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届部编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突破练习二十三从三个方面决胜主观简答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任务突破练二十三 从三个方面决胜主观简答题(赋分35分,用时40分钟)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韩忠彦)进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封仪国公。而曾布为右相,多不协,言事者助布排忠彦,以观文殿大学士知大名府。又以钦圣(宋钦宗)欲复废后,为忠彦罪,再降太中大夫,怀州居住。又论忠彦在相位,不应弃湟州,谪崇信军节度副使,济州居住。逮复湟、鄯,又谪磁州团练副使。复太中大夫,遂以宣奉大夫致仕。卒,年七十二。(选自《宋史·韩忠彦传》,有删改)韩忠彦为什么会屡次获罪?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加以梳理。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先是,七庙以平文为太祖。孝文议定祖宗,以道武为太祖。祖宗虽定,然昭穆未改。及孝文崩,将祔神主于庙,侍中崔光兼太常卿,以太祖既改,昭穆以次而易。兼御史中尉、黄门侍郎邢峦,以为太祖虽改,昭穆仍不应易,乃立弹草,欲按奏光。光谓惠蔚曰:“此乃礼也,而执法欲见弹劾,思获助于硕学。”惠蔚曰:“此深得礼变。”寻为书以与光,赞明其事。光以惠蔚书呈宰辅,乃召惠蔚与峦庭议得失。尚书令王肃又助峦,而峦理终屈,弹事遂寝。(选自《北史·孙惠蔚传》,有删改)朝廷在昭穆改序问题上采纳了谁的意见?理由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四年,还益州。时蜀土寇往往聚结,悉讨平之。轨每临戎对寇,或经旬月,身不解甲。其部众无贵贱少长,不恭命即立斩之。轨初入蜀,将其甥以为心腹,尝夜出,呼之不以时至,怒而斩之。后征入朝,赐坐御榻,轨容仪不肃,又坐而对诏,高祖大怒。因谓曰:“公之入蜀,车骑、骠骑从者二十人,为公所斩略尽,我陇种车骑,未足给公。”诏下狱,俄而释之,还镇益州。(选自《旧唐书·窦轨传》,有删改)面对蜀土寇往往聚结的局势,窦轨是怎么做的?最后结果如何?请简要说明。\n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镕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有删改)“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简要说明理由。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蒯通曰:“……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向利倍义乎!”蒯生曰:“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蒯通复说曰:“……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有人说韩信“悔不用蒯通之计”,请结合选文,概括蒯通劝说的主要内容。二、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0分)贞观元年,封中书令房玄龄为邗国公,兵部尚书杜如晦为蔡国公,并为第一等,食邑实封一千三百户。皇从父淮安王神通上言:“义旗初起,臣率兵先至,今玄龄等刀笔之人,功居第一,臣窃不\n服。”太宗曰:“国家大事,惟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则知赏罚不可轻行也。今计勋行赏,玄龄等有筹谋帷幄,画定社稷之功,故得功居第一。叔父于国至亲,但以不可缘私滥与勋臣同赏矣!”由是诸功臣自相谓曰陛下以至公赏不私其亲吾属何可妄诉初高祖举宗正籍弟侄再从三从孩童已上封王者数十人太宗谓群臣曰:“若一切封王,多给力役,乃至劳苦万姓。”