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模拟考试
>
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8
2
/18
剩余1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年九年级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本试卷由积累运用、阅读理解、表达交流三部分构成,共22小题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积累·运用(30分)学校开展以“我身边的‘云生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根据材料完成下列任务。【趣味“云”科技】1.阅读材料,完成题目。技术快速dié代升级、大小屏深度融合转化的今天,新闻报道传播借力“云”技术,已突破时空、突破演播室等的限制,形成共时无障ài的交流效果。“云采访”“云直播”“云报道”的实施,将今年全国两会报道主体和受众串联、并联在一起,引领观众深度参与到实时传播。“云”化之下,异地同框、超低延时,肤能代表委员乘“云”破障、“穿”屏议事,可以说,今年的两会报道迈入了“云”时代。齐鲁网·闪电新闻客户端发挥“融媒轻骑兵”作用,推出的“闪电大直播”“热词专家说”“真知zhuó见·现场声”颇受关注。(1)根据拼写汉字。dié代()障ài()真知zhuó见()(2)拟写一句话新闻。(3)辨析并修改选段中画线句的语病。【答案】(1)①.迭②.碍③.灼(2)两会报道,迈入“云”时代。(3)①在“传播”后加“之中”。【解析】【小问1详解】迭代(diédài):更相代替;轮换。障碍(zhàngài):挡住道路,使不能顺利通过的阻碍;阻挡前进的东西。真知灼见(zhēnzhīzhuójiàn):正确的认识,透辟的见解。【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拟写一句话新闻,可按照“对象+事件”的形式进行概括。结合“新闻报道传播借力‘云’技术,己突破时空、突破演播室等的限制,形成共时无障碍的交流效果”“可以说,今年的两会报道迈入了‘云’时代”可知,对象为“两会报道”,事件为“迈入了‘云’时代”;据此可拟写一句话新闻:两会报道迈入了“云”时代。【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病因:画线句成分残缺,“引领观众深度参与到实时传播”缺少宾语;应在“传播”后加上“之中”。【多彩“云”课堂】2.阅读材料,完成题目。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面对疫情,教育人同心协力,“云”上相约!“双减”下的“云”上语文课堂精彩纷呈:在《朝花夕拾》《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云端名著阅读分享会上,同学们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表达了独到的阅读见解。系统化改编、创编作业,如《朝花夕拾》一篇一题、鲁迅朋友圈、生字词编故事,制作自己喜欢的名著专题网页等等。(1)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主干。(2)假如从下面的图片中挑选一幅发朋友圈,请配100字以内的文字说明。图1图2图3(3)在微信的“资料设置”上,如果将《骆驼祥子》中某人“加入黑名单”,你觉得谁的可能性最大,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同学们表达见解。(2)示例1:选图1,鲁智深为金翠莲的遭遇而路见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可见鲁智深是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示例2:选图2,儿时鲁迅一直想得到《山海经》而未能如愿。后来,阿长给鲁迅买来了《山海经》,这让鲁迅对于不识字的阿长能够买到这本书感到非常震惊。由此,也让鲁迅对阿长产生了更多的敬意。示例3:选图3,唐僧师徒四人行至白虎岭时,先后遇到了白骨精变成的村姑、老妪和老父,全被孙悟空识破且一棒打死。(3)示例:被加入黑名单可能性最大的是孙侦探。因为他既代表了社会黑暗势力,是旧社会的爪牙,为人阴险狡诈;又同样是一个底层人物、一个小小的巡警,用他仅有的那点权力,不遗余力地压迫更底层的人物。【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提取句子主干。结合“在《朝花夕拾》《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云端名著阅读分享会上,同学们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表达了独到的阅读见解”分析,“在《朝花夕拾》《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云端名著阅读分享会上”是定语,修饰主语“同学们”;“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是状语,修饰谓语“表达”;“独到的”是定语,修饰宾语“阅读见解”。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的形式提取句子主干,故提取句子主干为:同学们表达见解。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结合图片分析:图1画的是在集市中,一官差模样的人当街用着拳打着另一人,由此可知,图1是出自于《水浒传》的故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为了救金翠莲父女还乡,三拳打死了郑屠,放走了金翠莲父女,由此可见他是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图2画的是一个女佣模样的人在看着一个孩子高兴地读书,由此可知,图2出自于《朝花夕拾》中的故事《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图3画的是孙悟空棒打一个拄杖老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在一旁惊恐地看着。