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届江苏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模拟训练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和周显先韵二首辛弃疾暖日晴风晚蝶忙,平林先著夜来霜。寒花毕竟无聊甚,野菜畦边惨淡黄。怒涛千里破空飞,洗尽青衫辇路①泥。更惜秋风一帆足,南楼②只在远山西。[注]①辇路:天子驾车所经路,此指临安。②南楼:据《舆地纪胜》卷六六《荆湖北路·鄂州》记载,南楼在湖北鄂州境内黄鹄山顶。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诗人与周显先以诗相唱和时,依照周显先诗作的原韵而作的酬答诗。B.“寒花”二句,以野菜边上生长的寒花风光不再为喻,表现其孤寒不俗。C.第二首作于舟行江上之时,诗人虽赴任卑职,但仍然表现出满腔的热情。D.两诗虽为组诗,但写法与情感却不相同,它们之间也没有诗意上的关联。2.第二首诗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上阕,用以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请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霜   风①     陆游霜风近海夜飕飕,敢效庸人念褐裘。关吏虽通西域贡,王师犹护北平②秋。黄旗驰奏有三捷,金印酬功多列侯。愿补雁行③身已老,区区畎亩亦私忧。【注】①本诗写于南宋宰相韩侂胄北伐之时。②北平,指西汉右北平郡(今辽宁凌源市西南)。③雁行,队伍的前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霜风”既照应了标题,又为诗中所涉及的北伐之事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B.第二句中的“敢”表肯定语气,流露出作者只能成为一个只关心衣食之事的庸人的无奈。C.第三、四句说明南宋朝廷一方面在派使者与金人和谈纳贡,另一方面在加强防备,防御金兵。D.从整首诗歌来看,诗人内心依旧怀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却也为自己有心无力而遗憾。2.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陆游对待韩侂胄北伐一事在态度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和吴仲庶池州斋山画图王安石省①中何忽有崔嵬,六幅生绡坐上开。指点便知岩石处,登临新作使君来。雅怀重向丹青得,胜势兼随翰墨回。更想杜郎诗②在眼,一江春雪下离堆。③【注】①省:唐宋时中央高级机关名,约相当于今日中央的部。②杜郎诗:指杜牧登临、游览斋山后写有《九日齐山登高》一诗。③离堆:在四川南充县东南,诗中借指斋山。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写作这首诗前,吴仲庶写了一首斋山画图诗,本诗依照吴仲庶原诗的韵而创作的。B.王安石写自己在座上欣赏画卷,图中生动、形象、别致的斋山美景随之呈现在读者面前。C.“雅怀”赞美了吴仲庶高雅的情怀,并体现了诗人欣赏到斋山美景图时的喜悦与赞叹之情。D.王安石的诗“学杜得其瘦硬”,他晚年诗风深沉,寓理于景,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2.诗歌最后两句如何巧妙地赞扬这副画作,请简要说明。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把酒对月歌①唐寅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注】①唐寅科场失意,落拓半生,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7)在苏州城外桃花坞筑桃花庵,与好友饮乐其中。《把酒对月歌》就作于此时。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开篇即以兀傲的口气,推倒以往的一切咏月诗,独尊李白,对李白的追慕之情溢于言表。B.李白虽已驾鹤仙去,但其诗歌仍为世人代代传颂,这从侧面说明了李白和明月一样可以永存。C.与李白相比,诗人自觉写诗数量虽多但才华不及,羞愧之下以“料应月不嫌我丑”自我开解。D.与李白相比,诗人虽无“登天子船”“上长安眠”的经历,但有与李白一样豪放不羁的禀性。2.此诗最后两句写得颇有妙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酬乐天喜邻郡元稹①蹇驴瘦马尘中伴,紫绶朱衣梦里身。