于是宗室先封郡王其间无功者,皆降为县公。贞观十一年,太宗以周封子弟,八百余年,秦罢诸侯,二世而灭。吕后欲危刘氏,终赖宗室获安,封建亲贤,当是子孙长久之道。乃定制,以子弟荆州都督荆王元景等二十一人,又以功臣司空赵州刺史长孙无忌等一十四人,并为世袭刺史。礼部侍郎李百药奏论驳世封事曰:臣闻经国庇民,王者之常制;思阐治定之规,以弘长世之业,万古不易,百虑同归。欲以百王之季,行三代之法,天下五服之内,尽封诸侯,王畿千里之间,俱为采地。是则以结绳之化行虞、夏之朝,用象刑之典治刘、曹之末,纪纲弛紊,断可知焉。且数世之后,王室浸微,始自藩屏,化为仇敌。疆埸彼此,干戈侵伐。推行郡县而设官分职,任贤使能,以循良之才,膺共治之寄,何世无人。至使地或呈祥,天不爱宝,民称父母,政比神明。岂容以为侯伯则同其安危,任之牧宰则殊其忧乐?何斯言之妄也!爵非世及,用贤之路斯广;民无定主,附下之情不固。此乃愚智所辨,安可惑哉?太宗嘉纳其言。于是竟罢子弟及功臣世袭刺史。(选自《贞观政要·封建》,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由是诸功臣自相谓曰/陛下以至公/赏不私其亲/吾属何可妄诉/初/高祖举宗正籍/弟侄再从三从孩童已上封王者数十人/B.由是诸功臣自相谓曰/陛下以至/公赏不私其亲/吾属何可妄诉/初/高祖举宗正籍/弟侄再从三从孩童已上封王者数十人/C.由是诸功臣自相谓/曰陛下以至公/赏不私其亲/吾属何可妄诉/初/高祖举宗正籍弟侄再从/三从孩童已上封王者数十人/D.由是诸功臣自相谓曰/陛下以至公/赏不私其亲/吾属何可妄诉/初/高祖举宗正籍弟侄再从/三从孩童已上封王者数十人/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刀笔,古代书写工具,古时书写于竹简,误则用刀削去重写,因此把公牍称刀笔。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成员的称谓,历代皇族及外戚例称为宗室。C.五服,即王畿外围,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远及近分为荒、要、绥、甸、侯等五服。D.结绳,即将绳子扎接起来,是文字产生之前人们用来记数记事和传递信息的方法。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贞观元年,唐太宗封房玄龄、杜如晦为一等国公,却拒绝了淮安王李神通要求封赏的请求,体现出赏罚分明的明君风范。B.在唐太宗看来,其从父率先举义旗带兵勤王的功绩远不如房玄龄等人运筹帷幄、安抚社稷的功勋大,计功行赏,玄龄当居第一。C.唐太宗把没有功劳的宗室郡王的爵位降为县公,除了体现封赏不偏袒亲眷的公正,也显示出不滥施封赏爱护百姓的情怀。D.唐太宗之所以实行世袭分封,主要是借鉴周朝实行分封存续八百余年和汉代靠刘姓宗室获得安定的经验,汲取秦朝废除分封二代而亡的教训。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n(2)岂容以为侯伯则同其安危,任之牧宰则殊其忧乐?10.礼部侍郎李百药在奏论中讲明了哪些“心智所辨”的道理,从而让唐太宗“嘉纳其言”废除分封的?(3分)\n任务突破练二十三 从三个方面决胜主观简答题1.①受到曾布和言事者的排挤。②因为废后等事得罪了皇帝。③他在相位时弃湟州,后来湟州被收复,因此反复被贬谪。参考译文(韩忠彦)升迁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封仪国公。而曾布任右相,多不和谐,言事者帮助曾布排斥忠彦,以观文殿大学士知大名府。又将钦圣想恢复已废皇后,作为忠彦的罪行,又降为太中大夫,居住怀州。又论忠彦在相位,不应放弃湟州,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居住济州。等到收复湟州、鄯州,又贬为磁州团练副使。复任太中大夫,就以宣奉大夫辞官归居。去世,终年七十二岁。2.采纳了崔光的意见。理由是:①崔光因提出意见而被弹劾,只得求助孙惠蔚,孙惠蔚认为符合礼制,写信表示赞同。②孙惠蔚与异见者邢峦辩论,最终使邢峦理屈。参考译文起先,供奉祖先的宗庙以平文帝为太祖。孝文帝议定祖先,以道武为太祖。祖先虽然定下来了,但是宗庙的排列次序左昭右穆没有改变。