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第24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8

2/68

3/68

4/68

剩余6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八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奋斗史\n第24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n目标定位·明考向主干梳理·理思路考点探究·释难点典例研析·立标杆\n目标定位·明考向\n素养考向概念聚焦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和内容,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2.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领域的成就,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3.结合港澳回归和两岸关系的发展,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一国两制”构想对实现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4.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先进理论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5.结合不同领域的巨大成就,从“家国情怀”角度培养自己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认同,增强民族自信和自豪感“两个凡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三步走”发展战略;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开放城市、“引进来”和“走出去”、中国“入世”;“一国两制”、港澳回归、“九二共识”、汪辜会谈、《反分裂国家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n主干梳理·理思路\n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时间:1978年____月。(2)内容:强调_____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_________”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_________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3)意义: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__”的错误,成为________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5实践两个凡是实事求是左拨乱反正\n2.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3.内容(1)指导思想: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2)政治:决定停止使用“_______________”的错误口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决策:实行_________。(4)组织:恢复了党的___________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以阶级斗争为纲改革开放民主集中制\n4.影响(1)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开启了_________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n[拓展]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1)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2)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3)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n(二)平反冤假错案: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三)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在北京举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四)1982年宪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宪法中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_________________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n二、改革开放进程1.对内改革(1)农村: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___________________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到_____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2)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_______、实行_________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自主权政企分开\n〔图解历史〕\n(3)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①1992年,中共_______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我国按照建立_____________的总体思路推进_________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税收、外贸、外汇、价格、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2.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1)_____年5月,中央决定在_____、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1980深圳\n(2)_____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3)我国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形成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4)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_______”战略,后来发展成为“_______”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5)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_____________,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___________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1984走出去引进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n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1.“一国两制”构想(1)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_______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2)内涵①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_____________,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_____________长期不变。②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_______________。邓小平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n2.成就(1)香港回归:_____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2)澳门回归:_____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71999\n(3)与台湾地区关系的发展①《告台湾同胞书》发表:_____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②“九二共识”: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在香港会晤,达成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共识。③汪辜会谈:_____年4月,两岸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1979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3\n④《反分裂国家法》:_____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_________的一贯立场,表现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_________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⑤两岸领导人会面:_____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_______和_______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2005和平统一国家统一2015习近平马英九\n3.意义(1)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2)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往来日渐频繁,民间交往不断扩大,经贸合作蓬勃发展。\n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理论开始形成时间解决核心问题主要内容地位确立意义邓小平理论_____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_____________、巩固和发展_________的基本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_________。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被写入党章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1978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n理论开始形成时间解决核心问题主要内容地位确立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被写入党章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科学发展观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来实现_____________、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_________、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7年中共十七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什么样的发展以人为本\n理论开始形成时间解决核心问题主要内容地位确立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_________________、怎样坚持和发展_______________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_____________和不平衡不充分的____之间的矛盾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写入宪法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_________________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好生活需要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n理论开始形成时间解决核心问题主要内容地位确立意义总体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n五、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1.