由此可知,图3出自于《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白骨精一心想吃唐僧肉,但又害怕孙悟空火眼金睛识破本相,于是三次分别变化为村姑、老妇和老翁,激发唐僧的怜悯之心。唐僧果真上了白骨精的当,但三次均被孙悟空识破,用金箍棒打“死”。据此作答即可。【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结合题目要求分析“将《骆驼祥子》中某人‘加入黑名单’”,加入黑名单的人应为反面人物。《骆驼祥子》中的反面人物有:二强子,一个自暴自弃的车夫,把自己女儿卖了买了车,又风光了一阵,等钱用完了就喝了酒在家发脾气,结果将自己的妻子打死了,卖了车办完事,又开始拉车,天天喝的烂醉,家里的两个孩子也不管。女儿回来后,还逼着女儿卖身养活一家人,时常回家找女儿要钱,要了钱又去喝的烂醉。二强子的行为是令人气愤的,但是生活的压迫使他喘不过气,只有用酒精麻醉自己,每当他清醒时又觉得对不住女儿和两个儿子,可是没本事的他只有靠拉车维持生活,而他又没有祥子的要强,身体也不够硬朗了,这使他更加自暴自弃,干脆沦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败类。孙排长/侦探,祥子第一次买车后,被大兵们抓走,丢了车。这些兵的头头就是孙排长,但当时孙排长并未露面。祥子第二次遇到他是在曹先生被搜查时,此时孙排长已成为侦探,可成为侦探的他又一次打劫了祥子,把祥子所有的积蓄全搜刮走了。这个姓孙的两次使祥子的梦想破灭,可谓是祥子悲剧命运的罪魁祸首之一。刘四爷,人和车行的老板,为人苛刻。祥子的雇主。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场,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一个儿子来接自己的班,女儿虽能干但毕竟是女儿。由于女儿中年了还未出嫁,觉着对不起她,平日里也挺让着她,但却不愿自己辛辛苦苦挣得的家产随着女儿一起给了别人。于是断绝了与女儿的关系,最后连女儿的坟也不知道在哪儿。封建的思想使他忘记了亲情,当他醒悟过来是已为时过晚,相信当祥子将他赶下车,一个人久久的立在那儿的时候,他真正感到了孤独,真正感到了自己除了钱以外什么也没有了,甚至连女儿的坟也不能看上一眼。据此明确加入“黑名单”的人物,结合内容谈理由即可。3.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论语》)(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5)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________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7)______________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8)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9)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10)__________________,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答案】①.思而不学则殆②.直挂云帆济沧海③.谁家新燕啄春泥④.气蒸云梦泽⑤.赢得生前身后名⑥.四面歌残终破楚⑦.回首向来萧瑟处⑧.不求闻达于诸侯⑨.濯清涟而不妖⑩.宝剑锋从磨砺出【解析】【详解】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殆、济、燕、生前身后、萧瑟、诸侯、濯、涟、磨砺”等字词的书写。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梧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时承载着悲凉寂寞,如“梧桐更兼细雨”,有时象征高洁品格,如“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B.牍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案牍”指代书信,此外“尺牍”“鸿雁”“双鲤”“彩笺”也是书信的别称。C.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如“觥筹交错”中的“觥”,“衔觞赋诗”中的“觞”,“金樽清酒斗十干”中的“樽”,都是“酒杯”的意思。D.在古诗文中常有用某一词来指代某一现象或某一形象、某一场景的情况。如“丝竹”指代“音乐”,“三尺”指代“法律”,“寸管”指代“笔”,“杏坛”指代“教坛”。【答案】B【解析】【详解】B.“案牍”指官府文书;不代指书信;故选B。二、阅读·理解(60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选自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干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丙】①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②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贱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③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选自苏轼《喜雨亭记》)5.根据词典常用义,结合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1)念无与为乐者()A.爱怜B.想法,年头C.思考,考虑D.忧虑(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A.只,仅,只是B.不过,可是C.徒然D.又如(3)始治官舍()A.治理;管理B.修筑,修建C.整顿,训练D.研究(4)既而弥月不雨()A.整,满B.更加,越发C.广D.充满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划分停顿。(限两处)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干此亭其可得耶?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三处画横线的句子。