符竹偶因成对岸,文章虚被配为邻。湖翻白浪常看雪,火照红妆不待春。老大那能更争竞,任君投募醉乡②人。【注】①长庆二年,元稹调至越州,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白居易时任杭州刺史。②越州产美酒,有“醉乡”之名。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酬”,即以诗词相互酬答唱和。元稹听闻白居易至邻郡赴任,喜而作诗相赠,酬答之中尽显情谊之深。B.首联诗人自比“蹇驴瘦马”,慨叹梦里方能着“紫绶朱衣”,透露出了诗人刚到越州时心情的低落。C.颔联中“偶”“虚”对举,表明友人邻郡为官,纯属意外;诗文唱和,承蒙厚爱,两字内涵丰富。D.本诗第六句与苏轼诗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异曲同工,表达了初到越州的夜游之乐。2.《一瓢诗话》中评元稹的诗“言浅而思深”,请结合本诗尾联谈谈你对这一诗论的理解。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王昭君歌刘长卿自矜娇艳色,不顾丹青人。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顾”与“自矜”进行对比,交代了王昭君遭到宫廷画师的陷害而远嫁的原因。B.“啼不语”描绘了王昭君临行时的情态,通过细节刻画了她难以言表的内心苦痛。C.“长向”一词表明时间的延伸和空间的延展,从时空角度强化王昭君愁怨的绵长。D.“琵琶弦中苦调多”与“千载琵琶作胡语”两句都借琵琶表达王昭君的哀怨悲切。2.诗歌的七、八两句描写塞外景色,你认为对刻画王昭君的形象有什么作用?七、阅读下面诗歌,下面小题。别黄州①苏轼病疮老马不任鞿,犹向君王得敝帷。桑下岂无三宿恋②,樽前聊与一身归。长腰尚载撑肠米,阔领先裁盖瘿③衣。投老江湖终不失,来时莫遣故人非。注:①元丰七年(1084)三月苏轼改任汝州团练副使,四月离黄州时作此诗。②三宿:《后汉书·襄楷传》中记佛祖“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③瘿:大脖子病。汝州缺碘,多此病。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己像一匹不能承受笼头束羁的老马,但仍然得到皇上的任用,颇出意料。B.颔联表明自己在黄州已经任职较长时间,而今即将要离开黄州孤身前往汝州任职。C.颈联虚实结合,诗人自嘲肚里还装着黄州的长腰米,却已裁好阔领衣,以便遮掩大脖子。D.尾联诗人说自己转徙于各地,但年老时还想回到黄州,希望到时候老朋友不要对他有非议。2.清代纪昀曾评价此诗“婉转清切”,意思是说表意婉转,感情真切。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沁园春·寄辛承旨①,时承旨招,不赴刘过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照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传杯。白言:“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阁开。爱纵横二涧,东西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不若孤山先访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注:辛承旨,指辛弃疾。时辛弃疾在绍兴,刘过在临安(今杭州)。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构思和章法奇特,打破词体的格律约束,通篇采用对话体,假想自己与三位不同时代的前贤在西湖饮酒赏景,读来好似一出绝妙的诗剧。B.香山居士、林和靖、东坡老分别是白居易、林逋、苏东坡,他们或曾在杭州为官,或曾隐居西湖畔,作者此时亦在杭州,所以有了词中灵妙的想象。C.巧用香山居士、林和靖、东坡老三人有关西湖的诗文构成对话情境,西湖美景与优美诗文相映成趣,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奇绝的构思才华。D.由“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可知,三位前贤经过一番讨论后,决定还是先去孤山访梅,等到天气晴好以后,再去拜访身在绍兴的辛弃疾。2.这首词既是文学作品,同时也可以看作一封回信。面对辛弃疾的邀请,作者寄答了这首词,委婉地表达了怎样的意思?参考答案:一、1.D2.