到孝文帝去世,将祭祀神主于庙,侍中崔光兼任太常卿,认为太祖既然已经改变,昭穆应按次序更换。兼任御史中尉、黄门侍郎的邢峦,认为太祖虽然已经改变,但昭穆仍不应该更换,于是上书弹劾,想要查奏崔光。崔光对孙惠蔚说:“这就是礼,可执行法律的官吏想要弹劾我,我想要得到您这位博学人士的帮助。”孙惠蔚说:“这深深合乎礼仪的变化。”不久(孙惠蔚)写信给崔光,佐助彰明这件事。崔光把孙惠蔚的书信呈给宰相,(宰相)于是召见孙惠蔚与邢峦在朝廷商议事之利害。尚书令王肃又帮助邢峦,而邢峦的道理终究欠缺,弹劾的事于是作罢。3.第一问:①发动作战,毫不松懈。有时经历十天一个月,身上铠甲也不脱掉。②严明军纪,就连成为自己心腹的外甥夜出未及时回营,也按军法处死。第二问:全都讨伐平定。参考译文武德四年,回到益州。当时,四川贼寇常常聚集,窦轨全都讨伐平定了。窦轨每次率军攻打敌寇,有时经历十天一个月,身上铠甲也不脱掉。他的部下无论是贵是贱是少是长,不遵从命令就立刻斩首。窦轨刚进入四川,带着他的外甥当作心腹,曾经在夜里外出,呼叫他也没能按时到来,一怒之下处死了他的外甥。后来窦轨应征入朝,皇帝赐御榻让窦轨坐,窦轨容表不整,又坐着和高祖对话,高祖大怒。于是对他说:“你入蜀时,车骑、骠骑跟随着的人有二十个,被你几乎杀光了,我关陇人士车骑,不足以服侍你。”下诏将窦轨送入监狱,不久便又释放了他,使他返回镇守益州。4.同意这种说法。智伯的失败,是才超过了德,才与德是不一样的。聪明、细察、坚强、果敢,叫作才;公正、率直、至中、平和,叫作德。才,是德的基础;德,是才的统帅。世人重才轻德的深层次原因是“德”比较“高冷”,世人虽然仰慕,但内心里却想离得远远的,而“才”是更直观更见成效的,是现实世界的人们所喜爱的,人们容易亲近。所以容易造成被才蒙蔽的用人失误,以至于颠覆。参考译文臣司马光说:智伯的灭亡,在于才胜过德。才与德是不同的两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而论之为贤明,于是就看错了人。聪明、细察、坚强、果敢,叫作才;公正、率直、至中、平和,叫作德。才,是德的基础;德,是才的统帅。云梦地方的竹子,天下都称为刚劲;然而如果不矫正其曲,不配上羽毛,就不能作为利箭穿透坚物。棠溪出产的铜材,天下都称为精利,然而如果不经熔烧铸造,不锻打出锋,就不能作为兵器击穿硬甲。所以,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原因何在?因为君子持有才干把它用到善事上,而小人持有才干用来作恶。持有才干做善事,能处处行善;而凭借才干做恶事,就无恶不作了。愚人尽管想作恶,因为智慧不济,气力不胜任,好像小狗扑人,人还能制服它。而小人既有足够的阴谋诡计来发挥邪恶,又有足够的力量来逞凶施暴,就如\n恶虎生翼,他的危害难道不大吗!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爱;对喜爱的人容易宠信专任,对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自古至今,国家的乱臣奸佞,家族的败家浪子,因为才有余而德不足,导致家国覆亡的多了,又何止智伯呢!所以治国治家者如果能审察才与德两种不同的标准,知道选择的先后,又何必担心失去人才呢!5.韩信的实力可以决定天下归属,应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韩信功高震主,当刘邦的臣子很危险;成事要抓住时机。参考译文蒯通说:“……您帮助汉军那么汉军就会胜利,帮助楚军那么楚军就会胜利。我愿意披肝沥胆,敬献愚计,只恐怕您不采纳啊。如果能听从臣下的计策,不如让两方都受利,使他们并存,您与他们三分天下,形成鼎足的局势,在这种形势下,任何一方都不敢有所行动……”韩信说:“汉王待我不薄,把他的车子给我坐,把他的衣服给我穿,把他的饭给我吃。我听说,坐别人的车就要和他共患难,穿别人的衣服就要分担他的忧虑,吃别人的食物就要为他的事效死命,我又怎么可以见利忘义呢!”蒯生说:“臣下听说凡是武勇和谋略使君主感到威胁的就很危险,功劳盖过天下的无法封赏……现在您拥有震动君主的威势,具有无法封赏的功劳……将军您凭着这么大的声望和功绩,能到哪里去安身呢?您居于臣子的地位而拥有震动君主的威势,名望高于天下所有的人,我私下为您感到危险。”韩信道歉说:“先生暂且说到这儿吧!让我考虑考虑。”蒯生又说:“……功业很难成功而容易失败,机会很难遇到而容易失去。