莫教空说霍嫖姚”运用典故,表明要像霍去病一样在史书上留名,这表明作者期待西帅为国建功立业。(2021·四川省仁寿第二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忆滁州幽谷欧阳修滁南幽谷抱千峰,高下山花远近红。当日辛勤皆手植,而今开落任春风。\n主人不觉悲华发,野老犹能说醉翁。谁与援琴亲写取,夜泉声在翠微中。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已离开滁州,千峰环抱的幽谷、山花烂漫的景象仍让他难以忘怀。B.往昔辛勤种植花木,如今花开花落谁来欣赏,诗人因此生发怅惘之心。C.欧阳修曾谪居滁州,自号醉翁,他想象田夫野老还会记得当年的自己。D.尾联以景结情,表明希望有人能陪自己再访滁州,抚琴为乐夜访幽泉。12.诗人为何追忆滁州幽谷?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1.D12.①滁州幽谷景象优美,自己曾在此手植花木。②自己曾在滁州与民同乐,留下可供追忆的治滁行迹。③年华老去,更加留恋当年在滁州时的高情雅致。【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表明希望有人能陪自己再访滁州,抚琴为乐夜访幽泉”理解有误。尾联的意思是,谁能带琴到幽谷把泉水深夜流动的声音记录下来,表达对幽谷的怀念之情。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幽谷”是作者写作的情感触发点。首联写滁州幽谷的景色,幽谷处在千峰之中,其间山花错落。诗人已离开滁州,千峰环抱的幽谷、山花烂漫的景象仍让他难以忘怀。颔联写当时亲手栽种的花木在风中随意开落,充满了无限伤感的情绪。颈联的“悲白发”是诗人对自己现状的感慨,表达年华老去的伤感,愈发怀念往昔时光。“野老犹能说醉翁”思念以前同乐的野老,想象田夫野老还会记得当年的自己,以此表达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怀念之情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02 09:00:08 页数:11
价格:¥3 大小:27.4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