(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3)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9.【丙】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0.根据你的读书积累,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一谈你对苏轼的认识。【答案】5.①.C②.A③.B④.A6.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7.运用典故,表现了作者渴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8.(1)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中散步。(2)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人民,刚刚有了干旱的迹象就降下雨来。(3)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粮食。9.作者关心民生疾苦,与百姓同忧患、共欢乐的思想感情。10.①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写打猎的盛况,抒发报国之情,充满了报国立功、刚强壮武的英雄气。②爱国爱民。苏轼政治生涯坎坷,多次被召多次被贬,多年出任地方官。被贬任密州知州时仍心怀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为久旱逢甘霖,民众皆欢而作《喜雨亭记》。③乐观豁达。比如《记承天寺夜游》表现出了作者在逆境中的旷达与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和坚守的崇高品质。【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可结合句意选取符合语境的词义。(1)句意: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结合选项,“念”可理解为“思考、考虑”,故选C;(2)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结合选项,“但”可理解为“只,仅,只是”,故选A;(3)句意:才开始建造官邸。结合选项,“治”可理解为“修筑,修建”,故选B;(4)句意: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结合选项,“弥”可理解为“整,满”,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5)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6)句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句末语气词前,要停顿。结合划波浪线句分析,“则吾与二三子”中“则”是标志性词语,出现在句首,表转折,“吾与二三子”是句子的主语,故在“子”后断一处;“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中“虽”是表假设的关联词语,“欲优游以乐”是谓语,“于”是介词,“此亭”是宾语,组成动宾词组,不能断开,故在“亭”后断一处;“其可得耶”中“其”是表反问的副词,“耶”是疑问词,“吗”,“其……耶”连用,是一个反问句,不能断开。再结合句意: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故句子划分为: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词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为总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射天狼”,出自《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天狼”暗指西夏,作者在这里运用典故,直抒胸臆,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也表现了作者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8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句注意重点词语“寝(睡觉)、相与(一起)、于(在)、中庭(院子中)”要理解正确;(2)句注意重点词语“今天(现在)、遗(遗弃)、斯(这,这里)、始(刚刚)”要理解正确;(3)句注意重点词语“使(假使)、雨(下)、以为(把……当作)”要理解正确。【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结合【丙】文第①段“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可知,喜雨得来不易,上至官吏,下至小民,无不因此而“相与庆于庭”,“相与歌于市”,“相与作于野”,并且“忧者以乐,病者以愈”,呈现一派欣喜若狂的情景,由此展现了一幅万民欢乐图;“吾亭适成”亭成与喜雨同时成为现实,一方面表明了作者忧国忧民,与民同乐的思想终于感动“上苍”而得到报偿,另一方而又为亭的定名,垫足了充分的理由,亭的建成,恰是作者身为官吏治理有方的象征,这一段在叙述名亭之意时,句句关乎国计民生,款款忧民之心,充盈于字里行间,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与百姓共忧患,同欢乐的思想感情。