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5
2/55
3/55
4/55
剩余5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n考情解读课标要求核心考点核心命题角度考题取样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农业发展粮食安全问题分析2020江苏地理卷,17—182019全国卷Ⅲ,3—5区域农业发展2020江苏地理卷,292019全国卷Ⅱ,362017海南地理卷,3—4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区域城市化进程及城市群协调发展2019全国卷Ⅱ,1—32019北京文综卷,52018天津文综卷,14\n考情解读核心素养【综合思维】以区域为背景,以区位原理为依托,从自然和社会经济等角度分析农业和工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对策;根据区域发展的过程认识影响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区域认知】把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性策略对接到具体的区域中,提出基于区域特点的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地理实践力】结合生活,了解我国主要农业和工业生产区的产品或产业发展特点。高考怎么考【基础性】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以及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等知识。【综合性】主要结合某区域农业发展或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等知识,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应用性】主要以具体区域的经济发展为背景进行命题,要求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新性】结合城乡体系的优化、新农村的建设和产业升级,对区域农业和工业的发展进行评价,并提出可持续发展措施。\n知识体系构建\n考点1区域农业发展考点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n考点1区域农业发展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地理条件特征影响自然条件气候条件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件基本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条件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东北林区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平原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土地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n地理条件特征影响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为发展商品农业提供了必要条件,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开发历史开发晚,人口密度小;有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人均耕地多,有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并且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n2.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优势条件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且具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n3.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问题成因对策耕地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次生盐碱化。人口剧增,土地利用不合理。①保持水土,黑土培肥;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建设自然保护区;建立湿地保护区,恢复被破坏的湿地。②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③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等。林地、草地林地、草地的比重下降,草场退化。沼泽地人们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其他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市场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质量低、成本高。\n(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区域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平原区面向国内市场,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实施,发展集约化畜牧业。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以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n考点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1.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n思维拓展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几种模式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在我国不同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各有不同:\n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与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国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契机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工业比重下降,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工业比重上升,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出路(即进行产业转移)。国内背景对外开放政策先机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地理条件良好区位内因珠江三角洲位于东南沿海,毗邻港澳,有利于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侨乡基础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侨乡,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有利于招商引资。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密集。\n3.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的比较项目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问题①原有工业基础薄弱;②矿产资源贫乏。①政策优势不明显(全国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②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水平提高)。优势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政策优势;③侨乡优势;④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②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生活消费品加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特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原因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②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n(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n(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及应对措施\n思维拓展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的治理措施分析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出现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1)做好区域规划,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模式。(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n考法1粮食安全问题分析考法2区域农业发展考法3区域城市化进程及城市群协调发展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n考法1粮食安全问题分析示例1[2019全国卷Ⅲ]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1)—(3)题。\n(1)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A.黄河下游区B.长江中游区C.珠江下游区D.淮河下游区(2)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A.人均耕地多B.农业劳动力多C.复种指数高D.淡水资源丰富(3)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A.出口数量扩大B.运输成本上升C.流通效率提高D.储存难度增加\n答题思维\n\n答案(1)C(2)A(3)B\n考法2区域农业发展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思路如下:区域定位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区域农业布局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思路首先,分析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和灌溉水源等方面,主要分析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不同的农作物对光照、水源、土壤等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做题时要注重对材料中农作物生长习性等信息的提取。