第二首写赴任途中狂风卷起的怒涛洗尽青衫所沾染的尘埃,“秋风一帆足”直送至南楼,表达自己报效祖国之志;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则引用典故,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为国立功的情感。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写法……不相同”错误,第一首用“野菜畦边惨淡黄”来表明自己的孤寒不俗,第二首用“更惜秋风一帆足,南楼只在远山西”来表达自己报国之志,都是融情于景,写法有相似之处;“没有诗意上的关联”错误,第一首借野菜边上的寒花的风光不再来写自己的孤寒不俗,第二首写自己虽然赴任卑职却依然满怀报国之热忱,前者为后者做了铺垫,后者是前者的升华,所以诗意上是有关联的。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情感态度的能力。先看第二首。“怒涛千里破空飞,洗尽青衫辇路泥”,前一句以“怒涛千里”来形容自己赴任途中的情形,后一句中“青衫”代指官职卑微,而怒涛洗尽青衫上沾染的尘埃则表明诗人虽然赴任卑职却热情不减;“更惜秋风一帆足,南楼只在远山西”是说秋风让自己的船只直达赴任之地,借以表达自己高涨的报国之志,这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再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上阕。“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使用孙权的典故,孙权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在迁都建业以前,于建安十四年(209年)先在京口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使用刘裕的典故,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几乎可以克复中原。词人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这是借用典故来抒发情感。二、1.B2.①辛弃疾主要是担忧和告诫。“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固”,辛弃疾借刘义隆北伐失败一事告诫朝廷要有充分准备,不可盲目北伐;②陆游则肯定北伐,并为获得的一些胜利而高兴。“黄旗驰奏有三捷,金印酬功多列侯”说明陆游看到了北伐中取得的胜利,以及朝廷嘉奖战功之事,而北伐也是陆游孜孜以求的,因而高兴。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表达特色的能力。B.“‘敢’表肯定语气,流露出作者……无奈”错误,“敢”是“怎敢”的意思,表反问语气,流露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句,写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命王玄谟北伐拓拔氏,由于准备不足,又贪功冒进,大败而归,被北魏太武帝拓拔焘乘胜追至长江边,扬言欲渡长江。宋文帝登楼北望,深悔不已。此三句在于借古喻今,警告主战权臣韩侂冑不要草率出兵。对韩侂胄北伐一事,辛弃疾主要是担忧和告诫。本诗中,“敢效庸人念褐裘”表达了陆游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黄旗驰奏有三捷,金印酬功多列侯”写北伐胜利,朝廷封侯嘉奖,表达了陆游内心的喜悦之情。本诗又写于南宋宰相韩侂胄北伐之时,因而看出,陆游渴望和肯定北伐。三、1.D2.①比喻。将画作中描绘的江中卷起的浪花比作“春雪”,形象地描绘出浪花翻腾的场景,使得画面内容更有动态美。②用典。借用杜牧登齐山赋诗的典故,写出看到这幅图画仿佛就如杜牧一般亲自登山游览,置身景中,写出画技之高超,画作之精妙。③联想。由眼前画作联想到杜牧登山赋诗,由画中的浪花联想到春雪,超越时空限制,使诗歌内容更为丰富,增添了艺术表现力。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D.“王安石的诗……寓理于景,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分析错误。本诗前两联写“六幅生绡”“坐上开”,“指点”“登临”等词句,生动地写出了画作中斋山美景;后两联“雅怀重向丹青得,胜势兼随翰墨回。更想杜郎诗在眼,一江春雪下离堆”是对吴仲庶画作的赞美,没有体现出说理。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1)最后两句中“更想杜郎诗在眼”句,“想”字,结合注释“杜郎诗”,可见是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眼前画作联想到杜牧登山赋诗,由画中的浪花联想到春雪,超越时空限制,使诗歌内容更为丰富,增添了艺术表现力。