时机啊时机,失去了就不会再来……”韩信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汉王,又自认为功勋卓著,汉王终究不会夺去自己的齐国,于是谢绝了蒯通。6.A 解析“曰”引出后面所说的内容,后面要断开,所以排除C项。“以”为介词,后面应该带有名词性质的词或短语,所以应在“公”后面断开,排除B项。“再从三从孩童”修饰“弟侄”,所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7.B 解析外戚不属于宗室。8.B 解析B项,“远不如”是错误的。原文只是说如今论功行赏,房玄龄等有运筹帷幄、安抚社稷的功勋,所以应该功居第一。叔父是国家至亲,但不能因为亲私关系就随意与功勋大臣同样封赏,但并没有说他叔父的功绩远不如房玄龄等人运筹帷幄、安抚社稷的功勋大。9.(1)所赏的人和他的功劳相当,无功的人自然退避不争;所罚的人和他的恶行相当,做坏事时人们才会感到畏惧。(2)怎能说分封诸侯就能共同承担安危,而任命刺史、县官,他们就不能与国君同忧共乐?10.①他认为想在众多朝代之后,实行夏、商、周三代的办法,将天下五服之内的国土全部分封给诸侯,千里王畿也都分给卿大夫做采地。这就像要在虞舜、夏禹的时代实行上古结绳记事的古老方法,在汉魏时代推行远古象刑法典,这样的做法,必定造成纪纲松弛、社会混乱。②实行郡县制,设官分职,任用贤能,用贤良的人才,才能担负起共同治理国家的重任。参考译文贞观元年,唐太宗封中书令房玄龄为邗国公,兵部尚书杜如晦为蔡国公,官品都列为一等,享受一千三百户的俸禄。太宗的堂叔淮安王李神通上奏道:“在太原初举义旗时,我便带兵首先赶来响应,现在房玄龄这些舞文弄墨的人,却功居第一等,我私下不服。”太宗说:“国家大事,只在赏罚。所赏的人和他的功劳相当,无功的人自然退避不争;所罚的人和他的恶行相当,做坏事时人们才会感到畏惧。可知赏罚不能轻率施行。如今论功行赏,房玄龄等有运筹帷幄、安抚社稷的功勋,所以应该功居第一。叔父是国家至亲,但不能因为亲私关系就随意与功勋大臣同样封赏。”因此功臣们相互之间说:“陛下秉公封赏,不偏袒亲眷,我们怎么可以胡乱申诉猜疑呢?”当初,高祖把同宗子弟和二代三代之内的旁系弟侄分封为王的有几十人。太宗对臣下们说:“如果所有的宗室都封王,多用人侍奉,就会劳苦万民。”于是把宗室中先封郡王没有功劳的都降为县公。\n贞观十一年,太宗认为周朝实行分封诸侯的制度,执掌江山八百余年,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度,只经历了两代就灭亡了。汉代吕后想篡夺汉室天下,最后靠刘姓宗室的力量获得安定,分封子弟的方法应该是子孙保全江山的最好办法。于是定下制度,分封子弟荆王元景等二十一人为都督,功臣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十四人为刺史,并且世袭爵位。礼部侍郎李百药上书表示反对世封这件事说:我听说治理国家造福百姓,是历代帝王的一贯做法。考虑安定国家的政策,以开辟未来大业,这是所有帝王万古不变的想法。想在众多朝代之后,实行夏、商、周三代的办法,将天下五服之内的国土全部分封给诸侯,千里王畿也都分给卿大夫做采地。这是要在虞舜、夏禹的时代实行上古结绳记事的古老方法,在汉魏时代推行远古象刑法典,这样的做法,必定造成纪纲松弛、社会混乱。而且几代之后,皇室逐渐衰微,原来作为屏障的诸侯,都变成仇敌。彼此互相攻城夺地,干戈相见。实行郡县制,设官分职,任用贤能,用贤良的人才,担负起共同治理国家的重任,哪个朝代没有贤良的人才?任用这些贤才做官,就会使土地呈现祥瑞、上天赐予宝物,百姓就会称颂国君为人民的父母,把朝廷奉为神明。怎能说分封诸侯就能共同承担安危,而任命刺史、县官,他们就不能与国君同忧共乐?这是何等荒谬啊!只要爵位俸禄不是世袭,任用贤才的路子就会很宽广;百姓要是没有一个固定的国君,他们就人心惶惶。这个道理是聪明的人和愚昧的人都懂得的,怎么会迷惑不解呢?太宗皇帝非常赞许并接纳了这些意见。于是下令废除了子弟及功臣世袭刺史的制度。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23 14:37:05 页数:7
价格:¥3 大小:30.3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