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高考2022版高考地理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农业发展 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22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据此完成下题。1.(2022重庆文综,4,4分)1992—2022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 ) 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2.(2022课标文综,3,4分)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3.(2022课标文综Ⅱ,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6分)(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6分)(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分)(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8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22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n1.(2022江苏地理,13,2分)1990—2022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2.(2022江苏地理,14,2分)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3.(2022江苏地理,28,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2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材料二 图甲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图乙为长三角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图甲 图乙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大西洋沿岸城市群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1.01.5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820城市化水平(%)6890GDP占全国比重(%)1820(1)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 (3分) \n(2)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 、 、 。(填写序号)(3分) ①国际金融 ②机械制造 ③服装制造 ④石油化工 ⑤文化创意 ⑥进出口贸易(3)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5分) (4)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是 。(3分) 题组一 区域农业发展1.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人均粮食产量增加或粮食出口总量增加,故A项正确,C项错误;人均耕地增加和农业生产投入没有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亩均农业产值主要受农业科技水平、农田基础设施等影响,故D项错误。2.D 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的农业区位及特点。与河南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3.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2分)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2分)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2分)(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3分)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3分)(3)土壤肥沃(肥力高);(2分)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2分)(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答出其中1项得2分,答出其中4项即可得满分8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小题总分不得超过8分。)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化肥施用量少的原因以及该地农业突出特点形成的原因等。(1)环境质量优良的主要原因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小,人为排放污染物少。题目要求“分析”,故要具体说明原因。(2)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主要从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日较差大考虑。该地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虫卵不易越冬;该地夏季气温日较差大,夜晚气温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3)建三江化肥施用量较少,一方面是自然原因,该地土壤肥沃;另一方面是人为原因,材料显示该地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可以有效控制施肥量。(4)“绿色”是指该地稻米质量优,主要原因是环境质量好、农药和化肥施用少、技术先进;“米都”是说明该地稻米生产规模大、单产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题组二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1.D 本题以产业结构变化图为背景考查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由图可知,第一产业在1998年略有增加,故A项“持续快速下降”说法错误;1990年第一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故B项中“始终”说法错误;第一产业比重变化最大,故C项错误;该市整体上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波动上升,因此产业结构趋于优化,故D项正确。\n2.B 本题主要考查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是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逐渐替代第一产业和重工业替代轻工业的过程,到达一定程度后第三产业也会逐渐替代第二产业。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不属于产业升级,故B项为正确答案。3.答案 (1)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2)① ⑤ ⑥(3)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4)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解析 (1)本题考查城市化及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图甲可判断城市等级体系和城市化数量特征,表中反映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等信息。(2)本题考查不同等级城市的功能。首位城市上海经济发达,科研力量强,基础设施完善,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交通便利,适合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进出口贸易等产业。(3)本题考查经济发展及其原因。根据图乙可知,苏州和嘉兴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包括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差异,其原因包括城市内部的产业基础和政策,还有城市之间的联系和协作。(4)本题考查城市群。建设城市群的核心是达到整体的最优,需要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内部的分工和协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减少行政壁垒;和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相比,可知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的程度有待提高。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