(2)根据注释②可知,“更想杜郎诗在眼”是用典,由杜牧登齐山赋诗这个故事,写这幅图画仿佛就如杜牧一般亲自登山游览,置身景中,可见是运用了用典手法,写出画技之高超,画作之精妙。。(3)“一江春雪下离堆”中,“春雪”指江水激起的浪花一片雪白,以“春雪”比喻画作中描绘的江中卷起的“浪花”,可见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浪花翻腾的场景,使得画面内容更有动态美。四、1.C2.①“一茅屋”和“月满天”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在困顿的现实生活中依然保有丰盈的精神生活。②以景结情,以茅屋外万树桃花、满天星辰的美景收束全诗,言有尽意无穷。③由虚入实,由追思李白彼时明月,转入实写桃花庵现实明月,表达了诗人蔑视世俗、执意归隐的情感。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诗人自觉写诗数量虽多但才华不及”无中生有。“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是诗人自比李白的自负之语。“我愧虽无李白才”只是自谦,并无“羞愧”之情。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句的能力。“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意思是,住在苏州城外一间茅屋里,无数桃花盛开月光洒满天。一间茅屋的困顿与月光满天的精神丰盈形成对比,突显了诗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这是写景句,“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是实景,这个茅屋就是作者在苏州建的桃花庵,作者晚年经常在桃花庵饮酒自乐。无数桃花盛开月光洒满天也是眼前所见。前文着眼于李白与月的关系,处处将自己和李白联系比较,用“月”“诗”“酒”为诗思的契机,以虚写为主,到结尾句由虚入实,由追思李白彼时明月,转入实写桃花庵现实明月。结尾以景结情,“万树桃花月满天”无数桃花盛开月光洒满天的美景是诗人的精神追求,表达了诗人不事权贵、隐居自适的心愿。五、1.D2.“老大那能更争竞”,近脱口而出,年老之人哪还能去跟别人争呢?表达了诗人调至越州后对仕途的迷茫和无奈;“任君投募醉乡人”,近口语化的言辞,期盼老友多相往来,把酒对盏,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对知音的渴盼和内心的寂寞失落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与苏轼诗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异曲同工,表达了初到越州的夜游之乐”错。苏轼的这句诗,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对海棠花的喜爱,表达了苏轼与朋友游玩时快乐的心情,再现了他被贬黄州后达观、潇洒的胸襟。而本诗第六句,表达的是元稹被调任越州后,借夜赏美景来打发自己郁闷的时光,传达出内心的失落。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抓住“言浅”“思深”来分析。“言浅”意思是语言浅显易懂,或者具有口语化特征。如“蹇驴瘦马尘中伴,紫绶朱衣梦里身”,以“蹇驴瘦马”自比,形象地写出自己的病瘦;而“尘中伴”则暗示自己的遭遇;“紫绶朱衣”代指高官,“梦里身”意思是只在梦里自己才能回到京城继续做高官。这两句表面写到越州后自己的生活和外貌,实则“思深”,写出刚到越州时心情的低落,内心的痛苦;“老大那能更争竞,任君投募醉乡人”,年老之人哪还能去跟别人争呢?近乎脱口而出;“任君投募醉乡人”,近口语化的言辞,期盼老友多相往来,把酒对盏。这是“言浅”,而“思深”则是这表面的洒脱之下对未来仕途的迷茫和无奈;而对老友的期盼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对知音的渴盼,也暗含着内心的寂寞失落之情。六、1.A2.①通过“北风”“浮云”“万里”写塞外环境的恶劣和路途遥远,衬托王昭君远行的艰难;②通过急切南飞的大雁,反衬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③通过“独见黄河流”暗写王昭君远嫁匈奴的孤独寂寞和内心烦乱。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A.