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统考版高三地理一轮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5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__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7

2/37

3/37

4/37

剩余3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n考点一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考点二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n考点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n【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n(1)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________下游。(2)范围:包括A________、B深圳、C________、佛山、江门、D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E________和F________________。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初期:以发展________为主导,形成城乡融合、农业与非农业产业混杂的_________地带。(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形成以广州市为中心的高度密集的________体系。珠江广州珠海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小城镇城乡一体化城市群\n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点夯实基础阶段稳步发展阶段时间20世纪80年代以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20世纪90年代以后进程特点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发展迅速多种形式引进外资和技术,工业发展步伐加快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工业结构优化,技术水平提高,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结果为工业起步提供必要的资金积累形成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特色,建立起轻型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乡村工业化;面临发展空间不足和工业资源有限等问题\n4.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n【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所示:\n【活学巧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n(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为________密集型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________工业。(2)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呈现出以________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__________________工业部门最为突出。(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GDP迅速增长,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劳动轻纺技术高新技术(电子电器)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均有上升,尤以第二产业最为明显解析:第(1)题,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依托有利的国内外条件和廉价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图可看出主要工业部门是轻纺业。第(2)题,90年代以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3)题,由图2可看出珠江三角洲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n【演练真题·找准考法】考法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1.[2018·全国卷Ⅲ,3~5]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1)~(3)题。\n(1)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2)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3)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DCB\n[思维流程]高完善集聚工人最低村—中心集镇双栖\n对接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加大当地优势资源开发,鼓励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实施乡村振兴,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综合思维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及区位优势合理布局产业。区域认知国家级贫困县区域经济优势。\n考法二 以区域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工业化2.[2021·广东卷,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上海市嘉定区是我国著名的汽车生产基地,1958年我国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即在此诞生。昆山市、太仓市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两个县级市,有较强制造业基础。近年来,嘉定区着力引进总部经济与研发产业,昆山、太仓两市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了进一步提升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2018年嘉定区与苏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嘉(定)—昆(山)—太(仓)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合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下图示意2008年、2017年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点分布。\n\n(1)简述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两个年份之间的空间变化特征。(6分)(2)分析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独特区位条件。(8分)答案:2008年、2017年,嘉—昆—太地区先进零部件制造业范围扩大;热点区域西移,从嘉定区转移到昆山市。一些地区由冷点区域变为次冷点区域,次冷点区域部分变为次热点区域。答案:汽车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高校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汽车研发人才多;研发资金充足;与苏州市形成战略合作,有政策支持;长三角人口密集,汽车需求量大,市场广阔。\n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2008年、2017年,嘉—昆—太地区的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点分布范围和规模扩大,冷点区域减少;热点区域分布往西移动,从嘉定区转移到昆山市。一些地区由冷点区域变为次冷点区域,次冷点区域部分变为次热点区域。第(2)题,该地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区位条件可以从产业基础、人才、科技、资金、政策和市场等方面回答。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区汽车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上海市高校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汽车研发人才多;经济发达,投入资金雄厚;2018年嘉定区与苏州市签署战略协定,汽车产业的发展有政策支持;“长三角”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汽车需求量大,市场广阔。\n(3)从产业协同的角度,提出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8分)答案:三地需将各优势互补发展,嘉定区应发挥其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昆、太两市发挥土地、劳动力、政策优势;嘉定区立足汽车研发,昆、太两地应该积极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构建汽车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形成规模效应;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汽车零部件制造水平,向高端制造业发展,提升竞争力;加强一区两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三地运输效率。\n解析:第(3)题,从产业协同的角度,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可以从发挥各地优势、打造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提升竞争力、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等方面回答。三地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补,嘉定区经济发达,应发挥其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昆、太两市相对土地丰富,劳动力较廉价,又有政策支持,可以发挥土地、劳动力、政策优势;嘉定区利用技术和人才优势立足汽车研发,昆、太两地则利用劳动力优势积极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从而构建汽车产业链;优劣互补,扩大产业规模,形成规模效应;为实现长远发展,应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汽车零部件制造水平,向高端制造业发展,提升竞争力;为更快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应加强一区两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三地运输效率。