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十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课时规范练32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课时规范练32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选择题1.(2021·福建新高考适应性测试)下表所列的是鸦片战争前后向国人介绍西方的书籍概况。书名主要编纂者成书背景《四洲志》林则徐任职广东期间组织搜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摘译而成《海国图志》魏源以《四洲志》为基础增补、整理而成《瀛寰志略》徐继畬任福建布政使期间组织人员搜集、编译资料而成上表表明当时( ) A.闽粤是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B.政府大力推动学习西方C.士人群体广泛关注外部世界D.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2.(2021·陕西渭南一模)鸦片战争以后,张穆、何秋涛、姚莹等人以“辨方纪事,考古镜今”“揽地利戎机之要”为宗旨和目的展开了边疆历史地理研究。这反映出当时( )A.民族意识的觉醒B.边疆危机的出现C.史地研究的传承D.华夷观念的消失3.(2021·甘肃兰州模拟)中国近代译著的范围扩展到外交、军事、自然科学和技术等方面,1861—1895年之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这说明( )A.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兴盛B.向西方学习的维度日渐多样化C.“中体西用”思想得以传承D.自强运动激发民族意识觉醒4.(2021·贵州贵阳模拟)近代学者王韬认定“中国为西土文教之先声”;李鸿章、奕等人反复论证西方算术中的“借根方”脱胎于中国“四元之学”;郑观应也以“西学中源说”力证西学乃中华古文化西传所成。材料折射出( )A.中国人的盲目自大B.中西文化联系紧密C.学习西方阻力很大D.全面西化思潮出现5.(2021·安徽安庆模拟)戊戌变法前,追随康有为的梁启超在公开发表的论著中提倡尊孔保教,致力于儒学的宗教化。而到了1902年,梁启超却公开反对保教。梁启超这一变化折射出当时( )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动摇B.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D.维新派已赞同革命6.1897年,严复的《天演论》出版之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为社会上流行的口头禅。据此可知,《天演论》( )A.促进了救亡图存运动的兴起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顺应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D.推动了生物科学的发展\n7.(2021·河北唐山二模)近代中国维新思想家提倡的“开民智”,其包含了三重内涵,一是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二是接受一整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观念,三是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其中最重要的体现在第三个方面。这说明近代中国的维新思想( )A.为民主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B.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C.体现救亡与启蒙的时代要求D.以警醒世人作为其根本目的8.(2021·云南昆明模拟)19世纪中后期,“西学源出中国说”“中体西用说”“托古改制说”出现并流行于中国思想界,这些学说的共同进步性是( )A.论证传统文化的先进B.推动中国文化的复兴C.有助于新思想的传播D.阐释中西文化的优劣9.(2021·北京丰台二模)下面是一位同学对某一历史时期的知识梳理,他所学习的内容主题应该是( )A.瓜分中国的狂潮B.国家出路的探索C.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D.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10.(2021·四川泸州二模)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分子及时指出,“两个和会(巴黎和会与国内的南北议和)都无用”;要人民用强力拥护公理平民征服政府;号召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唯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这反映了( )A.民族意识的新觉醒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C.革命任务发生变化D.社会性质根本变化11.新文化运动最初的目的是“恢复独立自主之人格”,从思想文化上启蒙民众觉醒,但这一“求个性自由、解放”主题的初衷在1919年后不得不让位于国家主义。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国民革命运动高涨D.新三民主义的影响12.(2021·北京顺义一模)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同志备受鼓舞,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新纪元》等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这些文章( )A.客观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B.增强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鉴别力C.说明列强侵略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经济D.表明中国知识分子救国有盲目性二、非选择题13.(2021·黑龙江大庆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代知识分子人数众多,在社会上形成势力,他们作为政治上的一支独立力量有十分明显的表现。宋代由于积贫积弱,社会问题很多,一部分知识分子有感于形势严重,以天下为己任,奋起而挽救危亡。范仲淹提出传唱千古的口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王安石变\n法更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力求把变法革新进行到底。改革派和反改革派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这其中有许多无谓的党同伐异,争夺权利,但也反映了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由许多知识分子组成的政治家力量的强大。朱熹就认为汉高祖、唐太宗都是假仁义以遂其私欲,可是他却反对君主独裁。陈亮认为,生民之初,君主是人民推举出来的,应该为人民办事。——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以林则徐、魏源、徐继畬为代表的士大夫循着晚清经世致用的实学理路,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时代命题。虽遭遇举国冷遇的困境,却影响了后世国人对救国真理的探索过程。李鸿章更是敢于冲破藩篱,开启了近代化的历史征程。面对甲午战败,梁启超等人更是“以敌为师”,他在《戊戌政变记》中将变法看作是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不断尝试的结果,认为林则徐等“师夷长技以制夷”之说是变法的萌芽。