“进行对比,交代了王昭君遭到宫廷画师的陷害而远嫁的原因”错误。“自矜娇艳色,不顾丹青人”,自恃美貌,瞧不起小人物,不肯贿赂宫廷画师的结果。此处无对比,此句也并非交代昭君远嫁的原因,而是为了表现昭君的自尊自信。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景物作用及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秋天,她看着大雁在朔朔北风中疾速往来穿梭长城内外,而自己远远听着黄河啾啾的流水声,却无可奈何。这是环境描写,用“北风”“浮云”来写塞外环境的恶劣。行程“万里”说明路途遥远。前面说“上马辞君嫁骄虏”,出塞的王昭君需要面对着如此恶劣的环境,如此遥远的路途,说明她远行的艰难。用“急”修饰“雁”,大雁急切南飞,王昭君却北去出塞,望着急切南飞的大雁,思念着故国,以“雁急”反衬昭君对故国的思念。离家万里,知自己远远听着黄河的流水声,用“独”来写王昭君的孤独寂寞。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说明此时王昭君内心的烦乱。此景诉尽了心中的哀情与委屈。七、1.C2.①诗人以“病疮老马”自比,喟叹自己年老多病不堪新任;②用“桑下三宿”典故,婉转表达对黄州的留恋与不舍;③用“盖瘿衣”表明自己已做好任职准备,也暗含对上任汝州的担忧;④用“不失江湖”含蓄表达日后还想回到黄州心愿;⑤全诗围绕“别黄州”的离情,多种情感的互相缠绕,感情真切。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虚实结合”错,颈联都是写眼前生活,没有虚写。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的能力。首联“病疮老马不任鞿,犹向君王得敝帷”写自己像一匹不能承受笼头束羁的老马,但仍然得到皇上的任用,颇出意料,这是以“病疮老马”自比,喟叹自己年老多病不堪新任;颔联“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颔联表明自己在黄州已经任职较长时间,而今即将要离开黄州孤身前往汝州任职,这是用“桑下三宿”典故,婉转表达对黄州的留恋与不舍;颈联“长腰尚载撑肠米,阔领先裁盖瘿衣”诗人自嘲肚里还装着黄州的长腰米,却已裁好阔领衣,以便遮掩大脖子,这是用“盖瘿衣”表明自己已做好任职准备,也暗含对上任汝州的担忧;尾联“投老江湖终不失,来时莫遣故人非”诗人说自己转徙于各地,但年老时还想回到黄州,希望到时候老朋友不要对他有非议。用“不失江湖”含蓄表达日后还想回到黄州心愿。全诗围绕“别黄州”的离情,诗中抒写他对久居四年的贬所的依恋之情,并表示将来仍要回来居住的心愿。诗写得波澜起伏,婉转见情。八、1.D2.①前三句,表达了作者不顾风雨、渡江赴招、痛快一聚的渴望;②词的主体想象三位前贤的挽留,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滞留杭州、无法赴会的遗憾;③最后三句,表达了自己雨住天晴之后再前往拜访的期望。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三位前贤经过一番讨论后”说法错误。结合标题及整首词,这句话是三位前贤对作者的挽留,认为作者不妨先在孤山访梅,等天晴后再去赴辛弃疾的邀请。故选D。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能力。(1)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想着你用整斗酒和猪腿将我款待,在风雨中渡过钱塘江与你相会岂能不愉快?表达了作者不顾风雨、渡江赴招、痛快一聚的渴望。(2)“被香山居士……驾勒吾回”四句是说自己半道中被白居易邀约林逋、苏东坡强拉回来;然后写苏东坡说西湖如西施,或浓妆或淡妆自照于镜台,白居易说到天竺山去啊,那里如画卷展开,寺庙巍峨,流光溢彩。可爱的是东西二溪纵横交错,南北两峰高低错落,白云飘飘,林逋说梅花的馨香幽幽飘来,怎比得上先到孤山探访香梅之海。所以,词的主体巧用香山居士、林和靖、东坡老三人有关西湖的诗文构成对话情境,作者想象三位前贤对自己的挽留,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滞留杭州、无法赴会的遗憾。(3)末三句是说,待到雨过天晴再访稼轩不迟,我暂且在西湖边徘徊。作者面对辛弃疾的邀请,寄答了这首词,委婉地说出推迟行期的意思,表达了自己雨住天晴之后再前往拜访的期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14 12:32:29 页数:10
价格:¥5 大小:46.82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