【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结合【甲】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可知,作者描绘了打猎的盛况;结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可知,作者以魏尚自比,抒发了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充满了英雄气概,可见苏轼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爱国的人;结合当时的创作可知,苏轼发“豪放之先声”,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结合【乙】文创作背景可知,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结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由此可见,苏轼具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结合【丙】文第①段“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可知,久旱民忧,大雨民喜,把修亭与喜雨联系起来,以忧衬喜,表达人们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与百姓共忧患,同欢乐的思想感情,由此可知,苏轼是一个关心民生疾苦,亲民爱民的人。【点睛】参考译文:【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丙】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建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于是我在亭子里开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废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既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唱此事。歌词说的是:“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短袄;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粮食。一场雨下了三天,这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说没有这力量。归功于天子,天子也否认。归之于造物主,造物主也不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归之于太空。而太空冥然飘渺,不能够命名它,于是我用它来为我的亭子命名。”(二)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顷刻,几百人声,一齐喊起,一派红光,把窗纸照得通红。他叫一声:“不好了!”忙开出去看,原来是本村失火。一家人一齐跑出来说道:“不好了!快些搬!”他哥睡的梦梦铣铣,扒了起来,只顾得他一副上集的担子。担子里面的东西又零碎:芝麻糖、豆腐干、腐皮,泥人,小孩子吹的萧、打的叮当,女人戴的银簪子,挝着了这一件,掉了那一件。那糖和泥人,断的断了,碎的碎了,弄了一身臭汗,才一总捧起来朝外跑。那火头已是望见有大把高,一个一个的大团子往天井里泼。嫂子抢了一包被褥、衣裳、鞋脚,抱着哭哭啼啼,反往后走。老奶奶吓得两脚软了,一步也挪不动。那火光照耀得四处通红,两边喊声大震。匡超人想,别的都不打紧,忙进房去抢了一床被在手内,从床上把太公拱起,所在身上,把两只手接得紧紧的,且不顾母亲,把太公背在门外空处坐着;又飞跑进来,一把拉了嫂子,指与他门外走;又把母亲扶了,背在身上。才得出门,那时火已到门口,几乎没有出路。匡超人道:“好了!父母都救出来了!”且在空地下把太公放了睡下,用被盖好。母亲和嫂子坐在跟前。再寻他哥时,已不知吓的躲在那里去了。【乙】匡超人道:“不瞒二位先生说,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牛布衣笑道:“先生,你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呼?”匡超人红着脸道:“不然!所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牛布衣见他如此说,也不和他辩。冯琢庵又问道:“操选政的还有一位马纯上,选手何如?”匡超人道:“这也是弟的好友。这马纯兄理法有余,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选本总以行为主;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惟有小弟的选本,外国都有的!”11.鲁迅评价吴敬梓写人能“摄魂勾魄”,结合【甲】文分析作者写人之妙。12.【乙】文描写了匡超人误用“先儒”一事,请再列举他的其他两件不堪的事情。13.结合以上选文概括匡超人的变化,并分析其性格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11.①抓住“别的都不打紧”这一心理描写和“好了!父母都救出来了!”这一语言描写,以及他救父母兄嫂时的“抢”“扶”“背”“搂”“拉”“指”等一系列的火海救亲人动作,生动形象展现了匡超人勇敢果断、亲情至上、事亲至孝的品格。②对比。火灾发生后匡超人勇救亲人和哥哥的慌乱逃命的不同举动,来衬托匡超人的形象。12.逼妻下乡,停妻再娶,拒看潘三等。13.①匡超人由事亲至孝,勤奋好学的年轻小伙,变成唯利是图、虚伪浮夸,自吹自擂,忘恩负义的市侩小人。②作者所处时代的士林阶层攀龙附凤、追名逐利、嫌贫爱富的风气对青年士子精神生命的毁灭,以及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赏析。首先可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如,“匡超人想,别的都不打紧”是对匡超人的心理描写,“忙进房去抢了一床被在手内,从床上把太公拱起,所在身上,把两只手接得紧紧的,且不顾母亲,把太公背在门外空处坐着;又飞跑进来,一把拉了嫂子,指与他门外走;又把母亲扶了,背在身上。才得出门”是对他的动作描写,“好了!父母都救出来了!”是对他的语言描写。“别的都不打紧”“好了!父母都救出来了!”写出他亲情至上、事亲至孝的品格;“抢”“扶”“背”“搂”“拉”“指”等一系列动词写出他勇敢果断的品格。其次可以从对比的手法角度赏析。“忙进房去抢了一床被在手内,从床上把太公拱起,所在身上,把两只手接得紧紧的,且不顾母亲,把太公背在门外空处坐着;又飞跑进来,一把拉了嫂子,指与他门外走;又把母亲扶了,背在身上。才得出门”写出匡超人的勇敢果断,“再寻他哥时,已不知吓的躲在那里去了”写出他哥哥慌乱的逃命,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匡超人的形象。12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名著内容。