\n考法三结合统计图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3.[2020·江苏单科,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材料一湖北省黄石市是武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之称。图1为“黄石市区位示意图”。材料二黄石市2008年被定为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2015年年底关闭第一批露天矿山,采掘业产值明显下降。图2为“2008~2017年黄石市GDP和三次产业结构统计图”,图3为“2008~2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n\n(1)简述当前黄石市产业结构的特点。(3分)(2)说明目前黄石市第二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4分)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主导;第一、第三产业占比较低;第三产业占比大于第一产业。产业基础好;临江水运便利;政策扶持;距中心城市武汉近;劳动力丰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产业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等知识,考查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第(1)题,描述产业结构特点时,应主要从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及变化、主导产业等方面分析。由图2和图3可知,黄石市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比在50%以上,说明该市产业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最低。第(2)题,黄石市第二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应主要从当地的产业基础、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以及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分析。\n(3)简析黄石市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2分)(4)要实现黄石市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4分)轻型化(提高轻工业比重);高附加值化(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高科技化(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传统优势工业技术改造。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生态恢复;防治环境污染;推进城市化进程。解析:第(3)题,由材料分析可知,黄石市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所以其发展方向可以从平衡轻重工业比重、提高工业的科技含量以及工业产品的附加值等方面分析。第(4)题,在分析黄石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时,应主要从优化产业结构、恢复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分析。\n考点二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n【图表填绘·助学助记】分类问题解决对策工业化问题①大量占用________;②城镇和工业________;③________严重;④________层次偏低等①建立________生态模式;②寻求最佳状态的__________扩张模式;③高效合理的________模式城市化问题①城市________建设亟待完善;②城市占用_____面积不断扩大;③珠江水质恶化;④城市________现象严重;⑤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耕地过度密集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基础设施耕地酸雨山水城市城市规模产业结构\n【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后劲不足,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问题不同,其采取的措施也有所差异,具体如下所示:\n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的四个治理措施(1)做好区域规划: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3)改善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4)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n【活学巧用】[2021·广西桂林模拟]读“我国某河流三角洲示意图”,回答(1)~(2)题。(1)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环境污染加重②人口出现负增长③农业用地急剧减少④劳动力素质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关于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进行产业结构调整B.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C.加强规划与管理D.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建设卫星城CD\n解析:第(1)题,由图中海陆轮廓可判断该地区为珠江三角洲,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环境污染加重,生态形势严峻;重复建设突出,农业用地急剧减少;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素质低等。第(2)题,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治理污染,调整产业结构。搞好城镇规划建设。而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会进一步减少耕地,加剧人地矛盾。\n【演练真题·找准考法】考法一以村办企业为背景考查区域工业化措施1.[2019·全国卷Ⅰ,1~3]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1)~(3)题。(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链接]中考考前及考试期间注意事项,强烈推荐收藏!B\n解析:第(1)题,“村村冒烟”现象指的是每一个村都发展自己的村办企业,体现出当时该县村办企业在空间上布局较为分散,故选项B正确。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和矿产资源匮乏,企业用于生产的燃料和原料多需要从其他地区运入,因此该区域工业生产的燃料和原料来源较为分散,但这对该时期该县村办企业的空间分布影响不大,故燃料、原料的来源特点对该县“村村冒烟”现象作用不大,A、C项错误;产品市场的空间分布影响的是企业生产的下游环节,对企业的生产环节影响不大,故产品市场分散不是该县村办企业呈现“村村冒烟”现象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n(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D解析: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小,在“村村冒烟”的发展模式下,农村地区宝贵的耕地资源被占用,将消耗大量的补贴资金;实施“抱团飞地”的发展模式,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状况,②正确;实施“抱团飞地”的发展模式,可以使村办企业在空间上趋于集聚,有利于加强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共享利用,节约了生产建设的投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壮大集体经济实力,④正确;综上可知,选项D正确。\n(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A.城乡统筹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C.农业发展创新D.科学技术创新A解析:第(3)题,“村村冒烟”现象到“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的变化主要体现了村办企业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利用上的变化;由材料可知,村办企业发展模式变化主要是因为县、镇统筹发展;综上可知,“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的是城乡统筹创新,故选A。\n考法二交通建设对区域城市化影响2.[2015·安徽卷,34(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下图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改革开放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82年的117.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554.69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福建省城市化的促进作用。(12分)答案: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等级提升,布局合理,沿海地区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n[思维流程]\n对接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交通条件改善促进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是一个良性发展状况。综合思维城市化标准及影响城市化因素。区域认知福建省1982年与2005年经济发展和建设比较。地理实践力运用城市化相关原理和规律分析社会现状。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06 15:44:30 页数:37
价格:¥3 大小:1.06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