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专题检测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山东普通高中学科等级考试模拟)下表反映了1953—1957年间我国工业与基本建设投资情况。这反映了新中国( )工业投资金额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数行业比例(%)投资主体比例(%)金额(亿元)重工业85中央81.8481.15轻工业15地方18.2107.32A.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B.工业体系的构建模式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地方经济发展的困境2.(2021·山东德州一模)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主要工农业产品的生产指标、全国基本建设投资、重大建设项目等事项由中央计划机关负责管理,在确保完成国家任务之后,地方政府有权对本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指标、建设项目和规模、投资及物资使用进行适当调整和安排。这一措施( )A.促进了“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B.增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灵活性C.导致了地方各自为政的局面D.削弱了中央对经济的管理权3.(2021·河北邯郸一模)下面是1952年至1956年我国城镇各类劳动者数量统计表(单位:万人)。这反映出当时我国( )A.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建立B.城乡经济形势日益好转C.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出现问题D.城镇人口就业环境优于农村4.(2021·河南新乡三模)下图为1950年我国的一幅年画《女拖拉机手》。该年画( )A.凸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B.揭示了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壮举\nC.歌颂了女性参与社会生产的热忱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艺术实践成果5.(2021·山东济宁模拟)在过渡时期,中国政府采纳了苏联的编制物资平衡计划的制度,主要商品的分配不通过市场机制而是直接归中央的计划人员掌握。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 )A.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B.保障计划建设目标的达成C.加快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D.解决物资紧缺的社会压力6.(2021·江西南昌二模)下表为1978年到1987年北京市居民部分食物人均消费(单位:千克)变化情况。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种类1978年1987年粮食182.7123.6肉类19.229.9禽类12.9鲜奶8.615.4A.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B.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C.企业生产自主权扩大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7.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中关村已经陆续有40多家民营科技公司,这些企业的老板大都是国企的科研人员。国家允许此类企业发展旨在( )A.鼓励企业技术创新B.贯彻“科教兴国”战略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增强国有企业活力8.(2021·安徽合肥三模)下图反映了2001年和2017年我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变化情况,这一现象( )A.揭示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B.改变了我国的经济所有制结构C.加速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表明加入世贸组织产生的影响9.(2021·宁夏银川二模)1991年,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上市公司只有14家,1992年为53家,1993年为183家,1994年则达291家。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B.南方谈话推动企业改革\n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D.股份制公司被民众认同10.(2021·安徽马鞍山一模)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深圳经济特区( )A.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展B.尝试突破传统经济模式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开始形成证券交易市场11.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2019年8月,中央再次决策,“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说明( )A.经济体制改革获得成功B.改革开放不断得以深化C.华侨优势促进经济发展D.“一国两制”解放了生产力12.2019年10月,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达到了全球最佳水平的77.9%。2019年11月5—10日,习近平出席并宣告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这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这表明( )A.中国旨在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B.中国崛起并主导了国际贸易体系C.中国进口贸易量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D.中国政府成功化解了国际贸易壁垒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1·河南洛阳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对农村人民公社的所有制和分配关系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整,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生产;改进商业政策,农村集市贸易有所恢复,有些大中城市出现农贸市场,对于补充城市供应和促进小商品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1965—1978年间,自由市场基本绝迹。城乡之间是找不到公开经营粮食、蔬菜、禽蛋和水产品的小商贩的。——摘编自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 “练摊”指本钱不多下海摆地摊的行为。20世纪80年代初,“练摊”和“个体户”、“倒爷”一样都是贬义词。随着下乡知青陆续返城,社会上出现了大批“待业青年”。他们在路边摆摊出售“大碗茶”,内心十分忐忑,只能偷偷摸摸干。一些农民把人民日报文章剪下来贴到扁担上,作为“合法”的依据,挑着农副产品去赶集。在看重“单位”的年代,练摊实在是走投无路之举,和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一帮“闲散人员”组成的练摊族开始倒服装、倒电器,硬是发了,成为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波“万元户”。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尝到了练摊的甜头,纷纷下海。一些城市也开始建立自由市场吸纳摊贩,发展马路经济。——摘编自任仲平《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个体私营经济的曲折发展历程,并说明20世纪60年代初农村和城市集贸市场得以恢复的原因。(15分)\n(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出现“练摊”“下海”等经济现象的时代背景。