匡超人本是一个事亲孝顺,勤劳好学的农村青年,他伺候病中的父亲,极尽孝心。后来在杭州诗会上,结识了一群斗方名士,受他们的影响,学会了沽名钓誉,逐渐丢掉了淳朴善良的心性。在潘三的带领下伪造文书、替人代考,大把敛财,失格失德。匡超人逼妻子回大柳庄乡下,导致其妻郁闷忧虑而死,隐瞒婚史,进京另娶,攀附权贵,背信弃义,丧失做人底线。有恩于匡超人的潘三被捕后,匡超人为求自保,立刻翻脸不认人,说了一大堆冠冕堂皇的话,拒绝探望,薄情寡义,令人不齿。【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一问。【甲】文通过匡超人火中救父母兄嫂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事亲至孝的优良品质,【乙】文描写了匡超人误用“先儒”一事,结合“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所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可知他的虚伪浮夸,根据“这马纯兄理法有余,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写出了匡超人在背后对马二先生的诋毁。要知道,马二先生曾热情帮助鼓励过匡超人,他此刻用如此刻薄的言语来诋毁有过知遇之恩的人,足见其忘恩负义的嘴脸;根据“选本总以行为主,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惟有小弟的选本,外国都有的!”可见匡超人一边是对他人的诋毁,一边是无耻地自我吹嘘,足见这个人的厚颜无耻。可见匡超人由事亲至孝,勤奋好学的年轻小伙,变成唯利是图、虚伪浮夸,自吹自擂,忘恩负义的市侩小人。二问,匡超人本是贫寒人家子弟,因生计流落杭州。他到城里结交了一批名士、老爷,也开始批八股文选本后,为抬高自己,对曾经帮助过他的马二贬损毫不留情,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潘三也是不念半点旧日情分,其心如蛇虫螫毒。匡超人本是个孝顺、勤勉的良家子弟,可是,当他在不断向上走的过程中,他在慢慢地改变,变得势利虚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的社会地位看似不断上升,其实他在逐渐地堕落,内心早已腐坏,不成模样。匡超人是一个深受八股取士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他的变化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脚踏实地成就梦想姜洁①“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希望你们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回信,向他和中国冰雪健儿在冬奥赛场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并对大家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中国冰雪健儿以及广大青年中引发热烈反响。②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道。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只有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奋斗,才能最终成就自己的梦想。③脚踏实地、成就梦想,首先需要打好基础、增长才干。短绠难汲深井之水,浅水难负载重之舟。任何人都不可能轻轻松松地成才,要想干成一番事业,必须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思想,练就过硬本领。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新时代青年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④脚踏实地、成就梦想,还要不惧困难、顽强拼搏。“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年轻人很容易因受到挫折而气馁,但绝不能因此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在北京冬奥会上斩获2金1银的谷爱凌曾经训练摔倒造成脑震荡,“记不起任何东西”,还曾右手粉碎性骨折、大拇指韧带撕裂,但仍坚持带伤参加比赛;苏翊鸣年仅18岁,多次骨折,但一次次受伤从未动摇他继续训练的决心;28岁的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因常年训练脚上满是伤疤、老茧,骨头也变形了,他说“我有一双很丑的脚”,但网友说他是中国最帅的奥运冠军……中国冰雪健儿们的事迹告诉我们,面对挫折困难,要始终坚守希望、不惧挫折、迎难而上、坚持到底,才能获得成功,笑到最后。⑤脚踏实地、成就梦想,还应久久为功、接续奋斗。“行百里者半九十”。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手胼足胝、焚骨继晷的艰苦奋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我国冰雪运动为例,从1980年第一次参加冬奥会无一人获得奖牌,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取得9枚金牌,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冰雪人久久为功、接续奋斗的结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⑥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用青春和汗水创造精彩人生,书写新的奇迹!(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03月20日)14.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15.文中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6.结合选文内容及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短绠难汲深井之水,浅水难负载重之舟”这句话的理解。