甲午战败后“朝野乃知旧法之不足恃”,于是“言变法者乃纷纷”,从而促成“天下人士咸知变法,风气大开矣”。戊戌政变后的清末新政不仅继承了洋务运动的事业,而且也继承了百日维新的事业,当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时候,它同时又保留和完善了这一部分改革的成果。辛亥革命后,面对社会乱象,孙中山继续为革命事业奔走号呼。陈独秀也将新文化看作是国人救国方案和思想启蒙不断走向成熟的结果,认识到价值观才是根基。没有多数国民之价值观念的转变,共和制度就成了无本之木。新文化运动后青年知识分子转向马克思主义。——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知识分子挽救社会危机的思想、行动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国人探索救国之路的特点。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西学东渐”的冲击和影响下,中国思想开始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这一过程是极其艰\n难、曲折和复杂的,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传入既是中国思想和文化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助力,又是中国思想和文化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阻力。中西思想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的思想转型的一个重要特征。——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通”与“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n课时规范练32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A 解析:林则徐与徐继畬在广东及福建任职或游历居住期间编纂介绍西方的书籍,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书籍,说明广东、福建是当时国人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窗口,故选A项。2.A 解析:由材料以“辨方纪事,考古镜今”“揽地利戎机之要”为宗旨和目的展开了边疆历史地理研究可知,在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的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开展了边疆历史地理研究,是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故选A项。3.C 解析:在1861—1895年的译著中,科学类占主体,再结合所学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中体西用”可知,应选C项;题干提及的是中国近代译著的比例,不是近代思想、文化兴盛,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多元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民族意识觉醒,排除D项。4.C5.B 解析:材料“戊戌变法前……提倡尊孔保教……到了1902年……公开反对保教”体现了梁启超救亡图存的思想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故选B项。6.B 解析:据材料《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社会上流行可知,变法的思想对社会民众的影响较大,有利于启迪民智,故选B项。7.C 解析:材料第一、二两重内涵反映了维新思想中进行思想启蒙的要求,第三重内涵反映了维新思想中救亡的要求,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维新思想将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与民主运动的思想基础和资本主义发展无关,排除A、B两项;维新思想的根本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排除D项。8.C 解析:“西学源出中国说”“中体西用说”试图调和中西文化,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托古改制说”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寻找依托和理由,因此这些学说的共同进步性是有助于新思想的传播,故选C项。9.B 解析:“维新思想的传播”反映维新变法,“晚清的立宪运动”反映清末新政,“反洋教运动”反映义和团运动,“反清武装起义”反映革命党人的努力,可见材料内容是面对民族危机加深探索国家出路,故选B项。10.A 解析:据材料“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分子及时指出……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唯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可知,五四运动时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呼吁人民直接行动改造政府,故选A项。11.A 解析:从“启蒙民众觉醒”到“让位于国家主义”体现了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故选A项;马克思主义与材料中的转变无关,排除B项;国民革命运动是1924—1927年,排除C项;新三民主义是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提出的,排除D项。12.A 解析: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与材料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相符,故选A项。13.参考答案:(1)思想:(范仲淹)居安思危,把国家命运、利益放在首位;(王安石)坚定信念、不断革新的精神,关心国家命运;(朱熹)反对君主独裁;(陈亮)君主应该为人民办事。行动:变法改革的实践;同顽固势力斗争。背景:宋代中期积贫积弱的现实,或面对辽、西夏的威胁;崇文抑武,文官政治局面的形成;理学的影响。\n(2)特点:吸取传统文化精华;具有传承性或延续性;向西方学习(由向西方学习转向以俄为师);层次递进(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救亡图存和思想启蒙相结合。14.参考答案:示例论题:“西学东渐”促进了中国思想和文化从传统向近代转型。阐述:甲午战争后,新兴的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掀起了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的维新运动。维新派在继承中国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知识、哲学和社会政治学说,形成了一套与封建专制统治思想相对立的思想体系。有力地冲击了封建守旧派所坚持的腐朽观念,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发动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同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总之,“西学东渐”促进了中国思想和文化从传统向近代转型。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