综合国力不断提升(1)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2013年至201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2)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总里程都居世界第一;世界港口吞吐量前10位里面中国占有7席;高科技领域,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提升。\n(3)思想道德建设:_________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在全社会弘扬___________________,构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4)文化建设:老百姓有越来越多的___________。(5)国防和军队建设①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中国人民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国民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获得感\n②武器装备加速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③解放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划设_______________,执行_______维权斗争、_____常态化战斗巡航,有效进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2.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1)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遵循_________理念,_______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东海防空识别区钓鱼岛南海和平发展全方位\n(2)外交活动及成就宗旨(或原则)活动(或成就)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①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会点②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③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_________关系④对非洲关系提出“真、实、亲、诚”的理念,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_________、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⑤中国同欧洲、拉美之间也相互增进了解,加强合作周边国家共同发展\n宗旨(或原则)活动(或成就)以联合国为中心发挥大国作用倡导_____________原则,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和平解决诸如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_____________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①推动《_________》生效②中国倡议设立的________________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③提出共建“_________”倡议和平共处五项中东和平进程巴黎协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一带一路\n3.影响(1)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2)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_______________,为世界_____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n〔概念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n考点探究·释难点\n[史料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主题一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改革开放的进程农村城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使之进一步壮大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原来那种与现实生产力水平不完全适应的单一公有制结构有很大改变。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统收统支的国营企业经营方式,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据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整理\n[史料二]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引进市场机制阶段第二阶段: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阶段第三阶段: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阶段第四阶段: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阶段第五阶段: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阶段(2012.10至今)——摘编自白永秀《新中国70年经济改革发展的历史回顾、成就、问题与展望》\n[史料三]1978年起,政府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部分农产品的价格,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等,这些措施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1986年6月,国务院成立了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此后我国农村的扶贫工作进入到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2000年底,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农村贫困地区的群众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进入21世纪,全国经过从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到精准式扶贫,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1660万人,连续6年超额完成千万(级)减贫任务,贫困发生率减少到1.7%。——摘编自燕连福等《我国扶贫工作的历程、经验与持续推进的着力点》\n[史料四]\n[问题1](1)根据史料一,说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第三阶段初期,中国是如何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的具体做法及其取得成就的原因。(4)根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n[提示1](1)相同点:坚持公有制性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政府放权让利;触动了原有的经济体制;调动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2)特点:改革具有阶段性、渐进性;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以农村为突破口,以农村改革推动城市改革;先试点再推广。表现:思想上,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实践上,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n(3)做法: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部分农产品的价格;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国家成立专门扶贫领导机构;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原因:改革开放的实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家扶贫政策的出台和政策及时调整;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艰苦奋斗。(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n[拓展]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1)第一阶段(1978—1984年):初步探索和局部实验阶段。改革的重点在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成效显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试点,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开始出现;第一批经济特区设立。(2)第二阶段(1984—1992年):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改革开放阶段。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从经济领域向政治、科技、教育、社会生活等领域延伸;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扩大了对外开放的步伐。\n(3)第三阶段(1992—2012年):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综合改革阶段。通过长期的探索,中国终于明确了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目的从增产转变为增效,从重数量转变为重质量;中国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第四阶段(2012年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围绕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战略。\n主题二从“唯物史观”“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史料一]邓小平认为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利用外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有力手段,我国应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和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吸收包括由资本主义创造的所有人类文明成果。在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指导下,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部分企业开始国际化进程。进\n入21世纪,我国加入WTO,区域和双边经贸合作深度推进。1978—200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的比重由0.78%提升到6.7%;吸收外资连续15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中国对外开放优化了世界经济格局,拓宽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将最终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共同受益。——《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n[史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问题2](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形成的原因。