【答案】14.首先,引用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交代文章背景,提出“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道”的论点;接着,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青年成长成才之道;最后,总结观点,发出呼吁,提出展望。15.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行百里者半九十”,列举“1980年第一次冬奥会无人获奖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9枚金牌”的事例进行对比,多角度勉励新时代中国青年为成就梦想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有力地论述了“久久为功、接续奋斗”的分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增添了文学色彩。16.短绳难以用来打取深井中的泉水,浅水难以负担船的重量。比喻力量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正处于学习黄金时期的我们,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只有打好基础、增长才干,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成就一番事业。【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思路的能力。答题技巧:先点出文章的论点;然后答出论据或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最后使用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表示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来组织答题语言。本题首先要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第①②段引用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交代文章背景,提出“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道”的论点;第③④⑤段,从“脚踏实地、成就梦想,首先需要打好基础、增长才干”“脚踏实地、成就梦想,还要不惧困难、顽强拼搏”“脚踏实地、成就梦想,还应久久为功、接续奋斗”三个方面论述了青年成长成才之道;第⑥段,总结观点,发出呼吁,提出展望。【15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初中阶段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做题时要深入文章具体内容,首先辨别出论证方法,然后再联系上下文,明确论证了什么观点。根据第⑤段的内容可知,“行百里者半九十”是引用论证,“以我国冰雪运动为例”属于举例论证,“从1980年第一次参加冬奥会无一人获得奖牌,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取得9枚金牌”是对比论证。都是为了论证本段的中心句“脚踏实地、成就梦想,还应久久为功、接续奋斗”。答题模式:运用了……的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1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意。在理解本义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语境义。短绠难汲深井之水,浅水难负载重之舟:短绳难以用来打取深井中的泉水,浅水难以负担船的重量。“短绠”“浅水”比喻力量薄弱,“难汲深井之水”“难负载重之舟”比喻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结合第③段中心句“脚踏实地、成就梦想,首先需要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和“任何人都不可能轻轻松松地成才,要想干成一番事业,必须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思想,练就过硬本领”可知,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只有打好基础、增长才干,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成就一番事业。(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母亲的影子惠子函①镜中的这张脸,与母亲太相似。我久久凝视镜中的自己,在自己脸上仿佛看到母亲年轻时的模样。②找不仅外表像母亲,有时我甚至觉得自己的生命,也仿佛接续了母亲曾经的使命。③当年,母亲是部队文工团优秀的舞蹈演员,在她艺术状态最好时怀了我。有朋友劝地,为了延续舞蹈生命,最好不要那么早生孩子。但对当时的母亲而言,孕育我就是她心底最大的喜悦和幸福。朋友一语成谶,母亲生下了我,随后便渐渐远离了挚爱的舞台。④母亲从未说过她为我牺牲了什么,但如果她要这么说,我其实是会非常信服的。毕竟那一张张母亲走边防、上高原、顶风冒雪为战士们演出的照片,还有那些沉甸甸的奖杯、证书,现在依然被母亲珍藏着,在书架上静静地立着。母亲经常小心翼翼地擦拭它们,仿佛在和过往的青春和军旅生活说着话。⑤母亲是否后悔过,我不知道,但打我记事起,舞蹈便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在这面形体镜前,我哭过,为母亲教舞时的严厉;我笑过,为母亲难得露出的笑容和肯定赞许的目光。⑥那些年里,我每走一步,她都在盯着,仿佛给我的脚踝套上了铁球,让我行走困难。我清楚记得11岁那天,我独自前往北京,来到这所全军顶尖的专业院校求学。我感觉自己的脚步突然变得轻盈了许多,几乎要飞起来。⑦毫无疑问,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逃离。⑧从准备舞蹈考试到最后的体检、审查,只用了一周时间。当那张军校录取通知书摆在母亲面前,她的表情由开始的惊愣转为欣慰,继而仿佛有些落寞,最后复杂地一笑。