(10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城乡关系的主要政策年份政策依据主要内容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发展农业生产,为工业化开辟道路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管理条例》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需持有城市劳动部门、学校的录用、录取证明,或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入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集镇落户2002年中共十六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12年中共十八大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靠城市带动乡村,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实现共同发展\n——摘编自颜昌武《中国现代国家建设中的城乡关系——一个非对称双向运动的分析视角》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就现代中国城乡发展或工农业发展关系得出结论,并加以论证。(要求:结论明确,论证完整有据,表述清晰)(12分)\n专题检测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B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的重工业获得快速发展,国家对基本建设的投资占主体,“一五”计划奠定了我国的基本工业体系,故选B项。2.B 解析:材料中采取的措施是在坚持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之下,给予地方政府适当的自主权,增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灵活性,故选B项;“一五”计划时间是1953—195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建立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之下,导致地方各自为政说法错误,排除C项;在中央统一领导之下发挥地方自主性,并未削弱中央对地方经济的管理权,排除D项。3.A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1952—1956年底,城镇职工的人数大幅增加,但城镇个体劳动者却在1956年大幅度减少,根据所学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可知,1956年底,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所以个体劳动者急剧减少,故选A项。4.C 解析:根据年画内容可知,女性操作新式生产工具拖拉机进行农业生产,反映出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歌颂了女性参与社会生产的热忱,故选C项。5.B 解析:在过渡时期,“主要商品的分配不通过市场机制而是直接归中央的计划人员掌握”,说明新中国借鉴了苏联工业化的做法,这一做法可以集中国家的力量来保障计划目标的完成,故选B项。6.A 解析:材料显示与1978年相比,1987年北京市居民在肉类、禽类、鲜奶等方面人均消费均有较大增长,而粮食消费则下降,说明其食物选择更加多样,这反映了1978年开始的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提高了农村的生产力,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故选A项。7.C 解析:材料主旨是20世纪80年代国企科研人员可以自己成立公司,这反映了国内经济改革,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故选C项。8.D 解析:对比2001年,2017年国有企业进出口比重下降,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比重上升,这反映了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一步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9.B 解析:根据材料“1991年,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上市公司只有14家,1992年为53家,1993年为183家,1994年则达291家”可知,1992—1994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目快速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时发表了重要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把我国的改革开放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指导意义,故选B项。10.B 解析:由图片中“股金证”“联合投资公司”“1983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股份制公司是指以入股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合理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是生产社会化和利用市场的表现,说明当时中国尝试突破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故选B项。11.B 解析:材料说明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故选B项;深圳经济特区属于对外开放范畴,而经济体制改革属于对内改革范畴,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华侨对深圳发展的作用,排除C项;“一国两制”方针与深圳无关,排除D项。12.A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营商环境达到了全球最佳水平的77.9%”“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可知,中国致力于顺应和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故选A项;题干反映了中国在经济领域的振兴,但并没有主导世界贸易体系,\n排除B项;题干没有表明“中国进口贸易量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信息,排除C项;中国政府只能积极减少国际贸易壁垒,但仅靠中国一国并不能成功化解国际贸易壁垒,排除D项。13.参考答案:(1)曲折发展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得到恢复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后逐渐走向消亡;20世纪60年代一度恢复发展,但“文化大革命”时期近乎消失。原因:1959—1961年,我国出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给农村与城市带来空前压力;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2)时代背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下乡知青返城造成的就业压力严重;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思想;1992年十四大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和逐步建立。14.参考答案:示例:城乡发展由二元壁垒逐步走向一体化融合。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为目标,农村虽然也实行了土地制度改革,但战略布局是以城市为中心。为配合城市的发展,国家实施了限制农村土地和人口流动的合作化运动和户口登记制度,建立了城乡二元体制,城乡在户籍、住宅、教育、医疗等方面都实行不同的政策。牢固的城乡壁垒阻碍了资源的流动,不利于现代化在城乡的整体推进。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率先得到发展。为改变城乡发展的隔绝状态,国家逐步放开了户籍制度,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以城市带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城乡二元体制开始松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城乡进入一体化共同发展的轨道,农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总之,现代中国的城乡关系,由初期的明显分立逐步走向一体化融合,经历了曲折艰难的过程。消除城乡差异,谋求共同发展任重道远。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