概括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重要影响。(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判断依据。\n[提示2](1)原因:吸取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的结果;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正确认识;积极吸收所有人类文明成果。影响:为国家制定经济战略和方针政策提供了指导原则;引进了资金、技术、人才,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的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积极融入世界;优化了世界经济格局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世界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受益;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n(2)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社会生活的要求提高;城乡、区域之间,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大差异。\n[拓展]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四大成果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它们在继承中不断发展与完善。\n(3)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也是毛泽东思想中群众路线的深化与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党理念。(4)立足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深化的内在源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事求是的基本特点。\n典例研析·立标杆\n1.(2021·山东高考·9)《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高频词汇包括()A.中国人民 侵略  中国   美帝国主义B.合作   改造  农业生产 先进C.技术   现代化 先进   科学D.开放   稳定  企业改革C\n[解析]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基础上发表的,主要内容是强调要尽快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要解放思想,相信科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努力进行生产建设,故选C项;由“侵略”“美帝国主义”可知,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下所用的高频词汇,而1979年元旦中国与美国正式建交,这些词汇与1979年的时代特征不符,\n排除A项;“合作”“改造”和“农业生产”等词汇是三大改造(1953至1956年)时期所用的高频词汇,与1979年的时代特征不符,排除B项;“稳定”“企业”“改革”等词汇应该是国企改革的高频词汇,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高频词汇,与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不符,排除D项。\n2.(2021·全国高考甲卷·31)1982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改变了过去“上面来货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许多职工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B.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B\n[解析]由材料“1982年……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并结合所学可知,经济责任制的逐步实行调动了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故选B项;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还未完全理顺计划与市场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的“南方谈话”就是例证,排除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不可能已经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排除D项。\n3.(2020·全国高考Ⅰ卷·31)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D\n[解析]政府允许小型企业可以实行承包经营,说明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企业的干预,反映出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故D项正确;发展市场经济是从1992年开始,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小型企业,其他大型企业并没有“得到解决”,B项说法夸张,排除;企业承包给个人经营,但是所有权仍然是国家的,所有制结构并没有变化,故排除C项。\n4.(2020·全国高考Ⅲ卷·31)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A\n[解析]1983年,四家百货商场与主管部门签订经营承包合同,承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反映出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和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A项正确;此时国企改革尚未“全面展开”,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的,C项错误;我国在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后才开始尝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项错误。\n5.(2020·全国高考Ⅱ卷·31)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B\n[解析]1978年12月,党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决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起点。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大的时代背景和党中央印发的关于战后西欧国家、日本及亚洲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讨论来看,这主要是为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服务的,B项正确;国企改革是在1984年开始的,核心是增强企业活力,A项排除;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项排除;材料侧重的是对外资和技术的引进利用,与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无关,D项排除。\n6.(2020·山东高考·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苏寺村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山区村落。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村原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81.12.12号1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开始由祁凤元汇报了县委召开农业责任制代表会议和真理问题补课会的精神。赵桂枝传达了公社党委当前工作安排……\n82年3月23日1天讨论记录:……(4)当前几项工作时间如何安排?……2.抓致富:两委队长如何本人富,在(再)代(带)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3.责任制与端正党风……83年3月3日1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首先由公社武书记讲关于“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文明礼貌月”活动的意见和公社安排。大队如何制定措施。致富户和文明户怎么确定和召开座谈会。\n84年4月12日半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由老冯同志传达了“乡党委、乡政府就建村(村民委员会)实施方案”……讨论记录:(1)建村领导小组怎么成立?组长:张明德;副组长:冯青山;成员:姜合、崔玉海、张玉林。——摘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n[答案]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材料选自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改革的亲历者,其工作笔记是研究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一手史料\n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内容农业责任制、抓致富、先富带后富、评选致富户等,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脱贫致富、重视经济发展等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笔记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情况。苏寺村的社会变迁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公社、大队、乡党委、乡政府、建村等,反映了撤社建乡、村民自治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真理问题补课,端正党风、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评选文明户等,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加强党的领导、解放思想、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中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n[解析]本题要求就一名80年代村支书的工作笔记展开论述,研究其史料价值。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这名村支书的工作笔记记载了1981年12月到1984年4月的部分工作内容,属于当事人对当时现实情况的记载,可以用来研究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农村经济改革,属于最具有史料价值的一手史料。在他的工作笔记中记载了农业责任制、抓致富、“本人富,在(再)代(带)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致富户和文明户怎么确定”等内容,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内容从侧面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根据“公社党委”“乡党委、乡政府就\n建村(村民委员会)实施方案”可知,能够反映20世纪80年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的相关概况;根据“真理问题补课”“端正党风”“开展……文明礼貌月”等内容可知,能够反映当时农村改革中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所以这个工作笔记本身属于一手史料,其记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可作为研究我国20世纪80年代社会改革的文献资料。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08 14:50:05 页数:68
价格:¥3 大小:1.67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