宿命般的,我踏上了与母亲相同的路。⑨这两年,我作为文艺轻骑队的一员,多次赴边防参加慰问演出。初夏,边防线上仍有几分寒意。高原的风在不远不近的地方试探,空气里混着草籽、树芽、昆虫的味道。⑩轮到我上台表演了,虽然此时头痛欲裂,但我无法辜负战友们热烈的掌声和挥舞的手臂。连续高强度的转场和演出过程中,我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状态。这是此行的最后一站,我明显感到了身体的透支,心情却是激越亢奋的。这是一个在慰问演出路上即景创作的、反映部队野外驻训生活的舞蹈,对舞踏演员的体力、爆发力要求都很高。我仰起脖子,伸展四肢,带着最灿烂的笑容旋转。但在做最后一个翻跳动作时,我还是因为严重的高原反应跌倒了。⑪我缓缓睁眼,泪湿了枕头。歪头,发现母亲在病床前不言不语。她还是疲惫的中年人模样,可黑白夹杂的发间,却有着直抵人心的温暖。她来回抚摸着我打着石膏的右腿。我说:“小伤,没什么大不了的。”她挽起自己的裤脚。那是我第一次细看母亲的腿。该怎么形容呢?膝盖骨有些突出,腿上有道像蜈蚣一样刺目的疤,还有些大大小小无法消除的伤痕。⑫母亲跟随文工团,去过很多边防连队。一路走,一路创作演出,激励官兵,鼓舞斗志。她身上的伤疤,印证着她走过的路、执行过的任务、履行过的使命。如今的我,也走在这条母亲曾经走过的路上,扎根部队,为兵服务。⑬看过暗夜辉明的星光,也走过年少刻骨的芳华。许久之前,很久以后,漫长的时光、深邃的情感都叠印在这身笔挺的军装上。那是母亲已经远去的、闪闪发光的生命存在:亦是我正在为之奋斗、热血澎湃的军旅人生。⑭你看,时间留下的痕迹淡去,又轮回一个簇新的春天。(选自《解放军报》2021年5月12日)17.阅读全文,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故事情节。18.文章第②段有什么作用。19.联系上下文,写出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0.第⑧段画线句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复杂心理。21.联系全文,从写作立意的角度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文字的理解。【答案】17.文章写了“我”与母亲间的故事和“我”的从军经历。18.①照应了第一段“与母亲太相似”的外貌;②引出下文“我”独自去北京求学,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畏,对军旅生活的热爱,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9.“轻盈”“飞”等词语,运用夸张手法,准备生动地写出“我”脱离母亲严格管束后,自由学习生活激动兴奋的精神状态。20.运用一系列的神态描写:①为“我”能够考入“全军顶尖的专业院校”,继而重新踏上她曾经的军旅生涯而惊愕;②母亲为自己在艺术状态最好时生下我的选择、为多年的坚持努力、辛苦付出的收获而欣慰;③但是,当母亲想到“我”即将外出求学而离开她时孤独落寞、不舍之情又袭上心头。21.总结全文,母亲“走过的路、执行过的任务、履行过的使命”随着时间逐渐淡去,而“我”“接续了母亲曾经的使命”,兢兢业业,扎根部队,为兵服务,升华主旨,赞美了母爱的伟大,歌颂了军人坚韧顽强的精神。【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故事情节的概括。从第①段到第⑧段讲述了我与母亲的故事。结合第①段中“我久久凝视镜中的自己,在自己脸上仿佛看到母亲年轻时的模样”可知,此部分内容开始讲述了母亲的舞蹈经历和从军之旅对我的影响;文段第⑥段中“那些年里,我每走一步,她都在盯着,仿佛给我的脚踝套上了铁球,让我行走困难”可知,母亲对我非常严格;文段⑧中“当那张军校录取通知书摆在母亲面前,她的表情由开始的惊愣转为欣慰,继而仿佛有些落寞,最后复杂地一笑”可知,我在母亲的影响下考上军校,母亲十分欣慰。从第⑧到文章结束讲述了我的从军经历。结合第⑧段中“宿命般的,我踏上了与母亲相同的路”可知,我与母亲一样踏上了从军的道路,暗示了从这段开始将会讲述我的从军经历;第⑧段到第⑬段讲述了我在从军过程中的具体经历,在某次“多次赴边防参加慰问演出”时我受了伤,才真正体会到了母亲的“已经远去的、闪闪发光的生命存在”正是我“正在为之奋斗、热血澎湃的军旅人生”。据此分析综合作答【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段落的作用通常包括结构和内容两部分:结构作用般有过渡、引起下文、总结上文、为下文做铺垫、首尾呼应、点题等;内容作用一般是点明中心、深化中心、便于抒发某种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结构上,第②段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具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与下文中讲述我与母亲的故事以及我去北京求学做了铺垫,“我甚至觉得自己的生命,也仿佛接续了母亲曾经的使命”为后文内容设置了悬念:我如何续借了母亲曾经的使命?这样的悬念引起了读者兴趣;内容上,本段照应了第①段中我与母亲的样貌的相似,引出我与母亲经历的相似,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畏与爱,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分析。该题型先要解释出词语的本意,再结合原句分析词语在特殊语境下的含义,判断该词语有无修辞手法的使用,探究词语本身或是该词语在句子或文章中的深层次内涵。第⑥段中加点词语“轻盈”原意指体态轻快灵活,结合⑥段内容可知,这是因为我即将去北京求学,可以暂时“逃离”母亲的控制,所以我感到非常兴奋和自由,与第⑥段中“仿佛给我的脚踝套上了铁球,让我行走困难”形成鲜明对比。从修辞手法上来看,“轻盈”用夸张的表述,写出了我即将独立的兴奋和激动。【20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语境分析人物心理。结合第⑧段划线句子“当那张军校录取通知书摆在母亲面前,她表情由开始的惊愣转为欣慰,继而仿佛有些落寞,最后复杂地一笑”分析,“开始的惊愣”是因为她知道了“我”考上了顶尖的军校,也即将走一条跟她相同的从军之路,延续她当年的舞蹈生涯;“欣慰”是因为我和她的努力都得到回报,她在艺术状态最好时生下我、监督我练舞等付出,在拿到军校录取通知书时都有了意义;“落寞”是因为,我拿到录取通知书就意味着我即将远离她,她不舍自己心爱的女儿离开自己;诸多情绪混杂在一起,母亲便“复杂一笑”。