\n其次,分析社会经济条件。在社会经济条件中,农业发展历史、劳动力往往成为传统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农业发展方向有着深刻的影响;科学技术、交通、市场往往是现代农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某些区域有时还起到主导作用。最后,区别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没有这种因素,就不会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限制性因素往往是一个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不利方面,如西北地区的干旱,黄淮海平原的风沙、盐碱、旱涝等都是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在一些农业自然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的偏远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往往是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通)等。\n2.农业生产特点的分析思路农业生产特点分析的前提是了解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例如,季风水田农业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和地势较低的地形条件,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和较丰富的种植经验,但是其分布区域往往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因此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是单产高、商品率低。\n3.农业生产存在问题与应对措施的分析思路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有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产生的生态方面的问题,如土壤盐碱化、土地沙化等;二是人类为追求农业生产的高利润,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造成土壤环境的污染和农产品的污染。\n\n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第二、第三产业。(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农业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n(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①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实现旱涝保收;②加大中、低产田治理力度,建设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学技术,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科学种田,科技兴农,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等,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n示例2[2019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右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n(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3)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4)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n答题思维\n\n\n答案(1)地形特点:山高谷深。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2)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3)全年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亚热带水果全年可以生长;(海拔高,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有利于水果品质提高(糖分积累)。(4)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水果加工业;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水果销售市场;促进以水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n高考溯源区域农业是高考考查重点,其命题一般从自然因素角度(农业区位中的气候、地形等)切入,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措施及方向。区域农业方面的问题在解答时,不仅要紧密结合材料,还要调用已有的农业方面的知识。本示例与2016全国卷Ⅰ第36题横县茉莉花种植产业如出一辙。\n考法3区域城市化进程及城市群协调发展示例3[2019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n\n(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n答题思维\n答案(1)D(2)B(3)A\n思维拓展城市的辐射功能是指城市的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带动力,一般来说,城市的腹地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发展规模和潜力越大,城市辐射能力就越强。上海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海陆空交通便捷,与周边乃至全国关系强度大。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乃至全国城市)之间有大量的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一方面广阔的腹地促进了上海的发展,城市功能和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带动了周边城市的发展,逐步形成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分工、协调、协同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n主题情境1脱贫攻坚——悬崖村脱贫主题情境2国计民生——粮食安全高分帮·“双一流”名校冲刺\n主题情境1脱贫攻坚——悬崖村脱贫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土列尔村是一个“悬崖村”(如下图)。全村村民居住在东西长约一千米、南北宽数百米、海拔为1400—1600米的大峡谷顶部倾斜的台地上。村民外出需要攀爬落差约800米的悬崖。“悬崖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这里有高山峡谷、山洞、温泉、原始森林,村民生活安逸、富庶。随着时代的发展,“悬崖村”沦为贫困地区。2016年,政府投资把原来破旧的藤梯变成了钢梯,让“悬崖村”成为旅游的热门景点。2019年,来爬钢梯的游客约10万人,村民收入大幅提升,成功脱贫。从可持续发展出发,2020年5月,“悬崖村”全部村民从山上的土坯房搬进了县城的楼房。\n探究设问(1)说明约200年前村民选址“悬崖村”定居的原因。(2)解释随着时代的发展,“悬崖村”沦为贫困地区的原因。(3)分析“悬崖村”能够脱贫的有利条件。(4)“悬崖村”已经脱贫,却又整体搬迁,试探究其中的原因。\n解题思路(1)据材料从定居地的资源和环境方面分析。(2)从交通条件和人地矛盾等方面分析。(3)据材料从政策、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其独特的旅游资源等方面考虑。(4)主要从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n参考答案(1)位于悬崖之上,与世隔绝,避免外界战乱等的干扰,安全性好;能够为当时人们生存提供自给自足的自然条件(资源)。(2)受交通条件制约,该村逐步成为脱离外部经济发展的“孤岛”;交通条件制约该村教育、文化等的发展;土地面积较小,土地承载力与人口发展、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3)国家政策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交通条件的改善;独特的旅游资源。(4)经过百年的发展,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等问题日益严重;现有状况制约了该地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n对接高考试题取样命题情境2020浙江7月选考,3—4浙江省结对帮扶青海省海西州。2019全国卷Ⅱ,36云南省宾川县治水并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业。2018全国卷Ⅲ,3—5大别山某国家级贫困县实现乡村振兴的措施分析。\n主题情境2国计民生——粮食安全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与此同时,粮食增产难度不断加大,粮食产后的各个环节浪费损耗现象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据测算,我国粮食产后的各个环节损耗浪费总量每年超过3500万吨,接近我国粮食总产量的6%。下表示意我国2009年谷物类粮食产后损耗估算数据。\n\n探究设问(1)分析粮食增产难度不断加大的原因。(2)简述粮食产后损耗的具体环节。(3)简析我国粮食产后损耗巨大带来的影响。(4)为降低我国粮食产后损耗,试提出合理化建议。\n解题思路(1)从自然条件(土壤、水资源、灾害)和社会经济条件(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两方面分析。(2)分析表中收获损耗、储藏损耗、运输损耗和加工损耗的具体环节。(3)分析损耗造成粮食总量减少的后果和对资源、物资投入的浪费。(4)针对原因提出具体的建议。\n参考答案(1)土壤肥力不断下降;干旱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人口增长,城市范围不断扩大等,导致耕地面积减小;化肥对粮食的增产作用越来越小。(2)机械收获质量不佳,散落、掉粒现象严重;粮库储粮品质下降,水分散失导致的减量现象时有发生;农户家庭储粮设施简陋,鼠害、虫害、霉变严重;装卸运输过程中粮食散落、抛洒、遗漏;过度或粗放式加工。(3)损耗了大量粮食,降低了粮食供应量,导致粮食价格上升;浪费了大量耕地、水资源和物资投入;增加了对进口粮食的依赖程度,威胁粮食安全。(4)改良老旧设备,降低收获损耗;完善粮食储藏体系,提升储藏管理水平;推进储粮新技术的应用,加大对粮食仓储设施的投入;注重农户储粮技术开发与应用,推广新型农户储粮装具;健全粮食物流体系,降低流通损耗。\n对接高考试题取样命题情境2020江苏地理卷,17—18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分析。2019全国卷Ⅲ,3—52014年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的稻谷供需关系分析。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