【21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鉴赏与分析。结合题干要求,从立意的角度分析,即分析时要从句子中把握文章主旨,从文章主旨的角度赏析最后一段文字的内容。第⑭段在文章的末尾,在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时间留下的痕迹”指的是母亲在军旅生涯中的点点滴滴,这些往事就是时间长河中留下的“痕迹”,会随着时间慢慢淡去;“又轮回一个簇新的春天”指的是我将会接替母亲曾经的工作和使命,继续像她那样扎根在部队,兢兢业业地为自己的工作努力。这部分内容安排在篇末,由文中母亲对我的无私的爱,上升到对母爱的歌颂,也由对母亲和我的精神的赞扬,上升到对军人坚忍不拔的精神的赞扬,升华了文章主旨。三、表达・交流(60分)22.成长路上,父母的关爱、师长的引领、同学的帮助、陌生人的温暖、自然万物给予的力量……都会让我们的心灵有所触动。这些触动,铭记于心,经历时,回味时,心湖都会漾起上扬的波纹。请以“心湖漾起微波”为题作文。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字数不少于600: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等;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答案】例文:心湖漾起微波智者临水得宽广,仁者临山得高远。初登庐山,适值初夏,一夜春风,万树梨花,吹面不寒,润物无声,绿了匡庐,暖了鄱阳,浓了香花,桃红梨白,夏风似剪,清新宜人。若说春令人怀,夏令人恋,秋令人思,冬令人悟;若雨令人爽,露令人傲,雪令人洁,那么风则集自然变幻之精华、灵气于一身。我伫立于大汉阳峰顶,面临九江,山风拂面,格外神爽,右下方几百米处,是当年周郎练兵的地方,前面即是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正下方是陶渊明当年隐居的地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切的一切,让我的心湖漾起微波,对于一个生活在平原上17年的孩子而言,是多么的新奇与壮观。山风依旧款款而来,如和风拂柳,风声依旧悦耳动听,似燕语呢喃,随行的人都陶醉于这亘古不变的美景之中,而我已深深陷于这美丽得让我笨拙的笔都无法再形容的美景之中,此时此刻,我的心湖漾起微波,由有到无,又由无到有,再由滋生到扩张,终于完全迸发出来了,那种感觉哟,似踏入仙境一般。和风稍急了一些,云雾漂渺,那心湖漾起的微波将我虚幻出了人间,我仿佛超脱了时间和空间,超脱了大自然中的一切。风云变幻,大浪淘沙,风萧萧兮荆轲易水出征,荡气回肠,大风起兮刘邦振臂高歌,气吞山河,长风破浪,李白失意作诗,意气风发,“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天风荡荡,我身临其境,心湖漾起一阵又一阵的微波。海市蜃楼诚可贵,临风慨古价更高。风啊,风,是你让我一个自以为坚强的男子汉流下了心动的热泪,17年来,有谁曾让我怦然心动,惟有你——庐山风。庐山风,你让我树鸢飞戾天之志,鹄飙风临云之念,树激浊扬清之心。你让我的心湖漾起微波,你打开了我那尘封已久的心湖,你让我的心湖一次又一次地漾起微波。【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第一,审题。结合写作导语“都会让我们的心灵有所触动。这些触动,铭记于心,经历时,回味时,心湖都会漾起上扬的波纹”可知,“心湖漾起微波”是比喻内心涌起的感动,是一个重点写情感的题目,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果没有情感投入,那么怎么能“心湖漾起微波”呢?“心动”起于情,发于情,也止于情。情感是否真实、是否丰富,决定着文章的成败。要找准寄情的载体: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事。要用心去感受,用语言去表达,使情感能够借助于语言表达得更加具体,更加深刻。一定要有心理描写,才能充分体现“心湖漾起微波”;一定要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展示自我”“完美自我”成为命题的主旋律,如果我们的考生在审题时忽视“我”这一主体形象,那么只能导致审题错误,一旦审题错误,就意味着你的失败。第二,立意。抓住材料中的“成长路上,父母的关爱、师长的引领、同学的帮助、陌生人的温暖、自然万物给予的力量”去立意,从一个小的角度出发,重点写一个细节,一个情节,然后把它写深、写透,选择自己身边的那些极小极熟悉的小事,这样写起来,也就有了真切的体会和感受,也就是说你的身边真正让你产生“心湖漾起微波”的事情其实是很多的。第三,选材。要想写好这篇文章,就需要从材料出发,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回忆曾让我们为之感动的人或事,景或情,生活中处处涌动着令人内心感动的事情,只有善于用心捕捉,就能找到写作的切入点。力求从中选取内蕴丰富,值得我们咀嚼、玩味的材料,把它们组织到文章中来。此外在充分领会“感动”的内涵基础上,还要从全新的角度,选择一个新视角,去抒写真情。内容上,我们即可以写伟人的壮举,也可以写凡人小事;还可以写自然景观,鬼斧神工。但切记,所写的这些都必须是令你感动的,能与读者用心交流的。写法上,既可以抒情,也可以议论。但组织起来的材料作为文章主体框架必须都是抒情、议论的基础,否则,所抒之情,所议之理,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起不到感染读者的作用,反而会让读者望而生厌。无论采取何种表达方式,都必须要把握住情感的基调,以真情感人,以深邃的思想感人。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图片版)
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年江苏省镇江市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连云港市马陵山中学2022届中考语文二模试题 苏教版
江苏省连云港市马陵山中学2022届中考英语二模试题 牛津版
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模拟考试
发布时间:2022-07-14 16:10:05
页数:18
价格:¥5
大小:860.44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